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大家对这个过程并不陌生。教案和课件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准备教案和课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案和课件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次,教案和课件的布局和格式应该简洁而美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此外,教案和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要精选,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教案和课件的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出现错误和疏漏。希望本篇《小数的课件》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数的课件 篇1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小数的课件 篇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的课件 篇3

教学内容:P70页例7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2、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8×1038

×3.2×10×32

7676

114÷100114

12.16121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小数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 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扩大10倍是()(2)扩大100倍是()(3)扩大1000倍是()(4)扩大100倍是()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

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270÷90 27÷9 ÷(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师 :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思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教师手拿中国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答:“中国结”。

师:你们知道“中国结”是用什么做? 生 1:用丝绳。生2:用彩绳。

师: 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生1:代表吉祥如意。生2:表示祝福。

学生3: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师:你们想学吗? 生齐说:想。

师:老师介绍一位老奶奶给你们认识好吗?她的手可巧,会编各种的“中国结”。这节课谁表现出色,老师就把“中国结”奖给谁。全体学生: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页,例5。

三、探索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5

1、课件演示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人正在对话,及老奶奶动手编“中国结”的情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生: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米丝绳。现在已有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师:请同学们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生:÷=(老师板书算式)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里面有几个,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把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4、探索交流多样化的算法。

师:那个小组愿意到这把想法告诉大家?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把米米都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米 = 765厘米 米=85厘米 765÷85= 9(个)师:这个组不错!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85计算就可以了。

师:第2小组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个小组。

小组3:我们小组与他们的都不同,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商就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的商。

师:也说得对!

5、交流,比较寻求最佳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真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哪种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第3种方法好,方便又快。

师 :对,第3种方法方便。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 ÷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教师板书)

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转化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6、指导书写格式(竖式板书)

7、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检验,同位交流;在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例6(自主学习)

1、出示例6计算÷

2、尝试独立计算。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3、教师把巡视时,记录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三)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师:观察例

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生2:相同的是,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 “0”补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教师加以提炼得出: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

(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1:我认为,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生2:我认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生3:我认为,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四)阅读与质疑

(1)认真阅读书本例5和例6的内容。

(2)质疑。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24 ÷﹦()÷28 ÷﹦()÷16(2)书本“做一做”第1、2题。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你的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一看、二移、三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

小数的课件 篇5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

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0.01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1.35元0.49米0.98千米0.87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

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

小数的课件 篇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习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习,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近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

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平方米小;③3、6×3=10、8。面积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小数的课件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p34——35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学习新知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板书“1”)师:在“1”的末尾依次添上1个“0”、2个“0”,数的大小变化了吗?怎么变?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1( )=10( )=100( )

得出:1元=10角=100分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出示米尺,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0.10、0.100是否相等?为什么?

(板书:0.1=0.10=0.100)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2)出示:0.3元、0.30元师:这两个数相等吗?说出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

(3)让学生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其中一张均分为100格,一张均分为10格)表示出0.30、0.3,比较其大小,说明30个1/100就是3个1/10,0.30=0.3

(4)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么?

(5)0.3添上“0”成0.03,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6)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

师: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6:提问:价格表上的哪些“0”可以去掉?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0=2.8 4.00=4 10.50=10.5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3)做“试一试”

0.4=0.400 3.16=3.160 10=10.000

练习:口答“练一练”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第1题:学生先独立做,再校对,说说为什么。

第2题:先涂色,再比较。根据小数的意义说一说。

练习六

第1题:口答,说说为什么。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

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左边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4题(左边4题):先独立做再口答订正。

第5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3和4(右边4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商品的价格,引入新课揭示并板书课题。教学例题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6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不能)师: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评判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课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反思下来我觉得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数的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69页例10及“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4题。

教材简析:

“小数除以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第10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小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1.去掉下面小数的小数点,各扩大了多少倍?

3.7 0.42 0.001 20.03 2.把下列数各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找规律,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25÷5= 36÷12= 250÷50= 360÷120= 2500÷500= 3600÷1200= 师问:观察每组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或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引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今天,让我们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学习一节新课:小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小数除以小数)

【通过以上的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这一环节的安排,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情境出示例10:

(1)师:同学们,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每千克4.2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师:你如何理解例题中的有关信息,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总价÷单价 = 数量

7.98÷4.2=( )(学生计算后填写完整) (2)提出问题

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得出以前学的除数是整数,这个题目的除数是小数)

师:除数是小数怎样计算?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①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②可以应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实现这种转化,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示范移动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具体方法,学会正确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讨论对计算方法适当加以总结。

2.讲解: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板书竖式) 3.自主学习 师: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 小结: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二移: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启发学生用乘法进行验算,看看上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数位不够怎样办?

