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沟通交流,经常能收到别人发的一些句子,从句子的短短字句中可以感受发送者的心情。你每天分享句子的频率是多少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佛陀的启示禅语大全60句摘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佛教用语。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华人民间也将佛称为佛祖。

佛陀的启示禅语:

1、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四圣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2、佛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相反的,他承认居士和比丘都可以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乐趣。

3、佛先赞叹禅定之乐,后接著说这些喜乐是无常、苦、变易不居的。

4、佛是真实而客观的,他说一个人对人生欲乐的享受,有三件事必须了了分明:欲乐的对象与欲乐的享受;欲乐的恶果、危险、以及其它不如意处;从欲乐得解脱。

5、要想完全而客观地去了解人生,不可不计及生活中的乐趣、痛苦忧伤,以及从两者得解脱的三个不同方面。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6、佛说:如果能客观地了知欲乐的享受为享受、它们的不如意为不如意、从欲乐得解脱为解脱,他们就可能确实而完全地了解感官享受的欲求。

7、苦的观念可从三方面去审察:一般苦难的苦;由变易而生的苦;由因缘和合(条件具备)而生起的苦。

8、人生的各种苦难,如生、老、病、死、冤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哀伤凡此种种身心苦楚,为世人所公认苦难或痛苦者,都包括在一般苦难的苦中。

9、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永恒的、迟早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苦恼、不乐;这种变迁都包括在变易的苦中。

10、第三种由因缘和合生起的苦,却是第一圣谛中最重要、最具哲理的一面。

11、根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综合。

12、根据佛教哲学,世间并无永恒不变而与物质对立的精神,可以被视为自我、灵魂或个我者。

13、佛说火每从所烧的燃料得名,因木柴而燃烧的火叫做柴火,因稻草而燃烧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识也是从使它生起的因缘得名。

14、佛曾经毫不含糊地宣称识蕴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

15、佛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也必见到苦的生起,也必见到苦的止息,也必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

16、真正的佛教徒,是个最开心不过的人。他既无畏怖,也没有烦愁。

17、在佛教的绘画与塑像里,佛的容颜,永远是快乐、宁静、满足而慈悲的,决看不到有一丝受难或痛苦的痕迹。

18、佛教艺术和建筑,佛教的寺院,从来不曾予人以阴森苦恼的印象,只有产生宁静安详的喜悦气氛。

19、佛教最反对愁惨、苦恼、悔罪、郁闷等心理状态,认为这些都是体证真理的障碍。

20、根据大乘佛教哲学,识蕴分心、意、识三义。

21、这种宽容与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与佛教文明最珍视的理想之一。

22、佛教也从来不曾因为弘法或劝人信佛而流过一滴血。

23、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论以什么为借口,都是绝对与佛的教诫相违背的。

24、佛教仍然是佛教,不论你给它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标签是不相干的。

25、真理不需要标签;宗教的标签,只是独立了解真理的障碍。

26、人类最喜欢有分别性的标签,甚至将各种人类共同具有的品性与情感也都加上了标签。

27、人类的品性与情感如爱、慈、悲、恕、忍、义、欲、憎、恶、愚、慢等,都用不著宗教的标签;它们并不专属于任一宗教。

28、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宁说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里,重点却在见、知与了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

29、信有三种形态:(一)完全而坚定地确信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见功德生宁静的喜悦,(三)欲达成某一目的的深愿。

30、不论怎样解释,多数宗教所了解的信(相信),都与佛教极少关涉。

31、佛教的信永远是知见的问题,不是相信的问题。

32、佛的教诫曾被形容为 ehipasika,就是请你自己来看,而不是来相信。

33、在佛典里,说到证入真理的人,到处都用得净法眼一词。

34、佛说:眼睛生出来了,知识生出来了,智慧生出来了,善巧生出来了,光明生出来了。

35、佛教里一向是由智慧得正见,而不是由盲信而生信仰。

36、佛说:凡执著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是桎梏(缠缚)。

37、佛的教诫是用以度人,使他得到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涅槃的。

38、佛的整个教义都以此为目的;他的说法,从来不是仅为了满足求知的好奇。

39、佛是一位现实的导师;他只教导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快乐的学问。

40、佛说梵行是与这种见解无关的。不论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如何,世间实有生、老、坏、死、忧、戚、哀、痛、苦恼。

41、佛不但只是人类的一员,而且他也从不自称曾受任何神灵或外力的感应。

42、佛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努力与才智。

43、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

44、只要他肯发愿努力,每个人身内都潜伏有成佛的势能。

45、依照佛教的看法,人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46、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

47、佛曾经这样说过。他训诫他的弟子们,当自作皈依,切不可向任何人求皈依或援手。

48、佛教导、鼓励、激劝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因为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缠缚。

49、佛说:工作须你们去做,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

50、佛说,在他的教诫中,绝无秘密法门。

51、佛说,他紧握的拳中,并没有隐藏著东西。换言之,他一向没有什么袖中秘笈。

52、佛准许他的弟子们自由思想,这在宗教史中是向所未闻的。

53、根据佛的话,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而不是因为他顺从神的意旨,行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脱以为酬佣。

54、根据佛的教诲,疑是五盖之一,能覆蔽人心,使不得如实见到真理,并能障碍一切进步。

55、疑却不是一种罪恶,因为在佛教理没有盲信这一条。

56、佛教里根本就没有其他宗教里所谓罪的观念。

57、一切恶法的根本是无明与邪见。

58、只要有疑、迷惑、意志不坚定,就不可能有进步。

59、在没有确实明了之前,疑是一定存在的。可是想求进步,就绝对必须祛除疑惑;而祛除疑惑,又必须确实明了。

60、强迫自己去相信与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也不是睿智。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禅语名句摘抄_心灵禅语


禅语名句摘抄_心灵禅语_

1、 【佛心禅语】 生气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常生气会使人得病,过度生气会导致 死亡。所以佛说:生气发怒的人,是一个败亡的人。提醒我们学会控制, 切不可常生气、生大气。

2、 眼中无翳休挑刮,镜上无尘不用磨。信脚出门行大路,横担拄杖唱山歌。《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3、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4、 有爱心的人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友善的世界。

5、 万事皆有自然定律,任何事物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6、 【天天禅语】空过一天,不如实用一秒。

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般若第二》

8、 佛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为什么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前面讲了,一切念皆是邪念,人的言语必然是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某个观点,既然内心所思所想都是邪念,言语自然带着毛病。

