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日出的课件#】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日出的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出的课件 篇1

【教材简析】

《日出》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节选自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第二幕。《日出》全剧共四幕,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

教材节选的第二幕部分讲述了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银行辞退后贫苦无依,为了生活,他去找银行经理助理李石清请求复职,却遭到李石清的刁难挖苦,当百般哀求无果后,他又去找经理潘月亭说情,却被潘月亭无情打晕的经过。选文情节集中紧凑,矛盾尖锐激烈,语言生动细腻,人物鲜活形象,深刻的揭示了旧社会上层人物的残忍无情,下层苦难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痛苦挣扎,并预示了这样的社会必将走向灭亡,光明终将到来的历史命运。

【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科学的确定学习目标。本教材所在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单元学习要求明确提出:阅读剧本,要了解戏剧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尤其要注意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课文节选部分虽然只是一个片断,但是情节比较完整。学习这篇戏剧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藉此了解戏剧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深刻了解旧时代的黑暗,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结合戏剧特点和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大意,把握戏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教学重点)

2、品读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3、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品“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教学难点)

【创意特点】

1、教学设计紧扣学情,化繁为简。虽然课文较长,但整个教学设计我力图通过简明的环节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主要流程为三环节:第一环节——抓矛盾、明剧情,即通过找出戏剧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了解选剧的情节发展始末,认识话剧的突出特点。第二环节——品语言、析人物,即通过品读人物之间富有个性的对话,把握人物性格,认识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三环节——知背景、揭主题,即教师通过作者创作意图和戏剧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曹禺先生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旧社会深刻的控诉

2、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目标明确。在整个设计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理清戏剧情节,在情景的创设中品读人物形象,在背景的穿插中理解作品主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饶有兴味的开展语文学习,培养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注重创设情境,教师引领示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作品背景的适时穿插,我时刻注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沉入课文,感同身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泪水,真正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戏剧可以让快乐的人怡情乐性、压抑的人宣泄放松、善良的人得到安慰、邪恶的人得到警示。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可以把戏剧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等。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话剧《日出》,见识人生百态,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抓矛盾明剧情

(一)方法引领

话剧《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都市生活为背景,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全剧一共四幕,我们学习的是第二幕的节选。虽然是节选,但情节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怎样的剧情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剧情。

为让大家更好的概括,老师教给大家概括的方法:(出示课件)

【前提:找人物知身份】

戏剧总要靠各种各样的人物表现展开情节,这些人物什么身份、什么关系是了解剧情的前提。所以,解读剧情首先要找出剧中出现的人物,明确他们的身份。

【关键:读对话抓矛盾】

话剧主要靠对话展开情节,对话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这是我们了解剧情的关键。所谓矛盾冲突就是人与人之间围绕某件事发生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争执与交锋。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本必须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下面,就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根据方法提示,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思考概括剧情。

(二)学生活动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2、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同桌结合,一个人用自己的话简述剧情,另一个人予以补充纠正。

(三)全班交流

教师特别提醒:概括剧情时要语言简洁,情节完整。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日出》节选剧情:

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银行襄理李石清求情。李石清给不仅拒绝,还让他去拉洋车、要饭、偷东西,甚至是自杀。银行经理潘月亭更加残忍无情的拒绝黄省三并打晕他让茶房王福生拖了出去。

特别强调:

课文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三次大的矛盾冲突:

第一次:失业的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

第二次:李石清唆使黄省三去拉洋车、要饭、偷东西,甚至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再三请求。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话剧主要靠对话展开情节,对话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是我们了解剧情的关键。

三、品语言析人物

(一)分析黄省三(出示课件)

1、读中思考

话剧《日出》中的黄省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面对被银行开除,衣食无助的现实,他只能找上司求情复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黄省三的语言,边读边思考在他在求情过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表明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

2、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通过黄省三在找李石清、潘月亭求情过程中的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示课件)

黄省三的态度变化:他从苦苦哀求继而到绝望的抗争,最后是尽情的宣泄。

黄省三的性格特点:胆小懦弱、逆来顺受、本分老实。

小结:可见,黄省三的态度变化彰显在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中,这说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戏剧中独具一格的要素。

3、再读体会

(1)黄省三个性化的语言中,集中抒发他内心怨恨的内容更能打动人心。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应的语段。

生发言,师明确:“好,我起来,我起来,你们不用打我!……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2)怎样读,才能宣泄出人物内心的怨恨呢?下面老师选读示范其中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听读把握。

