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大全。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j458.Com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九曲黄河十八湾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事物]有关黄河的谚语、俗语


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圣人出,黄河清

2.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3.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4.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九曲黄河十八湾

5.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俗语谚语_俗语大全


俗语谚语_俗语大全_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二百五】俗语中常用二百五形容有些傻气、言行莽撞的人。它源出多头。一说来自悬赏缉凶。战国时期,身披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非常愤怒,要给苏秦报仇雪恨,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于是想出一妙计,使人将苏秦的首级悬于城门,出告示云: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告示一出,立马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我等杀了大奸苏秦。齐王问有何凭据。各人都慌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齐王说:果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使得?众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 二说来自银两。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言行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三说来自古币铜钱。宋元时期,市井言某人装疯卖傻日半吊子。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不满一千者称不够成。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却又装懂的人。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不够成的人由半吊子又戏称为二百五。四说来自官员仪仗。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五说来自赌博。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的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华孝道的典范和样板。那么,它始于何时,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二十四孝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当高。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二十四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则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裒、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两位黄庭坚和朱寿昌都是宋代人,所以,这个版本的写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认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辑录,并且每个故事都赋诗一首,作为课训童蒙的教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孝子为主题的壁画或砖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写本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释迦牟尼。看来,二十四孝故事的流传不是一两个人的有意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传承。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二者必居其一】此语的意思是只能在两样事物中选择一种。此语典出《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这段话说的是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去齐国,齐王赠金一百,他不受。到了宋国,宋君赠金七十,他接受了。又到薛国,薛君赠金五十,他也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臻对这个问题很迷惑,问他说:假如你不接受齐王之赠是对的,那后来接受两国之赠就不对了;如果说接受宋君、薛君之赠是对的,那么,不接受齐王之赠就是错了。一个人前后的行为应当一致,您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一种,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解释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在宋国和薛国,我们游说的时间长,去的地方多,处处需要钱,我当然要接受。而齐王给我们的赠金,我没有用处,没有用处而又要别人的赠金,那不是向别人借钱吗?天下哪有君子向别人借钱的呢?陈臻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八字源于历法。相传在黄帝时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太阳历)。八字是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 八字表达了人出生时太阳的位置,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推算人的性格与这种性格所呈现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八字始于唐代,最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主(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八拜之交】现在的词义是结拜兄弟的铁哥们。源出两处。一处是源自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其中记载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决心给他点教训。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等候多时后方出来接见。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到后来,八拜之交成为了古人结拜兄弟的最重要礼仪,拜把子、认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礼。一般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别冲着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行礼。但据古书记载,八拜之交的头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交交;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二处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来秘密会社洪门入会立誓的仪式。入会之始,举行八拜之礼。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圣贤(即五个创会始祖),六拜万云龙,七拜众兄弟,八拜万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惯用。

【八字没一撒】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还差得远哩!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开了,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没一撇,即没有门。现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同义语了。

