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为了备课和教学,新上任的教师需要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一天,老师都要为自己的授课写好教案和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反映出了教师的专业教育理念以及具体的教学想法。本文整理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就业课件【篇1】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休闲消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反思等五个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教材是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本新编教材,教材结构采取模块化的形式,每个话题按照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探究、启示感悟等体例展开,体现了时代性、职业性和生活性的要求。本课是模块二《多彩消费》中的第二个话题,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休闲消费的形式,学会正确地进行休闲消费。话题涉及的内容丰富,给授课教师提供了较大发挥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分析日常休闲消费形式的内容,学会理性消费。

2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一是了解休闲消费的形式。二是学会正确地进行休闲消费。

3 、教学重难点:一是休闲消费的形式。二是休闲消费的误区。

二、说教法

1 、学情分析:虽然是中学生,但是无时无刻不与经济生活打交道,而且平常的生活中的消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虽然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但是,他们在观察生活、情感体验、人际交流方面较好。

2 、主要教法:我校一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德育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经常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小组教学方式己基本成熟。因此,本课采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案例教学法” 、 “实践探究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合作、愉悦、和谐的开放式教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师要自然地融入到学生中间,成为他们活动中的一员,共同探讨如何休闲消费,如何绿色消费、环保消费,以真情实感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实现知、情、行的和谐发展。

3 、教学手段和板书: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板书设计:话题二休闲消费

一、休闲消费形式

二、休闲消费有四大特点

三、休闲消费主要存在的误区

四、正确的休闲消费观

三、说学法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 、 “小组讨论法”、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讲,主动求知,自我感悟,自我教育,从学会到会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将课堂中所习得的正确认识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真正架起知行统一的桥梁。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过程

本课分为八个步骤,分别是导入、休闲消费形式多、休闲消费形式多、学生休闲消费主要存在的误区、正确的休闲消费观、教师总结、作业布置、机动环节。

1 、导入:暑假如何度过?与学生探讨休闲消费的方法。

2 、休闲消费形式多:在此环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大家平常会到什么地方休闲消费?然后分析几种休闲的优劣。让学生讲讲最喜欢的休闲消费方式。通过讲解,使学生知晓日常的购物渠道。

3 、休闲消费四大特点:让学生明白休闲消费需要什么条件。

4 、学生休闲消费主要存在的误区: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或他人身上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5 、正确的休闲消费观:让学生明白在绿色消费、环保消费、安全消费。

6 、教师总结:授课内容告一段落时,教师用简短的话语将课文主要教学内容做一个概括总结,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今后学习的内容,把握重难点,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7 、作业布置:中职学生的作业必须要以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回味,加深对所授内容的理解。(1)如何看待青少年痴迷网络游戏?(2)你如何看待同学们中间的攀比心理?

8 、机动环节:因为具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即使准备的再充分,时间也不一定卡的很准,所以我通常会准备一个机动环节作为教学的补充。作业第1题作为机动环节。

五、说反思

让学生自己讲述消费的事例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绿色消费、环保消费要加大分析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消费观,效果可能更理想些。

总之,整节课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探究、启示感悟等手段展开,力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观察人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就业课件【篇2】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是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职业改变命运,挑战成就人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许多人的愿望,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适应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新形势,就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了解了劳动者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次综合探究在承接正确的择业观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对学生了解求职技巧、培养创业素质、创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创业者和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问题“西游记唐僧四人,你认为谁更适合胜任企业的领导者”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通过模拟应聘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感悟创业、领导经营的'艰辛,初步具有创业意识和领导才能培养意识,并懂得为明天的创业做扎实的准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创业和经营领导的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没有具体的实践经历,学生对于创业和经营领导的素质了解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借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绝对挑战》栏目模拟应聘面试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活动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由学生选出4名代表分成两个小组,在街头进行“用手机给亲人唱支歌”的活动。选手需要在30分钟内寻找到尽可能多的参与者;课堂模拟面试中,邀请可口可乐泉州区域市务主任担任主考官,设置“营销经理”职位,营造面试氛围,并通过问答形式,最终确定胜任者。

通过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与他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说学法

在活动中学习,边活动边学习,借鉴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模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强化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绝对挑战》栏目,模拟应聘面试,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实力作证:4名应聘选手(学生)分成2个小组,进行“用手机给亲人唱支歌”的活动。活动地点由选手自主选择,但必须是在校园外。活动规则是:选手需要在30分钟的时间内寻找到最多的参与者。

此环节通过摄像形式记录并剪辑,在课堂展示。

2、压力面试:由主考官出题进行面试。

题目参考:①你认为在实力作证环节中对自己的哪些表现最满意,为什么?

②如果选择淘汰一个人,你认为是谁,为什么?

此环节由主考官最终决定2名选手进入下一轮考核。

3、人在职场:选手针对提供的物品设计一句台词,要求有创意。

此环节抉择出最后的入选者。

4、总结:结合《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总结为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准备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活动的形式,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就业课件【篇3】

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但这种工作→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使我收获匪浅,受益终生。回顾这二年的学习历程,感受颇多。J458.cOm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之前在校所学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补充相关理论、专业技能知识。

参加xx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xx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参加学习期间的事务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上课阶段的学习。

二、认真学习,严守纪律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靠我们自学去完成。为了提高自已,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 经过二年的xx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的xx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

三、珍惜机会,受益匪浅诚然,在校学习其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留下探索的苦恼与挫折。在这里,教师的博学,讲课的场景,使我终身难忘;同学之间的真诚,那份纯洁,真挚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的学生时代。

经过二年的学习,使我在短期内更新了理论知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多门理论基础知识,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等等。xx学习的二年时光马上就要结束,回首往事,我觉得我的所学还很有限,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一生就在于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就业课件【篇4】

一、说学生

我所教班级是中职一年级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和当前中职生的情况一致,同学们厌学情绪严重,基础薄弱,对德育说教有着抵触情绪,给教学带来极大难度。但是,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热爱生活,乐于竞争,对新颖独特的事物有兴趣,教学上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材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用书《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所讲章节是《模块十——成功就业》的第二话题《自我推销》。本章节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教材的开篇语《致同学和老师》建议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制、合作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模拟实践、角色扮演、思维训练等方法,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行的统一;在学习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

三、说教学理念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人们学习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教育方式……教导乃是诱导,诱导人们学习。——霍华·韩君时(Howard G.Hendricks)

3、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5%;但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以上

4、德育只有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愉快的德育,才是贴近中职生的德育,才是快乐的德育。——蒋乃平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理念,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开发,受公务员选拔中经常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启发,力图将群体面试引入德育教学,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共同完成高空抛蛋小游戏项目,完成游戏后,在教室的引导和启发下,思考和讨论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理念的提升和心灵的撞击。

五、说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特点。

2、通过高空抛蛋游戏体验参加集体面试的策略和技巧。

3、通过高空抛蛋游戏,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和关注细节的职业素养。

六、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难点在于高空抛蛋游戏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享与理念提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分成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项目布置、项目体验、感悟提升、课堂总结等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环境准备和分组准备。

物质准备:准备鸡蛋3枚、绿健奶吸管6包、透明胶带3卷、剪刀3把、2米高标杆1副、计时秒表1块、DV数码1台

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游戏组一、游戏组二、游戏组三和观察考核组。

2、组织教学

通过一个热身游戏——捉手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用时大约3分钟。

3、项目布置

在规定的20分钟内,每组利用吸管2包、剪刀1把、透明胶带1卷,将鸡蛋保护起来,从2米高的'空中抛下。评判规则:鸡蛋完好者获胜;鸡蛋完好的同样情况下,使用吸管少者获胜。用时大约2分钟。

4、项目体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提醒观察考核组注意观察三组游戏中的参与细节,观察记录游戏中的不良表现。教师使用DV记录学生活动的细节。游戏结束,三组同学选派代表开始抛蛋,宣布游戏结果。用时大约25分钟。

5、感悟提升

= 1 x GB2 ⑴学生讨论本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分享游戏乐趣;

= 2 x GB2 ⑵引导学生关注游戏结果到关注游戏活动中的细节,游戏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活动后的反思;

= 3 x GB2 ⑶通过介绍20xx年10月17日《徐州日报》第六版《无视垃圾的公务员之考》,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群体面试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假如高空抛蛋游戏就是一次群体面试,回顾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评判自己能否在本次选拔中胜出;

= 4 x GB2 ⑷观察考核组对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 5 x GB2 ⑸教师对学生游戏活动情况进行点评

感悟提升阶段用时大约13分钟。

6、课堂总结

引入团队合作中角色分配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宣布教学结束。用时大约2分钟。

扩展阅读

优课课件4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因此在撰写时不可草率应付。编写教案需要遵循科学和实践原则,可能你现在正为此而烦恼吧。不用担心,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优课课件”的文章,建议大家收藏此页,以便随时查阅!