9、 【哲理心语】有一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虽然月亮在苍天之上,但是如果我们开启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可以出现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极点奋力一搏,或许会看到一处全新的景观。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赞美与是非】 多赞美人,不是非人。 我们应该多赞美人,不是非人。赞美使人欢喜,赞美使人聪慧, 赞美使人成功,赞美使人幸福,赞美使人健康。 说是非颠覆友谊,信是非失去朋友,传是非失去信任。是非使人烦 恼,是非使人蒙蔽。 愿所有的朋友远是非,近良言,多幸福,多吉祥。

11、 疼爱大地,就是疼爱众生。

12、 【佛、神、人】 佛是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

13、 佛说:能够躬行忍的人,才能够称之为有力量的大丈夫。如果说他不能欢喜地忍受别人恶毒的骂声,如同喝蜜糖水一样,那么他就没有真正得道,不能称之为智慧人。

14、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15、 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097。

16、 度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本质,看到关系, 看到各种因素之间的作用,看到部分与整体的协调,看到事物变化和发展的 过程;度是调节生命的杠杆,生命的和谐与成熟的象征,都需要对 度进行好的把握,而心理症状的本质,往往反映思维上的非此即彼和行 为上的顾此失彼,这是生命的失度状态,人在杠杆的两端铤而走险,生 活很可能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失去平衡。

17、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然,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18、 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趁年轻时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迈时才想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予了!

19、 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

20、 女人要有柳枝般的柔软与坚韧,更有花儿般的芬芳与柔媚,这样的女人男人不爱是不可能的。

21、 当我们快乐时,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多拥有了什么,而是减少了一些烦恼和执著;当我们痛苦时,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欲望。

22、 佛说:以柔软心对待一切众生。在凡俗世界,每个人都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有着太多的渴求和担心,精神带着各种病灶,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受到刺激和伤害,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呵护。假设以冷硬的心对待他人,必使他人旧病未愈,又生新病;佛家主张以柔软的心对待他人、对待众生,为的是避免伤害,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抚慰。

23、 思念礼供如来力,普覆我等有情众;诸法增益人天需,无子痛苦常远离;不舍菩提长善法,二障消除人天乐;远离暗冥魔害敌,供养怙主无恼害;速得禅定陀罗尼,习得胜慧消恶习。愿我临欲命终时,生彼净土莲花中;福智功德悉圆满,妙如光音王如来,得蒙授记愿欢喜。

24、 如果从凡人的境界来思考问题,那会越来越离题。如果不从凡人的境界去考虑,那肯定不会有迷惑了。

25、 什么是忍辱?佛日:若得他对而心不起,是谓忍辱。一《贤劫经》

26、 夫为善知识,要在知贤,不在自贤。故伤贤者愚,蔽贤者暗,嫉贤者短。(宋)或庵禅师(《禅林宝训》)

27、 【天天禅语】行善者得快乐,造恶者受苦难。

28、 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29、 路入来到沙弥修行所在的寺庙见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住持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徒弟也是一样。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30、 有谁被人斥责,而不斥责对方,他得到大胜利,为自己与对方。你受到伤害,而你又去伤害别人,只会使痛苦继续。修行正念呼吸,你将制造一个双赢局面。-----一行禅师

31、 (四)作众生友,代众生苦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为世法母。《胜鬘经》

32、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没有办法一蹴即成。慧律法师

33、 何等母妇?爱念夫主,如母爱子,昼夜长养,不失时宜,心常怜念,无有厌患,念夫如子,是为母妇。何等妹妇?承事夫婿,尽其敬诚,如兄如弟,同气分形,骨血至亲,无有二情,尊之重之,如妹事兄,是为妹妇。何等知识妇?奉事夫婿,敬顺恳至,依依恋恋,不能相远,私密之事,常相告示,行无违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相亲相爱,欲令度世,如善知识,是为知识妇。何等妇妇?供养大人,竭情尽行,无有一二,净修妇礼,终不废阙,进不犯义,退不失礼,常和为贵,是名妇妇。何等婢妇?心常畏忌,不敢自慢,忠孝尽节,口不粗言,身不放逸,以礼自防,如民奉王,夫婿敬幸,不得懦慢,若得杖捶,敬承奉受,及见骂辱,默然无辞,甘身苦乐,无有二心,募修妇道,不择衣食,事夫如事大家,是名婢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淫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毁辱亲里,夫婿相憎,咒欲令死,是名怨家妇。何等夺命妇?昼夜不眠,毒心伺之,作何方便,得远离之,欲与毒药,恐人觉之,心外情通,雇人害之,复遣傍夫,伺而贼之,夫死更嫁,适我愿也,是名夺命妇。《佛说玉耶女经》

34、 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找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35、 了达身、语、心、业自性皆无所得,由是得与真言行相自性相应,非智所觉,非心所现。《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一

36、 【禅语感悟】 火在佛法中,又称为无明火,还包括了怨恨、愤怒和仇视。对于能够 顺自己意的事就很欢喜,可是往往我们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 如意,心中就有火气,这就是无明火。

37、 当你放弃自我的时候,真我就出现了;你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法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耕云先生

38、 佛说: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 相和敬,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39、 【天天禅语】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40、 沐浴身上的灰尘,不如洗掉心灵的污垢。心净则万物净,有一颗清净 的心很难,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更难。

41、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坛经顿渐第八》

42、 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啦严法师

43、 当两个人结成夫妻,就是组成了一个两人的僧团,可以让双方修行爱。譬如说,互相照顾,使另一半如花般绽放,幸福成真。幸福,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一天里,应该至少要修行微笑一次,为的不只是你自己,也是为另一半。你也应该为自己、为另一半修行行禅。我们的每一步、每个微笑,都会在周围人身上起作用。

44、 禅语意在说明人的心态愈朴素自然,愈能修得正果,即所谓的大彻大悟。一味地急功近利。那么,在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精神的指引下,你的素质将得到最好的修炼。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一定会稳操胜券。

45、 快乐地过就是快乐的一天,郁闷地过就是郁闷的一天。一天 的心情怎样,生活如何,往往取决于自己。

46、 法界性是诸法体故,是故真言真实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体,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誉《密宗要诀抄》

47、 和则常安。《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48、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过的山水,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

49、 将放生的心态转为护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50、 如果忍辱时神情愉悦,脸色像莲花一样好看,如同得了至尊至贵的福报,即是忍辱。例如母亲面对因饥饿哭闹的孩子,心中油然生起幸福感,表情愉悦,脸色好看,一点没有厌烦的感觉,这是真忍辱。若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如此,便是忍辱的至高境界。

51、 什么是岁月?少年不知道。当倏忽间人至中年,方知时光的 无情。照片记录个人史,一幅老照片就是一页历史。可惜很少有人拥 有自己的编年史,拥有的大多是断代史。但是,又有谁不愿意拥有一 部自己的编年史呢?

