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象课件”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讲授教案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形象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上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命之间应相互关爱。

2、能力目标

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关爱生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危机感。能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缤纷的世界是由多姿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种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2、教学难点:

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讨论、分析、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怎样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导 入:展示一组体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图片,引导感受生命的精彩。

讲授新课:

㈠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

学生活动:《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干涸的世界》

思考:没有生命的世界给你什么感觉?请用简洁的词语表达。

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概括(略)

看过这两组图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让世界充满生机, 没有生命的世界就只有荒凉。

或(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过 渡: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怎样与其它生命相处呢?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小鱼很在乎》(见基础训练P22~23)思考

你做过哪些珍爱生命的事?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重在真实,略)

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过渡:但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朗读课本P25《相关连接》

思考:

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过渡开采地下水,导致植被死亡;过度放牧,植被遭到破坏等

你身边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请列举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活动(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教师小结: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落实到行动中。

巩固新课:(板书)

板书设计

㈠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

㈡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1.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2. 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形象课件(篇2)

高三研讨课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幻灯片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幻灯片

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而且要抓关键的词。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②

江雪(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无比空旷荒凉的环境里,那渔翁却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在这样环境衬托下,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而执著。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还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因为环境往往能起到衬托人物形象或烘托任务心情的作用。环境衬托

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和前两首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这首诗歌塑造的就是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想到的是第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还要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神态。④《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一首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的诗歌。问话直接,而且不待对方回答,自己就连忙自报家门把电话号码和住址给人家了,说明船家女非常直率淳朴。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说明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该有些许寂寞。船家女的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热情直率、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心理和神态之外,也要抓住语言。

而在一篇作品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常常是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些描写中,因为诗歌篇幅短小,所以语言描写相对要少见。当然也离不开表现手法,比如第一首中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二首用了衬托手法,第三首有衬托和直抒胸臆。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段是融合的。

由上面四首诗歌的答题步骤来看,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析形象(包括人物和意象)题型的解题步骤 提问方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试对„形象进行分析。请鉴赏„„形象。答题步骤: ①概括形象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特点(有手法必须指出手法)③指出这个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0清华自招)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示:抓住关键词——“菊花”“归”)

(1)对照分析,自己的答题问题出现在哪。

以上是集中在人物本身的描写,而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达到的,比如 ⑤《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不能看到人的形象,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人的形象呢?

我表面上看写的是石灰,也暗含作者自己的形象,你们同意么?作者先用夸张拟人手法描写石灰历经的锻炼过程和石灰不惧艰难的品质,又用双关写出了清白是唯一的意义,其实就是把自己比作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所以有时候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中可能隐藏这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可以通过事物形象来塑造自我形象,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塑造了诗人形象,比如咏鹅(唐〃骆宾王)“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所以,作为主体形象如果是他人形象或者是物象,其中可能隐藏着作者形象,这时你要透过其他形象还原这个作者形象再分析出主旨,在答题步骤中有时候要加这样一个步骤;有时候可能没有隐藏作者鲜明形象,那你就直接透过其他形象分析出主旨就可。

⑥有时候多个形象出现在同一首诗词里,但他们之间往往是有关系的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两者关系是,通过对比衬托出苏轼的年华老大、功业无成、处处不得意,进而在对比后表现更深沉的感慨。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则通过尔曹这些身与名俱灭的次要形象对比反衬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王杨卢骆的伟大。苏轼在《江城子》中则通过虚实结合描写妻子和自己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悼念的哀痛。也有用作者形象来表现他人形象,进而表达自己感情的,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元缜《遣悲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包括利用典故“塞上长城”

总结一下,①要想全面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抓住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如特定环境、动作、外貌、心理,也要抓住诗文中出现的其他的形象,切记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分析,然后得到形象特点,自然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缪斯女人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不仅给同学们以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技术上的指导,而且大家也会明白,以前我们看诗,都是在看文字,今后我们看诗歌则要有一种捕捉形象和升华形象的眼光,加以时日会形成一种形象的思维,那么,就能真正走入诗歌的世界,因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诗歌都是一个形象而有内涵的艺术世界,从想象的世界走入精神的世界是真正领悟诗歌特质的必由之路。好,下课。作业:(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形象课件(篇3)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答题步骤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这个以从(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 )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