【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八卦与小道消息】八卦与小道消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严肃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极不严肃的言论。是谁把它们硬拉到一块,使八卦变成了小道消息,且带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们普遍认可?这不是对八卦的亵读吗?那么,颇具传统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联系上了呢?据说,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最早源于娱乐圈。早年香港的某些杂志为了提高销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较为暴露的图片,并在某些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以起到遮蔽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马赛克效果。这些杂志为了吸引读者,还到处挖掘明星们的隐私,内容也多涉及明星们的私生活,因而八卦与小道消息扯上了关系,这些杂志也被称为八卦杂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它是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故事,它是怎么来的呢?有关八仙的传说很早,早在晋代就产生了八仙群体,可惜已无据可考。要没有这些传说,也不会有杜甫的《饮中八仙》,称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诗人是酒仙。也就不会有西蜀道士张素卿所画的八仙图,图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们都是鲜活的凡人,与八仙毫不搭界。不过,这也证明八仙的传说早就存在。经过中唐、五代、两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员逐渐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间才算固定下来。现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吴元泰写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他们的姓名和神通本领如下:铁拐李,腿跛挟拐能借尸还魂;汉钟离,能点金济众,飞剑斩虎,本领全面;蓝采和,居无定所,到处旅游,有些散漫习气;张果老,倒骑驴,可以万变,高深莫测;吕洞宾,文武兼备,到处点化,组织能力强;韩湘子,不避艰危,乐于助人;曹国舅,潇洒风流,人物俊俏,不摆架子,很受女士们青睐;何仙姑,坚持独身,行走如飞,是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女子。他们无门户之见,也不嫉贤妒能,在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归途当中来到东海,借着酒力,各显神通,漂洋过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头民间传说逐渐结集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八仙过海的故事虽是虚构,但也不是一点原型也没有。据资料介绍,它来源于宋初建隆年间的真实故事。当时东海中的沙门岛(今山东长岛县庙岛群岛)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这里只关押犯罪军人。后来岛上的人犯越来越多,但朝廷只发给三百人的口粮,人多粮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头目李庆很伤脑筋,无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进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鱼腹。这天,有几十名犯人闻知会遭毒手,他们每人抱了根木头,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莱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风,只有八人侥幸游到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个山洞中隐藏下来。不久,这八个人被当地渔民发现,他们害怕暴露真实身份,随口编了来自远洋的假话,渔民们惊异其为神人。此事传开,有人加以附会,编成了神话故事,于是,八仙过海之说不胫而走,一些渔民甚至为其祭祀。后来庙岛群岛显应官建有八仙过海的雕塑群像。想当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汉,变成了神通广大的八仙。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起源于何处,最早见于金文《叔夷钟铭》,说中国的疆域有九州。具体指哪几州,众说纷纭。一种采用《禹贡》的说法,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划分的情况是: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九州只是传说中的行政区域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国的文化史中沉淀下来,人们便以它泛指中国了。

【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别是重大谋逆罪,要诛灭九族,一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历来说法并不一致,早在汉代就有古文今文两种说法。古文说代表人物孔安国、马融等认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根据是《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国安解释说: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编纂的蒙学读物《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篇介绍说:何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可见,九族专指父宗一脉在明代已成定论。今文说代表人物许慎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此种提法受到统治者的欣赏,因为这满足了帝王们利用血缘姻亲关系进行统治的需要。他们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以今文说的九族为界限。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罚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以增大犯罪成本获得国家平安,往往事与愿违。株连最广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乐帝朱棣诛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师族,包括方的老师和学生,都连带着遭了殃。

【九重天】古人常说九重天,来代表天之高远,不可莫测。天到底有多远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去地五亿万里。古代人说的九重天,虽然含有玄远之意,可这并不是指天有九层,而是依据方位将天划分为九个部分。秦《吕氏春秋》中记载: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将天分成九部分,这九部分最中央是钧天,东方是苍天,东北是变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颢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东南日阳天,每一层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称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称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诗《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时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韩愈反对此举,故而向皇帝上《谏佛骨表》一篇,可是却被贬到八千里之遥的潮州,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儿婚高堂抹花脸】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儿子结婚那天,新娘抬进门来,娘家送亲的人也进了门。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好开玩笑的同辈嫂妹,乘其不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锅底子灰、颜料之类的东西向他们的脸上抹去,顿时,两人变成了一对大花脸,观者无不哈哈大笑,喜气充满了整个院落。这一习俗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朝的时候,井陉官道旁有一个小村,一户人家过喜事,新郎在门口不停地迎接来贺喜的宾客。忽见一老头在门口蹲着,便请他进去吃喜酒。老头连连摇头:你请我是小事,先去准备口棺材吧。这可把新郎给气坏了:好啊,我好心好意请你吃饭,你却叫我备棺材,真是丧门星临门,你赶快给我滚! 二人的争吵,被人传给了新郎的父亲,他一听顿时感到老头来的不凡,赶紧上前赔礼:大哥,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的话千万别放在心上。老头说:谁给你们定的日子,今天是十五,最厉害的黑道日,甭看你现在没事,恶鬼已经缠身,明天恐怕。他一听脸霎时变得蜡白,乞求道:大哥,可有法救回我这条老命?老头接着说:我没有办法,不过,有一个人可救你命,也算你命大碰巧了,他一会儿就路过这里。谁?新郎急不可耐地问道。 包黑子。说罢,老头不见了。有人说那老头就是喜神。过了不多一会,果真包大人坐着八抬大轿来了,父子俩跪在地上拦住了去路。当包拯知道情况后,差点笑出声来:我又不是学生死簿的鬼官,怎能救你?贪官怕你,恶鬼能不怕?是吗,恶鬼怕我?包公想了想,冲着身边的马汉唤道:砚墨来。包公接过砚台,将墨汁倒在手中,向新郎父亲脸上抹去,笑道:这回,我看恶鬼还敢不敢缠你? 他回去后,果真没有出事,活到了九十九岁。这件事传出去以后,结婚的人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今天的儿子结婚父母被抹花脸的习俗。传说归传说,高堂抹黑脸确有作用,新娘娘家的人初来乍到,不用问人就知道谁是公公、婆婆。

