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获得成长过程中,写观后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观后感要体现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独到见解,不应简单照搬别人的观点和评价。

2) 观后感要注重剧情分析和角色塑造,可以从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发展变化来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3) 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和观感。

4) 观后感应该对文章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反思,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1919观后感”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它不仅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和思考,也可以让我更好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如果您还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我强烈建议您阅读并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1919观后感【篇1】

不久之前,在德育基础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我的1919。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巴黎和会时期,我国北洋政府的时任外交官顾维钧、陆徽祥等为了争取祖国东北的合法权益而所做出的鲜为人知的艰辛努力。

看完这部电影后,它所留给我印象最深感受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么一个是心寒,一个是震撼。 1919年,从国家这个大背景上也能推断出小至个人的生活经历。当时的北洋政府头子袁世凯一心只想当皇帝,并为此早已和协约国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把当时生活悲惨的老百姓更是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全国一片哀鸣。好不容易等来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而参加的巴黎和会,可结果呢,中国不仅没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反而又将落入日本之手!作为一个富有强烈爱国之心而有才华横溢的年轻外交官,顾维钧当然不会听之任之,只会倾尽其所能来维护祖国的利益。但让人可悲的是当他运用其过人的机智与学识在与日本代表的辩论中大获其胜并赢得会议全场的热烈掌声后,面对的却是胆小怕事的同事们的非难。和这样的人共事已经够心寒的了,可更让他心神俱碎的是来自政府甚至是同胞们的责难!一面是自己艰辛的为国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而另一面却是自己政府发。

1919观后感【篇2】

1919,中国史上一个永恒的转折点,却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包含了那个时代残酷的现实和中国历史无尽的沧桑。

重温《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仍充满感动,感动于顾维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于肖克俭为革命献身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感动于那些为争取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中国劳工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是悲愤的,我悲愤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妥协与懦弱,悲愤与西方列强无耻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愤于他们对中国人民应有权利的无视。

19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亿万身处水生火热之中的世界人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巴黎和会的召开同样带给四万万中国人民以无限的期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特定公使,顾维钧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志,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定、正直、睿智、沉着冷静而又有责任心的年轻外交官,他具有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中国魂“的体现!巴黎和会上,他身穿秀有中国龙的服装,并且用汉语而非英语来批驳日本人的无耻轻行,这就向在场的所有人证明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都如同失去血肉一般,正如他所说的“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那么经典而又值得深思的话语,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出自山东,山东承载了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像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绝对不能丢失并且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让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机智,他在会前捡到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日本人却愤怒地认定他是偷盗,而顾维钧恰恰利用这一点,指出日本对山东的无理抢夺更是一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他把日本对山东经济主权的占据形象地比喻为警察捡到钱包,把里面的钱占为己有,而只把空钱包还

给主人。日本人对中国的山东垂涎已久,他们借助“二十一条”给中方代表施加压力,并以拒绝签字威胁最高委员会,但是顾维钧的精彩陈述博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

然而,一个国家的外交终究要依靠这个国家的实力,当有的中方代表感慨“弱国无外交”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努力无望的无奈和疲惫,是啊,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何来勇气和自信去争得本属于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只能沉默地承受列强的压迫、歧视与侮辱。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顾维钧太过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然而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他肩负着改变国人命运的重担,这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无疑是任重而道远。如果遇到困难,一个外交官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为国奋斗的意志,没有尽一切努力去争取的能力,而只是一个一味的退缩,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或许还不如一个满腔热血的普通群众。当看到顾维钧为陆总长的推出而落泪时,我体会得到他内心的失落与悲伤,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为自己同胞的软弱和物理挣扎而落泪,我觉得他才是一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最后,我们没能实现收回山东的愿望,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他已不想再同那些丑陋的人争什么,虽然巴黎和会带给中国人民的是内心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但顾维钧的这一行为不仅代表了中国对于西方列强的反抗,同时也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投身革命的热情,随之国内爆发出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影片中爱国主义激进分子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上自焚,熊熊的烈火伴随着刚劲有力的钢琴声,那一幕让我看到了中国无限的希望,就像那大火越烧越旺,中国人追求平等、独立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在烈火中,一个民族已经崛起;在硝烟下,东方睡狮已经醒来。虽然这些人与事已成为 ,但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的努力和牺牲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尽管时间的车轮已渐行渐远,但90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鲁迅先生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从那段血与火的耻辱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服务现在,展望未来。

1919,属于顾维钧,也属于全中国人民,虽然它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会永远铭记5月4日,这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磨灭,五四精神,也将如一棵常青树,深深驻扎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顽强、勇敢、坚定不屈的国魂,永远不会改变!

