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会使用句子来表达心情,通过阅读句子可以治愈我们的内心世界,你认为那些句子才算是好句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2】”,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2】

【警惕股价和股指背道而驰】

指望依靠当天交易这种短线投资赚钱谋生,就像指望依靠赛车和玩21点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

彼得林奇认为,过多地关注大盘股指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的股票交易换手率越来越高,股价波动也越来越大,这对投资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彼得林奇介绍说,和许多投资者非常在意每天的股票走势如何以及每天的收盘指数是多少不同的是,他更关心每天上涨的股票数目和下跌的股票数目之比是多少,即上涨/下跌比率。

他认为,这一指标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当天的股市行情;尤其是在只有少数股票上涨、大多数股票都在下跌的行情中,最能反映股市实情。

经常有人说为什么股票指数上涨了20%,可是我买的股票却还在下跌?

彼得林奇的结论是,推动股指上涨的主要动力,是一些大盘股在大幅度上涨,而不是小盘股和中盘股。

彼得林奇认为,股价和股指可能会背道而驰,至少绝大多数股票是这样。
所以,投资者不必过于关心股指的上升与下跌,而应该更多地关心自己所拥有的那只股票及其价格。

不要相信股评家及其他市场预测人士把目前的市场和以前的市场所作的纵向对比,如现在的市场行情与年十分相似、这使我又想起了年的市场等等。
归根到底,市场行情不会重演,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更重要的是,只要你摒弃这种每天进出的操作手法,坚持长期持有,这种股指和股价的暂时波动就根本不在话下。
用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所得到的结论会大不一样。

【股指预测正确也会亏损】

你并不需要一直正确,甚至不需要经常正确,照样能够取得高人一筹的投资业绩。

投资者预测股票指数的目的,无非是趁势而为利用大盘的上涨和下跌趋势,扩大盈利空间和摊低持股成本。
可是彼得林奇的经验表明,即使你股票指数预测得很正确,同样也会亏损的。

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写道:市场应该是与投资无关的。
如果我能够使你相信这一点,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各位不相信我的话,那么大家总会相信沃伦巴菲特吧,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
股票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买卖价格做傻事。
以巴菲特为例,他所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世纪60年代初的股价还只有7美元,到20世纪末却上涨到了4 900美元,上涨了700倍。

巴菲特之所以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原因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当他认为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时,就把所有股票都卖掉,然后对投资合伙人说,他已经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了,接着就把包括一大笔投资利润在内的所有资金通通还给投资合伙人。
这种做法在金融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彼得林奇承认,他和巴菲特都希望能够正确预测股市走势和经济衰退,但事实上做不到,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精力投向于寻求具有盈利能力的优秀上市公司。
而这样做,即使在非常糟糕的熊市行情中,也照样赚到了钱。

彼得林奇认为,预测股市走势既不可能,也没必要,重要的是选对股票。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同样是同一时期的2只钢铁板块股票,无论你预测股指走势是否准确,如果你购买了LTV公司的股票就注定要亏得一塌糊涂,而购买了Nucor公司的股票就注定要发财,它与股市走势无关。

彼得林奇说,散户投资者唯一要做的事,是找到一家喜欢的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买入股票永远不会太早也不会太迟。
如果你根本找不到一只定价合理、能够满足你其他选择标准的股票,那就说明市场已经被高估了。
即使这样,你能做的仍然是选择正确的股票,而不用关心股市,股市是会自己照顾自己的。

【不必惧怕机构主力有多么强大】

散户的优势在于他没有时间压力,可以仔细思考,等待最好时机。
如果要他每个星期或每个月都要买卖股票,他肯定会发疯的。

许多散户投资者非常关心机构投资者的一举一动,甚至感到莫名其妙的害怕,总喜欢把自己比作散兵游勇,把对方看作是正规军。
其实,这种比喻非常不恰当。
因为大家本来就在同一个股票市场上,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证券公司成为公司法人后,虽然可以通过公开渠道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实力壮大起来了,可是它的交易方式、重大经营事项必须公开和透明,而这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有非常大的好处。

要知道,虽然股指大跌了,可是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些股票还是原来的股票,仍然具有较高的收益、令人兴奋的发展前景、良好的现金流。
散户投资者这时候以低价吃进,投资风险就很小很小。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斗,要学会这样一种本事:等待那些失宠于机构投资者的股票下跌到一个简直令人疯狂的低价后再趁机买入。
他说,现在每天的股票交易量越来越大,机构投资者反复无常的频繁交易,正好为散户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本案例中所提到的股指大跌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些优质公司,就是散户投资者应当优先考虑买入的优质股票。

机构投资者的一个通病是星期一现象,彼得林奇对此有过研究。
他认为,产生星期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周末整整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机构投资者无法和上市公司交流,于是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对各种担心事件的关注上,结果越想越害怕,星期一股市一开盘时积累了太多的心理恐惧,所以纷纷抛出,从而导致股指下跌。
星期二发现一切照旧,股指又会慢慢反弹起来。

【股价不涨不一定是放弃的理由】

就我的经验,股票的本益比,益才是主角,本只是跟着跑而已。
如果盈余不增加,股价自个儿是跑不远的。

彼得林奇认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如果一直在原地踏步不动,这并不一定是放弃它的理由;相反,还很可能是进一步买进它的理由。
在本案例中,如果你进行一番如此这般的分析、研究,同样也会得出这种结论。
彼得林奇非常喜欢进行这种粗略估算,这一方法对任何上市公司都是适合的。

通过这种估算,你能清楚地计算出该公司拥有多少隐蔽型资产。

彼得林奇从该公司财务报告中看出,公司每年铜产量为11亿磅。

这就是说,只要铜的价格每磅涨价1分钱,税前利润就会增加1 100万美元,平摊到该公司发行的7 000万股总股本上,就相当于每股增加净收益0.1美元。
照这样计算,如果铜价上涨0.5元,每股收益至少会增加5美元,这还了得?通过这种方式,投资者只要知道铜价格将来的上涨幅度,就能轻而易举地计算出该股股价的上涨幅度。
从历史上看,1991年的铜价正处于低位,那么这种投资你还担心什么呢?

【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问题】

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工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股票投资需要与时俱进,而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问题,否则会看花眼的。

房利美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一只股票,曾经被他称为美国境内真正最具价值的公司。
与彼得林奇所在的富达管理公司相比,房利美公司的员工人数只有富达公司的1/4,却创造了富达公司10倍的利润。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房利美公司买进的长期抵押合约利率为80/0~10 010,是短期贷款利率却高达180/0一19%。
很明显,这是一桩倒贴的买卖:借人资金的成本高达18%,收入却只有8%~100/o,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亏。

很快地,该公司1974年的股价就从9美元跌到2美元的历史最低点。
于是,到处都传闻这家公司快倒闭了。
可是也有人不这么看,一位专门研究房利美公司的股票分析师就预测:房利美会变成那种你乐于带给父母看的姑娘。
这种论断有什么依据吗?原来,房利美公司的经营获利靠的是利率差。

而这种经营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很难预测:今年可能会亏损几百万美元,明年就可能会赢利几百万美元,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毫无疑问,房利美公司也在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并确实收到了效果。

这主要表现在,该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成功人士马克斯韦尔来扭转局面。

马克斯韦尔是一名律师,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抵押保险公司并获得成功,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
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短借长贷;二是模仿房贷美公司的做法。

在彼得林奇的办公桌上,除了家庭照片以外,剩下的就是一张房利美公司总部的照片。
他说,他只要一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感到心情无比舒畅。
在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最后3年,房利美公司一直是他的第一重仓股:总市值高达5亿美元。
它一共为富达管理公司创造了10亿美元利润,以至于彼得林奇要把它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它创造了金融史上一只基金系只靠一只股票获得的最大收益。

