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机械设计课件汇总#】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课件汇总,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机械设计课件(篇1)

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机械图形学、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机械图形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它包括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两个方面,主要讲解各种机械图形的绘制和表示方法。机械设计原理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机械制图将学生带入到机械制图的世界,让他们学会使用制图工具和制图规范,掌握各种制图方法。机械制造工艺介绍了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工艺要点,帮助学生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机械设计计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设计实践等。理论授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主要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设计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在工业界和科研领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在工业界,机械设计师是非常稀缺的人才,他们可以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工作,为企业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在科研领域,机械设计师可以参与各种机械研发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们可以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入研究机械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

小编认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工程的必经之路,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课件(篇2)

“思维转变”就是把“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广西工学院高中庸老师在其《机械设计课中的案例教学》一文的中写道:“毋庸置疑,一个在学校真正学懂了机械设计的大学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笔者也有类似感受。笔者认为,这句话不但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机械设计课程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要提高机械设计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转变,把了教师一学生一课堂”思维转变为“企业领导一设计中心技术人员一加工车间”思维。

进行这一思维转变,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定位为企业设计中心的技术人员,学生可以假想自己已经毕业并进人了某企业的技术中心成为了技术人员,上面有企业领导,下面是企业的加工车间。上面有领导,要给技术人员布置设计任务,这样使学生自身产生“压力”,从而可增加学习上的动力;下面是加工车间,可以使学生把设计和其相关的制图、材料、加工工艺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米,做一个真正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例如在学习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设计某机械设备中的某一过盈联接,接下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给了学生压力);你需要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合理的过盈配合;确定配合以后,你还要考虑下面有加工车间,还要根据加工车间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你的设计能够加工出来;此外,所设计的过盈联接还要能够装配,这就要根据加工车间的情况考虑是采用压入法装配还是采用温差法装配,如果是采用压人法就要计算出压入力,如果采用温差法就要计算出所需要的装配温度。这样,就把设计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了,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又例如,在学习螺栓组联接时,可以对学生说:现在领导布置任务了,让你来设计机器中的某处螺栓组联接(给学生压力),那么你就要利用我们所学的这部分知识对这一螺栓组联接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螺栓型号;此时,任务还没有结束,你还要考虑,螺栓是标准件,采购部门要去采购,因此你还要对所选螺栓提出长度、精度、符合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并写出规定标记,这样采购部门才可以顺利地进行采购。

采用这一“思维转变”,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压力和动力,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而且可以把机械设计和其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活学活用”,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工程师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对应起来,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课件(篇3)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是一门为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机械设计知识基础,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基本尺寸及传动原理、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今后进行高级机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比如,课堂上会使用PPT演示来呈现机械零件的结构和设计原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课件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会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可以凭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对各种机械设计问题,并能够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件可以说是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学课程,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承载着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知识的基石。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门课程,认真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课件(篇4)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理论性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没有时间去培训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的实习人员,更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同时掌握的技术型人才。与其他专业不同,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学科是属于工科学科中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培养出既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能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

1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弊端

1.1只注重理论,缺少实践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部分实现“一言堂”教育,即教师占课堂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下来,都是教师在做引导与教导,学生只需要负责听就可以了,而且,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大部分老师对学生采取“应试教育”,即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面对工作无从下手,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可见,这种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的教育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它虽然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无法让学生成为满足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1.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

我们都知道,与其他专业不同,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属于一门比较枯燥的专业,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进而很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很简单,大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教师为学生讲解新教学内容;三,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等,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单一,且大都由教师占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一定互动,进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恨学的现象。

1.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虽然新课改一再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但仍有部分学校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环境下的“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略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发掘。这种传统的“一书、一笔、一黑板”虽然也属于教学方法之一,但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沿用这一种教学方法,其对学生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以及新鲜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以及使用迫在眉睫。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案

2.1多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正如上文所提到过的,目前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可以每个月安排学生出去参加一次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找一些与本专业技术相关的工厂,与工厂达成协议,每个月月底,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工厂参加一次实习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2.2以学生作为主体,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何谓“教学”,指的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结合,而新课改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室应该时刻注意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法、三问三答以及小组竞答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小组竞赛法,教师在讲解完一节相关的内容以后,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本节所讲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最后回答速度最快且最准确的小组获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现在,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实行多样化教学法,例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情景设置教学法等等,比如开放式教学法,指的就是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进行听课的教学模式,而情景设置法指的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先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做一个情景导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这种多样化教学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贡献。

3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做到给学生最高质量化的教育。虽然目前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仍然存在诸如只注重理论,缺少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但相信在一定的对策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闫俊霞,刘利国.如何提高非机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3(94).