师范读“五年哪!……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注意突出语调的高低变化,重音以及节奏的快慢读出黄省三宣泄的无奈绝望。

(3)下面请同学们在听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为便于情感的抒发,请大家全体起立自由朗读,并按照舞台提示边读边加上态势语。

学生自由朗读。

(4)下面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后师生点评。

(二)分析李石清、潘月亭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深刻感受到个性化语言的魅力。戏剧中矛盾冲突的另一方李石清、潘月亭又是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继续结合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仍然要通过语调的变化,声音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去读出上层社会人物的无情残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师点拨总结。(出示课件)

李石清——冷酷无情阴险卑劣潘月亭——唯利是图凶狠残忍

小结:通过戏剧中颇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我们认识了黄省三的胆小懦弱、逆来顺受和老实本分,也体会到了李石清、潘月亭的唯利是图和冷酷残忍,可见话剧正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为我们展示出世间美丑,人间百态。

四、知背景揭主题

(一)探究主题

1、黄省三悲剧性的命运让我们唏嘘不已,李石清、潘月亭的恶言恶语更让我们为之切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黄省三悲剧性的命运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答案。(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

2、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出示课件)

原因一:身后无人撑腰;

原因二:“做事凭心”,不懂投机钻营,更不会溜须拍马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足以说明以黄省三为代表的勤奋肯干、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以及千千万万旧时代、旧社会的老百姓在现实中面对上层社会的疯狂压榨剥削是没有活路的。可见,课文虽然只是节选了全剧一个片段,出场人物不多,但结构完整,情节紧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出示课件)

1、《日出》题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理解: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2、《日出》简介

话剧《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全剧以交际花陈白露和聚集在她周围的各种人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与下层社会的饥寒交迫、痛苦挣扎,无情地批判了旧中国那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它称得上是当时中国都市社会的一面镜子。

师引导学生认识:本文不足者:黄省三;有余者:李石清、潘月亭。(板书:损不足以奉有余,不足者—黄省三;有余者—李石清、潘月亭)

可见,话剧《日出》暴露了上个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黑暗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

3、欣赏视频

《日出》以它尖锐的矛盾冲突、个性化的语言、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备受读者喜爱,多年来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长演不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进一步感受作品深刻的主题。(播放视频)

视频欣赏。

在悲凉的音乐声中教师补充《日出》剧情:小职员黄省三被开除后,走投无路毒死了自己的孩子,自尽被救后发了疯。而在第四幕中李石清则被潘月亭无情的解雇,成为了又一个黄省三。这些,无不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4、了解曹禺

《日出》剧作者曹禺先生以其经典的创作震动了30年代的文坛,奠定了他在整个话剧史上的地位。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曹禺先生。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字个石,祖籍湖北潜江。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话剧《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五、课堂总结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课下,大家可以1、阅读《日出》全文。2、阅读曹禺先生的成名作《雷雨》。3、编排《日出》课本剧。相信在阅读实践中大家会更深刻的了解戏剧、感受多味人生。

附板书:

日出

曹禺

不足者:黄省三损不足以奉有余有余者:李石清、潘月亭

日出的课件 篇2

1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生字新词和新颖鲜活词汇。

2、品读文章精彩的词句,欣赏雄奇瑰丽而富于活力的泰山日出奇景。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4、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感受作者真挚热烈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注意听讲,字迹潦草,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学生的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日出》。

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泰山日出

导入新课:

同学们,登泰山,有一件事不可不做,那是什么?(激起学生品泰山日出的热情)让我们一起随浪漫的诗人徐志摩一起去欣赏他心中的泰山日出奇景。

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活动3【活动】品读精彩语言

(一)老师和个别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学生静听文章朗读,注意:

1、标记需要积累的生字新词及传神词汇。

2、标记文中描写日出景象的词句、语段,并初步品读。

(二)品读展示:

1、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莽莽苍苍雾霭溟蒙(míng)飒飒(sà)层累(lěi)毳(cuì)饱饫(yù)无餍(yàn)醒豁(huò)平拓

热奋:热烈,兴奋。默祷:默默地祈祷。

涛澜:波涛,波澜。消翳(yì):消失并湮没在欢欣里。

2、朗读品味,交流展示:

朗读你标注的描写日出景象的语句,选择最精彩的加以品读,并在自己欣赏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欣赏到的精彩语句。