股票投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彼得林奇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给《巴伦》周刊推荐房利美公司股票,都有点让人厌烦了。
不过他对这家公司的认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他总结说,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变得更好就是变得更坏,你必须紧紧跟随这种变化调整策略才行。
遗憾的是,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者都忽视了这种变化,因为他们只记得老房利美给人留下的糟糕印象了。

【股票投资的风险多种多样】

你以为股票只会上涨吗?狠狠跌一次,梦就醒了。

股票投资是有风险的,彼得林奇好几百次股票投资赔钱的经历,就证明,这一点。
连他这样的投资大师都是如此,散户投资者就更不用说了。

股票投资风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即使长期持有蓝筹股也会有很大风险。

彼得林奇认为,没有人能够保证财富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人能够保证大公司不会变成小公司,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不容错过的蓝筹股。

二是即使买对了正确的股票,可是买入时机、买入价格错误也会损失惨重的。

每当股市暴跌前,即使买人业绩优良的股票同样会损失惨重,那些买错了的股票所遭受的损失就更不用说了。

在1972-1974年美国股市大跌年间,那些过去股价一直比较稳定的股票也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如百时美公司的股价从9美元跌到4美元,麦当劳从15美元跌到4美元,无论是谁在这个时候买人,都无法逃脱损失惨重的命运。

三是购买市政债券也有风险。

有些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有风险,购买市政债券该不会有风险了吧?

彼得林奇认为,除了期限非常短的债券、债券基金以外,购买债券也有风险。

投资者购买债券后,一旦遇到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就会被迫选择两种不利结果:一是继续持有,但必须忍受低收益率;二是以非常低的价格折现卖掉。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违约情况,这时候的风险就大了,虽然出现这种违约的可能性很小。

有些散户投资者认为,只要买入的是蓝筹股,就不用关注这些企业的基本面了。
彼得林奇举例说,当年有许多投资者购买百时美、麦当劳这两只蓝筹股,就是因为这种盲目、草率的做法,将正确的股票上从错误的价格买入了,一下子就亏损了将近一半资金,后来经过8年时间还没有涨回到原来的价位。

股票投资的风险,常常让人搞不清买股票究竟是投资还是赌博。
从历史上看,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后的20年间,大多数人都把炒股看作是赌博,这一观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被扭转过来,而实际上,这时候的股价已经被过度高估了,这时的股票投资才是一种真正的赌博呢。

彼得-林奇认为,货币本身是有风险的,所以很难区分什么是赌博什么是投资。
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投资者的技巧、投入程度、事业心。
如果轻率、鲁莽、冲动地玩股票,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国债,都和赌博没什么两样。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1】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1】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你不会因为不属于你的东西价格上涨而受害,你所拥有的东西才会毁了你。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国内投资者一定不陌生。
把它用在股市投资上,就是要对股市发展、股市投资有信心。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
哪怕你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投资专家,如果你缺乏投资信心,看了某篇报道和负面消息后就马上在一阵恐慌中抛出股票,这时候的收益是最低的。

对股市有信心,最主要的表现是对国家经济形势发展有信心。
要相信人们会继续正常地生活,各行各业都会按部就班地工作、生产,创造利润:无论如何上市公司不会大面积倒闭、关门,即使有个别倒闭、关门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它们竞争不过别人,必须被充满活力的企业取而代之,倒闭、关门活该;要相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从长远观点看,股市总会不断向前发展的。
既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那就没有必要为暂时的曲折道路悲观。
相反,曲折的道路还更有意味,更可以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如果股市的回报像银行利息那样稳定,股票投资就没意思啦,股票市场也就不用存在了。

彼得林奇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这一切的。
他说,从历史数据看,在过去的70年中,虽然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灾难,并且无数次预测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可是平均每年的股票投资收益率仍然高达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高出l倍以上。
有了这样的基础打底,投资者对股市投资就应该有信心了;而且,越是长期投资,收益率越高。

有趣的是,在过去的70年中,曾经有40年股票下跌幅度超过loo/o:而在这4次股市大跌中,又有13次属于下跌幅度超过33%的暴跌。
可是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照样取得平均年投资收益率11%的业绩吗?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股市暴跌总会给投资者留下痛苦记忆,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此远离股市,转而投向于债券、基金。

彼得林奇认为,这些投资者患了一种股市大崩盘后的创伤综合症,由此造成的投资机会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彼得林奇说,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据他所知,和他一起参加《巴伦》周刊举办的投资圆桌会议的那些世界顶尖投资专家们,也没有谁会提前预测到下一次股市暴跌发生在什么时候。

既然这样,又何必去做应对股市暴跌的准备T作呢?

更何况,即使你是神灵,你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提前预测到了其中的39次,并且也都在暴跌前就提前清仓、卖掉了所有股票,结果又怎么样呢?股价最终不是也都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吗?

投资者只有对股市有信心,才能在股市投资中取胜。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面对一个不断下跌的股市,看起来情况越来越悲观,还怎么树立得起信心来呢?对此,彼得林奇的建议是,不看股指变化,每个月都定期、定额地买入股票。
这是从全美投资者协会俱乐部成员以及许多投资者的退休投资计划中得到的经验。
采用这种做法所得到的获利回报,肯定要比投资者只凭自我感觉在股市中进进出出得到的回报高得多。

对投资树立信心,不能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绳。
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的70年中,如果你因为经历了1929-1933年那次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大崩盘,从此就60年不踏入股市,而是专心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储蓄账户、定期存单。
那么,在这期间你所错过的投资回报,再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要比你重新投入股市后、即使再发生这样一次股市大崩溃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股市行情是不可预测的】

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前预测出未来利率变化、宏观经济趋势以及股票市场走势。
不要理会任何对未来利率、宏观经济和股市的预测,集中精力关注你投资的公司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你的股市亏损之路,开始于一份经济展望报告。

彼得林奇认为,非常遗憾的是,他每次演讲完毕,回答现场观众提问时,总会有人站起来问他未来的股市行情是涨是跌,没有一个人关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这时候他微笑着说,什么时候他得到提升了,股市就会下跌,这是一个一再被实践检验过的林奇规律。
可爱的是,他刚刚说完这句话,马上就有人真的站起来问他什么时候会得到提升?

彼得林奇每年要同上千家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交谈,看到的股市预测和股评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他最终发现:没有人能够持续、准确地进行市场预测。

股市真的很难预测。
在1987年美国股市那场暴跌中,被称为股圣的彼得林奇也没能提前预测到这一行情,更不要说普通投资者了。
面对股市暴跌,他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前呆呆地看着他买的股票跟着大跌。
不但他自己无法预测行情,其他一大批著名的预言家、股评家、投资专家也和他一样,没有人事先提到当年10月会出现一次大跌。
事实上,如果这些人会预测到10月股市大跌,他们就会提前卖出股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推动股指大跌行情提前到来。

股市投资没有必要去预测指数涨跌;不去预测市场,照样能在股市上赚钱。
彼得林奇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恐怕一分钱也赚不到,因为他从来不去关心股市什么时候牛市开始或什么时候大行情到顶。
他认为,股票投资的对象是上市公司,而不是股市。

【别相信历史会重演的说法】

如果我们能够在股市由涨转跌之前及时脱身从而避免损失,那简直太棒了,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预测出市场何时会由涨转跌。
不仅如此,即使你卖出了股票避开了股市下跌,你如何能够确定你能赶在下一轮的股市上涨行情之前及时入市呢?

