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当我们付出努力,达成了一段时间的目标后,用文字来表达那一刹的感受是个不错的选择。一篇深度的体验感言,能让我们收获很多。接下来,请让我们为您全方位解读“儿童读书心得”,请您继续关注,我们会不断带给您更多富有趣味性且实用的资讯,请您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儿童读书心得(篇1)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

读后感提起吴老师,对她印象最深的是那节“平均数”的课堂设计。而又一次重新认识吴老师,是她亲临学校所讲授的三节课,除了对她课堂构思的巧妙、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崇拜之外,其它的并没有对我有所触动、或许说是并没有多加思考。而最近的一本书—《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的确是给我带来了一些触动与思考,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吴老师、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

吴老师的真心与儿童做朋友,体现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的细节,这些都是自她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认同她。吴老师的课自然轻松。没有花哨的课件,也没有美丽的**,但它让我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真实性和作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

比如:吴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吴老师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分数,就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做发现的一半,有一个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当吴老师出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之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随手就把那个学生黑板上的图都擦掉了,可是,那个男孩很生气,用力把文具盒一扣,不再听课。

吴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下课后,吴老师发现这个学生一直在问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它的画既代表了完美的分数又代表了分数。更令人钦佩的是,吴老师从这个学生的一个教学细节中陷入了反省。他反映,自己的教学还是习惯于传授知识,不尊重孩子的个性,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再次执教时,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心中的“一半”,吴老师用二分之一概括之后说“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的可以擦啊,愿意保留的也可以保留”,因为数学化有个过程,刚开始有几个学生不愿擦去,吴老师慢慢的等待着,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真正乐意接受这样的数学表示方法。

吴老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小细节不禁让我佩服她。她用真挚的爱感染了孩子们,并且与他们的心很亲近。她以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阶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她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探索和获取知识,并允许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数学。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会强迫学生去认同。

正如她在报告中所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学会期待”。

吴老师就是在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的超越自己。钦佩之余,我也在思考,就拿学生题目做错了,改正这些错题就非常重要。因为通过纠错,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及时的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分析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可能会融入什么样的知识点,及时提问,及时理解、比较和比较,然后调整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对于学生,就要反思这样做为什么不对,那样做为什么又对,也要对比,比较。如果每一道错题老师、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成绩提高,而且还会养成良好的反思能力与习惯。

学生改正错误后,教师在重新批改时也要因人而异。它不能像画一个复选标记那么简单。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画对号就完事,而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或基础薄弱的孩子,要求学生给老师讲,或给同伴讲,适时问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长期坚持,习惯不好的也不敢“滥竽充数”,基础薄弱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这些做法都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工作的热爱,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工作再做的细致一些,从自己的身边、从课堂教学、课余中时刻关注孩子、想着孩子们、心里装着孩子们,从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对孩子们的负责。

陈红育2012.5.3

儿童读书心得(篇2)

有多少家长知道婴儿再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喝开水?为什么他们喜欢吃手,对很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经过一个敏感时期,儿童的心理水平会从一个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水平。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儿童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孩子有一个有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此知之甚少。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他们的强制干预不仅侵占了儿童在各个敏感时期的独特发展机会,而且使儿童害怕强制灌输的内容,严重破坏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在敏感期发育完全的儿童,思维清晰、开放、安全感强,能深刻理解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和理解,我们还应该给孩子们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儿童敏感期**:从口腔敏感期到双手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这让我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小蜗的老师要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和生活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意识到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观察,而不是干涉孩子,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的空间。如何抓住儿童的敏感期,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分析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儿童读书心得(篇3)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带领我们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次奇妙的旅行”,“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和理解的快乐。”这本书,对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剖析,她的教育模法式在20世纪后期世界幼儿教育领域备感赞誉。

读完此书,深为书中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所感动,他的主要教育方法是让让孩子在美丽、健康又充满爱的环境下,参与长期的、有趣的项目活动,活动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在生活中生成,形成完整地教育体系,我们从他的一个个方案当中,学会看懂孩子的需要,读懂孩子的发展,为孩子的下一步做好准备,生成活动需要老师对孩子的高关注,需要科学的理论去支撑,需要爱的付出,当一位老师,眼里装着孩子,心里想着孩子,读懂孩子的这一百种语言,看懂孩子的一百种需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的教育导向,以孩子作为学***本质,教师、家长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依存,以探索和发现为导向的课程。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份发现的惊喜让孩子的发展,在树立自信心,起到了很大的用,当一个孩子,因为那一个个的问题一次次的得到解答,自己得到解决的方案,孩子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看懂瑞吉欧很不容易,让一个好的教育理念成为导向,需要有心去体会,作教育的有心人,把孩子的需要放在首位,是幼教工作者前进的方向。