[2]张继红.教学型大学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机械设计课件(篇5)

“学有所用”指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所学即有所用”的收获与喜悦。在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学有所用”的思想,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在每一堂课内容讲授之前,告诉学生:我们这一堂课的内容针对的是工程实际中的哪个问题,学完之后,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因而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学完之后在实际中就能用上。并且可以对学生强调,如果你这一堂课旷课了,或是打吨、开小差了,那么你将失去获得解决这一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机会。比如讲到过盈联接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对学生讲,我们这一堂课针对的是工程中采用过盈配合使两个零件联接到一起的问题,学完之后,你就会设计工程实际中的过盈联接问题了,你所设计的.过盈联接,不但能保证联接在外载荷下能可靠的工作,同时又能保证被联接件的强度。

第二个环节,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设问、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讲课内容要尽可能多的联系工程实际。比如讲到用“温差法”装配过盈联接时,笔者讲述自己在工厂所见过的情景:目前有些工厂里采用液态氮气冷却被包容件的办法,工人师傅带着绝热手套把被包容零件浸到温度非常低的液态氮气中,待冷却后取出来就能够顺利地装配到包容件中。此外,教师一定要把内容和思路讲清楚、讲明白。

第三个环节,课堂内容讲完之后,在下课之前,教师要做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内容总结,首先可以反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是否解决了某个或某些工程实际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尽可能的按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进行内容总结。例如讲完过盈联接这一堂课后,就可以反问学生,我们现在是不是学会了解决工程中的过盈联接问题呢?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联接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等条件是已知的,该过盈联接所要承受的载荷(如轴向力f、转矩t等)我们也知道,接下来我们要为被联接件选过盈配合;我们的思路是既要保证联接的可靠性,又要保证联接件的强度;我们所选配合的最小过盈量△min对应一个配合面间的最小压强,该压强在配合面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必须能够抵抗外载荷(轴向力f、转矩t等),这样就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即在外载荷作用下联接不打滑;同时,我们所选配合对应的最大过盈量△max,对应着配合面间的最大压强该最大压强对联接件所产生的应力必须小于零件材料的许用应力,这样就保证了被联接件的强度;配合选好以后,再提出对零件的粗糙度、公差等工艺要求以及装拆压力或装配温度等装配要求。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总结之后再反问学生:这堂课我们是不是学到了真本领?是不是有收获?参加工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工程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解决了?笔者在课堂上经过这样的反问后,学生情绪表现的异常高涨,反响强烈。

机械设计课程中处处渗透着“所学即有所用”的思想。例如在学完螺栓组联接这部分内容以后,笔者反问学生:现在大家想一想,火车卧铺和车厢是不是用的螺栓组联接?现在大家是不是会设计这一螺栓组联接了?以后你们在工作中再碰到类似螺栓组联接的例子是不是能独立解决了?学生表现的兴趣很浓。又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设计螺旋千斤顶的大作业,课下有学生问我:螺旋千斤顶是一个成熟的机械产品了,如果我要想设计一个目前还没有的机械产品该怎么办呢?我就给学生解释:机械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如机械原理的知识)来完成所要设计机械的结构、功能等的构思,利用我们机械设计课中所学的知识,通过选材料、分析可能存在的失效形式、根据相应的强度或刚度设计准则进行设计计算、细化结构、精确校核、提出加工工艺要求等这一思路,把你想要的机械产品设计出来。这就是典型的“所学即有所用”的例子,我把这一例子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学生同样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

