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多少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诗经 彤弓”,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诗经: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注释:

1、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弨:弓弦松弛貌。
2、。言:句中助词。藏:珍藏于祖庙中。
3、嘉宾:有功诸侯。
4、中心:内心。贶: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贶古通作况,《广韵》:况,善也。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
5、一朝:整个上午。飨:用酒食款待宾客。
6、载:装在车上。
7、右:通侑,劝酒。
8、櫜: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9、酬:互相敬酒。

译文: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庙中藏。
我有这些好宾客,赞美他们在心上。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敬酒情意长。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家中收。
我有这些好宾客,喜欢他们在心头。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劝酒情意厚。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插袋里。
我有这些好宾客,赏爱他们在心底。
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酬酒情意密。

赏析:

据古代的铜器铭文(如《宣侯矢簋》)及《左传》等书的记载,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彤弓》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礼仪制度的形象反映。《毛诗序》说:《彤弓》,天子赐有功诸侯也。可见《彤弓》一诗的主旨是歌颂周天子举行宴会,将彤弓赐予有功诸侯之事。

诗一开头没有从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诸侯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诗人所要突出描写的环节上。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短短两句既写出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弓矢的珍惜,又间接表达了受赏者的无限感激之情。这样开头看起来有些突兀,然而正显示了诗人突出重点的匠心。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我代指周天子。按照叙说逻辑,这两句本应居于开头两句之前,诗人安排在开头两句之后,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产生句子错位的混乱感觉。而且使全诗显得曲折有致。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对有功诸侯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诚意的意思,赏赐诸侯出于真心,可见天子的情真意切。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宴会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表面看是周天子为有功诸侯庆功,实际上是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词上作了一下调整,反复吟唱,个别字句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给读者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不断加强对读者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细节的变化。如周天子对有功诸侯开始是中心贶之,继而中心喜之,最后发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变化仅仅用个别不同的字的调整就衬托了出来。再如宴会场面从一朝飨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个别字词的变化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级。

全诗三章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简练而准确。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说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了一丝灵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角弓


佚名 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及注释】
角弓精心调整好,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百姓都会跟着跑。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有些人心不善良,相互怨恨另一方。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马驹使,不念后果会如何。如给饭吃要吃饱,酌酒最好量适合。
不教猴子会爬树,好比泥上沾泥土。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小人不肯示谦恭,反而屡屡要骄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
1、骍xīn、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
2、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3、昏姻、指异姓兄弟。
4、胥、相。
5、胥、皆。
6、令、善。
7、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
8、瘉y、、病,此指残害。
9、亡、通忘。
10、饇y、、饱。
11、孔、恰如其分。
12、猱no、、猿类,善攀援。
13、涂、泥土。附、沾着。
14、徽、美。猷、道。
15、与、从,属,依附。
16、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17、晛xin、、日气。
18、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19、式、用,因也。娄、借为屡。
20、浮浮、与瀌瀌义同。
21、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赏析】
关于《角弓》的主题,《毛诗序》已说得相当明白:《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虽然诗中所刺,是否确指幽王难以认定,但为王室父兄刺王好近小人,不亲九族,而骨肉相怨的作品是可信的。从社会分析的角度看,这首诗反映的实际上是远自父系氏族社会沿袭而来的一种宗法思想,也就是以宗族为纽带而相互依存结为政治经济势力的思想。虽然在诗的第一章提及兄弟昏姻,好像是将同姓兄弟与异姓兄弟并说,以至于何楷以为这首诗是刺幽王宠任昏姻而疏远兄弟之诗(《诗经世本古义》)。但从诗第三章两提兄弟不及昏姻可见诗的重点是落在同姓兄弟上的。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因而给人光怪陆离,眩人耳目的感觉,仔细诵读,方可发现各章之间确有内在脉络流动,且有机交融,浑然一体。

塞下曲·挽弓当挽强


杜甫 塞下曲挽弓当挽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及注释】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挽:拉。
2、当:应当。
3、长:指长箭。
4、擒:捉拿。
5、列国:各国。
6、疆:边界。
7、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
8、苟能:如果能。
9、侵陵:侵犯。
10、岂:难道。

【赏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5]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杜甫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作者:杜甫

原文: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释:

1、挽:拉。
2、当:应当。
3、长:指长箭。
4、擒:捉拿。
5、列国:各国。
6、疆:边界。
7、苟能:如果能。
8、侵陵:侵犯。
9、岂:难道。

翻译: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赏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想信您读完诗经 彤弓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J458.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经句子,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433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诗经 菁菁者莪
下一篇 : 诗经 湛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