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必须拥有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教案和课件的编写老师们都非常熟悉。教案和课件是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此在写教案和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意为您准备了“种玉米课件”这篇文章,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不同寻常的思考和收获!

种玉米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2、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3、乐意用乐器为小动物伴奏,体验庆丰收情景。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黑熊玩具一个,玉米棒一个。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师:秋天到了,农田里的庄稼丰收了,你知道哪些农作物成熟了?你知道这些庄稼是什么时候播种的吗?种下去要做哪些事情呢?

师:出示玉米和小熊,一起读有趣的故事。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自主阅读画面,探索发现存在的问题。

师:看图说说故事里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故事中黑熊应该怎样种玉米?

幼儿自主阅读,然后与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3、探索正确的排图方法,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师:你觉得黑熊重玉米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出正确的序列。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地里做什么?

(2)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累得怎样了?

(3)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你觉得他高兴吗?

(4)收获了这么多玉米,黑熊是怎么做的?大家在一起是怎样的表情?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4、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

重点: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难点: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种玉米课件 篇2

种玉米课件

一、引言

玉米,又称玉蜀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全球年产量约为10亿吨。 世界各国均有玉米种植,但玉米的主要种植国家仍然是中国、美国、墨西哥和巴西。 而要实现高产高质的收成,科学种植玉米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种玉米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选地

玉米为一种较为喜温喜光的作物,根系发达,善于吸水保持水分和肥料。玉米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 ~ 32℃,较大范围的耐旱和耐寒能力。

为了确保玉米生长良好,开垦耕地,施足底肥,以及避免棉毛减产、病虫害的防治,对于选地是有明确要求的。首先是要选用耕地,不可以选择常年有水淹的地块,也不宜选择梯田或太阳斜射的山坡;其次是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并作足地力跟进,施肥通常以腐熟的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同时,在肥培水利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选地也应注意周边的环境,特别是灌溉水的水土质量和农药残留程度。

三、选种

选种的基本原则是选择高产、稳产、抗旱、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在当前的玉米品种中,常见的有油玉米、再生玉米、甜玉米、灌制玉米等。 种子的选材应注重对品质优良、抗病抗虫、高产高效、适应性强的特点,以生长季的适应性、返青力等指标为主要参考标准。同时要保证种子统一,不出现杂质。

四、施肥

在施肥中,种子应进行浸种处理。对开沟播种的玉米,要在沟内撒适当的肥料;对直播的玉米,种子先拌入肥料后再投入土中。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

初期阶段对基础施肥、追肥同时加缓释肥或有机肥;生育期的中后期应适当调整氮磷钾比例和配合使用速效、中效、缓效复合、氮肥磷肥等精细肥料。在施肥肥料方面主要要防止过浓、过量、过迟,防止盐碱化,不可用骨灰、肥磷或含碱性肥料。

五、合理耕作

合理的耕作对于玉米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一般分为拓宽梳理、根培晾晒、拔节翻土、铲萁掐穗、墒情测定、去藤、落叶化肥等几个阶段。

在后期,为避免玉米棉质质量的下降,需要及时去棉护铃。同时要根据气候条件和灌溉水量来及时调整和科学施肥,以防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等。要注重防止病虫害的侵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六、总结

因为玉米的养分需求和施肥习惯的不同,因此,关注性状、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因素,并应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服务。本文所述的几个方面均是关键的玉米生产阶段,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用,在肥料质量、育苗管理、标准输入、病虫害防治、精细配肥等方面下功夫,以实现高产高质。

种玉米课件 篇3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的动作。

2、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创编B段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标记

活动过程:1、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讲故事导入。

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讲的是小矮人种玉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边讲故事边做动作。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2、熟悉A段音乐,创编小矮人的动作。

①练习小矮人扛锹走的动作。

②练习松土的动作。

③练习拔草的动作。

④练习浇水的动作。

⑤听音乐完整练习。

教师演小矮人示范表演;请个别幼儿表演。

3、熟悉B段音乐,创编玉米的动作。

①练习玉米长大的动作。

②练习找朋友,把小矮人叫醒的动作。

③听AB段音乐,完整练习。

4、创编玉米和小矮人跳舞的动作。

①T:除了拍肩,还可以拍身体的哪里?