优课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说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探索,进一步认识规律

3.联系生活,发现规律

4. 动手操作,摆出规律,巩固发展

5.教学总结

四、说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比较法;2、讨论交流法;3、练习法;4、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来变个魔术,猜猜老师今天会变什么?学生说(……)说完后,教师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红花,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生猜……)接着教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紫花,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学生说,老师出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继续让学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着把花全部拉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

师:看来规律能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花的颜色。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这部分设计是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东西,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顺序的花朵(即有规律),学生一片高兴,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新授

师: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呀?(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有一个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布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布置得漂亮吗?

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一说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小花是怎样放的?灯笼是怎样放的?小旗是怎样放的?同学们站得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来研究它的规律呢?

生1:红旗按红黄、红黄这样排列的。花是按绿紫、绿紫排列的

师:他是从

生:颜色上观察的。

生2:他们都是一种一个的。

师:哦,你是从数量上来观察的,也就是XXX对吗?

(教师边说边板书:XXX)

2、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状、颜色上有规律,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

3、讲解例1,课件出示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能猜猜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吗?请在你的书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4、师小结:像这样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这样的称为一组,像这样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把它称为有规律。

让学生练习说“红旗是一面红一面黄重复排列,花是一朵绿一朵紫重复排列……”

5、闯关游戏

(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你能应用你刚才学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闯关游戏吗?看看谁闯关又快又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红苹果。

(1)第一关,摆一摆

课件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为一组,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

(2)第二关:涂一涂

课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并说一说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应该怎样来涂?

(3)第三关,猜一猜

课件出示做一做,

把题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

先让学生猜,再独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数学

(1)先小组讨论再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比如说:我们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图案。

(2)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摆放的,请看(播放动画)

7、小结

师:小朋友们,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吗?

8、拓展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你的作品吗?

用准备好的圆片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可以摆成条形的,也可以摆成正方形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边展示边说:我设计的是xxx的图案按一个x一个x依次重复排列。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称为有规律

优课课件(篇2)

我准备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综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有这样的三点: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而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分如下七个主要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三)初步运用,优化策略。

(四)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五)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六)生活问题,挑战智慧。

(七)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说明:“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并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看到什么?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如:盆花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一蓝一红,情况完全相同。让学生对周期问题有本质上的把握。

(这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适当指导,深化学生认识,为下一环节的探索作好准备。)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等大多数学生解决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这时,我注意每个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不同的策略,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画图策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蓝花和红花,一直画到第15盆花,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号是奇数的)盆花都是蓝花,第2、4、6……(也就是序号是偶数的)盆花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列式: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这里,方法3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点分析。我让学生说说算式里每一个数的意思,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明白:因为每两盆花为一组,每组花情况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为这样的7组,还余下1盆,是第8组的第一盆,和每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色的。配以课件,显示15盆花的分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算理。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方法3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要急于灌输给学生。

(以上环节,学生探索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解难点。)

第三部分:初步运用,优化策略。

先出示“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评价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重点理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含义。特别是18÷3=6,通过问题: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得出:每3盏灯为一组,正好6组,第18盏灯正好是第6组的最后一盏,所以应该与每组的第三盏灯颜色一样是绿色的。

如果学生不赞成计算方法简便,可以通过问题:第3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00盏呢?让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试一试”的第二题。评讲时,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和判断的结果。

(这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实现策略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现自主建构。通过几次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3,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几小题中图形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是怎样确定每组中第32个图形的?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围棋,同桌一组,有规律地摆一摆,说说第30粒是什么颜色的。集体交流时,请几组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说说是怎样判断的。还可以对照实物,任报一个序号,让学生口答。

(这个环节,随着学生对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渐熟练。可以让学生把计算的过程记在心里,直接根据余数判断,逐渐提高要求。本环节的第二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自己参与提出问题,边活动边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部分: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大自然中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多媒体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圆月缺等现象。“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发现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媒体播放霓虹灯、花布、地砖等图片。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有这样规律的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数学之美,规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问题,挑战智慧。

从上一环节自然过度到对十二生肖现象的探讨。多媒体出示如书上练习十,第一题的十二生肖图,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如:“小明是小学生,他和爸爸都属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多少岁呢?”等问题。

(提供给学生更富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也更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七部分: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优课课件(篇3)

各位评委好!

我是来自新站镇中心校的王小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第七课《溶解》。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水是什么样的物体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有溶解其他物体的性质;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课文分三部分:

一、通过观察食盐、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搅拌后的变化过程,与沙子放入水中搅拌后的现象做比较,加深学生对溶解的印象,在这基础上,讲解什么是溶解。

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判断几种常见的物体,哪些在水中溶解了,哪些没有溶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溶解。

三、指导学生认识溶解的应用。

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关注不够。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科学课程教学建议,我对原教材的教学思路做了一些调整,注重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体现探究的过程。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现象;会判断某种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了解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会用自己的语言呈现观察的结果;会交流、合作、评价。

3、通过对身边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愿意关注生活现象、乐于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溶解现象;会鉴别在水中溶解和没有溶解的物体。教学难点:知道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及溶解的过程;了解过滤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依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观察比较、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我准备了食盐、沙子、高锰酸钾、白糖、面粉、清水,过滤装置,评价卡等;学生准备配置好的食盐水溶液。

下面说一说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谈话激趣,引出“溶解”

课初,我从生活实际(喝汤)入手,引导学生说一说汤味道好的原因。学生会很容易地想到葱、味精、盐等调料。此时,我提出问题:葱我们可以看见,但味精和盐跑到哪里去了?从而引出“溶解”这一新科学名词,随后板书课题。

二、探究“溶解”的秘密

为了更好地诠释“溶解”,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实验认识

首先出示食盐和沙子,学生辨认后,将它们分别倒入装有清水的两个烧杯中,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稍过片刻,请学生再说一说所见所感。教师相机出示对溶解的第一点共识:像盐那样放入水中化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就说它溶解了。

对于盐和沙是否溶解,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知道。盐化在水里不见了就是溶解,沙沉在水底就是不溶解,而学生对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是否溶解,很容易产生是溶解的错误判断。因此,第二个活动是实验辨别。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在出示面粉后,先引导学生猜测:如果把面粉和水混合会怎样?然后鼓励学生用实验证明。学生操作实验时,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实验活动中,学生会发现面粉漂浮在水中,这时,再鼓励学生用过滤的方法把混在水中的面粉过滤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介绍过滤装置后,让学生说一说过滤方法及注意事项,而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再组织汇报。

当面粉从水中过滤出来后,让学生把盐水也过滤一次,然后比较两个过滤实验。从而得出第二点共识:漂浮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是溶解了。

这个环节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论证-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等探究过程,使学生对溶解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活动三:实验观察

虽说学生对溶解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溶解是怎样的过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我分别在两杯清水中加入大颗粒的高锰酸钾和糖。学生一定会对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所产生的现象感兴趣,此时,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随后通过搅拌混合物,使学生明白:溶解是一个慢慢向四周扩散,由不均匀到均匀的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复述糖溶解的过程。最后出示第三点共识:像高锰酸钾、糖一样放入水中能向四周扩散,我们就说它溶解了。

活动四:整理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三个共识归纳出溶解的定义,然后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将探究到的知识加以巩固,这对学生的进一步研究起着奠基和促进的作用。

三、应用生活,课后延伸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畅谈“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后,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课后的打算,做到知识的延伸。

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想法,可能还存在着问题,还请各位评委给予指正。

优课课件(篇4)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 );(2)1044÷( )=14、4;

(3)( )÷0、0725=14、4;(4)10、44÷7、25=( );

(5)1、044÷0、725=( );(6)1、044÷7、25=( )。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 )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课件使用协议4篇


随着人们对于诚信度的关注越来越高,当下社会合同对我们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你目前是否在寻找相关的合同参考模板呢?栏目小编为您提供有关“课件使用协议”的一些详细信息,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件使用协议(篇1)

甲乙双方就使用甲方课件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根据与甲方商定的办学协议所规定的专业确定使用课件品种。

