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最新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汇集#】编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这个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的资料,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请务必留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老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并且需要花费不少心思来设计。只有教案和课件设计得好,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1】

1、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1、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小山村,游历了乡村里的大花园,乡村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老师也来自农村,今天来之前给大家拍摄了几张山寨的照片,您们想看看吗?边看边感受一下,和你心目中的乡村一样吗?(欣赏乡村图片)

2、看过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到大山里,仔细欣赏山里的景色,你们高兴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1、范读课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并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重点学习“支”的字理。

4、生字我们会认了,看一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放课件)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6、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同学们会把文章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7、文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词语。

8、找人说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说句话。

9、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师示范,学生仿写,评议学生所写生字,再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手段,巩固识字成果,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并且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想不想听一听山歌呀?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首山歌。大家闭眼聆听。(放山歌,读课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 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和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太阳的相关资料,用一句话描述太阳。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一个球,圆溜溜,雨天无,晴天有。早从东方起,晚在西山落。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师: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会怎样描述太阳呢?(指名学生说师适时指导)

4、师:同学们描述得真好。太阳的奥秘是无穷的,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说明文,去了解太阳更多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的情况。

读生字,读词语。指导重点生字的写法。开火车分段读课文,正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3、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指名一学生扮演太阳公公)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引导提出:“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找出每一段的重点句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引导理解: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小黑板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

(2)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图画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我们一起动手算一算。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说明太阳“热”的特点还用了什么方法?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里也有一种说明方法,你能试着说出来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比喻,可以适时指出,在说明文中,这应该叫打比方。

5、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板书设计

远(列数字)

太阳的特点              大(作比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3】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指名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

三、理清层次

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昔日、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

【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

(1)汇报发现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

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

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

小结: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预设:悲哀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婪、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瑰宝……

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

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

四、品味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写好“心 风”。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前置性学习:

1、 圈出生字,读熟生字,做成字卡。

2、 读熟课文。

3、每人一份“蔬菜园”的作业单:哪些蔬菜的名字你认识了?画画这种蔬菜,比比谁画的多。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

2、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到农民伯伯的菜园去看看。(板书课题)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菜、园”。

二、自主识字

1、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蔬菜?(出示文中蔬菜词语)

2、问: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组内识字,并交流鼓励孩子认字识字的方法)

3、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自己能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学生小组内识字)

4、小组汇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

三、游戏巩固

比比谁摘菜快。(出示课件)

四、拓展认识

1、你还认识哪些蔬菜?

2、交流“蔬菜园”作业单。

五、书写指导“卜、又、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注意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以正确姿势描红,练写2个。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设计游戏“拔萝卜”。

指名学生上台“拔萝卜”,领读“萝卜”背后的生字词。

2、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你想不想学啊?

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初读儿歌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划出生字。

识记短文中的六个生字:(用放大镜或探照灯),指读,齐读。

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3、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

4、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做课后“画画连连”。

三、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介绍它,自由准备。

②指名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头饰,上台自我介绍。

如:我是人见人爱的黄瓜,我身穿绿衣裳,多精神啊!等等,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1、自由朗诵。

2、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最佳朗读手”。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2个。

4、展评。

六、同学合作,拓展延伸。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画一幅“蔬菜瓜果园”的画。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

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朝来时的景象。问: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破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引出课题。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二、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的提示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三、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2。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3,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3。学生说话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那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

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象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7】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

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课文。安排了《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三篇精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七》。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太阳表达对和平的热爱;有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从整组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描写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和友好;《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描写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帮助。这样的课文呈现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到世界各国的人民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和平,人民才会幸福。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文中,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在读文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组课文中的《太阳是大家的》内容较浅显,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们的朋友。孩子们能通过“太阳是大家的”感悟到“世界是大家的”。而《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三篇课文,内容较深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想高度和文化视野。特别是课文中有些较深刻的句子和用处在动作表达内心情的写法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孩子们可能有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特别是通过中国人民为遭受海啸的印尼捐款,这样的事例,感悟到国际理解和友好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4、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2---14课时

25太阳是大家的2

26一面五星红旗2

27卖木雕的少年2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

语文园地七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2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1.揭示课题。同学们,当夜晚仰望天空时,我们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课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莹闪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认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特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提问:对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兴趣是的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点燃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通过自读,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1.课件演示旱灾的情景。

2.结合课件理解重点词语“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体会旱情之重。

3.这是一个干旱之年,此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饥渴地寻求一样东西。

水就像( )一样宝贵!