彼得林奇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相信股市历史会重演的说法。
如果你总是为股市历史的重演做准备,而不是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准备,这种事后补救方法根本于事无补。

彼得林奇开玩笑说,他也非常关注什么时候会出现经济衰退,从而给股市造成沉重打击,但是他确实不知道。

股市里发生的故事虽然与古代传说的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目前我们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仍然在做着同样的事,希望能从过去已经发生的教训中发现将要出现危险的征兆,可事实上于事无补。
股市的发展是无规律的,不可能通过某个高明的计算公式精确地计算出来。

彼得林奇说别相信股市历史会重演的说法,最好的注脚是2005年11月以来我国股市爆发的、目前仍在进行中的一波超级大行情。
总体来看,沪市指数从那时候的1 000点左右,上涨到目前的6 000点,股指增长了5倍,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尤其是老股民都没赚到什么钱,或者说没有赚到该赚的钱。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一次次相信历史会重演,在股指涨到1 500点就出来了;再怎么胆大的,2 000点前总要离场了吧?即使后来又重新进场,每逢3 000点、4 000点、5 000点、6 000点整数关,也都会首先想到落袋为安。
由此可见,一旦当经验成为经验主义,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事物就可能走向反面。

【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

不相信理论,不靠市场预测,不靠技术分析,靠信息灵通,靠调查研究。

彼得林奇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

他经常参加各种宴会,宴会上他总是站在大厅中间,靠着盛满饮料的大酒杯,倾听离他最近的10个人谈论股票,几年来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

他发现,在股市已经下跌一段时间、处于上涨前的第一个阶段时,人们都不愿意谈论股票。
而这时候有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他如实相告:管理着一家投资基金。
听到这样的回答后,其他人礼貌地点点头就走开了。
即使没有离开,也会立刻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稍过一会就不理他了,转过头去和其他人交谈起来。

彼得林奇由此得出结论说:当10个人宁愿与别人谈其他事情、也不愿意和他谈股票时,很可能就意味着股指要止跌反弹了。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一些新客人知道他是基金经理人时,在他身边逗留的时间会比过去长一些,然后再去和别人交谈其他事情。

彼得林奇发现,从第一个阶段到现在,股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涨了15%,但只有很少人注意到这一点。

再接下来的第三个阶段,鸡尾酒会上的许多人会兴致勃勃地围着他,问这问那的都是关于股票的事情,心无旁骛。

他发现,从第一个阶段到现在,股指基本上已经上涨了30%。

在接下来的第四个阶段,人们在鸡尾酒会上把他围在中间,纷纷告诉彼得林奇应该买哪些股票,好像彼得林奇是普通散户投资者,他们才是股市专家一样。

这时候的彼得林奇发现,过几天报纸上就会出现有关这样的股票推介,这些股票价格随后也都上了一个台阶。
彼得林奇总结说,这时候的股指已经到了最高点,至少也离最高点不远了。

彼得林奇认为,经济学家、投资学家、股评家都无法准确预测股市走势,这并不表明散户投资者也无法预测股市走势。
当然,散户投资者的预测方法和机构投资者有所不同。
他的鸡尾酒会理论就是一种很实用的股指预测法。
彼得林奇幽默地说,他可不愿意拿这个鸡尾酒会理论与你打赌,信不信由你。

彼得林奇认为,如果你不会或者不愿意预测股指走势,那也不要紧,因为任何时候购买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尤其是那些价值被低估、还没有得到市场正确认识的股票,比预测市场本身要重要得多。
他举例说,无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1 000点、2 000点、3 000点,过去的10年中如果你一直持有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公司、默克制药公司、麦当劳公司的股票,都会获得非常理想的投资回报。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5】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5】

【公司业绩最终决定股价走势】

股票价值最终将会决定股票价格,或者说至少有相当多的案例表明坚信价值决定价格是值得的。
基于收益和资产来对公司股票的价值进行分析,与你打算购买当地的一家自助洗衣店、药店或者公寓时对这些资产的价值所做的分析没什么不同。

彼得林奇说,在任何一张股价走势线和收益线并立的股票走势图上,你都会看到收益的重要性有多大。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股票的价格线和收益线的波动是并驾齐驱的。
如果股价走势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会回到与收益线相一致的趋势上来。
从这个角度看,说业绩决定股价走势一点都没错。

股价高低,虽然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最主要的支撑还在于经营业绩。
国内外股市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必须保持一个清醒头脑。
仔细研究1987年10月美国股市的市场崩溃规律可以看到,凡是股价相对于收益来说过度高估的股票,都在领跌的第一阵列。

彼得林奇认为,判断股票价格是不是被高估,最快捷的方法是比较股价走势线和收益线是否相符。
对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些增长型公司,如果你在它的股价线低于收益线时买入、在股价线远远高于收益线时卖出,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尤其是对于雅芳公司这样的股票,绝对如此。

他说,他并不是非要推荐这种投资操作方式,可是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投资策略来。

【关注业绩才算真懂研究股票】

股市最佳的赚钱途径,就是投资一家已获利数年,并绝对会一直成长下去的小型成长公司。

彼得林奇认为,买股票一定要弄清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要全面、深入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其实一点都不难。

这就像一步步弄清一个故事情节一样,最多只要几小时就行了。
虽然有些投资者可能根本不做前期分析,也在股票市场上赚到了钱,可是彼得林奇认为,这种做法冒的风险太大,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危险。

在有些人看来,股票分析非常神秘而又高深莫测,尤其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对此敬而远之,或者不屑一顾。
他们在日常购物时斤斤计较、东抠西算,可是会在仅仅一念之间,就把一生积蓄全部投在一只压根没有仔细研究过的股票上。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要研究股票,更要懂得怎样研究。
在这里,关键是掌握两点。

一是该产品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

产品对净利润的影响越大,越要加以关注。
如果影响微乎其微,那就不能一叶障目,否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导致错误决策。

例如,帮宝适牌纸尿裤非常受市场欢迎,婴儿的所有亲戚朋友都会注意到这一点。
这是宝洁公司的一个产品。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你马上要去买宝洁公司的股票呢?如果你用5分钟时间研究一下会发现,它对宝洁公司利润增长影响很小,因而没必要因为帮宝适纸尿裤的畅销就投资于这只股票。

二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

彼得林奇发现,抛开具体产品不谈,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股票涨幅就越小。
如果你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巨型公司股票,股价6年内上涨3倍是可能的,可是如果想在短短两年内就大赚一笔则不可能。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市值规模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它的盈利不可能快速增长,所以也就不会带动其股价在短时间内就上涨10倍。

俗话说:算小不算大。
许多散户投资者在日常消费中很精明,买一把青菜也要横算竖算,可是购买股票时看都不看相关资料,缺乏基本研究就一掷千金。
彼得林奇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综合症,不过,这种病得病容易、治愈也很容易只要在购买股票时,和平时选购日用品一样去用心研究就可以了;对于已经购买了的股票,也要经常进行基本面分析,因为这些股票的走势不可能与你的预期完全相同。

研究股票主要是研究它的利润增长规模和速度,而这是和上市公司的规模密切相关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小,回报就可能越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同样的钢铁行业复苏中,购买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Nucor公司的股票,回报要比购买美国钢铁公司(USX)的股票高得多。

【用现金流量对股票估值】

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为每股20美元,而每股现金流量为10美元,那么你应该把房屋进行抵押借款,把你所有的钱都押到这只股票上,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这种情况下大赌肯定能够大赢。

用现金流量对股票估值是一种常用手段。
这里考察的关键是两大指标:市价现金流量比率、自由现金流量,重点是后一个指标。
总的原则是:不需要重新投入多少资本支出,就能获得较高的现金流入,这样的股票应当作为投资首选。

散户投资者在关注隐蔽型公司股票时,要多花心思寻找这样的投资良机:如果一家普普通通的上市公司,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发展前途,可实际上每年都拥有很高的自由现金流量,而上市公司并不打算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这时就要进一步下工夫研究它了。
这种企业很容易出现在租赁行业中,但电脑行业除外。
因为电脑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存货很快就会贬得一钱不值。