二、甲方确保提供给乙方之课件为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软件,甲方享有专有权。乙方不得有任何盗版或者变相盗版活动,甲方保有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之权利。

三、甲方保证对乙方使用的'课件在使用期内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免费更换;若由于乙方人为造成的课件损坏,需交纳一定的成本费用,甲方方给予更换新的同名课件。

四、甲方免费为乙方镜像安装_____次课件,乙方不得制作课件的镜像,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五、乙方如不具备提供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需要甲方为学生提供光盘学习的,则甲方按乙方所有学生数、课程数提供人手1套课件,甲方按_____元/片收取成本费。乙方不得复制。

六、本协议所涉及的课件使用期与甲乙方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生效,合作期满不续签新的协议即同时失效,合作协议失效后,课件使用权即终止。

七、甲方如发现乙方翻录、复制和出让课件等行为,甲方将对乙方收取每套课件购买费用_____%作为补偿,并保留追诉其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八、以上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经双方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另行确立。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乙方: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课件使用协议(篇2)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使用甲方课件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根据与甲方商定的办学协议所规定的专业确定使用课件品种(另附清单,清单所列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甲方确保提供给乙方之课件为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软件,甲方享有专有权。乙方不得有任何盗版或者变相盗版活动,甲方保有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之权利。

三、甲方保证对乙方使用的课件在使用期内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免费更换;若由于乙方人为造成的课件损坏,需交纳一定的成本费用(课件定价的_____%),甲方方给予更换新的同名课件。

四、甲方免费为乙方镜像安装_____次课件,乙方不得制作课件的镜像,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五、乙方如不具备提供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需要甲方为学生提供光盘学习的,则甲方按乙方所有学生数、课程数提供人手1套课件,甲方按_____元/片收取成本费。乙方不得复制。

六、本协议所涉及的课件使用期与甲乙方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生效,合作期满不续签新的协议即同时失效,合作协议失效后,课件使用权即终止。

七、甲方如发现乙方翻录、复制和出让课件等行为,甲方将对乙方收取每套课件购买费用_____%作为补偿,并保留追诉其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八、以上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经双方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另行确立。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乙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附:课件清单

课件使用协议(篇3)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使用甲方课件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根据与甲方商定的办学协议所规定的专业确定使用课件品种(另附清单,清单所列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甲方确保提供给乙方之课件为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软件,甲方享有专有权。乙方不得有任何盗版或者变相盗版活动,甲方保有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之权利。

五、乙方如不具备提供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需要甲方为学生提供光盘学习的,则甲方按乙方所有学生数、课程数提供人手1套课件,甲方按_____元/片收取成本费。乙方不得复制。

六、本协议所涉及的`课件使用期与甲乙方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生效,合作期满不续签新的协议即同时失效,合作协议失效后,课件使用权即终止。

七、甲方如发现乙方翻录、复制和出让课件等行为,甲方将对乙方收取每套课件购买费用_____%作为补偿,并保留追诉其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八、以上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经双方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另行确立。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乙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课件使用协议(篇4)

一、乙方根据与甲方商定的办学协议所规定的专业确定使用课件品种(另附清单,清单所列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甲方确保提供给乙方之课件为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软件,甲方享有专有权。乙方不得有任何盗版或者变相盗版活动,甲方保有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之权利。

三、甲方保证对乙方使用的课件在使用期内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免费更换;若由于乙方人为造成的课件损坏,需交纳一定的成本费用(课件定价的_____%),甲方方给予更换新的同名课件。

四、甲方免费为乙方镜像安装_____次课件,乙方不得制作课件的镜像,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五、乙方如不具备提供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需要甲方为学生提供光盘学习的,则甲方按乙方所有学生数、课程数提供人手1套课件,甲方按_____元/片收取成本费。乙方不得复制。

六、本协议所涉及的课件使用期与甲乙方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生效,合作期满不续签新的协议即同时失效,合作协议失效后,课件使用权即终止。

七、甲方如发现乙方翻录、复制和出让课件等行为,甲方将对乙方收取每套课件购买费用_____%作为补偿,并保留追诉其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八、以上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经双方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另行确立。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乙方:__________(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年___月___日

浪花课件(实用9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浪花课件(实用9篇),带给大家。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浪花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出示课题)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一)、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二)。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过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出示:a、“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悄悄地迈着轻轻的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b、“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4)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5)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6)自由练习,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齐读

3、品读第三句。

过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第二段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过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齐读。

3、读第二句

过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2、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

出示句子: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仿照这几个句子来说说话: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3、练一练。

(1)连一连,读一读。

(2)照样子,说一说。

蓝蓝的贝壳

金黄的小虾我坐在在沙滩上玩耍。

雪白的沙滩爸爸坐在沙发上。

青青的海水妈妈坐在。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设计:

18 、浪花

浪花课件(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昨天小朋友带来了三条小鱼,小朋友可开心了,都争着去看,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鱼,于是设计此次画小鱼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画弧线。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每一个幼儿一张画有鱼缸的纸、各色蜡笔

活动过程

1、展示画纸引出主题: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画画的兴趣,如:鱼缸里有一条鱼,它很孤独,想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到朋友吗?

2、示范讲解画小鱼。

3、虚手空中作画。

4、提出作画要求。

5、幼儿作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6、介绍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对弧线掌握得较好,有一定的.作画能力,但鱼的身体画得不怎么圆,是扁的,我的范画上有向右游和向左游的小鱼,有的幼儿很能干,有画向上游和向下游的鱼,且在最后介绍作品时说我的鱼想游上去找朋友,效果很不错。

浪花课件(篇3)

本文文质兼美,想象丰富,充满韵律美。在教学时,应充分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景,感受诗中描述的情景和乐趣,在读中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识字教学重在让孩子们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在互动学习和游戏中快乐识字;写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字,模仿例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按正确的笔顺写好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本课的生字卡片、生字魔方。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或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

2、师:海水哗哗地唱着歌儿,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海边追赶着浪花(播放浪花拍打沙滩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大海边,和诗中的三个孩子一道,在海边愉快地玩耍,让海风吹拂我们的头发,让海水抚摸我们的脚丫,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看那一朵朵可爱的小浪花。

3、出示课题:看浪花。(齐读。)

二、自主识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先把生字勾画出来,自己借助拼音认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识情况。

方法一:

(1)生字魔方游戏:出示生字魔方,口中念:生字魔方转转转。学生叫:停。这时可抽生,也可齐读出面向学生的生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送词语娃娃回家:字卡或电脑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读对即可将词语娃娃送回家。

方法二:

(1)利用生字卡片,带拼音抽读—去拼音分组读—容易读错的字,如“金”,小老师教读。

(2)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哪个字?你能用哪个字连词说话?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学生自由读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想一想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句子或词语,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还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共同释疑,师抓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浪花像什么?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2)孩子们看到浪花想到些什么?

(3)浪花还像什么?孩子们还会想些什么?

4、师小结:孩子们,大海美吗?(海边风景优美,海里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在大海边玩得快乐吗?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再一次地来细细读这一课吧!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出这些诗节,体会感情。

四、美读美悟,展开想象

1、配上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的美好意境。

2、生闭上眼睛,听大海的声音录音或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海的美景,展开想象。

五、画一画,说一说

动手画出美丽的大海,加上你想说的话,向同学介绍你画出的大海。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加一加讠+上扌+包

换一换弯→变

部件记:宀+豕→家月+去+卩→脚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出难写的字(家、脚),并指导描红。

4、生描红,书写。

5、找出写得好的字展评,并介绍写好这个字的秘诀,提醒大家关键要注意哪里。

浪花课件(篇4)

教师: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分角色游戏。

2.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到大海边游泳、在沙滩上玩水的经验。

◎《浪花和脚丫》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浪花和脚丫》挂图并提问,然后请幼儿边倾听故事《浪花和脚丫》(见资源包),边回忆海边的趣事。

教师:看,这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在做什么?

☆模仿

1.引导幼儿分成两组相隔一段距离面对面站好,分别用动作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见资源包),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小浪花在做什么?请一起手拉手来做小浪花吧。

小脚丫又在做什么?请一起和小脚丫做做游戏吧。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拍拍手、走走等动作来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的嬉戏情节。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在一起做什么呢?

☆倾听

引导幼儿边看《浪花和脚丫》挂图,边倾听歌曲《浪花和脚丫》,熟悉歌词内容。

教师:听,浪花和脚丫要和音乐做游戏了。

☆游戏

1.播放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引导幼儿观看、学习"浪花"和"脚丫"的游戏玩法,熟悉游戏的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浪花和脚丫做了什么游戏?

