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要想写好作文,这也是一门大学问,作文可以永久保存,永久保存回忆。励志的句子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分享作文。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分享作文 篇1

早晨,聚在那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想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叶子上。叶片轻轻的摇动了一下,几颗小露珠就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太阳揭开了层层的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注视着这熟睡了一夜的大地,清凉的暴风中,小露珠仰起了圆圆的脑袋,向太阳微微地点头。太阳那绚丽多彩的光芒映在露珠上,露珠上便呈现出一枚枚金灿灿的小太阳。在温柔的晨风吹拂下,它便在宽大的叶片上高兴地打起滚来。

太阳的脸愈来愈红了,简直红得发亮。小露珠不见了。咦,它到哪儿去了呢?莫不是扯着太阳的手,跑上了那蓝蓝的天空了吧!不然,夜晚那黑黑的天幕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亮晶晶的小东西呢?

分享作文 篇2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它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这也就是成长的烦恼。

现在,因为我长大了,正在变成大人,所以在家长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变得有意识,有胆量,有知识了。有时,他们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 听得我头都疼了。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先认好“罗盘针”,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对待,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就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为一个小学生了,往日那个我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个子高了,上学时间长了,回家作业增了,学习科目多了,我的双肩背起了更重的书包,心中的压力也不断加重。如果是小时候,我无论做错什么事,没有人会来责怪我,再加上还有父母为我当“向导”。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小时候,身为小孩子的我,虽然生活地会自在些,可是我却处处受着长辈与他人的约束,走路时,有父母掺着;摔倒了,有父母扶着。但是我知道,在自己长大了后,我就变成大人了,与小时候不同了。就好比现在的我一样,正在渐渐地成长着,我对凡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了不少,锻炼到了不少。

通过我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长有一定的烦恼,只要我们正确面对烦恼,我们将有更多的快乐。

分享作文 篇3

成长的烦恼精选作文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现在,因为我长大了,正在变成大人,所以在家长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变得有意识,有胆量,有知识了。有时,他们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听得我头都疼了。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先认好“罗盘针”,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对待,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就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为一个小学生了,往日那个我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个子高了,上学时间长了,回家作业增了,学习科目多了,我的双肩背起了更重的书包,心中的.压力也不断加重。如果是小时候,我无论做错什么事,没有人会来责怪我,再加上还有父母为我当“向导”。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小时候,身为小孩子的我,虽然生活地会自在些,可是我却处处受着长辈与他人的约束,走路时,有父母掺着;摔倒了,有父母扶着。但是我知道,在自己长大了后,我就变成大人了,与小时候不同了。就好比现在的我一样,正在渐渐地成长着,我对凡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了不少,锻炼到了不少。通过我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长有一定的烦恼,但是有更多的快乐。

分享作文 篇4

我们的脸,就如同一池澄净的湖面,当船自湖面滑过、落叶缓缓飘落,难免溅起水花,但水面总只是微微产生波纹,过不久,湖面依然一片平静,微笑也是如此,游船、落叶即是挫折,但笑容却可抚平挫败,使挫折过后,毫无痕迹。

经历人生的过程——彷佛一粒粒石块,滚动时难免因一些碰撞、磨擦,而产生火花,但这些石块丝毫不因此停止,久而久之,石块的棱角越显光滑,最后由尖锐的化为圆弧。遇到碰撞时,先不要大声的咒骂、指责,看淡一切,以笑面对,使心常属空明安逸,也可修养身心,使心灵健康。

我曾听老师说道:“在社会中,与人产生误解是稀松平常的,而这些误解就像万根利箭般破空而来。再如何强硬,纵跃的越高,反而被万箭穿心,为何不放软语气,面带笑容,伏低身态,等箭雨过后,重新抬头,不是丝毫无损吗?”放低身段,以笑面对,看轻世俗,不就不会发生争吵了吗?