【用慧眼识别隐蔽型资产】

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机会随处可见,当然,要抓住这种机会需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实际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被高估,投资者会受蒙蔽;如果账面价值被低估,就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只属于资产隐蔽型公司的大牛股。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当上市公司拥有自然资源如土地、木材、石油、贵金属时,这些自然资源的入账价值往往只是真实价值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是不是一家资产隐蔽型公司。

当散户投资者确定某家上市公司是隐蔽型公司时,对其经营业绩就当另眼相看了,因为它的账面价值很可能是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
如生产药品的孟山都公司,拥有某种药品17年的独家生产专利权。
如果它的真实收益是每股10美元,则要有2美元用于摊销药品专利权,账面价值只能反映8美元。
一旦摊销期结束,公司收益就会呈现爆炸性增长。
更何况,当17年独家生产专利权到期前,它只要对药品略作改进,这项专利权的期限就可以再延长17年。
遇到这种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获利空间会非常大,而且其他公司无法仿效。

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全部、部分控股的子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独立公司的股份,在这中间就常常会隐藏着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隐蔽型资产。
富达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发现,在UAL的所有下属子公司中,扣除负债和税收,它们的净资产价值之和超过总公司股票的总市值。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据此,彼得林奇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闭着眼睛就赚了1倍。

【关注存货及存货核算方法的变化】

对于业余投资者和新手们来说,要弄清楚存货的变化及其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对于那些熟悉某个特定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散户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要注意该公司的存货核算方法是否有改变。
如果有改变,就要把它换算到同一种存货计价方法下比较,看期末的存货价值与上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种比较才有意义。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非常复杂,很难进行这种换算。
可是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你被财务报表忽悠了也浑然不知,还在那里仔细研究各项财务数据,当然就免不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要注意把销售增长率和存货增长率相比较。

如果该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0%,存货却增加了30%,那么,由于销售增长所增加的那一点点利润,很可能弥补不了将来处理库存积压时所造成的损失!

【不要被账面价值所蒙蔽】

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多少。

彼得林奇提醒说,现在的那些流行股票软件上都能查到每种股票的账面价值,但是你千万要记住,这种账面价值往往与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不符。
例如在美国佩恩中央铁路公司的账面上,穿越大山的隧道以及报废的轨道车,可都是被当作资产入账了的。

一条重要经验是,产品越接近于最终产成品,它制成产成品后出售的价格就越难预测。
例如在手表厂,一块金属值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可是当它制成了手表的半成品,它还值多少钱,谁都很难估计。

【发现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

不要一窝蜂抢买热门产业的热门股,低迷、停滞产业中的好公司,通常是宝。

彼得林奇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低迷行业中寻找经营出色的上市公司。
他的观点是,如果一个行业太热门了,竞争者就会非常多,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到最后谁也赚不到钱。
相反,低迷行业的成长速度虽然缓慢,但随着经营不善者一个个淘汰出局,剩下来的强者地盘就会越来越大,最终趋于垄断。

确切地说,低迷的是行业,不是企业。
也就是说,即使在最低迷的行业中,如果这家企业竞争对手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它的股价也照样会坚挺或东山再起。
例如,专门发行活动房屋抵押贷款的绿树承兑公司,在活动房屋销售量一年年走低、1991年初股价跌至每股8美元的背景下,谁都没想到9个月内股价会回升到36美元。
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市场由它说了算。

彼得林奇非常赞成投资顾问威廉唐纳休(William Donoghue)说过的这句话:你投资股票的上市公司总部大楼气派华丽,并不意味着里面的公司高管聪明能干,而是意味着你投资给公司的一部分钱为这座大楼付费了。
实际上,彼得林奇每一次走访上市公司总部,也都有这个意思在内。

从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节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一贯低调行事。
这种朴实的行政作风,能够为企业节省好多费用。
某种意义上说,在低成本竞争上就多了一种优势。

【各低迷行业中优秀企业的相似性】

投资中选择行业时,任何时候我都更喜欢低迷行业而不是热门行业。
低迷行业成长缓慢,经营不善的弱者一个接一个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就会随之逐步扩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对于一些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来说,它们的成功之路同样颇具相似性。

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运营成本低;公司管理层非常节约,甚至非常吝啬;公司不愿意举债;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等级不明晰,哪里缺人谁都可以做,战斗力强;公司内部员工待遇不错,能够分享公司成长所创造的财富;公司在某个市场缝隙中形成了相对的独占性垄断,因而能够快速成长,甚至成长速度比某些热门行业还要快。
相反,如果公司运营成本高;管理人员报酬过高、办公室装修非常豪华;公司到处借债,负债比例过高;公司内部等级森严,员工士气不高这样的上市公司肯定业绩平平。

彼得林奇发现,许多低迷行业的最优秀的公司总部都在非常偏僻的地区。
除了这家肖氏工业公司以外,迪拉德百货公司也是如此。
该公司老板非常吝啬,但是从来不牺牲员工福利。
当大都市里的那些大商场竞争得头破血流时,它在小镇上安安稳稳,日子过得很舒服。
从1980年到1990年,它的股价上涨了60倍。

在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平时留心观察的业余投资者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高成长公司,而且发现时间远远早于专业投资者。

毫无疑问,本案例中这些折扣商店的员工和顾客,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生意有多么好,也完全能够了解到彼得林奇所要了解的所有基本面信息。
按理说,这些散户投资者完全能够比机构投资者更早买到这些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买呢?这真有点让彼得林奇看不懂。

彼得林奇认为,机构投资者因为有投资比例的限制,所以不能赌个股而只能赌行业,散户投资者就没有这种禁忌。
他们完全可以把所有资金都押在类似于这样的股票上,投资回报轻而易举地就能翻上两三倍。

【逛商场胜过听股评】

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所谓专家投资建议。
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
如果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投资于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彼得林奇一直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逛商场胜过听股评。
他不但从妻子、女儿身上得到选股信息,而且还自己亲自参与市场调查,并从中受益匪浅。

彼得林奇认为,购物中心作为许许多多上市公司激烈竞争的场所,哪些公司业务红火、哪些门可罗雀、哪些正在业务转型,这里一目了然。

如果据此作出股票投资选择,一定会比一边翻阅证券报上那些财经报道、一边到处寻找信息灵验得多。

只要消费者逛商场时多留一个心眼,就能直接观察到各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
如果是在这些部门工作的员工,条件就更优越了;尤其是这些部门的经营管理者,能够直接掌握内部交易情况和会计资料。
彼得林奇说,如果这里的员工看到生意特别好的上市公司却不买它们的股票、白白错失投资良机,那就活该被自己的老婆骂。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名言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名言

【复么理解股价的高低】

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知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

如果你在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的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

一彼得林奇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有恐高症每当股票价格低迷时,会感觉这时候的投资物有所值;每当股票价格高昂时,会怀疑这样的股价是不是太高了?

不是对持股没了信心,就是立刻抛掉获利了结。哪怕只赚一点点,也会因风吹草动而惊慌失措。彼得林奇可不这么看。

彼得林奇偏爱成长型股票。他说,投资这样的股票,最吸引入的地方,就是你可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来充分观察它的成长过程。等到事实证明它们确实是很优秀的上市公司,你再买入也不迟。

至于这时候的股价高低,其实并不重要。更确切地说,股价高低要看你怎么看,怎么比?单纯看价格高低肯定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股份还有上涨空间,或者上涨空间还很大,就不能说股价已经很高了;相反,如果股价绝对值很低,可是它已经没有了上涨空间,说得更直一点,股价这时候已经到顶了,哪怕它每股只有l美元、2美元,都太高了。

股价高低也不能只看它过去已经上涨了多少倍。投资者如果认为某只股票已经上涨了10倍甚至50倍,以后肯定就不会再涨了,彼得林奇建议他们去看看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必须懂得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股价高低是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0年沃尔玛公司上市时,只有38家分店;到了1975年,公司扩张到104家分店,数量增长2.7倍,股价也上涨了4倍;1980年,公司扩张到276家分店,数量增长了7.3倍,股价上涨了20多倍。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美国阿肯色州人。这家公司刚刚创立时,那里的许多老乡都有机会最早买人该股票,从而狠狠地赚上一笔。

要知道,10年间股价上涨20倍,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遗憾的是,许多人过早地见好就收,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如果他们再捂上10年,股价本来是会上涨100倍的!