【人民大会堂】你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的来历吗?1959年初秋,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尚未正式命名,人们称它为万人礼堂。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茅以升等专家一起视察这座壮丽的大厦。周恩来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纸上写了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就这样,万人礼堂被定名为人民大会堂,真是名副其实。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机关和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都习惯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铁路、人民邮电、人民银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两处,一是人民大会堂,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此可见,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是创意,绝非抄袭。

【人情大如天】俗语人情大如天,一般作贬义,其含义多为办事不讲原则,只讲私人关系。这句俗语的来源有一段故事。清代有一童生,天资聪慧,但累试不中,因为他家境贫寒,没有礼物送给主考官。又一年童生本来考试成绩优异,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边,并手批一联奚落他:上钩为老,下钩可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童生想:只因我没钱送礼,就屡试不中,还出联嘲讽我,实在欺人太甚,当即对了下联: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童生书完,弃笔返回故里,从此闭门读书,再不应试。古今仕途上,有多少英才因人情不到受阻。

【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源自哪里呢?是谁把它们凑到一块的呢?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诗编《神童诗》,其被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普遍作为儿童启蒙教材。诗中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对少年儿童提出勤学苦读、求取功名,将来报效国家的远大目标。根据明朝《万姓统谱》记载: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诗六十多首,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但是在宋代,真实的汪洙是明州(宁波)鄞县人,以治《春秋》得名,多年在乡村从事教育。所以,明朝人有关汪洙神童事迹的记载大多是虚构的,而其撰写的如此多的《神童诗》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但后世毕竟有这样一篇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它的编者应该是宋元时人托汪洙这个伪神童,汇编众多诗歌而成的。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传诵,比如当时著名学者洪迈就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这四大喜事列入启蒙教材《神童诗》,有助于提升儿童刻苦读书,将来求取功名和富贵的积极性。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俗语是妇孺皆知的老话,这句话源自何处,源自唐代诗圣杜甫。他的《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一句当时就成了流行语。在古代活到七十就算高寿了,也符合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属于自然规律,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么,杜甫为何发此感慨,看看当时他周围的同行和同僚就知道了。他们又有几个能活到七十岁,仅以杜甫同时代的一些官员下场来看,就很触目惊心:遭贬者有散文家李华、大臣宇文融、政治家张九龄等,被杀者有大书法家颜真卿、大臣颜杲卿、将领哥舒翰、诗人王昌龄、女官上官婉儿等,被迫自尽的有大臣元载等。杜甫能不感慨古稀的不易。名人的名句更容易流传后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语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没有深远的思考、谋划,一旦危难迫近,将无法应付。此语源出《杀狗记》六:常言道:人无远虑,必定有近忧来至。作个道理,早寻个长久计。 曹操率领四十万兵马去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敌之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现湖北黄冈附近)修筑船坞。许多大将反对筑坞,说:上岸击贼,跣足(赤脚)下船,何用筑坞?吕蒙说:打起仗来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战无必胜,一旦发生激战,步兵骑兵白刃相接,人来不及奔近水边,又怎么来得及上船列队对敌呢?有了船坞就可以从容布置队伍了。孙权听了吕蒙的这番话,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的话是有远见的。于是派几万人连夜开工,在很短时间内,筑成了濡须坞。曹操大兵到来,由于东吴准备充分,这一战,曹操损兵折将而回,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是经常用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评告诫那些自以为高明的人。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满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诉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优秀,但也不要骄傲,更不要自满,因为这个世界很大,到处人才济济,很可能有人比我们在这方面更出色,更优秀。体育比赛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围内很优秀了.但还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才是聪明人所为。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用别人的长处,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此俗语初为鸟瘦毛长,人穷志短,比喻人到穷困之时,再也无计可施了。