1919观后感【篇3】

《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影片《我的1919》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不过影片的精到之处,不是煽情式的强烈宣泄一种朴素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冷静地站在公理高度,运用艺术刻刀,看共性更看个性地勾勒出不同中国人爱国行为的不同轨迹,从而使情节更加合理,人物更加鲜活。顾维钧是位外交官,特的身份,确定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机智才华必然要通过外交途径才能充分体现和抒发。他见识广、阅历多、站得高、看得准,视野开阔、焦点集中。所以在外交斗争中才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坚持正义立场,又不失外交风度。影片中精彩的一笔,是那场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他先以日本代表失落的一块怀表为契机,对日本代表欲擒故纵,引蛇出洞。待日本代表发怒上套,然后根据事实真相,据理痛斥,后发制人。引得会场一片掌声,使日本代表尴尬万状。影片这种颇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不禁令人吐气扬眉,拍手称快。且不论怀表细节是否属实,但这篇演说却非虚构。根据史料记载,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在辩论会上即席发表的影响全世界的阐述中国立场的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而他顶住列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则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画下最光辉的句号”。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说:“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当然,影片中表现爱国主义最宏伟、最鲜明的抗争轨迹,还是当时国内外千千万万愤怒、呼号的中国群众。像在巴黎和警察搏斗的中国人;像在北京“五四”运动中游行集会的中国人……因剧情需要,影片虽淡化了他们的形象个性,却张扬了他们的精神共性。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巴黎和会结束了,棕红色的漆封里,掩埋着死难者的尸骨,掺和着中国人的血泪,为列强们的分赃画上了句号。影片沉重地向观众又暗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弱国没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1919观后感【篇4】

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不会忘记的失败的经历。它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影片的主人翁顾维钧,个年轻、英俊、灵敏和机智的外交官。他的身上似乎拥有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做的切都足以证明他是个无可非议上午爱国青年。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拥有五个席位,他在法国总理克里孟俊面前表现的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俊的赏识,在面对大国的刁难(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简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将近2点)时,他顶着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意的演说斩钉折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震惊并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但顾维钧背后有个软弱的政府,尽管他再出色、再有才华横溢,他都不能为力,也不能改变中国失利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早已不是个外交官艘能左右局面的了。尽管,外交失败顾维钧依然用他的行动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即在没有接到国内政府拒绝在和会上签约的明确指示下,他拒绝在和会上签字。这是要在多大的压力下才能完成的啊!这就足见他是个爱国的青年了。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他都次领导工人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和废除“二十条”,他领导巴黎华人游行示威。但情况是不如他艘愿的越来越糟糕——外交失败,为抗议巴黎和会的签订,他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他的行为深深的震撼着我,我清楚的感受他的爱国热情。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是激烈而又直白的容易引起无数的爱国者的共咛。他们两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其实是殊途同归。

影片中顾维钧说了句很经典的话:’弱国无外交。“是啊!·个国家不强大,那么你在外交上是没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用科学来强大我们的国家。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爱国的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中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祖国利益,捍卫祖国尊严的立场上。我们要奋发图强不要让第二个巴黎和会再出现在中国。

1919观后感【篇5】

回首中华民族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精辟表达。这三句气势磅礴而富有诗意的概括,引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励精图治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1919观后感【篇6】

“《我的1919》是一部独特的影片。它表现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尽管这声音确实微弱单薄,但是,它毕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长达80年间中国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梁。”

1919观后感【篇7】

五月三号,为迎接五四青年节,106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员工观看电影——我的1919。本片描述上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之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的心灵在不断地被震撼着。这样的震撼不仅仅来源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也来源于对那些懦弱虚伪的国民的愤恨,更来源于对顾维均的人格魅力的钦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国无外交”,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我们必须铭记,并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国家强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话语权。国家要强盛这就需要国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有学问、有理想、有体魄的现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勤奋地工作,众人齐心,心领神会,思想统一,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时刻牢记以国家利益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会最前沿阵地,大胆与为富不仁的现象作斗争,与与弄虚作假、与横行霸道的行为做斗争。

