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日常接触的生活环境中,大家会相互分享一些经典的句子,句子是浓缩之后的长篇大论,有哪些句子让你内心一动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宽容法师佛学禅语大全摘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1987年12月8日机缘成熟,礼拜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因具有一定佛学基础,且聪慧、勤劳、好学,被常明大和尚收为侍者。1989年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后,入九华山佛学院学习,在已故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座下领受法益。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

1、被众生附体是种因果,若自己念佛的心不够专,心的力量弱,而对方强,他就乘虚而入,附体做怪。只要至诚念佛,对方是抵不过佛力的。想让对方不来附体,通常的问题出在自己听经少,理不明;想念佛,心不专;怕对方,又想对方。如此,无论念什么经咒都难有感应。一定要真放下,才能真念佛。

2、多一座寺院,多一方净土,少一座监狱。

3、悟无止境,能有所感悟,就是福报现前,佛缘成熟了。

4、佛法的精髓靠的是以心传心,至诚感通,不是一个能摸得着的东西而能交给您的。等您修到能放下一份愚痴,增长一份智慧;熄灭一份烦恼,就能领悟一份讲经心法了。

5、佛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上幸福自在生活的哲学。其博大精深,穷毕生之力也难窥一二,但佛法如大海的水,只要尝一口,便知其味,不需喝尽海水方知。所以,佛法要尽量学,即使学了只言片语,都是受用无尽,肯定对提升生活品质有正向作用。您这种欢喜的受用是正确的,再接再厉。

6、信仰是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随意不得。佛是觉悟、慈悲、和谐、孝敬、喜悦之意,这些信仰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7、要多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会增加定力,心就不会随周围人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时,这心才真正是自己的,心也就能开发出遇事不惊,抵御烦恼的智慧能量来。若念佛时间短,佛号就难以伏住烦恼,掌控情绪的效果则会差些。

8、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9、要用智慧轻松地从心里断。淫欲如抽烟喝酒,对身心没有益处。有此爱好者,大都身心病多,咳嗽痰多,人们都怕和他们打交道或用餐。明白烟酒之害的人,您免费让他享用上等烟酒,他都觉得是受苦而避之。同理,若知道淫欲和纵欲的伤身和生死根源的真相,就不会有这个爱好,因而就不断而自断了。

10、欲发心做一位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比丘,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外,经过考验,就要求受三坛大戒,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佛教出家僧人,名为比丘。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11、纵观古今,凡谦好学者,大都谨言慎行,学有所成;凡无才无德且不思进取者,大都狂妄自大,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同理,当细心观照此众生相的事实真相,以此为鉴。欲成为法门龙象,就要多加历事练心,更高地要求自己。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此为进步之要阶矣。

12、若不知近君子,远小人;近善友,远恶人。认为孟母三迁没必要。如此则自己永远不能耳聪目明,开法眼,找不到成佛之道。因此,一定要谦虚,学会从零开始,要善解如来真实意,则不会走偏。虽说至道无难,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生死大事,重如须弥,绝非儿戏,徒儿不可不慎。

13、谈禅论佛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管理即管人,管人在管心,要管好别人的心,先要管好自己的心。

14、禅即心,修禅即锻炼掌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15、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宋朝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唐贯休大师曽说:有过未隐晦,有责勿推诿。文过而饰非,忧如篮打水。故知,玉不琢,不成器;树不剪,不成才。一个人的成就,靠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

16、在于学习佛陀的心行。因此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舍弃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中的教导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得有半点差错。这样就能逐渐地将自己不合佛言佛行的言行举止修正过来,名为学佛。若对经、对人事固执自己的见解,永不改进,如此则佛经再殊胜,也难救拨自己趋向涅槃彼岸。

17、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18、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19、只要一心念佛坐禅,身心清净,则妄念不起,不起妄念则幻象亦随之消失。有妄念就有幻像,妄念是阻碍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障道法。打坐的秘诀是摒弃诸缘,至心一处。念佛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0、切莫骗人 能被骗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亲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难遇,若将朋友都骗了,自己就会过上孤苦伶仃的痛 。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吉祥法师佛学经典禅语摘抄




释吉祥,女,汉族,1962年1月生,陕西扶风人。现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弘法利生委员会主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西五台云居寺住持等职。

吉祥法师佛学经典禅语:

1、无常的理解会启发对无我及苦的领悟,能体悟到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走向远离痛苦的正道上!

