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花费很多时间为您编辑了“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你想好自己的范文怎么写了吗?编辑文档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怎么来写好一篇文章是很大的一个难点。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篇1)

读了人类的故事的前六章,我不得不感叹,世界的万物太神奇了。在地球的远古时期,致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的,竟是一个在大海里的细胞。它变成了植物、动物,还有一种神奇的物种——恐龙。当恐龙灭绝之后,那么人类是怎么来的呢?

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呢?我带这个疑问继续看下去。原来,在恐龙灭绝之后,世界上又诞生了许多的生命:大批的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也陆续多了起来。在这些动物中,诞生了一个比其他动物都聪明的动物。

它像猿似猴,但比这两种都更胜一筹。他在学会了许多本领之后,又在数次失败后学会了用后腿站立,这个聪明的哺乳动物就是我们的祖先——最初的人类。之后,这个聪明的哺乳动物开始繁衍自己的子孙,像他一样的新生命逐渐多了起来。

经过进化和蜕变,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我们的样子,人类的时代逐渐发展起来。可就在这时,冰川纪的到来,使无知的人们始料不及,许多人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了那些聪明的人们,他们不得不想出自救的方法。。。。。。冰川纪过去后,人们懂得使用火,知道吃熟食,也比以前聪明了许多。

自冰川纪以后,许多人逃离了不同的地方,通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成立了许多国家,也发明了文字,也有了信仰,为了抢夺地盘,也起了不少战争。人类的故事慢慢丰富起来,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好。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篇2)

这周我又往后读了几章《人类的故事》,其中,中世纪的世界对我的触动很大。在中世纪的世界里,幸福的天堂和恐怖的地狱被人们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在中世纪,恐怖的死神总是狞笑着纠缠人们的心神。孩子们从小就被死神与魔鬼的童话包围着,恐惧感使他们的幼小心灵变得谦卑而虔诚,但更多时候是把它们变成残忍的杀手。他们的统治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控制他们的。在那个时代,《圣经》是他们所有文化知识唯一的来源。但《圣经》上只有《新约》中那几张教导大家要互助互爱的言论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至于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几何学和其他学问,《圣经》上的记载颇不可靠。在非常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好奇心特重的罗杰·培根质疑了《圣经》中所讲的内容,于是他被虔诚的教徒们视为“想要扰乱正常秩序的巫师”警察们也下令禁止培根发表言论十年!后来,人们开始提出一些对信仰有所怀疑的问题时,为防止教会的插手阻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密码。中世纪就是这麽黑暗,真相被蒙蔽了,人人都深信自己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走过这个苦难的世界,奔向幸福的来生。

于是,中世纪的人们对满世界的痛苦无动于衷,一头扎进《启示录》里,认为光明照耀下的天国能给予人永恒的幸福。中世纪的人就是被这样的假象蒙蔽了眼睛,使他们背道而驰,相信了无论高贵低贱,富裕贫穷,聪明愚笨,都不可能改变现实生活苦难事实这个谎言。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篇3)

我第一次看房龙的书是去年夏天,那是《漫话圣经》,一本从朋友家借来的书,感觉有点味道,可读性很强。当时我还不清楚房龙其人其事,只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作者。

后来看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才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房龙的全名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是个美国公民,1882年出生在荷兰,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的影响很大。他来到美国后,又受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洗礼,从此一生反对愚昧偏执,提倡宽容和平。

在中国,房龙最流行的一本书是《宽容》,在民国时期深受郁达夫、林徽音等人的推崇。尽管以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浩劫使他远离了中国读者,但八十年代以来,他的作品再次畅销华夏。中国人深受愚昧和专制的折磨,因而他这种自由宽容的文化态度很对新时期人们的胃口,而且这种文化态度无疑也符合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对一切保持自由宽容的心态,如果都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样斤斤计较殊死斗争,世界就重归野蛮了。

房龙的书是启蒙性的,是献给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他的文笔流畅晓达,即使译成中文也能保持其固有风格。他的书有许多自绘的插图,他模仿小孩子的口气说:“一本没有图画的书有什么用?”