【探索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想到把除数有小数转化乘整数;二是想到转化的具体方法,也就是怎样转化,以及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通过改变相关数量的单位解决问题,不仅能使他们充分感受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能启发他们想到:要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要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1.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指名口答。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三第3题

(1)要求学生先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再说说计算是否正确,错在哪里。 (2)引导分析:计算11.5÷4.6是,先要把它转化成哪两个数相除?115÷46商的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要把5.76÷1.8的除数转化成整数,需要怎么做?把5.7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后,应该是多少?

(3)引导小结:联系上面的改错过程,说说你有哪些体会。 4.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强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首先应做什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其次再怎么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4.练习十三第4题

要求学生读题后明确:路程÷速度=时间,从而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的练习突出了计算小数除以小数的关键环节,也注意了形式的变化:既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又有相对完整的计算练习;既有粗略的算法总结,又有细致的错误分析。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能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提高练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补充习题》。

小数的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例4联系学生熟悉的“购学习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 “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习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

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此时的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可能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目的在于通过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

(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里选取学生熟悉的购物题材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知其所以然”,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2、试一试,加深体验

谈话:看来刚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当然,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他例子进一步研究,看看这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①结合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吗?②用计数单位说明。0.100是100个0.001,就是10个0.01,也就是1个0.1。

(3)感知与体验:教师引读:0.100米=0.10米=0.1米,小数是相等的。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也不变?

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然相等?”这是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经验,学生能发现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性质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通过引读使学生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总结概括作了必要的认知准备。]

3、总结体验,概括表达

上面的两个例子,小数大小都没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了小数的性质。那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4、突出“末尾”,体验内涵

牛奶 2.80元

面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肠0.65元

(1) 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

合计 10.50元

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一: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吗?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

谈话:根据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证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来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数量解释: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两者不等。也可以结合计数单位解释。

由此看来,小数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2)口答练习六第1题: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获得上,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学生在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多个数学现象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及发现。然而,添上或者去掉的“0”应在小数的“末尾”,这种体验尚未深刻。因此,这一层次通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专项教学——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性质内涵——突出小数“末尾”。]

三、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根据小数的性质, 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化简下面的小数:0.400 0.080 1.750 29.00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提问:化简0.080,“0”都能去掉吗?

2、小数的改写

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4 3.16 10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空。

完成后交流结果,并提问: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10”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这些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必须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完成后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说明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存在的。0.1=0.10,数轴上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

交流时结合涂色部分说说涂色时的感受: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师就图小结: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末尾,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数形结合,借助直观的数轴图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通过正方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又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添上或去掉的“0”必须在小数末尾,突出了小数性质的内涵。直观的形能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数。]

3、完成练习六第2题。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

4、完成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改写。

交流时重点指导0.5400,80的改写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有的需要去掉小数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

5、完成练习六第5题。

提问: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上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学生独立改写后交流。

谈话: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数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总结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通过对整数末尾0的变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小数末尾0变化引起变化的猜想,并通过生活的实例发现了小数性质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过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小数的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习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的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近我们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习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习,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习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习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习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的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经历算法的探究、比较、分析、总结的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与选择方法。

2.初步理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初步养成算前估算,算后检验的习惯。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思维方式与“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想的严谨性,培养探究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难点

被除数中小数点的正确移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中的哪一类?请举例说明。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类型,那就是——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基础是商不变的性质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性质在上一练习中已回顾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也已探究,基本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直接导入新课。

二、尝试探究

1.问题提出

(1)出示信息:回民小学占地面积0.72公顷,北海路小学占地1.296公顷。

(2)请学生提出用除法算的问题,然后列式:1.296÷0.72=

设计思路:这不是书上的例题,更换例题基于两个想法:一是教材上的例子是7.65÷0.85,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相同,例题探究结束后可能会给学生以“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或都变成整数”的错觉;二是学生可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认识(教材涉及较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计算方法。

(1)计算之前,引导学生估算商的范围。

设计思路: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功在平时。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大家觉得应该怎样算?