机械设计课件(篇6)

关于简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的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素质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在社会背景下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将教学质量摆在首位,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以最优的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好的人才,并提供最好的教学模式,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向国内品牌专业进军。在教学的前提下,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己任,注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同时,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实现将知识转换成动力,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专业知识的教学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探索与创新,为本专业培养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实现技能与现实的统一。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难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对学生技术与知识都要求比较严格的专业,在教学中,教师秉承的是机电合一以及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常常会将社会高科技复合技术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渗透学习为主,技术指导为辅,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在对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同时,强调分析应用能力,不仅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做后盾,更是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实践能力。因此,要做到很好的教学,使学生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首先,学科知识较抽象,学生缺乏空间感且动手能力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机械化制图时,上课时带来的都是实物模型,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研究与观摩,同时要是再将其全面的轮廓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投影到平面上,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对模型产生认知,最后再将这种立体投影展开,变成一个平面。学生就必须有相应的想象力对模型产生三种认知:具体模型的立体认知、模型投影的立体认知、平面模型的认知。这三种认知需要学生有立体感知力,并在平面图形中形成整体的立体图形思维,因此,在机械化绘图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的要求就很高,需要学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读图能力,实现图形的立体化。

其次,学校安排课程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比较分散。大学课程的教学比较分散,常常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学校教授的大多是比较基础的课程,比如制图等,也没有学习专业的软件。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学习英语、计算机、维修等课程,也没有学习实质的专业课程。当第三学期真正学习软件的时候,由于时间相隔就,第一学期学习的画图等知识,学生已经遗忘,这样的教学形式完全不合理,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将软件的.学习与机械化制图飞学习放在一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同时,直接实践学习,做到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摸索学习理论知识,将知识在实践中融化,真正做到复合型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提供的相应对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要更好的进行学习,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形式,以最优的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促进教学培养最好的学生。

首先,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社会科技三维造型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中,学生的立体感不强,教师可以利用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科技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用现存的道具来辅助教学。比如让学生多进行立体模型制作的比赛以及对模型的模拟比赛。比如用橡皮泥来制作自己想象的东西,或者教师给定一定的模型标准,让学生对比制作,增加学生的空间感与设计感,帮助学生解决立体感不强的问题。同时,可以运用社会上存在的科技手段来教学,比如运用三维、二维软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中,运用绘图软件,将课本上以及资料上的二维图形,按照模具显示,直接绘制。同时根据投影的成像,进行转换、改变角度,进行修改与设计,并进行真实的模具制作。通过这些软件以及亲自制作,让学生感受到三维空间的乐趣,并感知三维空间的具体形态,理解三维空间的形成,实现制图等的精确性。

其次,多组织实践活动,制定学习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最终是在社会上培养与之对应的技术人才,需要的是可以实干的人才。因此,这些人才必须有过硬的机械化理论知识为支撑,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人才才有可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学校时,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朝这个方向前进,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具体的操作中熟悉并理解理论知识,避免盲目化,提高学习的效率,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设定到四年的教学流程,尽量不浪费时间,让学生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重视实验课与实训课。实验课分为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的实践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确保实验原理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更好的学习这门课,成为专业性人才。

3结论

在现代教学中,科学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元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就必须不断的进步,本专业的教学也是一样,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与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上遇到很多难题,很多人也在不断的探索,寻求更多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难题,也期待更多的人投入进来研究与分析,寻求更好的教学经验与方法,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不断进步,让学生的学习也更加轻松,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将会学得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机械设计课件(篇7)

关于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职业教学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重构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整合机械结构与拆装实训环节,改变“模型实践教学”现状的独特观点,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模型实践教学

一、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力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化为引导,跳出了现有高职院校“模型实践教学”的圈子,重点整合机械结构与拆装的实习环节,增强了学生对零部件的结构、制造和装配工艺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机器设备、加工方法、加工精度、装配精度和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知识的全面认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机械设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一门承上启下的技术基础课,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采用先讲授理论课,后实践课,使理论和实践完全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现就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教师职教观念淡薄,工程实践技能薄弱