他是个伟大的文化普及者,是个大师级的人物。我认为,一个历史文化的通俗作家写得通俗易懂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始终保持一种高贵而非庸俗的心态和独立不移的个性,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远见和大局观。能否做到这点,正是一个大师与一个普通作者的云泥区别。

房龙的独特优势在《人类的故事》这本我刚看过不久的书中表现得很充分,因此以下几部分都围绕着此书论述。

《人类的故事》其实是写西方文明发展史。房龙毕竟是西方人,对自己本位的文化更感兴趣,更有研究,因此在书中关于东方的只有一点孔子和佛陀的故事。这点也许也体现了房龙虽然倡导宽容,但他也并不能完全免俗,西方中心的观念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然而瑕不掩瑜,房龙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宏观把握仍然是大师级的。

于是,从第一个单细胞出现在地球到尼罗河畔垒起金字塔,从摩西带领被奴役的犹太人走出埃及和大沙漠到耶酥殉身于十字架,从希腊人建立起辉煌的城邦文明到亚历山大将希腊文化带到最广阔的欧亚非大陆,从罗马帝国的兴亡到欧洲穿越中世纪的炼狱走向文艺复兴,从交织着光荣梦想和血腥掠夺的大航海时代到通过殖民活动而初步形成的国际大市场时代,从荷兰弃绝腓力二世的专制统治到民主之花开遍欧美,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中世纪的欧洲战争到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房龙像个耐心的故事家,坐在冬夜的火炉边为我们娓娓道来。

书中没有森严的术语体系和自以为是的学究气,没有喋喋不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刻意追求的“客观规律”,他以平和舒缓的语气、节奏将自己了如指掌的历史故事从容道出,就像与朋友饮茶论道一样。他的宽容姿态、他对历史人物的人性关照、对久远历史的好奇、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抨击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使他的字里行间散发出一种特有可亲可敬的“文化人情”,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理解他所表述的所有历史故事的,是真正将历史放在心坎上蒸煮过的,他所奉给读者的都是思想的精品,而不是只将一些枯躁无味的掌故知识拿来兜售混饭吃。也许他写作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儿童般单纯而热情的得意洋洋的情绪:看,我展示的东西是多么的吸引人啊!

房龙质疑了将历史时期分为:古代、中古、现代(具体到西方,就是:古代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现代社会)等阶段的历史阶段论。他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分类法,它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即20世纪的人已达到人类成就的顶峰”。房龙写《人类的故事》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没有深入人心(尽管爱因斯坦早在19就提出相对论,但即使他在19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人们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相对论的价值),许多人都认为经典物理已经达到科学的顶峰,人类社会也已经发展到了某种极限,而房龙却这样预言未来:“到了公元100……他们(指我们的后代)会把拿破仑……和成吉思汗或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混为一谈。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会被他们当作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长期商业冲突……甚至值得我们骄傲的医院、实验室和手术室看上去也不过是稍加改进的炼金术和中世纪医生的工作间。”因此现代人并不值得骄傲自大。房龙认为:“我们这些现代男女一点不‘现代’。相反,我们仍是洞穴人的最后几代。新时代基础只是在不久前才奠定的。”我们的时代还有许多披着西服的野蛮人,“大多数人仍旧停滞在16、17世纪的思维方式上,抱着国家……或政治团体的这一古老观念不放”,人们充满自私自利的思想,为了争夺利益,暴力依然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在此,房龙揭示了欧洲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他提出,我们时代的发展特点是物质文明远远走在精神文明前面,“科学家们开始制造钢铁、化学、电的新世界,却忘了人类思维比那个谚语中的乌龟要迟缓”。于是“这个笨拙的中世纪机构突然应时代要求去处理机械、工业世界的高度现代化问题,它就被迫根据数世纪之前定下的游戏规则尽其所能地去做了。”它就像一艘“埃及、希腊、罗马、威尼斯和17世纪商业冒险的‘国家之舟’”,它已经驶过了悠久的岁月,质地依然比较坚固。即使进行硬件大更新,装上现代化的设备,换上钢铁船板,但一成不变的船长和水手凭借的也只是祖先传下来的航海技术,“他们船舱还挂着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图表和信号旗”,这样,行驶在现代社会的惊涛骇浪中无疑就惊险无比了,说不定哪天就成为“泰坦尼克号”。因此20世纪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应有的更多幸福,反而给屠杀人们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对此,房龙只能无奈地以一种“讽刺和怜悯”的态度去面对历史和现实,“讽刺”即用微笑使生活怡人,使丑恶现形;“怜悯”即用眼泪使生活纯洁,同情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情不自禁地呼唤新的航海英雄的诞生,“世界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起新的领导职责,具有勇气和远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仅仅在旅程的起点,需要学会全套的航海新体制……他们会当多年学徒,会不顾阻挠往上层奋进。当他们登上驾驶台时,妒忌的水手可能会哗变,夺取他们的性命。但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脱颖而出,把船安全地带进港口,他将是时代的英雄!”

