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表达自己,在朋友圈经常见到各类短句子,不同的句了表达了不同的心情,所以你会用什么句子和人交流?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周国平》的哲理句子,感谢您的参阅。

《周国平》的哲理句子

⊙、 【世态人情】

⊙、 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是,奠定欧洲精神传统的两个伟人,苏格拉底和耶稣,都是被判处死刑的。不同的是,耶稣几乎未经审判,在混乱中被钉上了十字架,苏格拉底则是按照雅典民主制的法律程序,经过了正式的审判,然后被处死的。耶稣受难日成了世世代代基督徒的神圣日子,苏格拉底受难日却从来没有人纪念。

⊙、 这倒不奇怪,这位哲学烈士是不能被神化的,除了像他那样爱智慧之外,别无纪念的方式。

⊙、 海涅有一首诗,写他梦见自己做了天主,天使们围绕着他,赞美他的诗艺,请他吃糖果糕点。可是,他觉得这种天堂生活无聊透顶,便决定利用天主的权力让自己开心一番。于是,他显示奇迹,让柏林城里下起柠檬汁的雨,街沟里流着上等葡萄酒,然后看那些假绅士们拥到街上,对着水沟牛饮,把马路舔得干干净净。他们心里想的是:这样的奇迹不会天天发生的。

⊙、 如果我做天主,我能想出什么样的恶作剧呢?如今,在我们这里,真绅士少,假绅士也少,多的是赤裸裸的自私和贪婪。如果显示海涅想出的那种奇迹,我不会看到相同的有趣场面,只会看到贪官和奸商勾结,恶警和地痞联手,封锁马路,垄断水沟,坐地分赃,甚至割据火并。

⊙、 到处供奉财神爷,供奉福禄寿三神,世上有哪一个民族如此厚颜无耻地公开崇拜金钱,坦然于自己的贪婪?

⊙、 恐怖主义的本质不是某种极端的政治、宗教或民族立场,而是不管从何种立场出发,把残杀无辜平民作为向敌对者申述其立场的手段。采用这种手段的当然是敌对双方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给予任何同情,而必须毫不含糊地宣布一切此种行为皆是非正义的,反人类的。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比起和真正的敌人战斗来,杀害平民过于容易,因此这种卑鄙的做法很容易被仿效。恐怖主义一旦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得逞,它就不会有国界,必然蔓延开来。所以,无人对它可以袖手旁观。

⊙、 名人面对公众的两种姿态:作秀,即迎合公众的趣味,把自己打扮成讨人喜欢的样子;装蒜,即回避公众的审视,文过饰非,做出天真无辜的样子。

⊙、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病症是权力与市场的结合,一方面导致权力的腐败,另一方面导致市场的无序。因此,惟有让权力退出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腐败和市场无序的问题。

⊙、 在各色领袖中,三等人物恪守民主,显得平庸,二等人物厌恶民主,有强大的个人意志和自信心,一等人物超越民主,有一种大智慧和大宽容。

⊙、 公园里,一个人迎面走来,正打着手机,和我擦身而过。我只听见了一句话:货到还要十天我忽然想到,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是两个字:货和款。哪怕在风景美丽的公园里,他们也只说着这两个字,只做着这两件事。

⊙、 某个存车处附近停了一些自行车,车胎全被扎了。我从这个现象中看到了法与非法的混淆不清。

⊙、 沉默是一口井,这井里可能藏着珠宝,也可能一无所有。

⊙、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

⊙、 通过自嘲,人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了特权。对于这特权,旁人不但不反感,而且乐于承认。

⊙、 谁都是这样:逝去了的,永远不能追回;经历着的,又不愿放弃;留恋过去,却不肯用现在交换。

⊙、 与平庸妥协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心爱的人离你而去,你一定会痛苦。爱的激情离你而去,你却丝毫不感到痛苦,因为你的死去的心已经没有了感觉痛苦的能力。

⊙、 一位朋友说:我觉得我总是处在两面镜子之间,那是我的两个自我。它们互相对映,无论朝哪一面看,镜像都是无限的,使我非常累。我常常问我的另一个自我:你究竟要我干什么?