儿童读书心得(篇4)

《发现儿童的力量》是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接受以及**新西兰早期教育儿童评价体系“学***”的过程。

“学***”是套叙事性儿童学***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在看到“学***”我也产生了疑问:中国的幼儿教育现状和新西兰的不太一样,班里孩子多,老师工作多,教研抓的紧,上级管得严,家长期待高等等问题。“学***”能在中国幼儿园落地生根吗?

刘园长首先提出“要让孩子和老师体会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们每天就像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人,认真遵守着各项规则要求,努力应付着各种检查评比、朝七晚

五、身心疲惫,常常为了开放展示而突击环境创设;为了评比检查而加班加点制作……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打着以“以幼儿发展为本”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旗号,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行为之实。闲下来我也问自己“我们这样不停忙碌,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意义又在**?

在一日生活中我也发现可以供孩子选择、支配的时间很少,而被老师组织、安排的时间占据高比例。时间都没有那我们所提倡孩子自主、自由的游戏又从何谈起呢?时间对老师也很宝贵。如果教师观察、发现和记录孩子的时间较少,教师如何深入理解和解读孩子?

而我们老师每天都在忙着走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流程”,无暇顾及观察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这真的能让孩子们的游戏自由自主地发展吗?

对于幼儿对于老师,教育的幸福感真的存在吗?

我在我们班的美工区里投放了很多“人”形的白纸,并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装饰。当大家都要装饰完的时候突然有个宝宝大声的说“我想让纸人站起来!”很多宝宝都不服输的表示“我也能让纸人站起来。”

于是,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怎样让纸人站起来?”可是我扭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必须停止区角游戏,准备做早操。

只好告诉孩子我们下午接着来讨论。但下午开始讨论时,孩子们没有早上那么感兴趣。我突然有些内疚,我又将孩子的创作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

为什么说“又”?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班上发生过好几次。每次都很揪心,如果按作息流程走必然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作性。

于是我在想“怎样才能给与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学习?”

看完这本书让我震撼的是刘晓颖园长在接受新的思想并坚持改变的决心以及行动力。回想看看我们大部分老师在新的教育思想引入时都会毫不吝啬的赞叹它的美,可真正又有几人在努力结合自身情况接受、**新的思想。

我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幼儿园的文章。这所幼儿园是一座两层的圆形建筑,屋顶是圆形的。围着中间操场的上空有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绳索。

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自由玩耍,幼儿园里有一棵大树,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爬树探索自然地奥秘,不会有老师前来训斥他们调皮捣蛋,每间教室都会有一位老师在上课,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这段**在网上很火,评价也很好。

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改变,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自由选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于是,我继续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一起**“让纸人站起来”,孩子们在刚刚进入的时候有些茫然。

突然有个宝宝说:“我把纸人的手往后折一下,它就站起来了。”另一个宝宝说:

“是坐不是站。”孩子们都在静静的思考。我问:

“人为什么能站起来啊?”一个宝宝回答:“人有骨头。

”于是美工区的宝宝们都在满教室寻找什么东西可以充当纸人的骨头?我没有阻止他们跑向其它角落,也没有强迫他们完成。但是给他们足够的选择自由,空间自由,时间自由。

他们寻找稻草、玩具、积木和筷子,看着他们快乐地回来为纸人做骨头。看到这儿又让我惊讶又让我喜悦。

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他们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和创新。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对探索世界更有信心。探索的成功也让孩子增添了幸福感。

当然,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孩子气的微笑。我们老师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常常是幼儿刚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或是刚刚进入投入状态,活动时间就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像机器人一样严格遵循“程序”设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如果我们稍微灵活一些,给老师一个机会、也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这样的“学***”。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老师都会由衷的说一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儿童读书心得(篇5)

