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毋庸置疑,信息传递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经常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句子,句子可能简短,但想要表达的内容很长,什么样的句子让你难忘?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

1、慈悲心,在慈悲中成长;嗔恨心,在嗔恨中成长。

2、命运虽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对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不能自己,使得我们对命运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只有做得了心念、行为的主人,才能做命运的主人。

3、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縛,通往生命的自由。

4、身份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财富就像你穿的衣服,心态、生命品质才是代表着你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你是否真正快乐的根本因素。

5、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6、追求智慧、道德,可能会对眼前短暫的、或者不健康的快乐,造成一定损失,但却在开发生命内在快乐的心理和品质,它是代表着生命存在的状态,这样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持久的。

7、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8、学会理解一切,尊重缘起的差别,这是慈悲和爱不可缺少的基础。

9、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10、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分别心,学会如理思惟,以此扭转我们的妄见,树立人生的正见。进而要超越分别心,开发无分别智,方能通达空性。

11、如果我们不相信心,又能相信什么?因为一切信任和信仰的建立都没有离开心;如果一切认知和行为,都必须从心出发,那么建立心的正量和选择正向的心理,必将成为我们生命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

12、如果不能证实心的可靠性,怎么可以相信心所提供的认识,或者听从心的感觉。

13、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究竟什么代表着存在?认识存在的真相,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相反,错误的认识,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14、善与恶,一念之间;迷与悟,一念之间;好与坏,一念之间;成与败,一念之间。把握当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来。

15、身心健康,平平安安,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缺少智慧和德行,有钱有势未必是好事。

16、认识到无为的宁静和喜悦,才知道有为的快乐是很辛苦的。

17、心想事成,但别乱想;事事如意,得是好事。

18、人类最大误解,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这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认识自己,明心见性,也必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19、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20、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21、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能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的。

22、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但从 佛法来说,好人还有不同的层次:能依五戒十善生活, 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是解脱道的标 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 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

23、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 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 为我们忽略而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 能碰到。

24、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会让彼此放松、受益;不好的相处模式,大家都会很累的。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

25、佛教讲众生平等,包括佛与众生平等,也包括人与动物平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来看,佛跟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因缘因果,每个生命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个生命的认识、行为和经验不同,这是造成各种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

26、西方有启蒙主义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是否也需要启蒙一下。佛教以为人类因为无明,看不清自身潜在的价值,不认识世界真相,或是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给神,或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用佛的智慧启蒙一下,主要我们看清楚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自然能找到生命的自由和价值。

27、宇宙没有中心,人人都能成佛。众生本来平等,只因缘起差别。

28、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29、佛教是宗教中具有人本思想的宗教。佛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也不以为人的命运是神决定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每个生命都有自由快乐的潜质,只要摆脱迷惑烦恼。佛教认为人身无比可贵,通过学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30、佛教在印度出现,对于婆罗门教传统,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婆罗门教以神权至上,佛教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种姓,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则讲众生平等。婆罗门教讲大我、小我,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讲无我。婆罗门教是神本,重视祭祀、祈祷,佛教是人本,重视理性、智慧、慈悲和道德。

31、传统艺术偏于求美,当代艺术重视求真。从事当代艺术,势必需要透过一种智慧文化的学习,帮助我们获得人生正见,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正确认识当下的一切。既能看到现实人生虚幻、荒谬的一面,也能看到生命潜在真理和智慧的价值。否则我们颠覆传统,看破一切,人生将何以依托?

32、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33、为天地立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天地的心就在人心中。为天地立心,以儒家而言,就是要开发良知良能;以佛家而言,就是要唤起觉醒的心,由此成贤、成圣、成佛做祖。

34、佛教所说的不、空、无,并非常人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是无自性空的,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35、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没有对成功的执着,也就不存在对失败的担忧。

36、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37、有人觉得可以不要在乎来世,反正来世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为,反正来生也不记得今生。可是生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我们今天的思想、行为,必将会成为我们心态、人格及社会关系的组成因素,直接影响未来生命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不必为未来的生命负责,但未来必须承受现在行为带来的后果。

38、没有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便会成为一切;有了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才有可能超然物外,坐看云起。

39、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财富是生命的重要内涵。物质财富只有暫时意义,精神财富则具有永久意义。

40、期待带来幸福,期待也带来痛苦。有多大期待,就有多大的幸福;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痛苦。

41、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42、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一杀贼,是消灭烦恼之贼。二无生,是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三应供,具足人天供养的德行。阿罗汉住持正法,是人间最胜的福田,我们应该礼敬。

43、个人要修行,团体要修行,国家也要修行。缺少人生智慧,做好人不容易;缺乏组织管理智慧,管好一个团体、国家也是没门。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心有贪嗔痴,才有种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个人道德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阻止人心负面力量,张扬人性光辉,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团体。

44、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45、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46、传播、传承什么文化,就会成为什么文化的载体,它会不知不觉影响到你的观念、心态及人格。因此,对于文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发展。

47、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48、没有条件创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环境,但可以追求低调、朴素、有内涵的生活。

49、每个产品都有一本说明书,身体也应该有一本使用手册。正确了解,合理使用,注意维护,使其健康运行,这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基础。

50、对于一个悲惨的生命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后生命还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继续延续,这叫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那才叫可怕。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济群法师关于幸福的佛学禅语




1、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

2、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

3、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

4、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

5、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反而使人轻松、自在。

6、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

7、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

8、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9、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

10、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

11、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

12、我们的命运虽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过现生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