有些投资者会把已经上涨了几倍的股票赶紧卖出,以免担心别人骂他贪心。彼得。林奇说,股票投资就是要赚钱的,与贪心不贪心无关。股票并不在乎谁是持有它的人,即使你卖了它,它也不知道自己换了主人。至于是不是过于贪心,应该到教堂去找牧师或者心理医生解决。相反,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否已经饱和?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公司只不过在美国15%的地方开设了分店,还有85%的地方是空白的,怎么能说是贪心呢?

好股票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借用一句广告语就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仍然以沃尔玛公司为例,第一个10年结束后的1980年,它的股价比1970年上涨了20多倍;第二个10年过去后的1990年,股价在1980年的基础上上涨了30倍;1991年当年又上涨60%。这就是说,该股从1970年到1980年股价上涨了20多倍,从1970年到1990年上涨了50倍,从1970年到1991年上涨了100倍!从这一点上看,1991年之前的任何一年都不能说它股价过高。

【抛掉股票买国债依据何在】

买股票是为了获利,而非保本。

股票行情结束时,就别再死缠烂打,奢望会起死回生。

散户投资者往往具有多种投资渠道,除了股票、基金以外,还有国债等其他方式。尤其是在经济恐慌背景下,投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可是,究竟是买股票还是买国债,投资决策有依据吗?

1982年上半年,美国股市一团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升到了2位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上升到了2位数。有钱人纷纷抢购黄金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甚至购买猎枪防身;穷人呢,则纷纷抢购食品,以防食品短缺。

在这种背景下,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就连续好几个月把投资重点放在了长期国债上。彼得林奇认为,虽然这些国债的利率高达13%~14%,投资国债的主要原因仍然不是不敢买股票,而是从防御性角度考虑,长期国债的这种高利率,已经超过了股票投资的平均预期投资收益率。

看起来,这很像有一点在商言商的味道国债的收益高于股票收益,当然就买国债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头脑清醒的彼得林奇认为,政府虽然愿意为长期国债付出如此高的利率,可是,只要国家经济不崩溃(事实上也不会崩溃),那么,这种高利率就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所以仍然必须随时注意把资金在股票和长期国债之间进行分配;而不是像许多投资者那样,抛出所有股票和国债,把现金放在家里。

要知道,如果有一天国家经济真的崩溃了,这时候这些现金也就成了一堆废纸。相反,如果国家经济不会崩溃,摧毁一切的大灾难也没有发生(从历史上看,这比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那么,这种以低价格大量抛售股票、换成现金的行为,必定是鲁莽和愚蠢的。

能够在一片恐慌之中始终保持一份镇定和冷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彼得林奇做到了,并且还对此总结出了一套对付恐慌考验的应对之策,那就是把眼光放得更远,设想最坏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道理很简单,一旦这种局面时过境迁、利率降低,这时候持有股票和长期国债的投资者都会大赚一把。

这种设想往往更符合事实。实际上,1982-1990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股指上涨了4倍、3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比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还要高。不过,1991年标准普尔500股指虽然上涨了31%,可是相比而言,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就非常差劲了。这也再次证明了彼得林奇一贯的观点: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投资收益率要大大高于债券。

【决策时少听胡参谋的意见】

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人,不管头脑有多么聪明,股市一跌就会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最好的股票也拿不住,最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受别人影响的。与其说是他在决策,还不如说是别人在代他做决策。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身上,同样也发生在意志坚强、立场坚定的投资者身上。百人言虎的情形,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彼得林奇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1977年5月,彼得林奇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不久,就用整个基金资产总规模的3 010,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华纳公司的股票。他看好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当时它因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导致基本面恶化,彼得林奇把它归为一只潜在的困境反转型大牛股。

几天后,一位专门追踪华纳股票的技术分析专家打电话给彼得林奇,彼得林奇一向对研究股价走势的技术分析派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貌随口问了他一句对华纳公司股票有什么看法,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过度上涨。

大约6个月过去了,华纳公司的股价从26美元上涨到32美元。彼得林奇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那位技术分析派在该股26美元时就称过度上涨了,那么现在呢?现在是不是极度上涨了?

他有点吃不准,于是又重新核查起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可是并没有发现基本面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想来想去,还是继续持有该股票。

后来股价上涨到了38美元,彼得林奇心里烦躁不已,虽然仍然找不到卖出这只股票的任何理由,可是行动上却开始大量卖出这只股票。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早在和那位技术分析派通电话时,就不知不觉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认定这只股票在26美元时就已经过度上涨了。既然这样,现在股价达到38美元,还有什么理由不卖呢?!

就这样,他不得不见好就收。可是当他把这只股票全部抛完后,股价却一路狂升,50美元、60美元、70美元最终竟然超过180美元!即使在1983~1984年间,华纳公司由于下属子公司巨额亏损5.38亿美元,导致其股价大跌60 010,最终股价还有76美元,依然是他卖出价格的2倍!

俗话说兼听则明,可是这句话用在股票投资上却不一定适用。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而不是包打听。东打听消息、西讨教经验,很容易坏事。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什么都听别人的,风险太大了。所以,散户投资者买卖股票要少听胡参谋,哪怕是胡参谋长的话。

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建议,最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麻烦:无论是好是坏,它都会深深印入你的脑海,让你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种影响。虽然你当时根本没有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可是将来的某一天,你还是会发觉自己正在按照这个建议进行决策。在本案例中,彼得,林奇要是不问这位技术分析派的看法,按照他的操作风格,无论如何也会把这只股票捂到100美元以上的!

【不对倒闭企业艳有幻想】

一个公司目前经营得十分糟糕,并不代表这家公司将来经营得不会更加糟糕。

如果一只股票价格跌到0,你的亏损是100%,让你输个精光、血本无归,不管你的买入价格是50美元、25美元、5美元还是2美元。

在彼得林奇的股票分类中,有一类上市公司是困境反转型公司。说穿了就是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在最后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而引发了股价反弹。

可是要知道,一家上市公司置之死地容易,能不能后生则谁都没有多大把握。从投资安全起见出发,不要过多对破产企业抱有幻想。

彼得林奇说,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中所买的股票,有几百只股票是赔钱的。总的来看,赔钱的股票比赚钱的股票数量还要多。

彼得林奇并不忌讳这一点,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他能避免的只是控制亏损,至少在重仓股中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说亏损股不能成为重仓股。

他回顾说,在他购买的股票中,赔钱最多的是得克萨斯航空公司,一共亏损了3 300万美元。此外还有第一经理公司,亏损2 400万美元;伊士曼柯达公司,亏损l 300万美元;IBM公司,亏损1 000万美元;Mesa石油公司,亏损1 000万美元为了减少亏损,在这些股票下跌过程中,他不得不忍痛割肉。

令彼得林奇最记忆犹新的是新英格兰银行。该公司股价从每股40美元跌到20美元时,彼得-林奇才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割肉,一直割到每股15美元时才全部抛光。

有意思的是,当他好不容易把股票全部割完后,有许多机构投资者包括那些非常精明的投资者,都建议他回头补仓。当股价跌到15美元时,他们这样劝他;当股价跌到只有10美元时,他们还是这么劝他;当股价跌到只有4美元时,他们更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超低买人的好机会。

幸亏彼得林奇头脑清醒,不为心动。因为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绝对不去增持一家面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怎么会如此头脑清醒的呢?因为他从一条重要线索中发现该公司有大麻烦。

他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困难程度有多大,可以从它发行的债券下跌程度有多深出来。他发现,英格兰银行以前发行的公司债券,这时候的价格已经从原来100美元的面值跌到20美元以下。彼得林奇正是从中看到了不妙。

这是什么道理呢?彼得林奇说,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非常保守的,他们非常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既然100美元的面值现在只值20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表明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只相当于原来的20%:我的确是欠你100美元,可是对不起,我现在只能偿还给你20美元,其他的我就无能为力了。股票投资者应当知道,一旦公司破产倒闭,在清偿顺序上债券是排在股票之前的。既然债券也这样不值钱了,哪里还轮得到股票呢?