2.把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播放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浪花和脚丫"的游戏(见资源包),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教师:"浪花"在唱歌时,请扮演"浪花"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脚丫"在唱歌时,请扮演"脚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提醒幼儿随音乐的结束部分,表现浪花和脚丫在一起嬉戏的情节(见资源包)。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碰到一起时做什么呢?

4.引导幼儿完整随音乐反复游戏,并互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扮演'小浪花'和'小脚丫'的角色一起游戏吧。

活动建议《浪花和脚丫》是一首原创歌曲。借助大连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轻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词表现出海边嬉戏的快乐情境。

为方便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事先在活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2米的直线,当幼儿游戏时,让幼儿分别站在线上扮演"浪花"或"脚丫"的角色。教授游戏的玩法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帮忙,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分角色带领幼儿参与游戏。在最后的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的音乐出现时,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左右脚一拍一次交替抬起的动作,表现"脚丫"踩在"浪花"里嬉戏、玩耍。

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把幼儿分成多组扮演"浪花"和"脚丫",一排排、一组组前后站好。当"浪花"和"脚丫"分别在唱歌做游戏时,所有小朋友分组一起完整跟随音乐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学唱这首歌曲,调式1=D或1=E,进行表演游戏。

◆资源包

●故事 浪花和脚丫夏天里,真热闹,大家都到海边来乘凉。看,蓝蓝的大海--浪花一朵朵,哗啦哗啦地冲上岸;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呀走、跳呀跳-------浪花追着小脚丫,小脚丫躲着小浪花,它们追逐着、嬉戏着,玩得多开心啊。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在间距2米左右的地方面对面站成两排,两组的幼儿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

音乐开始,幼儿手拉手随音乐的前奏左右摇头。

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身体屈膝随音乐左右摇晃;表现"浪花"在海里游戏。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五小节~第八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左右脚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踏地动作;表现"小脚丫"在水里游戏。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九小节~第十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三小节~第十六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向前跑。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七小节~第二十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向前走。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面对面的两组幼儿手拉手随音乐节奏高高举起再落下;表现"浪花"和"脚丫"在嬉戏、玩耍。

第二十三小节~第二十四小节:全体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转身跑回原处,音乐结束并站好慢慢蹲下;表现"浪花"退回到了海里;"脚丫"也回到了岸上休息。

浪花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有的小朋友可能见过,有的也已经从电视、书本上认识了,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大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欣赏)你能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那儿有些什么吗?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鸥,大海边有漂亮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和三个小朋友一起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多读几遍。

2、诗歌里面的词娃娃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同桌先认一认吧。

3、 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4、去拼音认读。(自己认读、开火车认读)

5、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6、这篇诗歌共有几个小节?指名分段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听完小朋友的朗读,我觉得小节与小节之间还可以在停顿些,陈老师也想来试试,听完后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么样的?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4、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5、师生合作读、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

四、阅读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说说这一节中浪花像什么?师简笔画,像吗?

2.指导朗读:

①突出“像问号”。

②象声词:“哗——哗—— ”,加上动作读。

③注意停顿,注意轻声。

五、阅读二至四小节。

1.默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孩子分别想什么。

2.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打猎,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3.你喜欢哪个孩子就读读他说的话。

4.讲解第一个孩子的内容。

(1)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第一个孩子,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这一段。

(2)为什么这个孩子想把海水变淡水?

(3)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地球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余下只有2.5%的淡水。有80个国家的15亿人面临淡水不足,全世界60亿人口中约12亿的人喝不到干净的水。目前,中国每年农田受干旱面积有700~20xx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我们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如果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那么我们的水资源可以多很多,就会有很多人喝到干净的水了。到时候庄稼喝饱了水,到了秋天,就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4)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我相信大家都会向他学习的,我们更应该从小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

5.学习3.4小节。

(1)自由读3.4小节,说说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马鬃:马脖子上长长的毛

·金疙瘩:疙瘩,原指头上撞了一个包突起的部分,在这句话中指的是宝藏。

·彩绸:当阳光照射着海面,海面上金光闪闪,小朋友又从海底找到了这么的宝藏,可见浪花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2)男女生分段读。

三、阅读第五小节。

1、出示最后一段,师读。浪花听了孩子们的理想非常喜欢他们,你从哪儿知道浪花对孩子的喜爱呢?

①理解“像小手”。

②体会“抚摩”的意思,感受浪花对孩子们的爱抚。

2、读第五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

过渡: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以及孩子们的开心,读读课文。

浪花课件(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全诗七节。包括设疑、抒怀、咏叹三局部。

教学目标:

熟读诗歌,使同学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注意引领同学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引导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领同学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构想:

课前预习安排同学查找雷锋的资料,能够讲述雷锋的故事,并且谈出自身的体会。注意引导同学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引导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及同学查找雷锋的资料,能够讲述雷锋的故事。

同学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雷锋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谁能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雷锋的故事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去说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组讨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3、找同学朗读诗歌。

三、再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感受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文赏析。指导同学朗读时注意重音,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3、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让同学联想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举例说明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继续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

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设疑——抒怀——咏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引领同学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同学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你能把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吗?

二、品诗赏诗:

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丰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所以在赏析这首诗时,要引导同学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三、资源开发:

诗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吗?

四、拓展延伸: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谈论,你能否说出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写出关于拓展延伸的话题(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 艰苦朴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浪花课件(篇7)

教学内容: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赏 品 读 练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 分享快乐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 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 贝壳

金黄的 小虾

雪白的 沙滩

青青的 海水

(2) 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

妈妈坐在 。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 、 浪 花

我 浪花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浪花课件(篇8)

一、课前设想

玩具是每个小朋友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亲密伙伴,那些奇妙而有趣的玩具,能开启小朋友的智力,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许多聪明而调皮的小朋友都喜欢拆装玩具,这些在大人眼中的“劣行”,恰是同学探索知识的火花。如何将同学的这些行为引上科学探究的道路呢?《玩具里的科学》一课给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随便玩,随便说,随便拆……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同学玩的积极性特别高涨,40分钟的时间匆匆而过。然而课后留给我的反思是:这样的课是不是有点华而不实呢?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同学的动手玩,似乎缺少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堂课同学在快乐的玩中收获的是什么呢?他们只能交流玩具的名称和玩法,至于这些玩具的制作原理,里面含有哪些科学价值,同学没有深入去探究?怎样才干让同学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一阵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根据本课的拓展活动,上一节科学探究课,即让同学自身动手制作喜欢的玩具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即科学态度、认识过程和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

在学了《玩具的科学》一课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创新性作业。让同学设计制作一个自身喜欢的玩具。要求设计新颖、玩法有趣、制作美观,且含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家长也可参与指导、协助。到了星期二的科学课,教室里可热闹了。小朋友们带来了自身动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万花筒”、“小风扇”、“小汽车”、“飞机模型”、“轮船模型”、“气垫飞碟”、“风车”等等。

上课伊始,我安排了学习任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玩玩具,不过这次的玩和上次的玩不一样,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玩的时候不但要向你的同学介绍玩具的名称、构造、玩法(演示),还要说出是用什么资料制作的,怎样制作的,里面含有什么科学原理等。每小组选出最佳作品,在班里进行交流。全体同学参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这个玩具设计、制作得是否合理、新颖、有趣、好玩?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在全班交流时,有一个组的玩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生:我们组的这个玩具叫“气垫飞碟”。制作资料有硬纸板、塑料管、气球、透明胶布等。制作时,先把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打个圆孔插上塑料管,再套上气球,最后在接口处,用透明胶布缠紧。下面,我玩给大家看看。

(生演示,将飞碟充分气,直接松手,“噌”飞碟飞上了天,同学的反应不一,有的发出赞叹声,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表情惊讶,也有的哄堂大笑。)

我和时抓住这一契机问全班同学:“看到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飞碟飞上了天?”

生:因为气球有弹性,当把充溢气的气球松手后,气球会往回收缩,气球的气体就向下冲了出去,气球就会向上飞。我从网上查到了这种现象叫气体的反冲现象。

“我有问题。”这时又有同学举手。

“既然飞碟冲向天空时依靠的是反冲力,应该叫反冲飞碟,你们为什么叫它气垫飞碟?”

又有一个同学问道:“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气垫船,它能在陆地、水面、冰面上航行,你们的气垫飞碟都能在哪里跑?”