2、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没有觉察的能力,不能了解内心微妙的活动,这样的心才是懒惰的、无知的。如果你考试不及格,如果你没有读过很多书,知识也不丰富,这并不是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自知,对内心的活动一点洞察力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动机和反应。

3、佛陀告诉我们:虽然一切都是业力安排的,但我们却可以用清净心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一切唯心所造。

4、佛陀说过,我度化众生不是通过摩顶与加持,不是把我自己的功德和觉受赐给他人,也不是通过神通替人消业,而是把我达到佛果所走过的路告诉你,把我所用的这些方法告诉你。若是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解脱,就能成佛。

5、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些充满真情的感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真情所至,真诚爱人的世人,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用一颗至诚博爱之心去生活,去爱身边的人,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温暖、快乐和幸福。

6、有一天 你不再渴望成功, 只是去做; 有一天, 你不再追求成长, 只是去修; 有一天, 你不再意得到什么, 只是尽力为他人作些什么, 到这里你将才是真正开始! 你的生命将从此不一样!

7、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8、在人生的旅程中,必须确定好方向与目标,才能安稳当下的每一步。

9、小树需要水份才能生长, 等它扎根之后,生命才会坚强。 人也一样, 需要清净的环境来强壮内心的善根和正念之根。

10、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一切。

11、只要觉呼吸,你就在修行。禅定无他,警醒与觉察而已。由观察呼吸, 观生命无常,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会生起。它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当你躺下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着。这真的很简单,它会让心平静下来,无论你是出家人在家人。

12、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也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而然就来了。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

13、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练出来的,我们遇到一次违缘,能增长一种智慧;遇到一次障碍,能提高一个层次。 观察自己的毛病,改变自己的毛病,这才是改变命运。你的毛病越少,命运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运越不好。

14、心清净了,一切都清净;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但是演戏的时候你要认真,不能糊涂,不能当真。

15、你最执着的东西对你的伤害最大。你对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执着心最强,它对你的伤害就最大,人就是这么被伤害的。

16、法性无碍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一刹那中悉能现, 知身如幻无体相, 证明法性无碍者。 普贤胜行皆能入, 一切众生悉乐见, 佛子能住此法门, 诸光明中大音吼。

17、当你全然敞开的时候,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因为,光最快,爱最高!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

18、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的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19、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你的本性。

20、灵魂来到地球,不完全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

21、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地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

22、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23、当你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24、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25、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每一个人认真地将所学的一切,通过自律,转化为行为。

26、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

27、若生活和人生始终充满着友谊、慈悲、快乐和从容等,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创造力。

28、人们常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心灵是有品级的。而它的品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29、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 当能够长时间自如地处于禅定状态时,才能为最终生命解脱和开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30、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真心;最奢侈的不是豪宅,而是空闲;最宽广的不是天空,而是胸怀;最美好的不是明天,而是现在;最无价的不是时间,而是毕生的信念与追求!

31、因看轻,故快乐;因看淡,所以自在。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事,我们做不了主。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所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看淡看开,顺其自然,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

3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3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34、修行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要知,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身心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这是真正的福报。

35、我们认为实有的外境,其实是各自善恶习气的展现,虽然我们会感知到外境,但是那只是我们内心的展现。

36、吉祥心语,静,是一把打开悟门的钥匙;悟,是心灵睁开的一双明澈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就能洞悉生命鲜活的能源,有了这扇开启的悟门,我们便可觉知人类智慧的顶峰与永恒自由。

37、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38、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9、灵魂最好的感动是慈悲。

40、一念不生全体显,六根才动被云遮。活脱脱坦寂寂,悟灵灵即真真!恩师心法回播,愿寻法、爱法者享用法的甜美!

41、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无一例外皆是心意确立的假名,若心灵舍弃自我的贪欲,柔软安详,恒常处于寂静内观,就会发现自我与世界,本来无有实质的体性,所有的存在现象皆是心意运动的延续,是迷失本来的心,因为恐慌从而攀缘,因为攀缘而立名相。

42、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生命中的真理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43、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44、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唯心造源皆在内心,世界是人心的倒影,境界是人心的幻化。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令人不安。

45、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46、用平静和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和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47、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

48、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

49、做事业,不是赚多少钱,重要的是让自己人生变得独立而精彩。 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财富,却少有人追求自我成长。 走过一段历程后发现,其实,当人内心强大,修养足够时,赚钱只是顺带的事,成功是优秀的附产物!