②幼儿创编,并听A段音乐练习。

5、听音乐,完整练习。

幼儿分角色在圆圈上进行表演。

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6、创编贴身体的动作,并听音乐表演。

7、邀请新朋友参加表演。

种玉米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表情、心理以及对话,理解画面内容。

3、喜欢参加排图讲述活动,增强想象力、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大幅图片四幅,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一张小熊手拿锄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黑熊图片导入。

1、提问:这只黑熊手里拿的是什么?猜猜它要去干什么?(幼儿大胆猜想)

2、黑熊去种玉米,为什么想到要去种玉米?(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自主排图,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1、出示四张小图片,告诉幼儿:黑熊种下玉米后又做了哪些事,它种的玉米是不是丰收了呢?这些答案都藏在这四张图片里。

2、讲述排图时的要求: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讲一讲。

3、幼儿自主排图,自由讲述。

4、请部分幼儿上来排大图并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三、集体讨论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做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种玉米的动作。

(出示图二)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里做什么?累得怎样了?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在干活时累得满头大汗时的心情。

(出示图三)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在干什么?它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收获玉米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图四)收获了这么多的玉米,黑熊示怎么做的?小动物们会说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黑熊和朋友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讲述自己的排图讲述。请幼儿回忆老师说了哪些与幼儿不一样的话。

请幼儿再次自己讲述,可以按照老师的排法或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排法。

扩展阅读

米厘米课件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米厘米课件”的相关资讯,请密切关注。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花费时间精心准备的,因此要求教师自行安排时间来完成。新任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教案课件,这样能够促进课堂活跃。对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前来了解!

米厘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

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②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cm)

量:刻度线

对准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米厘米课件 篇2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米厘米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米厘米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梳理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二、新知探究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三、知识运用

看课件做题

四、总结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当堂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米厘米课件 篇5

1厘米的长度观念。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

么?和同位交流一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

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

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

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

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

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

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

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蓝纸条,不知道他们的长度,你们可以帮老师量一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积极回答)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米厘米课件 篇6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米厘米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师:谁来指一指1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老师站在这里,谁能站在离我1米远的地方? 抽4位学生。

师:同学来看一看谁离老师的距离最接近1米。

怎样能确定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师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聪明。

生:直尺的一端贴近老师,另一端贴近我 想一想如果离我一米远的距离都站满小朋友,那么他们排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形)

师:刚才两个同学分别用了直尺和米尺测出了离我一米远的距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将两种尺子重合验证:1米=100厘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

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课后反思:

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我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环节处理上还很不到位。还需努力!

米厘米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二、说教法:

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

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在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米厘米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厘米和米课件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厘米和米课件,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厘米和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线段,谈话:熊大熊二想做一张和你们一样的课桌,但是他们不知道课桌长是多少,你们能帮助他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长吗?你们的桌上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书、文具盒、作业本、铅笔。)选择一种物品来测量。

3.交流测量的结果。

4.提问: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呢?

讲解说明: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直尺。

5.认识直尺

谈话: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直尺是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我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1.认识1厘米

(1)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

指出: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画1厘米:你们能不能把这1厘米画下来。

(2)各种感官感受1厘米的长度。

(3)在身边找一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4)相互交流: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指出: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5厘米或者其他的几厘米。交流:怎么看出是2厘米、5厘米的?

指出: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我们就要去数有多少个1厘米。几个1厘米合起来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思考过程。

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

1、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蜡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蜡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蜡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蜡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蜡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零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判断哪种量法对? 出示测量儿歌。小朋友 要牢记,用直尺 量物体。

左端要和 0 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量一量图形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四、画一画

谈话: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厘米和会测量线段了,那你们能不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呢?现在你们画一条长是4厘米的线段。

1、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学会了量长度,再尝试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指名板演。

(3)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画法。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测量长度。如果要知道教室的长度,你觉得怎样?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和更长的测量工具。

厘米和米课件 篇2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厘米和米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第69页例6,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米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出得数

200厘米=()米3米=()厘米

100厘米=()米6米=()厘米

二、新授

例6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师出示卷尺,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卷尺。

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和宽。

让学生用卷尺量一量。师注意学生测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这一测量过程。

(一定要告诉学一要从物体的端点开始量,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师可先示范再让学生量。

三、巩固练习

第69页做一做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多长。

可指名学生量一量,看看这个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7、8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58题。

厘米和米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第68页的例4、例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米尺、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填写

二、新授

量比较长的东西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1、例4

师指着手中的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的长度是1米。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看,并相互比较一下,使学生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的两臂伸平相互量一量、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例5