生:我们气垫飞碟也可以在桌子上移动。

(同学演示,把飞碟充分气, 平放到桌子上,飞碟在桌子上直打转,飞不起来。)

“哈哈,太有趣了。”有的同学下了位,后面的同学甚至站到了板凳上。有几个同学嚷道:“飞碟为什么飞不起来了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过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因为气球里的空气出来之后,沿着桌子跑了,所以飞不起来。

其他同学纷纷反驳:“不对吧,气球的空气跑出来之后,冲向桌子,给桌子一个向下的力,反过来,桌子也会给气球一个向上的力,就像弹簧,使劲向下压它,松手后,它会向上弹起。所以,我们觉得从道理上讲,这个飞碟是应该飞起来的。至于它飞不起来,是不是因为它太重了。”

生:不是这个原因。我们飞碟虽然在桌面上飞不起来,但离开桌面就能飞起来。不信,我再给大家玩一玩。

(生演示,把充溢气的飞碟放在桌子的边缘,一开始,飞碟在桌面打转,离开桌面却飞了起来。)

“咦?这是怎么回事?”刚才乱哄哄的教室,霎时恬静了许多。

生:我们组也不明白……

“对呀,这是怎么回事?”我心中也疑惑疑惑,“不如先把这个问题放给同学,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于是,我插了一句:“大家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同学再次玩手中的气垫飞碟,边玩边把发现的问题记录到学习单上,在交流时纷纷发表自身的见解。

“我想,飞碟在桌面上移动,是因为桌子有吸引力,把它给吸住了,离开桌面后,桌子不给它吸引力了,它就会利用自身的反冲力飞向天空。”

“不同意,离开桌面,地球还有吸引力呢?我觉得飞碟在桌面上运动时,好像有什么东西压着它飞不起来。”

“是空气给它一个向下的力,压得它飞不起来。”

“不同意,难道离开桌面,空气就不给它一个向下的力了吗?”

同学们议论纷纷……

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心中顿悟,灵机一动,拿过一块纸板,把它卷成拱形放在桌面上,说道:“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作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同学异口同声“想”。我贴近桌面,往拱形纸板里吹气,弯曲的纸板变平了,贴到了桌面上。“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老师,因为你往拱形纸板里吹气,纸板下面的空气被吹走了,纸板上面的空气就把纸板压平了。”

“是因为纸板下面的空气稀薄,上面的大气压力把纸板压平的。”

……

“根据刚才这个小实验,请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气垫飞碟在桌面上飞不起来呢?”

“我知道了,当气垫飞碟充溢气放到桌面上,气球里的空气沿着桌子向四处喷散,圆盘下面的空气压力小,圆盘上面的空气压力大,所以飞碟飞不起来。”

“嗯,有道理……”

同学的脸上绽露出了发现后的喜悦。

“能不能让气垫飞碟平行着飞一小会儿呢?”我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同学。“要想这样做,需要把飞碟做哪些改造呢?”

在同学的议论声中,课在继续……

三、教学后的反思

这堂课,使我欣喜不已,收获最大的就是我的同学,他们是那么全身心的投入,即使打了下课铃,同学们仍是兴趣盎然,争论不休。这节课胜利了,那么课胜利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认为有以下两点:

1. 把玩的权利还给同学,让他们“玩中学”。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这节课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满足小朋友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当然,这里的玩不是看热闹,而是有目的的去玩。当一个有趣的玩具出现在小朋友面前时,往往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当同学对观察的现象感兴趣而提出问题时,这时便是探究的开始,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同学便可进行系统地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感受玩具里的科学。像今天同学们在玩气垫飞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科学秘密,“反冲现象”、“大气压力”等等,许多初中要学到的物理知识都在这节课中被同学提出,也许有的问题同学们现在不甚明了,但是这堂课小朋友们在玩中发生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时探索,这种探索意识的树立,对同学的科学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都会发生重要的影响。

2. 把“难题”交给同学,让他们自身解决。

由于科学课倡议同学“探究”和“研讨”,因此,在同学探究的这段时间里,我没有满足于在各小组之间走一走,看一看,而是对同学实施影响,促进他们不时有所发现,营造了和谐的科学探究和研究氛围,在同学探究过程中把自身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同学打成一片去了解同学,敏锐的观察他们发现了什么?还准备怎样去发现?等。玩具里的科学无穷无尽,有些玩具的科学是同学目前无法解释的,甚至老师也是不甚明白,这时怎么办?我觉得无妨把这些问题留给同学。现代同学的知识面很广,阅读的科普读物也很多,再加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便利,都为同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有时一些问题的答案同学是找不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不用急于把所有答案告诉同学,无妨告诉同学现在我们的确有些秘密解决不了,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继续探索。新的课程规范提倡的不再是教会同学什么知识,而是提倡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同学的一种探索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课堂就应该是同学的天地,就应该让同学在这块天地中自由憧憬,充沛张扬自身的个性,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互相争论、 辩白,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许他们争论的问题在大人的心目中多么幼稚,也许他们争论的问题最终都没获得准确答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互相交流,互相研讨的过程,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过程,当然也并不是要同学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作为教师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尺度的。这种探究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时引导与鼓励,支持与协助。

浪花课件(篇9)

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浪花》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浪花》是小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一年级上册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学生在完全学完拼音后的一篇阅读课文,既是对拼音的实践应用,又对后面的阅读教学起铺垫作用。

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这样的载体更有利于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3、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动作演示教学法)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启发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引浪花入课堂,激趣。

1、新课伊始,我放课件请学生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大海上翻腾着朵朵美丽的花,那是什么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美丽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享浪花之乐趣,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浪花给小作者带来了哪些欢乐?”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受文本之启迪,积累。

(1) 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 贝壳

金黄的 小虾

雪白的 沙滩

青青的 海水

(2)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妈妈坐在。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延喜浪花之情,升华。

播放有关海底的影像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总结文本收获,分享。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 、浪花

我浪花

乙烯课件(实用5篇)


栏目小编在海量资料中找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乙烯课件”。在老师备课过程中,准备教案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每天都要认真撰写。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乙烯课件 篇1

古浪三中高一化学必修Ⅱ模块

说课稿

——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交流课例

课题:《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 烯

说课人: 袁俊厚

时间:20xx年5月15日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乙烯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乙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外在美。

学习重点和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做演示实验,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与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4.我校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统一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学案导学有以下优点:一是使学生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三是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四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六是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弥补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三、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

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学案

看同学们完成的怎样,如果有困难的予以讲解,错误的予以纠正,完成的好给予表扬。

2.进行课堂探究

首先创设情境,从“提前凋落的树叶”引出乙烯,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石蜡油分解实验,思考学案上罗列出的三个问题①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③推测: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如果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肯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结构探究,通过投影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图片,让同学们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然后合作交流、检查书写是否正确,教师给予评价与强调。

第三、性质探究,重点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回忆前面观看过的石蜡油分解实验视频中的三个实验现象:气体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气体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前两个现象的得出二者发生了氧化反应,投影化学反应方程式,再通过分析第三个实验现象讨论加成反应,这是本节的重点,设问碳碳双键如何变化,用电脑动画演示乙烯的加成过程,刺激视觉,加强同学们记忆。强调反应前后碳碳双键的变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加成的位置。然后举一反三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上黑板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以及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第四、性质决定用途,鼓励学生课外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网址,上网查询关于乙烯的知识,并撰写一篇有关乙烯与生活的小论文,题目自拟,与同学交流。

3.完成练习学案

精心设计符合本节知识的习题,鼓励同学们争当小老师,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答“我能解答”练习,使其具有成就感,完成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观看视频、利用学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2)在加成反应的讲述中用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3)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对乙烯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足之处:(1)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未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的确是一个遗憾。(2)由于时间有限,不能把学生收集的有关乙烯用途的资料进行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学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发挥。

乙烯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习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烯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1、地位和功能

本章第一节学生以甲烷为核心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展开学习,初步具有结构决定性质意识。本节课则以乙烯为核心对烯烃展开探索,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一年级学生。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烷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从碳原子的结构和成键方式入手学习有机物的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乙烯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能力储备上学生此时已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但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乙烯的电子式及结构式、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接乙烯球棍模型结构,加深对乙烯结构的认识。

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掌握乙烯的性质,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学习乙烯的氧化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乙烯的用途,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了解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实力的标志,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结构模型拼接,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收获成功的喜悦,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成反应

