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现在的年轻人都离不开网络,更多的使用句子来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想法。一个简单的句子就可以表达你的意思,可以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3】

【机构投资往往过于谨慎】

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我认为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
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战胜市场。

机构投资过于谨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人为因素:机构投资者用在寻找应买入的好股票的时间,要大大少于寻找应拒绝买人的股票的时间。

也就是说,他们宁可不买,也不能错买,否则会影响到他们的饭碗。

当他们决定购买一只股票时,总要事先想好许许多多不买的理由。
只有当这些不买的理由一个个被否决掉了,才会真正采取行动。

之所以要这样做,关键是要在将来这只股票不断上涨、而自己又没有买入时能找到辩解的理由。

这些拒绝买入的理由非常多,最常见的是这家上市公司规模太小、这家企业所处行业没有发展前景、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这家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等等。

把很多精力放在寻找辩解的理由上,当然就没有更多时间用于认真选股了。
因为不买这只股票的理由可以找到很多.购买这只股票的理由却很少。

在通常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最可能遇到的投资结果是两种:一是投资于一家还不太知名的企业,结果赚到一大笔钱;二是投资于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结果产生了少量损失。

对于机构投资者说,他们宁愿选择后一种结果。
选择前一种情形,可能会赚一大笔钱,也可能会造成大笔损失。
能赚到一大笔钱固然好,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万一投资失败时,自己不至于落一个卷起铺盖走路的悲惨下场。

彼得林奇透露说,在美国华尔街有这样一条潜规则:如果你购买的是IBM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丢掉你的饭碗。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无论是客户还是老板,首先想到的会是这该死的IBM公司最近怎么啦?

相反,如果你购买的是一家不太知名企业的股票,被他们骂该死的就不是这家上市公司,而是你了。
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前途和饭碗。

所以,在基金投资机构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事:当一家股票被少数几位分析师追踪时,股价很低,却没有人敢买,因为怕担个人风险;等到将来有一天,这只股票的分析师队伍越来越庞大,最终到达几十个人时,各家投资机构却蜂拥而上。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时候他们似乎都找到了购买这只股票的理由:大家都看好。
即使将来股价下跌,这也是一条辩解理由。

沃尔玛公司的例子就是这样的。
当年沃尔玛的股价只有4美元时,许多专业机构的投资者并没有把它列入买人名单,因为它只是座落在阿肯色州一个小镇上的一家小公司。

很快它的业务迅速扩张,并且在全美国每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都开设了分店,《人物》周刊对沃尔玛的董事长进行了专访,追踪沃尔玛公司股票的分析师很快就达50位。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虽然这时候沃尔玛的股价已经高达40美元了,可是那些机构投资者纷纷把它列入购买名单。

基金购买股票,都会按照一张由不同分析师、基金经理人集体敲定的股票买入名单来采购。
毫无疑问,无论是投资组合管理人员还是基金管理人员,在确定这张名单时都非常谨慎,这就使得机构投资越来越趋于保守。

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保守,因而可能获得更多回报。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散户投资者完全可能在沃尔玛的股价还只有4美元时就买入(而机构投资者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等到机构投资者建仓的平均成本在40美元时,想一想你的获利该有多么丰厚?已经获利10多倍啦!

【有没有风险看你怎么看】

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

股票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但风险究竟有多大,每个投资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了解实际,才能得到真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发言了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与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者坐在办公室里嚷嚷不同,彼得林奇直接和该公司总裁通话了解实情,并把自己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信息,向总裁进行核实,然后得出自己的正确推断。
这既是彼得林奇的一贯作风,也是了解上市公司股价走向的科学依据。
投资者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对股票风险进行自我评估。

如果缺少这一步,才是真正有风险的。

显而易见,CMS能源公司的股票属于公用事业类股票。(整理)
与其他公用事业类股票一样,这类公司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不容易轻易遭到关闭。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该公司原来的股价表现如此差劲,彼得,林奇通过种种分析认为,它的股价至少应该在20美元以上,这才是它的一个合理定位。

【投资风险股的三大对策】

投资不熟悉的产业或企业,胜算通常不高。

买卖股票是有风险的。
一方面,有风险才能获得风险回报,有些投资者觉得这样才过瘾;另一方面,即使是你原来以为很安全的投资也会风险乍起。

彼得林奇举例说,麦当劳公司是一只优质股,可是你以过高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1972年,麦当劳股票的价格被哄抬到市盈率50倍,由于公司盈利无法达到这样高的预期,股价立刻从75美元狂跌到25美元。

所以,彼得林奇建议说,散户投资者在购买风险股尤其是自己不很了解的网络股时,为了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股票,导致血本无归,可以采取以下3种投资策略。

一是铁镐和铁锹投资策略。

这是用淘金潮来作比喻。
在当年的淘金热潮中,大多数想成为矿主的淘金者都以失败而告终,而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铁镐、铁锹、帐篷、矿泉水、牛仔裤的人却发了大财。

如果借鉴这种投资策略,把股票投资于为网络公司服务的快件投递、网络交换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则会收到异曲同丁之效。

二是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能拥有其互联网业务的投资策略。

网络股没有盈利,股价却高得离奇,投资在这样的股票上确实胆战心惊的,怎么办呢?你可以投资于一家有实实在在盈利、股价合理、不是网络公司却包含网络业务的传统公司。

一旦其网络业务发展达到预期水平,网络业务这一块就会单独上市,股价就会成倍翻番;如果它的网络业务冒险不成功,股价也不会有多大下跌,可谓攻守两相宜。

三是因互联网发展附带受益的投资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各行业因互联网发展附带受益的程度大小不一。
从中挑选一些附带受益较大的行业和上市公司投资,获利一定较丰。

例如大型超市,网络的普及和加快发展,会大大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减少偷窃行为、有效控制存货,哪怕成本降低2 010(这在其他行业也许算不了什么),也会相当于超市原有的盈利水平增加一半!

在这里,彼得.林奇对风险股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一条曲径通幽路线。
你们不是都在拼命淘金吗?那我就向你们出售铁镐、铁锹、帐篷、牛仔裤、矿泉水。
结果,淘金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收获的,出售上述物品的人却是稳赚不赔,而且卖的还都是高价,不发财不行。
这种投资策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完全可以用在对风险股的投资上。

彼得林奇认为,面对高风险股票,既要投资获利,又要降低风险,为此在确认这家公司肯定是一个大赢家之后再投资也不迟。
微软公司的股票是1986年上市的,上市3年后你依然可以用每股不到1美元的价格买到该股,之后股价上涨了80倍。
如果你坚持眼见为实,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95大获成功时再去买它的股票,也至少能获得7倍的回报。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不难的,因为任何人都注意到了所有电脑都在使用它的软件。
即使后来电脑行业出现价格大战,微软公司也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它生产的不是电脑硬件而是软件,就像本案例中向淘金者出售铁镐、铁锹的人一样。

【偏爱赌个股还是赌行业】

那些让我赚到大钱的大牛股往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公司收购而大涨的股票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要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需要耐心持有股票好几年而不是只持有几个月。