4.指导朗读。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通过“所有”和三个“都”字说明旱情的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灾的严重以及人们对水的强烈渴望,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献爱心打下了伏笔。)

5.分组合作,研读感悟。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颂什么?你读了课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读懂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语来。抓住关键词语“一天夜里”、“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来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会作什么样的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读懂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抓住重点句子“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来引导学生理解。

由于爱,当她绊倒时,罐子里的水一点儿都没有洒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小狗变得欢喜起来。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给小狗喝,这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这里可让学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母亲说的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来体会母亲病得“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是写母亲对女儿的爱。由于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4)读懂小姑娘对路人的博爱。

抓住关键词“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递给”等词语体会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把这生命之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表现了小姑娘伟大的爱

7.指导朗读2—5节。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七颗钻石》通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地为别人着想。我们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要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引导学生想象,充实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不断地从小姑娘家门前的水罐里流出来,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爱的地方,就会_________。

2.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读给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听一听。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此环节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益处。)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就像这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这个爱的故事、这首爱的歌曲,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这篇教学设计紧扣一个“爱”字,突出一个“读”字,强化一个“陪”字,实践一个“学”字。三读课文,各有侧重,先整体感知后部分研读,先感悟内容后积累语言,先课内学习后课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网络阅读,了解更多地球环境现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的胆魄。

【教学准备】

专题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导质疑

1、播放音乐,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一个特殊葬礼……

录音重返现场: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娜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瀑布的葬礼》。

2、由题生疑。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组成自学提示:

⑴大瀑布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景象?

⑵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⑶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3、进入专题网站。

二、信息导航,自主阅读

1、依据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阅读,完成自学提示。

2、教学反馈:

⑴昔日的瀑布:

展开想象,丰厚瀑布形象: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的呢?

⑵观看瀑布,真情朗读:

师:让我们面对着瀑布,深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外拓展:其实,大瀑布不仅仅给巴西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它还给巴西带来了许许多多,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它还给巴西带来了什么?想一想,水资源那么丰富,它还会带来什么?

⑶再赞瀑布,升华瀑布形象:

师:的确,大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赞许的目光再次欣赏大瀑布,边看边思考:如果你是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你会怎样赞美她?

3、今日的瀑布:

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他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骄傲,同学们,回忆是甜蜜的,温馨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葬礼上更多的人看到了现在的大瀑布……

⑴观察比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学们都被惊呆了,比较中才会有发现,才会有思考。请同学们抓住“咆哮而下、一泻千里、滔滔不绝”三个词来进行比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瀑布?

(几条水流无精打采地流淌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风;我隐约听到了它痛苦的呻吟:“快救救我吧!”;往日一泻千里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偶尔发出一阵哀鸣;它像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痛苦呻吟,更像个无助的孩子在偷偷地哭泣……

师:是啊!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作者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今日的大瀑布,自由读读这部分,认真品味。

⑵体会心情,诵读心灵感悟:

师:看着这个画面,读着这段文字,此时,你是什么感受?(失望、悲哀、伤心、愤怒……)

师:读出你的感受吧!

⑶研读文本,感悟瀑布心声:

师:此时,瀑布无言,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一切不幸,一切不平……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曾经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瀑布如今变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⑷引读: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减少)。

师(动情地):由于人类的破坏,大瀑布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今天,我们来到葬礼现场,我们怎能忘怀昔日的大瀑布?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已?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追忆”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现在大家还像刚才那样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读?

⑸课堂学法及写作特点小结。

三、创新阅读

1、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2、2人一组,了解地球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事例,说说其变化前后的情况、对人类的危害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留言板中。

3、交流反馈。

4、小结。

5、深化中心:葬礼是为去世的人举行的,而瀑布并没有完全消失,为什么给它举行葬礼呢?

这就是本次葬礼“特殊”之所在,那就是唤醒人们,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自然。

四、拓展阅读

1、师引言。

2、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网络阅读。

3、简单反馈。

五、总结延伸

1、课外搜集: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瀑布?了解这些瀑布的现状,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召开《我国瀑布现状报告会》。

2、想象作业:

几十年后塞特凯达斯瀑布将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画的同学画一画,想写的同学写一写。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10】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板书:神奇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 ,一个小姑娘 ,水罐发生了 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 ,涌出 。七颗钻石变成了 。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再读全诗,质疑。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l.抄写这首诗。

教案点评: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利用课文插图和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等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的结构。

理解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读出来。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文中用来形容各种家用电器的摆设。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朗读建议。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篇12】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1、交流问题。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⑶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⑴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⑵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9851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写缆车的作文18篇
下一篇 : 我家是动物园作文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