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教法:模型教学法、实验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而乙烯分子结构又较为抽象,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法,进行结构拼接化抽象为形象,加深感性认知。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乙烯制备—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简单快捷,可以一次性观察所有实验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性质。

三、说学法

观察法、对比学习法对本节课来说相当重要,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进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法是学生通过参与积极讨论,增强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按照“导入新课—结构探究—性质学习:作业布置”环节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用《咏乙烯》引入新课,告诉学生这是乙烯性质的记忆口诀,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出问题“乙烯从哪来的?”再询问学生在家做的生活小实验有何结果了。即将一个红苹果和一些青香蕉放在一个塑料袋里密封,观察变化并探讨原因。

学生通过调查,得知是乙烯催熟的缘故。再问:“乙烯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学生踊跃发言,我再进行补充,让学生深刻体会乙烯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会对乙烯的学习产生兴趣。趁此提问“乙烯到底具有何结构,才会使他拥有如此广泛的用途?”由此展开对乙烯结构的探讨。

结构探究;全班分为6个小组,给出乙烯的分子式和一些球棍模型的材料,让学生拼接出乙烯结构模型。若学生毫无思路,我从旁提示:乙烯比乙烷少两个氢原子,C原子要满足4个价键,要对乙烯的两个C原子进行怎样的处理呢?

模型拼接之后在PPT上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要求写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再讲解乙烯的空间构型。

性质学习:乙烯的物理性质不是重点,这部分内容简单带过,重点是乙烯的化学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事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

演示乙烯制备—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乙烯,将乙烯导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点燃导管逸来的气体,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对比学习乙烯的燃烧反应

从宏观切入比较甲烷与乙烯的燃烧现象,发现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提问“为什幺有黑烟生成?”微观分析甲烷和乙烯结构式,发现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不饱和程度较大,乙烯含C量高,生成了的黑烟是碳微粒。化学方程式的对比。

提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什幺褪色?原来的紫色是什幺物质?”讨论后讲解:紫色是高锰酸根的颜色,一通入乙烯之后,正七价的锰就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了、这个方程在本节课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知道它的原理:乙烯的碳碳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等同的,其中的一个键较容易断裂,所以乙烯就被氧化了。之后插入生活中鲜花保鲜的事例。

疑问“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褪色了,那幺他的褪色原理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样吗?”讨论后部分学生认为是一样的。这里涉及到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一个新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结合黑板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微观分析: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是通过两个共用电子对结合的,断开的一个的键各为每个碳原子所有,而溴分子也是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结合的,键断开了,每个溴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碳原子也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所以就发生了重组,生成了1,2—二溴乙烷。有机化学上称这个反应叫做加成反应。要求学生在课本找出加成反应的概念并画出来。

巩固练习,要求写出乙烯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程标准对加聚反应和烯烃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了解聚乙烯的合成反应并且可以举例聚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烯烃的通式和概念。

作业布置:总结出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方法。看似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囊括了整节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

乙烯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学生对不饱和烃的首次学习,通过代表物乙烯的学习,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本节内容中又首次接触到加成反应这一有机化学重要的反应类型。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通过讨论归纳,认识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产中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烯结构和性质的学习,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及分析实验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了解乙烯的广泛用途,认识有机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考虑到乙烯分子结构决定了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它典型的代表反应,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应作为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所以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也是本节课重点。乙烯的教学强化了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特点,但学生对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时也把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以及甲烷的性质,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及实验自主学习一些知识。最后,从学生的认识心里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选择是: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便于学生观察,讨论。

3、讲授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设疑答疑,观察交流,讨论小结。

三、说学法

一节成功的课堂除了老师精彩的讲解,学生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着“生本教学”的思想,我确定了如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总结出有机物“相似性”规律,并学会运用这种规律指导以后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学生自然对乙烯产生深刻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问题“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结构,使它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于是本节课推进到

第二环节,乙烯分子结构的学习。我用直观的多媒体展示乙烯与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乙烯的分子结构。通过讲解重点突出乙烯与乙烷结构不同,预测乙烯可能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入高潮进入

第三环节,乙烯性质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乙烯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学生对预测实验的记忆,总结出化学性质第一点氧化反应。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及多媒体动画突破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加成反应这一难点,同时用练习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第四环节,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思考“乙烯分子间能否发生加成反应?”这一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乙烯的自身反应—加聚反应,并讲解让学生掌握加聚反应。

第五环节,知识巩固阶段。通过四道经典练习题,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用一页ppt简捷明了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乙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外在美。

3、学习重点和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4、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做演示实验,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与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4.我校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统一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学案导学有以下优点:一是使学生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三是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四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六是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弥补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三、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

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学案

看同学们完成的怎样,如果有困难的予以讲解,错误的予以纠正,完成的好给予表扬。

2、进行课堂探究

首先创设情境,从“提前凋落的树叶”引出乙烯,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石蜡油分解实验,思考学案上罗列出的三个问题

①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

③推测: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如果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肯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结构探究,通过投影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图片,让同学们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然后合作交流、检查书写是否正确,教师给予评价与强调。

第三、性质探究,重点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回忆前面观看过的石蜡油分解实验视频中的三个实验现象:气体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气体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前两个现象的得出二者发生了氧化反应,投影化学反应方程式,再通过分析第三个实验现象讨论加成反应,这是本节的重点,设问碳碳双键如何变化,用电脑动画演示乙烯的加成过程,刺激视觉,加强同学们记忆。强调反应前后碳碳双键的变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加成的位置。然后举一反三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上黑板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以及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第四、性质决定用途,鼓励学生课外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网址,上网查询关于乙烯的知识,并撰写一篇有关乙烯与生活的小论文,题目自拟,与同学交流。

3、完成练习学案

精心设计符合本节知识的习题,鼓励同学们争当小老师,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答“我能解答”练习,使其具有成就感,完成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观看视频、利用学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2)在加成反应的讲述中用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3)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对乙烯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足之处:

(1)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未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的确是一个遗憾。

(2)由于时间有限,不能把学生收集的有关乙烯用途的资料进行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学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发挥。

乙烯课件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赵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乙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乙烯》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幼师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乙烯的结构、实验室制法、性质、用途。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达到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烯碳碳双键的结构,知道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对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培养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三、学生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化石燃料等有了非常粗浅的了解,上节课对甲烷、烷烃性质又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对乙烯是初次接触,没有以往的知识经验。

另外,幼师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科学习较为吃力,对数理化普遍不感兴趣。

四、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较难教难学:实验难度大,用品多,操作复杂,实验用时较长;本课新概念多,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多,知识点多。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创设积极的情境导入,同时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因为乙烯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用时较长,为了节省时间,因此课前就将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品装配齐全,一上课就先做上实验,在合适的时候再开始讲解。然后开始进行如下教学环节。

(一)生活导入

我们把化学课称为魔法师修炼课堂,本节课以多媒体为媒介,通过生活中水果商长途运输过来的水果都是生的`,催熟后再出售,以及深秋时节棉农对向棉田打催熟剂的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事实案例进行场景创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魔法-催熟,魔法精灵-乙烯产生兴趣,为探究乙烯的结构与性质做好铺垫。

(二)直观演示

用球棍模型直观演示从乙烷裂解制乙烯的过程,得出乙烯的结构模型,然后比较乙烯和乙烷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乙烯的性质与乙烷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推测乙烯的性质,再用实验来检验推测,边实验边讲解,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三)精心设疑

思考1、甲烷、乙烷等烷烃一般不与氧化剂等起反应,乙烯却能够使高锰酸钾褪色,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2、烷烃能与卤素单质起取代反应,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吗?

通过这两个思考,导向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乙烯中由于存在碳碳双键的结构,因此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被氧化,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四)形象模拟

乙烯的加成反应与聚合反应是两个新的反应类型,既是微观的,又是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我用动画模拟了加成和聚合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反应实质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又灵活的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片。

(五)当堂检测

练习题从易到难,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本课小结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同学们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乙烯的了解有哪些,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七)作业与延伸

留下本课的书面作业,同时留下家庭实验与思考题,并在微信群内投放拓展阅读材料:乙炔,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水果催熟和保鲜的一些材料等。

六、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题,生动呈现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在微信群投放延伸阅读材料,拓展了课堂空间和学生们的知识面,深化了教材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索及发现的需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超越学科知识,对学生终生有益的。

教学当中由于内容的紧凑性,在时间把握上应该更注意。在探究中要充分“想学生之所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燕子课件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用心地撰写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制定好的教案,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推荐阅读“燕子课件”,相信您阅读后定会有收获!