有人把炒股说成是赌博,实际上,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说到底,股票是一种投资,是建立在实业基础之上,而不是一种零和游戏。

相对于基金投资的这种限制,散户投资者为了保证投资回报最大化,就可以把所有资金押在同一只股票上,关键是你要吃得准。

所以彼得林奇说,机构投资者只能把大量资金押在同一个行业上,只能赌行业、而不能赌个股;散户投资者则相反,完全可以赌个股。

当然,同样是赌行业、赌个股,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赌法。

第一种方法是精选行业,忽略个股。

如果你认为汽车板块股票将会有一次大行情,那么就把主要资金或所有资金都投在汽车板块上。
至于购买哪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则可以闭着眼睛瞎选。
因为每家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随便买几只股票就行了。

第二种方法是精选个股,忽略行业。

如果你经过精心挑选把若干只股票列入了买入对象,那就不要管它是在什么行业或者是不是同一个行业。
由于不同股票分属于不同行业,所以精选个股的工作量要比精选行业大得多。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显而易见,彼得林奇喜欢的是精选个股,忽略行业的选股方法。
例如,即使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彼得林奇也没有买入太多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
要知道,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一大汽车公司,按照常规操作方式,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会理所当然把它作为汽车板块股票的重仓股,彼得林奇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它更重视个股选择。

彼得林奇认为,精选行业、忽略个股,有可能会造成股票投资的机会损失。
事实上,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虽然在1982-1987年间上涨了3倍,似乎还不错;可是相比而言,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7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价上涨了近50倍。
这表明,把资金投在通用汽车公司上是一种糟糕的选择。

【不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

即使关于市盈率你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你也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特别高的市盈率是股价上涨的障碍,正如特别重的马鞍是赛马奔跑的障碍一样。

彼得林奇有一条独门秘诀:将收益增长率与市盈率作比较如果市盈率低于收益增长率,你就应该为自己找到一只价值被低估的好股票而庆幸。
如果考虑股息因素在内,则有以下计算公式:(年均收益增长率+股息收益率)100市盈率。
例如,某公司年收益增长率为12 010、股息收益率为3%、市盈率为6倍,计算结果就是2.5。
一般来说,该数据小于1表明缺乏投资价值;等于1.5说明这只股票还可以;大于2就是一只好股票;大于3那就简直太棒了。

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整个股票市场、银行利率水平有关。
彼得-林奇虽然建议大家不要过分关注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但依然认为,如果整个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已经上涨到非常不合理的高度,也就预示着一波大跌行情即将到来。
美国股市1973-1974、1987年的暴跌,都有这种征兆。
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最关注的当然还是自己所投资的股票市盈率不能过高。

【认清期权交易的高风险】

据我所知,除非是一个专业的期权或期货交易者,否则想从中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说,期货交易确实有它的独特作用,尤其是能在大宗商品业务中起作用。
,通过期货交易,农场主可以锁定收获季节玉米或麦子的交易价格,并且事先确定按照这个价格可以卖出多少数量;购买方也同样如此。

从字面上看,期权交易购买的是期限。
你购买的期限越长,需要额外支付的溢价就越高,而要知道,这每一笔期权交易都是要支付佣金的,真正包赚不赔的是经纪人。
更糟糕的是,期权投资并不持有公司股份:/当公司业绩增长时,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能够从中受益;购买期权的投资者却是局外人,他们玩的是一种零和游戏:任何一方获得1美元盈利,就必然会导致另一方发生1美元亏损。

彼得林奇说,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从来没有进行过期权、期货交易;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考虑。
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要想从一般的股票投资上赚钱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还要想在期权、期货上赚钱,更是难上加难。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5】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5】

【公司业绩最终决定股价走势】

股票价值最终将会决定股票价格,或者说至少有相当多的案例表明坚信价值决定价格是值得的。
基于收益和资产来对公司股票的价值进行分析,与你打算购买当地的一家自助洗衣店、药店或者公寓时对这些资产的价值所做的分析没什么不同。

彼得林奇说,在任何一张股价走势线和收益线并立的股票走势图上,你都会看到收益的重要性有多大。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股票的价格线和收益线的波动是并驾齐驱的。
如果股价走势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会回到与收益线相一致的趋势上来。
从这个角度看,说业绩决定股价走势一点都没错。

股价高低,虽然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最主要的支撑还在于经营业绩。
国内外股市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必须保持一个清醒头脑。
仔细研究1987年10月美国股市的市场崩溃规律可以看到,凡是股价相对于收益来说过度高估的股票,都在领跌的第一阵列。

彼得林奇认为,判断股票价格是不是被高估,最快捷的方法是比较股价走势线和收益线是否相符。
对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些增长型公司,如果你在它的股价线低于收益线时买入、在股价线远远高于收益线时卖出,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尤其是对于雅芳公司这样的股票,绝对如此。

他说,他并不是非要推荐这种投资操作方式,可是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投资策略来。

【关注业绩才算真懂研究股票】

股市最佳的赚钱途径,就是投资一家已获利数年,并绝对会一直成长下去的小型成长公司。

彼得林奇认为,买股票一定要弄清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要全面、深入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其实一点都不难。

这就像一步步弄清一个故事情节一样,最多只要几小时就行了。
虽然有些投资者可能根本不做前期分析,也在股票市场上赚到了钱,可是彼得林奇认为,这种做法冒的风险太大,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危险。

在有些人看来,股票分析非常神秘而又高深莫测,尤其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对此敬而远之,或者不屑一顾。
他们在日常购物时斤斤计较、东抠西算,可是会在仅仅一念之间,就把一生积蓄全部投在一只压根没有仔细研究过的股票上。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要研究股票,更要懂得怎样研究。
在这里,关键是掌握两点。

一是该产品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

产品对净利润的影响越大,越要加以关注。
如果影响微乎其微,那就不能一叶障目,否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导致错误决策。

例如,帮宝适牌纸尿裤非常受市场欢迎,婴儿的所有亲戚朋友都会注意到这一点。
这是宝洁公司的一个产品。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你马上要去买宝洁公司的股票呢?如果你用5分钟时间研究一下会发现,它对宝洁公司利润增长影响很小,因而没必要因为帮宝适纸尿裤的畅销就投资于这只股票。

二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

彼得林奇发现,抛开具体产品不谈,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股票涨幅就越小。
如果你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巨型公司股票,股价6年内上涨3倍是可能的,可是如果想在短短两年内就大赚一笔则不可能。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市值规模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它的盈利不可能快速增长,所以也就不会带动其股价在短时间内就上涨10倍。

俗话说:算小不算大。
许多散户投资者在日常消费中很精明,买一把青菜也要横算竖算,可是购买股票时看都不看相关资料,缺乏基本研究就一掷千金。
彼得林奇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综合症,不过,这种病得病容易、治愈也很容易只要在购买股票时,和平时选购日用品一样去用心研究就可以了;对于已经购买了的股票,也要经常进行基本面分析,因为这些股票的走势不可能与你的预期完全相同。