1、鉴赏诗歌形象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一是对景物理解不准确。要准确理解景物,解题时要注意把握准景物的特点,而景物的特点往往与其修饰词或动词有关,理解时应将诗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并结合人物的感情来分析。

二是对人物理解不准确,只是谈诗歌写了什么,而没有发掘蕴涵的东西。要准确理解人物,解题时不仅要注意把握人物外在的东西,更要通过外在的东西去关注其内在的东西,如内心的感受、情感等。

三是分析形象程式化,未能具体分析。

2、备考胜经 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术语,熟悉掌握鉴赏形象的基本方法。

(2)、.平时多读点评和评析式的诗歌欣赏,读时要有意识地感受、分析意象、意境或人物形象。

(3)、.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诗歌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生平、志趣、代表作等);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诗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这样即使考题出了我们不熟悉的作家的诗歌,我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4)、.集中做一些诗歌形象鉴赏的专题训练题,不少于30道题,从阅读训练实践中感悟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特别提示:

1 、鉴赏诗歌的形象虽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但是必须是在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的鉴赏,切忌答非所问。

2、根据问题的要求,不仅要答出是怎样的形象,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用语要简明。

三、课外练习: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乐器变化的演奏中体验音乐的美妙,尝试其中的快乐。

2、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会用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风琴、小乐器(碰铃、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律动,孩子们陆续进入活动室。

2、老师弹琴,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谈话:小朋友,天下雨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喜欢下雨吗?下雨的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幼儿之间互相讨论)。(老师,下雨的时候我最喜欢玩水了,还能看到水里有自己的影子呢?老师,下雨我就可以打上妈妈给我买的漂亮的小伞了;我就可以穿上雨鞋了;下雨最凉快了;在水里走路抬好玩了;我可以折纸船在水里玩呢?......)

2、教师小结:听小朋友们刚才说得这么好,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下雨,有时候会下大雨,有时候会下小雨,那么大雨和小雨落在伞上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听一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吧。

3、听录音《大雨、小雨》的声音,请孩子们进行分辨。并引导幼儿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乐形象。

4、幼儿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大雨和小雨。

5、请幼儿欣赏歌曲《大雨和小雨》。

(1)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幼儿自由进行,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记住歌词。

(2)老师和幼儿一起拍打节奏。

6、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1)老师示范弹琴演唱歌曲。幼儿为老师拍打节奏。

(2)根据歌词拍打语言节奏,并给歌曲统一创编动作。

(3)完整的教唱歌曲。

(4)老师弹琴,幼儿跟唱。

7、播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大雨和小雨》,进行乐器演奏。

老师指定乐器,和孩子们一起听音乐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三、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进行《大雨和小雨》的绘画,用油画棒在纸上描绘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请幼儿跟家人一起观察,在今后的雨天里,大雨和小雨在下之前,天气的不同变化及雨跟人们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当指挥开展小小乐队区域活动。

形象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拟人的形象》是本学期比较重要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在全书的内容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抓住孩子们热爱这些拟人形象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欣赏拟人化的动画形象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的动画造型,运用拟人的手法设计一个动画形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拟人化的形象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形象,也画过拟人方面的画,但是没有把这样的画定义为拟人的画.有可能会出现设计的形象不生动、千篇1律的现象。

三、我的思考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设计的卡通形象单调,设计思路有局限.

2、学生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不巧妙,于现实生活中的用品形象缺乏联系.可以采取的办法:

1、教师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供学生借鉴,通过学生相互借鉴,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创作能力。

2、借助多媒体展示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外形特征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教学过程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简单了解拟人化的绘画表现方法.

(2)、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拟人形象的创作,并能创作出一个有创意且美观的拟人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经典动画片中的拟人形象,感受与了解拟人手法的特点.(2)、范例分析和学生作品欣赏,知道拟人化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3)、通过观察与尝试,学会创作出生动有趣的拟人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拟人形象的绘画创作,激起学生对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爱.(2)、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拟人化的表现方法,并能创作出一个拟人的形象.教学难点:拟人化的形象创作得是不是生动、巧妙、有创意。

五、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范画.

2、学具:绘画工具、剪贴工具和材料。

六、过程预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短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短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

生:(认真观看)

2、提问:动画片中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师:这段动画片有意思吗?你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形象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我在短片当中看到了喜羊羊、美羊羊.

