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数学教学课件模板#】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这是我精心为您准备的“数学教学课件”希望您会喜欢它,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灵魂!

数学教学课件【篇1】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练一练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列”和“行”,能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确定“列”和“行”的吗?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创造数对,想法展示、交流。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这两个数对一样吗?同样都用到了2和4,为什么却表示了两个不同的位置呢?谁能解释一下?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下面咱们换一个玩法,我用电脑出示一些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请注意看屏幕——师:【师依次出示:(4,x),(x,4),(x,y)】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1、学校附近的地图,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游乐场平面图。

3、公园的平面图。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生活中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用“左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材分析

《左右》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学生共50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中4人一排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理念

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找自已身上的左右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左右朋友来认识左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游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介绍自己左边右边的同学,这是对“左右”知识的延伸,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淘气要去小明家玩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帮淘气和老师解决困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练习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学以致用”。体验“相对”,确定“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相对性,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1、感知左右手

(1)学生用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请学生说说在鼓掌时用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

(2)请同学们举起右手,放下,再举起你们的左手,放下。

(3)大家说说,我们平时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呢?左手呢?

2、请学生找出我们身上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4、揭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课件出示课题并请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这节课开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人的身体上也有数学。】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按老师的要求摆。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师生对口令游戏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

同桌的同学互相对口令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提问两个同学,然后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4、找一找。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挂图。)

星期天,东东想去小明家玩,他没到过小明家,但他记得小明说他家住在三楼,上楼梯后往左走。你们能告诉东东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设计意图: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刚才同学们帮东东解决了困难,现在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

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师举右手。)

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学生七嘴八舌,还是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戏。

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学生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3、爬楼梯。

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学生说法不同)

请两位同学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4、练一练。

【设计意图:当观察别人判断左右时,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确定,错误率较高。教师在此及时地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进行活动,以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了方向的变化,再次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解决问题,增强运用意识

课件出示书P61第3题,其中有几辆顽皮的小汽车就躲在树底下,这里共有几辆车?先听听大客车是怎么说的?(课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几辆车?)小组讨论、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体会比较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出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回家有多少个省份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板书课题:国土面积)

2、请同学们观察地图,你能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比较大吗?学生观察并学生回答。(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

二、探究新知

大数的比较: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将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面各从大到小排列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将你们的排列结果写在你们的小黑板上,一会请每组的组长来汇报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列的。

数学教学课件【篇4】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交线、垂线的定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能找到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推断等方法准确找到图形中的邻补角、对顶角,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识图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相交线的图形,和同学们探讨自然界中还存在哪些相交线的图形,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2.尝试活动:让同学们提前准备道具,在课上用剪刀剪纸,并且提出问题,在剪纸过程中如果把剪刀看成两条线,则在剪纸的过程中剪刀发生了哪些变化?

3.抽象图形: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和同学们一起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4.尝试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让同学们把形成的四个角两两一组结对,一共能有几种,并且提问角一和角二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角一和角三呢?

5.尝试反馈:在和同学们的探讨中和同学们一起给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6.在相交线的模型中,如果两条相交线形成的四个角为直角,介绍垂线的定义。

7.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时,讨论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

四、总结拓展

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第七页,第二题,第六题,第十题

数学教学课件【篇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教师设计了画角、表示角、读角、找角、比较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交流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师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

2、知道角的记法与读法。

3、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

4、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角。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是什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角。

板书:

一、探究新知:

3、认识各部分名称。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射线OA、OB称为角的边

4、在你所画的角上标示出各部分名称。

5、读一读: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学习角的读法与记法:

(1)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读“角”。

(2)师:谁知道角的读法与记法

看书P68题1中的两个角,学一学“记作”、“读作”。

7、在你所画的角下写下“记作”和“读作”。

8、练习

(二)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学会比较角的方法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通过比较,知道直角都是一样大的。今天我们要比较三角尺上其他的角。

四人小组讨论,比较30度角和45度角。

学生交流,演示。

总结:点点重合,边边重合,比另一条边,哪条边在外,哪个角就相对大。

(2)相同角的比较

出示:两个边长不同,但角度相同的角

师:哪个大?

学生尝试比较,汇报结果。

(3)小结

你们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板书出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巩固练习

填空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 )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 )叫做角的边。

(2)∠ABC的顶点是( )。

(3)角的大小与( )没有关系,与( )有关系。

五、拓展练习

反思

本节课我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力求根据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突出挖掘知识本质,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并以问题为核心,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有序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生画一画,去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注重预习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预习使教学难度降低,课堂容量加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思维清晰,教材处理得当

这堂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巩固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知道角的读法与写法。第二层,通过媒体展示及学生小组讨论知道2条直线相交或3条直线相交能得到的几个角。第三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懂得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

二、动手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这节课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就是很好地定位了师生的课堂角色。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老师没有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精设练习,拓展思维

本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动手操作思维判断,开放拓展。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了学生各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堂课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开放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难点

手口对应,掌握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次性纸杯、塑料花生、练习图每人一张。

学生两人一组(编号1,2),建立小组评分制,动作安静迅速,听指令的加星,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最多,获得奖励。(可以自己到张老师这里抓一把花生,能抓多少抓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一节关于数数的数学课。同学们,你们都会数数吧,谁能大声地从0数到20?