有一次在回家途中,我因闪避来车,而和路人迎面撞上,路人怒斥的声音穿入我的耳中,我原要反驳,但想起老师的话,先微笑而后道歉,路人也不好意思再加以责骂,转身而走了。以微笑看待世事,不计较、争吵于渺小事物之上,心情就不受外就干扰,自能笑脸迎人。

比起强烈的争执,因维护一些微小的利益,而与人大打出手,两败俱伤,这种看破世俗、看清世事的微笑似乎更为合宜。人人皆以笑看待人间,则纷乱必少,自己心中沉静,这世界也可充满和平。

分享作文 篇5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

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

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

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

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

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名言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

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答: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5、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6、开头的内容:(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

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7、议论文题目分析:

一、作用分析 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二、效果分析 点明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

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

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

为例子进行分析。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2、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9:“结尾的作用”回答。

13、启发思考类题目:

一、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二、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三、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

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____,这里指____,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一、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

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

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

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

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3.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

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

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

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

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

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7.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

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

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分享作文 篇6

大家好,我是电风扇,我可是大家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哦!

我有一个“大头盔”,当然那是一格一格扇状的网罩啦。主人如果看见我的“头盔”脏了,要立即拆下来清洗,不然我这个漂亮的网罩会生锈的哦!我的网罩中心有个轴,安装了三片叶片,我要是快速转动起来,你是看不清我的叶片的。

“大头盔”后面,有一个像吹风筒一样的部件,里面是一台电机,就是它带动着我的叶片飞速转动着。那部件上方还有一个突出来的小按钮,拔出按钮,我就会停止摇头;按下按钮,我就会180度左右摇头呢!

网罩下有一根圆形的铁杆子,就是我的身体下半部分——躯干,它支撑我的上半部分挺立着。铁杆子上面有一排按钮,按钮上依次写着“0、1、2、3”,数字表示风力大小。在我的身上还有一个旋钮,这是一个定时器。主人睡觉后,如果我不停的吹风,,主人很容易感冒。此时他应该睡觉前转动旋钮,设定好时间。工作到了指定时间,我就会自动停止工作。我的躯干下半部分的后面还有一个圆钮。主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我的身高。

我和地面相连的是一个圆形的底盘,这就是我的脚。它是用来固定和支撑我整个身体的基础。

炎热的夏天,只要主人一按按钮,我就会吹出阵阵凉风,为主人解暑。

这就是我——电风扇。

分享作文 篇7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常见的有小家蚁。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饿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它的踪迹几乎遍布全球,除南极洲之外,其它各洲都可以见到它们,以热带地区最多。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它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超过了一亿多年。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蚂蚁,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数据,各种资料由于来源渠道不同,相差甚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蚂蚁个体太小、分布地域太广等原因有关,而生活在我国境内的蚂蚁已经查明的大约有500种。蚂蚁的个头因种类不同相差很大,大的超过花生米,小的只有芝麻般大,从身体的颜色来看,有红、黑、褐、黄等多种,少数还有金属光泽。蚂蚁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几个阶段,发育全过程大约要经过8至10周的时间。它们的食性复杂,一般来说比较低级的种类为肉食或杂食性,比较高级的种类为植食性。

在昆虫世界里,蚂蚁的社群行为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了,从群体的大小来看,多的达到数十万到上百万,例如军蚁,少的只有数十到一千来只,例如小家蚁;从巢穴方面来看,大多数蚂蚁的巢穴都建在地下深处或石块、建筑物之下以及植物根的附近,少数种类的巢穴高出地面,形成蚁丘,还有把巢建在树上的。从生活习惯方面来看,更是五花八门。有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军蚁,它们不筑巢,平时列队在丛林中四处游荡,将沿途碰到的各种昆虫以及无脊椎动物一扫而光,蛇、蝎、蜥蝎等动物遇到它们也在劫难逃,除了蚁后周期性产卵时,蚁群休息几天,然后就又携带着幼虫一起迁移;还有一种以蚜虫产的蜜露为食的蜜蚁,它们具有放牧的本领,能帮助蚜虫越冬,从一株植物迁移到另一株植物以及抵御其它天敌的袭击,蚜虫就像是它们的“奶牛”一般;还有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去头葡萄蚁的生活习性也十分有趣,其蚁后故意让香家蚁将其拖到巢中,然后咬掉香家蚁蚁后的头,将香家蚁的工蚁变成它的“奴隶”,所产的卵由这些被奴役的工蚁来照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千奇百怪的习性形成原因是蚂蚁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结果。