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常言道鸟瘦毛长,人穷志短,只得聚来十多个村童教书写仿,渐渐粗茶淡饭,习惯了,绝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儿数说,追思往事悔之无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说的是扬州城外曹家庄有个富人的公子叫曹可成,人才出众,是个监生。可他不会持家,挥金如土。他看上了本地妓女赵春儿,偷偷将父亲家产抵押换钱,用五百两银子为赵春儿赎身。曹父一死,债主逼债,把曹家田房尽行盘算光了。曹公子只得在坟堂安身。赵春儿看他可怜,与他些银子,他又被闲汉们哄骗一空。没得饭吃,他才想到鸟瘦毛长,人穷志短,只得聚童教书,换些粗茶淡饭后赵春儿看他真有悔过之意,将埋藏在地下的千余银挖出供他求官。因他饱历世故,深知甘苦,宦声大振,直升知府,重整了曹家家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语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永远没有过失?语出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决定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心不由衷地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便说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俗语比喻观察人要看他的实质,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翁独占花魁》。古时候,一个年轻人叫秦重,他痴情一个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个苦命人,却被妓院视为摇钱树,要十两银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个卖油郎,本钱只有三两银子,有什么办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攒钱。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银子,于是走到对门银铺里,借天平对银。他的银成锭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银匠是小辈,没见过什么世面,见了这么多银子,心中很是吃惊,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称,不多不少,刚刚十六两。秦重如愿以偿,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痴情,跳出火坑,嫁给了秦重,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大夫】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称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称工匠为待招,卖茶人叫茶博士,当铺老板叫朝奉,有钱人叫员外。这既反映了当时卖官鬻爵的混乱,又反映了人民对那些封建官职的藐视,几乎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医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中品级极高的大夫、郎中来称呼他们。但是,医生称大夫真正的起始则在我国宋代。大夫在古代也是一种官职,自周至唐都有。到了宋代,医官也开始设置大夫官阶。医官中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再次是医效等。后人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大腕】大腕是近几年才流行的,原来词书中设有,新出版发行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大腕又称大牌,指名气大,实力强的明星巨匠。大腕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腕,据词典解释即臂下端与手掌根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手腕。显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应来自大万或大蔓,因为音谐意同。 大万或大蔓本来是江湖艺人们的专用语言,或者说是江湖隐语。按照旧时走江湖的规矩,蔓和万是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来历为报万(蔓)儿,称成名或显扬名声为扬名立万(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长茎,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细长短之分。粗长强壮的自然是大蔓儿。而社会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强弱之别,所以将。蔓移用过来,强大有名望者就称大蔓儿了。但是,传到后来大万(蔓)作为名人代称,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输出的腕借来,因蔓腕谐音,牵强附会地演变成大腕。这样传来传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儿或大腕儿了。如当今社会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视大腕儿、足球大腕儿、房地产大腕儿、汽车大腕儿等等。

【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称为大丈夫的不多,因为它的标准实在太高。大丈夫一词源出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资格称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景春讨论大丈夫的对话。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认为,说到大丈夫,只有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才可当之无愧。张仪和公孙衍两人,一连横,一合纵,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这两个人,称之为大丈夫。对景春的说法,孟子立场鲜明地坚决予以驳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不配称为大丈夫,他们展现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灵,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数典忘祖的势利小人。孟子认为只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孟子虽然鄙视张仪、公孙衍,但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却到处碰壁,不被诸侯采纳,不被看重,而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却能左右诸侯,发挥着决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丈夫一词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为大丈夫演化。