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

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让学生看一年过把折尺上有几厘米

通过实际观察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

1米里有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第68页做一做

拿一条绳子,量出1米、2米、3米。

师让每个学生都量一量,知道1米、2米、3米等有多长,建立最简单的长度概念。

四、小结

1米=100厘米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4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13题。

厘米和米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学具准备: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 儿童网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1角硬币 7 ①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2]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①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②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1、“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②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2、“做一做”第2题。

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②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厘米和米课件 篇6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

厘米和米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第9题和第10题

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厘米尺量出和画出几条线段的长度。

二、第11题

12厘米-5厘米=

3米+5米=

本题是厘米、米的简单的加减计算,算式中每个数的后面都有单位名称,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再看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三、第12题

60里面有()个十5个十是()

24=20+()49=()+()

本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小结。

四、第13题

466334

155366183

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10-13题。

厘米和米课件 篇8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鸿雁课件必备


今天编辑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鸿雁课件”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又到了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点,制定精细的教案。希望本文能为您的生活或工作带来一些改善和提高!

鸿雁课件(篇1)

【鸿雁课件主题范文】

一、鸿雁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鸿雁课件。鸿雁课件是一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将学习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鸿雁课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普及性强。鸿雁课件只需要安装一次,即可在多个设备上使用,大大降低了制作和使用的成本。二是互动性强。鸿雁课件可以通过嵌入问题、答题环节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是形式多样。鸿雁课件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这种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二、如何制作一份优秀的鸿雁课件

虽然鸿雁课件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如果课件制作得不好,学生们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制作一份优秀的鸿雁课件非常重要。

首先,要关注课件结构的清晰性。鸿雁课件应该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设置清晰的大纲和章节。而且要注意设置好课件的目录和导航,方便学生随时翻阅。其次,要注重视觉效果的设计。优秀的鸿雁课件应该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并且应该使用统一的视觉风格,这样可以增加课件的美观性和专业感,同时还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干扰。

此外,鸿雁课件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如果课件中的内容过于复杂和繁琐,会让学生感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在制作鸿雁课件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简洁明了,将内容精简到最核心的部分。最后,鸿雁课件中也应该加入互动环节,为学生提供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鸿雁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鸿雁课件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鸿雁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授课内容,减少讲解过程和学习的重复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鸿雁课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鸿雁课件通过图片、小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学课堂上,鸿雁课件可以设置练习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点。在英语课堂上,鸿雁课件可以引入语音合成或者语音朗读技术,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总之,鸿雁课件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鸿雁课件(篇2)

鸿雁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鸿雁课件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那么,鸿雁课件到底是什么,又能够为教育带来哪些变化和优势呢?

鸿雁课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包含了鸿雁教育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和资源的电子学习课件。通俗来说,就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支持工具,可以为老师提供丰富、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针对鸿雁课件的学习模式,我们不妨以小学语文为例。对于小学语文题目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传统的讲解模式,使用鸿雁课件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丰富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可以更生动地呈现各种语文知识点和技能的应用。这些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更进一步地,鸿雁课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中的各种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律。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规律如何紧密相关的,是学生能否快速定位重点并掌握知识点的关键。而鸿雁课件则以其跨媒体的特点,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律和语言应用技巧。比如,利用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词语的音韵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运用。

对于教师而言,鸿雁课件也同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通过教师工具箱,教师可以快速设计出一场完全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教学课程。同时,鸿雁课件还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估工具,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学评估而言,鸿雁课件采用一种定性、定量的教学评估手段,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模式和内容。

如此看来,鸿雁课件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环境,同时还成为了教师们更有效教学和评估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鸿雁课件必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改变和进步。

鸿雁课件(篇3)

鸿雁课件,是一款学习软件,具备多种教学功能,拥有丰富的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习题、教学视频等。今天,我们将从以下主题来探讨鸿雁课件:

1. 鸿雁课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2. 从鸿雁课件看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

3. 鸿雁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4. 鸿雁课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鸿雁课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鸿雁课件是一种在线教育工具,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内容和习题,并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鸿雁课件还具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视频课程、动画解说、智能性试题等。因此,这款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所使用。

在教育系统中,鸿雁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 提高学习效率。鸿雁课件是一种“个性化学习”的教育工具,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提升学习质量。鸿雁课件具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3. 增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鸿雁课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也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教学。

二、从鸿雁课件看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教育将会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智能教育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鸿雁课件作为一种智能教育工具,未来也将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未来,随着各种智能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将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而教师们也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工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教学。