一方面,任课教师都经过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其观念遵从普通高等教学模式,注重学科体系和理论系统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程锻炼,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机械设计》部分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还没脱离知识本位的特点,追求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偏离课程知识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笔者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查阅了二十所不同地区高职院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发现其授课内容基本相同,而且知识范围广,其中一些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用得很少或根本不用,有些知识过深,对高职生来说接受难度较大,比如齿轮传动中的疲劳强度、弯曲强度的计算,轴强度计算与校核的等。

(三)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养成了学生僵硬、死板的思维方式

为蓝本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整个课程教学就算完成。

机械零件等内容,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很多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公式和定理进行计算的能力、推理能力等较差。[2]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教师教学程式固定,方法死板,学生围着老师指挥棒转的教学格局。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师埋怨学生不认真,学生怪老师灌输枯燥无用的东西,形成师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需要

一般职业院校目前还是采用粉笔板书、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笔者所在学校硬件条件还不错,也仅仅增加了多媒体课件和模型示教教学。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和思维的.引导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五)课程体系知识脱节,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差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学生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具备该课程体系的相关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等。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前期知识不扎实,交叉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教师对涉及到交叉知识部分的处理,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致使学生感觉知识脱节、思路不连贯、理解不透彻,学习效果较差。笔者为此专门进行了一次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总共84份问卷中,68人认为该课程没多大收获,有人甚至用听课痛苦和难受来形容学习的体会。

(六)传统的“模型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以“模型实践教学”为主,即学生观摩的零件是模型,拆装的机构是模型、测绘用的减速器也是模型。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沿用本科的集中式课程设计,而且很多学校课程设计内容都无一例外地采用模型减速器。由于缺乏工程实际知识,对减速器零部件的功能、结构、制造、装配和使用认识也仅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只能依照模型,比照书本和设计手册进行模仿,造成一个组或一个班级同学的课程设计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而且由于制图、公差、材料、工艺等知识太差,反映到图纸上则是连基本的投影、配合性质等都错误百出,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效果。

三、《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践

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构思教学改革,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一)转变职业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工程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观念转变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的观念转变,为此专门邀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和企业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同时积极加强教师的工程技能训练,要求没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必须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以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适应力。 (二)以能力构建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能力构建为主线,要求从注重专业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过渡,教学内容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更新。为此,我们专门组织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涉及原理的课程内容、过深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内容等进行了删除,增加了一下实用性强的实践教学内容,比如设备观摩、结构拆装等。

(三)以项目化教学引领课程开发,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

项目化教学引领的课程开发,在一些学校的课改中已经进行了应用与实践,以项目为载体,用具体任务的实施来完成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学生接受的模式。《机械设计》课程以前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机构和零件模型展示和观摩、学生作业、最后集中课程设计。现在,我们把整个课程划分为“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通用机械零部件”、“课程设计”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计划学时选定不同的项目,比如“常用机构”模块中,由“压力机运动机构”、“缝纫机驱动机构”、“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配气机构”等项目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原则,整个课程环节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较强的实际工程氛围,按照任务布置——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方案制定——师生互动——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

(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课程设计的延续,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展示课程设计思想,凸显课程设计精华,推进课程设计的实施和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在以项目法教学为主导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在项目和任务中充分利用引导、启发、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的能力,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教学过程中,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比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实物模型、示教系统、电子教案、电教片、多媒体动画课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不再抽象难懂。为本课程的实施,学院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仿真示教演示系统、CAD绘图室、机械结构拆装实训室等。这些教学辅助条件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完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学习过程。

(五)加强课程群之间的交流,注重课程体系知识的衔接和交叉

《机械设计》课程,特别是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模块,是前期已修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工程实际的综合应用,针对学生对已修课程掌握较差的状况,要求课程任课老师通过与前期任课教师的交流、学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那些在本课程中频繁使用的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复习应用,引导穿插。