生:我在短片当中还看到线卷、剪刀,他们都有眼睛、有嘴巴、还会说话.……

3、老师小结并出示拟人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引出课题,师:对了,在这个短片中,小羊、线卷、剪刀、洗衣板等等,它们虽然不是人类但都像人一样有表情、有动作还有语言,像这样把生活中的形象加入人的'形象特征就是拟人的手法.(课件)拟人化:将本不具有人类特征的事物加入人的形象特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形式,使其人格化.我们看生活中的大象,在使用了拟人手法后,是不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拟人的形象》(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拟人的形象图片,感受拟人形象的美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拟人的形象无处不在,我们在动画片中见到过,在儿童玩具中见到过,在广告宣传中也常常见到,这些生动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形象吧!(课件)

①《山海经》中的拟人形象(《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源为我国古代典籍之最.从这些半人半兽的神仙形象上,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喜欢拟人的形象)

②动画片中的拟人形象③玩具中的拟人形象④广告中的拟人形象⑤学习用品中的拟人形象⑥生活用品中的拟人形象

2、小组探讨拟人形象的表现方法师: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作品,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形象拟人化呢?可以添加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

生1:可以添加眼睛、鼻子、嘴巴生2:可以添加四肢和动作生3:还可以添加衣服和鞋帽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要想把生活中的物象拟人化,我们可以(课件出示)①、添加五官、表情,将物象头部拟人化.②、添加动作、服饰,将物象身体拟人化.

3、欣赏范作解决本课难点师:那么如果想让你的拟人形象更加的生动,有什么好办法呢?请同学们看老师课前画的两幅作品(出示范作)你觉得这两个太阳哪个更生动?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个太阳更生动,因为它的动作很夸张,它在弹吉它,而且还很酷地戴着一幅眼镜.

师:是啊,老师也觉得第二个太阳更生动,它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可见夸张的手法真是一件法宝,我们可以把表情画得很夸张,也可以把动作画得很夸张.

师:同学们想,如果要画太阳在演奏,首先要有这个想法能对不对?所以想法也很重要,同学们在创作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谁的想法奇特,谁的作品才能与众不同,独具一格。

(三)、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师:我们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拟人的形象,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生:剪贴、泥塑……

师:对,像我们学过的剪贴、泥塑、绘画剪贴相结合等各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现拟人的形象,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不过今天老师不想以个人为单位,老师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张大的作品作为今天的比赛,大家愿意吗?(课件)

作业要求:以本组喜欢的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为基础,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拟人形象作品。

①主题突出、构图合理。

②突出拟人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③色彩搭配要巧妙。

2、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组长介绍本组作品的主题及创意,师生评价并提出合理情建议。

3、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4、老师小结:从整体上看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主题都很突出,造型也很生动,颜色搭配的也很巧妙,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但会创作,也很会合作.

(五)、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为大家完成的非常好,同学们设计的作品都很精彩,同学们很具有设计的才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一定会出现非常优秀的设计师。

形象课件(篇6)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xx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xx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xx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xx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xx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形象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拟人化,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2、学会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植物、物品等.

3、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掌握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难点:

通过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与表现出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情景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先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有趣的聚会,老师还邀请了很多特殊的人物来参加,现在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到卡通王国去漫游.

2、教师:想一想,刚刚你们看到了那些特殊的人物?学生:看到了米老鼠、孙悟空、唐老鸭等卡通形象.它们的可爱之处是什么呢?(它们的可爱在于它们都是拟人化的).

3、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你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拟人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谓拟人化,就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用画人的方法来画动物、植物或物品,这就是拟人的画

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画拟人的卡通形象.引出课题:第11课:拟人的形象(板书)

三、欣赏分析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家一起来观察、欣赏、讨论下面图片中的卡通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课件图例1:米老鼠、唐老鸭.他们的造型有什么特征?造型夸张、变形.(板书)

3、课件图例2:杯子中装着水.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表情、动作拟人化.(板书)

4、课件图例3:房子及向日葵.他们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色彩大胆、鲜亮、明快.(板书)

5、怎样才能将生活中的物品拟人化?

结合自身特点、添加五官表情、添加四肢动作、添加衣服鞋帽(以电脑和动物为例)

四、欣赏图片

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动物等拟人化的造型图片.