老师预测精彩点并注意在学生的回答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品读精彩语言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1)、描写日出的语句;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

(一系列美好事物的罗列展现日出时云彩的变幻美,多重比喻再现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与奇丽,让人产生美的遐想)

“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鱼龙的比喻,显现日出时活跃而变幻莫测的动态美)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的驰骋。”

(揭示东方巨人的觉醒,并用传神的比喻显现活跃而变幻莫测的动态美)

“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得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缘。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反等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关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重点词句,如“雀屏”的形态美,“金”的色彩美,以及拟人中的不可遏制的力量美)

(2)、描写云海的语句:

(对比两次云海描写,感受静态美到动态美的转化,品读日出到来时的活跃与生机,感受光明到来时的欢欣)

“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地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3、老师放映“泰山日出视频”画面,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在热奋的驰骋。”

4、你能用文中的两个短语来概括泰山日出之美,美在何处吗?

关注“瑰丽荣华的色彩”,“伟大普照的光明”。

(三)主题探究:

如此充满瑰丽而雄奇日出景象饱含无限的绚烂,美好,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品读欣赏泰山日出的眼睛里饱含怎样的心灵吗?思考:

1、如此瑰丽、雄奇的泰山日出奇景触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灵感想?你如何理解作者对日出的这些感受呢?

(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出发,品读作者对光明的渴望)

“在航过海的人……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

(对比衬托泰山观日出的美妙,雄奇。更彰显企盼心境)

品读“我躯体无限的长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悲喜交互的热泪……”

(排比,短句,一气呵成,形象表现巨人迎接日出时迫不及待而一往情深的情感)

“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传神写出目不转睛的注视状态,仿佛在呼唤,在催促,在协助光明的伟大诞生,传神的体现出对日出的企盼)

品读最后三自然段

(当光明胜利之时,诗人的心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响彻四方八隅的只有他颂美的歌声,他在为东方的复活而歌唱,为光明的胜利而赞美,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与联想)

2、齐读最后三自然段,再次感受真挚而热烈的情感。

3、太阳升起时,诗人慨叹“东方之复活,光明的胜利”,那么这个东方仅仅指东方的天空吗?光明仅仅指阳光的普照吗?

老师顺势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光明不仅指日出的光明,还指社会的光明。作者描绘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也是表达中国诗人对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

(四)比较探究:

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对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描写,品味三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再次品读精彩,并将精彩语句当堂背诵)

活动4【练习】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饱饫()无餍()醒豁()厚毳()溟濛()

飒飒()蜿蜒()祈祷()玛瑙()消翳()

②朝xù()长róng()雾ǎi()quán()石平tuò()

久mù()guī()丽八yú()神jū()临lì()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①观②朝

()()

()()

③奇④约

()()

3.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莽莽彻成弥漫依稀B.平辅飘荡催促崇拜

C.婉似默祷馒形浮礁D.玫瑰紫荆驰骋涛澜

4.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饱饫:吃饱。

②无餍:不能满足。

③莽莽苍苍:无边无际。

④醒豁:清醒豁亮。

⑤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⑥溟蒙: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⑦蜿蜒:弯弯曲曲的龙蛇。

⑧临莅:来到﹑来临。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⑦

5.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结构完整,构思独特,呼应巧妙,其想象更是不同凡响,紧扣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

B.作者把对光明的歌唱,对光明的赞美表达到了极致。

C.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

D.课文是一篇散文诗,着重在抒情、幻想、暗示。

6.下面都是含有“泰山”的成语或俗语,其中的“泰山”不是指东岳泰山的一项是()

⑴泰山鸿毛⑵泰山压顶⑶泰山压卵⑷泰山其颓⑸稳如泰山

⑹安如泰山⑺泰山北斗⑻泰山梁木⑼一叶障(蔽)目,不见泰山

⑽有眼不识泰山⑾泰山压顶不弯腰⑿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⒀泰山虽高,遮不住太阳⒁泰山倒了恩情断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的驰骋”这段文字。

2、积累徐志摩的几首诗并尝试背诵。(例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泰山日出

生字词:探究讨论:

饱饫无餍

醒豁消翳

厚毳溟蒙

飒飒蜿蜒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离开了语言的品读,语文教学便失去了魅力。对徐志摩先生这篇“浓的化不开”的文章,一开始我很是担心学生会望而却步,因而浮躁阅读,品读不出应有的内涵与神韵。但此节课以“拆——猜词义”为引子,诱发学生品读语言之法,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品读传神词汇和生动修辞手法所创造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了作者浓烈而真挚的情感。

同时倡导合作探究,采取小组评价的方法,小组内互助并互评,小组外竞争互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日出的课件 篇3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新课讲解]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日出》,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当一轮崭新的太阳冲破黑色的束缚,喷薄而出,把光明洒向人间,无不引起人们对它的赞美。本文以“日出”为题,表明了本文所描写的对象,揭示了作者歌颂自然,礼赞新生活的主旨。

(二)谋篇立意

本文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回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但作者并未直接写飞机上观日出,而是为写飞机上观日出蓄足了势,接下来,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日出时的瑰丽景象。并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从书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自己两次错过观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详细描绘在飞机上所观日出的景象。

(四)结构图解

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从书上所知向往

②屠格涅夫原野看日出。

①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两次错过看日出惋惜

②黄山的狮子林

归国飞机上看日出惊异

(五)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写作技法应用

(1)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图画共五幅。前四幅全是铺垫,全是曲写,是“扬”前的“抑”,是欲扬先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

(2)细致、生动地描绘。作者写飞机上看日出,采用了充分、细致,甚至是油画般的描绘,把一幅壮丽的日出图生动地刻画出来了。作者抓住了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以及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全方位展现出日出的美,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2、语言欣赏

绚丽、奔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本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如写太阳初露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再如“突然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些句子,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写出了日出之时那喷薄的气势。作者观察得细致,描写也十分细腻。

3、写作借鉴

(1)衬托手法,本文的重点是写飞机上观日出。可作者并未只写在飞机上所观之景,而是用海涅的高峰观日出与屠格涅夫的原野观日出,以及自己的两次不成功的观日经历来衬托。这种方法的使用,既突出了所重点描绘的景象,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本文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的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二、课文重点难点易错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导析:本句为开篇之句。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渴望见到日出,特点是能在高处见到日出。这为后文写飞机上观到日出作铺垫。“从幼小时起”突出了渴望之久,“富有魅力”强调了向往之切。

2、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

导析:本句所引诗句都是写落日之景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诗句,写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上,一缕孤烟正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的尽头一轮圆圆的太阳正滚滚西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的句子。写的是边地傍晚行军时的情景。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这两句诗都描绘了边地的落日之景,透出的是一股苍凉之气。因此,作者说“不免有萧瑟之感。”这里提到落日,是为后文写日出作比,以突出日出的壮丽与伟大雄浑。

3、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导析:本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他以站在海边为立足点,想象到在海边观日出时的景象,突出了海边日出壮观的特点。作者先点出海边日出所具有的广阔背景:“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接着用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景象,另外,语句中饱含有欢悦的情调,这是本句的又一特点。

(二)重点段落导析

1、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何要写落日?

导析:首段中作者强调指出,看日出是他从幼小时便向往的事。第②段中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引用古人的诗句点染落日的妙处,旨在与日出形成对比。落日虽美,但难免有“萧瑟之感”,它远不如朝阳,因为那是伟大的诞生,是火、热、生命与光明的诞生。相比之下,日出之美要胜于落日之美。这样一比,更突出了作者希望见到日出的急切之情。

2、第③—⑥自然段中写海涅与屠格涅夫对日出的描绘有何不同?他们的描述有何作用?

导析:海涅所描绘的日出是在高峰之上所见的情景。屠格涅夫所描绘的是原野之上的日出。海涅所写的较简单些,直接写太阳的很少,而重点写云海与山峰,以此来烘托日出的壮丽。屠格涅夫重点描绘了日出的过程,从初升之时一直写到“一轮朝日”被拥出,中间突出了日出时不断变化的情况,着重从色彩的变换上、云层的变化上写日出。作者引用两人对日出情景的描述,目的是为下文写自己在飞机上所见日出作铺垫。作者在飞机上要比海涅站得更高,所见也比屠格涅夫更广阔。

(三)易错点导析

作者是如何写飞机上看日出的?这段描述与作者感情又是怎样融汇在一起的?