52、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

53、 你的名字,在我这里从口头禅最终变到了只字不提。

54、 平等待人,就是要给所有的人以应有的尊重,不要在人的身上附上许多条件,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予以不同的对待。如果别人没有好好地对待你,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你有没有做一个公正的人?

55、 莫以恶小而为之 佛说:不可轻视小恶,小恶也会遭到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 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56、 一百年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一刀斩断,导致一百年来中国人 的精神无依。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人试图嫁接其他国家的文化,殊不 知,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但无法嫁接,不同文化嫁接产生的排 异现象无药可医。

57、 对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现代文明离他们很远也很近,多数 情况是看得见够不着。譬如横穿而过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对他们 来说不过是一道流动的稀罕风景,这道改变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风 景,就在他们身边,却与他们无关,面朝黄土背朝天仍然是他们的宿 命,他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58、 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59、 一切都有规则,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则,人心有人心的规 则,这个规则不是用来被打破的,若一定要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必然 的惩罚。自然生态的平衡是一种规则,你若非要让它不平衡,它就要 地震,它就要海啸;心态平衡是一种规则,你若非要它不平衡,它就 要谩骂,它就要暴力。是不是这么个理呢?

60、 【天天禅语】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禅。

61、 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大方广总持经》卷一

62、 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64、 为欲修行,令身安乐。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65、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凡事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 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你是快乐的,我才是幸福的,把幸福快乐带 给别人,把痛苦烦恼自己留下。

66、 有情不是罪过,痴爱才生烦恼,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67、 世上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实实在在的日子,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如果你真的无法适应或忍受,那最好的方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装瞎子。这样,你便不会感到那么难过和失望。

68、 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69、 杜宰相听到的是老鸦叫声,而无住听到的是内心的感悟。这种内听,是一种精神的高度专注,是一种排除了外界干扰的静心内省。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70、 上智厌腐身,危脆非真实,苦多而乐少,九孔无一净。《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71、 妙语是理解的精华,理解的知识是禅定的精华;一个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识都不会增长。《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72、 我们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伟人。

73、 人生有如高空走索,应专心一意往前看、向前走,不要回头空懊恼。

74、 真该妄本,妄彻真源;性相融通,无障无碍。(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75、 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彻悟禅师语录》

76、 【天天禅语】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77、 改除习气,不与人计较声色,要与自己计较是否精进。

78、 改革开放以来,前三十年让一部分国人先富起来了。据行者 观察,现在已经进入拐点期,要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共同 致富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 和验证邓小平理论。

79、 我们帮助别人,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 围,勉强地去做,不仅自己痛苦,还可能会引起对象不切实际的期待,假如 希望落空,自己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被帮助的人要有一定的 自知之明,是自己依赖还是偷懒?是真的不会还是不够谦虚?经验和阅历是 失败之后得出来的,适当的帮助可以省去失败的过程,但是是否什么都依赖 他人,最后失去自主和信心呢?

80、 基督教的圣者,佛教的圣者,经由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都悟到了真道,彼此之道,自然相通。好比炼金,不管用什么方法,炼成的金子,都是质地相同的东西。

81、 【禅语悟道】夫妻之间要比谁爱谁,不要比谁怕谁。

82、 (白居易)日:佛法大意如何?(鸟巢禅师)师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日: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日: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

83、 佛教的真理犹如明灯,将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并启迪心灵的智慧。跟着真理的脚步,让我们来一趟菩提之旅吧。这一定是一个寂静与安详的旅程。

84、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隔阂,无论人们如何用人的办法努力去消除,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因为人的办法缺乏能量。但是慈悲的力量却能化解一切冤结,使人世间的一切因果回到善解。慈悲之光胜过千言万语,它能使心灵之间的怨恨与间隔顿时消失于无形。

85、 见一尘,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见一滴水,即见十方世界一切水。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86、 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87、 扬善惩恶,虽是老幼皆知极为平常的道理,但80岁老翁历经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对身为地方长官的白居易来说,知道这个道理尤为重要。

88、 问:精神统一与禅定何异?答:凡专心一事,不问正邪,皆可日精神统一。禅定华译日静虑,乃放下万缘,不思善,不思恶,寂寂惺惺之一种境界。李炳南居士

89、 【自知知人是智者,人情练达即文章】1.换个角度想问题。2.做合群的人。3.提高你的执行力。4.做事注意技巧,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9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

91、 信能渡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除苦,智慧得清净。《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1经

92、 如何顿悟自心,不从人得者,未心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闲关险阻,依稀仿佛如梦中事然。《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93、 我们尽量不做损人利已、伤天害理的事,这样经过不断地积累,就能够改变人生的际遇。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使恶的结果推迟,使好的结果提前。

94、 世间本没有天生的东西,是自己的过错就要敢于承认,不找借口推脱给别人。认错才会懂得反省,更新自我。

95、 当一切变成黑暗时,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96、 人类学佛,只是依于人的立场,善用人的特性,不碍人间正行,而趋向于佛性的完成。(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97、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牧牛品

98、 【最有禅意的句子】心善造福是福气。

99、 在经济富有、政治自由时,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让人人的心灵净化。

100、 【天天禅语】为人群服务,是人生;为生活服务,是众生。

101、 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冬天万木凋零,也依然能够看到满眼的青翠,生命之树便会常青。

102、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103、 【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的仁慈。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灯盏。

104、 有与天下人为友的胸襟,你就不会缺少朋友;有与全世界为 敌的气魄,你就没有敌人。你爱众生,众生也会爱你。

105、 不过,抵达顶峰的过程可能也会有所差异,有的人走得轻松,有的人一路坎坷,但艳阳高照也好,风雨兼程也罢,只要怀揣着抵达终点的希望,每个人就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精彩,都可以是发光体。

106、 懂得舍弃,才能行布施之道 在佛家看来,懂得舍弃,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报;在现实中的人 看来,懂得舍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107、 一生处在底层,默默地支撑起上层的风光。熬出能见度的时 候,实际上就是被抛弃的时候,这,或许就是根的宿命。

108、 生活总爱和我们开玩笑,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我们苦苦寻觅时,常常难窥其径,但就在我们悲伤、失望,准备放弃时,它们往往就会接踵而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全力以赴,抓住机缘,超越自己。