彼得林奇说: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第13条林奇投资法则)。他说,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恶化,你还死死抱住这只股票不放,甚至还要错上加错,继续买入这种烂股票,那就无药可救了。如果你真的想买这种公司的股票,不妨先看看这家公司发行的债券表现如何,从中做一个相对比较。

在国内股市中有一种臭豆腐效应,或者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效应越是ST、pT股票,股价还涨得越离奇。如果你不把股票投资看作是赌博,那么你最好还是记住彼得林奇的提醒:无论你买入一只股票的股价多么低,一旦跌到0的时候,你将亏损100%的资金。

【各种类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假如你因预期会发生某些事情而买进股票,当预期落空,就应该卖出股票。

当你出错时就必须认错,然后卖掉。我买的股票中绝大多数都是错的。

在彼得林奇眼里,每只股票都是属于不同类型的。每种类型的股票特点不一样,卖出时机也应当有所不同。下面就是他总结的各种卖出时机。

第一,缓慢增长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缓慢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基本面情况已经发生了恶化,如连续两年市场份额流失,并且新换了一家广告代理商;公司不再开发新品,有吃老本迹象;一连收购了两个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尽管股价相对较低,可是股息收益率很低,无法引起投资者兴趣。遇到这些情况,就应该卖股票了。

第二,稳定增长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稳定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股价线超过收益线,或者市盈率远远超过正常水平,以及占公司利润1/4以上的业务部门即将因为经济萧条而受严重打击。所有这些都表明,这家稳定增长型公司已经失去了稳定增长的动力,该到卖出的时候了。

第三,快速增长型股票卖出时机。

快速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发展是否已经到了第二阶段(成长期)的末期?主要表现在股价越来越高,并且高得不可思议;公司有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和多名核心员工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公司新开的分店销售业绩令人十分失望。所有这些,都预示着这家上市公司即将步人更年期,接下来变数会越来越多,可以卖股票了。

第四,周期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周期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增长达到顶峰、扩张周期即将结束。

不过要这样准确判断很困难,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当出现公司存货不断增加而且这些存货无法处理;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公司产品的最终需求正在下降时,就应该考虑卖出股票了。

第五,困境反转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困境反转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已经成功地转危为安,所有人都知道它已经东山再起了。当然,这时候的它已经不再属于困境反转型股票,而要给它重新归类了。除此以外,卖出这类股票的时机还有:存货增长速度是销售增长速度的2倍;市盈率相对预期收益增长率来说已经高得离谱。

第六,隐蔽资产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隐蔽资产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并购者已经出现,股价已经到达或即将奔向最高峰。此外还有:公司大量借债导致资产价值下降;正在扩股10%以上用于多元化经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已经从5年前的25%增加到了现在的60 010。

从股票投资组合角度看,彼得林奇在定期核查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时,会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增加或减少持股数量。不过通常来说,他会把一只股票换成另一只股票,除非是因为发生基金赎回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否则他不会卖出股票持币观望的。他的理由是,持币观望意味着这一部分现金彻底退出了股票市场,一旦股价上涨,就会失去投资操作机会,造成心理痛苦。

在上述各种类型中,每种类型的股票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有的甚至会身兼数职。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迪士尼股票,就既是一只隐蔽资产型股票,又是一只困境反转型股票,还是一只增长型股票。相对而言,在上述股票类型中,散户投资者卖出困境反转型股票时,时机选择得最好。

【换股目标瞄准10倍股

【像定期体检一样检查股票

【先投资、再了解、再调整

【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

【投资周期型股票要踏准节拍

【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

【买基金首选业绩优秀的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技巧

【换股目标瞄准10倍股】

寻找10倍股的最佳方法就是从你家附近开始找: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购物中心去找,特别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

彼得林奇细心挖掘10倍股,是从自己身边开始的,他奉劝散户投资者也这样做。这是一条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捷径。

他认为,一般来说,散户投资者一年中会有两三次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甚至更多,而这种机会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他说,你不必是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副总裁,就能察觉到这家企业的业务有多么繁忙,或者石油产品的价格正在反转上涨。如果你是一名油田的非技术工、地质学家、钻探工、供货商、加油站老板、加油站工人、加油站客户,都会注意到这一点。想一想,这其中涉及的人有多少?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当地教育局推荐你们学校使用一种点名的新设备,它一年可以为老师节省几千小时的点名时间,这时候就应该想到其中有没有投资机会。

彼得林奇说,如果他是一位老师,他首先会关心这种设备是哪个企业生产的?这是不是一家上市公司?

事实上,就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叫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这不是一家电脑公司,而只是提供用电脑处理薪水支票的系统,它能在一星期内为18万家中小企业处理900万份薪水支票,可想而知,接触到这项产品的散户投资者有多少?由于这家企业的大量客户是华尔街的主要证券公司,半条华尔街上的投资者都知道这家企业经营得十分成功。

由于竞争关系,这家企业能够以越来越便宜的价格购置电脑设备,经营成本不断下降、盈利空间不断扩大。1961年该企业上市后每年利润都在迅速增长,从来没有下降过。即使是盈利水平最低的一年,也比上一年增长了11%,而这时候正是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经济衰退期。

伴随着这样的经营业绩,根据股票分割调整后的股价计算,该公司上市价只有0.06美元,1987年10月就上涨到54美元,上涨了900倍!

彼得-林奇说,即使你退休后住在偏僻的乡下,那里没有广播、电视、报纸、电脑,只要你是个细心人,也同样可能发现10倍股。

例如,有一天你胃疼了,医生诊断你患了胃溃疡,给你配了一种名叫泰胃美的药,你就碰上了一只10倍股。

泰胃美是美国史克必成制药公司(Smith Kline Beckman)的产品,1976年上市。那些天天与病人打交道的药剂师、送药快递员、医生、病人、病人的家属和亲戚朋友,只要知道这种药多么畅销、多么神奇,就应该想到这是不是一个股票投资良机。

对于病人来说,最好的药是能一次性彻底治愈疾病的药;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医药股是生产病人需要不断购买、服用的常用药的公司股票。

泰胃美就是如此,它对缓解胃溃疡有很好疗效,但是病人必须不断服用才行。

了解到了这一点,任何一个散户投资者都会想到它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该公司股票上市一年后股价就开始大幅度上涨,从开盘价7美元涨到1 1美元,然后就是一路狂奔,一直涨到72美元。投资者在该股票上市后的两三年内追入,无论怎么说股价也能涨个三五倍。

一般来说,投资者从自己身边寻找熟悉的股票进行投资更有优势,因为这更容易发现蛛丝马迹。可是彼得林奇察觉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给病人开泰胃美的医生,绝大多数买的是石油股;而石油行业的投资者,买的却是医药股。他说: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股票就像门前的草坪一样,人们总是觉得别人家的草坪更绿一些呢?可能人们觉得股票投资盈利的好机会似乎不太可能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以至于人们都想像这种好机会肯定只会出现在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地方,正如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完美的行为只会出现在天堂而不是人间。彼得林奇认为,当投资者努力选择一只好股票时,好股票也在努力挑选投资者。如果你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一只只好股票就会从你身边溜走,同时你也会被一只只好股票所抛弃。相反,只要做个细心人,不去注重股市走势、指数涨跌,就能从身边找到10倍股。