⊙、 只有一面镜子的人是安宁的。两面镜子互不相干的人也是安宁的。而他,他自己便是自.己的迷宫。

⊙、 【个人态度】

⊙、 在这个世界上,惟有孩子和女人最能使我真实,使我眷恋人生。

⊙、 看见可爱的景物、东西或者女人,我就会喜欢,这喜欢是自然而然的,我不能也不想硬让自己不喜欢。但是,我喜欢了就够了,喜欢了就是了,我并不想得到什么,并不觉得因为我喜欢就有权利得到什么。

⊙、 想到世上有这么多好书,我肯定来不及读完了,心中不禁悲哀。

⊙、 人世间最让我留恋的,便是好书和好女人。

⊙、 我的确没有野心,但有追求。就现在所得到的东西而言,外在的方面已远超过我的预期,内在的方面则还远不能使我满意。

⊙、 当我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别人的褒贬是不重要的。对于我来说,不存在正业副业之分,凡是出自内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业。

⊙、 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我的自信恰好达到这个程度,使我能够不必在乎外来的封赐和奖赏。

⊙、 我曾经也有过被虚荣迷惑的年龄,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尤其还没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质。我感到现在我已经站在一个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属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脚步不会从这里经过。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来到这个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为我对它已经如此熟悉。

⊙、 一个人单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能确保衣食无忧,无须为生计去做不情愿的事,这真是人生莫大的幸运。我尝设想,倘若中国仍是从前的样子,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取决于权力的大小和钩心斗角的胜负,我必定至今仍是一个倒霉蛋。所以,我真心感激市场经济。我不是为市场写作的,但是,市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给一个不是为它写作的人也提供了机会。

⊙、 我早就养成了自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区别只在于,从前这遭到非议,现在却给我带来了名声,可见名声是多么表面的东西。

⊙、 如果没有这些名声,我就会停止我的工作了吗?当然不。这种为自己工作的习惯已经成为我的人格的一部分,把它除去,我倒真的就不是我了。

⊙、 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变故,每一变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却依然故我。毋宁说,我愈益是我了。我不相信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改变的只是外部形态,核心部分是难变的。

⊙、 我突然想到,我这个不信神的人,其实是很有宗教感情的,常常不自觉地用末日审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为一切美好价值的毁灭而悲伤,也许这就是我常常感到忧愁的根源吧。

⊙、 不过,事情仍无关乎道德。譬如一棵树,由于季节的变迁和自身的必然,那些枯萎的叶子迟早是要掉落的。如果树有知觉,它便会为这些枯落的叶子悲哀,但它无法阻止它们的掉落。

⊙、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 问:在学者、作家、哲学家这些身份中,你认为自己更属于哪一种?

⊙、 答:我更愿意把自己看做一个思想者和一个写作者。

⊙、 问:你现在可说是名满天下,你自己如何对待你的名声?

⊙、 答:顺其自然吧。名声永远是副产品,可有可无。过去我没有这些名声,也不觉得缺了什么。迟早有一天,人们会忘掉我,那时我也不会感到不安。

⊙、 善演讲的人有三个特点,而我都缺乏。一是记忆力,名言佳例能够信手拈来,而我却连自己写的东西也记不住。二是自信心,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老生常谈也能说得绘声绘色,而我却连深思熟虑过的东西说起来也没有信心。三是表现欲,一面对听众就来情绪,而我却一上台就心慌怯场。

⊙、 每当我接到一张写满各种头衔的名片,我就惊愕自己又结识了一个精力超常的人,并且永远断绝了再见这个人的念头。

⊙、 我的生活中没有用身份标示的目标,诸如院士、议员、部长之类。那些为这类目标奋斗的人,无论他们为挫折而焦虑,还是为成功而欣喜,我从他们身上都闻到同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我不能忍受和他们在一起呆上三分钟。

⊙、 极其自信者多半浅薄。对于那些在言行中表现出大使命感的人,我怀有本能的反感,一律敬而远之。据我分析,他们基本上属于两类人,一是尚未得逞的精神暴君,另一是有强烈角色感的社会戏子。和他们打交道,只会使我感到疲劳和无聊。

⊙、 在我看来,真正的使命感无非是对自己选定并且正在从事的工作的一种热爱罢了。遇见这样的人,我的血缘本能就会把他们认作我的亲兄弟。

⊙、 我在两种人面前最克制不住傲气,一是功名利禄之徒,二是自以为是之辈。

⊙、 【思絮】

⊙、 究竟是时间在流逝,还是我在前行?

⊙、 在日记里留下的是时光,还是我自己,抑或只是文字的癖好?

⊙、 如果坚硬的牙齿也被时光磨损了,那么,柔软的内脏又怎么逃脱得了?

⊙、 我的文字昨天令你感到新奇,今天令你感到亲切,明天会不会令你感到厌倦?

⊙、 有一天,你迷失在我的无边的沉默里了,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找到你。

⊙、 我强烈地感觉到,此生此世,与我最近的是人,与我最远的也是人。

⊙、 当我在岸上伫望时,远逝的帆影最美。当我在海上飘荡时,港口的灯火最美。

⊙、 把自己的缺点变成根据地。

⊙、 葡萄成熟了,流着紫红色的血。

⊙、 一群鸭子边叫唤边从我面前走过,我的头脑中冒出一个愚蠢的问题:去哪里?