导析:写飞机上观日出是本文的重点。在第⑩段开头,作者就盛赞其“雄伟、瑰丽”的特点,并用了“最”字极言该景的美妙。接下来,作者按时空顺序写日出的美景。抓住了颜色的变幻,突出了其动态上的美。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句。如:“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再如:“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这些比喻句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了初升之日的特点,颜色鲜明,又富有动感与神韵。

作者见景生情,由雄伟、瑰丽之景产生了喜悦之情,他在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由此作者产生了联想,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至此,作者已把日出的瑰丽景象与新中国的瑰丽景象融合在一起,并获得了新的感受。伟大的祖国正如这初升的朝阳,她是那么地新鲜,又是那么地充满生命力,作为祖国的儿女们,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一句的引用,已明白地表露出作者的豪情。

日出的课件 篇4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yù) 无餍(yàn ) 醒豁(huò) 厚毳(cuì) 雾霭(ǎi) 溟濛(míng) 飒飒(sà) 祈祷(qídǎo) 层累(lěi) 蜿蜒(wānyán) 驰骋(chíchěng) 涛澜(lán)四隅(yú) 浮礁(jiāo) 海句力士(gōu) 无垠(yín)横亘(gèn) 消翳(yì)

4、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5、 释题:

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6、 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

7、 互动学习:

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

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

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

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

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

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

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 ①②③④⑤⑥

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互动3: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

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

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

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

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

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

互动4: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

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

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

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

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

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

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

2)立意深远

3)表现手法巧妙

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

【教学总结】《泰山日出》是徐志摩应《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之要求而作,为欢迎泰戈尔来华访问而作。“日出”点明所描述的内容,“泰山”限定了观看日出的地点。作者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了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之情。

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巨人”的比喻,这个巨人到底指的是谁,是泰戈尔还是作者,或者还有其他某种隐喻?同学们不太明白。怎么办呢?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找到相关的段落,让同学们反复朗读,必要时我也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其中先上的班级没有范读,效果不如后上的班级。)然后再思考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

比较而言,如果这时由教师作出一番解释,帮同学们消除疑问,也许学生所获得的,我想,既没有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乐趣,也不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不能让《泰山日出》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

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这种方法虽然耗时长了点,但学生对这样得来的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泰山日出》才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泰山日出》。

关于语言品味,对同学们来说,也是难点。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但是同学们都对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基本不能从修辞、动词、情感、哲理等角度,对文句作出独到的理解。于是,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从比喻等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品味语言这个方面,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不要求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完全统一,学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只选一个角度进行指导,这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头发胡子不能一把抓,必须循序渐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欢迎泰戈尔的意义不太理解,对泰戈尔的赞美更是不明所以。我想,应该是课前的准备没有做充分,找找客观原因,也许是使用新教材的仓促,今后教学前必须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尽力使课堂趋向完美,平时该多多为教学充电。归根究底,出现问题还是有主观原因的。

日出的课件 篇5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学,一路上,他随时记下了海上的见闻和风光,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设计

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训练“”和内容与表达进行。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习得学习方法,而且使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学生课前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并进行了分享,对《海行杂记》有所了解。也提前布置了观察日出、秋雨、夕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现象,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习欲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晴天里和有云的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观察事物,大胆想象,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三、教学难点:

1、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动态过程。

2、学习运用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及学法引导。

课文重点的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熟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精读(品读)、思考和图文对照,并利用自读、抽读、齐读等形式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三自然段,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动态美,感受晴天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运用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第一环节:

1、凭借语言文字了解作者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观察海上日出的。

2、精读课文,感受晴天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课文难点是抓动词“负——纵—冲—跳”,帮助学生运用勾、画、批注,缩句、扩句和课件,在头脑中建立想象的.基础,体会太阳在上升的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领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二环节:

1、课件出示日落、下雨、刮风等自然现象。

2、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第三环节:习作展示、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一)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指名读每一自然段,相机指导阅读,并引导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五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全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什么?

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1)讲“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讲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总起来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尽量让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3、学习有云的海上日出。

有时候太阳躲进了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课件出示: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热眼睛发痛。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亮光”指黑暗中的一点或一道光。“光亮”指明亮,亮的程度较强烈。“光彩”指很亮很有光泽。“光芒”指向四面八方发射的强烈光线。)

这样的美景,我们可以用课文中哪个词语来概括?(奇观)课件出示:

奇观:观,景象,奇特而罕见的景象。

(二)课堂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组词。

2、写出各段大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1540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篮球励志练球的文案
下一篇 : 部队集训心得体会六篇
" 日出课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