谚语俗语_俗语大全


谚语俗语_俗语大全_

【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间俗称,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人。一把手这一称呼的来历,与象征权力的印信印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一把手这个词从产生之日起就与权力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印信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大概周朝就已经使用印章了。自秦汉以后,历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对印文、材质、印鼻、尺寸、印绶都有详细的规定,以区别不同的等级和权力的大小。比如秦汉时规定,皇帝用六玺,白玉质地,螭虎钮,皇后金玺蛇钮,诸侯王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这里的钮,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饰物。从魏晋到宋元时期,印章印文和印绶都有较大的变化,而印钮的变化相对较小。进入明清时期,官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宽边,细朱叠文,又称为关防。由于尺寸较大,材质厚,质量重,为了便于盖章,出现了把手,称为印把子、印把手。因为印章的加盖,也就意味着权力的确认和实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渐讹传为一把手,象征着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橡胶印章大量应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稳定下来,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显,人们更乐于使用一把手这一形象的称呼,来指代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和主要负责人。

【一刹那】一刹那表示时间极短,它是梵语的音译,是古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提到:时间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臘缚,三十臘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这样算来,一刹那约合现在的0.013秒,比一念0.018秒还少了0.005秒,真是够短的。从目前这些时间称呼看,一刹那是最短的。

【一毛不拔】一毛不拔形容人极其自私吝啬。有人把一毛不拔与铁公鸡联系起来,二者意同,却各行其义。 一毛不拔源自《列子杨朱》,说的是鲁国思想家墨翟同魏国思想家杨朱针锋相对,墨子主张兼爱、爱无差等;杨朱却主张为我,一切以个人利益为重。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从你身上拔一根毫毛来救助世道,你愿意吗?杨朱不以为然地说:天下本来就不是我一根毫毛能够救济得了的。禽滑厘追问道:如果能的话,你拔不拔?杨朱听了居然没敢答应。是够自私的。

【一字千金】什么字能贵到一字千金呢?不是书法作品,而是秦国宰相吕不韦所编写的书。吕不韦执政期间,曾命手下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后,吕不韦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太好了,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稿费。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字千金的成语。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现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触回答问题。源自春秋时期。《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因为对敌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议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指挥员谋划军事行动,自开始到中间,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种情况都不知道,这不是作难吗?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中也说:俗谓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谓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对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而言的。

【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换算口诀,比喻推卸责任。它始创于民国初年。之前的老秤,每斤为十六两,如成语半斤八两即来源于此。后更换为十两一斤的新衡器,为了换算方便快捷,有人编了《斤秤流法》普及推广。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称一推六二五,说的是旧称的一两,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此口诀一诞生,伴随生出新的意蕴。久而久之,其原意随着旧秤的退出,被人遗忘,而次生的新意,却落地生根,甚至可以永久流传。在于以此形容当事人逃避责任,唯妙唯肖。退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推也,嫁祸他人,找替罪羊。恰好一退六二五谐音一嘟噜,多少麻烦事,悉数向下推诿,比起踢皮球,意象更从容潇洒。