蚂蚁个子虽说不大,但力气却不小,它能搬运的重量是它体重100至400倍的物体,能拉动的重量是自己1 700倍的物体,而对于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说,没有一个人能举起重量超过自身体重3倍的物体,所以,蚂蚁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土。蚂蚁的力气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蚂蚁肢体上的骨头长在肌肉外面,它的肌肉纤维里含有特殊的酶和激素蛋白,稍加活动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几乎没有损耗,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相比的。蚂蚁的这一特长引起了仿生学家极大的兴趣,他们试图制造出“人造肌肉发动机”,那样只需要少量的??可以使能源的利用率达到70%至90%。蚂蚁还是天生的“数学家”,当一只蚂蚁遇到自己搬不动的物体时,它会通知蚁巢中的其它工蚁来帮忙,这些来帮忙的工蚁刚好能将物体搬走,在根据搬运对象确定劳动力的多少方面,达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

分享作文 篇8

记叙文阅读技巧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7.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8.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19.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0.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1.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正面描写(7)侧面描写(8)场面描写(9)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5)突出、深化主题。

24.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2)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语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等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6.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7.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7.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8.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9.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0.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1.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2)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3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3.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3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5.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 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36.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

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

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在解题过程中,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

②开头

③篇末

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例证法)②道理论证(引证法)③对比论证

④喻证法

⑤归谬法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

②本论(分析问题)

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

Ⅱ总分

Ⅲ分总

②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 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二、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9.摹状貌:可达到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三、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四、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 明内容),使读者„„。

六、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若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严密性。

典型题实战典型题实战

一、语文考试制胜秘诀: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

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三、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四、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五、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六、仿写句子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七、谈感受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

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或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何陋之有)。

10.《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而改之)。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6.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7.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原句)

20.《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原句)

2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25.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6.《爱莲说》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2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5.《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也)。

3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37.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3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何陋之有?”

3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4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4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47.《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第二条建议是(赏罚分明)。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4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9.《岳阳楼记》中说明“古仁人”胸襟阔大的句子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

51.从唐、宋诗人所呤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52.《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3.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合乎科学论断的。(《孟子二章》

5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用《二章》)中诗句》

55.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5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 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6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4.“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6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用原文句子填空)

6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7.朱自清的《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句子分别有“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8.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6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章》)

7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六则》中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72.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讳疾忌医)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无人问津)。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73.古代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4.《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5.《墨池记》中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7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7.(沙场秋点兵)、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8.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宏伟远大的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9.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80“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8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83.《蒹葭》一诗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4.《君子于役》一诗中描绘乡村晚景的诗句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85.《陌上桑》中侧面衬托罗敷貌美的诗句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86.《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87.《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8.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89.《望洞庭湖增张丞相》一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急于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90.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3.《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经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95.《左迁至蓝关于侄孙湘》一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96.《秋词》中,赞美秋景生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8.《观刈麦》中,诗人自责的诗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9.《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0.《无题》一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101.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102.苏轼《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

103.《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0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⑵(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05.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

⑴描写花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竹外桃花三两枝

⑵描写山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⑶描写水的诗句:桃花潭水三千尺 气蒸云梦泽

⑷描写鸟的诗句: 山光悦鸟性 千山鸟飞绝

106.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并写出作者.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⑴床前明月光。⑵秦时明月汉时关。

108.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109.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渭城朝雨浥轻尘);(斜风细雨不须归);(巴山夜雨涨秋池)。

110.初中课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58995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会计年终工作计划通用5篇
下一篇 : 环境监察工作计划分享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