五、拟人化卡通设计大赛

设计要求:试一试:将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动物等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设计创作1-2个拟人化的卡通形象.)

六、作业评比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形象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产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感知字形。了解字义,体会象形字的特点。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朗读短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新课

1、出示“日、月、山、水、火”的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觉得它们美吗?美在哪里?

这些事物跟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久很久以前,古时候的人为了记录它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创造了古代的象形文字,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些弯曲的笔画拉直写成今天的这些现代汉字。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形象的汉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重组教材,看图识字

(一)学习“山”字。

1、板书“山”的甲骨文字。

请同桌的孩子互相说说它像什么。

2、你以前在石头或木板上刻过什么东西吗?有什么感觉?

3、到了秦朝的时候,人们为了更方便地把字写在竹简上,于是,就逐渐把甲骨文写成小篆的形式。(板书小篆的“山”)

4、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用笔在纸上写字,就又把山写成现在的样子。(板书“山”)

5、谁能正确地读出它的字音?(抽读、评议,强调它是翘舌音。)

6、联系生活。

组词,说话。

(二)自主学习其余四个生字。

1、出示“日”、“月”、“水”、“火”的甲骨文字。

讨论:这些符号像什么?

2、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汉字。

说一说:现在的汉字与对应的甲骨文有什么地方相似?有什么区别?

3、学生试读字音,教师相机板书音节。

4、教读字音。

强调“日、水”是翘舌音。

5、抽读生字,开火车读。

6、联系生活:

(1)分别用生字组词。(体会“日、月”不仅仅指太阳和月亮,还表示时间几月几日,如六月一日,十月一日。)

(2)用生字说话。(相机进行防火防水、节约用水的教育。)

(3)出示课件(青山绿水的风光图)。学习“山清水秀”,配合课件说话。

三、诵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勾出戴红帽的生字多读两遍,同桌互读。

2、抽读,纠正读音,“地上(shɑnɡ)”是轻声。

3、小老师教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利用顺口溜认识生字:

众口一同把歌唱。(同)

二人上天,天天天。(结合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乘“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事。)

(3)找出翘舌音的字。(日、上、山、水、出)

(4)认识同字框。

(5)开火车认读生字并扩词。

5、体会意思:

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体会太阳和月亮不在同一时间升起,水能灭火,火能把水烧干。

四、练习巩固

1、游戏:找朋友(音节卡和汉字卡)。

音节卡和相应的汉字卡合在一起,如果对了,大家一起拼读并扩词。如果错了,就请小老师帮忙,改对了,再一起读。

2、猜字游戏。

出示“爪、牛、马、木、禾、竹、目、门、天、石、田”的象形文字,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字。

3、圈出你认识的字。

日月如梭水中捞月明月高照行云流水山清水秀日积月累水深火热

水滴石穿水土流失刀山火海火树银花火上加油火眼金睛

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日出江花红胜火

五、延伸课外

不少汉字是从图画演变来的,每个汉字就是一幅有趣的图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细心学习,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我们比一比,谁交的朋友多。

形象课件(篇9)

(1)先让学生根据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的策略。

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3/10 和7/10的大小 。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 ” ,把单位“l ”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 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 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 是3 个 , 是7 个 ,7 个 大于3 个 ,所以 大于 。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例3实际上是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② 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重点讲评判断同分子分数大小的理由)

以 与 为例;可以由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 大于 ,所以5个 大于5个 。也可以画图或折纸说明,如图:

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益于人类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高。

(2)提问: 和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②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① 先求出 和 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做公分母。

③提问:根据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4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2也要乘4;要把 的分母变成20,就要乘5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1 也要乘5 。)

④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⑥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4)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用原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比较简单一些;如果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也是可以的,但计算比较复杂。)

让学生自己尝试,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作比较。

师小结: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在于: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都要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可以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约分是对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而通分则对分子、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0的数;约分的结果是最简分数,通分的结果是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体现它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材的编排,将通分的教学置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境中,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索出通分的一般方法: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探索通分的方法之知,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先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总是可以有多样的方法解决,当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将学生的思维收回来,重点研究转化成同分母的方法,从而引出通分。在研究通分的方法时,采用了逐步建立概念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通分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几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怎样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公分母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通分的方法,最后掌握通分的方法。)

形象课件(篇10)