在黄晓晴园长的推荐下,我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忽有一种幡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将自己的记忆一点一滴的打开,经历的种种便都有了答案。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幼儿园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工作与育儿中经历孩子的种种表现,也有很多的困惑难以去解决。这些困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就是孩子所经历的不同的“敏感期”。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都知道“小婴儿喜欢吃手”,而且非常的享受,这是婴儿的“口腔敏感期”。婴儿通过口来认识世界,但是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啃手,很不卫生,更不用说啃其他的东西了,这样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使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满足,会大大推迟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如:抢别人的食物、捡地上的食物,注意力无法集中,只对食物感兴趣,口型咀嚼方式像老人,牙齿无力,啃衣角、被角,甚至“咬人”等方式来弥补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我的儿子在小的时候,家里人觉得吃手脏,竟然把手包起来不让他啃,导致上小学后仍然在不知不觉偷偷啃手。

我所带的班级是大班,我跟班级的孩子约定了周五可以带自己的玩具来幼儿园。孩子们非常的期待周五的到来,跟好朋友约定带什么玩具。每到周五,孩子们非常的兴奋,炫耀自己的玩具,跟别人交换玩具。孩子们的情绪体验丰富起来,骄傲自己拥有的玩具、羡慕别人的玩具、想玩一玩别人的玩具……如何让别人把玩具给自己玩呢?小朋友的处理方式自然不同,有哀求的、有允诺的、有交换的,也有直接抢的!在这些具体的交往中,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了等待,建立是非观,知道怎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从而养成规则意识。这是儿童处在“人际交往敏感期”,人际交往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需求,作为成人,需要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去处理,让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自己的经验,完成自己的发展周期。事实上,很多成人过多去干预儿童的纠纷,导致孩子缺少经验,不会交往。

每一个敏感期都如此重要!有的错过了还能补偿,有了错过了,就只有遗憾。

书中列举的一个个案例描述,科学解析背后的原因,这一个个敏感期的出现以及如何的处理,书中都有系统、具体的做法指导,让我们理解孩子行为出现背后的原因,作为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去处理?这本书让我从中受益,让我的学生、我的孩子避免了弯路。

无疑,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的.到来的处理,需要父母、老师有科学的方法,有足够的耐心,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最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去学习爱、实践爱!

儿童读书心得(篇6)

《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这本书主要关注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儿童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自己读完本书后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

儿童成长环境广泛,对儿童成长有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成长的环境就是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和期待。事实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时间、空间和影响上都不亚于学校环境,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的空间。事实上,儿童仍然生活在社区和家庭中,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领域也是从一定的社区中走出的,它与社区中的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互动。因此,有必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学校环境及其与社区相关因素的关系。此外,也有人认为,学校的儿童教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事实上,课堂教学只是儿童成长的一个环境。除了教室,学校环境的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即使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教学外,课堂教学的相关环境条件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促进儿童成长,必须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读了《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这本书,我认识到了环境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到了环境的广泛意义,它包括:学校环境、班级环境、也包括家庭和社区环境。

在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的过程中,儿童的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儿童的参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有儿童参与的环境是友善的和有效的。

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就必须关注儿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时际问题、潜在危机和环境因素。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成长的环境,教师可以联系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士,促进他们的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有效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儿童成长环境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都需要关注。

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环境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环境,而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由于家庭地位、年龄、性别、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具体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适合每个儿童成长的环境也是应该需要区别对待。

《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这本书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安全无事故的校园。

据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感到,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受到党、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

中小学生安全存在着很多隐患:

一、意外伤害成为校园安全头号威胁。

二、危房问题。

三、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严重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四、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五、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混乱。学生防范意识不强。

六、教师体罚学生学生的事例屡见不鲜

以上问题都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加以控制,才能预防和有效保护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应该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本着“以人为本,建特色学校,让更多的特殊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宗旨,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学习环境。接下来,结合我校安全工作的发展,就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提出几点意见。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立法或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应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应明确校园安全主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机构;从学校及师生安全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学校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规范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

二、政府应加大对学校危房改造力度。政府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减免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改造的前期费用及相关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建立投资保障机制,加大校舍专项维修资金投入,确保校舍正常维修改造。