研究股票主要是研究它的利润增长规模和速度,而这是和上市公司的规模密切相关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小,回报就可能越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同样的钢铁行业复苏中,购买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Nucor公司的股票,回报要比购买美国钢铁公司(USX)的股票高得多。

【用现金流量对股票估值】

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为每股20美元,而每股现金流量为10美元,那么你应该把房屋进行抵押借款,把你所有的钱都押到这只股票上,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这种情况下大赌肯定能够大赢。

用现金流量对股票估值是一种常用手段。
这里考察的关键是两大指标:市价现金流量比率、自由现金流量,重点是后一个指标。
总的原则是:不需要重新投入多少资本支出,就能获得较高的现金流入,这样的股票应当作为投资首选。

散户投资者在关注隐蔽型公司股票时,要多花心思寻找这样的投资良机:如果一家普普通通的上市公司,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发展前途,可实际上每年都拥有很高的自由现金流量,而上市公司并不打算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这时就要进一步下工夫研究它了。
这种企业很容易出现在租赁行业中,但电脑行业除外。
因为电脑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存货很快就会贬得一钱不值。

【用慧眼识别隐蔽型资产】

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机会随处可见,当然,要抓住这种机会需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实际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被高估,投资者会受蒙蔽;如果账面价值被低估,就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只属于资产隐蔽型公司的大牛股。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当上市公司拥有自然资源如土地、木材、石油、贵金属时,这些自然资源的入账价值往往只是真实价值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是不是一家资产隐蔽型公司。

当散户投资者确定某家上市公司是隐蔽型公司时,对其经营业绩就当另眼相看了,因为它的账面价值很可能是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
如生产药品的孟山都公司,拥有某种药品17年的独家生产专利权。
如果它的真实收益是每股10美元,则要有2美元用于摊销药品专利权,账面价值只能反映8美元。
一旦摊销期结束,公司收益就会呈现爆炸性增长。
更何况,当17年独家生产专利权到期前,它只要对药品略作改进,这项专利权的期限就可以再延长17年。
遇到这种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获利空间会非常大,而且其他公司无法仿效。

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全部、部分控股的子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独立公司的股份,在这中间就常常会隐藏着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隐蔽型资产。
富达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发现,在UAL的所有下属子公司中,扣除负债和税收,它们的净资产价值之和超过总公司股票的总市值。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据此,彼得林奇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闭着眼睛就赚了1倍。

【关注存货及存货核算方法的变化】

对于业余投资者和新手们来说,要弄清楚存货的变化及其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对于那些熟悉某个特定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散户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要注意该公司的存货核算方法是否有改变。
如果有改变,就要把它换算到同一种存货计价方法下比较,看期末的存货价值与上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种比较才有意义。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非常复杂,很难进行这种换算。
可是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你被财务报表忽悠了也浑然不知,还在那里仔细研究各项财务数据,当然就免不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要注意把销售增长率和存货增长率相比较。

如果该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0%,存货却增加了30%,那么,由于销售增长所增加的那一点点利润,很可能弥补不了将来处理库存积压时所造成的损失!

【不要被账面价值所蒙蔽】

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多少。

彼得林奇提醒说,现在的那些流行股票软件上都能查到每种股票的账面价值,但是你千万要记住,这种账面价值往往与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不符。
例如在美国佩恩中央铁路公司的账面上,穿越大山的隧道以及报废的轨道车,可都是被当作资产入账了的。

一条重要经验是,产品越接近于最终产成品,它制成产成品后出售的价格就越难预测。
例如在手表厂,一块金属值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可是当它制成了手表的半成品,它还值多少钱,谁都很难估计。

【发现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

不要一窝蜂抢买热门产业的热门股,低迷、停滞产业中的好公司,通常是宝。

彼得林奇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低迷行业中寻找经营出色的上市公司。
他的观点是,如果一个行业太热门了,竞争者就会非常多,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到最后谁也赚不到钱。
相反,低迷行业的成长速度虽然缓慢,但随着经营不善者一个个淘汰出局,剩下来的强者地盘就会越来越大,最终趋于垄断。

确切地说,低迷的是行业,不是企业。
也就是说,即使在最低迷的行业中,如果这家企业竞争对手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它的股价也照样会坚挺或东山再起。
例如,专门发行活动房屋抵押贷款的绿树承兑公司,在活动房屋销售量一年年走低、1991年初股价跌至每股8美元的背景下,谁都没想到9个月内股价会回升到36美元。
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市场由它说了算。

彼得林奇非常赞成投资顾问威廉唐纳休(William Donoghue)说过的这句话:你投资股票的上市公司总部大楼气派华丽,并不意味着里面的公司高管聪明能干,而是意味着你投资给公司的一部分钱为这座大楼付费了。
实际上,彼得林奇每一次走访上市公司总部,也都有这个意思在内。

从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节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一贯低调行事。
这种朴实的行政作风,能够为企业节省好多费用。
某种意义上说,在低成本竞争上就多了一种优势。

【各低迷行业中优秀企业的相似性】

投资中选择行业时,任何时候我都更喜欢低迷行业而不是热门行业。
低迷行业成长缓慢,经营不善的弱者一个接一个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就会随之逐步扩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对于一些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来说,它们的成功之路同样颇具相似性。

低迷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运营成本低;公司管理层非常节约,甚至非常吝啬;公司不愿意举债;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等级不明晰,哪里缺人谁都可以做,战斗力强;公司内部员工待遇不错,能够分享公司成长所创造的财富;公司在某个市场缝隙中形成了相对的独占性垄断,因而能够快速成长,甚至成长速度比某些热门行业还要快。
相反,如果公司运营成本高;管理人员报酬过高、办公室装修非常豪华;公司到处借债,负债比例过高;公司内部等级森严,员工士气不高这样的上市公司肯定业绩平平。

彼得林奇发现,许多低迷行业的最优秀的公司总部都在非常偏僻的地区。
除了这家肖氏工业公司以外,迪拉德百货公司也是如此。
该公司老板非常吝啬,但是从来不牺牲员工福利。
当大都市里的那些大商场竞争得头破血流时,它在小镇上安安稳稳,日子过得很舒服。
从1980年到1990年,它的股价上涨了60倍。

在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平时留心观察的业余投资者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高成长公司,而且发现时间远远早于专业投资者。

毫无疑问,本案例中这些折扣商店的员工和顾客,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生意有多么好,也完全能够了解到彼得林奇所要了解的所有基本面信息。
按理说,这些散户投资者完全能够比机构投资者更早买到这些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买呢?这真有点让彼得林奇看不懂。

彼得林奇认为,机构投资者因为有投资比例的限制,所以不能赌个股而只能赌行业,散户投资者就没有这种禁忌。
他们完全可以把所有资金都押在类似于这样的股票上,投资回报轻而易举地就能翻上两三倍。

【逛商场胜过听股评】

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所谓专家投资建议。
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
如果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投资于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彼得林奇一直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逛商场胜过听股评。
他不但从妻子、女儿身上得到选股信息,而且还自己亲自参与市场调查,并从中受益匪浅。

彼得林奇认为,购物中心作为许许多多上市公司激烈竞争的场所,哪些公司业务红火、哪些门可罗雀、哪些正在业务转型,这里一目了然。

如果据此作出股票投资选择,一定会比一边翻阅证券报上那些财经报道、一边到处寻找信息灵验得多。

只要消费者逛商场时多留一个心眼,就能直接观察到各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
如果是在这些部门工作的员工,条件就更优越了;尤其是这些部门的经营管理者,能够直接掌握内部交易情况和会计资料。
彼得林奇说,如果这里的员工看到生意特别好的上市公司却不买它们的股票、白白错失投资良机,那就活该被自己的老婆骂。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名言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名言

【复么理解股价的高低】

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知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

如果你在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的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

一彼得林奇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有恐高症每当股票价格低迷时,会感觉这时候的投资物有所值;每当股票价格高昂时,会怀疑这样的股价是不是太高了?