篇一:2014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学习目 标】

1、了解考纲和考点;

2、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

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技巧。

4、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

【考 纲 解 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准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

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把握;

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诗歌鉴赏途径】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人物形象的特征

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特点+身份)

2、分析依据: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

3、点明形象的意义或抒发的情感。

课堂示例1——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特点+身份】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分析依据】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课堂示例2——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分析依据】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①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特点+身份】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分析依据】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2 【2013.辽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①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特点+身份】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

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依据】【意义或情感】

【人物形象】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二【景物形象(意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二、把握景形象的方法

三、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目标”之二

学习难点:“目标”之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想到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一下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杜鹃 磁针-----坚贞-羌笛 竹笛 羌管寒蛩 蟋蟀------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1、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雨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8、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篇二: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教案〉

杨艳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入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先分析一下诗歌中塑造的形象,再去做题

(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鉴赏指导

(一)、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三)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四)评分标准:

(五)例题分析: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3、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

(同学a)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 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

(同学b)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同学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误例:

(同学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同学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四、现学现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赫必胜的信心。

五、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六、智勇过关: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3、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篇三:《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陶玉鑫

通联: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邮编:553400 电话:*** 0858—5325741(办)

【课题名称】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与阅读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触摸古代著名诗人的思想脉搏、探究我国他们的人生轨迹。

3、培养学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复习中学时学过的写人叙事古诗词,并能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采取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技巧,通过诗歌形象示例分析,结合一定的训练过程,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所涉及的形象类题目。

2、培养学生正确感受、分析古诗词中各种形象的能力,能准确归纳、概括古代诗歌形象的特点,并运用相关知识正确解答形象类诗歌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理解、分析高考试题中古代诗词鉴赏题目所涉及的形象类别及意义。

2、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评价古诗词形象的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审美观,能够正确解答形象类诗歌鉴赏题。

【教学资源】

1、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人教社(大纲版)高中语文第四、五册教材。

2、教师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包含音频、视频、幻灯等,并发放古代诗歌鉴赏的部分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投影幻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并讲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发轫,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而宋词则是唐诗的变体和发展。唐代诗人灿若星河,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唐代诗歌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单是流传至今、收录在《全唐诗》中的作品,就有48000多首。词则是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成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出现了陆游、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著名词人和李清照、柳永、姜夔等“婉约派”著名词人,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著名词作。大家刚学过的《将进酒》和高二所学的《滕王阁序》,就是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二、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⑴ 播放《将进酒》配乐朗诵录音,学生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提示:豪迈狂放、洒脱纵情、愤懑不羁)

⑵学生浏览王勃诗《滕王阁序》,然后思考、讨论:

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①相同点:两篇作品都塑造了形象鲜明、富有特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不同点:《滕王阁序》是一篇熔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的古代骈文精品,它塑造的是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而《将进酒》则是一首饱含深广忧愤和自我信念的悲而不伤、悲而能壮、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诗歌,它塑造的是诗人自我抒情写意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探究,引入新知

1、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何把握以“人像”为主的诗歌和以“物象”为主的诗歌呢?请看下边诗词:

①《江雪》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②诗人在《山居秋暝》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回点拨,最后由一个小组总结发言。

(提示:⑴a.“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决不屈服,与恶劣环境抗争的人物形象。b.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目的是赞美那种敢于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从而寄予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情感。⑵)a.《山居秋暝》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b.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c.诗歌表现出诗人对安闲淳朴生活的向往。)

四、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问题:语文高考卷中的诗歌形象鉴赏有何特点?可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提问后投影幻灯片:《鉴赏形象要点》和《形象类诗歌鉴赏题题型》,学生再根据自身体验讨论、回答。)

1、鉴赏形象要点: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

⑴分类: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⑵思路:先把握形象特征,次分析形象中的感情,再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形象类诗歌鉴赏题考题特点:

⑴纯形象题,如“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等;

⑵形象特点题,如“所见景色有什么特点”;

⑶形象鉴赏题,如“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所见景物,请作简要赏析”。

五、给出示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复习资料上的2010年全国一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问题:⑴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⑵(略)

(参考答案:⑴a.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b.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六、归纳总结、收获提高

1、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讨论交流,教师再投影“解题分析”幻灯片

解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2、课堂练习(投影幻灯片)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