(六)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扩展实训环节的外延,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模型实践教学”,让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以课程设计为例,学生接触的减速器只是教学模型,不是工程中实际应用的减速器,轴与轴承内圈的配合、轴承外圈与减速器箱体的配合本来是过盈配合,为了拆装,在教学模型减速器中却是间歇配合,让学生产生误解。鉴于此,我们在原来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整合了机械拆装实训环节,组建了由减速器、发动机、车床主轴箱、缝纫机、冲压机等组成的机械结构与拆装实训室,不仅在授课中要安排学生观摩,而且课程设计前要安排一定课时的拆装实习,学生课程设计的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减速器设计扩展到发动机局部机构、缝纫机、车床主传动机构设计等,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实用工程机械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本次课改,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教学的实施,机械结构与拆装实践教学开展,一方面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本课程的乐趣,由此带给他们对机械机构创新设计的挑战信心,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同时,体验到了课改带来的成就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项目化教学,完善实训教学环节,把一些实训内容安排到学校实习工厂进行,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机械工程知识的全面认识,真正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件(篇8)

1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落实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高等学校作为工程教育的高地,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在面临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目前高教界正在积极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组成。以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理论教学依然以教师多媒体讲授为主,主要原因:①多媒体图文并茂,动画、视频丰富;②教师备课相对容易,但这也忽视了多媒体重难点不突出的弊端,学生短时无法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教学方法上忽视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为任务,其设计对象仍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概因减速器设计理论成熟,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减速器中齿轮、轴、轴承等零件的设计恰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从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看,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学生缺乏工程实践,对减速器认识也仅是“听说”,特别是结构设计时完全依靠指导书中例图,没有自己设计思路;②学生对力学、图学等先修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特别是绘图质量不高;③教学模式单一,设计任务相同仅设计数据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少交流与协作,个别学生抄袭别人资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引入工程实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①研究常用机构的机构组成、运动特点、设计方法等;②研究一般条件下通用零部件的类型、作用、设计计算方法。实际教学中对第一部分内容注重于机构结构分析内容、图解法内容和单个机构而不是机械系统的介绍;对第二部分内容仍将机械零件分成:常用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机械连接(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机械支承(轴、轴承)、其它零部件(机座、箱体)几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知识点比较零散。为此,应融合实验、实践内容于理论教学,在课程教学之初就提出机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计机械”,以两种典型的机器——四冲程内燃机和机械传动装置——减速器为例,介绍内燃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运动特点,从而提出内燃机的机构组成包括三大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它们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从机械制造的角度介绍减速器的零件组成:齿轮、轴、轴承、螺栓、箱体等,从而引出课程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对教材的内容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进行适当取舍,由于我校的一些近机类专业如材料、安全工程等专业力学、金工实习等先修课程开设的不足,在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中若一味地讲解受力分析,学生势必难以接受,应抛开推导过程而重点强调应用。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到工程问题的现场,借助于多媒体的情景再现,首先让学生用工程语言描述工作过程,其次让学生提出工程问题并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知识应用的成就感。

3.2重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减速器应用的广泛性、教学示范效果的典型性、设计方法的成熟性,减速器设计仍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熟练程度的最好的载体。但应该改变以往在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时就给出设计方案的作法,而是仅给出工作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参数,对原动机、传动装置由学生自己选定。由于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知识十分缺乏,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更不会应用于工程实际,因此将减速器拆装测绘综合实验安排在课程设计任务下达之后进行。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减速的功用、结构组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帮助。实验结束之后,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提出的几种不同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中各传动装置的形式及布置的先后顺序并确定出最优方案。这样每一位同学都有提出自己设计思路的机会,通过交流发言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计之初就积极参与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在以往指导教师分配给学生的数据不同,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但由于现代信息的发达,网络上只要提供数据就可以提供设计过程,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信手拈来”。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将其分成5~6个设计小组,每个小组一组数据所算得的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应该是一致的,而在传动比分配时各级传动比又可以是不同的。学生一边计算一边交流,不仅了解了其他人的设计思路,发现自身问题也可随时解决。

3.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生最关心的必然是课程考核成绩,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必须得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如果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受挫。随着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提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能力要求的全面性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就日渐显现出来,一方面教师教学中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又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法与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能力要求已不相适应。在我校,机械设计基础的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考试成绩占占创新机构设计、大作业等环节,其占总成绩比例为10%,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设计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4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各高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继进行了改革,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设计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措施的实施收到了大量有益的效果。将继续按照制定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完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曾敏.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0-22+42.