不是对持股没了信心,就是立刻抛掉获利了结。哪怕只赚一点点,也会因风吹草动而惊慌失措。彼得林奇可不这么看。

彼得林奇偏爱成长型股票。他说,投资这样的股票,最吸引入的地方,就是你可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来充分观察它的成长过程。等到事实证明它们确实是很优秀的上市公司,你再买入也不迟。

至于这时候的股价高低,其实并不重要。更确切地说,股价高低要看你怎么看,怎么比?单纯看价格高低肯定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股份还有上涨空间,或者上涨空间还很大,就不能说股价已经很高了;相反,如果股价绝对值很低,可是它已经没有了上涨空间,说得更直一点,股价这时候已经到顶了,哪怕它每股只有l美元、2美元,都太高了。

股价高低也不能只看它过去已经上涨了多少倍。投资者如果认为某只股票已经上涨了10倍甚至50倍,以后肯定就不会再涨了,彼得林奇建议他们去看看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必须懂得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股价高低是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0年沃尔玛公司上市时,只有38家分店;到了1975年,公司扩张到104家分店,数量增长2.7倍,股价也上涨了4倍;1980年,公司扩张到276家分店,数量增长了7.3倍,股价上涨了20多倍。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美国阿肯色州人。这家公司刚刚创立时,那里的许多老乡都有机会最早买人该股票,从而狠狠地赚上一笔。

要知道,10年间股价上涨20倍,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遗憾的是,许多人过早地见好就收,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如果他们再捂上10年,股价本来是会上涨100倍的!

有些投资者会把已经上涨了几倍的股票赶紧卖出,以免担心别人骂他贪心。彼得。林奇说,股票投资就是要赚钱的,与贪心不贪心无关。股票并不在乎谁是持有它的人,即使你卖了它,它也不知道自己换了主人。至于是不是过于贪心,应该到教堂去找牧师或者心理医生解决。相反,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否已经饱和?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公司只不过在美国15%的地方开设了分店,还有85%的地方是空白的,怎么能说是贪心呢?

好股票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借用一句广告语就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仍然以沃尔玛公司为例,第一个10年结束后的1980年,它的股价比1970年上涨了20多倍;第二个10年过去后的1990年,股价在1980年的基础上上涨了30倍;1991年当年又上涨60%。这就是说,该股从1970年到1980年股价上涨了20多倍,从1970年到1990年上涨了50倍,从1970年到1991年上涨了100倍!从这一点上看,1991年之前的任何一年都不能说它股价过高。

【抛掉股票买国债依据何在】

买股票是为了获利,而非保本。

股票行情结束时,就别再死缠烂打,奢望会起死回生。

散户投资者往往具有多种投资渠道,除了股票、基金以外,还有国债等其他方式。尤其是在经济恐慌背景下,投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可是,究竟是买股票还是买国债,投资决策有依据吗?

1982年上半年,美国股市一团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升到了2位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上升到了2位数。有钱人纷纷抢购黄金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甚至购买猎枪防身;穷人呢,则纷纷抢购食品,以防食品短缺。

在这种背景下,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就连续好几个月把投资重点放在了长期国债上。彼得林奇认为,虽然这些国债的利率高达13%~14%,投资国债的主要原因仍然不是不敢买股票,而是从防御性角度考虑,长期国债的这种高利率,已经超过了股票投资的平均预期投资收益率。

看起来,这很像有一点在商言商的味道国债的收益高于股票收益,当然就买国债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头脑清醒的彼得林奇认为,政府虽然愿意为长期国债付出如此高的利率,可是,只要国家经济不崩溃(事实上也不会崩溃),那么,这种高利率就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所以仍然必须随时注意把资金在股票和长期国债之间进行分配;而不是像许多投资者那样,抛出所有股票和国债,把现金放在家里。

要知道,如果有一天国家经济真的崩溃了,这时候这些现金也就成了一堆废纸。相反,如果国家经济不会崩溃,摧毁一切的大灾难也没有发生(从历史上看,这比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那么,这种以低价格大量抛售股票、换成现金的行为,必定是鲁莽和愚蠢的。

能够在一片恐慌之中始终保持一份镇定和冷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彼得林奇做到了,并且还对此总结出了一套对付恐慌考验的应对之策,那就是把眼光放得更远,设想最坏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道理很简单,一旦这种局面时过境迁、利率降低,这时候持有股票和长期国债的投资者都会大赚一把。

这种设想往往更符合事实。实际上,1982-1990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股指上涨了4倍、3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比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还要高。不过,1991年标准普尔500股指虽然上涨了31%,可是相比而言,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就非常差劲了。这也再次证明了彼得林奇一贯的观点: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投资收益率要大大高于债券。

【决策时少听胡参谋的意见】

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人,不管头脑有多么聪明,股市一跌就会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最好的股票也拿不住,最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受别人影响的。与其说是他在决策,还不如说是别人在代他做决策。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身上,同样也发生在意志坚强、立场坚定的投资者身上。百人言虎的情形,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彼得林奇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1977年5月,彼得林奇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不久,就用整个基金资产总规模的3 010,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华纳公司的股票。他看好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当时它因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导致基本面恶化,彼得林奇把它归为一只潜在的困境反转型大牛股。

几天后,一位专门追踪华纳股票的技术分析专家打电话给彼得林奇,彼得林奇一向对研究股价走势的技术分析派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貌随口问了他一句对华纳公司股票有什么看法,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过度上涨。

大约6个月过去了,华纳公司的股价从26美元上涨到32美元。彼得林奇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那位技术分析派在该股26美元时就称过度上涨了,那么现在呢?现在是不是极度上涨了?

他有点吃不准,于是又重新核查起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可是并没有发现基本面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想来想去,还是继续持有该股票。

后来股价上涨到了38美元,彼得林奇心里烦躁不已,虽然仍然找不到卖出这只股票的任何理由,可是行动上却开始大量卖出这只股票。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早在和那位技术分析派通电话时,就不知不觉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认定这只股票在26美元时就已经过度上涨了。既然这样,现在股价达到38美元,还有什么理由不卖呢?!