三、鸿雁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鸿雁课件具备以下优势:

1. 学习资源更加丰富。鸿雁课件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鸿雁课件能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例如视频课程、智能性测试等,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3. 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鸿雁课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鸿雁课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鸿雁课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鸿雁课件还能够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育中,鸿雁课件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智。

鸿雁课件(篇4)

主题:鸿雁迁徙

鸿雁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鸟类,它们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反复迁徙,展现了它们惊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鸿雁迁徙不仅是一个自然奇观,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鸿雁迁徙的过程非常壮观。每年春季南方的气温开始升高,鸿雁开始自南向北迁徙寻求更为适宜的繁殖环境。而在秋季,气温转凉,鸿雁趋向南方过冬,在它们的生命中进行着一次次的长途迁徙。它们靠翅膀飞行,一路上需要穿越山脉和河流,风雨雪霜也无法阻碍它们前进的步伐。在长途旅行中,鸿雁的领头雁经常轮换,有效地降低了疲劳度和飞行压力。同时,它们还经常用响亮的鸣叫与同伴互相呼应,在群体中形成一种默契和协同。

鸿雁迁徙的成功并不是靠个体的奋斗和拼搏,而是靠着整个群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鸿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态度,即要想继续存在就要迎接科技进步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的巨大冲击,必须自我调适和改变,而同时又要保持共生而不是竞争。鸿雁迁徙的过程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智慧,即在复杂的环境中,人们必须守望相助,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心态,才能不断挑战困难,超越自我,不断发展和进化。

因此,我们要从鸿雁的迁徙中学到什么呢?首先,鸿雁的迁徙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每一个物种都需要适应环境、不断进化。其次,鸿雁的迁徙告诉我们,合作和互助是取得成功和幸福的关键,不论是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中。最后,鸿雁的迁徙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强大,它们的毅力和勇气,以及迁徙的目的,都鲜明地表现了生命的伟大和珍贵。

鸿雁迁徙,是自然界最奇妙的现象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和生命的强大,让我们欣赏到了生命在艰难中的美丽。鸿雁的迁徙还告诉我们,即便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们也必须信心满怀、锲而不舍,用勇气和努力,共同奋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鸿雁课件(篇5)

《鸿雁课件》主题范文

一、关于企业家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创业经验和感受。我创立了我的公司已有十年,这十年间,我经历了成功和挫折,也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今天,我想通过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我想说,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首先需要有远大的愿景和坚定的决心。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在市场和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创新。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其次,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我们不仅要具备行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创业是一条漫长而不断发展的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和进取心,时刻学习和思考,努力寻找新的机遇和创新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时刻保持对企业和市场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够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需要勇于追梦、全面发展、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业的梦想而奋斗!

二、我的校园生活

我是一名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虽然我并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人,但是我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并且愿意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深耕。

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每天早上,我都会按时起床,并去晨读。晨读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每天早上7点,在学校广场上会有学生和老师一起晨读,这让我觉得非常舒适和平静,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纯粹和美好。

上午的课程很紧张,一天下来会有五六节课,涉及到了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不过我觉得,这些课程都是我必须去经历的,因为它们能够让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下午的时候,我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例如篮球队、乐队等。参加这些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我的校园生活,也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和交流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晚上的时间我会安排一些自习时间,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里学习。我觉得,自习是我的一个优势点,因为我能够够静下心来学习,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知识,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我的校园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精彩和有趣的事情,我正在用我的青春和大学生活去承载我的梦想和追求。希望我能够在这条人生的路上不断前行和成长。

鸿雁课件(篇6)

主题: 鸿雁

鸿雁是一种动物,生活在北方湖泊和河流附近。它们长着一对强壮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脖子。每年秋天,鸿雁会飞往南方的温暖地区度过冬天,然后在春天回到北方。

鸿雁是一种成群结队的动物,它们通常形成一个有序的V字队列。这种队列能够使鸿雁更加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动,降低飞行的疲劳度。此外,队列中的鸟还可以相互寻找食物和保护彼此。

鸿雁的飞行姿态和优雅的动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在中国文化中,鸿雁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许多古代诗人都写过关于鸿雁的诗歌,比如《登高》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山流水欲望何,似曾相识燕归来”。

鸿雁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它们为人类展示了其他文化和风俗的丰富性。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地球生态系统中动物迁徙及生态保护的重要实例。

总之,鸿雁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欣赏和保护的动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它们的存在,希望它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特点。