⊙、 轮船把离岸的忧愁和靠岸的痛苦都藏在心里。

⊙、 肉体也有它的记忆。

⊙、 太阳是一粒沙子。

⊙、 一个人坚持一种习惯,比如节食、跑步、按时起居,也几乎可以算是有信仰了。

⊙、 我不赶时髦,也不避时髦。

⊙、 为延年益寿而万般小心,结果仍不免一死,究竟是否值得呢?

⊙、 读书、写作,一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的时候都是享受。但是,倘若限定了时间,用赶任务的心情去做,享受就变成了苦役。

⊙、 我已经会开汽车,却仍然喜欢步行、骑车(倘若路途不太远的话),或者搭乘公共汽车(倘若不太拥挤的话),觉得那样是更加自由自在的,可以不必过于注意交通,让头脑继续享受沉思和遐想的快乐。

⊙、 人生中有两种情形,我自己经历过,在别人那里也见得很多,渐渐习以为常了。可是,一旦我仔细地去想它们,就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 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原本完全陌生的人,后来怎么竟会天天生活在一起,并且觉得谁也离不开谁了?

⊙、 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后来怎么竟会又成陌生人,甚至永远不通消息了?

⊙、 有时想一想不免感到奇怪,我这样一个从来被自己的上司看做需要好好教育的人,现在竟成了似乎能够教育广大人群的人。

⊙、 【社会性的质量】

⊙、 人性可分成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层次。社会性居中,实际上是前后两种属性的混合,是两端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生物性的延伸,人们因生存的需要而结为社会,社会首先是一种基于利益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精神性的贯彻,一旦结为社会之后,人们就要在社会中实现理性的规划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 由此来看,社会性的质量是由生物性和精神性的质量决定的。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追求愈是受到充分尊重,就愈能建立起一个开放而先进的社会。反之,一个压制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追求的社会,其成员的社会品质势必是狭隘而落后的。中国儒家文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种社会伦理秩序,并以之压制人的肉体自由和精神自由,所成就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性。

⊙、 个人也是如此。倘若就近观察,我们便会发现,那些产生了卓越社会影响的人物,他们多半拥有健康的生命本能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 【两种人性的单纯】

⊙、 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的单纯。

⊙、 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住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纠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性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 【丰富的单纯】

⊙、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 这大致上属于一种极其健康生长的情况:一方面,始终保持儿童般的天性,所以单纯;另一方面,天性中蕴涵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丰富。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 【敬畏自然】

⊙、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另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考虑到人类多么长远的利益,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 对于一切虔信的民族来说,敬畏自然乃是一个化为血肉的基本信念,我们应向他们学习这个基本信念。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做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 【一城里的孩子没有童年】

⊙、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 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没有童年。到各地走走,你会发现到处都在兴建雷同的城镇,千篇一律的商厦和水泥马路取代了祖先们修筑的土墙和小街,田野和村庄正在迅速消失。孩子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因而也很难在他们身上唤起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了。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 【与万物交谈】

⊙、 人习惯于以万物的主人自居,而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称做技术的方式。在这种方式统治下,自然万物都失去了自身的丰富性和本源性,缩减成了某种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只剩下了功能化的虚假存在。他呼吁我们摆脱技术方式的统治,与万物平等相处。

⊙、 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时候,一切存在者都回到了存在的本来状态,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尼采曾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种境界:这里一切存在的语言和语言宝库向我突然打开;这里一切存在都想变成语言,一切生成都想从我学习言谈。

⊙、 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惟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 【海的真相】

⊙、 在不同的人眼里,海呈现不同的面目。对于靠海为生的渔民来说,它是最熟悉的亲人和最危险的对手;对于远离故国的游子来说,它是乡愁:对于诗人来说,它是自由的元素: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它是风景;对于遇险者来说,它是死亡。

⊙、 在不同的时刻,海也呈现不同的面目。它时而波澜不惊,时而恶浪滔天。

⊙、 在我眼里,海是一个窗口,我从中瞥见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 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

⊙、 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胁。你必须无处可逃,听凭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灭,时间消失,空间消失,人类消失,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变成了一体,融入了千古荒凉之中。

⊙、 瞥见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图谈论海,因为他明白了康德说的道理: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 【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有了也许增色,没有也无损本质,有一些东西则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复是生活。什么东西不可缺,谁说都不算数,生养人类的大自然是惟一的权威。