就这样,他不得不见好就收。可是当他把这只股票全部抛完后,股价却一路狂升,50美元、60美元、70美元最终竟然超过180美元!即使在1983~1984年间,华纳公司由于下属子公司巨额亏损5.38亿美元,导致其股价大跌60 010,最终股价还有76美元,依然是他卖出价格的2倍!

俗话说兼听则明,可是这句话用在股票投资上却不一定适用。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而不是包打听。东打听消息、西讨教经验,很容易坏事。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什么都听别人的,风险太大了。所以,散户投资者买卖股票要少听胡参谋,哪怕是胡参谋长的话。

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建议,最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麻烦:无论是好是坏,它都会深深印入你的脑海,让你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种影响。虽然你当时根本没有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可是将来的某一天,你还是会发觉自己正在按照这个建议进行决策。在本案例中,彼得,林奇要是不问这位技术分析派的看法,按照他的操作风格,无论如何也会把这只股票捂到100美元以上的!

【不对倒闭企业艳有幻想】

一个公司目前经营得十分糟糕,并不代表这家公司将来经营得不会更加糟糕。

如果一只股票价格跌到0,你的亏损是100%,让你输个精光、血本无归,不管你的买入价格是50美元、25美元、5美元还是2美元。

在彼得林奇的股票分类中,有一类上市公司是困境反转型公司。说穿了就是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在最后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而引发了股价反弹。

可是要知道,一家上市公司置之死地容易,能不能后生则谁都没有多大把握。从投资安全起见出发,不要过多对破产企业抱有幻想。

彼得林奇说,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中所买的股票,有几百只股票是赔钱的。总的来看,赔钱的股票比赚钱的股票数量还要多。

彼得林奇并不忌讳这一点,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他能避免的只是控制亏损,至少在重仓股中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说亏损股不能成为重仓股。

他回顾说,在他购买的股票中,赔钱最多的是得克萨斯航空公司,一共亏损了3 300万美元。此外还有第一经理公司,亏损2 400万美元;伊士曼柯达公司,亏损l 300万美元;IBM公司,亏损1 000万美元;Mesa石油公司,亏损1 000万美元为了减少亏损,在这些股票下跌过程中,他不得不忍痛割肉。

令彼得林奇最记忆犹新的是新英格兰银行。该公司股价从每股40美元跌到20美元时,彼得-林奇才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割肉,一直割到每股15美元时才全部抛光。

有意思的是,当他好不容易把股票全部割完后,有许多机构投资者包括那些非常精明的投资者,都建议他回头补仓。当股价跌到15美元时,他们这样劝他;当股价跌到只有10美元时,他们还是这么劝他;当股价跌到只有4美元时,他们更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超低买人的好机会。

幸亏彼得林奇头脑清醒,不为心动。因为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绝对不去增持一家面临破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怎么会如此头脑清醒的呢?因为他从一条重要线索中发现该公司有大麻烦。

他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困难程度有多大,可以从它发行的债券下跌程度有多深出来。他发现,英格兰银行以前发行的公司债券,这时候的价格已经从原来100美元的面值跌到20美元以下。彼得林奇正是从中看到了不妙。

这是什么道理呢?彼得林奇说,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非常保守的,他们非常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既然100美元的面值现在只值20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表明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只相当于原来的20%:我的确是欠你100美元,可是对不起,我现在只能偿还给你20美元,其他的我就无能为力了。股票投资者应当知道,一旦公司破产倒闭,在清偿顺序上债券是排在股票之前的。既然债券也这样不值钱了,哪里还轮得到股票呢?

彼得林奇说: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第13条林奇投资法则)。他说,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恶化,你还死死抱住这只股票不放,甚至还要错上加错,继续买入这种烂股票,那就无药可救了。如果你真的想买这种公司的股票,不妨先看看这家公司发行的债券表现如何,从中做一个相对比较。

在国内股市中有一种臭豆腐效应,或者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效应越是ST、pT股票,股价还涨得越离奇。如果你不把股票投资看作是赌博,那么你最好还是记住彼得林奇的提醒:无论你买入一只股票的股价多么低,一旦跌到0的时候,你将亏损100%的资金。

【各种类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假如你因预期会发生某些事情而买进股票,当预期落空,就应该卖出股票。

当你出错时就必须认错,然后卖掉。我买的股票中绝大多数都是错的。

在彼得林奇眼里,每只股票都是属于不同类型的。每种类型的股票特点不一样,卖出时机也应当有所不同。下面就是他总结的各种卖出时机。

第一,缓慢增长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缓慢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基本面情况已经发生了恶化,如连续两年市场份额流失,并且新换了一家广告代理商;公司不再开发新品,有吃老本迹象;一连收购了两个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尽管股价相对较低,可是股息收益率很低,无法引起投资者兴趣。遇到这些情况,就应该卖股票了。

第二,稳定增长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稳定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股价线超过收益线,或者市盈率远远超过正常水平,以及占公司利润1/4以上的业务部门即将因为经济萧条而受严重打击。所有这些都表明,这家稳定增长型公司已经失去了稳定增长的动力,该到卖出的时候了。

第三,快速增长型股票卖出时机。

快速增长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发展是否已经到了第二阶段(成长期)的末期?主要表现在股价越来越高,并且高得不可思议;公司有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和多名核心员工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公司新开的分店销售业绩令人十分失望。所有这些,都预示着这家上市公司即将步人更年期,接下来变数会越来越多,可以卖股票了。

第四,周期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周期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增长达到顶峰、扩张周期即将结束。

不过要这样准确判断很困难,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当出现公司存货不断增加而且这些存货无法处理;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公司产品的最终需求正在下降时,就应该考虑卖出股票了。

第五,困境反转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困境反转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已经成功地转危为安,所有人都知道它已经东山再起了。当然,这时候的它已经不再属于困境反转型股票,而要给它重新归类了。除此以外,卖出这类股票的时机还有:存货增长速度是销售增长速度的2倍;市盈率相对预期收益增长率来说已经高得离谱。

第六,隐蔽资产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隐蔽资产型股票卖出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并购者已经出现,股价已经到达或即将奔向最高峰。此外还有:公司大量借债导致资产价值下降;正在扩股10%以上用于多元化经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已经从5年前的25%增加到了现在的60 010。

从股票投资组合角度看,彼得林奇在定期核查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时,会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增加或减少持股数量。不过通常来说,他会把一只股票换成另一只股票,除非是因为发生基金赎回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否则他不会卖出股票持币观望的。他的理由是,持币观望意味着这一部分现金彻底退出了股票市场,一旦股价上涨,就会失去投资操作机会,造成心理痛苦。

在上述各种类型中,每种类型的股票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晰,有的甚至会身兼数职。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迪士尼股票,就既是一只隐蔽资产型股票,又是一只困境反转型股票,还是一只增长型股票。相对而言,在上述股票类型中,散户投资者卖出困境反转型股票时,时机选择得最好。

【换股目标瞄准10倍股

【像定期体检一样检查股票

【先投资、再了解、再调整

【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

【投资周期型股票要踏准节拍

【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

【买基金首选业绩优秀的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技巧

【换股目标瞄准10倍股】

寻找10倍股的最佳方法就是从你家附近开始找: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购物中心去找,特别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

彼得林奇细心挖掘10倍股,是从自己身边开始的,他奉劝散户投资者也这样做。这是一条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捷径。

他认为,一般来说,散户投资者一年中会有两三次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甚至更多,而这种机会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他说,你不必是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副总裁,就能察觉到这家企业的业务有多么繁忙,或者石油产品的价格正在反转上涨。如果你是一名油田的非技术工、地质学家、钻探工、供货商、加油站老板、加油站工人、加油站客户,都会注意到这一点。想一想,这其中涉及的人有多少?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当地教育局推荐你们学校使用一种点名的新设备,它一年可以为老师节省几千小时的点名时间,这时候就应该想到其中有没有投资机会。

彼得林奇说,如果他是一位老师,他首先会关心这种设备是哪个企业生产的?这是不是一家上市公司?

