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平时的生活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监守自盗观后感10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1)

近几年奥斯卡的纪录片都是相当有水准的,不管是去年的《海豚湾》还是今年的《监守自盗》。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这样一批智者、勇者。能够为世界说话,为绝大部分人们说话。

国家这个话题我不太爱提,因为这个话题是如此的陈旧,以至完全跟不上时代。国家即是财富集团的结合体,不是为了人民,也不是为了民族,为的仅仅是个人集团利益。作为普通百姓,当领导层打出爱国爱民的标语时,首先要明白,那些家伙正搂着你的梦中情人呼呼大睡呢。我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爱国爱民这种虚无的玩意,作为底层大众,与上层人民一样,关心的是自己阶层的利益,矛盾的是还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国家。在如今这年代,国家这个名词是如此落后,如此令人可笑。

为了执政,竞选者可以向上帝发出虚伪的誓言;为了财富,经理人可以吸干底层民众的微薄薪水;为了名望,教授可以作出虚假的论断。哈佛、麻省况且如此,其它为自己一个名衔苦苦挣扎的家伙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严密的合作团体,缺一不可,经济学家忽悠人、政治家放宽准入条件、最后由商人从中赚得高额利益(而非利润),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家伙玩的游戏的一个尽然后果而已,至于卡尔·马克思说的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那纯粹是个笑话。这次的经济危机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需求不足,而恰恰相反非金融领域的生产相当正常而人们的需求若没有华尔街的家伙们推波助澜,也是呈平和之态。这一切只不过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财富最大化而吸取底层民众血汗的游戏、赌注而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难道能够逃出这个圈子,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是因为他能够享受到普通大众所无法触及的权利。

在这个游戏中,经济学家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或许称他们为变色龙一点也不为过。经济学家因为这个能够忽悠人的名字而在世界胡说乱扯,当其它行业的人提出质问时,便以一句“你们不懂,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而带过。的确,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的确,很多人无法说清楚经济这一回事。但是那些所谓的权威又何曾了解经济,了解这个社会运行,你当自己是上帝吗。这些人不过是戴着经济学家这顶帽子招摇撞骗,忽悠大众,让这个市场按他们想要的方式进行而已,尽管他们也有风险,因为如果大家都不按他设想进行的话,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在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投行经理或者政府顾问时,一切都变得如此顺利,他们大权在握,芸芸众生完全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搞砸了一切,然后金蝉脱壳,留下一堆的烂摊子。而这还没完,他们得到财富带着骂名溜走了,但是决不会把这个赚钱机器、系统给搞坏,他们走了,但是另一批来了,充当和事佬的角色,继续招摇撞骗,维持这个集团的统治与财富。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2)

学号:***班级:10营销观《监守自盗》有感

对于纪录片,我一向是很少看的,因为它很枯燥。除了偶尔看一些战争纪录片外,我没有看过其他的基录片。所以一直以来对纪录片是没什么感觉的。

自学了市场营销以来,接触的纪录片就多了,多是一些关于金融经济方面的,例如《公司的力量》、《世界粮食危机系列》、《世界汽车产业的危机》、《1929年大崩溃》等等。更多的接触,对于这种经济纪录片也有一点了解。这次看的《监守自盗》(英文名《inside job》),是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些解说,讲述了有关于经济危机的前后因果关系。

当然,它不是老调重弹,而是用了采访的方法呈现,这些颇具现场感的采访十分給力。因为几乎都是各大经济要员以及官僚以及知识分子,这些人或许在这场次贷危机当中扮演了各种相对重要的角色,要么就是在经济学领域有过突出地过人的实力与地位的学者。通过此片,也让我了解到一些不同于以往对金融危机的认知。

本片一开始,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众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并以各种细致的数据与不同的条理逻辑分析,试图深入探讨那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发生的背后原因。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是如何的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最后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看到了去监管化的自由经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等等都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破灭,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搞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溢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让我觉得有点胆寒,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这是一个多么惊悚的事实。

这些人对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他们失去了道德。

通观全片,可以总结出来,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因为那些不可控的因素,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而形成的。这其中让我了解到在一个缺乏监管的金融世界里,这群所谓的精英是如何一步步“监守自盗”的,一个缺乏广大群众监督、缺乏强有力宏观调控的金融领域是多么的糜烂。

因此,当我们谴责这些贪婪的恶棍时,我们应该谴责这个社会的管理者。于前者相比,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行为更为恶劣。

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是强大而可怕的。这部电影提出了问题,但没有提供解决办法。在这种巨大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又能怎样面对?