109、 【天天禅语】佛法的真理象是渡过苦海的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110、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111、 佛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凡事都与人相比较,莫争强好 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如 果别人春风满面,事业有成,而自己依然在为别人打工,心中便会不平 衡。于是,一心想要战胜别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胜。整日处心积虑地 希望自己做出好的成绩,费尽心机,劳心伤神,得不偿失。

11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发心、用心、集人人爱心;借力、用力、集人人大力。

113、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114、 成功,是依靠坚忍的力量,潜蕴蓄积长期奋斗而成就的果实;并非仅凭一点血气或一时的冲劲而侥幸得来。

115、 禅,就好像是哑巴吃蜜,甜味点滴在心头,你只有体会,而不能言传。

116、 每个人都有隐秘的愉悦,每个人都有暗藏的伤痛。人生是一 幅美妙的画卷,人生也是一道隐约的伤痕。生命开出过灿烂的花朵, 生命也飘荡过阴郁的流云。世间没有完美的人生,个体的生命也不会 永恒。让微风拂过鲜花簇拥的画卷,让阳光抚平流云划过的伤痕,我 们的精神家园才会宁静,灵魂之树才会常青。

117、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随处得自在。一《云居道简禅师》

118、 【新年谈新】心新,年才新;心好,年才好。若要新年好,需是新心好。心若是旧的,年年过年,只是旧年,何来新年?心若新,则分分秒秒皆新,何必等待过年?猎奇、搜新闻、学知识,并不能让心新;若能念佛,与佛心相通,便如浊溪得活水源头,清清汩汩,无时不新。

119、 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钱财只是暂时聚集在你这里的一堆数字,你死后不知又会成为谁的枷锁。不如拿去帮助别人,换取世间更多的温暖。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菩萨由身安故,获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诸烦恼,远离一切所有盖障,于所缘境其心安住,如是便人于三摩地。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是则名为安觉分法。《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121、 佛日:逆境是增上缘。佛陀还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佛皆以苦为 良师。没有苦不可能成道。如果一个人要想更坚强,应该接受逆境的磨 炼;顺境不一定就好,逆境也不一定不好。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 佛。在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因为有苦,所以人会努力、思考、精进,才 会思变,才会改变,才会领悟。这就叫因苦成佛。

122、 【天天禅语】健健康康时,就做来囤(积),不要做来抵(消)。

123、 有慈悲心的人,就会有柔和的风度;慈悲柔和可以化解人的烦恼。

124、 生活中如果人拿个石头向狗丢过去,这只狗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始追逐那块石头,追了老半天,原来是一块不能吃又没有用的石头,除了跑得气喘吁吁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只是白费力气而已。狗为什么要去追一块没有用的石头呢?同样的道理,人为什么要去追一个别人丢过来的坏脸色,别人丢过来的一句坏话呢?

125、 佛法功夫,全要自参自悟。即至亲厚之父子、师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艺可以传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饭,只是他人腹饱,己腹仍是饥饿。《禅宗直指》

126、 花心的男人是因为没有碰到有魅力的女人。同样,太现实的女人也是缘于没有碰到有实力的男人。一个人大方还是小气,伟岸还是猥琐,忠贞还是虚伪,一方面取决于环境的熏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决于他或她的另一半,及所打交道的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127、 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一切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晴朗天空。醉心于功利,便会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计较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哪一种争斗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和嫉妒猜疑呢?

128、 菩萨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道智具足已,应分别知众生深心。入众生深心相,人已,随众生心,如应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种善根品

129、 做女人一定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了欺骗,忘得了诺言,放得下一切!最后用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宁愿相信这个世间之美好,痛并快乐着,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伤害,而拒绝错过人生中那些美丽的误会。要知道美丽的女人都是一次次美丽的邂逅所孕育出来的。人因误会而认识,因了解而分开,而误会才是人生!

13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131、 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唐)大珠慧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六

132、 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梵网经》卷下

133、 为善搭一座桥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让时间、精力 和辛苦变得不那么重要。何必去刻意寻找生活的意义呢?你的一个良 善眼神,你的一次善意援手,甚至你的一句真诚问候,都是生活的意 义所在。因为生活有意义,你的人生更有价值,你的生命更加丰沛!

134、 不过,花儿似乎更能顺应生命规律,并无前忧后顾,未曾兴奋若狂,也不曾哀叹悲愁。她从容地生长开放,从容地彰显美丽与散发芳香,然后从容地落地成泥。她淡然对风雨,笑颜赴凋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生命的参悟可谓透彻深刻。禅机,其实就在花里。

135、 力能破他军,还为他所害;力能侵掠人,还为他所掠。《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136、 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卷十八

137、 【人生三毒,贪、痴、嗔】贪,是三毒之首,人有贪念,就会去痴迷,如果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就会苦恼悲伤,是为痴;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与情绪。要除三毒,需要用戒、定、慧。精进持戒,时常得定,不因事物大起大落,要沉着稳定,能够忍耐,修习禅定,生起大智慧。

138、 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城里找不到安静,便想到深山,到了深山,耐不得 寂寞又回到城市。意想寻求心外的净土,不如息一息内心的不安。从内心深 处发现烦恼的因素,对症下药,息得下心中一分烦恼,才能得到一分清凉, 获得一分安详。

139、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维摩经》

140、 若论此事,是著即差,非著即错。不是不非,如蚁循环,如蚕作茧。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141、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

142、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给欲望之心投影于黑暗,给清宁之心照彻于光明。世间的因缘际遇深不可测,我们不知从前生哪个喧闹的城,迁徙到今世这个陌生之都。向佛之路是平坦宽阔的,不是赶赴红尘,洪水里来,烈火中去,非要将你伤得血肉模糊,才算是走过劫数。

143、 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144、 【天天禅语】我们应该以真诚与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与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与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与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快乐。049。

145、 略说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何者为十?所谓:如来神力故,法应如是故,一切众生行业故,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品

146、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

147、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谐的环境中,宽容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148、 正确的结果比正确的道理重要。为了一些小事争辩谁对谁错,争辩谁有理谁无理,却造成感情受伤、关系破裂的结果,即使证明了自己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149、 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平常人怀平常心,平常路迈平常步,知足人长说知足话,知足心常交知足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你的爱心时,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150、 凡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151、 【佛言慧语】1.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2.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3。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4.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152、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53、 我总有一种冲动,让自己变成一个巨大的容器,并用它来收 集朝霞、晨风和鸟语。然后,将这个珍贵的容器送给我热爱的人,让 他们在风雨的人生路上随取随用。如果真的可以,我的生命便被赋予 了永恒的美好,我所热爱的人生活中从此也不会再出现阴霾,灿烂和 快乐将一生拥裹着我们。