事实上,就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叫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这不是一家电脑公司,而只是提供用电脑处理薪水支票的系统,它能在一星期内为18万家中小企业处理900万份薪水支票,可想而知,接触到这项产品的散户投资者有多少?由于这家企业的大量客户是华尔街的主要证券公司,半条华尔街上的投资者都知道这家企业经营得十分成功。

由于竞争关系,这家企业能够以越来越便宜的价格购置电脑设备,经营成本不断下降、盈利空间不断扩大。1961年该企业上市后每年利润都在迅速增长,从来没有下降过。即使是盈利水平最低的一年,也比上一年增长了11%,而这时候正是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经济衰退期。

伴随着这样的经营业绩,根据股票分割调整后的股价计算,该公司上市价只有0.06美元,1987年10月就上涨到54美元,上涨了900倍!

彼得-林奇说,即使你退休后住在偏僻的乡下,那里没有广播、电视、报纸、电脑,只要你是个细心人,也同样可能发现10倍股。

例如,有一天你胃疼了,医生诊断你患了胃溃疡,给你配了一种名叫泰胃美的药,你就碰上了一只10倍股。

泰胃美是美国史克必成制药公司(Smith Kline Beckman)的产品,1976年上市。那些天天与病人打交道的药剂师、送药快递员、医生、病人、病人的家属和亲戚朋友,只要知道这种药多么畅销、多么神奇,就应该想到这是不是一个股票投资良机。

对于病人来说,最好的药是能一次性彻底治愈疾病的药;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医药股是生产病人需要不断购买、服用的常用药的公司股票。

泰胃美就是如此,它对缓解胃溃疡有很好疗效,但是病人必须不断服用才行。

了解到了这一点,任何一个散户投资者都会想到它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该公司股票上市一年后股价就开始大幅度上涨,从开盘价7美元涨到1 1美元,然后就是一路狂奔,一直涨到72美元。投资者在该股票上市后的两三年内追入,无论怎么说股价也能涨个三五倍。

一般来说,投资者从自己身边寻找熟悉的股票进行投资更有优势,因为这更容易发现蛛丝马迹。可是彼得林奇察觉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给病人开泰胃美的医生,绝大多数买的是石油股;而石油行业的投资者,买的却是医药股。他说: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股票就像门前的草坪一样,人们总是觉得别人家的草坪更绿一些呢?可能人们觉得股票投资盈利的好机会似乎不太可能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以至于人们都想像这种好机会肯定只会出现在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地方,正如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完美的行为只会出现在天堂而不是人间。彼得林奇认为,当投资者努力选择一只好股票时,好股票也在努力挑选投资者。如果你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一只只好股票就会从你身边溜走,同时你也会被一只只好股票所抛弃。相反,只要做个细心人,不去注重股市走势、指数涨跌,就能从身边找到10倍股。

【像定期体检一样检查股票】

尽早进场,但是不要太早。我经常把投资成长型公司想像成打棒球,试着在第三局进场。因为一家公司通常在这时候已经证明它本身的实力如何。如果你在攻守名单公布之前就买进,是在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第三局和第七局之间还有很多时间(某些例子是10~15年),足以让人获利10~50倍。如果等到比赛快结束了才进场,那可能就太迟了。

彼得林奇认为,稳健的投资组合需要定期检查和思考。一般来说,大约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体检,有时候则需要间隔24个月检查一次。

即使你购买的是蓝筹股,或者是世界500强中几个最优秀的上币公司,也应当这么做。就像人人都需要体检一样,这里没有什么免检特权。

1991年1月,彼得林奇仍然认为美体小铺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只是股价和收益相比过高了,所以得等一等、看一看。很快,他就感到这样的机会来临了:当年7月,该股股价从3.25美元下跌到2.63美元,下跌了12.3%,市盈率为20倍。他想,如果该公司的年增长率达到25%,这只股票还是值得买入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它的股价为什么会下跌呢?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原来,这是一家英国的上市公司,除了这家上市公司传出了一些负面消息外,英国股市在最近几个月内遭受了严重打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除此以外,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遭到破坏。

彼得林奇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给美体小铺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从而了解到,该公司的4个主要市场国分别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这4个国家在这期间都经历了经济衰退,相对而言,该公司在1991年的单店销售收入仍然有相当大的增长。更何况,该公司的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正处于引人关注的扩张阶段。

听了这样的介绍,彼得林奇决定继续关注这只股票,并且少量买进,如果股价继续下跌,那就增加持股数量。

可是没想到,1992年2月该股股价跌至1.4美元,这大大出乎彼得林奇的意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跌得这么凶。于是,他继续给这家公司的相关人士打电话,了解是否经营状况出了什么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公司依然没有负债,新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只是在英国本地市场的销售业绩出了一点问题。

实际上,英国经济的衰退导致人们在香皂、洗发水等方面节省了开支。

确切地说,是因为美体小铺的洗发水价格较高,消费者转购更便宜的洗发水罢了。

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市场上,只有美国例外,美体小铺在美国的扩张速度仍然在加快。不仅如此,在法国、日本,业绩增长速度比预期的还好(因为它在上述国家还没有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面2个市场衰退所造成的损失。

经过上述分析,彼得林奇确定美体小铺已经进入了跨国企业发展的第二个10年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入了这只股票。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对自己关注的股票每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并不是简单地从报纸上看看股票价格而已。在这里,至少应当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和收益相比,目前的估价是否还具有吸引力?二是什么问题因素导致公司的收益持续增长或下降?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下一步怎样调整投资组合,并确定是继续持有还是改变投资组合策略?