[2]田君,韩立发.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1):100-104.

[3]陆萍,宋可总,栾莹,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49-51.

机械设计课件(篇9)

关于职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体系的创新的论文

一、引言

本文首先查阅机械设计、自动化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现阶段我国职高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学现状中的问题提出创新教学体系的思想,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体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二、创新教学体系

1.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互依存与支撑,培养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全局意识。

(2)培养实践能力。只有经过实践考验并投入应用的技术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因此,学生要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职高要适当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现代化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互补,使职高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与学习这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培养设计能力。课程设计不仅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设计方案付诸执行。在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模块往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课程设计这一模块中,应当重视目标和内容设计,制定质量较高的设计课题,减少学生雷同设计的可能性。

(5)培养新型教师。教师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创新的教学体系中,应当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2.教学体系的创新

(1)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在职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中,应当建立健全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

(2)完善能力培养体系。职高在具有了专业的知识体系之后,需要建立健全有关学生能力培养的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锻炼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参加实践活动之后,提高职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式的创新

(1)启发式。在职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充当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不断启发学生对于加工制造或者自动化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某一问题进行设计和学习,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自动化创新的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职高的教育体系中,应当重点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动化传统的课堂与企业教学联合起来,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企业实践当中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感知,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设计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的课程。为了使得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功课,提高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的能力,教师应针对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提出有关这门课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考。

机械设计课件(篇10)

摘要: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高校生产实习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说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有限,经费紧张,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生产实习的质量,成为高教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受限,加上许多企业从经济效益、安全角度考虑,学生实习大多是参观、听讲座,动手操作机会少,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产实习缺少兴趣,对待实习敷衍了事,没有全心投入到实习中,从而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呢?

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选择好合适的实习单位是搞好实习的前提,好的实习单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生产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实习地点尽可能选在生产装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有利于指导教师实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式构建企业、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或是去自己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这种灵活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实习人数多造成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位或者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实习单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种自主实习,要加强管理,需履行一定的手续,包括接收单位来函证明,学生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评定意见。

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习的指导工作好坏关系到实习效果的优劣,指导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对没有带过生产实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对实习流程方法等进行讲解,另外,定期选派实习教师赴实习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既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实习师资队伍建设,锻炼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强化学生生产实习的管理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要加强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走过场,不肯深入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些实习环节虽然只能看,不能动手,但是可以了解机械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从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看到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通过实习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合理安排实习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好实习时间,在下厂之前,安排一天到二天的实习讲课,必要时可以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除进行实习动员和入厂教育外,还结合实习的内容,详细介绍与现场有关的理论知识,着重介绍实习单位可以看到和实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先有大概的了解,并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先通过看书,查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对生产实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使学生在企业中的生产实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有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指导老师对设备工艺等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与实习单位协商,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要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对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改变以前只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内容有:实习出勤率、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等逃避生产实习的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在每个车间实习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汇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个人与小组进行奖励,对违纪和实习态度不端正的个人和进行评批与教育。

四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讲座和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产实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社会知识,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发表看法,对运行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详细分析,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才。在一拖实习时,我院师生与单位领导组织座谈会,单位领导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如何正确定位、如何真正的融入企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学生兴致很高,感觉收获颇丰。指导教师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谈心,增加了解,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对生产实习的认识和感受,收集学生和实习接收单位的意见,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生产实习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必须使实习基地、学生、指导教师三者有机的结合,明确实习目的,要让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要认识到生产实习是一场高于理论教学的教学过程,必须精心组织、悉心指导,加强管理,不断总结方法,不断探索,切实保证逐年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伟.改革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实践能力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1):51-53.

[2]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22.(9):15-17.

[孙克辉、盛利元等.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3.(2):68-69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3708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下一篇 : 财务部门述职报告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