⊙、 例如,自然规定了生命离不开阳光和土地,因此,生活在高楼蔽天的城市迷宫里,不管室内设施多么豪华,肯定是生活质量的降低而非提高。又例如,自然规定了人类必须繁衍,亲情是种族延续的纽带,因此,无论是为事业还是为享乐,独身、不育、有家不归都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 现代人活得太热闹了,我总怀疑热闹的背后是空虚。当然,生活的形象是千姿百态的,混迹都市、追逐功名、叱咤风云也都是生活,不一定要隐居山林。但是,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 【感受生命的奇迹】

⊙、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按照自然科学的假说,它是地球上物质化学反应的产物,或者是外星的来客。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它是上帝的创造。在生命起源的问题上,我们只有假说和信仰。情况恐怕只能如此,宇宙间自有人类理性不可解开的秘密。

⊙、 不过,在我看来,生命究竟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做神还是大自然。

⊙、 【珍爱生命】

⊙、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们最忽略的东西,我们对于自己拥有它实在太习以为常了,而一切习惯了的东西都容易被我们忘记。因此,人们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宝贵,实际上却常常做一些损害生命的事情,抽烟、酗酒、纵欲、不讲卫生、超负荷工作,等等。因此,人们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身感到愉快,来做一些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事情。

⊙、 往往是当我们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才凸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有时候醒悟已经为时太晚,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 我们应该时时想到,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命,第一有爱护它的责任,第二有享受它的权利》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在我看来,世上有两种人对自己的生命最不知爱护也最不善享受,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纵欲者,他们其实是在以不同的方式透支和榨取生命。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周国平经典人生哲理语录


周国平经典人生哲理语录

⊙、 【两性之间】

⊙、 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否认这种差异是愚蠢的,试图论证在这种差异中哪一性更优秀则是无聊的。正确的做法是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做价值,用它来增进共同的幸福。

⊙、 女性为阴,男性为阳。于是,人们常把敏感、细腻、温柔等阴柔气质归于女性,把豪爽、粗犷、坚毅等阳刚气质归于男性。我怀疑这很可能是受了语言的暗示。事实上,女人也可以是刚强的,男人也可以是温柔的,而只要自然而然,都不失为美。

⊙、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性的羞耻心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性的羞耻心不只意味着禁忌和掩饰,它更来自对于差异的敏感、兴奋和好奇。在个体发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性的羞耻心的萌发是与个人心灵生活的丰富化过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的。

⊙、 海涅在一首诗里说:我要是克制了邪恶的欲念,那真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可是我要是克制不了,我还有一些无比的欢欣。

⊙、 这个原来的痴情少年现在变得多么玩世不恭啊。

⊙、 你知道相反的情形是什么吗?就是:克制了欲念,感到压抑和吃亏;克制不了,又感到良心不安。

⊙、 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痴情,他在男女关系上大体上就只有玩世不恭和麻木不仁这两种选择。

⊙、 当然,最佳状态是痴情依旧,因而不生邪念,也无须克制了。

⊙、 如果你喜欢的一个女人没有选择你,而是选择了另一个男人,你所感到的嫉妒有三种情形:第一,如果你觉得那个情敌比你优秀,嫉妒便伴随着自卑,你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自己的弱点而痛苦。

⊙、 第二,如果你觉得自己与那个情敌不相上下,嫉妒便伴随着委屈,你会强烈地感到自己落入了不公平的境地。

⊙、 第三,如果你觉得那个情敌比你差,嫉妒便伴随着蔑视,你会因为这个女人的鉴赏力而降低对她的评价。

⊙、 对于男人来说,一个美貌的独身女子总归是极大的诱惑。如果她已经身有所属,诱惑就会减小一些。如果她已经身心都有所属,诱惑就荡然无存了。

⊙、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要彼此以性别对待,前提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发生亲密关系的可能性,哪怕他们永远不去实现这种可能性。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贱,男人不睬。

⊙、 我必须马上补充:所谓男人的坏,是指他对女人充满欲望;所谓女人的贱,是指她希望男人对她充满欲望。也就是说,其实是指最正常的男人和女人。

⊙、 女人对于男人,男人对于女人,都不要轻言看透。你所看透的,至多是某几个男人或某几个女人,他们的缺点别有来源,不该加罪于性别。

⊙、 有一种无稽之谈,说什么两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的信念与此相反。我相信,男人和女人都要真切地需要对方,只有在和平的联盟中才能缔造共同的幸福。

⊙、 谈到现代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所承受的压力,我的想法是:凡是来自自然分工的压力,例如男人奋斗,女人生育,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好承受的。女权主义企图打破自然分工,要女人建立功名,否则讥为思想保守,要男人操心家务,否则斥为性别歧视,不仅没有减少原来的压力,反而增加了新的压力。

⊙、 在动物世界中,雄性所承受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争夺雌性,这种争夺往往十分残酷,惟有胜者才能得到交配和繁衍的权利。其实,在人类社会中,同样的压力以稍微隐蔽的方式也落在了男性身上。不过,这是无法避免的,在优生的意义上也是公平的。

⊙、 风流场所的确有一些极美的女人。可是,我无法把美女和卖淫联系起来,不能想像如此天生丽质会让许多龌龊的男人任意糟蹋。

⊙、 美是高贵的,也许这是一个迂腐之见?