【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这一俗语,意思是说不做则已,既然已经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它源自唐代人张光晟的临终遗言。张光晟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根据史书记载,他从少年开始从军,安史之乱爆发时,他还是一名骑兵。在潼关之战中,张光晟把自己的战马送给战马被打死的大将王思礼,从而得到王思礼的赏识,把他作为自己的心腹,不断加以提拔。唐代宗大历年间,张光晟被任命为单于都护,兼做御史中丞、振武军使,带兵抵御吐蕃。张光晟因为贪图边功,设计诱杀了多名吐蕃贵族,但唐代宗害怕得罪吐蕃,不但不奖赏,反而任了他个闲职,剥夺了他的兵权。从这时开始,张光晟就一直郁郁不得志,对朝廷的不满逐渐积累,以至萌生了叛意。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原本奉命防秋的泾原藩镇军队发生哗变,拥立在长安闲居的原卢龙节度使朱批为帝,赋闲在家的张光晟参与其中,被任命为伪节度使。唐德宗委派神策行营都知兵马使李晟带兵讨伐。张光晟看到李晟大军气势浩大,知道朱洮大势已去,便归降李晟。李晟替他向唐德宗上书求情,但没有得到允许,唐德宗下旨认定张光晟罪不可赦,理应处死。张光晟临死前对自己反叛朝廷的行为以及反叛之后又投降朝廷的举动都很后悔,嘱咐行刑的人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就是说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做,既然做了,就不要停止,一直坚持到底。一不做,二不休来的不义,但后来成了中性词,什么人都可以用。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至理名言是勉励人们要惜时如金。要知其来源,先要知其时间是怎么得来的,寸阴是多长时间。古代用日晷计时,日晷是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的计时仪器。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晷针垂直地穿过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之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上划上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投影就会投向晷面,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表盘,以此来显示时刻。将晷面上的格子用寸来衡量,晷针投下的阴影,就叫寸阴。那么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阴一词了。如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南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当效禹王,寸阴是惜;当效文王,日昃不食。此处均是用寸阴代表光阴。将寸阴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其诗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后来元代诗人同恕《送陈嘉会》也这样比喻: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说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编著的《重订增广贤文》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此,这句话就十分流行。

【一个女婿半拉儿】民间有一俗语,叫一个女婿半拉儿,它源自唐朝。在中国古代,朝廷为了巩固其统治,常采用和亲的办法,即把公主远嫁番邦,结为亲家,以避战争。唐朝尤为突出。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唐帝国经济文化繁荣,为边疆各族人民所仰慕。开明的唐太宗又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被全国各族人民拥戴为天可汗。当时,少数民族酋长都以娶唐朝公主为荣,唐太宗也以许配公主作为密切民族关系的纽带。公元788年,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嫁回纥可汗。回纥可汗恭敬地回信说:昔为兄弟,今婿称半子也。陛正若西戌,子请以兵除之。 婿称半子说法一出,立刻被人们接受。不久,刘禹锡作文引用说:乃命长嗣,为君半子。一个女婿半拉儿的俗语原来是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产物。不过,时至今日,此说有些过时,国家提倡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已占到家庭的绝大多数,生儿生女已不再计较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成语用以讽刺一人做官得势,七大姑、八大姨跟着一起沾光的官场坏风气。这个俗语来自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引起了道家的不满。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笃信道教,与门客苏非、李尚等一起商量对策,写了一部20万字的鸿著《淮南子》。他们用不少秦汉间的轶事和神话故事来极力推崇道家思想。这无异是与汉武帝政策抗衡。武帝大怒,于是派人前去捉拿刘安等人。刘安听到汉武帝来兴师问罪的事,心中焦急,于是,急匆匆赶到他的老道师傅那里,讨教求生的方法。老道对他说:现在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也无妨,只要吞下炉中的仙丹,你即可以升仙了。刘安大喜,马上又问:我能不能把至亲好友也带上天呢?老道说:可以。于是,刘安和他的亲属好友一起吃了仙丹上了天。他们临上天的时候,不忍心把心爱的宠物丢下不管,便把吃剩下的丹药撤在庭院内,鸡犬吃了也一同升人了仙界。后来,人们就根据上述传说,创造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俗语。实际上这是一场悲剧,老道和刘安知道活不成了,是被汉武帝所逼自杀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一词语形容以偏概全为局部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整体全局。此语出自《鹃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还有一说出自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地住着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的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将蝉捕获。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了一片螳螂藏过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难以辨认,于是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实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实在不耐烦了,就对他说:这片叶子荫蔽住了你,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自己的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他立即被商贩抓住交到官府。县官一听案情,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这则笑话颇像掩耳盗铃,教育人们不要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绳】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间。典出《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明朝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人,做生意总是赔,人家叫他倒运汉。这年他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着别人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红,随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风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国,商人们都上岸做贸易去了,文若虚猛地想起自己带着吃的那一篓橘子烂了没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风。岸上走的人看见了,问是什么东西。文若虚拿起一个掐破就吃。围观的人看这东西又好看又能吃,问他多少钱一个。文若虚听不懂,便竖起一个手指。有人拿出一个银钱来买了一个,闻了闻扑鼻香,尝一尝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几个银钱来,说:我买十个进奉皇帝。旁边的人看了,你买俩,他买仨。文若虚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刚要涨价,那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飞马赶来,大声喝道:不要卖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虚把钱一数,共一千多,约合百两银子,竟是一本百利了。众商人回来,听说这事,都惊喜道:人都道他倒运,而今是转运了。 便劝他得此钱买了货带回去再生利钱。文若虚道:我是倒运的,将本求财,没有一次不蚀本的,如何这要生利钱。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做亏了,哪里再有洞庭红来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量了,我还是带这些钱回去吧!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民间传说这是每年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时刻。牛郎和织女的原型是天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颗星。以现在的观点看,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是天空中第十二亮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牛郎织女不愧为夜空中的一对闪耀伴侣,引得地上众生仰头观望。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东汉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后来演绎成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天上的仙女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美丽的云彩。勤劳善良的人间男子牛郎,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哥嫂度日。哥嫂对他十分刻薄,与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一天,织女和诸仙女到人间游戏,在小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织女也爱上了牛郎,于是织女没有回天庭而是嫁给了牛郎,并生了一双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人趁牛郎不在家时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后在老牛的帮助下,披上牛皮用扁担挑了两个小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一划,划出了一条波浪滚滚的银河,硬生生将牛郎和织女隔开。不过二人的忠贞爱情还是感动了上苍,王母娘娘也只得同意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可以相会。这天,会有无数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为他们搭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据说,七月初七这天,在地上看不见喜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因此,现代人将七夕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词,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种感情,语出《礼记礼运》,指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中医讲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总称。七情的变化,一般属于生理活动范围。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种欲望,《吕氏春秋贵生》对六欲作了解释,东汉高诱作了注释,认为所谓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进后,从佛家角度对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后来,人们把七情和六欲联系起来,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词话》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直到现在,七情六欲一词还经常被使用。