设计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先思考再行动的学习习惯。

(3)想独立计算的,在练习本上自己探究“1.296÷0.72”的笔算方法。感觉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引导他们从简单情况入手先探究“1.5÷0.5”的计算方法。给学生下面三种方法的友情提示:

方法一:举例子

一根老冰棍0.5元,1.5元能买几根?

方法二:想意义

1.5里面有几个0.5?画出1.5试着圈一圈。

方法三:找规律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能力与经验的不同,给他们分层次探究的机会。初步理解算理,进一步体会“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思维方法与“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时的价值。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清晰地看到商不变的性质从整数扩展到小数,并运用到小数除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交流“1.5÷0.5”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其中方法上的相同之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

(5)交流“1.296÷0.72”的笔算方法,对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思路: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突出不同计算方法的本质特征——转化,还能直观地显示各种方法的优点,然后从多种算法中选出最优的方法。

3.回顾反思

(1)反思过程,检验结果。

思考: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过程中,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该怎样变化?根据的是什么?

(2)课件显示竖式的书写格式与算理。

(3)小结: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将除数xx成xx数,再按照xx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对一道计算题,应引导学生养成先估算,再笔算,后检验的良好习惯与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对于计算方法与思维方式,要先分析,再运用,再加上回顾反思,以加深认识,逐步内化。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下面的做一做。

设计思路:考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想一想,填一填。

6.23÷0.3=xx÷3220.5÷1.47=xx÷147

13.2÷0.12=xx÷12161÷0.46=xx÷xx

设计思路:了解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拓展到小数中后的理解与掌握,为下节课的研究做准备。

3.小明在数学考试时,不细心把一个数除以4.75计算成乘4.75,结果是406.125,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是多少?

设计思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问题,其中可用到“整理”与“逆推”的思维方式。

小数的课件 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计算器 课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

其实超市不光是我们购物的一个大买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大园地。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的文具区,看看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师问;你想买什么?买多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从难到易整理一下。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呢?怎么列式?

(板书:6×2=12(元))6×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6相加是多少?)

如果要买3支铅笔要多少元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

0.8×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个0.8是多少?)

由此可见: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一)学习“0.8×3”。

1.启发:买3支铅笔到底要花多少元呢?板书:2.4(元)2.交流想法:你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学生有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连加法:0.8+0.8+0.8=2.4元

想法二:把元转化成角。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想法三:因为8×3=24,所以0.8×3=2.4 提问: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想法四:用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列竖式吗? 谁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板演)

出现了如下的任何一种后,追问:有不一样的列法吗?板书出第二种竖式形式。比较:

0.8 0.8

× 3 × 3 2.4 2.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数位对齐,未位对齐)那哪一种更合理呢?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把0.8元看成了8角,得到3个8角是24角,再转化为2.4元。也就是要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所以要末位对齐。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三八二十四”。

教师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小数点能不点吗?为什么? 4.讨论:你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习“2.35×5” 如果要买3支钢笔要多少元呢? 板书:2.35×5= 那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有意识地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自备本上。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1175,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追问:小数点点在哪里?

3.验证:那2.35×=7.05,对不对呢?

小数点真点这里吗?我们用计算器帮忙验证一下。

用计算器验证后,教师提问:哎,刚才计算时你是怎么知道积就是两位小数的呢?(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4、得出: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那积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

三、探索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联系

1.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一位小数乘整数,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2.那么一个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一个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几位小数?------

用一句话说就是——几位小数乘整数,积就是几位小数(板书)3.不过仅凭这两个式子就得出这样结论,似乎有点欠妥,(板书 ?)那么我们就用计算器对下一道题验证一下。练习:1.125×35 0.8752×16 1.32167×9 1.25×()1.25×(2)师: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结论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借助竖式来进一步看看吧。

(原来计算器很聪明,已经灵活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积的小数末尾的0化简。)

补充: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一定要(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图,你想买什么,买多少?应付多少元? 独立完成,小组内共同验证,集体点评。

2、假如文具区的计算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出小数点,你能帮它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已知:148×23=3404 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交流:怎你是怎么得出各题的积的?

3、()里可以填哪些数? 看谁填得最多?()×()=4.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到什么?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7952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会计试用期工作总结(必备十二篇)
下一篇 : 小班教学计划十篇
" 小数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