房龙的上述论述都是针对20世纪初的社会形势的,弹指一挥已经是世纪末了,但对我们仍然深有启迪。世界无疑又有了巨大进步,但在我们装有新式设备的船上,船长和水手们的素质依然不能适应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依然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船长和水手们大多是披着西服的农业社会遗民,这注定了我们航程的艰险。我们不仅也需要呼唤我们的时代英雄,更要像房龙笔下努力“向上层奋进”的新人类一样,不顾阻挠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们正站在新世界的门槛上,我们正站在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远见。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篇4)

《人类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的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有趣的内容虽然不少,但让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罗马。提到罗马就不得不想到凯撒,他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禁得住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埃及艳后娄佩特拉的诱惑,最终被人刺死。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凯撒的外甥屋大维,他击败舅舅的秘书安东尼,并迫使安东尼自杀,而娄佩特拉则在战败后自杀身亡。公元,屋大维成了真正的皇帝,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统治者。我佩服他的智慧与领导、统治才能,他没有重犯凯撒的错,正因为如此,他才造就了一个繁荣的罗马帝国。

正如房龙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一座非凡的经验之塔,是时间在流逝的岁月当中建造起来的。要登上这古老的塔,并从一览无余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儿没有电梯,也没有捷径,只有意志力坚强且虚心好学的年轻人才可以攀爬到塔顶。

《蓝鲸的眼睛》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收益非浅。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在海上发生的事,一个中年男子驾着渔船,乘风破浪来到了海面上,他是来干什么的呢?我的心中出现了一个问号。于是我继续往下读,原来那男人是来海上挖蓝鲸的眼睛的,我读到那男人把钩子挖向蓝鲸的眼睛,蓝鲸的一只眼睛离开自己眼眶时,我的心不禁一震,心想:难道那位男子就不会感受感受蓝鲸失去眼睛的'痛苦吗?难道他就不会体会体会蓝鲸的心情吗?蓝鲸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伤害蓝鲸呢?蓝鲸失去眼睛,会给它带来多少烦恼啊!

我继续读着读着,有一位眼睛即将失去光明的小女孩竟得到了那只闪耀着蓝光的眼睛,顿时,她的那双眼睛突然充满了光明,她能清楚地看到一切,看到这美妙的世界。“多么神奇的眼睛啊!”我的心默默地念着。蓝鲸的眼睛为小女孩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令他的眼睛又得到了光明,从此不会寂寞。

我一口气读了许多,最后,小女孩的爷爷悄悄的把那只眼睛从小女孩身边拿走了,准备把那只眼睛活埋了,使蓝鲸死去。就是为了不让那只缺了眼睛的蓝鲸再把大海搞得惊涛骇浪,因为那时,蓝鲸的心情暴躁到了极点,动不动就会把出海的渔船打翻。从此,小女孩的眼睛又失去了光明,她问爷爷,爷爷说大家一起把那只蓝鲸的眼睛活埋了,小女孩马上跑出去,找眼睛,读到这,我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小女孩能把那只蓝鲸的眼睛找到,果然,小女孩在一块土地前,感到了一片光明,她用力刨,终于把眼睛刨出来了,她的眼睛又恢复了光明。

这篇故事告诉我:我们要保护好小动物,它们也是人类的朋友,是善良的使者,让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爱护小动物吧!就像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一样,只要我们都保护万物,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好。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篇5)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许多年前是一个大火球,相较于无垠无限的宇宙之海,地球只是极度渺小的尘埃,经过数百万年后,阳光穿云而出,有了池塘,有了细胞,该怎样去形容这个奇迹,在若干年年后,单细胞变成了多细胞,渐渐海底充满了鱼类,某些鱼类来到了岸上学会了用肺呼吸,爬行类出现,而后是鸟类,最终有一种特殊的动物进化成为了最原始的人类,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人类学会了采集狩猎,而后学会了农耕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持久的定居下来,于是有了文明,有了明确的等级划分,有了文字用以记载和传承。最古老的文明萌发在两河流域,紧接着是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书中未提到的中国。