彼得林奇说,6个月定期检查股票是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研究人员的一项必修课。除此以外,有些股票在每隔6个月的检查中并不能发现问题,需要更长的间隔才能查出原来难以发现的问题。因此,投资者还必须对某些股票进行每隔24个月的定期检查,才能考察公司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运作。彼得林奇自己就是经常这样做的,这让他受益匪浅。

【先投资、再了解、再调整】

我得承认,我本人为每日交易量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为我每天都在买入卖出股票,但是让我获利最多的股票往往是我已经持有了3年甚至是4年的股票。

彼得林奇炒股的一个特点是,买卖的股票品种特别多、频率特别快。

通常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交易日,他要买进5 000万美元股票,同时也卖出5 000万美元股票。这些交易由3位交易员负责。在他持有的1 400种股票中,持有量最大的100种股票占总资产的一半、持有量最大的200种股票占总资产的2/3,股票换手率每年都超过300%。

彼得林奇炒股为什么要这样频繁交易呢?这种频繁交易和他倡导并坚持的长期持股原则是否相符呢?答案是肯定的。

他介绍说,如果他碰到10只股票,他会很高兴地把这10只股票全都买下来,然后对它们开展调查研究。当然,这10只股票不可能都是他认为合适的,更不可能都是理想的。大约3个月后,他会从中挑选出不到1/4的股票予以保留,并增加持股量,其余的通通卖出。

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规模巨大,是促使他不得不频繁交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看,这还是彼得林奇独有的一种炒股方式。在这种买卖方式下,麦哲伦基金的股票组合随时都在改变,这种改变对增加投资回报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1977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总经理的第一年时,基金规模还只有0.18亿美元,投资组合中包含41种股票,换手率是343%。在他担任总经理后的3年间,每年的股票换手率都超过3000%,结果怎么样呢?基金规模在1981年达到l亿美元,增长了5倍。

1982年,彼得林奇被评为过去10年中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经理,当年的投资收益率为305%,3个月内买了166只股票,基金规模高达4.5亿美元。

1983年中期,麦哲伦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一共有450只股票,到年底就翻了一番达到900只,基金规模也升值到了16亿美元。

面对这样庞大规模的基金,彼得林奇是怎样保持主动性、从而使得自己始终跑赢大市的呢?他的秘诀是,在这900只股票中,其中有700只股票的总和加起来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

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考虑是: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本来规模就小,即使拥有该股票的投资上限(总股本的10%),数量也会受到严重限制,不可能买得过多;另一方面,他同样也吃不准这些上市公司是否真的值得投资,购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是一种借口借此机会对该公司进行了解、分析、研究,从而最终确定这是不是一只理想的股票罢了。

因为你只要持有这家上市公司的一些股票,上市公司就会定期给你寄送财务年报等资料,这样,你去跟踪、了解这家公司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彼得林奇的股票操作特点是:先买入、再了解、再调整。乍一听,颇有些先结婚、再恋爱的味道。这对抱有恋爱至上观点的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可是对于双方都是大龄青年、双方父母都在逼婚的人来说,速决速战也并非不是一种办法。当然,炒股毕竟和恋爱、结婚有根本不同,股票看不顺眼随时可以换掉,而只有真正买入这只股票后,投资者才会真正对它关心起来。

彼得林奇的这种投资思路独树一帜。研究表明,他对这些股票先恋爱、后结婚的成功率是10%。也就是说,在原来对这些股票不很了解的情况下,买入10只股票会从中发现对有1只股票是情投意合的。一旦找到这只股票,就对它增加持有量;然后把其他股票通通卖出。如此这般,循环操作。

【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迸攻】

我只会把一种股票换成另一种股票,而不会换成现金,除非为应付预计可能发生的基金赎回而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卖掉股票换成现金,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资金彻底脱离了股票市场。我的观点是要把资金永远留在股票市场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

彼得林奇在选股、持股上,总是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与他的许多同行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的投资态度截然相反。

不同的投资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投资业绩。进攻型投资人在买入股票后,一旦遇到投资价值更高、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就会卖掉老股票,买进新股票;而防守型投资呢,买人股票后即使业绩不理想也不愿意割肉,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辩解的理由,自欺欺人。

彼得林奇的这种换股虽然有随心所欲的成分,更有调查研究的扎实基础,不完全是心血来潮。他最喜欢的行业,是那些非常容易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例如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等。

有一次,他发现塔科贝尔连锁快餐公司(Taco Bell)在加利福尼亚州开了许多分店,并且正在向东部地区扩展。他马上联想到,连锁快餐行业的经营模式很容易克隆,只要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马上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复制,而且经营非常透明,值得关注。事实上,这家快餐连锁公司在扩大经营过程中,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高达20%一300/0。

彼得林奇购买了Cracker Barrel的股票后,有一次去参加上市公司的投资研讨会。一看地图,离他住处只有几英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家Cracker Bar-rel的连锁餐厅,于是决定步行前往。由于正处于交通高峰期,他本来打算花很短时间随便转一转的,可是没想到走了3个多小时才遛达完。

不过,这次寻访他对Cracker Barrel的整个经营业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坚决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了50倍,为麦哲伦基金赚了很多钱,被彼得林奇列为50只最重要的股票之一。

彼得林奇在实地调查自助建材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时,对营业员们热情礼貌的态度、非常专业的服务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超市商品非常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生意很红火。由于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股价很低,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对建材行业并不是十分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搞不清飞利浦螺丝刀和葡萄酒开瓶器的区别,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这类公司的巨大增长潜力。

仅仅一年后,他就卖掉了这只股票,这让他后来感到终生遗憾。因为在接下来的15年里,该股票价格从0.25美元(折股后)上涨到65美元,上涨了260倍!虽然他一开始就抓住了这只大牛股,却没能一直紧紧抓住。

彼得林奇说,进攻性投资需要经常改变投资方向,这不是因为投资策略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因为在拜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一些让他非常喜欢的好股票。由于基金规模的限制,必须卖掉原来的股票,腾出钱来购买新股票。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好股票,所以必须不断买入、卖出,十分繁忙。他开玩笑说,这让他每年起草基金年报时不得不费尽心思,因为他不能让投资者认为他是在胡闹,而是必须要讲出理由来。

彼得林奇总结说,他的这些进攻性投资,让许多股票在他手里只持有了几个月,实在太短。这倒不是说对所有股票都要无条件长期持有,而是说对那些有投资吸引力的股票,如果不能坚决长期持有,就会后悔万分。

这样的例子在他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如阿尔伯逊公司股票,他抛出后价格上涨了300多倍;联邦快递公司的股票,他5美元买进的,10美元时就抛掉了.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两年内一直涨到70美元。

【投资周期型股票要踏准节拍】

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却选错了股票,仍然会让你亏损掉一半的投资。如果你依赖整个大盘的上升带动你选择的股票上涨,那么你最好还是坐上大巴去亚特兰大城赌博算了你要想依赖预测市场走势投资赚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从来不十分看好周期型股票,可是在仅有几次周期型股票的买进卖出中,他基本上都能踏准节拍。

他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好股票也会变成烂股票的。

有这样一个规律:当股市企稳以后,在反弹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就是周期型股票。

彼得林奇可谓深深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善于抓住时机买人、踏准节拍获利,并从中尝到甜头。

1988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按照这个趋势,198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至少也该有4美元吧,乐观的投资机构甚至估计会达到6美元。

彼得林奇却不这么认为,他根据周期型股票的发展规律,认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最多只能达到3美元。而实际上呢,1989年的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下降到0.3美元,l991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彼得林奇对此非常失望,觉得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被高估到天上去了,于是把该股票全部抛出了结。