13、儒家也讲因果,主要从现实社会去说明。

14、儒家仅仅讲人的一生一世,对于因果的问题,无法从一个人的生命现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释到子孙后代的身上。

15、佛法的因果讲三世,以过去生种的因,导致现在生的结果;现在生种的因,招感未来生的结果。

16、因果贯穿着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

17、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心灵上存在的困惑及烦恼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18、唯物论者是一世论者,他们看不到生命的过去和未来,因而只能从社会现象谈因果。

19、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效应。

20、古人有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的价值观。

21、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

22、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

23、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24、幸运与不幸不是绝对的,会相互转换。

25、幸运会转为不幸,不幸会转为幸运;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26、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

27、幸运中包含着不幸;不幸中包含着幸运。

28、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

29、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30、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3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

3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3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

3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

35、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

36、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但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

37、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38、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39、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40、幸福人生的获得: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广种幸福之因。

41、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42、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43、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44、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45、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46、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

47、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48、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

49、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50、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51、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

52、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

53、若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54、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

55、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

56、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57、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

58、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

59、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

60、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

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


1、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2、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3、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4、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5、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6、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

7、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8、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

9、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10、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11、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

12、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

13、若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14、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

15、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

16、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17、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

18、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

19、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

20、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

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

1、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

2、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

3、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4、幸运与不幸不是绝对的,会相互转换。

5、幸运会转为不幸,不幸会转为幸运;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6、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

7、幸运中包含着不幸;不幸中包含着幸运。

8、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

9、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10、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1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

1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1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

1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

15、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

16、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但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

17、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18、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19、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20、幸福人生的获得: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广种幸福之因。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1987年12月8日机缘成熟,礼拜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因具有一定佛学基础,且聪慧、勤劳、好学,被常明大和尚收为侍者。1989年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后,入九华山佛学院学习,在已故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座下领受法益。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

1、被众生附体是种因果,若自己念佛的心不够专,心的力量弱,而对方强,他就乘虚而入,附体做怪。只要至诚念佛,对方是抵不过佛力的。想让对方不来附体,通常的问题出在自己听经少,理不明;想念佛,心不专;怕对方,又想对方。如此,无论念什么经咒都难有感应。一定要真放下,才能真念佛。

2、多一座寺院,多一方净土,少一座监狱。

3、悟无止境,能有所感悟,就是福报现前,佛缘成熟了。

4、佛法的精髓靠的是以心传心,至诚感通,不是一个能摸得着的东西而能交给您的。等您修到能放下一份愚痴,增长一份智慧;熄灭一份烦恼,就能领悟一份讲经心法了。

5、佛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上幸福自在生活的哲学。其博大精深,穷毕生之力也难窥一二,但佛法如大海的水,只要尝一口,便知其味,不需喝尽海水方知。所以,佛法要尽量学,即使学了只言片语,都是受用无尽,肯定对提升生活品质有正向作用。您这种欢喜的受用是正确的,再接再厉。

6、信仰是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随意不得。佛是觉悟、慈悲、和谐、孝敬、喜悦之意,这些信仰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7、要多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会增加定力,心就不会随周围人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时,这心才真正是自己的,心也就能开发出遇事不惊,抵御烦恼的智慧能量来。若念佛时间短,佛号就难以伏住烦恼,掌控情绪的效果则会差些。

8、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9、要用智慧轻松地从心里断。淫欲如抽烟喝酒,对身心没有益处。有此爱好者,大都身心病多,咳嗽痰多,人们都怕和他们打交道或用餐。明白烟酒之害的人,您免费让他享用上等烟酒,他都觉得是受苦而避之。同理,若知道淫欲和纵欲的伤身和生死根源的真相,就不会有这个爱好,因而就不断而自断了。

10、欲发心做一位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比丘,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外,经过考验,就要求受三坛大戒,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佛教出家僧人,名为比丘。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11、纵观古今,凡谦好学者,大都谨言慎行,学有所成;凡无才无德且不思进取者,大都狂妄自大,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同理,当细心观照此众生相的事实真相,以此为鉴。欲成为法门龙象,就要多加历事练心,更高地要求自己。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此为进步之要阶矣。

12、若不知近君子,远小人;近善友,远恶人。认为孟母三迁没必要。如此则自己永远不能耳聪目明,开法眼,找不到成佛之道。因此,一定要谦虚,学会从零开始,要善解如来真实意,则不会走偏。虽说至道无难,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生死大事,重如须弥,绝非儿戏,徒儿不可不慎。

13、谈禅论佛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管理即管人,管人在管心,要管好别人的心,先要管好自己的心。

14、禅即心,修禅即锻炼掌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15、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宋朝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唐贯休大师曽说:有过未隐晦,有责勿推诿。文过而饰非,忧如篮打水。故知,玉不琢,不成器;树不剪,不成才。一个人的成就,靠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

16、在于学习佛陀的心行。因此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舍弃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中的教导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得有半点差错。这样就能逐渐地将自己不合佛言佛行的言行举止修正过来,名为学佛。若对经、对人事固执自己的见解,永不改进,如此则佛经再殊胜,也难救拨自己趋向涅槃彼岸。

17、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18、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19、只要一心念佛坐禅,身心清净,则妄念不起,不起妄念则幻象亦随之消失。有妄念就有幻像,妄念是阻碍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障道法。打坐的秘诀是摒弃诸缘,至心一处。念佛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0、切莫骗人 能被骗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亲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难遇,若将朋友都骗了,自己就会过上孤苦伶仃的痛 。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伤感句子摘抄,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9313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马云名言经典语录摘抄很励志
下一篇 : 优美英语经典句子大全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