燕子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燕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十四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二十二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

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 赶集 聚拢 增添 掠过 稻田 尾尖 偶尔 一圈 荡漾 音符

演奏 赞歌 生机勃勃 沾了一下水面 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燕子

聚拢

增加

稻田

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燕子课件(篇3)

首先感谢研训中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教研组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虽然整个磨课的过程非常的痛苦,但也正是在一次次“跌倒”、“爬起”、“推倒”和“重构”的教研过程中,在专家、领导、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我想:这次磨课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多于这两节课本身。

今天上午,我们两位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六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燕子专列》。我们选这一课,是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个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头了,这一册可以选择的课文不多了。二是,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期待。因为课文是下册提上来的,大家都还没有上,希望等到明年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能对你有一点启发,甚至是因碰撞而生发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演绎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执教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课文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第一课时)预设达到以下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启程、特殊、麻烦、呼吁、车厢”等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气候的恶劣和燕子处境的危险。

3、通过角色转换抒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感受燕子遇到的麻烦。

教学流程:

我们是这样预设的:

首先是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这个环节:1、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准生字新词;3、疏通课文,请孩子们分自然接读课文,出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这几个环节就跟我们的常态课一样,没什么花样,但我们老师一致认为作为第一课时,是不可缺少的。

然后了解“燕子专列”和感悟“燕子处境”。最后是通过角色转换来书写“呼吁”,感受贯穿全文的爱鸟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我们都知道,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体会从一个个文字中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是词语,因为词是文本的最小单位。用心沉入词语,才能潜入文本,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显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词语教学行之有效,也是我们多次试教中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由检查反馈引出读正确新词,在朗读课文中感悟积累新词,最后在写话中对课文中的词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耳要听得出来,嘴要说得出来,眼要看得出来,笔要写得出来。在感悟燕子处境时,我们预设抓住“风雪不止、长途跋涉”等词语训练学生眼看的本事,即能够看到文字想到描绘的画面。在教学瑞士政府呼吁时,我们预设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呼吁”来训练学生笔要写得出来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共舞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是充盈着“随机性”,几次试教下来,每次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令我措手不及。不知道,今天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尴尬,恳求大家到时候批评指正,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燕子课件(篇4)

凤村中心小学

一、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燕子》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燕子美丽可爱的外形、轻盈的飞行、优雅的停歇,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春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可爱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通过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与态度: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写的是春天里的燕子,因此,文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尤其是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体会情景美和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通过合作与交流等方法学习本课。

六、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深入探究,质疑解疑,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歌词里的内容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对“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很快地走进课文中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燕子的认识;然后出示燕子的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燕子的样子;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中的景色,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近处在空中飞翔的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要通过字典或辅导书自学,锻炼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把犯有普遍错误的生字板书,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读,重点是读准字音

3、让学生自读、思考每个自然分别讲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归纳。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熟读生字,(可以师范读生跟读,生自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读准字音并练习组词。

2、分析识记生字字形,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再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结果(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可爱)

尾巴——剪刀似的

3、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到燕子的性情特点是:活泼机灵、可爱,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把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读出来。

4、引导学生体会“凑”字的好处。

教师先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一边想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燕子。让学生体会一个“凑”字就传神地写出燕子的灵巧,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5、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抄写生字。

八、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可爱)

尾巴——剪刀似的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原则是简洁,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美观大方,根据此原则,设计时,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个外形特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国庆课件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编辑带来一篇关于“国庆课件”的深度阐述文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国庆课件【篇1】

一、主题由来:

国庆节到了,为了使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我们首先从幼儿身边了解的事做起,带他们走出幼儿园,到广场、商场、街道等地进行参观,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气氛,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所以我们开展了“国庆节到了”的主题。

二、主题目标

1、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知道尊敬国旗,在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

2、能用唱歌、舞蹈、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

3、能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活动气氛,初步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内容安排:

第一周

语言:散文诗《祖国妈妈,你好》欣赏《我们爱国旗》

社会:《我去过的城市》

数学:《切蛋糕》

艺术(音乐):打击乐《国旗多美丽》

(美术):手工《我爱国旗》泥工《大红灯笼高高挂》

科学:自然科学《高高的水杉》

健康:体育《插红旗》身心《节日饮食大调查》

第二周

语言:散文诗《十月里的第一天》看图讲述《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数学:《给数字口袋送礼物》

社会:《热闹的街景》

艺术(音乐):歌唱《国旗多美丽》

(美术):手工《彩挂》欣赏《无锡阿福》

科学:《祖国的生日》

健康:体育《谁先到北京》身心《我没得到五角星》

第三周

语言:散文诗《天安门》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社会:《家乡新面貌》

数学:《给实物印点子和数字》

艺术(音乐):《小乌鸦爱妈妈》

(美术):绘画《家乡的桥》泥工《陶俑》

科学:《我们的国宝——熊猫》

健康:体育《小小侦察兵》身心《家乡的美食》

四、指导要点:

1、为了使主题活动开展得更加活跃,在主题进行之前,教师可以对本班的幼儿进行摸底,了解他们去过哪些地方,对这些地方了解多少,还想去哪些地方。

2、在主题中,可以渗透一些节日期间的安全教育,如,让幼儿知道,上街要跟着家长走,以免走失。

五、环境与资源:

1、用幼儿收集的特产在教室里布置祖国特产的展览。活动室的墙面上贴上中国地图,在整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地图上贴上城市、特产、风景等标记。

2、国庆前后,广场、商店、街道,到处都呈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教师可有目的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去感受国庆节日的气氛,在教室悬挂气球、灯笼,增添节日气氛。

六、家园联系:

1、请家长收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如,介绍各地特产和风光的明信片、珍稀动物的图片、幼儿在各地拍摄的照片,介绍各地风光的录像和风土人情的录像等。

2、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去逛逛节日的公园,看看节日的夜景。

国庆课件【篇2】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校园内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特举行本次国庆庆祝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庆国庆

二、活动时光:9月28日---10月10日

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资料:

1、“热爱祖国,放飞理想”主题班会

时光:10月8日上午第一节课

2、庆国庆主题墙报评比

时光:9月25日---10月12日

资料:学生透过查找资料,准备活动,更了解国庆节,认识到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透过墙报宣传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评比时光:10月16日下午

3、“庆国庆,迎奥运,树新风”健康文体活动

时光:9月30日下午第一节

以“庆国庆、迎奥运,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型文体活动,各班级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用心、向上的生活情趣,弘扬“拼搏、团结、奋进、健身、礼貌、进步”的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团结一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具体安排:

各班负责人:正副班主任

活动场地的安排:一年级(中厅);二①二②(跑道);二③(大厅);三年级(校门口走道);四年级(校道);五六年级(操场)。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带简单的体育用具(羽毛球、毽子、跳绳、呼拉圈、棋子等)回校活动,当天学生第一节课后就直接放学,放学前做好假前安全教育,请正副班主任组织好学生放学。

4、手抄报制作

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方式查一查,找一找,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制作精美的手抄报。透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国情,增长学生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生活的热情与学习的激情、爱国的情感。

注意事项: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制作手抄报,10月8日交给班主任,10月9日班主任选出5份交到大队部。大队部再展示在校园内(一年级能够不参加)。

五、活动要求:

1、期望各班级能认真组织,用心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健康、有益的国庆假期。

2、活动结束后,各班级需认真总结。做好本班教室的清洁卫生与安全检查后,学生方可离校。

3、在活动中,各班主任要做好活动安全教育,保证活动安全进行。另外,三年级在校门口走道活动,必须要在老师指定的位置活动,不许随意走动,负责老师要管理好班级。

国庆课件【篇3】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教育理论依据:《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提出:对幼儿进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然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爱国之情"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如:每周升旗活动。但是还是有一些抽象。利用国庆节的活动,运用亲身经历感受祖国的美丽富强,增强爱国热情。大班幼儿对教师及同伴的言谈话语持有兴趣,带有亲近感并参与谈话。是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初步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结合国庆节的节日教育活动,开展《国庆见闻》这一谈话活动,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加强爱国情感。鼓励幼儿搜集照片,资料。发现和大家一起谈话的快乐,学会与别人谈论的方法及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话题,较连贯、流畅地谈论自己在假期最有趣的事情。