【像定期体检一样检查股票】

尽早进场,但是不要太早。我经常把投资成长型公司想像成打棒球,试着在第三局进场。因为一家公司通常在这时候已经证明它本身的实力如何。如果你在攻守名单公布之前就买进,是在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第三局和第七局之间还有很多时间(某些例子是10~15年),足以让人获利10~50倍。如果等到比赛快结束了才进场,那可能就太迟了。

彼得林奇认为,稳健的投资组合需要定期检查和思考。一般来说,大约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体检,有时候则需要间隔24个月检查一次。

即使你购买的是蓝筹股,或者是世界500强中几个最优秀的上币公司,也应当这么做。就像人人都需要体检一样,这里没有什么免检特权。

1991年1月,彼得林奇仍然认为美体小铺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只是股价和收益相比过高了,所以得等一等、看一看。很快,他就感到这样的机会来临了:当年7月,该股股价从3.25美元下跌到2.63美元,下跌了12.3%,市盈率为20倍。他想,如果该公司的年增长率达到25%,这只股票还是值得买入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它的股价为什么会下跌呢?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原来,这是一家英国的上市公司,除了这家上市公司传出了一些负面消息外,英国股市在最近几个月内遭受了严重打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除此以外,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遭到破坏。

彼得林奇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给美体小铺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从而了解到,该公司的4个主要市场国分别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这4个国家在这期间都经历了经济衰退,相对而言,该公司在1991年的单店销售收入仍然有相当大的增长。更何况,该公司的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正处于引人关注的扩张阶段。

听了这样的介绍,彼得林奇决定继续关注这只股票,并且少量买进,如果股价继续下跌,那就增加持股数量。

可是没想到,1992年2月该股股价跌至1.4美元,这大大出乎彼得林奇的意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跌得这么凶。于是,他继续给这家公司的相关人士打电话,了解是否经营状况出了什么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公司依然没有负债,新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只是在英国本地市场的销售业绩出了一点问题。

实际上,英国经济的衰退导致人们在香皂、洗发水等方面节省了开支。

确切地说,是因为美体小铺的洗发水价格较高,消费者转购更便宜的洗发水罢了。

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市场上,只有美国例外,美体小铺在美国的扩张速度仍然在加快。不仅如此,在法国、日本,业绩增长速度比预期的还好(因为它在上述国家还没有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面2个市场衰退所造成的损失。

经过上述分析,彼得林奇确定美体小铺已经进入了跨国企业发展的第二个10年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入了这只股票。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对自己关注的股票每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并不是简单地从报纸上看看股票价格而已。在这里,至少应当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和收益相比,目前的估价是否还具有吸引力?二是什么问题因素导致公司的收益持续增长或下降?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下一步怎样调整投资组合,并确定是继续持有还是改变投资组合策略?

彼得林奇说,6个月定期检查股票是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研究人员的一项必修课。除此以外,有些股票在每隔6个月的检查中并不能发现问题,需要更长的间隔才能查出原来难以发现的问题。因此,投资者还必须对某些股票进行每隔24个月的定期检查,才能考察公司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运作。彼得林奇自己就是经常这样做的,这让他受益匪浅。

【先投资、再了解、再调整】

我得承认,我本人为每日交易量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为我每天都在买入卖出股票,但是让我获利最多的股票往往是我已经持有了3年甚至是4年的股票。

彼得林奇炒股的一个特点是,买卖的股票品种特别多、频率特别快。

通常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交易日,他要买进5 000万美元股票,同时也卖出5 000万美元股票。这些交易由3位交易员负责。在他持有的1 400种股票中,持有量最大的100种股票占总资产的一半、持有量最大的200种股票占总资产的2/3,股票换手率每年都超过300%。

彼得林奇炒股为什么要这样频繁交易呢?这种频繁交易和他倡导并坚持的长期持股原则是否相符呢?答案是肯定的。

他介绍说,如果他碰到10只股票,他会很高兴地把这10只股票全都买下来,然后对它们开展调查研究。当然,这10只股票不可能都是他认为合适的,更不可能都是理想的。大约3个月后,他会从中挑选出不到1/4的股票予以保留,并增加持股量,其余的通通卖出。

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规模巨大,是促使他不得不频繁交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看,这还是彼得林奇独有的一种炒股方式。在这种买卖方式下,麦哲伦基金的股票组合随时都在改变,这种改变对增加投资回报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1977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总经理的第一年时,基金规模还只有0.18亿美元,投资组合中包含41种股票,换手率是343%。在他担任总经理后的3年间,每年的股票换手率都超过3000%,结果怎么样呢?基金规模在1981年达到l亿美元,增长了5倍。

1982年,彼得林奇被评为过去10年中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经理,当年的投资收益率为305%,3个月内买了166只股票,基金规模高达4.5亿美元。

1983年中期,麦哲伦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一共有450只股票,到年底就翻了一番达到900只,基金规模也升值到了16亿美元。

面对这样庞大规模的基金,彼得林奇是怎样保持主动性、从而使得自己始终跑赢大市的呢?他的秘诀是,在这900只股票中,其中有700只股票的总和加起来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

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考虑是: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本来规模就小,即使拥有该股票的投资上限(总股本的10%),数量也会受到严重限制,不可能买得过多;另一方面,他同样也吃不准这些上市公司是否真的值得投资,购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是一种借口借此机会对该公司进行了解、分析、研究,从而最终确定这是不是一只理想的股票罢了。

因为你只要持有这家上市公司的一些股票,上市公司就会定期给你寄送财务年报等资料,这样,你去跟踪、了解这家公司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彼得林奇的股票操作特点是:先买入、再了解、再调整。乍一听,颇有些先结婚、再恋爱的味道。这对抱有恋爱至上观点的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可是对于双方都是大龄青年、双方父母都在逼婚的人来说,速决速战也并非不是一种办法。当然,炒股毕竟和恋爱、结婚有根本不同,股票看不顺眼随时可以换掉,而只有真正买入这只股票后,投资者才会真正对它关心起来。

彼得林奇的这种投资思路独树一帜。研究表明,他对这些股票先恋爱、后结婚的成功率是10%。也就是说,在原来对这些股票不很了解的情况下,买入10只股票会从中发现对有1只股票是情投意合的。一旦找到这只股票,就对它增加持有量;然后把其他股票通通卖出。如此这般,循环操作。

【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迸攻】

我只会把一种股票换成另一种股票,而不会换成现金,除非为应付预计可能发生的基金赎回而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卖掉股票换成现金,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资金彻底脱离了股票市场。我的观点是要把资金永远留在股票市场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

彼得林奇在选股、持股上,总是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与他的许多同行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的投资态度截然相反。

不同的投资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投资业绩。进攻型投资人在买入股票后,一旦遇到投资价值更高、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就会卖掉老股票,买进新股票;而防守型投资呢,买人股票后即使业绩不理想也不愿意割肉,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辩解的理由,自欺欺人。

彼得林奇的这种换股虽然有随心所欲的成分,更有调查研究的扎实基础,不完全是心血来潮。他最喜欢的行业,是那些非常容易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例如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等。

有一次,他发现塔科贝尔连锁快餐公司(Taco Bell)在加利福尼亚州开了许多分店,并且正在向东部地区扩展。他马上联想到,连锁快餐行业的经营模式很容易克隆,只要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马上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复制,而且经营非常透明,值得关注。事实上,这家快餐连锁公司在扩大经营过程中,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高达20%一300/0。

彼得林奇购买了Cracker Barrel的股票后,有一次去参加上市公司的投资研讨会。一看地图,离他住处只有几英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家Cracker Bar-rel的连锁餐厅,于是决定步行前往。由于正处于交通高峰期,他本来打算花很短时间随便转一转的,可是没想到走了3个多小时才遛达完。