【七品芝麻官】今天,人们用七品芝麻官这个俗语,多指职位低权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得益于豫剧电影《唐知县审诰命》,著名豫剧喜剧大师牛得草把一个七品芝麻官演绎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在当时更是家喻户晓。何谓七品芝麻官?它原指旧时职位较低的县官。我国古代县级官制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国改为县,设长官为县令。特别是秦朝推行郡县制,这种模式,经过历朝演变,至清代,全国地方行政机构为省、道、府、县四级。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作了些调整,但仍保留了省、县建制,将道府改为地、市。清代的官以品论等级,最高为,最低为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同现在的正副职一样,县长为正处级,副县长为副处级。共有九品十八级。县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还有县丞、驿丞,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

【七十三、八十四】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对上岁数的人是一个忌讳的岁份。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个是故国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仅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谁也不敢活过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岁的,其实完全是一种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龄段稍多一点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十三点】十三点是用来贬斥傻里傻气俗称傻帽的人。此俗语原产上海,称那些半疯半癫者为十三点。此俗语所以称为十三点,是因为玩麻将或其他游戏开始时抛色子比点大小用的。色子是用骨头、木头等制成的立体小方块,六个面分别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点。玩时一般将两个色子抛起,落地后朝上的两个面上的点数相加,相加后最大的点是十二点。显然,十三点是不识数,傻帽啦!还有一说,十三点暗合一个痴字,痴字是十三划,十三点自然就是呆痴之意。 十三点本来是女人喜用的贬斥他人的词语,它既生动却又抽象得莫名其妙。现在无论上海或其他地方,男女都可脱口而出,不再由女人专用了。

