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说到教学过程,教案课件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正是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精心编写教案课件不仅可以避免老师在讲课时漏掉重点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为了打造这份“乘方课件”课件,倾注了全部心血。希望您能够认真浏览本页内容。

乘方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

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

游戏二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将得到的`所有纸片重合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如此操作五次之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算式:2×2×2×2×2;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特点,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从直观上理解了乘方运算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起到了导航作用。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算式特点:①××××,②2×2×2×2×2,③(-3)×(-3)×(-3)×(-3),④(-0.3)×(-0.3)×(-0.3)

接着让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体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得出:a·a=a,a·a·a=a。然后让学生类比出上面四个算式的记法与读法,最后引导学生猜想:a·a·……·a的结果,总结出幂、底数与指数的概念。

n个a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游戏结果出发,通过正方形面积与正方体体积的表示方法,类比出乘方的表示形式,总结出相关概念。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渗透了转化思想。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④﹙-﹚×﹙-﹚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评析例1,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将例1各题的底数换为正数或0,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练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最后结合例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并运用计算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变换例1的条件让学生加以练习,进而归纳出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接触到数学的奇妙,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本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是以运用符号规律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计算﹙-2﹚、-2、﹙﹚,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运用方法,并使其在对比﹙-2﹚与-2,﹙﹚与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第二组练习是以乘方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共两个习题。希望借助第一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树立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而第二题则是乘方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5、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接着布置本节课的课内与课外作业;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乘方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差”的不同读音和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从太空归来的种子为什么能培育优点多的蔬菜以及这些蔬菜的作用,知道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原因和作用。

难点:初步明白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太空育种等相关链接的知识。

2、根据课文体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讨论中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特点。

3、在讨论中注重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到人文熏陶。

线

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些变化和用途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为主线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美妙的变化

神奇的用途(提高营养、有益健康、治病……)

字词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差异”指名读,并给多音字“差”的另外两个读音组词。

2、出示:特殊乘客筛选辐射

例子遨游淘汰佳肴碱性糖尿病

指名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孩子正音说说有什么发现(第一行的每个词中都有个翘舌音)指名把第一行读一读指名说说像淘汰这种特点的词集体读词语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美妙的变化一: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操作步骤:

1、让学生说说这变化美妙在哪里?看到过篮球那么大还鸡蛋那么小的茄子吗?指名读

2、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说说这几话中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划一划这些说明方法还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而后交流。

4、太空蔬菜的变化还体现在哪?(其他句子学生说到即可,不需特别训练)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神奇的作用一:(第4——5自然段)

操作步骤:

1、太空蔬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指名回答)

当学生是读课文的相关句子时,引导用几个字概括作用,教师随机板书

2、简单向学生介绍什么叫太空育种。

3、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发挥太空种子的用武之地?组织动笔写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例()筛()辐()碱()遨()

俐()帅()福()喊()傲()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模仿写一个。

1、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三、完成下列填空。

1、太空归来的特殊乘客有很多用武之地:

2、我如果是科学家,会让太空归来的种子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乘方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明确行、列定义、乘和乘以。课件、红笔1只、每人3张的图片、拍一张浪费粮食的照片。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我姓周,不是猪。名叫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叫我什么?我跟你们数学老师有什么不同?今天我给大家上课,你们想说的时候敢不敢说?想笑的时候敢不敢笑?想睡的时候敢不敢睡?

学生做自我介绍,做学校的介绍。

(2)近段时间你们学校都举行了哪些活动?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约18分钟】

1、收集信息

师:你们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最近,我们学校也举行了艺术节演出活动,我这里有一张艺术体操队同学表演的图片(课件出示1个方阵的图片)。

(1)猜猜看,这样一个方阵里面可能会有多少人?指名几个猜。

(2)这样猜很盲目,现在我给你提供这样一个信息(课件出示每行有4人),你认为会是多少人?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4的倍数。你们怎么都猜12、14、20这些数字呢?

