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期待这份“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能够给你带来新奇和满足,我们该如何学习范文呢?通过文章写作,我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而范文则是指引我们找到自己需要改进之处的宝贵资源。范文用语深刻且深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欢迎你来认真阅读、珍藏并把它分享给周围的朋友!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1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具体落实《__市精准化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20__年__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扶贫办安排的扶贫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小堡村位于沁城乡东北,距__市129公里、沁城乡政府25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3个小队,两个开发区(骆驼圈子开发区、沙依巴克开发区);全村总人口(包括两个开发区)865户,2768人(小堡村有367户村民、1226人,骆驼圈子开发区498户、1542人);低保户161户,513人;贫困户282户,898人(小堡村147户、457人,骆驼圈子开发区有135户、441人)。该村山区耕地面积3324亩,主要以苜宿、小麦为主要种植物,小堡村由于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足,加之农牧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小堡村贫困程度深、农牧民增收脱贫困难。

二、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处书记司马义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根据小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计划。

三、加强思想扶贫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我处选了一些思想觉悟高双语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先后到小堡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调动他们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要我脱贫、要我致富”向“我要脱贫、我要致富”转变。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动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教育广大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四个认同”,激发牧民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的美好感情。

四、措施有力,资金落实。

年初,我处扶贫领导小组到达定点帮扶的沁城乡小堡村,确定了26户帮扶对象,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措施。帮助该村搞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协助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并向每户贫困户捐赠钱100元,共计2600元,切实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

五、多方收集,提供致富信息

我处发动全处职工通过网络、电视、书籍及其他渠道广泛收集致富项目和信息技术,并及时反馈给小堡村村委会,同时帮助培养一位有文化、懂信息的信息员,帮助本村牧民获取致富信息、致富技术和致富项目。提高科技增收的能力。

六、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处还对定点帮扶小堡村牧民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牧民提高了法律意识,期间,我处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由于我处底子簿、经费少,投入的扶贫经费难以满足定点扶贫点的需要。同时,在指导村民科技种养、外出务工方面经验也不是很足。20__年,我处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面扎实做好定点扶贫规划的各项工作,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使扶贫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XX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精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XX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项目编制和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XX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特别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精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助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出整村推进,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良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基础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项目村资金投入量和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体面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0XX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能良性发展、愿意与贫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发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0XX年,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35元,较20XX年增长30%,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重改善民生,移民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乡文化培训中心、计生服务站修建等项目建设,移民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改造危旧住房1182户,新、改建村委会9个,村(组)文化室18个,硬化通乡、通村道路67.6公里,解决了2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移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将移民低保资金补助水平由人均每月89元调整到97元,月均增加8元。注重对特困移民的救济,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68万,面粉97.3吨,食用油19460斤,捐助棉被5730床,有力保障了困难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了移民乡村和谐稳定。

6、抢抓政策机遇,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特别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促动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参与“双联”行动的各级干部达4336人,其中市级干部23名,县级干部436名,共联系贫困户6318户。特别是对非自愿移民区的广至藏族乡,市县两级专门确定6名市级领导、110名县级领导、270名科级干部和643名一般干部,包抓帮扶1807户特困户发展生产。所有包抓部门、领导和干部多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驻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情况,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0XX年,市、县两级联系单位共为帮扶村帮扶物资约210余万元,联系项目87个,帮扶项目资金1.17亿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广大干部还积极帮助联系户解决求医问药、外出打工、子女就学、邻里纠纷、政策求助等实际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开创了政府主导、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合力扶贫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7、加强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有序推进。

我县按照省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和下达的年度项目资金计划额度,紧紧围绕当前移民区的急、难、特问题,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等工作重点,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442万元,较上年增加325万元。为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县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XX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95%以上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39.8公里渠道及8公里村组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共在6个移民乡种植枸杞10820亩,建成枸杞育苗基地1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落实养殖小区18个,修建暖棚圈舍500座,已完成扶贫项目财政资金报账2600万元。