50、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自省心是人生的动力,德道心是人生的光明。

如瑞法师佛学经典禅语摘抄




如瑞法师, 一九五七年生于太原市,在本市读中学、大学,后任中学老师。又于北师大中文院进修研究生。八十年代初期出家。

如瑞法师经典禅语:

1、佛法告诉我们必须得好好地活着,必须努力地来做最好的自己!因地努力,果上随缘,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2、佛法给我们的是信心,给我们的是力量,让我们更好地、清楚地活在这个世间。

3、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间,我们改变哪个人恐怕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我们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归回过来我们想想,实际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是最容易的。怎样改变自己呢?把自己的心调试好。

4、一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打主意、打妄想打出来的。打好的妄想引发好的结果,打坏的妄想引发坏的结果。

5、为什么我们要很好地来把握住现在呢?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只能把握住现在。利用现在可以弥补过去,利用现在可以创造未来。

6、要想利益众生,必须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说,我们发的心越大,越要从自身开始好好地修。

7、坚持我们的信仰不变,我们的道心不变,然后去应于纷扰的世界、变化的万境,这也是很好的一种修行。

8、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用智慧来克服自我。把所做的事当成一种磨练自己意志力的难得助缘,以一颗欢喜心去面对、接受。

9、学习戒定慧,先从身口制止不如法的行为、不好的语言,再入到微细的心上的功夫。转变身口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语言,实际也是在间接地训练我们这颗心。

10、学佛落实在哪里?就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身、通过我们的口、通过我们的心来改变自我。

11、我们没办法制止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但如果我们有了智慧,就可以不接纳伤害。

12、学佛能改变命运。我们积极地创造善缘,就会让我们从智慧走向智慧,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13、经常骂人的人,愤怒一定是充满他的内心的。所以,当我们对他人说好话的时候,首先喜悦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首先受到损害的也是我们自己。

14、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归到自身的当下,就是要学会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对一切应该做的事情。

15、在修学佛法当中,没有什么我愿意不愿意,只要是为法、护法、住持正法的事,都要以三宝给予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做。

16、当一个人放下恩恩怨怨或者种种事事非非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困难、没有什么人可以妨碍我、打倒我。

17、一个修行人,他应该是法喜充满的、一切都能够化解的,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

18、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把所做的当成一门修行的功课去做。

19、我们不能活得狭隘自私,而是应当利用佛法来开发自己的生命,令生命有光有彩、有意义、有价值。

20、修行说难,一点也不难。对于出家人来说,就看我们能不能生起来对佛菩萨的信心,能不能摸头自省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21、为别人服务不是一件吃亏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福报要从众生身上获得。

22、感恩生活当中的一切,这一切就都变成了快乐的境界。

23、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外围有多少人在指责我们,确定了自己所做的菩提事业是正确的,就应当努力把自己做好。

24、单单的看破还不算本事,只有看破了以后再拿起来履行责任,这才是本事。

25、成就一件善的事情需要多缘多力,需要各方面的缘和力量。

26、当你的内心充满一份光明,你的生活一定充满一份乐趣,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一份价值。

27、人生完全可以过得轻松自在,完全可以活在妙智慧的清清楚楚明白之中。我们看透了世界,知道世界怎么回事儿,才更需要积极努力地生活。因此,生活就是修行,修行没有离开生活。认认真真地吃这顿饭,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

28、一个人只有内在充实才会产生热量,才会产生热情,身心才会健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会战胜自己在生活当中的种种困难。

29、人生也许会经过隧道,但不要被隧道一时的黑暗所挫败,因为我们总会和光明相遇!