154、 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里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找找财富,那是大错特错也,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155、 问:心如何无念?答: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与妄念相应,即是无念。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般人对境的反应模式就是不断的攀缘,内心从来没有一刻安定。时下流行一句话:跟着感觉走真好,其实,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妄念走,如何从妄念的瀑流中,到达清明的岸上,才是禅定的目的。郑鸿祺居士

156、 我向来以为码字是一门手艺,玩魔术也是一门手艺。码得好 的字可以愉悦人的心灵,玩得好的魔术可以刺激人的感官。说白了, 码字的也好,玩魔术的也罢,都不过是一介手艺人而已,和泥水匠、 理发师等手艺人并无本质的不同。

157、 学习是一生的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永续学习。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奉献,学习利人,学习尊重异己,学习共生和谐。(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58、 人只要能回归落实到生活的本身,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就 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安适的情怀不是追求来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强 加给我们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关键是自己能否维持一个纯真的心态。

159、 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160、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看上去财大气粗,实质上应该反过来讲,气粗则财大!一个人气场的能量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指数,决定他能走多远。这和物理学的原理一样:磁性的大小决定吸引铁块的大小!

161、 在生活中,很多大男人以为吃醋是女人的专利,所以即使心里吃醋还要表面假装大度,这样的男人其实真的不懂阴阳平衡的原理。女人无论长到30岁还是50岁,即使白发苍苍时,她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她渴望男人的呵护,渴望男人的甜言蜜语;她渴望男人的重视,渴望男人到老还为她吃醋,即使她表面上不在意,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

162、 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宽容是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宽容是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163、 多闻圣弟子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伽弥尼经》

164、 我们常常无法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在乎什么,应该放下什么,所以被心魔所困。其实,只要放下散乱的心,提起专注的心:放下专注的心,提起统一的心;放下统一的心,提起自在心,就能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就能彻底放下。

165、 房屋,只要把根基保养好,就不怕倾倒;树木,只要把树根保养好,就不至于枯萎。我们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袭了。

166、 在眉角涔意着一枚盈烁,你不必在意它凝结的思绪。悲与喜皆可以泣零,均缘于心生感动。感动,是一枚柔软,而柔软到骨心,便是慈悲。佛法无边,禅意无际,可以会意于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溪一泉,包括一暖一寒。

167、 付出之后心有所得,表现于外就是德。

168、 做第三类人:提起,放下;我们要放下浮躁的心,提起淡定的心。无论进退,都不喜不忧,处于低谷不消沉,登上顶峰也不迷失。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第一类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从不承担。他们的内心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可他们一旦有所获得就舍不得放下,往往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第三类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而且心地坦然,头脑睿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起什么,放下什么,也需要有所选择。

169、 佛不般涅槃,正法亦不灭,为利众生故,示现有灭尽。《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170、 【天天禅语】人事的艰难,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长养毅力与勇气。

171、 思想写上蓝天,精神泼向苍茫。千万年时光任我独步,万千 种风骚集于一爱,刹那的绝响,弹指的妙音,横绝太虚,摄入寰宇, 收于胸廓!风一般无形,光一样自在,我从纤毫芥末中裂变,荡向无 穷,灵魂越过一个个星系,不肯在任何一处停歇。我是谁,我是无影 无踪的空无,在梦与现实之间漂移弥漫。

172、 身体可以累,心灵不要累;因为心灵是慧命的泉源。

173、 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174、 男女性相本来空,妄执随缘生二相。真性本无男女相。《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175、 学道人必定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便是入门下手初步。《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76、 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幸福就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做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不需要记住,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不要人为的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

177、 行善、行孝,不能等。

178、 【禅修问答】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与;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179、 【天天禅语】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180、 以法为乐,以空为乐,法喜、空乐,才是真正的喜乐。世间一切,我们不一定要占有,享有的快乐更甚于占有。《佛光山开山30周年纪念特刊》

181、 不与外界争执,少和自己较量世相本空,烦恼也是空,不提起烦恼,便无须放下。人生不被任何事左右,来去自如、神清气爽,何愁不从容。

182、 你的善良最要紧,善良是爱的种子,是希望的蓓蕾,善良就是一切。

183、 【放下烦恼得快乐】 能够放得下烦恼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84、 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185、 佛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客人所不能密,处人所不能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草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宽容干己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收获快乐,收获成功,会给人间增添多一些的欢乐和温情。

186、 当一个人受到羞辱时,是否受到伤害,伤害程度有多大,取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听到同一句话,有的人若无其事,有的人稍感不快,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舞拳挥臂想打架,有的人喝药跳楼寻短见。由此看来,伤害不全是对方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过于脆弱,或者说,将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了,以致情绪失控。如果你淡然处之,全不当一回事,别人怎么可能伤害到你呢?

187、 真诚的爱,是天下与平、亮丽的力量。

188、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只是人心的区别。一个只想得到却不想付出的人,得不到;一个愿意付出不求得到的人,却会得到。此生最美的报偿,莫过于帮助后来者打开关闭的门,在漆黑的夜里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主动将长柄汤勺里的肉汤喂给对方。

189、 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190、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191、 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92、 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堂,都不能满足我们难填的欲壑和过分的奢望。能够尽量使自己豁达些,不因任何琐事而烦恼,就会使我们心境恬适,安之若素,使我们周围荡漾着神圣的和谐之声。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193、 肯定自我就是真我,佛就是真我。

194、 所谓孝顺,就是要尊重体贴、恭敬侍奉,让父母心生欢喜。

195、 佛门本是清修之地,跟贪欲作斗争,是修行的第一要诀,但佛门弟子为了争一个正统地位,仍免不了争斗,至于其他以趋利为目标的行业,更是如此。假设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力,很难坚持到底。只有那些下定决心、不畏前境、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196、 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说孛经抄》卷一

197、 除去私心,让心灵中只有真理与正义,认准正义的方向,只管走下去就是了。功成不居,事败无悔,如此做人,是何等轻松。心底无私,则世无难事。除去私心,让心灵的原野更加辽阔。不必为区区小利而蝇营苟苟,不必为浮华虚名而谨小慎微,不必为自叹贫穷而垂头丧气,不必为炫耀富贵而虚张声势。除去私心,让心灵的空间更宽广。不必为他人的一时苟得而牢骚满腹,不必为自己的一时受屈而愤世嫉俗。放弃斤斤计较,豁达地面对世界,对有情众生,如此为人,是何等白在。除去私心,让心灵的天空升起一轮慈悲的太阳。忘掉猜疑,忘掉忌妒,忘掉仇恨,留下的是菩提花果。把他人的成功视为自己的胜利,你将永远不会失败;把他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幸福,你将永远没有痛苦。