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小撮人占据我们的资源掠夺我们的财富,还是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呢?这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3)

《监守自盗》是一部探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影片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金融消费者,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向观众展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人们本片开始先讲述了冰岛在2000年前的国家政治、能源状况和人们的经济、生活情况。并由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引发了不可收拾的局面。由此展开此次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探讨。

由于引起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利益”,这和谈判有着本质的联系。本人仅仅从谈判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所谓谈判,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护自身利益,双方为妥协地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协商,是双方或多方为取得一致谋求共同利益或契约利益而相互磋商的行为和过程。

谈到谈判,我们必须谈谈谈判的目的,因为谈判本身有一定的目的。丘吉尔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最能说明谈判的意义所在。而《监守自盗》则把这一点表达地淋漓尽致。

这次金融危机使无数人倾家荡产,同时又使jon asgeir johannesson这样的年轻人平步青云。这其中无不笼罩谈判的阴影。

从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种角色的不同表情、不同回答。但不管是哪种角色无不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利益最大的方向来辩解。

按照本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分两个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原因、后果、责反思p>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

“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中,评级是投资者的方向和方向。但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未能尽力而为。

一方面,评级更新相对落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与评级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收视率越高,收视率就越高。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穆迪的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了两番。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对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做出虚假评级。如果将美国信用评级制度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加以规范和立法,二级债务的危害就不会那么深,二级债务危机的影响也会减轻。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危机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一个行业失控造成的,这个行业就是金融业,而金融业失控的主要责任是监管失职。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危机中,ots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和有效地监督。

ots是否应对现有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检查,并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进而限制存款的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而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金融监管失职于此相去甚远。

在的讲演中,他说:“为了经济振兴,必须把贸易繁荣置于国家利益的最顶端。”经济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经济学家同时掌握着政治大权。

这其中就隐藏着某种隐患---“市场本身就是不稳定”。金融繁荣使那些变得更富有的人和那些变得更贫穷的人。从头到尾充斥着虚伪和欺诈。

对于那些明知无前途的因特网公司,分析家们按照吸引生意的数量获得薪酬---这其中当然也隐藏着分析学家们的谈判技巧和谈判智慧。但他们在对方面前说一件事,在对方背后说另一件事。他们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但我们必须反思谈判的方式——只有我们自己的利益?

这难道就是所有谈判的终极目标吗?我们是不是需要对谈判作一些必要的规范和规定呢?一味地追求谈判的胜利来谋求利益是不是是变相的“欺诈”呢?

为了谈判的公平合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那些被蒙蔽的人,他们是不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些东西,抑或是为了一些“虚浮”的利益而被蒙蔽了双眼?

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谈判中,只有外部保护不足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需要看到表面的本质。没有一个谈判者是白白来为我们送利的,只有擦亮自己的眼睛,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谈判中百战百胜。

当然他们自己也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有违道德--正如金融服务圆桌会议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scott talbott所说:“非法交易行为当前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还有投资银行的辩护者所说:“不是‘你错了’,而是大家都这么做,大家也都知道最后会怎样,根本不应该信任这些分析家p>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金融企业高管推出了次级贷款、cdo等金融衍生品。一些金融银行知道一些企业或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等级较低,于是向其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实际信用等级较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予其3a评级,以获取自身利益。但金融银行难道不担心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自身破产吗?

我想一定是害怕,但根据微观经济风险理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所以这些风险爱好者愿意借钱给他们,以便在任期内赚更多的钱。

自从监督放宽之后,这些世界一流的金融企业,就被发现一次又一次地从事洗钱、敲诈客户、做假账。这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一度成为一些经济学家致富的主要手段。这也反映了“单纯”谈判所带来的弊端以及我们的深刻反思:

谈判只是仅仅为了协商的最后胜利而可以抛弃一切利益之外的诸如道德的约束而不择手段吗?一切向“利”看,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和潜在危机。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在谈判的定义中加上一个“本着诚实的道德”的前提呢?