中国虽在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应以史为鉴,记住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1919观后感【篇8】

1919,一个不同寻常的数字,在他的背后,更是潜藏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凡尔赛和约。那是一个令国人所不容的合约,那更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向世界说“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奋起,更是近代史转向现代史的历史时刻。在这个独特的坐标上,有这样一个人――顾维钧。也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中国青年,才敢于代表中国,在合约书上拒签,敢于直面列国强权。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个中国青年,才向我们证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怀表的隐喻是你初露峥嵘的开始,更将日本代表说得哑口无言,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不假思索地拒绝是你不变初衷的本心,更是中国傲然不屈的风骨;在所有人在后退,在妥协时,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更是你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所承担起的独有魅力。看完了《1919》这个影片,我只想说,顾维钧,1919年的中国何其不幸,但有你的的中国,何其有幸。

弱国无外交,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一代代英烈为我们开创了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他们的前仆后继使我们免受这样的困境。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发扬前辈遗志,带领中国走上更高的未来。

1919观后感【篇9】

《我的1919》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国在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中发生的真实场景。

中国代表顾维钧先生在“和会”上,提出收回战败国之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废除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的正义要求。日本却不知羞耻的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自己。顾维钧先生在与日本的调和会议前拾到日本代表的一块金表,于是在会议上借题发挥,他说:“这是日本代表牧野先生为讨好我而送给我的。”牧野勃然大怒:“这简直是公开的盗窃,无耻!”看到这里,我不禁为顾先生捏了一把汗,可他却不紧不慢的讲道:“他愤怒了,你们看。姑且算我拿了他的金表,那么日本要抢占我们的山东,请问,这算不算偷窃?是不是无耻,极端的无耻?”

听了顾先生的反驳,你们感想如何?如此有理有据,义正言辞,痛快淋漓。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扬,说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看,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话语那么的铿锵有力,以智慧激怒对方,在一反证法狠狠的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

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帝国主义根本就没有理睬中国人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还任人宰割?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

那时候,由于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由于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参加“和会”的国家无视中国的要求竟然答应了日本无理的要求。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愤怒了,他们纷纷游行示威,集会抗议,法国政府居然派兵镇压。就在这时,我们的民族英雄肖克险用身躯与帝国主义作顽强的抵抗。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中国是决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决不允许帝国主义列强的肆意践踏,瓜分。在签订和约时,顾维钧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同意这种丧失主权辱国的条约,更何况我们中国。”他轻轻的合上那本合约书,昂首阔步的走出了会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外国列强说“不”,看完这部影片心里既有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又有深深的难过。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太弱了,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列强出卖中国的利益,有骨气的中国人怎能答应?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成为其导火线,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伤痛!

五四的先驱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五四运动学生以拳拳爱国之心希望中国走向独立和进步,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和封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其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1919观后感【篇10】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影片缓缓拉开了序幕。时为一战胜利国的中国参与了胜利后为稳定局势、恢复和平而开展的巴黎和会,商讨中国被德国所占的土地问题。然而在这样一个胜利背景下,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是显得那样无力。全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在世界面前的无奈,几乎没有话语权。“弱国无外交”时刻提醒着我们。

本片主角是时任中国驻美公使、全权代表的顾维钧,全片以其视角展开,加以旁白辅助讲述。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诚如旁人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真正剪了辫子的中国人”。他的睿智不屈使我敬佩,但是在中国当时软弱的政府之下,他的智慧却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即使中国那时是战胜国,但是中国政府交给外交代表的依旧是与日本协商不平等协议,而不是挺直腰杆。记得里面有一位外交官的话让我颇为愤慨,“泱泱大国”,中国几千年来自诩大国强国,一直留着可悲的天朝观念不放。自以为身段极高,但是骨子里已有了被打压后无法泯灭的奴性。即使剪了辫子,但依旧有条辫子在心中。这就是我对当时中国政府最直接的感受。