2、倾听他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养成不打断别人讲话的好习惯。

3、初步尝试图书制作。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幼儿能积极大胆表示自己看法。

教学难点:

幼儿在表达过程中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尝试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使用基本的轮流交谈规则。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图画纸、彩色笔,订书器。

录音机、小话筒。

幼儿国庆节旅游外出活动的照片,家长帮助记录的口述日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幼儿带回的照片,图片、口述日记布置照片墙。

经验准备:

放假前和家长沟通,做好假期的外出准备,帮助幼儿拍照,做好口述日记。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师生一起欣赏照片墙,引出谈话话题:"你们看,国庆节大家都去各地游玩,你们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你们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回忆假期里有趣的事情。

二、幼儿围绕中心主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边欣赏照片两人一组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说趣事,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的美丽风景,风土人情。

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交谈,提醒幼儿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插嘴养成轮流说话习惯。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提升孩子谈话经验。

1、教师运用比较照片的方法引导幼儿谈论风景的美丽。

教师分别请幼儿讲给大家听,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最美?看大家是否听懂。如果听不懂,为什么。引导幼儿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顺序、条理清楚,才能让大家听明白。

2、【游戏】:我是讲解员。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时间的顺序,把一件事情讲给大家听。

教师帮助提示幼儿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心情怎样来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随时记录幼儿的谈话内容。

3、【游戏】:我是小记者。鼓励幼儿用现场采访的形式谈话交流,增强兴趣。老师随时把幼儿的谈话录音,引发幼儿大胆表达。

4、【游戏】:我是小作家: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谈论的事情画在图画纸上,教师帮助记录简单的文字。全体幼儿的绘画装订成一本图书《国庆见闻》投放到阅读区供大家欣赏。

国庆课件【篇4】

设计意图:

祖国就跟我们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生日有家人朋友给我们庆祝,但祖国的生日呢?谁来给它庆祝?小班的幼儿年龄过小,自身的已有知识极度缺乏,所以只知道“过节了,可以放假去玩了”。为了让孩子们对“国庆节”进一步的认识,我设置了本次的“十月一国庆节”为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看、听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祖国的生日及其庆祝方式,认识国旗、国徽,并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目标:

1、能辨别国旗和国徽,知道升国旗时应肃立,行注目礼。

2、知道每年的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国旗,国徽,国旗和国徽的图片,升旗仪式的录像。

2、提前对幼儿进行节日礼仪教育,幼儿已参与过升旗仪式。

3、生日蛋糕(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字样)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全体唱跳礼仪主题歌。

二、 导入活动:情景导入《十月一国庆节》。

1、老师出示生日蛋糕为祖国庆祝生日,并为祖国妈妈唱生日歌。

2、告知幼儿每年的十月一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庆祝祖国生日有多种形式。

三、 观看各种庆祝录像及升旗仪式录像。

1. 提问:在第一段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庆祝活动)

2. 在第二段录像中,你们有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十月一的早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3. 出示国旗、国徽。

“小朋友,看一看,这两面旗哪一面是国旗?哪一面是国徽?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四、深入了解:

1. 让幼儿观察国旗、国徽,讲明国旗和国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要尊重它爱护它。

2. 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幼儿园升国旗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

3. 让幼儿了解升国旗时人们行礼的方式:“升国旗时,人们应脱帽、站姿端庄、行注目礼并唱国歌。”

4.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何爱护国旗和国徽?

(1)不能将国旗国徽仍在地上,弄脏它们;

(2)不能用印有国旗、国徽的纸折东西;

(3)让幼儿知道升国旗时不要乱走,应在原地站好,眼睛注视着国旗。

五、 活动延伸:

请家长找机会带幼儿观看升旗仪式,和孩子一起收集国旗、国徽图片,并让孩子了解国旗、国徽所代表的涵义。

血管课件4篇


教师会将教材的核心内容整理到教案和课件中,遗漏的内容需要尽快补足。教案是学生们学习的指南和参考。励志的句子花费心血策划并制作了这份“血管课件”,希望您会喜欢。还请您收藏本页,方便日后阅读。

血管课件(篇1)

《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器官的作用,明白血液循环

2.科学探究:正确测量脉搏,探究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心脏和血管的重要性,明白一些生活常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的测量脉搏,并探索脉搏与心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血液循环图、秒表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吗?(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我们吸进的空气中,(氧气)曾多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我们的身体,认识我们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和血管

(二)讲授新课

出示人体血液循环图

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是:心脏和血管

1.认识心脏

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形状像个桃,大小如自已的拳头。(出示心脏纵剖面图)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

2.认识血管

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我们几乎用肉眼看不见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我们身体上看到的蓝色血管就是静脉血管。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3.了解血液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的途径是:从左心室——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动脉——肺——毛细血管——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刚从左心室出时含有很多氧,但随着从动脉经过全身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动脉氧气慢慢的减少,直到到达我们的呼吸器官肺,肺中的毛细血管把肺中的氧气吸进其中,把二氧化碳排到肺中,在随着我们的呼吸系统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介绍心跳和脉搏

而我们的心脏就是通过不停得收缩和跳动,从而把血液输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一处,如果有一天心跳停止,也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同学们可以把手放到自己的胸腔中部偏左心脏这个位置,感受一下自己生命的跳动,测一次脉搏!)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简而言之就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请同学们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上,感受一下自己的脉搏,测一次脉搏!)

(三)探索脉搏与心脏之间的关系

1.身体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你认为脉搏与什么有关系?(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2.组织测量脉搏和心跳,并做好记录!

研究结果:心跳频率与脉搏频率相同

(四)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心脏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不停的在血管中流动,血管就是我们血液循环系统的管道,心脏和血管互相作用,一起完成我们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

(2)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停止了,人的生命就会结束了。这是为什么?

讲解:血液循环主要是为我们的肌体组织器官提供养分。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它把肠吸收食物的养料、肺吸进的氧气带给人体各部分,又把我们人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部分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不会被运走,所以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五)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1)讲述:通过以上学习可以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注意心脏的保健。

(2)谈话:怎样使心脏健康?怎样保护心脏不受伤害?

(3)讲解: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当,不要过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b)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烟能使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过量饮酒能使心脏麻痹,甚至停止跳动。少年儿童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c)要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去活动,不宜在雾中及寒冷的早晨锻炼。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锻炼。若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出现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原地休息,同时含服随身所带的硝酸甘油、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暂停体育锻炼,由医生帮助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治,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2~3个月后再渐渐增加运动量。

血管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讲述三种血管时:

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位置或连接关系

功能

心包膜

心脏外面

保护心脏

内腔

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

瓣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间

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瓣

心室和动脉间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血管

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

(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

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教师可演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认识。

教师提问: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

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老师根据挂图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1)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

(2)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提问引起学生探索:

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

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无色素的小鱼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

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尾部

2将小鱼侧放在培养皿中,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面(鱼头朝正前方)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反馈学生观察的结果。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在哪里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

学生回答:

在毛细血管处,因为毛细血管壁极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处细胞的周围都有毛细血管的分布。

教师补充:

毛细血管有这些特点,所以它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而动脉和静脉主要是运送血液。

反馈: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

血管名称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血管课件(篇3)

心血管课件——为健康心脏而学习

心血管课件是指一套涉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包括动脉、静脉、心脏、血液等内容。通过学习心血管课件,可以深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应对心血管疾病,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一、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其中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它主要负责泵送血液到全身各部位,完成供氧、供养等功能。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前者负责将氧合血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后者则将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和不足氧的血液带回心脏。血液则是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部位,同时清除代谢废物的介质。

二、常见心血管疾病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等方面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关注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应性的运动、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因素十分重要。

三、心血管健康管理

心血管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手段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健康管理涉及饮食、运动、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方面。对于已经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需要精心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包括合理抗血小板、防栓化疗,规律管理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四、心血管科学护理和急救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的科学护理和急救十分重要。在患者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急性冠脉综合症抢救和心脏骤停抢救等。同时,科学的心血管护理也十分关键,其中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等。

五、心血管课件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心血管课件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度,加深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了解,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合理进行心血管健康管理,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科学护理和急救水平,促进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学习心血管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快乐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血管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板书:心跳)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⑤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⑥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

⑦小结: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②学生活动:

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3次心跳数。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汇报。

③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①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②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③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仔细观察。

③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②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①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②学生观察。

③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②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三节。

③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④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③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①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③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①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③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①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2186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正能量早安的暖心句子54条
下一篇 : 表达歉意的句子90句
" 就业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