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3、课外作业: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题目: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提示: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参考文献】

《2011年高考语文核按钮》第122—142页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崇文书局20106月第一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学徐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实际 开展班主任积极性研究》、《中学生不能养成嫉妒他人的习惯》等三十来篇教育教学论文,参编《2011年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2012年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青于蓝考试研究室主编 崇文书局出版)、《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突破点点通》(武汉出版社2012年9月版),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教师重点个人课题研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在全国和省市教育部门、教育科研学术单位主办的论文评比大赛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多次。

篇四:第一节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

2、掌握诗歌中形象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中形象的鉴赏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教学方式:形象含义、方法指导、习题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及讲授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人物形象,课后作业2、3 第二课时:作业讲评

第三课时:景物形象、课后作业1、4、7 第四课时:作业讲评

第五课时:事物形象、课后作业8、9、10 第六课时:作业讲评

第七课时:诗歌中传统意象、课后作业6、7 第八课时:作业讲评

第九课时:记诗歌意象、基础夯实练习

第十课时:作业讲评

第十一课时:习题课

(各类班级根据情况选择做题的数量)

第十二课时:习题课

备课人:康龙虎、尉聪然

第一课时 古代诗歌鉴赏之___ 诗歌的形象

一、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把握、对意

象的把握及其寓意的感悟、对意象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常见“形象”分类

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

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

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

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

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

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

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诗中所咏叹的石灰。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

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

郭等等。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一幅清新、恬

静、纯朴的山村风景图。

二、方法突破

(一)、如何把握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感知形象。形象在诗歌中都是显性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象

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

形象自会有其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也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征,鉴赏诗歌时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形象,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人物形象中

有诗人的褒贬倾向,物象和景象中更是往往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借助诗

歌的形象,一步步深入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它进行赏析评价,这才算是完成鉴赏工作。总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兼及形象本身、形象特征和形象背后蕴含的诗

人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在鉴赏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才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

(二)、鉴赏诗歌形象题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模式

角度1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诗中如何体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典型例题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

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

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二: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

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

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例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

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例四: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寒冷、寂静(或:冷峭)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例五: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思路点拨 1.解题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步,分析诗句之中如何体现,结合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练习题

1.(2010·福建,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3)a 【解析】(1)既然找出与诗题相呼应的字,就要把握诗题中可能有照应意义的词语。从诗题本身看,一个关键词是“访”,一个关键词是“隐”。与“访”相呼应的应该是动词,表现“访”的有关动作行为的,从诗句看,应该是“踏”;与“隐”相呼应的有“不出门”“无人迹”等。由此可断定答案应该是“踏”。

(2)隐者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诗句对“隐者”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表现出来的,写隐者独酌,既表现出隐者的避世生活,也表现出率真自然的性情。

(3)本题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延伸,只要能明确原诗中所寄寓的“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就不难判定本题的答案。a句诗说的是陶渊明回归园田,怡情自然的脱俗情怀,语出其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b句语出李白的《蜀道难》表现了蜀道奇险的状况,表达了不如早早归家的希望。c句语出杜甫的《登高》,抒发诗人内心无尽的“苦恨”。d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人被贬往蛮荒之地,病卧浔阳,即使是暖春早晨鲜花绽放,即使是中秋夜晚明月当头,诗人无朋为伴,无友共赏,只好自斟自饮,借酒遣愁。景虽美人却孤,晨虽良意却闷,诗人以美景显哀情,借春江秋月将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精神上郁闷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课时

角度2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a.考查意象类

(200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句写小桥流水,自是江南水乡特色;次句写绿岸浮萍,突出石湖的宁静清雅。

三、四句写景即为写人。全诗意境空灵而寄寓幽远,造语平实而格调自高,可谓别是一家。

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b.考查意境类

意境含义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 城 早 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不能空洞地用一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了事。

总结:景物形象;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

篇五: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县)。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七、课堂小结

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并不玄虚,只要我们掌握规律,把握正确的方法,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按照答题三部曲,把答案完整规范地组织在一起,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八、作业布置

阅读《出塞》,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形象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我新形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五课《自我新期待》。该课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由"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三框组成。《自我新形象》是在帮助学生全面、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美好未来,是本单元的核心和落脚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确立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为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本框有"我心中的理想形象"、"面对新期待" 、"未来新规划"三目组成。本框中首先发掘学生对自身理想形象的追求,澄清一些误区,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其次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人、国家、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期使自己的理想能符合社会的需要;最后根据自身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为自己作出人生规划,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努力目标。