影片的开始,顾维钧是硬气的,对于强权的折辱,能够站起来迅速反击,被称为是一只老鼠,被很多人所欣赏。会上的发言触动了很多人,那种气场全开的感觉真的很帅气,可是随着中国政府的一封封电报发来,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对于强权政府屈服了。中国代表苦苦支撑,却是被政府一次又一次抛弃。陆征祥从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觉得他是懦弱的,但是后来我改变了我的看法,他更像是一个保守派,不想过分锋芒。而顾维钧是不同的,他更像是一把火,直截了当,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决心。中国的代表们都是爱国的,或许并不是都像顾维钧一样敢于站出来,但的确在最后一刻,他们都很硬气,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代表苦苦地寻求着公理,但是没有力量的国家说话自也是没什么分量的,我印象最深的应当数顾维钧的那两行泪,在我看来那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有对于国家政府的失望,对于现状无法挽回的绝望,对于无法完成人民迫切希望的难过。那真的是一个爱国者最痛苦的时候。“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确实是真理,每个国家都是为了利益而站队的,即使有些国家对于中国有所同情,依旧会选择有利于本国的一面,这是世界最无情的法则,却也最适合生存。

影片中一直贯穿着一个组织,联合会。主席肖克俭一直为中国而奋斗游行着。在他们拦下顾维钧让他保证不在和约上签字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是很赞成,为什么这帮人不去闹政府,却是抓着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外交官员不放。他们最应该找的难道不是政府吗?后来在那熊熊烈火中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肖克俭的依然赴死或许对于当时的形式不会有什么改变,却是可以推动国内运动的开展。那种信仰并不是我们这种在和平年代的人所能拥有和懂得的。

最后,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国内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一团火焰在中华大地上燃烧,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即使不在那个年代,也能感受到那样的热情,对于祖国深深的爱意,是在骨子里永远不会改变的。

1919观后感【篇11】

1919年,一个动荡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影片以“我”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巴黎,顾维钧作为中国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进行发言,商讨关于是否将山东割让给日本。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在和会上却只有两个席位。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激情发言,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人的风采——中国是战胜国;他面对日本牧野男爵的挑衅,面对和会主席,不卑不亢,慷慨激昂,让外国的总统连连称赞——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用怀表来激起了牧野的愤怒,而从中引出了中国人对山东被剥夺的愤怒——那就是盗窃,那简直是无耻!

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这不仅仅拥有口才便可以做到的。他激情澎湃,用事实反驳,正是心中对民族的自信心,使他有了这份动力;这不仅仅只是充满斗志就可以做到的。他大义凛然,义正言辞,正是胸中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让他的热血沸腾;这不仅仅只要有热烈的情绪就可以做到的。他义愤填膺,声震天地,正是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令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肖克俭,一个充满正气的青年,强烈地反对山东的割让。他身为一个青年团队的组织者,组织巴黎的青年进行游行,激起青年们的爱国之心。他心知谈判是没有结果的,于是,他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他燃烧起的不仅仅是他的肉体,燃烧的更是他满腔的爱国之情,更是点燃了青年运动的热潮。他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真的愤怒了!

最终,各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出卖了中国。所有战胜国都愉快地在合约上签了字,但只有中国,没有。顾维钧在场上的短短几句话,震撼了所有人。“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他合上了合约,脸色凝重地走出了会场。

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说:“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列强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们有我们的民族尊严!

这是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而那也是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流淌的爱国之情。

我们之所以处处受宰割,是因为那时的我们,不够强大;我们之所以被各国出卖,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弱小;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抬头与站立!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那么,让我们把握好自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1919观后感【篇12】

《新民主主义论》实现了对1919的征服,而《我的1919》又得以实现了对1919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双重征服。

据说曾经被抛弃的风采出众的“个人”顾维钧以陈道明的形象归来了;而同时归来的,还有“耶路撒冷属于西方”的认识,以及与“西方”分享对第三世界的权力的认识。绝望的朝鲜革命者进不了会场,见不到大会主席克列孟梭,只好到处安放炸弹;而自信的中国资产者,却已经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喊出“不“,并且经常重复这个”不“了;不只是”不“,甚至是”否决权“!所有历史上的中国革命者们,请在各地的“华工陵园”里面安息吧!你们没有办法用你们选择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没有关系,陈道明、顾维钧们会完成你们的遗嘱的!

在这些假造死亡革命者的遗嘱并“执行”这些遗嘱的精英们的新的意识形态神话中,看似是在对抗抽象“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用来反对抽象“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都一点点地露出了因派尔利泽姆的真面目;而这一切,都可以由这部新时期的“主旋律”大片,《我的1919》,加以见证。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5470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最新客服工作总结(经典4篇)
下一篇 : 表白爸爸父亲节文案(35句)
" 1919观后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