三、加大对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力度。学校应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开展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活动,传授和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整体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能有效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这是师生了解安全隐患、掌握一定安全常识的最佳途径。一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组织开展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报告会、观看录像资料等形式,结合文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设施,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二是有计划地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三有一开展”工作要求。

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安全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四是做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传染病预防。五是开展安全演练。

四、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

要采取“先校内、后校外、先易后难、先教育、后义务、先共性、后个性、逐一解决”的工作思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确保工作落实,有关部门应采取具体措施,切实提高整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协调行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孩子创造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健全机构,形成安全工作网络机制

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工作机制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前提。学校成立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校舍、消防、安全教育宣传、食品卫生、校园环境等安全工作组。

在健全安全工作网络的基础上,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六、健全制度,形成安全工作运行机制

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是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工作预警、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三大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日常工作制度的基础。

七、立足防范,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1、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完善安全基础设施。

2、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对校园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彻底排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校园巡查,做到了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

4、加强对学生的看护力度。组织开展了运送学生的保护工作。

5、开展了消防安全、饮食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严把 “四关”:(1)食品进货关;(2)消毒关;(3)操作关;(4)供给关。

八、教师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完《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第二单元——卫生健康的校园,我认为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

一是各级卫生部门要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工作。同时对校内食品经营店、学生营养餐、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等以学生为供应对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集中力量加强监督。二是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

学校要建立和落实饮水卫生保障措施,加强水源卫生管理和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管理。三是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要加强对学校校医室的卫生监督检查,并核查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卫生安全责任制,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设置、疫苗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等工作情况。

四是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季节及流行病的特点,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增加学生的卫生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卫生安全和防病意识。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卫生责任制和有效的学校卫生预防体系。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做好食堂、水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同时加强学校卫生安全队伍建设,要利用宣传周等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完《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第三单元——儿童成长的人文环境

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多方面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防线。按照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整治严打等活动,一个更加关心、爱护、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

针对当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这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措施,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人文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化建设。

(一)增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儿童等社会群体开放力度。首先要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群体开放的精神。

(二)繁荣少儿文化艺术,加强儿童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1、加强少儿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 2、把丰富农村儿童的文化生活作为重点,积极扶持农村儿童文化校园的建设。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今后,要把丰富农村儿童的文化生活作为工作重点,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农村多种形式文化设施的兴办,开展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活跃农村儿童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农村儿童文化艺术素养。

3、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大为儿童提供文化服务的力度。

(三)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范和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读物和视听产品,严格审查面向儿童的游戏软件,努力为广大儿童创造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儿童努力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办好少儿文化网站,活跃和丰富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要以铁的手腕、铁的决心,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学习了《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第四单元学校、家庭与社区我认为:

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除了其自身因素之外,主要是受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教育维度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一致,导致孩子心理失衡,无所适从,感到迷惘,甚至误入歧途的现象时有发生。

儿童读书心得(篇7)

另外,这种对自己拥有的秘密的认识反过来还能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的亲密性;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秘密标志的成长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阶段3—6岁,知道自己有个小秘密。比如爸爸带着孩子给妈妈买了一个小礼物,爸爸对孩子说:“先不要给妈妈说,咱给她一个惊喜。

”这个对于幼儿来讲,几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一方面为自己能拥有这个小秘密而感到兴奋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不能保守这个秘密感到惴惴不安。

第二阶段,6-9岁,可以保守小秘密,与亲近的人分享。如果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和他二年级的妈妈分享一个小秘密,他喜欢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妈妈问他为什么。小男孩说她有一双大眼睛和一个弯曲的微笑,这满足了我对我女朋友的所有要求。

第三阶段是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期。当你和他交流时,他会非常注意避免他的隐私。但如果你和他建立了高度的信任,他也会与你沟通。这种交谈会非常帮助我们对他进行教育上的有效引导。

三、宽容理解,给予空间。

康德曾经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内心的秘密世界应该怎样来对待呢?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秘密的种类:

生存秘密:在人际关系的本质上,他人是完全神秘的,这是一种永远无法完全打开或理解的生存秘密。比如我们热衷读人物传记可能就是想了解这位名人的生存秘密。

交际秘密: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管是主观愿望还是能力所限(尤其对儿童而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有困难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很难对他人开放,因而真正的亲密无间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些界限使人们在交际时有一种秘密的感觉。也就是牵扯到人和人的关系的秘密。