⊙、 【婚姻】

⊙、 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办法以确保一个婚姻绝对安全。在一切办法中,捆绑肯定是最糟糕的一种,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成全了一个缺乏生机的平庸的婚姻,或者是一方或双方不甘平庸而使婚姻终于破裂。

⊙、 爱侣之间用什么方式来保持必要的距离,分寸如何掌握,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案。我想强调的仅是,一定要有这个保持距离的觉悟。从根本上说,这也就是互相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的觉悟。惟有亲密有间,家庭才能既成为一个亲密生活的共同体,又成为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场所。我相信,这样的家庭是更加生机勃勃、更加令人心情舒畅的,因而在总体上也必然是更加稳固的。

⊙、 太封闭和太开放都不利于婚姻的维护,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忠诚与自由、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难就难在把握好这个度,我相信它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尺寸。总的原则是亲密而有距离,开放而有节制。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自由,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归根结底,婚姻是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自愿联盟,惟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稳定和有创造力的长久。

⊙、 凡是身心健康的男女,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不用一种不自然的观念来压抑自己的男女,在和异性接触时都会有一种和同性接触所没有的愉快感受,在和某些异性接触时这种感受还会比较强烈,成为特别的好感,这乃是一个基于性别生理差异的必然倾向,这个倾向不会因为一个人已经有了情人或结了婚而完全改变。

⊙、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专一的爱情是靠了克制人性的天然倾向才得以成全的。不过,如果双方都珍惜现有的爱情,这种克制就会是自愿的,并不显得勉强。

⊙、 也有一方没有克制住的情形,我的建议是,如果另一方对于彼此的爱情仍怀有基本的信心,就最好本着对人性的理解而予以原谅。要知道,那种绝对符合定义的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这正是活生生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活生生的爱情。当然,万事都有一个限度,如果越轨行为成为常规,再宽容的人也无法相信爱情的真实存在了,或者有理由怀疑这个风流成性的哥儿姐儿是否具备做伴侣的能力了。

⊙、 我尝自问:大干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

⊙、 夫妇之间,亲子之间,情太深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聚的失散,以至于真希望有来世或者天国。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著。可是,千世万世只能成就一次的佳缘,不管是遇合的,还是修来的,叫人怎么看得破。

⊙、 【孩子和教育】

⊙、 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我心中总是响起一个声音:假如这情景能长驻该多好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孩子会长大,以后会有长大了的可爱和不可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孩子走向辉煌的或者平凡的成年。

⊙、 即使有办法,我也不愿意阻挡,不过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 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

⊙、 我一再发现,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是,由于尚未建立起内心的尺度,他们就只能根据外部的标志来判断荣誉。在孩子面前,教师不论智愚都能够成为权威,靠的就是分配荣誉的权力。

⊙、 成长是人生最重要而奇妙的经历之一,我们在一生中有两次机会来体验这个经历,一次是为人子女,在父母抚育下长大,另一次是为人父母,抚育孩子长大。然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所了解的。事实上,在这两种情形下,我们的处境都带有某种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因此,孩子怎样长大这始终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题目。

⊙、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坚持不懈地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我看来,凡是有文化的父母都应该这样做,这是他们能够为孩子、也为自己做的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 据说童年是从知道大人们的性秘密那一天开始失去的。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而大人们的尴尬在于,不但失去了秘密,而且失去了向孩子揭示秘密的权力。

⊙、 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世,如何思考问题。不过,学习的场所未必是在课堂上。事实上,生活中偶然的契机,意外的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或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生动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 青春似乎有无数敌人,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等等都是假想敌,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虚伪。当一个人变得虚伪之时,便是他的青春终结之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人能够抵御住虚伪的侵袭,依然真实,这该是多么非凡的成就。

⊙、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做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溺爱是动物性的爱,那是最容易的,难的是使亲子之爱获得一种精神性的品格。所谓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做宠物或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便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地成长。

⊙、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他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班学各种技能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