否则谈判就会变成一种欺诈--“那些不是收入,只是账目上的数目而已。”人们对这样的经济还会再有信任心吗?一切都是为了最大化个人利益:

金融高层明知此举犯法,仍阔步向前;经济学家明知这是泡沫经济,仍高唱赞歌;政府人员明知这应刑事起诉,仍迟迟未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那么市场就是一个充满欺诈的世界。

”而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暴发户的荒淫无度。

在片中一个实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实验中,实验者发现:以“获得金钱”为奖励时,当被试者赢得金钱时,大脑中兴奋的部位和摄入可卡因时的兴奋部位是一样的。

这不得不使每一个渴望金钱等利益的我们反省:“利益”很重要,但利益是唯一吗?--单一地追求利益,只会使我们像吸毒一样无法自拔,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失去诸如自制力、对社会的信任度等宝贵的东西。

当然,这一切的后果不仅是造就了一些“暴发户”,更多的是经济的萧条和危机。

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银行利润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金断裂,这其中监管失职负主要责任。业主公平保**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

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

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不管是生活还是谈判,我们不仅要讲利益,而且要讲求道德。否则一切带来的可能只是危机和“泡沫”。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4)

重庆大学会计学 tyh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或许这句话用在金融界,用在这部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金融高层明知此举犯法,仍阔步向前;经济学家明知这是泡沫经济,仍高唱赞歌;政府人员明知这应刑事起诉,仍迟迟未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

接下来,我想谈谈本片所描述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如上所述,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上至美国政府和金融高管,下至美国普通民众。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金融企业高管推出了次级贷款、cdo等金融衍生品。一些金融银行知道一些企业或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等级较低,于是向其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实际信用等级较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予其3a评级,以获取自身利益。但金融银行难道不担心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自身破产吗?

我想一定是害怕,但根据微观经济风险理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所以这些风险爱好者愿意借钱给他们,以便在任期内赚更多的钱。

当然仅仅金融企业高管说了是不算的,于是他们伙同了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编造这个谎言:高歌制度之优良,盛赞此举之明智。因此,经济学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证监会等机构要参与金融活动监管时,发现自己在利益面前已无力回天,因此也接受了金融企业的利益,不再监管部分金融活动。

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

但是恶果不是一天酿成的,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在最后两部分,影片告诉我们情况有多糟,谁应该对此负责。到最后,这些金融高管还没有坐牢。

而我认为至始至终,来源于规矩的缺失。正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金融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使每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即缺乏金融监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法律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利益社会的发展,人性中的良知缺失,道德沦丧。

在这场世界性质欺骗中,无数人昧着自己良心来干着损人利己的事。

社会的不公平也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极高的薪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融业;面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信息错误,人们购买垃圾债券或股票

金融危机对我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持续贬值,cpi持续上涨,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我曾经有2元钱吃一碗面条,现在我需要付出双倍的代价去购买。

监守自盗,未监守必自盗。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5)

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等等。我将对此片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此片的理解和感悟。

(1) 金融市场道德风险

房贷机构。美国的次级贷款人由于信用风险高,其利率往往要高于其他贷款人。面对持续高涨的房价和利润的诱惑,银行往往将满足优质抵押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评定为次级贷款人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次级贷款的比例甚至达到99.3%。在宽松、乐观的金融市场形势下,房地产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这种证券化引起银行中介职能分解,风险与收益相分离。抵押贷款公司既可以赚取贷款手续费.又能把违约风险转嫁到债券最终的买家身上.因此,房贷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负责任地放松了信贷审查,次级贷款大量增加。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等债券发行人购买了次级抵押贷款后,以其为基础资产发行次级债券,销售给投资者。投资银行在明知道债券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依然大量向顾客推荐购买。而他们却另一方面大量

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因为他们知道泡沫会破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隐蔽性的诈骗活动。