预设:因为一行是4人,可能有5行。评价:你真会观察。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文字一行有4人,

(3)到底谁猜对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知道有几人了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个方阵有5行,

师:看来,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收集必要的信息。

(4)参加演出的还有2个方阵(课件出示其余2个方阵)。

2、提出问题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3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好的,看要求。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安静独立地思考,想一想能有几种方法解决,把方法写在本子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利用学具摆一摆,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汇报交流。

(1)派代表上台展示算法,并用学具进行演示。代表先说算式,师板书,再讲思路。

边说思路边用笔在图片上划一划。

(2)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的?你能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吗?

(3)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学生汇报,师同时板书:

①54=20(人)②43=12(人)③53=15(人)

203=60(人)125=60(人)154=60(人)

(4)刚才,我看见有人是这样写的:543=60(人),可以吗?

5、比较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评价语: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像这样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可多了。

二、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牛奶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约7分钟】

学校后勤部运来了一些牛奶给参加演出的同学,其中这一堆是送给参加演出的60名艺术体操队员的,如果每人一瓶,够吗?(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牛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查找信息。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

(2)有了信息,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写完后,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3)指名上黑板写一写。

(4)全班交流。

评价语:同学们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浪费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约7分钟】

(1)演出结束后,在同学们吃中餐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门口拍到这样一张浪费粮食的照片(课件出示浪费粮食的图片)。

(2)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学校一个星期大约浪费多少千克粮食?需要调查哪些信息?

(3)师:好的,我已经收集了下列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需要用到哪几个信息?

信息:1)共有6个年级。2)共有40个班级。3)每个班级每天大约浪费粮食3千克。4)一个星期有5天在学校就餐。

(4)这3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5)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利用计算结果,对学生及时进行节约教育。

评价语:看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同一个问题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来解决。

3、钢笔问题(方法最优化,解决问题)【6分钟】

(1)师:为了杜绝浪费粮食现象,学校准备举行节约资源教育活动,并准备购买钢笔奖励给节约之星,共有4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2名节约之星。

大队委员来到文具批发市场后,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家商店:每支8元。

第二家商店:每支9元,如果购买100支或100支以上,每支6元。

(2)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到哪家去买?

(3)学生算好了,现场选择。选第一家的举手,选第二家的举手。

(4)全班交流。

评价语:我很欣赏你们,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约2分钟】

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先是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多策略地解决问题。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我们学校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要代表瓯海区实验小学的全体同学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去做客。今天我们是新朋友,明天我们就是老朋友了。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①54=20(人)②43=12(人)③53=15(人)

203=60(人)125=60(人)154=60(人)

543=60(人)435=60(人)534=60(人)

乘方课件【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

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

游戏二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将得到的所有纸片重合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如此操作五次之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算式:2×2×2×2×2;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特点,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从直观上理解了乘方运算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起到了导航作用。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算式特点:①××××,②2×2×2×2×2,③(-3)×(-3)×(-3)×(-3),④(-0.3)×(-0.3)×(-0.3)

接着让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体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得出:a·a=a,a·a·a=a。然后让学生类比出上面四个算式的记法与读法,最后引导学生猜想:a·a·……·a的结果,总结出幂、底数与指数的概念。

n个a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游戏结果出发,通过正方形面积与正方体体积的表示方法,类比出乘方的表示形式,总结出相关概念。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渗透了转化思想。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④﹙-﹚×﹙-﹚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评析例1,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将例1各题的底数换为正数或0,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练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最后结合例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并运用计算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变换例1的条件让学生加以练习,进而归纳出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接触到数学的奇妙,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本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是以运用符号规律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计算﹙-2﹚、-2、﹙﹚,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运用方法,并使其在对比﹙-2﹚与-2,﹙﹚与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第二组练习是以乘方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共两个习题。希望借助第一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树立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而第二题则是乘方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5、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接着布置本节课的课内与课外作业;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是从引入概念出发,到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发现与应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学具辅助教学,展示图片与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从简单的折纸游戏中就可得出不同类型的运用乘方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乘方课件【篇5】

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落实校车安全运行,以有效预防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乘车安全为宗旨,特制订本校车安全逃生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车辆

时间:20xx年3月24日(周一下午3:40)

地点:学校2号楼前道路广场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车辆:1部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x