198、 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心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199、 【天天禅语】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找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200、 延参法师禅说正能量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场自以为是的诗情画意,心地是个容器,更是一个平台,不要去埋怨生活伤害了谁,更不要去找找那些没有意义的借口,是自己脸宽还是自己鞋小,不要在那些没有意义的烦恼上去消耗自己的生活信念,生活的幸福与悲伤,就在于你睁眼看到的是路,还是桥。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1987年12月8日机缘成熟,礼拜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因具有一定佛学基础,且聪慧、勤劳、好学,被常明大和尚收为侍者。1989年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后,入九华山佛学院学习,在已故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座下领受法益。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

1、被众生附体是种因果,若自己念佛的心不够专,心的力量弱,而对方强,他就乘虚而入,附体做怪。只要至诚念佛,对方是抵不过佛力的。想让对方不来附体,通常的问题出在自己听经少,理不明;想念佛,心不专;怕对方,又想对方。如此,无论念什么经咒都难有感应。一定要真放下,才能真念佛。

2、多一座寺院,多一方净土,少一座监狱。

3、悟无止境,能有所感悟,就是福报现前,佛缘成熟了。

4、佛法的精髓靠的是以心传心,至诚感通,不是一个能摸得着的东西而能交给您的。等您修到能放下一份愚痴,增长一份智慧;熄灭一份烦恼,就能领悟一份讲经心法了。

5、佛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上幸福自在生活的哲学。其博大精深,穷毕生之力也难窥一二,但佛法如大海的水,只要尝一口,便知其味,不需喝尽海水方知。所以,佛法要尽量学,即使学了只言片语,都是受用无尽,肯定对提升生活品质有正向作用。您这种欢喜的受用是正确的,再接再厉。

6、信仰是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随意不得。佛是觉悟、慈悲、和谐、孝敬、喜悦之意,这些信仰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7、要多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会增加定力,心就不会随周围人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时,这心才真正是自己的,心也就能开发出遇事不惊,抵御烦恼的智慧能量来。若念佛时间短,佛号就难以伏住烦恼,掌控情绪的效果则会差些。

8、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9、要用智慧轻松地从心里断。淫欲如抽烟喝酒,对身心没有益处。有此爱好者,大都身心病多,咳嗽痰多,人们都怕和他们打交道或用餐。明白烟酒之害的人,您免费让他享用上等烟酒,他都觉得是受苦而避之。同理,若知道淫欲和纵欲的伤身和生死根源的真相,就不会有这个爱好,因而就不断而自断了。

10、欲发心做一位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比丘,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外,经过考验,就要求受三坛大戒,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佛教出家僧人,名为比丘。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11、纵观古今,凡谦好学者,大都谨言慎行,学有所成;凡无才无德且不思进取者,大都狂妄自大,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同理,当细心观照此众生相的事实真相,以此为鉴。欲成为法门龙象,就要多加历事练心,更高地要求自己。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此为进步之要阶矣。

12、若不知近君子,远小人;近善友,远恶人。认为孟母三迁没必要。如此则自己永远不能耳聪目明,开法眼,找不到成佛之道。因此,一定要谦虚,学会从零开始,要善解如来真实意,则不会走偏。虽说至道无难,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生死大事,重如须弥,绝非儿戏,徒儿不可不慎。

13、谈禅论佛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管理即管人,管人在管心,要管好别人的心,先要管好自己的心。

14、禅即心,修禅即锻炼掌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15、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宋朝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唐贯休大师曽说:有过未隐晦,有责勿推诿。文过而饰非,忧如篮打水。故知,玉不琢,不成器;树不剪,不成才。一个人的成就,靠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

16、在于学习佛陀的心行。因此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舍弃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中的教导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得有半点差错。这样就能逐渐地将自己不合佛言佛行的言行举止修正过来,名为学佛。若对经、对人事固执自己的见解,永不改进,如此则佛经再殊胜,也难救拨自己趋向涅槃彼岸。

17、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18、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19、只要一心念佛坐禅,身心清净,则妄念不起,不起妄念则幻象亦随之消失。有妄念就有幻像,妄念是阻碍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障道法。打坐的秘诀是摒弃诸缘,至心一处。念佛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0、切莫骗人 能被骗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亲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难遇,若将朋友都骗了,自己就会过上孤苦伶仃的痛 。

海涛法师经典禅语大全摘抄




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禅语20句

1、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2、人生活在无常而又短暂的世间,其实争不了名利,也带不走财富。重要的是要能觉醒真理,探索生命的能源,懂得追寻大我人生,懂得于日常生活中,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才能感受生命的无限光明。

3、容忍,是一种崇高和伟大的人生修养,要有很高的境界和修行,才能够做得到。

4、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实践,才能舍出烦恼,才能转化心灵,当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悦,并迈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5、不必企图改变世界,也不必把自己躲入黑暗之中。其实宽容与了解的心,是心灵平静的因素,而爱、忠诚与关怀,才是人生不渝的宝石。

6、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拥有土地、大厦、金钱及权势,也不是拥有知识、技能、学历及才华,而是拥有一颗诚实的心。

7、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8、人生最大的牺牲,就是牺生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牺牲。

9、在因缘法则下,使我们警惕到人生的短暂无常,必须把握当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加紧修行,开发内在的美德,才能步入清净圆满的道路尽情地发挥生命无限的价值。

10、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

11、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学佛。

12、精神上如能常知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13、能惜福的人,就懂得行善;懂得行善的人,必能时时快乐,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14、一个修行的人,如果能培育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谈吐、恢宏的气概,又能积极建立乐观进取、奋斗不懈的人生观,则可塑造成为一位甚为健全人生的现代修道士。

15、遭到现实人生苦果的直接原因是业,而间接原因就是无明、执著、欲望等烦恼所致。

16、人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病根,只在于我执。因为有了自我的坚执,才产生诸多颠倒妄见,认虚为实,以假作真,随著幻生幻灭的外境打转,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17、人生的意义,是肯定一个人一生中的价值,不在于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在于你为别人所做的一切。

18、成熟的人生观,必须要多方面去了解人生、面对众生,产生一种悲悯与恕道。

19、人生在世,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种,一是健康,二是功德与罪过。能真正带得走的,只有功德与罪过了。

20、修行可以让我们修出谦虚,修出包容,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光明的人生,修出清净的心灵,修出欢喜的性情,更可修出一辈子的感恩。

海涛法师关于自我的禅语20句

1、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2、内心拥有愈多慈爱,自我就会愈微弱;自我愈是消除,内心就会显露出更多的爱。