评级机构。雷曼兄弟在破产前是AA,AIG 破产前是AA,房利美和房地美在被援助前都是AAA,花旗、美林、都有很高的投资评价,很多垃圾股被他们大力推荐。当人们在金融危机之后,对这些评级机构进行质问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样的评级只是他们的看法,他们的建议。为了增加债券的发行量,债券发行人需要得到评级机构更高的信用评级。证券发行机构通过给予评级机构利润,使评级机构人为的提高了对他们产品的评级,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高风险债券提高等级,赚了几十亿美元。穆迪的CEo雷蒙德?麦克丹尼尔也承认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评级标准,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

证券品种繁多.包括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整个过程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发起人和评级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发起人的项目运行报告和评级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给缺乏金融知识依此来判断的投资者以误导。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金融危机生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角

影片中说道,一次由亨利?保尔森主持的宴会,包括来自于美国主要银行的老总和CEO们非常奇怪的是,这些绅士们一直在争论“我们太贪心了,所以应付一部分责任”很好啊,然后他们就把矛头指向司库——财务部长:“你本应该更有力的监管,我们确实太贪了,但是无可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强监管”。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麦考密克说:“次贷危机的确是一场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品化的金融体系中.由金融创新所引发.因货币政策和政府监管失误所造成的系统性混乱。”

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一些金融机构购买MBs形成的资产池.进行下一步的证券化操作进而形成Dos.再对其进行评级,不断形成新的衍生品。叠叠不断的衍生品使风险不断加大,杠杆率也加大。在金融创新过度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监管不紧反松。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金融机构为大选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导致政府被金融机构绑架,不能有效地管理衍生品市场。美国“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外部监管滞后,随着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监管”体制缺陷目益明显,并且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对危机的种种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反应,为金融危机的酝酿、发展、爆发、蔓延提供了温床。

(3)经济学学术危机

在观看这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6)

第四部分“account bility(贵任追究)”,探讨了自律和他律的问题。本该为金融危机负责的金融大亨们却都全身而退;**未能做到有效监管,出现危机只会用纳税人的钱来补漏洞;诸多的经济学家在金融企业担任顾问,或通过撰写文章或报告来“走穴”,对隐藏的危机置若罔闻,远未担负起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

第五部分“where are we now?(现况如何?)”,展现了当前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和**政策向富人倾斜的事实。

危机过后,华尔街高管毫发无损;欧洲通过了一项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法案,但奥巴马什么也没做,他在竞选期间的言辞也变得空洞。在这里,导演再次一针见血指出“美国**永远是华尔街的**”。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影片清晰的思路让观众很容易理解有关这些问题的种种:风险积累的原因和过程,全球受金融海啸打击之后的影响和反馈,在美国,学术界、商业界乃至政界,谁在从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手中捞钱,谁在纵容其发生,谁在给明知其危险的金融产品一个极高的评价,事后又只称“那只是我们的建议”,谁又在一直呼吁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但得不到正面的回应。

通观全片,可以总结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因为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形成的。

1 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的道德沦丧

每个人在证券化的利益链中,从头到尾,没有人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贷款规模以获取利润。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利用高次级抵押贷款获得土地,房价和住房需求急剧上升,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

高盛不仅出售有违约风险的次级债券,还向客户宣传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投资产品,同时购买大量信用违约掉期,押注这些债券最终会违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雷曼兄弟破产是因为它没有购买cds进行对冲,而金融危机的创始人高盛虽然发行了大量次级债务,但却从危机中受益,因为它持有大量cds头寸。高盛的这种背叛自己客户行为,在商业伦理中应该被视为彻头彻尾的诈骗。

然而,面对危机后的国会听证会,高盛总裁明确否认背叛客户,称购买cds是做市的需要。由此可见,其商业道德已经彻底丧失。

在整个金融交易链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评级是投资者的方向和方向。然而,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却丧失了职业道德,在利益面前未能履行职责。这三家评级机构因对高风险证券的出色评级而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

moody’s和s&p都是根据他们签发的评级报告的数量收费,被评为aaa的结构性证券越多,他们在那个季度赚到的评估费就会越多。当在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被问及评级机构的责任时,他们认为,当我们说什么东西可以被评为aaa级时,这只是我们的意见,你不应该依赖它。“它们只是我们的‘opinion’”——评级机构彻底的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信任贱卖了!