⊙、 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

⊙、 我常常观察到,很小的孩子就会表露出对死亡的困惑、恐惧和关注。不管大人们怎样小心避讳,都不可能向孩子长久瞒住这件事,孩子总能从日益增多的信息中,从日常语言中,乃至从大人们的避讳态度中,终于明白这件事的可怕性质。他也许不说出来,但心灵的地震仍在地表之下悄悄发生。面对这类问题,大人们的通常做法一是置之不理,二是堵回去,叫孩子不要瞎想,三是给一个简单的答案,那答案必定是一个谎言。在我看来,这三种做法都是最坏的。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不妨与他讨论,提出一些可能的答案,但一定不要做结论。让孩子从小对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保持勇于面对的和开放的心态,这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弊,有助于在他们的灵魂中生长起一种根本的诚实。

⊙、 真实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天赋的可靠标志。

⊙、 一个人的天赋素质是原初的、基本的东西,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是以之为基础发生作用的。对于一个天赋素质好的人来说,即使环境和教育是贫乏的,他仍能从中汲取适合于他的养料,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做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

⊙、 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

⊙、 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 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识见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

⊙、 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向现行教育争自由,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

⊙、 是到全民向教育提问的时候了。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么理由继续忍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日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改变无疑是艰难的,牵涉到体制、教师、教材各个方面。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个问题:教育究竟何为?

⊙、 【幸福与苦难】

⊙、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她)们带来快乐。

⊙、 与快感相比,幸福是一个更高的概念,而要达到幸福的境界就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即使就快感而言,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也是十分有限的,差不多也是比较雷同的,情感的投入才使得快感变得独特而丰富。

⊙、 一种西方的哲学教导我们趋乐避苦。一种东方的宗教教导我们摆脱苦与乐的轮回。可是,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齐接受下来。

⊙、 苦与乐不但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苦与乐的数量取决于他的遭遇,苦与乐的品质取决于他的灵魂。

⊙、 人生的幸福主要不在于各种外在条件,而在于你是否善于享受生活乐趣。生活乐趣的大小,则正如蒙田所说,取决于你对生活的关心程度。你把你的心只放在名利上,你对生活就会视而不见,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相反,你热爱生命,你用心品味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场景,便会发现乐趣无所不在。

⊙、 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这个道理一点也不深奥,任何一个品尝过两种快乐的人都可以凭自身的体验予以证明,沉湎于物质快乐而不知精神快乐为何物的人也可以凭自己的空虚予以证明。

⊙、 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哥。

⊙、 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外部世界上,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 事实上,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切真实的悲剧都仍然是平凡生活的组成部分,平凡性是它们的本质,诗意的美化必然导致歪曲。

⊙、 冒险与苦难一样,旁观者往往会比亲历者想像得更可怕。

⊙、 【创造】

⊙、 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这就好比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是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蕴涵着一种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概括的。

⊙、 在一定意义上,一切创造活动都是针对问题讲故事,是把故事讲得令人信服的努力。

⊙、 自然科学是针对自然界的问题讲故事,社会科学是针对社会的问题讲故事,文学艺术是针对人生的问题讲故事,宗教和哲学是针对终极问题讲故事。

⊙、 文化与工作是不可分的。对于一切创造者来说,文化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艰辛和欢乐。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热爱的那项工作,他藉此而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织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说,会分裂成两个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

⊙、 一个醉心于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不会向休闲要求文化。对他来说,休闲仅是工作之后的休整。

⊙、 休闲文化大约只对两种人有意义,一种是辛苦劳作但从中体会不到快乐的人,另一种是没有工作要做的人,他们都需要用某种特别的或时髦的休闲方式来证明自己也有文化。

⊙、 我不反对一个人兴趣的多样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热爱的主要工作,惟有如此,当他进入别的领域时,才可能添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只是凑热闹。

⊙、 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 圣埃克苏佩里把创造定义为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我认为非常准确。创造者与非创造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只是用生命去交换维持生命的东西,仅仅生产自己直接或间接用得上的财富;相反,前者工作是为了创造自己用不上的财富,生命的意义恰恰是寄托在这用不上的财富上。

⊙、 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的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社会对你的成绩怎样评价,你都是度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 在任何时候,我的果实与我的精神之树的关系都远比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精神上的顿悟是可能发生的,不过,它的种子必定早已埋在那个产生顿悟的人的灵魂深处。生老病死为人所习见,却只使释迦牟尼产生了顿悟。康德一辈子没有走出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但偏是他彻底改变了世界哲学的方向。说到底,是什么树就结出什么果实。一个哲学家如果他本身不伟大,那么,无论什么环境都不能使他伟大。

⊙、 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拥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从其中产生出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机会就越大。

⊙、 我们不只缺乏大诗人,也缺乏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作曲家等等,所以,原因恐怕不能只从诗坛上寻找。我认为,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在这样的民族中最有希望产生出世界级的文化伟人。