古希腊罗马史西方文明的源头之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卓越的数学、物理、哲学、建筑,开启了西方的艺术大门,而古罗马先进严谨的法律,又奠定了西方的法治基础,甚至于在民国时期的立法,都要借鉴罗马法的思想。西方文明的另一重要来源则是____,教权与皇权之争是中世纪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中世纪,修道院随处可见,经院哲学则是主要学习课题。在中世纪之后迎来了地理大发现,随后的历史就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宗教改革,英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俄罗斯、普鲁士崛起,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相继发生。

不得不说作者房龙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可以将人类九千年的历史浓缩在400页的小书里,删繁就简,把那些人类历史闪光的片段,用一种飘逸优美的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作者在每一个字,在讲每一个故事,心中充满了热忱与感动,那些古老的故事,有着古希腊、古埃及文明的壮观宏大,也有着个人光彩的闪现。他没有过多的渲染战争与权力争夺,甚至他亲身经历的一战也没有提及,不是铁与血铸就的历史,而是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整个社会的历史也在不断的进化之中。

本书的题目为《人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部分是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仅仅有一个孔子榜上有名,在书的末尾作者提到,一些批评者指责他不够公平,为什么他不提爱尔兰、保加利亚、暹罗,却把荷兰、冰岛、瑞士这样的国家拉进来?房龙说,他选择什么角色登场的依据只有一条,即是看某个国家或个人是否创发出新的观念,或者史实了创造性的作为,从而影响到历史的进程。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世界逐渐领先东方世界,并不断向外扩张,他们给落后的非洲、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帮助其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一步到位,到达了工业化时代的边缘,西方拥有着完善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说西方是文明开化、先进技术的代名词。本书是房龙于1913开始创作到19创作完成,那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欧洲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一种乐观的论调,他们的政治制度日臻完善,享受着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受益于全球化的产品流通,以及殖民地的资源榨取。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书的论调: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进步的,西方则是文明的中心。作者对西方充满了信心,所以在后面写道:世界大战无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这是无可争辩的客观存在。然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经过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展现在人类面前。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事实上,早在一战之后就出现了不一样的论调,历史未必是前进的,它也未必是按照一定的脉络不断进化的。

不管怎样这本《人类的故事》跨越了一个世纪,直到今日依旧闪烁着光彩,房龙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传递着西方文明的发展的脉络,融合了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西方独特的因素,让那些历史闪光点,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恒久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恰恰也是他最擅长的,人类的故事有一个不甚明确的开始,却依旧没有结束。

早就听我们历史老师介绍过《人类的故事》,这两天逛书城,刚好看了这本书。草草翻阅了一下,出版说明上写了许多赞美之词,如人文大师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销量最高,饮誉世界等,于是我立即买下了一本。作者渊博的知识,幽默的笔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却几乎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的: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历史的发展,而我所了解的历史却在这本书里发挥不了一点儿作用,让我一头雾水——我甚至不得不在身旁放上几本厚厚的参考书!!!在头疼的同时,却也让我对作家房龙肃然起敬。人们总是羡慕那些大红大紫的人,却不知道他们在辉煌背后做了多少努力。

就像房龙,他9岁开始学习画画、乐器和英语作文,甚至多次跑来中国学习——这些默默的努力也造就了房龙的今天:他写出了多本响誉世界的书,而《人类的故事》上的插图几乎全是房龙的作品。先前的我在对房龙感到敬佩的同时,却没有想到他在背后的艰辛,只一味地认为房龙成名是自然的——就与刮风下雨无异。读完《人类的故事》后,我懂得了辉煌的来之不易。是啊,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想要高人一等,就必须默默地在背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像房龙一样。再拿房龙与自己比较,我羞愧的体无完肤。在看到别人成功的同时,我一边不负责任地说出“那有什么啊,我比他做得好上100倍”之类的话,一边大言不惭地继续偷懒,最后又在别人的成功前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懒惰。惰性已成为我人生的绊脚石,而我却甘于现状,不思进取,只知道嫉妒别人的成功。而今天我明白了:辉煌的背后是永远的坚辛。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向房龙学习,即使不能像他一样,也要做到问心无愧,这样我才不至于在白发苍苍时,一边嫉妒别人的成功,一边为自己曾经的懒惰而懊悔不已。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而我,会以自己的努力换取成功!