2 监管机构、政治家的纵容与不作为

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里根**启动了一个为期30年的放松金融业管制的进程。1982年,里根解除了对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银行的管制,允许他们将存款用于风险投资。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拥有广泛的权力来监管抵押品市场,但美联储主席拒绝使用这些权力。在泡沫破灭期间,美国证券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sec)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蓬勃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各类金融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衍生品交易。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财政部长萨默斯(summers)提议,不应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此后,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变得越来越无发不救。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外,投资银行还利用cdo和cds等新的金融衍生品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赚大钱。抵押债务证券和信用违约掉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产品,都处于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贷款人不再担心还款问题,投资银行也不在担心还款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cdo被出售,抵押贷款总额在短短3年内增长了4倍,这使得原本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更加不稳定。除了不受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外,对冲基金、私人基金、高杠杆操作也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足。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3 学术功利化

学者,所谓的经济学家,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学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精神独立、学术氛围纯正的大学。然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这些听起来那么神圣的大学,他们的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教授们,在为**、为金融机构担任经济顾问时,却出卖了学术的纯粹性,也出卖了社会,更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用虚假的报告与评论,诱导着民众,为金融高层谋取着暴利,也为自己赚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他们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恼羞成怒,是那么的荒唐可笑,那些甚至不敢出境的人,更让人感到悲哀。他们是受人尊敬的一流经济学教授,包括校长和校长,但他们做了一些事情。

三、个人观点

影片以各种数据及事实向我们揭示了,美国**内部的各个利益链条之间的关系网,美联储主席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财政部长从托马斯里根到现在的盖特纳,美国**从里根**到现在的奥巴马**,无数**、政客与华尔街的金融家相互勾结,为1%的富有者量身裁定了各项经济政策。银行家赚的盆满钵满,政客、学者中饱私囊。1998年至2008年间,金融业在游说和政治献金方面的支出超过50亿美元。

华尔街控制的**里没有人是清白的。他们把纳税人的钱放进口袋里。量化宽松和产业结构调整只是安抚人们情绪的把戏。而且他们**的并不仅仅是本国公民的钱,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这场危机的1%的人“功成身退”,却任由最底层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痛苦挣扎时,一手酿成这一悲剧的他们,却依然过着高枕无忧、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的良知在哪里,谁来为金融危机买单?

“为什么一个金融‘工程师’的收入,4倍甚至100倍于一个真正的工程师?真正的工程师建设桥梁,金融工程师构建梦想。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需要由其他人来买单了。

”中国银监会首席经济顾问沈联涛一语中的。

《监守自盗》似乎以“末日审判”的审讯眼观、“刨根问底”的坚决态度和“路在何方”的反思精神,探索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所在,为我们解疑答惑。当然,华尔街和美国**确实有很大关系,还是主要责任。片中叙述的也是事实。

但是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过失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错误,但当我们购买垃圾债券或股票时,我们自己的判断是什么,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经济规律,是否看到高风险的隐患。当危机来临,当自己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首当其冲地就会先怪**,自己难道就没有错吗?

四、总结

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导演重申了影片的批判主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想改变现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充满信心,相信一切迟早会步入正常的轨道。如果我们有幸加入这个行业,就应该坚守道德底线,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7)

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8)

看完了《监守自盗》,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这句永恒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监守自盗》是一部探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从该片中,我们不难得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责任在于放松政府管制。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金融高层明知此举犯法,仍阔步向前;经济学家明知这是泡沫经济,仍高唱赞歌;政府人员明知这应刑事起诉,仍迟迟未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

接下来,我想谈谈本片所描述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如上所述,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上至美国政府和金融高管,下至美国普通民众。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金融企业高管推出了次级贷款、cdo等金融衍生品。一些金融银行知道一些企业或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等级较低,于是向其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实际信用等级较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予其3a评级,以获取自身利益。但金融银行难道不担心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自身破产吗?