⊙、 如果说企业家式的能力是善用自己能力的能力,那么,前一个能力是前提,然后才谈得上善用它,首先必须创造出好的产品,然后才有推销的资本。而且,在两种能力中,我仍认为前一种比后一种价值更高,因为真正的文化价值是靠前者创造的,后者的作用只是传播业已创造出的文化价值和获得世俗的成功罢了。所以,有杰出才能的文化人仍应专注于自己心灵所指示的创造方向,犯不着迎合市场去制造水准较差但销路更好的产品,为此承受相对的贫困或寂寞完全是值得的。事实上,无论何处,最好的作品都不是最一畅销的,最畅销的往往是立场嗅觉特别灵的二、三流作者制造的产品品,我们对此应当心平气和,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情形。

⊙、 在一切精神创造中,灵魂永远是第一位的。艺术是灵魂寻找形式的活动,如果没有灵魂的需要,对形式的寻找就失去了动力。

⊙、 那些平庸之辈之所以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于抄袭、时髦和雷同,不思创造,或者刻意标新立异,不去寻找真正适合于自己的形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灵魂需要。

⊙、 天才是伟大的工作者。凡天才必定都是热爱工作、养成了工作的习惯的人。当然,这工作是他自己选定的,是由他的精神欲望发动的,所以他乐在其中,欲罢不能。那些无此体验的人从外面看他,觉得不可理解,便勉强给了一个解释,叫做勤奋。

⊙、 世上大多数人是在外在动机的推动下做工作的,他们的确无法理解为自己工作是怎么一回事。一旦没有了外来的推动,他们就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了。

⊙、 还有一些聪明人或有才华的人,也总是不能养成工作的习惯,终于一事无成。他们往往有怀才不遇之感,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不能养成工作的习惯,这本身即已是才华不足的证明,因为创造欲正是才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对天才来说,才能是沉重的包袱,必须把它卸下来,也就是说,把它充分释放出来。天才就是勤奋,但天才的勤奋不是勉为其难的机械的劳作,而是能量的不可遏止的释放。有时候,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养成了严格的工作习惯。

⊙、 每一个伟大的精神创造者,不论从事的是哲学、文学还是艺术,都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内在的一贯性,其所有作品是一个整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一辈子只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辈子只在创作一部作品。

⊙、 另一是具有挑战性,不但向外界挑战,而且向自己挑战,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己,不断地在自己的问题方向上寻找新的解决。

⊙、 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和践行了某个基本真理,当他在无人处向一切人说出它时,他的口气就会像基督。

⊙、 先知与智者的区别,在于他不但思考,而且把思考变成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用行动来思考。

⊙、 天才的诞生是一个超越于家族的自然事件和文化事件。在自然事件这一面,毋宁说天才是人类许多世代之精华的遗传,是广阔范围内无血缘关系的灵魂转世,是钟天地之灵秀的产物,是大自然偶一为之的杰作。

⊙、 【精神生活】

⊙、 日常生活到处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人的灵魂。人拥有了财产,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家园。家园不是这些绵羊、田野、房屋、山岭,而是把这一切联结起来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除了是在寻找和感受着意义的人的灵魂,还能是什么呢?

⊙、 意义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把单个的事物组织成了一个对人有意义的整体。意义把人融入一个神奇的网络,使他比他自己更宽阔。于是,麦田、房屋、羊群不再仅仅是可以折算成金钱的东西,在它们之中凝结着人的岁月、希望和信心。

⊙、 我不知道基督教所许诺的灵魂不死最终能否兑现,但我确信人是有灵魂的,其证据是人并不因肉体欲望的满足而满足,世上有一些人更多地受精神欲望的折磨。我的大部分文章正是为了疗治自己的人生困惑和精神苦恼而写的,将心比心,我相信同时代一定还有许多人和我面临并思索着同样的问题。

⊙、 不妨把灵魂定义为普遍性的精神在个体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一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

⊙、 据我观察,有灵魂的人对动物的生命往往有着同情的了解。

⊙、 灵魂是什么?很可能是原始而又永恒的生命在某一个人身上获得了自我意识和精神表达。因此,一个有灵魂的人决不会只爱自己的生命,他必定能体悟众生一体、万有同源的真理。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肩负着人类的形象向上行进,而人类所达到的高度是由那个攀登得最高的人来代表的。正是通过那些伟人的存在,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类的伟大。

⊙、 当然,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的伟人终归是少数,但是,只要我们是在努力攀登,我们就是在为人类的伟大做出贡献,并且实实在在地分有了人类的伟大。

⊙、 人类精神生活的土壤是统一的,并无学科之分,只要扎根在这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都会是茁壮的,不论这植物被怎样归类。

⊙、 精神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物质的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 物质理想(譬如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理想(譬如消灭阶级)的实现必须用外在的可见事实来证明,而精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有些人所说的理想,是指对于社会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美好想像,一旦看到社会真相,这种想像当然就会破灭。我认为这不是理想这个概念的本义。理想应该是指那些值得追求的精神价值,例如作为社会理想的正义,作为人生理想的真、善、美,等等。这个意义:的理想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理想了。

⊙、 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做机械的理解,好像非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似的。现实不限于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心灵现实也是一种现实。尤其是人生理想,它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变成心灵现实,即一个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由之所决定的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像出人生理想的别的实现方式吗?