8、科学编制规划,移民区扶贫开发工作基础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各移民乡和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镇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及时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认真编制完成了《XX县河西特困移民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和《XX县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在两个规划形成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规划》,为谋划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三个规划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总结我县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帮扶联系部门合力推进,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通过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贫困乡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市委下乡办的统一安排,我委定点帮扶村是泽州县南岭乡白背村。白背村是泽州县南岭乡后底河六村(白背、陡角、寨西、瓦腰场、后占、东磨滩)之一,是抗战支前“模范村”,是“土岭事件”前沿阵地。该村共有278口人,260亩耕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牧业,村委没有经济实体,XX年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我委去年与该村结对帮扶以来,筹集资金10万元,帮助修通了一条从南岭经白背村到磨滩旅游区15公里长的水泥路。为村民走出大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方便外地游客到磨滩旅游区旅游打通了一条新的通道。

20xx年,我委定点帮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委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专门召开了党委会,确定了帮扶工作组人员,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五月中旬,我委副主任刘建光同志带领扶贫工作组成员牛晋德、雷高升同志,赴我委扶贫点泽州县南岭乡白背村,与村委共商帮扶工作。经过调查座谈,实地勘查,就今年的扶贫工作重点达成了一致。

今年帮扶工作的重点,是在修通公路的基础上,新建一个1200平方米的旅游停车场。该项目需要在村前洼地砌坝填方,工程量为动土方15000立方米,砌石方1400立方米。共需投资20万元,其中,村民投工投料折合14万元,购买水泥3万元,运杂费4万元。

经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研究,认为该项目通过为磨滩旅游区提供配套服务,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开辟一条稳定长远的致富道路,从而促进全村脱贫致富。目前,村委会可发动村民投工等筹资解决10万元,还需我委帮助协调解决5万元。

工作重点确定之后,村委立即发动村民,进行了紧张的施工,我委的帮扶工作队员,积极各方联系帮扶资金。目前,砌坝和填方工程已经完工,停车场已经启用,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帮扶资金5万元已经落实,近期即可到位。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4

201X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公共资源局与板桥乡梓坞村结对帮扶以来,始终如一地重视这项工作,全体干部职工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这项工作。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措施实在,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解决该村农民的实际困难,维护和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公共资源局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现将今年来公共资源局联系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动员

关于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公共资源局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出发,动员干部职工积级参与这项工作。组织局党员领导干部与结对村困难家庭结为帮扶对子,并明确帮扶援助的资料、形式和时间,务求实效,每名党员联系三户贫困户,定时上门指导生产生活,解决困难。

二、深入调查,制定帮扶规划

为使真正困难群众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援助,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挂钩村贫困家庭,与贫困户交心谈心,走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对致贫原因、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制定脱贫工作计划。重点了解了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共同讨论对他们采取的帮扶措施。并且注意向村委干部学习,学习他们为加快板桥经济发展,改变贫困面貌的整体思路和把握大局的潜力;学习他们注重科技、培养人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工作的工作方法和作风。透过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期望。

三、认真落实帮扶工作措施

1、做好结对村公益事业援建工作。今年,公共资源局为凰腾村呈村组捐赠2万元修建村口被洪水冲毁的拦水坝,以防洪涝给村民带来安全隐患。

2、针对贫困村的实际,定期走访帮扶贫困户。单位帮扶干部至少每月到村一次,统筹协调村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贫困户所面临的急、难问题,及时安排帮扶人员上门。

3、六一儿童节期间,单位帮扶干部给村小学送文具和文化用品,广泛开展为贫困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4、春节期间,领导班子深入扶贫联系点板桥乡,为生活困难老党员及困难群众送上节日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向凰腾村5户贫困户、梓坞村5户贫困户于过年期间送上油、米,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通过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效,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面貌有所改观。虽然取得了必须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必须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充分发挥局工作优势,努力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5

2020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对口帮扶甘孜州甘孜县。根据甘孜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学校定点帮扶甘孜县来马镇地格村。在开展帮扶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脱贫攻坚重要指示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议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口帮扶政策,坚持“输血造血帮扶并重”“用情、用心、用力”帮扶,本着“统筹规划,分散投入,因户施策,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的项目实施原则实现精准帮扶。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成立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小组成员,负责规划和制定对甘孜县的帮扶政策和工作机制,统筹和推动扶贫工作的实施,并派遣学校计算机教研室副主任刘强同志全脱产赴甘孜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协调落实各项帮扶项目。