个人隐私:它与秘密的内容相似,主要是由于解释方式不同。秘密可以被探索或分享,隐私的主体确实拒绝交流。

其次,我们要了解秘密的影响因素

1.性别

可能对于男生来说,喜欢一个女生可以不是秘密,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但是女生却轻易不会坦陈自己年少时的暗恋对象。

2.年龄

上学的时候,我们觉得暗恋是一件特别难以启齿的事情,可是当我们**以后,可以在同学聚会时大胆说出我还喜欢过***呢。

3.家庭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童年记忆会对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比如安全感,比如对秘密承受能力。

最后,我们要怎么来面对学生的秘密

1.教师要善于发现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以前表现很好,但有时他经常忘记带作业,或者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有一天,宋老师拿着他的画让我看,他画了一段连环画,内容是父母吵架他来劝架的经过,最后还写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爸爸妈妈永远不吵架,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这时,我觉得他最近的不稳定状态可能与此有关。

所以我找到了一个单独和他聊天的机会。我一谈到这个话题,小男孩就哭了。这时,我抓住并拥抱了他。然后我向他解释说,我不能因为父母之间的小小矛盾而影响我的学习状态。后期我又和他的家长谈了谈。家长也反思到自己带给孩子不良的影响。

其实,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影响还是存在的,但如果老师能及时提供一个情感的发泄渠道,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作用。在这里也谢谢教我班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经常和我进行沟通,让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有更丰富的信息**。

2.教师要善于引导

这里我要讲一个自己的例子。在小学的时候,我曾经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那时候我其貌不扬,在班里朋友也不多。

所以我就特别自卑。我记得当时我们班的后面弄了一个心情口袋。就是每个人一个袋子,里面可以装上自己喜欢的小玩偶。

然后你可以把你想对老师或同学说的小秘密放在这个人的口袋里。我有一天无意中摸自己的口袋,在口袋里发现了班主任老师对我写的话。她的话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她说要相信自己,你爱读书,写作也很好。这些都是你的长处。也要学会坚持,就像参加1500米长跑一样,只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终点就在前面!

我读了那张属于我和老师的秘密纸条后,眼眶就是含着泪的。后来,我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放在这个秘密的口袋里让老师看。而且,从那以后我真的更喜欢读书写字了,因为老师说这是我的力量,一个老师的赞赏之词在一个自卑的孩子心中师一个自。

3.教师要给予空间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为一些言行而发怒,可能有时还会觉得发得理直气壮,这也许就是缺少对儿童的细微的观察,缺乏对他们需求的了解所至吧,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教育者必须摒弃暴虐,去除内心的傲慢与怒火。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都有隐私。

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当他想保守秘密时,我们应该给他合理的时间和空间。不能硬性地侵略他们的内心世界。

秘密对儿童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秘密都有助于儿童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理解秘密对孩子的意义,尊重孩子的秘密,用教育的智慧正确关注孩子的秘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读书心得(篇8)

记得在上学期时有一次我发**状态说了宝宝最近自私从来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他自己的玩具的事情,还对这个事情很懊恼。

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后,很多朋友都对我进行了评价和安慰,但刘萃的话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她说,孩子在每个时期都有一定时期的特点。宝宝可能不会让其他孩子动他的东西只是进入这个敏感期。作为家长,在这个敏感时期,我们只能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

陪伴孩子愉快的度过这个时期。

他还介绍我阅读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孩子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

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

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

如果没有外界(家长和老师)的干扰,各种敏感的运动,她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否则,孩子有修复功能,会占用其他时间和场合来弥补。

如果在六年内没有弥补,孩子的发展就不全面(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潜力)。

同时,我对儿童的敏感期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孩子们都喜欢轮换。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它提高了平衡感和协调感,也有助于写作和阅读。

孩子们对小巧精致的东西感兴趣。在**个月大的事候,孩子们非常喜欢抓和捏软的东西。手的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智慧的目标。

**往往是因为无知剥夺了孩子们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了解世界的机会。

童年锻炼用手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成年人不能用手或是笨手笨脚,不能拿筷子,不能数钱这与他们童年发展的障碍有关。