鸿雁课件(篇7)

题目:鸿雁飞翔

鸿雁,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与忠诚、友谊、情感等有关的形象。鸿雁高飞,冬季南飞北返,多数时候都是以飞行队形及私下社交方式存在着的,跨越着很长的距离,传递着诸多的信息和情感。在这样一个快节奏、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不禁思考着:在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过程中,鸿雁的飞翔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一方面,在传递信息方面,鸿雁的飞行队形有着很高的效率和稳定性。他们不断地轮流领头与回返,维持着一个良好的秩序,保证了随行的鸟群都能够有序的前进。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有序、科学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然,谈及信息的传递,不能忽略电子科技的发展。但是,在文章速成、快速阅读以及应用软件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弊端伴随而来。因此,在高速发展的赛道上,需要沉淀内心,反思、回归、抓重点、突出效率、以实践动手,为一个更加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刻,鸿雁手写小纸条、口头留言等简单的传递方式,也有其应用的价值。例如,在组织活动,向同事传达信息等场景,领导旨意、工作交接以及一些重大决策,人性化、实用性因素得到满足。如此简单的应用方式,却能够体现出对沟通品质的重视,高效地实现团队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在传递情感方面,则更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鸿雁高飞,每年都会穿越千里之遥,飞回自己的家园。他们跨越着陆地和海洋的边界,增强着鸟群成员的连带感和团队意识。同样的,在人际交往领域,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通常而言,感情的交流需要面对面的沟通,更深入的交流没有比直接交流更好的方式。在人际交往时,关注性格禀赋的差异性,倾听和支持家人、爱人、朋友等一众重要人对我们的期待和关切。必要时,还需多考虑对于对方的疏导和教育。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却能够增强人际间的联系和粘度。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多关注朋友和同事的感受,建立人性化的沟通和互动,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断更选择面对面沟通、直接传递情感,充足表达自己的故事和决心,享受人际间真挚友谊和情感纽带的美好。

总之,鸿雁的飞翔为我们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和情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在传递信息,构建粘合度,还是传递情感,都需要借鉴和吸取鸿雁大军的经验和技巧。借助一头奋力的鸿雁,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品质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情感。

鸿雁课件(篇8)

鸿雁课件

在数字时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有所不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种在线教育平台。鸿雁课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值得一提的在线教育平台之一。它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提供全面的虚拟学习体验,便于远程学习和灵活学习,并在防疫期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篇文章将探讨鸿雁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使用,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鸿雁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多种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而且,鸿雁课件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课程内容,它还拥有一系列游戏、图形和视频,这些形式的内容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科的学习。同时,鸿雁课件还提供了许多小测验,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使用鸿雁课件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使用鸿雁课件的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能够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家里的孩子,鸿雁课件更是解决了他们因为疫情无法上学的问题,对于远程学习和灵活学习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鸿雁课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教学课件、在线练习、互动教材、知识点回顾、测试等,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虚拟学习体验。

最后,鸿雁课件在课程开展中还有一些应用的问题和倡导值得关注。尽管鸿雁课件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它只是一种在线教育平台,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在虚拟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分心和浪费时间,并且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质,鸿雁课件也不适合所有学生。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以上就是关于鸿雁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使用,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的探讨。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方式,鸿雁课件提供了全面的虚拟学习体验,方便远程学习和灵活学习。尽管在使用鸿雁课件时仍会有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在相关的研究工作和人类智慧的指导下,我们相信鸿雁课件会越来越完善,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鸿雁课件(篇9)

鸟类迁徙生态

鸟类迁徙是一门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学科。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儿穿过大洲和海洋,寻找新的食物和栖息地。有的鸟儿会自己出发,有的鸟儿会跟随伙伴的引领,有的则会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来判断出发时间。鸟类迁徙生态不仅对于鸟儿本身,对于环境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千年前,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几百种鸟类的出没和迁徙。迁徙不仅可以让鸟儿远离残酷冬季,还可以让它们寻找到更加丰富的食物以及繁殖的地方。通过鸟类迁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鸟儿的习性和生态特征。同时,鸟类迁徙也帮助人类站在全球视野上认识了世界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当今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污染的不断加重,鸟类和其它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我们追随鸟儿的脚步,陪伴它们穿越大洲和海洋时,是有责任的,这种责任也是一种凝聚力。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调整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鸟类迁徙生态是一门宝贵的知识和文化遗产,通过这门知识,不仅可以深入认识和了解鸟儿的生存环境与适应能力,更能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帮助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鸿雁课件(篇10)