3、心灵上的富裕,是一种自我的尊严与满足。

4、就修持而言,舍弃自我,是肯定真我和显现生命之悦乐自在。所以说,在舍弃自我之后,人才发现到最大的欢喜,就是实在和恒常的悦乐。

5、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6、任何人都是自己行为的镜子!看他人的优点,自我鞭策;看他人的缺点、反省自己。

7、人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病根,只在于我执。因为有了自我的坚执,才产生诸多颠倒妄见,认虚为实,以假作真,随著幻生幻灭的外境打转,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8、修道的功夫,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的考验。

9、要精进,就要先自觉,自觉以前的点点滴滴有何不对,任何偏差都要以决断的真心,确实改进、改变,进而提升自我。

10、即使是个平凡的人,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关怀别人,因为他的生命,由承受父母与亲友的关怀而茁壮;他的心灵,自然也以关怀为基本动力。表面上看来,关怀是一种付出,其实是无可比拟的收获,是自我实现的光明大道。

11、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12、悟得从身心开悟,认清我相只是因缘假合而已,不是真正的自我,当真我醒觉时,自可觉悟。

13、人生的痛苦,来自无明,,对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缘,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证得涅槃。

14、服务人群,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考验的历程。

15、学习佛法的最根本课题,就是要自我突破。

16、要求,是一种自我要求,并不是别人所要求你的,或是你要求别人。

17、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18、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饱览美景,用身体拥抱自然,用汗水洗净心灵,用爱情升华情怀,用歌唱美化年华,用意志战胜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19、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20、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海涛法师关于生命的禅语20句

1、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生命的觉醒。

2、生命无法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3、一位具有爱心的人,满眼所见尽是惊奇与生命的喜悦。

4、生命的本质乃是喜税、欢喜、自在。

5、生命的价值在于实践愿力。

6、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实践,才能舍出烦恼,才能转化心灵,当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悦,并迈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7、当你将自己奉献出来的时候,你就真正的得到生命。

8、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9、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了现在,同时也能掌握了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

10、时间是无常的代名词,而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的缺陷。

11、在因缘法则下,使我们警惕到人生的短暂无常,必须把握当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加紧修行,开发内在的美德,才能步入清净圆满的道路尽情地发挥生命无限的价值。

12、没有爱的生命,才是空虚而孤独的。

13、修道的功夫,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的考验。

14、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15、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宝贵的生命。

16、人心须在不断的行动中学习所学的,才是实用的能力。务必在实务中历练拥有的智识,才会化作生命的力量。

17、尽心,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18、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惟平和,才见生命的广大;惟平静,才见生命的深远。

19、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上所留下来的美德,也就是无限的慈悲,无尽的关怀。

20、只有自身生命达成和谐的人,才能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谐。

海涛法师关于智慧的禅语20句

1、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2、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而无智慧的忍辱是一种压抑。

3、你看不到别人的缺点时,就能从别人的行为、语言、思想中,到无限的智慧。

4、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要化导一个人,慈悲的言行、关爱的心怀,比任何都受用。

5、信仰的层次,必须藉著智慧、体悟的提升,是故听经闻法,乃修持上不可或缺的途径。

6、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单修慧而没有悲心的话,你的智慧中就会夹杂著傲慢。

7、在道场中都有是是非非的,聪明的人看见之后,会毅然的离开道场。但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就会以是为学习,以非为检讨,使整个道场运作不息,并且精进不已。

8、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9、不要用贪婪、嗔怒、嫉妒、愚痴的眼睛看这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

10、未来众生,欲度生死,发心修习禅定智慧,多为宿世恶业所障。宜先修忏悔之法,以宿世恶心猛利,以至今生必多造不善,毁犯禁戒。若不忏悔清净,而修禅定智慧,必多障碍。若戒根清净,则诸障自消。

11、忍是一种力量,一种承担,一种功德,更是一种智慧。

12、知足是一种智慧,礼让是一种修养。

13、绝对不要把知识与智慧混为一谈,知识可以帮助你谋生,智慧可以令你不枉此生。

14、我们要多求智慧,不要只顾著求财富,因为求智慧可以令人一生快乐、一生受用不尽,求财富只能令人快乐一时。

15、读书研经好比淘金,博览经书,宝贵的真知与智慧,才会一滴一滴地获得。

16、在书本里可以寻找知识,但不能找到智慧与真理,因为智慧和真理,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

17、修行可以让我们修出谦虚,修出包容,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光明的人生,修出清净的心灵,修出欢喜的性情,更可修出一辈子的感恩。

18、真实的止灭(涅槃),是经由修行戒律、专注的禅定及智慧等实修道路而达成。

19、修行的最高目标就是转化自己的态度,让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静的专注,以及智慧。

20、世间的一切功名富贵,是人之所欲,拥有是一种福报。而放下,却是智慧与心境的升华。

海涛法师关于众生的禅语20句

1、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2、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3、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使众生离苦得乐。

4、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5、佛证入慈心三昧,所以对一切众生皆可降伏。

6、若以菩萨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菩萨。若以烦恼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众生。

7、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

8、大智心,不著我相。大愿心,广修善行。大悲心,救众生苦。

9、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0、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11、菩萨道就是走向社会人群,以众生为根本的修行方法。

12、慈悲是一种把感情升华,变成为众生的大爱,而不是私爱,是一种平等的爱,而不是有选择的爱,也是一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更是一种清净而没有染欲的爱。

13、贡献自己所学、所能,多为利益众生而尽一份心力,这才实在,因为一个人所能留给别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

14、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15、若闻苦恼悲伤事,必要观想:若闻苦声,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病人,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意外死亡,见亡者,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

16、无佛可成为慈,无众生可度为悲。

17、贪心犯戒,其罪尚轻。若嗔心犯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嗔犯戒,弃舍众生。

18、若有众生,于过去世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或作障碍,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暗藏他法,由此业缘,今得盲报。

19、未来众生,欲度生死,发心修习禅定智慧,多为宿世恶业所障。宜先修忏悔之法,以宿世恶心猛利,以至今生必多造不善,毁犯禁戒。若不忏悔清净,而修禅定智慧,必多障碍。若戒根清净,则诸障自消。

20、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及一切众生,都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海涛法师关于修行的禅语20句

1、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2、爱心和慈悲的发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3、多闻并不一定能够增长道力,而是要善于观照,观照即修行,才能纠正自己的错失。

4、学佛修行之可贵,在于常涌慈悲心,视万物与我一体,同体大慈力,同怀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现前时,亦能超脱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变道心。