副总指挥:x

成员:x

四、准备工作

1、x老师负责安排18名乘车的学生,培训逃生方法、路线、集合地点,安排1名学生着火后向老师报告,安排1名小组长让其负责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人数。

2、x主任负责规划场地、准备话筒和应急救护。

3、x主任负责广播器材和鸣放警报;x负责摄像;x负责准备小铁桶、燃烧物和灭火器。

4、第二节课下课后班主任组织学生有序到平台集合,学生面朝南。

5、x队长负责提前把校车开进2号楼前东西大道,车头向东。

6、演练过程由x主持。

五、演练流程

1、全体师生集合在路北广场。

2、主持人宣布演练程序:徐鲍小学校车安全逃生演练程序共7项:

(1)、总指挥讲解本次演练的目的;

(2)、x校长宣布演练开始;

(3)、安全演练;

(4)、x校长讲话并宣布演练结束。

3、总指挥:为贯彻落实《科教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运行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切实预防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举行本次校车安全演练。本次演练的目的是让司乘人员深入了解车辆消防逃生知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和社会秩序。

4、总指挥:“请车辆驶入演练场地。(x队长驾驶校车自西向东驶”入,x老师在车内点燃燃烧物生成烟雾)校车像往常一样正常行驶在马路上,突然车内起火了,(车内一名学生大喊:老师,着火了!)学生在大喊:老师,着火了!我们听到一个(校车顿时车内气氛紧张起来)司机立刻停车,(刘顺民鸣放警报)(司机和老师指挥学生撤离)司机和跟车老师一起有条不紊地指挥学生有序从车内撤离,并告诉学生马上跑离事故车辆,顺马路右外侧跑到安全地带集合,(学生全部撤完)跟车老师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学生集合后,小组长马上清点人数(老师做打电话的动作),老师打完电话马上向学生跑去,听小组长报告并查看学生情况,(一个学生假装腿部轻微擦伤)有一个学生腿部轻微擦伤。跟车老师马上向总指挥报告。

6、x校长讲话:“本次车辆所有乘车人员共20人,已全部安全撤离事故现场,共用时()分()秒,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我宣布:徐鲍中心小学小学20xx年春季校车安全逃生演练圆满结束!”

乘方课件【篇6】

再做一组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1),,;

(2),,;

(3),,.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纠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1)题和(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有什么区别?中底数是-3,而题中,底数是3.因此,.可见,以负数作为底数时,这个负数必加括号,而不加括号的底数一定不是负数.

师:哪位同学能用乘方的一般式说明这个问题呢?

生:的底数是,表示个相乘,是的相反数,这就是与的区别.

师:引导学生观察(3)题,与两者从意义上截然不同:

,而.因此,要特别注意:当底数是分数时,这个分数一定要加括号,不加括号的底数不是分数.计算带分数的乘方一般应化为假分数.

【教法说明】同桌之间相互纠正,有时比师生之间的纠正效果会更好.通过学生实际计算、纠错,让他们自己体会到负数与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这样,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理解得更深刻,并能灵活运用.

(三)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4)

计算:

(1),,,,;

(2),,,;

(3),,,.

【教法说明】练习题的设计分层次,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组织课内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乘方与乘法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乘方本质是乘法,区别是乘方中积的因数要相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看下面的对比:

(出示投影5)

作乘法运算看 作乘方运算看

2×2×2=8

因数是2 底数是2

因数的个数为3指数是3

积是8幂是8

【教法说明】小结揭示出乘方与乘法这两个知识点的联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将乘方知识与头脑中乘法的认识结构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五)思考题

(出示投影6)

1.3的平方是多少?-3的平方是多少?平方得9的数有几个?有没有平方得-9的有理数?

2.已知,则.

3.计算.

【教法说明】这组题目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应有所追求,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2题是非负数和有理数乘方两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题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中底数是,指数是2( )

(2)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总是大于0的( )

(3)( )

(4)( )

(5)( )

(6)若,则( )

(7)当时,( )

(8)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 )

2.填空题

(1)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

(2)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

(3)若且,则;

(4)若,则,,;

(5)平方小于10的整数有__________个,其和为___________,积为___________.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113页4、5.