【课标衔接】

课程标准内容"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第六条:"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看待"明星",帮助学生走出偶像崇拜的误区,全面认识偶像,确立清晰的自我形象。

(2)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

(3)懂得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4)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辨别是非、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地看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教学重点】 面对新期待

【教学难点】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我心中的偶像"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 查找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相关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访问父母、老师、同学,了解他们对"我"有怎样的新期待,并填写。

3.展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职业的相关资料。你最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包括访问、上网查资料等)了解这个职业的情况,说出喜欢这一职业的原因,并说说自己要从事这个行业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交流展示、讨论、探究、宣誓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成龙郑州行》深受影迷欢迎的片断,引入课题(设计意图:选取成龙郑州行片断,既体现了思想品德教学时代性的特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活动一:这里星光灿烂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明星人物的资料:彩页、宣传画主要作品背后的故事等、说出喜欢的原因

(2)选出几个典型人物,分析、讨论那些适合自己学习,哪些只适合欣赏,哪些应拒绝接受。

(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除影视明星外,其他各行各业都有明星。喜欢明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要学会理智对待明星。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喜欢明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明确对明星的喜欢是对新种潜在美好形象的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星的成功和受人注目,不仅因为其美丽的外表,更因为他们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执着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受到教育。)

活动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1)讨论:明星的一切是否都值得学习吗?

(2)听故事:《杨丽娟的追星故事》思考:这样追星值吗?追星应该追求明星身上的什么?

(3)说说:我的新偶像应具备哪些特点。

(4)教师引导总结:"人无完人"偶像也不例外。我们应善于从不同明星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应避免盲目追星。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讲故事,交谈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辨别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

活动三:身边的明星

(1)让学生寻找自己班上他所敬佩的同学。并说明他为什么值得学习?并说说对同学有什么期待。

(2)我也做明星:说说自己打算做哪方面的明星,准备怎样努力?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更能让学生明确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给了学生一次相互评价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自然过度下文)

二、面对新期待

活动四:对我的期待

(1)课堂上交流、展示课前调查的"他们对我的期待"

(2)分析自己现阶段的表现与老师、家长、好朋友及社会的期待有什么样的差距?

(3)教师引导总结: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有美好的未来,每个人的自我期待中都包含着对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希冀。

(设计目的:通过"同伴期待的我"、"老师期待的我"和"家长期待的我",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还应考虑他人的需要,认识到基于多方考虑的自我期待才是真正需要的自我新形象)

活动五:这个职业我喜欢

(1)写一写:根据自己实际和个人收集的资料填写教材56页的内容

(2)评一评:组内与同学交流收集来的资料,评选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职业。

(3)辩一辩:甲:确立个人成长目标:只要从自身需要出发就行了。

乙:确立个人成长目标:只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就行了

(4)讲一讲:20年后的我

(设计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经验,提高了思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新形象,既要符合个人的个性与潜能,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未来新规划

(1)创设情境:翟志刚的成才道路(播放:名人访谈片段)

思考:翟志刚的成功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启示?

(设计目的: 榜样本身就是教育,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引用翟志刚的事迹既体现思想品德课的鲜活性,又激发学生为祖国发奋学习的热情。)

活动六:我的初中生活规划:

(1)填写并交流教材57页:我初中阶段的成长目标;要达到目标我会这样做。

(2)四人一组讨论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班内交流,形成班内共同监督措施,以督促计划的落实。

(3)全班同学针对制定的措施宣誓

(设计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形象进行设计、规划,并制定相关的监督措施。这样符合学生实际,便于学生实施,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为远大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寄语】

初中阶段是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学好知识,培养好品德,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同学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播放《真心英雄》结束全课。

形象课件(篇12)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第一课时

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

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 明辨题型: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第一课时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示例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

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示例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示例3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示例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一、导入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理解景物诗的方法: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 示例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 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11、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3、长亭

送别之意。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 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示例4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示例5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示例5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示例6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②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示例7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示例8

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1515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管理岗位竞聘方案(优选5篇)
下一篇 : 很忧伤很伤感文案短句精选66条
" 形象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