5、修行人以念佛为正行,以放生为助行。

6、修行人就是要将有事化为无事。修行人就是要将烦恼化为无烦恼(菩提)。修行人就是要使自己安乐,也使他人安乐。

7、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先做后说,先实践再说,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慧、真修行人。

8、修行人要有度量,要广结善缘,怕因果要惜福。柔和谦顺,不起爱憎。利益他人,圆满他人,感动他人,心中无事,无烦恼,一切言行皆为报恩,只是尽本份而矣!无有功德可言。

9、一个修行的人,如果能培育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谈吐、恢宏的气概,又能积极建立乐观进取、奋斗不懈的人生观,则可塑造成为一位甚为健全人生的现代修道士。

10、学道是一个思想,一种信念,也是一种信仰,不是一句话说说而已,而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生所要奉行的一种修行。

11、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在这些因缘或机遇中,正是给予我们磨炼、修行的好机缘。

12、修行要有雨天聆听雨声,晴天沐浴阳光的心境,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处之泰然,也就是要心不执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13、修行法门在于戒、定、慧,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觉知与平等的心去面对一切。

14、在修行的人生中,如果有一个不肯妥协、势不两立的敌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15、修行,是为了众生来承受苦难的,因此必须坚忍,才能完成道业。

16、当你真切地修行之同时,由于信仰深、愿力大、有佛法,内心深处自然染不上世俗的情爱了。

17、修行的目的,是要打破你我彼此的界限,也要超出一切事物的相对现象,更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进而达到与宇宙的大我合而为一的绝对自在境界。

18、生活的本身即是修行,才能表现万德庄严的本质,也能流露生活之美的源头。

19、真实的止灭(涅槃),是经由修行戒律、专注的禅定及智慧等实修道路而达成。

20、修行的最高目标就是转化自己的态度,让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静的专注,以及智慧。表现出轻声细语,微笑宽容。

海涛法师关于学佛的禅语20句

1、为人老实不诳夸,待人接物众欢喜;学佛慈悲无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2、学佛修法最重要的是正思惟,我们的念力就是决定业报的因,所以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不让它再造业因。

3、学佛修行之可贵,在于常涌慈悲心,视万物与我一体,同体大慈力,同怀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现前时,亦能超脱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变道心。

4、学佛须知三件事:深信因果;恭敬三宝;无限的容忍。

5、学佛最重要的是学大地的谦虚,学虚空的如幻、包容。人之伟大是由心量大小而定。

6、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

7、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学佛。

8、信佛而不去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也是迷信。学佛是要学得像佛一样。如能再进一步地去学佛的修养,去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并且实际认清自己,体会宇宙的真理实相,如此的学佛;也就是像佛了。

9、欲服务大众,必先调服自心,所以,学佛就是在学习如何做人。

10、修学佛法要先学著放下俗世的种种执著,才能了悟生命的真理,而一个完全觉悟的人,是在放下、了悟之后,还能承担宣扬真理的重责,继续行走人间。

11、学佛也是为了圆满人格,目标是在学习过著正确完美的人生。

12、佛学是研究佛的学问,是在研究上下功夫,也是知的开始。而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是在心地上下工夫,也是行的实践。

13、学佛是让你更懂得关心自己,照亮别人。

14、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要信佛、学佛、念佛、成佛。

15、学佛是要学佛的慈悲、般若、智慧、安住、解脱、自在、忍辱,而非神通。

16、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都能保持平等心,以平等心看人生,修养到看见任何人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17、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才是学佛之行。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18、跟随佛陀,跟随历代诸祖大德,跟随善知识的步伐,努力实践,终生不悔不倦。

19、但愿所有世人,力行放生;更愿所有念佛人,常行放生,因为放生功德,最为第一,舍此不行,是谓痴狂!

20、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海涛法师关于慈悲的禅语20句

1、意志是精神真正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以及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2、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3、我们一生的任务,就是要以慈悲来行销这个世界!

4、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物的能力。

5、为人老实不诳夸,待人接物众欢喜;学佛慈悲无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6、让动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现,对动物慈悲并不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是人必须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难。

7、意志是精神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和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8、慈悲心的另外一种是爱的表现。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9、爱心和慈悲的发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10、佛教出发的动机在慈悲,佛教施展的手段在方便。

11、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要化导一个人,慈悲的言行、关爱的心怀,比任何都受用。

12、人世间的事事物物,从淡泊中滋生喜乐;从无求中,体验清净;从无我中,实践慈悲。

13、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14、宽恕,是可以解决万世仇恨的。如能包容、慈悲,将爱心升华、扩大,才能抒解心中的不平。

15、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也是修菩萨行、广披有情的甘霖法雨。

16、学佛修行之可贵,在于常涌慈悲心,视万物与我一体,同体大慈力,同怀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现前时,亦能超脱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变道心。

17、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18、真正的残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没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环境的困顿,蹇厄,而是自己丧失信心。

19、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20、万法皆是由因缘所生起,应当广结善缘,普遍建立良好的关系,若能体会缘起的道理,人才能生出一颗慈悲喜舍的心。

海涛法师关于慈悲的禅语20句

1、意志是精神真正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以及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2、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3、我们一生的任务,就是要以慈悲来行销这个世界!

4、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物的能力。

5、为人老实不诳夸,待人接物众欢喜;学佛慈悲无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6、让动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现,对动物慈悲并不是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是人必须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难。

7、意志是精神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著慈悲、平等和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

8、慈悲心的另外一种是爱的表现。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9、爱心和慈悲的发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10、佛教出发的动机在慈悲,佛教施展的手段在方便。

11、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要化导一个人,慈悲的言行、关爱的心怀,比任何都受用。

12、人世间的事事物物,从淡泊中滋生喜乐;从无求中,体验清净;从无我中,实践慈悲。

13、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14、宽恕,是可以解决万世仇恨的。如能包容、慈悲,将爱心升华、扩大,才能抒解心中的不平。

15、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也是修菩萨行、广披有情的甘霖法雨。

16、学佛修行之可贵,在于常涌慈悲心,视万物与我一体,同体大慈力,同怀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现前时,亦能超脱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变道心。

17、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18、真正的残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没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环境的困顿,蹇厄,而是自己丧失信心。

19、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20、万法皆是由因缘所生起,应当广结善缘,普遍建立良好的关系,若能体会缘起的道理,人才能生出一颗慈悲喜舍的心。

读了“佛陀的启示禅语大全60句摘抄”,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抒情句摘抄,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9326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净慧长老禅语50句
下一篇 : 净慧法师(长老)佛学经典语录100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