十、板书设计


乘方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本节课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后,以学生喜爱的地理知识――几大行星体积大小的比较为切入点,利用“做一做”的游戏展开新课,让学生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充分体现新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特点。以“观察―归纳―概括”为主要线索探索运算法则,注重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升中学无需考试,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班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基础不平衡,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教学定位明确了,教学设计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的学生已经经历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索,有了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经验,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课采用了探索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发展实践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会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且能用幂的意义加以说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安排

两课时,这节是第一课时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电脑显示教科书P17引例(设计意图:激发兴趣,燃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乙球的。

老师提问: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地球、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是地球的倍和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多少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由题意可知木星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倍。

老师:和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

学生:表示3个10相乘,即10×10×10;表示3个相乘,即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谁能告诉我等于多少?

学生:。你能说出每一步的理由吗?

学生:第一步是幂的乘方的意义,第二步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第三步是加法的意义。

师:这就说明:=(板书)对吗?

(二)温故知新,探究幂的乘方法则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的练习题如何计算?(电脑显示教材P17“做一做”的内容)。

做一做:(把学生分成四组,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1)—(4)小题,四名同学在板上做。[:ZXX]

②听取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与个别学生适当交流。

③关注学生获取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④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结论,引出关于幂的乘方的法则。

老师板书:

根据上面的板书,同学们猜一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老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这个规律能用等式来表示吗?你能验证这一等式吗?

(三)强化新知,应用法则[:学#科#网Z#X#X#]

学生:(1)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上计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学生总结,(1)、(2)、(3)直接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运算不能把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第(4)题涉及到负号的乘方,计算时要注意“—”有没有参与乘方。第(5)题是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综合运算。第(6)题是利用幂的乘方运算后再合并同类项。

八、随堂练习

1.计算:(1);(2);(3)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比赛,完成后交流)

九、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我们学了幂的乘方,这与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相同的是底数不变,不同的是,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数相加。

十、布置作业

习题15知识技能1(4)、(5)、(6)

2(3)、(4)WWw.j458.cOm

十一、板书设计

投影幕

板演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相关概念

十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探索幂的乘方的法则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也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学习的问题、活动较多,注意把握课堂时间。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主动探索、认识数学、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乘方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能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3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法则

学习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44到P46,有哪些疑惑?

2已知:24×8n=213,那么n的值是()A.2 B.3 C.5 D.8

3长方体的长是a2cm,宽是(a2)2cm,高是a3c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4填上适当的代数式:(1)x3x4()=x8(2)(x—y)5(x—y)4=—[]3

【点评释疑】

1课本P44做一做

(ab)n==()()=anbn

(ab)n=anbn(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课本P45例3

3课本P45议一议

4课本P41例4、例5

5应用探究

(1)计算:①(—2xx2x3)2②a3a3a2+(a4)2+(—2a2)4③()15×(315)3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②

(3)若x=2m,y=3+4m(m是正整数),用x的代数式表示y

(4)若2m=6,4n=8,求22m+2n的值

6巩固练习:课本P45到P46练习1、2、3、4

【达标检测】

1[(—2)×106]2(6×102)2=

2若(a2bn)m=a4b6,则m=,n=

3(—)8494=,05200422004=

4(—x)2x(—2y)3+(2xy)2(—x)3y=

5下列计算:(1)anan=2an(2)a6+a6=a12(3)cc5=c5(4)3b34b4=12b12(5)(3xy3)2=6x2y6

中正确的个数为()A.0 B.1 C.2 D.3

6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B()=CD—

7等于()ABCD

8若则、的值分别为()A9;5B3;5C5;3D6;12

B组

9若xn=5,yn=3则(xy)2n=

10(—8)200301252002=

11=()ABCD

12已知,则等于()

ABCD

13若a=2555,b=3444,c=4333,d=5222,试比较a、b、c、d的大小

【总结评价】

积的乘方就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1356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技术培训课心得体会8篇
下一篇 : 幽默的情人节祝福语
" 乘方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