还有孩子的固执和敏感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执序感。

在建构秩序感的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度需求往往被视为任性和无稽之谈。

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

当**不能保证儿童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

解决孩子的顽症,一是理解,而是适应,三是成功。

在顽固的敏感期过后,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但我认为另一方面,有时大人也不能完全依靠孩子们的一些不安全固执。

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敏感期又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因此,在今后的儿童教育过程中,我将了解儿童在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敏感期,并对儿童过去的一些奇怪行为进行解答。

比如不断重复某种动作,学**的动作或是讲话的语气,孩子在幼儿期都比较喜欢玩水,喜欢去探索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这说明这个阶段孩子有好奇心和好奇心。另外,它让我觉得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我们应该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真正爱孩子的人可以从孩子的微笑或眼神中读出内心的想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我们所教的基础上,。

因才施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在确定儿童智力领域和培养儿童智力手段的潜提下,深入开发人的潜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在我们的教学中,孩子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有可行的方法、均衡分组、问题设计难度分层、任务分层、小组互助等教学措施。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性,最大发挥孩子潜能,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读完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我受益颇深。

儿童的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虽然可以弥补,但是那个令人心动的瞬间却永远过去了,而且即使捕捉到了不能像物品一样握在手里摆弄,还要给予儿童准确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供及时的帮助。

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得到成长!

儿童读书心得(篇9)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一性一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一性一自一由发展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一性一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一性一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一性一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一性一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一性一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一性一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一性一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独立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儿童读书心得(篇10)

很久以前就对孩子的领域有关注,前几个月又遇到一个有依附障碍的孩子,使我又一次来学习怎样能更好的陪伴小孩子。有幸就借到了《拥抱哭泣的儿童》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当爱还未够》,都是有关收养儿童和儿童情感缺失的很好的教科书。

能够扩展对儿童情感、心理的认识和理解。

《拥抱》这本书又一次提醒我看见孩子的需要是多么的简单又脆弱。每一点满足感和互动都能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使孩子的大脑网络得以建立。书中特别强调孩子的原初照顾者的重要性,一旦孩子与原初照顾者失去连接,对小孩来说就是很大的伤害,不但破坏了依恋关系,还会造成很多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

但看看当前的社会现实,有多少留守儿童正生活在这样的危机中。人们似乎认为,只要孩子们有饭、有衣、有学,就不会有问题。年轻父母将小小的孩子丢给年迈的祖父母甚至保姆就出去拼天下。

但是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抛弃,会没有安全感、没有信任感,会觉得羞耻,最终会导致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情绪。很多成年人的坏脾气会导致很多家庭问题,在工作中很难与同事相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年轻时的环境有关。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都能关注到这个领域。

减少更多的破碎心灵,建造安全环境。

这本书里讲到一个恨重要的原理是——用进废退原理。即使孩子们在年幼时遇到这样或那样令人不满意的生活环境,错过许多经历,父母仍然抱有希望。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环境和爱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不要让他们重新审视能建立不良自我防卫机制的环境。

通过在5岁和12岁时使用两个重要的大脑修剪过程,我们可以干预儿童的不良行为。

书中也告诉我们要怎样来对待在情绪中的孩子。通常我们遇到的孩子总是不听话,哭闹**,感到很累,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必须对他们大喊大叫,殴打他们,或者把他们关起来,问题马上就会解决。但这样做事错误的,因为这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需要,但我们孩子的需要没有被注意到。

父母需要多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为。我需要给孩子多一些关注吗?或者这个环境让孩子不安吗?

孩子是在表达怎样的情绪呢?这种时候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无距离管教法是最好的选择。

我也学到了重要的一点——父母应该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不是你给孩子的自由越多越好。这是适当的纪律。它会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父母很坚强,也会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这也许就是祖父母带孩子的弊病,爱心过剩严厉不足。

最后,这本书强调了父母应该传达给孩子的三个信息:

你是个好孩子;我永远爱你;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这三个信息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吧!——无论你做了什么,我(父母)还认为你仍是好孩子,只是在这事上做的不合适;我(父母)永远爱你,不是因为你做的好、你乖,而是我无条件爱你;没有父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孩子就可以做自己了。