一、加快推进,强化责任

根据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XX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20年度对口甘孜州甘孜县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并与甘孜扶贫移民局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更详细的地格村住房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教育扶贫帮扶方案、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方案、产业扶贫帮扶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各项帮扶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现已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定点帮扶工作得到了甘孜各级党镇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驻村干部刘强同志被甘孜县推荐为唯一的“四川省最美驻村干部”候选人。

二、因户施策,强化落地

本着“输血造血并重”“统筹规划,分散投入,因户施策,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的帮扶原则,2020年,学校累计投入各项经费40多万元,为甘孜县、地格村开展了各项帮扶项目,均以全部完成。

1.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帮扶

投入9.75万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建设工作,用于易地搬迁贫困户院坝围墙、猪圈、养鸡场建设,购买必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以及帮扶贫困户房屋改扩建资金缺口,为7户贫困户购买木地板500平方米完成住房解困,提升贫困户室内居住环境。

2.教育帮扶

投入约5.6万元,大力开展教育帮扶。 组织为期5天的甘孜县精准扶贫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县各部门、各乡镇160余人参训;针对地格村在读学生,发放学习用品;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14人赴来马镇开展教育扶贫,累计为来马镇所有在读学生开展假期功课补习200余人次4000余学时;针对甘孜县就读学校的本、专科学生,制定学费减免、奖助学金倾斜和资助政策,实施招生政策倾斜,重点关注、重点培养,开辟勤工俭学绿色通道,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确保顺利就业。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努力下,今年地格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率先达到100%,各项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3.基础设施建设帮扶

投入约6.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完成村容村貌提升方案设计,实施村主干道路边围栏建设;投入约2.6万元,协助实施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捐赠藏汉书籍300余本,丰富农家书屋。

4.产业发展帮扶

投入约12.5万元,用于发展地格村经济,助力产业发展,以购代捐凉山州贫困村弄产品。通过结对党支部、党员干部捐赠,为地格村每户贫困户建立32平方米蔬菜大棚和购买种子,设立蔬菜种植公益岗位,解决贫困户蔬菜供应,该项目已作为甘孜县脱贫攻坚示范项目向全县推广,并得到四川日报、四川在线报道,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新闻网、四川教育发布等主流媒体转载。募集资金约5.8万元,以购代捐购买地格村集体产业牦牛肉,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积极性。

5.结对帮扶

学校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最短时间内确定了结对帮扶对象,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嘘寒问暖,捐衣捐物,走访慰问结对贫困户4次,累计捐赠钱、物约1.3万元。通过对口支部、社会力量捐赠衣物1000余件,保证贫困人口有过冬衣服。

6.完成脱贫攻坚内业资料示范点建设

驻村干部刘强同志,协同甘孜县扶贫移民局,在甘孜县委领导、甘孜县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历经2个半月时间,完成县级、乡级、村级脱贫攻坚内业资料目录清单,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村级脱贫攻坚内业资料示范点建设。地格村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并迎接了理塘县、德格县等兄弟县的考察学习。

7.开展形式多样的智力帮扶

学校市场研究所与县发改局签订《甘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技术服务合同,并顺利实施完毕。目前已完成《甘孜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方案》,现正就细节问题磋商,将在近期组织实施。

协同成都市农委,邀请甘孜县委县政府、来马镇相关领导,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部分贫困村民到成都周边考察调研乡村振兴,助力甘孜县乡村振兴建设。

各项帮扶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离不开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各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努力推动,离不开甘孜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甘孜县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协作,离不开来马镇党委、地格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通力配合,作为今年新增的对口帮扶单位,学校深知自己的经验欠缺,投入有限,在今年地格村脱贫后,将继续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加强回头看、回头帮,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拓展教育培训、学生培养,为贫困地区人民奔康贡献天府学院的力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66525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机关工作总结(推荐9篇)
下一篇 : 羊脂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