不过,这次寻访他对Cracker Barrel的整个经营业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坚决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了50倍,为麦哲伦基金赚了很多钱,被彼得林奇列为50只最重要的股票之一。

彼得林奇在实地调查自助建材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时,对营业员们热情礼貌的态度、非常专业的服务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超市商品非常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生意很红火。由于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股价很低,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对建材行业并不是十分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搞不清飞利浦螺丝刀和葡萄酒开瓶器的区别,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这类公司的巨大增长潜力。

仅仅一年后,他就卖掉了这只股票,这让他后来感到终生遗憾。因为在接下来的15年里,该股票价格从0.25美元(折股后)上涨到65美元,上涨了260倍!虽然他一开始就抓住了这只大牛股,却没能一直紧紧抓住。

彼得林奇说,进攻性投资需要经常改变投资方向,这不是因为投资策略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因为在拜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一些让他非常喜欢的好股票。由于基金规模的限制,必须卖掉原来的股票,腾出钱来购买新股票。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好股票,所以必须不断买入、卖出,十分繁忙。他开玩笑说,这让他每年起草基金年报时不得不费尽心思,因为他不能让投资者认为他是在胡闹,而是必须要讲出理由来。

彼得林奇总结说,他的这些进攻性投资,让许多股票在他手里只持有了几个月,实在太短。这倒不是说对所有股票都要无条件长期持有,而是说对那些有投资吸引力的股票,如果不能坚决长期持有,就会后悔万分。

这样的例子在他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如阿尔伯逊公司股票,他抛出后价格上涨了300多倍;联邦快递公司的股票,他5美元买进的,10美元时就抛掉了.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两年内一直涨到70美元。

【投资周期型股票要踏准节拍】

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却选错了股票,仍然会让你亏损掉一半的投资。如果你依赖整个大盘的上升带动你选择的股票上涨,那么你最好还是坐上大巴去亚特兰大城赌博算了你要想依赖预测市场走势投资赚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从来不十分看好周期型股票,可是在仅有几次周期型股票的买进卖出中,他基本上都能踏准节拍。

他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好股票也会变成烂股票的。

有这样一个规律:当股市企稳以后,在反弹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就是周期型股票。

彼得林奇可谓深深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善于抓住时机买人、踏准节拍获利,并从中尝到甜头。

1988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按照这个趋势,198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至少也该有4美元吧,乐观的投资机构甚至估计会达到6美元。

彼得林奇却不这么认为,他根据周期型股票的发展规律,认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最多只能达到3美元。而实际上呢,1989年的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下降到0.3美元,l991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彼得林奇对此非常失望,觉得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被高估到天上去了,于是把该股票全部抛出了结。

顾名思义,周期型股票的股价波动是有周期的;而成长型股票的股价波动规律是一直成长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在买入卖出周期型股票时,如果能踏准周期节拍,就一定能获利、获大利;相反,如果踏不准节拍,甚至踏反了节拍,那就必输无疑,而且会输得很惨。当然,这两种类型的股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相互转化,甚至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冲有你。

对于吃不准或者无法识别周期型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这就是彼得林奇一贯倡导的稳健原则:绝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股票。

【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

办公室奢华的程度,和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关注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许多方法。彼得林奇认为,有时候你看它做什么,还不如看它不做什么。这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更容易触发你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一片惨淡景象。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部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剩下的基本也在那里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股价从1980年的2.4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24美元。之后股价虽然调整了5年之久,可是这与同行纷纷倒闭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果不其然,1990年后,它的股价很快就又上涨了l倍。

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成本最低。这可以从财务年报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运营成本这一指标中反映出来。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为0.07美元~0.09美元,而它只有0.05美元~0.07美元。

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于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美的机土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不大量举债购买很多很多的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赢得奖品;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高得离谱的薪酬,可是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几乎听不到员工抱怨。

18年来公司高层一直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办公。1990年,他们决定好好奢侈一下,于是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走进装修后的新办公楼里,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了原来悬挂着的优秀员工的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勃然大怒,不但马上解雇了设计师,而且还亲自用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又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它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率无人能比。1978年时,它还只有4架飞机,但很快就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了。

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枝独秀中看到,投资于这样的上市公司自己感到放心,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使,而不像有些上市公司那样,租田当自产,任意挥霍。

所以,散户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也应当像彼得林奇那样,好好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为人,而不仅仅是看它的股价及市盈率高低。再怎么见钱眼开的丈母娘,在物色未来的女婿时,也总该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吧?

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骂作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西南航空公司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提升幅度;总裁以下所有主管人员,每个月都要在机场担任一天票务员和行李搬运工这些都是切切实实为和谐经济做出的努力。不要小看这一点,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公司上下万众一心,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否则,人人幸灾乐祸、巴不得企业早点关门,这样的公司不死也会褪层皮。

【买基金首选业绩优秀的】

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委托给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进行选股,就好像自己动手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去店里买包装好的现成蛋糕一样正如人们自己做的蛋糕往往比买来的更加好吃,人们自己选股往往也会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做本可以自己做的事呢?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选择买基金。对此,彼得林奇建议:既然要选择一只基金,就一定要选择一只业绩优秀的好基金(第6条林奇投资法则)。但是他也承认,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不知道业绩优秀的基金究竟在哪里。

如果说买基金要选业绩优秀的基金这一点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家业绩优秀的基金在哪里呢?回答是不知道。

彼得林奇曾经和美国基金业内首届一指的权威专家迈克尔理柏(Mi-chael Lipper)-起研究过这个问题。结果表明,1960-1992年的32年间,股票型基金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548.8%、标准普尔500指数股利再投资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470.5%,两者非常接近。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表明,投资者费时费力,拼命想选一只好基金,选一个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是白费的。

二是委托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并不理想。

彼得林奇说,一个有力证据是,在过去10年中,75%的美国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水平,连股指上涨的平均水平都没达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投资业绩能够和股市大盘持平,你就能在所有的基金公司经理中排名位于最前面的1/4。

彼得林奇说,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人选股票指数的是那些股票,基金公司购买的也是那些股票,可是基金投资业绩却比不上指数大盘,这堪称是一个谜。截至1990年,这已经是基金公司投资业绩连续输给大盘的第8年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如此,投资者也总是热衷于购买基金,想从中苦苦寻觅到一只能够持续战胜股市大盘的基金明星来。

三是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彼得林奇认为,从某个角度看,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投资方式,尤其是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根本没什么两样。

他说,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一共有9次股市回调超过10%,而这时候的麦哲伦基金净值比大盘跌得更低。庆幸的是,在股市反弹时,它们比大盘涨得更凶。彼得林奇就是从这些大反弹中获利的,而做到这一点的秘诀是紧紧抱住基金不松手。所以,即使是业绩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会比大盘跌得更惨,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也正因如此,彼得林奇经常会在基金年报的致持有人的信中警告投资者说:麦哲伦基金这艘巨轮也有可能在股市波动的惊涛骇浪中沉没。这种勿谓言之不预也,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心里有所准备,这样,即使某种坏事情将来发生了,投资者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基金要想取胜,首先要把种类繁多的基金分成以下几种基本类型:资本增值型基金、价值型基金、绩优成长型基金、新兴成长型基金、特殊情况基金。一方面,每种基金的类型不一样,只有同类基金才能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方式不一样。老练的投资者买卖基金,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业绩,而是查看它的年报、半年报,从中检查该基金购买的股票是否与该基金的投资风格相吻合。

彼得林奇认为,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赚钱的唯一途径是长期持有不动。而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如果遇到一点点恐慌就抛售股票、股票型基金,最终肯定赚不到什么钱。因为你要懂得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即使业绩最优秀的股票、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可能会跌得很惨。他很赞同沃伦巴菲特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无法做到在股票跌去50%后还能继续持有,你就不适合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读了“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2】”,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相伴一生的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