想起一个朋友是在妈妈的泪水里长大,从小成为一个小大人,要帮助妈妈分担忧愁。在成年以后却长期处在抑郁里,我想就是因为父母剥夺了她当孩子的权利。

我还想起了另一个朋友,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老人工作。等到孩子7岁上学,你才会觉得需要和孩子呆在一起照顾她。我真的应该学这本书,知道我是怎么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

当父母不容易,真的要装备好自己再做父母

儿童读书心得(篇11)

“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读《发现儿童的力量》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首先我先说一说我的选材《发现儿童的力量》这本书。

《发现儿童的力量》是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接受以及探究新西兰早期教育儿童评价体系“学习故事”的过程。

“学习故事”是套叙事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在看到“学习故事”我也产生了疑问:中国的幼儿教育现状和新西兰的不太一样,班里孩子多,老师工作多,教研抓的紧,上级管得严,家长期待高等等问题。“学习故事”能在中国幼儿园落地生根吗?

刘园长首先提出“要让孩子和老师体会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们每天就像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人,认真遵守着各项规则要求,努力应付着各种检查评比、朝七晚

五、身心疲惫,常常为了开放展示而突击环境创设;为了评比检查而加班加点制作······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打着以“以幼儿发展为本”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旗号,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行为之实。闲下来我也问自己“我们这样不停忙碌,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一天的生活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可供选择和花费的时间很少,老师组织安排的时间占很大比例。时间都没有那我们所提倡孩子自主、自由的游戏又从何谈起呢?时间对老师也很宝贵。如果教师观察、发现和记录孩子的时间较少,教师如何深入理解和解读孩子?

而我们老师每天都在忙着走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流程”,无暇顾及观察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这样真的能够让孩子的游戏自由、自主的发展吗?

对于幼儿对于老师,教育的幸福感真的存在吗?

我在我们班的美工区里投放了很多“人”形的白纸,并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装饰。当大家都要装饰完的时候突然有个宝宝大声的说“我想让纸人站起来!”很多宝宝都不服输的表示“我也能让纸人站起来。”

于是,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怎样让纸人站起来?”可是我扭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必须停止区角游戏,准备做早操。

只好告诉孩子我们下午接着来讨论。但下午开始讨论时,孩子们没有早上那么感兴趣。我突然有些内疚,我又将孩子的创作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

为什么说“又”?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班里出现好几次。每次都很揪心,如果按作息流程走必然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作性。

于是我在想“怎样才能给与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探究、学习?”

看完这本书让我震撼的是刘晓颖园长在接受新的思想并坚持改变的决心以及行动力。回想看看我们大部分老师在新的教育思想引入时都会毫不吝啬的赞叹它的美,可真正又有几人在努力结合自身情况接受、探究新的思想。

之前我无意间在网上看过一段视频,视频是关于一个幼儿园的介绍。这所幼儿园是一座两层的圆形建筑,屋顶是圆形的。围着中间操场的上空有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绳索。

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自由玩耍。幼儿园里有一棵大树。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爬树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没有老师会来责备他们的恶作剧。每个教室都有一个老师在上课。孩子们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班级。这段视频在网上很火,评价也很好。

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改变,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自由选择。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于是,我继续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一起探究“让纸人站起来”,孩子们在刚刚进入的时候有些茫然。

突然有个宝宝说:“我把纸人的手往后折一下,它就站起来了。”另一个宝宝说:

“是坐不是站。”孩子们都在静静的思考。我问:

“人为什么能站起来啊?”一个宝宝回答:“人有骨头。

”于是美工区的宝宝们都在满教室寻找什么东西可以充当纸人的骨头?我没有阻止他们跑向其它角落,也没有强迫他们完成。但是给他们足够的选择自由,空间自由,时间自由。

他们寻找稻草、玩具、积木和筷子,看着他们快乐地回来为纸人做骨头。看到这儿又让我惊讶又让我喜悦。

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他们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和创新。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们对探索世界更有信心。探索的成功也让孩子增添了幸福感。

当然,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孩子气的微笑。我们老师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常常是幼儿刚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或是刚刚进入投入状态,活动时间就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像机器人一样严格遵循“程序”设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如果我们稍微灵活一些,给老师一个机会、也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这样的“学习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老师都会由衷的说一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博瀚幼儿园

董慧辉2016年5月27日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6441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卫生委员竞选演讲稿收藏8篇
下一篇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