30、佛法讲要发愿,只要我们有善愿有大愿,迟迟早早都会满愿。

31、只有把每个人都看成佛菩萨,才不会失掉尊重别人的心。

32、除夕的晨钟暮鼓,距离新年是最近的。熬年熬去最后的一抹黑暗,去除内心的烦恼,我们将迎接新年新的一天的到来,要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33、一个人错了不怕,但一定要发露忏悔,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非常重要的。善根引发的力量不可思议,常能反省自我,反省的力量不可思议。

34、当我们觉得明白了一点的时候,实际回头一看,可能已经走了大半生,甚至一辈子就要过去了。因此,珍惜年轻的时候,不要去烦恼,没有时间烦恼。听听过来人的,默默地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也许我们渴望人生的辉煌,但辉煌真的是从默默无闻中坚持出来的。

35、佛法的智慧,落实在我们的当下,就是要和颜悦意地来说每句话,念念住在正念中。

36、铁锈由铁生,腐蚀铁自身,自己造恶行,自业导恶趣。佛陀说此比喻是为告诉我们锈是长在铁上的,而铁锈会腐蚀铁本身。同样,自己造恶业,自己还要去受报的。

37、我们对于佛法的道理学得越深,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平静,凡事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智慧地去处理。

38、修学佛法从发愿开始、从惭愧忏悔开始。有一颗惭愧的心,就能够激励自己向上;有一颗忏悔的心,便可以不断更新自我。

39、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发成佛的愿,也愿见到的每个人与我共成佛道。这样,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可以作为成佛的资粮。

40、如果能够真正懂得因缘所生法,你就会很好地珍惜缘起。而当下的这一念心若充满智慧,那你就会是一个自在的人。为什么?因为你不会受烦恼的束缚。

41、做任何事情都把它当成修行。好好地用心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才能从做的当中体会到:任何的一件事情,它都离不开我们发菩提心。

42、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修正自己,才能激发自己的活力。

43、在修行生活当中,读诵佛经要常自思惟,思惟是为了训练我们善用其心。我们虽然达不到圣者的思惟、佛陀的思惟,但必须要开始学着思惟,就是要好好地来用这颗心,慢慢地从善用其心当中,来一点一点获得胜妙功德。

44、微笑着面对一切,一切都可以成为微笑的境界。

4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许很多我们想要的,都能够通过积极地寻求来获得,但过去的时间它不会重来。成办解脱成佛的资粮,它需要时间。因此,利用好我们的每一时每一刻,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让我们这颗心放逸。

46、为什么现在总烦恼呢?因为佛法没有融进生命。如果融进了生命,就能产生支撑的力量。融进一点儿,支撑一点儿。

47、当用名利去支撑生命的时候,有得就有失,失掉的时候,整个儿生命就垮了。用佛法来滋润我们的心田,生命才会变得活泼自在!

48、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顺了,目标确定了,我们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当下,才会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49、如果能够真正懂得因缘所生法,就会很好地珍惜缘起。而当下的这一念心若能充满智慧,你就会是一个自在的人。

50、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颓丧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让心远离执着。

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心念篇禅语20句

1、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2、众生行为的差别,构成了这个世界,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两个方面。

3、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对世界要正确地透视,树立人生的正见。

4、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颜色来认识,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

5、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这是佛法对心的一种特有的认识。

6、佛陀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是虚妄的。

7、虚妄,指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从佛法的智慧来透视,都属于虚妄,因为是妄想构成的。所以,世界是妄想的产物。

8、佛法所说的妄想,跟平常人们所理解的妄想不太一样。

9、佛法认为,凡是不能够认识真实的、通达真实的想法,跟真理不相符合的想法,都称为妄想。

10、这个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千差万别,所以才造出千差万别的世界。

11、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12、一个人学习了佛法之后,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扬弃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生命自然得到净化。

13、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14、生命是诸法集起,是缘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无始无终的相似相续,所以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没有一个主宰。

15、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活,那他就会给他的心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就会活在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中。

16、如果一天到晚攀缘、妄想、执着,想通过念几句阿弥陀佛使心态得到平静,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在做梦!

17、想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就得修行。

18、心态并不是这样,心态不是孤立的,心态不能离开条件,不能离开经验。离开了经验,思维将是一片空白。

19、心态的无常变化,说明这不是常一不变的,所以说无主、无我、无我所。

20、佛法用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宇宙人生,发现了既没有什么神在主宰着宇宙,也没有什么灵魂在主宰着有情的生命,所以佛教讲毕竟无主、无我、无我所。

济群法师佛论篇禅语20句

1、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

2、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

3、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4、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

5、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6、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

9、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10、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11、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

12、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13、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14、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

15、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16、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7、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8、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9、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20、佛教认为: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心与物是相互依赖地存在。

济群法师念佛篇禅语20句

1、真正净土法门的修行,也很重视经教的学习。

2、不闻思经教也就没有正见,没有佛法的智慧去观照、去指导你的人生,这样一来,你的修行还能相应吗?