⊙、 人们做的事往往相似,做的梦却千差万别,也许在梦中藏着每一个人的更独特也更丰富的自我。

⊙、 在一定意义上,艺术家是一种梦与事不分的人,做事仍像在做梦,所以做出了独一无二的事。

⊙、 我相信,只要心性足够优秀,最深刻最高级的精神生活是超国界的。说到底,有底气的人在哪里都一样不同凡响,如果底气不足呢,在哪里还不一样过日子,求个舒服自在罢了。

⊙、 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这时候,它就会因为清醒而感到痛苦。

⊙、 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 存在的一切奥秘都是用比喻说出来的。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野花、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周国平


1、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3、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4、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5、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人生?

6、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7、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8、西来者人一再强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在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

9、尽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智慧的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乐也已消融为了一种和谐的宁静了。

10、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确实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11、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你还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12、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3、一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14、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他们就真正成了大地上无家可归的孤魂了。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15、许多东西,今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16、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17、名人时写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

18、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19、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0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21、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仁者更仁,暴者更暴,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22、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23、佛的智慧把爱当作痛苦得根源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人的智慧应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24、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25、对于一颗高傲的心来说,莫大的屈辱不是遭人嫉妒,而是嫉妒别人,因为这种情绪向他暴露了一个他最不愿承认的事实:他自卑了。

26、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位不让说而不说,那是顺从或者愤懑;因为不敢说而不说,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为不便说而不说,那是礼貌或者虚伪;因为不该说而不说,那是审慎或者世故;因为不必说而不说,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为不屑说而不说,那是骄傲或者超脱。

27、月亏了能再盈,花谢了能再开。可是,人别了,能否再见却未可知。开谢盈亏,花月依旧,几度离合,人却老了。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就因为别离最使人感受到人生无常。

28、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裸裸的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的东西,因为那样你还惦记着你的损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废墟上。你要带着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虽破产却仍是一个创业者,你虽失恋却仍是一个初恋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人生的起点。

29、偶尔真诚一下,进入了真诚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诚感动。

30、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

31、我对任何出众的才华无法不持欣赏的态度,哪怕它是在我的敌人身上。

32、谎言重复十遍未必成为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肯定成为废话。

33、谁老了,世界,还是我?

34、白昼不会消失,因为它藏在夜的心里。

35、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去刻意寻求外在的奖赏,以为故意做作的奖赏对人有时是一种愚弄。

36、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彻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宽广无极。仿佛他眼内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远得多。

37、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人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38、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间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39、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40、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41、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者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42、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

43、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44、在自由竞争状态,自然选择淘汰了劣者;在专制状态,人工选择淘汰了优者。惟有平庸者永远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45、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46、给人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47、智慧无国籍。全人类共同创造了各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48、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49、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50、“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则更妙。

周国平名言


周国平名言

1、人生于尘土,而归于尘土,乃一悲剧耳!周国平

2、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岁月流逝,当心灵的衰老使你不能时常产生新鲜的感觉,头脑的衰老使你遗忘了曾经有过的新鲜感觉时,不必悲哀,打开你的保险柜,你会发现毕竟还是相当富有的,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的文字----也就是那个不会衰老的你-----陪伴着你,他比任何伴护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周国平

3、不过,假如你真正理解生活在于欣赏苦与乐本身的过程,那也不是什么悲剧了,相反惟有快乐!周国平

4、关于爱与孤独: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周国平

5、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周国平

6、关于死亡: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周国平

7、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周国平

8、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周国平

9、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周国平

10、关于沉默: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周国平

11、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周国平《妞妞》

12、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周国平

13、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周国平

14、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

15、我不奢望有哪一种哲学可以让我免与痛苦,我唯愿有一种哲学能使我不至于毁于痛苦。周国平

16、关于爱: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周国平

17、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达。周国平

18、幸福的岁月是那失去的岁月。周国平

19、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周国平

20、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周国平

曲格平名言陈继儒名言拉法特名言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哲理的抒情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948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关于创业工作的经典箴言
下一篇 : 经典人生感悟蕴含哲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