鸿雁课件是一款优秀的教育软件,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平台。它支持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在使用鸿雁课件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将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从四个方面探讨鸿雁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管理和评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教育软件被广泛运用,其中鸿雁课件是应用较多、比较受欢迎的一种。

二、鸿雁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资源共享:鸿雁课件可以让教师把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上传,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访问到这些教学资源,大大方便了教学过程。

2、互动教学:鸿雁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能够借助这款软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3、异地教学:鸿雁课件的在线教学功能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不必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

4、教学评价:鸿雁课件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教育的效果更加可控和可量化。

三、鸿雁课件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鸿雁课件还可以作为一款优秀的自主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思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此外,鸿雁课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考试,完成在线作业等等。

四、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也可以帮助教育实现创新和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借助鸿雁课件,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家里先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鸿雁课件是一款优秀的教育软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设计、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作业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鸿雁课件还能帮助教育实现创新和变革,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未来发展中,会给教育带来更加卓越的成果。

鸿雁课件(篇11)

《鸿雁课件》主题范文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的寿源,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却不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鸿雁课件》作为一种关于保护鸟类及生态平衡的教育工具,在此方面亦具有相应的启示。鸿雁是远古时期最早被人类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古代人们深知鸿雁对人类生活的帮助,因而在许多文化领域里都有佳话传述。教育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 声音的传承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信息的方式,鸟类的鸣叫声也有着相似之处。《鸿雁课件》对不同鸟类的不同声音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也表示出了学习鸟类声音的必要性。在鸟类教育事业中,声音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授信息的工具。通过鸟类的鸣叫声,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也能够引导人们去爱护身边的生态环境。声音的传承,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三、 生态观念

《鸿雁课件》从以生态为出发点,教育人们保护生态,并将相关知识点传递给读者、观众。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教育生态观念也必须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在课件的制作中,通过交互式的播放方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生态的复杂性,配合生动的图表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 社会责任

《鸿雁课件》的制作者对于社会责任有着强烈的意识。这样一款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课件,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鸟类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往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帮手,而人类的开发活动也往往对鸟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鸟类教育,聚焦于生态保护的主题,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让社会对生态保护形成共识,进而实现共建生态环保的目标。

五、 基础科普知识

《鸿雁课件》向人们展示了国内外常见鸟类的生态习性、养护和家养方法、生存环境等一系列基础科普信息。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扩张,许多人对于自然环境和生物知识的了解越来越不足。因此,对基础科普知识的普及也显得愈发重要。通过理解鸟类的基本生态习性,大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与自然相共生的同时,也让自然界更加丰富多彩。

六、 科学学习方法

《鸿雁课件》以强大的线上交互功能,向学生展示科学学习中的一种新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一整套的课件教程,包括动画制作、配音设计、剪枝和绘图等方面,覆盖面广,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科交叉学习需求,传授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同时增强课堂和家庭通力合作的概念。科学研究和创作中,学习方法和姿势的准确掌握是非常关键的,因此《鸿雁课件》的制作精髓不仅仅是在于生态保护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向学生展示了一种思维趣味的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鸟类教育是生态保护和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公民责任感的重要手段。通过鸟类教育,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意愿,更能够让人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事业中。而《鸿雁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工具,将有力推动鸟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学课件必备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准备教案课件,因此,最好认真撰写每个课件。只要教案课件准备得好,相信授课效果一定不错。本文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完美打造了今日的“法学课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法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自主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2: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练习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练习:

第3题:数一数,算一算。练习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4题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知道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 3个2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4+4+4+4=16 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法学课件(篇2)

一、教材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首先,利用精美课件“购物情景”引入:上衣每件65元,裤子每条35元。

问题:①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问题:②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样引入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的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2、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1)让学生合作完成,男同学解答问题①得到65×5+35×5=500(元)。

女同学解答问题②得到(65+35)×5=500(元)

(2)通过分析,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两个算式应该相等。即:65×5+35×5=(65+35)×5。

(3)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感悟问题①和问题②的共同特征:买了同样的衣服,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3、检验规律,建立模型

出示第二道题:

张大伯有一块长7米、宽2米的长方形菜地,李大伯有一块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菜地,两个大伯的菜地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7×2+3×2和(7+3)×2两种算式,通过分析,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即7×2+3×2=(7+3)×2。