生1:0,1,2,3,…,20。(教师带着学生拍手。)

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生2:21,22,23,…,30。

生3:31,32,33,…,50。

生4:51,52,53,…,70。

教师示意一起数。

(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70数到100,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今天咱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师: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

……

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

(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学生答案不唯一。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上前。)

师: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位同学。)

师:今天有×位同学来上课。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二)数数活动

1.提出问题,激发数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张老师带来了一些同学们可能玩过的花生串珠,每人的纸杯里都装着一些。

师:和同桌看一看,你们的花生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呢?怎样判断。

师:这么花生,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慢慢地将花生倒在桌上,小心不要让花生掉落在地上,(表扬动作安静迅速的学生)仔细数一数。

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

师:同学们数了那么多花生,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a个花生,你来数数好吗?其他同学当小监督员,一起跟他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花生。看看谁看得最仔细,数训最认真。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花生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b粒花生。)

师(对数的学生说):你刚才自己数的是a,现在大家帮你数的是b,说明你刚才数错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都像刚才那样认真,边拿边数,拿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教师把b个花生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b个花生就是这么多!

师(小结):刚才大家数了这么多花生(板书:数花生),到前面来的这位小朋友是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拿一个数一个,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其他同学是怎样数的?

[预设]

①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在投影上摆出两个,三个,五个,十个一堆儿。

②分颜色数,再相加。出现这些情况教师给予鼓励:按颜色分类再相加也是一种方法。

③数完放入纸杯中。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小结:拿到一边和放到纸杯中都是为了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区分开。

师:其他同学都数出了多少个花生呢?

师:那你们数的对不对呢?我们换种方法,如果刚才你是一个一个数的,现在可以试试其他数法来验证一下。咱们以1号同学的花生为准,请1号同学数自己的花生,边拿边数,2号同学当监督员看他数的对不对。看看哪两个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

师:同桌两人的花生一样多吗?和你们数之前猜的一样吗?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花生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时间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2.数出数量是100的花生

师:现在咱们要数一些更大的数,同学们敢挑战吗?同桌两人把花生合在一起,从中数出100个花生来。可以再换一种方法数数看。这次咱们来个“接龙数数”,两人合作,请1号同学数2号同学当小监督员,当张老师说停时,换2号同学数,1号同学当小监督员,小监督员一定要仔细跟着数,记住老师说停时他数了多少,数的同学也要注意,老师说停就停下来换人数。数完以后如果有多余的把多余的花生放在1号同学的纸杯里,看看哪两个同学数的既准确动作又迅速。

同时请两名十个十个数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数。摆好。

师:同学们都数完了吗?快帮前面两名同学检验一下他们数的对不对吧。你们能看出这两名同学是怎么数的吗?

生(齐数):十、二十……一百。十个十个地数,数得真快,但是每堆的数量必须是几呢?能多1个或少1个吗?

师:其他同学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到99,再添1个花生是多少呢?99后面的数是100。

(三)探索活动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数数的本领真棒,从10数到了100,这些是100个花生,如果张老师拿走一堆儿还剩多少呢?(90),再拿一堆呢?带着学生倒数,边拿边数。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不仅会正数还会倒数。

2.练一练第2题

(1)师:下面我说一个数,你来数花生,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好吗?

35,请1号同学一个一个地数,数出35个花生。2号同学做监督员。数完后把35个花生摆在桌子正中间,其他的花生推到桌子上方。然后坐好。

学生开始数。

师:小监督员们,1号同学数对的举手?

(2)师:数对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个一个数,得的都很准确。(出示35个花生)你能看出张老师是怎么数的吗?对,五个五个地数,数数看。

带学生齐数:5,10,15,…,35,继续五个五个数下去行吗?刚才1号同学数出了35个,现在2号同学来接龙,从35开始继续数,五个五个地数,数到80。1号同学做监督。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给小组加星。怎样让人看清你是五个五个数的?对,5个一堆儿。

学生数。一起数:35,40,45,…,80。

3.练一练第2题

(1)师:大家数的越来越好了,下面咱们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吧。我说一个数,请你连续数出后面的五个数来。23,56,77,89,95。(分别指名接龙,最后一个齐数。)

(2)师:请你仔细听,按照我数的方式继续数,22,32,42。

生(接):52,62,…,92。

师:这是几个几个数的呢?对,十个十个数有时候能帮助我们数的又快有准。下面这幅图请大家圈一圈,再数一数。

4.练一练第4题

(1)第一幅图。

师:请大家看第一幅图。

学生独立圈。

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圈法,数法。结果是43。表扬十个十个数的,每行都是十个,排列的很整齐,很快就能数出结果。

(2)第二幅图

师:下面这幅图排列的就不规则了,同学们敢挑战一下吗?用刚才的方法边圈边数。

展示学生结果。(33)数错的同学再数一数。

5.练一练第五题。

师:机灵狗看到大家数数的本领这么强,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机灵狗数一数晴天和多云的天气各有多少天。看第三幅图。

你是怎样数的。找到巧妙方法,上下两行交换位置,凑成十。

总结: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顺利解决了机灵狗的难题。今天我们数了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或者几个几个地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现在咱们看看哪个小组获得了胜利。所有同学一共获得多少颗星?可以怎样数?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大家只要拥有一颗善于观察,仔细检查的心,今后的学习会更加出色。

6.课后小游戏: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数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口一致。

数学教学课件【篇7】

估算黄豆粒数

学会估算方法。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黄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数学教学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

1、估计图形的面积

师: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师:同学们实际测量出来卡片的面积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会用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通过摆1cm2的小正方形来测量卡片的长、宽和高。也有的学生会用尺量长度的计算得到面积。教师由此提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

4、举例验证,探索方法

师: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长方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另一个同学画一个长方形试一试,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画一个长、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师:请每位同学先独立试一试,就是通过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里交流,并选一名代表发言。

5、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师:通过刚才几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验证,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总结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

6、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让同学自主操作,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

一起完成46页练习1。

(三)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0897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货车司机合同合集
下一篇 : 小学生学期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