我想一定是害怕,但根据微观经济风险理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所以这些风险爱好者愿意借钱给他们,以便在任期内赚更多的钱。

当然仅仅金融企业高管说了是不算的,于是他们伙同了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编造这个谎言:高歌制度之优良,盛赞此举之明智。因此,经济学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证监会等机构要参与金融活动监管时,发现自己在利益面前已无力回天,因此也接受了金融企业的利益,不再监管部分金融活动。

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

但是恶果不是一天酿成的,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在最后两部分,影片告诉我们情况有多糟,谁应该对此负责。到最后,这些金融高管还没有坐牢。

而我认为至始至终,来源于规矩的缺失。正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金融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使每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即缺乏金融监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法律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利益社会的发展,人性中的良知缺失,道德沦丧。

在这场世界性质欺骗中,无数人昧着自己良心来干着损人利己的事。

社会的不公平也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极高的薪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融业;面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信息错误,人们购买垃圾债券或股票

金融危机对我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持续贬值,cpi持续上涨,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我曾经有2元钱吃一碗面条,现在我需要付出双倍的代价去购买。

基于此,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对金融的监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9)

《监守自盗》这部纪录片理所应当是一部悲剧,因为它给出了不让人满意的结果:即便是代表坚定改革呼声上台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没有彻底的解决20xx年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甚至同样任命那些20xx年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们进驻政府内阁。就连美国最富权力的人在强大的金融财团面前也妥协了。

这些金融寡头们已经在背后集结成一股力量,他们中有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等,他们彻底的拜倒在无止境的欲望以及功利主义面前,义无反顾的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只要能在其中分到一杯羹便在所不惜。在这个时候,道德已经成为懦弱无能、贫穷落后的代言词。这就彻底的解释了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们为什么渎职,因为他们已经看透了毫无任何物质意义的所谓道德和责任,自作聪明的盘算着为财富拥有者们服务总比为广大无利可图的人民大众服务来得现实。

美国金融危机前,在联邦层面主要七个监管机构对各类金融产业进行监管,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但在今天,这套看似完善的监管体制却在功利主义下的社会彻底崩盘了,因为这套制度同样是由人在运行。大多数人在今天已经无法招架住功利的诱惑,道德已经败得体无完肤,人们在功利面前,已经把它弃之不顾,甚至甘愿冒着自身自由和生命的风险。

你想问,如果这些生活在这个社会象牙塔的精英人士们不再富有公共责任和道德,他们逐渐设计了一套符合并保护他们自身利益的制度体系,试图用狡诈的方式将财富牢牢的捆在自己的手里,并将可悲的公共利益沦落成最表面的粉饰工具欺骗大众,这个社会将成为什么样子?此片反应的腐败和贪婪发生在号称为全世界最具民主、自由和法制的美国,看完此片,你不禁要问,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可言吗?正义还能光彩照人的成就英雄吗?正义到底有没有死掉?

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在此部影片本身找到了答案:正义没有死掉。这部影片系统的揭露了金融危机爆发的种种原因,间接批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10)

《监守自盗》纪录片在2011年2月27日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和记者,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本片一开始,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说起,到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一众金融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粉墨登场,并以各种细致的数据与不同的条理逻辑分析,犀利而又准确地揭示这场危机背后发人深省的缺陷与漏洞,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的“铁幕演说”里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这句话用在这部美国金融风暴纪录片《监守自盗》里面再贴切不过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融结构体系的弊病。我们能够看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由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但是可悲的是,他们明知此举犯法,明知这是泡沫经济,却依然高唱赞歌,依然阔步向前。这些所谓的金融工程师们,以及那些依赖于金融政治的政客们,利用大众的短视、贪婪、脆弱等心理来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使得这场次贷金融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的结果,正如中文片名“监守自盗”一样,他们自己窃取了自己看守的财物,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酿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拿着高薪搅乱全球经济的金融工程师,最后却都赚得盆满钵溢全身而退。

观看完此片,我不禁联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7061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境外就业中介的合同(精选6篇)
下一篇 : 祝生日快乐押韵搞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