读过了《人类的故事》这本书,我有许多感触,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罗马帝国的衰亡》。

在古代的历史教科书中把公元476年定为罗马帝国衰亡之年,因为在那一年,末代罗马皇帝被赶下了宝座,不过罗马的灭亡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以至于很多罗马人未能察觉到。他们一直在抱怨薪少、食品价高、生活的艰难。不过总的说起来,在公元前4个世纪里,大多数罗马人依旧过正常的日子,他们照常吃喝、去剧院等,当然也有不幸的人被饿死,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生存的帝国注定灭亡的命运。不过罗马帝国的根基已锈蚀,它仅是一个城邦,与古希腊的雅典并无差异,从政治上来说,它是不合格的,年轻人大多在战场上,那些不幸的农民,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属品,终身无法离开。不过,因为他们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一个悲惨的寄身之所。

因此,他们宁愿打“美好的仗”也不愿为罗马帝国打仗,这样,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野蛮的民族开始侵略罗马,由于没有土生土长的罗马士兵可以抵御,最后皇帝被迫允许他们在罗马帝国居住,不过很快他们就怨气冲天,抗议贪婪的罗马税吏夺走他们的一切,当他们的呼声没有得到重视,他们便进军罗马,以便得到皇帝陛下的声音,于是康士坦丁皇帝开始寻找一个新住所,他选择了位于欧亚之间的通商门户拜占庭,并重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皇宫迁到此处,康士坦丁死后,为便有效率地管理,他的2个儿子便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哥哥通知西部,弟弟通知东部。到了公元4世纪,匈奴人、哥特人、汪达尔人阿拉曼尼人、法兰克人……依次侵略罗马,大部分土地被瓜分,连绵的战火最终使帝国沦为一个无人照管,绝望蔓延的瓦砾!繁荣的意大利变成一块死寂之地。

本书的作者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他以独特的心思,幽默而有趣的写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类进化图。而本书最大的特点则是每一片都是独立的内容,正因如此,每一片文章读起来都像是一个小故事一样,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在这本书,有一篇故事尤其让我喜爱,而里面的一句话也尤其让我着迷“就这样,几百万年过去了,唯有绝顶聪明的少数人才幸存了下来。他们日夜不停的和寒冷与饥饿抗争,生存迫使他们发明了多种工具,他们知道如何把石头打磨成斧头和锤子……差点灭绝了全人类的冰河时代,就这样反而成为人类最好的老师,没有它人类就不可能学会开动脑筋。”困难其实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伟人。困难让我们学会冷静,学会思考,更让我们在困难中生存,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困难是一座高山,翻过它,就会看见浩瀚的大海;困难是荆棘,拿出勇气,有胆量砍点它,前面的路会更宽阔,困难是礁石,不遇到它,就永远没有汹涌的浪花。你看,在一个个小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如此多的道理,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了许多。

这是一本有趣而又充满这道理的书,在阅读这本书是,懂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无尽的道理,阅读此书,懂得人类的故事,更懂得人类的道理。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辟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从混沌初开到新世界的诞生,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内容,却不会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反而让人产生兴趣。

本书其中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放过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或是通读过浩繁巨著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更重要的是本书以房龙的经典原著加入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或秠同时代典型的社会,并以21世纪最新的发现和观点升级了原著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局限。

正如房龙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一座非凡的经验之塔,是时间在流逝的岁月当中建造起来的。要登上这古老的塔,并从一览无余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儿没有电梯,也没有捷径,只有意志力坚强且虚心好学的年轻人才可以攀爬到塔顶。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握时机,让我们一起踏入《人类的故事》,追寻人类,追溯历史,探求真理。《人类的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细细品位,慢慢咀嚼。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60938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50拟人最短句子锦集
下一篇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精华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