【十六两】把重量单位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是1959年的事,改了之后,老百姓仍旧沿用若干年。而一斤等于十六两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两千多年。古代人为什么把一斤定为十六两,民间有一种说法,既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又有一定根据和理由,且能自圆其说。民间传说一斤中每一两都是一颗星,十六两就是十六颗星,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卖东西的人在称重量时,不短斤少两,讲究诚信,就会得足星,尤其是得到福、禄、寿三星。如果心地不良,克扣重量,就会损星。克扣一两就会减福,克扣二两就会损禄,克扣三两就会折寿。所以商家应该诚信,否则会受到上天的谴责或遭受不祥的事情。这显然是一种附会,用这种说法使不良商贩有所收敛。但古代的秤确实和北斗七星是有联系的。古时候人们把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和第五星分别称为天权星和玉衡星,前四星像一个斗,后三星像一个柄,斗和柄相互依托,保持平衡。所以,古人就把秤杆叫做衡,把秤砣叫做权,把表示重量.的若干等分叫做星,如定盘星。所以,无论经商也好,从政也好,都要敬畏手中的权力,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有句台词:天底下有一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

【十二属相】十二属相也称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记时,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时辰。古人又根据他们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规律,把十二时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这时候,老鼠的活动最为活跃,子就同鼠搭配,称为子鼠。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时还在咀嚼,准备凌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称为丑牛。寅:据说凌晨三至五时,这时候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称为寅虎。卯:凌晨五时后,月亮(又叫玉兔)还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玉兔相配,称为卯兔。辰: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传说早晨七至九点钟已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巳:据说,早晨九至十一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会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太阳当头,据方士的说法,午时阳气到达极限,阴气将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阴类动物,所以午时属马。未:下午一至三时,羊吃了这时候的草,据说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所以未时属羊。申:下午三至五时,猴子异常活跃,申时属猴。酉:下午五至七时,傍晚来临,鸡开始归窝,所以,酉跟鸡搭配,称为酉鸡。戌:下午七至九时,黑夜来临,狗开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亥:晚上九至十一时,夜已深,猪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猪搭配,称亥猪。十二生肖是我国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如《泰山庙圣旨碑》题:泰定鼠儿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儿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国在古代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属鼠,丑年生的属牛,依次相配。这叫十二属相.或者叫属相。

【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一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多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情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在民间广泛流传,恐怖吓人。传说生在世上作恶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它源自佛教。 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人中国的。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为低劣痛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指空间的上下,而是时间和内容上,尤其指在时间上。十八层地狱是根据生前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受罪时间的长短。每一层地狱都比其前一层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时间增加一倍。十八层地狱的名称和惩治对象如下:第一层:拔舌地狱。惩治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辩和说谎骗人之人。第二层:剪刀地狱。惩治唆使他人再嫁或为再嫁者牵线搭桥之人。第三层:铁树地狱。惩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第四层:孽镜地狱。惩治在阳世间犯罪却不吐真情或走通门路之人。第五层:蒸笼地狱。惩治说长道短、以讹传讹、陷害或诽谤他人之人。第六层:铜柱地狱。惩治恶意纵火、毁灭罪证或报复害命之人。第七层:刀山地狱。惩治亵读神灵者。第八层:冰山地狱。惩治谋害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妇。第九层:油锅地狱。惩治卖淫嫖娼、盗贼抢劫、欺善凌弱、拐骗妇女儿童、诬告诽谤、谋占财产和妻室之人。第十层:牛坑地狱。惩治随意屠杀牲畜、杀戮罪重者。第十一层:石压地狱。惩治将婴儿溺死、抛弃之人。第十二层:舂臼地狱。惩治浪费粮食之人。第十三层:血池地狱。惩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第十四层:枉死地狱。惩治不珍惜生命之人。第十五层:磔刑地狱。惩治挖坟掘墓之人。第十六层:火山地狱。惩治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偷鸡摸狗、抢劫钱财、放火之人。第十七层:石磨地狱。惩治糟蹋五谷、偷盗、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第十八层:刀锯地狱。惩治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

“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大全”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七夕节的谚语诗句俗语,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