接着问学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建立初步的概念。

(2)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

(3)出示乘法分配律公示字母来表示。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引导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让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推理的能力。

(a+b)×c=a×c+b×c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3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3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造成数学模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①(32+25)×4=()×4+()×4

②48×12+52×12=(+)×()

(教学设想:这一组练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轻松解决,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及时反馈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2)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①28×68+28×3228×(68+32)

②(25+6)×425×6+4×6

③35×(18+26)35×18+35×26

④(24+35)×524+35×5

⑤(75×125)×875×8+125×8

讨论:第②、④、⑤这3道小题,为什么不用等号连接?要使等号两边算式相等,应该怎么改?在练习中难点得到突破。

(这组练习稍难,特意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在判断比较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

4、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规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在巩固联系阶段,我设计了丰富有趣的练习,并且层次不同,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而且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五、纵观说课全程

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测、比较、归纳、验证、总结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期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法学课件(篇3)

[新知识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是,里有()个。

(3)3个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法学课件(篇4)

一、教学任务分析: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的活动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想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是运输蔬菜图的生活情境,与乡镇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我将主题图删掉,借助“明矾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口诀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学生说出它的算理,并运用这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题引用本地区的“明矾节”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分类思想、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说出多种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析算理

1、聊天

师:每年的九月初六是我们的“明矾节”,在这节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时的心情如何?

师:今年的“明矾节”我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在这几天里,在集市中我听到一些人的话,我把它写了下来。出示:

a、顾客:我买了2套同样的衣服共用了60元。

b、(服装)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600元。

c、(花瓶)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270元。

师:根据这几句话,你能提哪些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分析算理

师:这60÷2你能计算吗?试试看

(抽一学生)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理板书。

放手让学生分析600÷3与270÷3的算理。

3、试一试

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口算。

师: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练习完后,师: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4、板书: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实际运用,扩展知识

挑战数学小博士

1、  (  )÷ 9 =(  )

提出不同的要求。

2、   2400 ÷(  )=

师:(  )里只能填一位数,思考都能填哪些数?为什么?

3、  AA00 ÷ A =

师:A代表一个数字,谁知道这道算式等于什么?为什么?A可以取哪些数字?

4、3000 ÷  =  00

师:里填一个数字,它可以填哪些?

(四)全课总结,畅谈体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法学课件(篇5)

案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激发学习兴趣、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民事权利知多少》一课是八年级上册人民版教材的内容,在对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一、运用案例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案例:农民赵某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将其租给邻居老李使用,每年收取租金20xx元。不料老李私自将车卖掉,谎称车被偷走,为此两人争吵不休。针对此案例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你如何看待老李的这种行为?

(2)如果你是老赵,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得出:老李不具备这辆车的所有权,不能擅自将车卖掉。从而导出要讲授的第一个大问

题——我们享有财产权。

二、运用案例讲授新课

法律常识部分的知识抽象、枯燥,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果在教学中,多补充些有情节、有悬念、有血有肉、有名有姓、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案例,往往能吸引学生,变枯燥为生动,变空洞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

首先,为了讲清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案例《被扣押的自行车》进行详细的分析:

(1)你如何评价看车大爷的言行?

(2)看车大爷为什么不能扣押顾然的自行车?

(3)如果你是顾然,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对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就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为了讲清肖像权的含义,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案例《我什么时候拍广告了?》进行分析:

(1)结合案例说说厂家和广告制作商侵犯了王瑶瑶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2)这种做法给瑶瑶带来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瑶瑶的父亲该怎样替女儿维权?通过分析,学生对什么是肖像权以及侵犯肖像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了清晰的认识。

三、运用案例巩固新知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出示案例:某市某饮料厂举行展销会,与电视台商定对展销会进行现场录像,制成40秒的广告,每周播放两次,持续两个月,厂家付电视台人民币1万元。厂家还与市第一小学约定,由学校组织40名小学生在展销会上吹小号奏乐,届时有电视台在现场录像,并根据摄像制作广告。厂家给学校支付3000元的报酬费。展销会如期举行,电视台和学校各自履行了与厂家的约定。(4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均不知此事)通过此案例加深学生对公民肖像权的理解及应用。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乏味的陈述,通过案例情节的逐步展开、内容的循序渐进,在期待和思考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使知识得到了落实,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熏陶。

法学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到“小猴摘桃”的数学活动中,并能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幼儿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数学游戏化,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活动,遵守游戏规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难点:运算中能灵活运用运算方法,思维灵活。