3、真正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万缘放下。

4、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很多事情看不透,对很多事情太在乎了,太执着了,因而在念佛的过程中,自然难以相应,烦恼妄想无穷无尽。

5、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只求个人往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众生,心发得非常的小。

6、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多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可以扩展你的心量。

7、因为一个人的修行,一天到晚只想着自己,你的心量会越修越狭窄。所以,很多人虽然也修行,但烦恼妄想依然特别多。

8、一个人发心大,心胸就开阔,将来的成就就大。

9、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往往只注重一句阿弥陀佛,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修行。

10、修行是对生命整体的改造,而不是片面的。

11、念佛只是修行的一个方面,在八正道中有一个正念,念佛仅仅是正念。

12、修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修行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只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有资格往生西方净土。

13、良好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有正见,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生的因果,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缘起。正念的树立以正见为基础。

14、正思维的意义有二:一是志向;二是思考、考察。用佛法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

15、志向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往生品位的高低。

16、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正思维能使我们如实地观照人生。

17、命,是谋生的手段,对于一般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都属于正当的。

18、学佛的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许多罪业。

19、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念佛,最重要的还在于生活当中的修行。

20、一个人念佛要相应,就要有前面这些基础:要有正见的基础,正思维的基础,正当的谋生手段的基础。

济群法师学佛篇禅语20句

1、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

2、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3、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4、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

5、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6、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7、三士道就象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

8、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10、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11、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2、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13、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14、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15、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16、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17、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

18、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19、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

20、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

济群法师修行篇禅语20句

1、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

2、我们为了成就人天果报,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这样,来生才能继续做人,或者升天。

3、人道在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里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报大。

4、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认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处,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天堂。

5、佛法从通达真理、成就解脱自由的角度,认为天堂不好,人间才是最好的。

6、人间有苦有乐,人由于能够感受许多的痛苦,才想尽办法改造自己,认识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7、人类文化和文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善世界整个过程的结晶。

8、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会成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修行成佛的。

9、人道是六道中的枢纽,一个人升天、下地狱,或当畜生,都是以人为中转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为改善未来的生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10、十善,是作为人所应有的道德。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有人的道德。

11、佛法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符合人的道德标准,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13、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地做人,来生才有资格继续做人。

14、如果这一生你已经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来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15、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16、贪、嗔、痴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安定的根源,只要人类存在着贪、嗔、痴,人类社会就不得安宁。

17、要想改善社会,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从社会制度下手。

18、一个人只有经过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对贪嗔痴的改造之后,才能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假若我们没有修身的基础,既使家庭事业有成,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很糟糕的。

19、人类想要建立安定的社会,就得奉行十善。

20、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济群法师因果篇禅语20句

1、有人说: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多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

2、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

3、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

4、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叫十法界。

5、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

6、六凡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

7、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

8、如果不懂佛法,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天到晚培养自己的贪嗔痴,生命层次就会越来越低,将来下地狱、当畜生,或成为蚂蚁、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生命层次有高低,但生命并非一成不变。

9、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是缘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10、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

1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偶然的。

12、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13、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

14、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

15、因为命运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样。

16、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

17、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

18、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

19、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20、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济群法师善恶篇禅语20句

1、 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有恶。

2、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

4、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

5、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6、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

7、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8、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9、当一个人干了好事,或干了坏事之后,心里就会留下一种影像。

10、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

11、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

12、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

13、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14、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

15、生命象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人的一生一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跟一个人的前生及未来生命有关系;这个环节还会影响到生命未来的发展。

16、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犹如流水中溅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洪流,却永无止尽地在延续。

17、生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18、生命的延续不是一成不变,命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和行为。

19、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20、观念错误,贪婪无耻,无恶不作,生命就会逐渐堕落。

读了“宽容法师佛学禅语大全摘抄”,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关于宽容诚信的抒情句子,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9317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学禅语50句
下一篇 : 智敏上师禅学语录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