活动准备:场景设置:自制一棵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石块(泡沫垫子)、皱纸(溪水)、小猴头饰若干、自制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猴子们,猴外婆打来电话说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叫我们小猴子们去摘桃,高兴吗?(高兴)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外婆家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可要勇敢呦!不怕困难。”

二.小猴去摘桃

1 过小溪:

(1)“猴妈妈”(老师)带着“小猴子”(小朋友)去摘桃,可有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小溪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小溪边还有一块牌子(请你踩着石块走,只能踩算出来得数是10的石块,踩错了要掉进水里的)。

(2)师:“赶快找找能踩的石块吧,哪块石头可以踩?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幼儿进行相应的计算:4+6、3+7、8+2等,并说出运算过程。

(4)找出后,幼儿一个一个过小溪。

2 租篮子:

(1)总算安全地过了小溪,小猴们继续往前走,咦?路边还有个出租屋,专门出租篮子,真好。正好可以把篮子借给我们用。出租屋的外面还有一块牌子呢(只出租10号篮子,请你看清楚三个数,相加是10,这只篮子就租给你)。

(2)师:“小猴们赶快找找哪些是10 号篮子,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又快又准确)

(3)幼儿进行相应的运算:3+3+4、2+3+5、1+4+5等。

三.小猴摘桃:

师生:哇!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多呀!

小猴准备摘桃。

(1)老师讲明要求:有的桃子上有算式,有的桃子上有数字(4、6、或2、3、5)。

(2)只摘相加得数是10的桃子。

四.庆丰收:

(1)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小猴们欢天喜地分享劳动的收获与喜悦。

(2)老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小猴们稳定情绪,休息吃“桃子”。

五.课后延伸:游戏“卖桃子”。

法学课件(篇7)

项目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本项目《开办我的网上店铺》设计思路以“ 立足网络营销,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创业技能 ”

的理念为指导,以网上店铺的开设与运营作为切入点整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有关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自主开办网上店铺全方位提升学生创业技能。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案例说明问题,对实际操作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创造学习条件和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考和创新,培养创业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选择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商品,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网络营销环境,进行网上商店的策划、构建及运营,解决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交易信息安全、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网络促销、货源渠道等实际问题,通过对模拟情境的操纵、观察和思考取得学习成果,并在与之相似的真实情境体验中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项目书

2.项目实施的实训条件:安装有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机房

本项目实施对象是商贸类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商务基础知识,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部分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的经验,对网上开店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对商务师实验室软件的运用也已初步了解,因此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这些优势,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实施目标:

①学生8-10人为一学习小组,在协作过程中着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教师的指导,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并对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一步步深化内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④本项目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项目设计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让好的学生接受挑战,中等学生有所突破,靠后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⑤通过学习小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和自己,取长补短;教师给予确切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______

1.熟悉网上开店的前期准备工作,掌握店铺开设后的管理、发货与收款流程。

2.网店的定位与管理策略。

3.了解网上开店、商品信息发布和拍卖的有关规则。

法学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练习八第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496÷7

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5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对个别题目说说是如何口算的?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

①.读题、找条件、问题。

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6题。

①.看懂题意。

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4、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7题。

①.看懂题意。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汇报,集体评价。

5、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

①.看懂题意。

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法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法学课件(篇10)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教法建议: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当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课时讨论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第三课时讨论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把运算结果分母有理化。这样安排使内容由浅入深,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及彼,层层展开。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使学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近似计算问题;

4。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运算,还要使学生掌握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

2.难点: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及得算数平方根和性质: (a≥0,b≥0)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由具体例子引出的.)

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

由学生总结上面两个式的关系得:

类似地,每个同学再举一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课

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有 (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讨论这个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b>0,对于为什么b>0,要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因为b=0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除以正数b求商,再开方求商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被除数、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例1 化简:

(1) ; (2) ; (3) ;

解∶(1)

(2)

(3)

说明: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在运算时,一般先化成假分数;本节根号下的字母均为正数。

例2 化简:

(1) ; (2) ;

解:(1)

(2)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分母的特点,然后提出, 的问题怎样解决?

再总结:这一小节开始讲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只限于所得结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开的尽方的情况, 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

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小结

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练习

1.化简:

(1) ; (2) ; (3) 。

2.化简:

(1) ; (2) ; (3)

六、作业

教材P.183习题11.3;A组1.

七、板书设计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92108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写茶杯的作文
下一篇 : 烽火少年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