顾名思义,周期型股票的股价波动是有周期的;而成长型股票的股价波动规律是一直成长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在买入卖出周期型股票时,如果能踏准周期节拍,就一定能获利、获大利;相反,如果踏不准节拍,甚至踏反了节拍,那就必输无疑,而且会输得很惨。当然,这两种类型的股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相互转化,甚至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冲有你。

对于吃不准或者无法识别周期型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这就是彼得林奇一贯倡导的稳健原则:绝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股票。

【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

办公室奢华的程度,和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关注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许多方法。彼得林奇认为,有时候你看它做什么,还不如看它不做什么。这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更容易触发你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一片惨淡景象。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部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剩下的基本也在那里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股价从1980年的2.4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24美元。之后股价虽然调整了5年之久,可是这与同行纷纷倒闭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果不其然,1990年后,它的股价很快就又上涨了l倍。

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成本最低。这可以从财务年报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运营成本这一指标中反映出来。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为0.07美元~0.09美元,而它只有0.05美元~0.07美元。

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于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美的机土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不大量举债购买很多很多的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赢得奖品;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高得离谱的薪酬,可是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几乎听不到员工抱怨。

18年来公司高层一直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办公。1990年,他们决定好好奢侈一下,于是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走进装修后的新办公楼里,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了原来悬挂着的优秀员工的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勃然大怒,不但马上解雇了设计师,而且还亲自用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又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它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率无人能比。1978年时,它还只有4架飞机,但很快就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了。

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枝独秀中看到,投资于这样的上市公司自己感到放心,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使,而不像有些上市公司那样,租田当自产,任意挥霍。

所以,散户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也应当像彼得林奇那样,好好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为人,而不仅仅是看它的股价及市盈率高低。再怎么见钱眼开的丈母娘,在物色未来的女婿时,也总该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吧?

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骂作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西南航空公司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提升幅度;总裁以下所有主管人员,每个月都要在机场担任一天票务员和行李搬运工这些都是切切实实为和谐经济做出的努力。不要小看这一点,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公司上下万众一心,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否则,人人幸灾乐祸、巴不得企业早点关门,这样的公司不死也会褪层皮。

【买基金首选业绩优秀的】

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委托给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进行选股,就好像自己动手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去店里买包装好的现成蛋糕一样正如人们自己做的蛋糕往往比买来的更加好吃,人们自己选股往往也会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做本可以自己做的事呢?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选择买基金。对此,彼得林奇建议:既然要选择一只基金,就一定要选择一只业绩优秀的好基金(第6条林奇投资法则)。但是他也承认,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不知道业绩优秀的基金究竟在哪里。

如果说买基金要选业绩优秀的基金这一点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家业绩优秀的基金在哪里呢?回答是不知道。

彼得林奇曾经和美国基金业内首届一指的权威专家迈克尔理柏(Mi-chael Lipper)-起研究过这个问题。结果表明,1960-1992年的32年间,股票型基金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548.8%、标准普尔500指数股利再投资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470.5%,两者非常接近。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表明,投资者费时费力,拼命想选一只好基金,选一个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是白费的。

二是委托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并不理想。

彼得林奇说,一个有力证据是,在过去10年中,75%的美国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水平,连股指上涨的平均水平都没达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投资业绩能够和股市大盘持平,你就能在所有的基金公司经理中排名位于最前面的1/4。

彼得林奇说,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人选股票指数的是那些股票,基金公司购买的也是那些股票,可是基金投资业绩却比不上指数大盘,这堪称是一个谜。截至1990年,这已经是基金公司投资业绩连续输给大盘的第8年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如此,投资者也总是热衷于购买基金,想从中苦苦寻觅到一只能够持续战胜股市大盘的基金明星来。

三是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彼得林奇认为,从某个角度看,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投资方式,尤其是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根本没什么两样。

他说,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一共有9次股市回调超过10%,而这时候的麦哲伦基金净值比大盘跌得更低。庆幸的是,在股市反弹时,它们比大盘涨得更凶。彼得林奇就是从这些大反弹中获利的,而做到这一点的秘诀是紧紧抱住基金不松手。所以,即使是业绩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会比大盘跌得更惨,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也正因如此,彼得林奇经常会在基金年报的致持有人的信中警告投资者说:麦哲伦基金这艘巨轮也有可能在股市波动的惊涛骇浪中沉没。这种勿谓言之不预也,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心里有所准备,这样,即使某种坏事情将来发生了,投资者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基金要想取胜,首先要把种类繁多的基金分成以下几种基本类型:资本增值型基金、价值型基金、绩优成长型基金、新兴成长型基金、特殊情况基金。一方面,每种基金的类型不一样,只有同类基金才能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方式不一样。老练的投资者买卖基金,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业绩,而是查看它的年报、半年报,从中检查该基金购买的股票是否与该基金的投资风格相吻合。

彼得林奇认为,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赚钱的唯一途径是长期持有不动。而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如果遇到一点点恐慌就抛售股票、股票型基金,最终肯定赚不到什么钱。因为你要懂得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即使业绩最优秀的股票、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可能会跌得很惨。他很赞同沃伦巴菲特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无法做到在股票跌去50%后还能继续持有,你就不适合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6】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6】

【工作体验威就选股优势】

在零售和批发的整个商业链上从事制造、销售、清洁、分析的人员都会碰到很多选择股票的好机会。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选股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他们对所在行业运作的了解,对自己生产、销售、接触到的产品的体验和认识就是一种选股优势。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都是如此。
每当这种变化来临时,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首先表现出来,而最早察觉到这种蛛丝马迹的不是机构投资者,恰巧是处于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与这个行业打交道的散户投资者。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很容易及早逮住业绩好的股票。

在某个行业工作的散户投资者,在分析、寻找该行业10倍股时的优势显而易见。
尤其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上市公司,这种优势更明显: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企业;规模小、发展快的企业;处于零售行业的企业。
而与之相比,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感觉就要迟钝得多。
因为它们采用的是另一套孤立的选股系统,两者并不兼容。

【独立思考更容易赚钱】

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会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
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独立自主地作出决策。

彼得。
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更容易赚钱的理由如下。

一是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有种种限制,决策时会有许多束缚,而散户投资者则没有这些限制和束缚。

彼得林奇说,机构投资者大约要用1/4的工作时间,来向同事解释为什么买某只股票。
如果某只股票11美元卖出后,当它涨到19美元时,是怎么也不敢再买回来的,除非他不要他的饭碗了。

可是作为散户投资者来说,就完全没有必要像机构投资者那样去考虑问题。
当你用11美元的价格卖出某只股票后,当它涨到19美元时完全可以重新买入,并不会有人指责你,关键是它还有上涨动力。

二是散户投资者的接触范围更广。

机构投资公司分析师的背景、经历、思维方式都非常相似,完全可以称为同一类人。
其中没有年轻人、没有老年人,也不敢想像有高中都没毕业的人在内,更不会有以前做过冲浪运动员、卡车司机这样的人在里面。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如果你是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人,或者是退休人员、脾气古怪的人,或者是冲浪运动员、卡车司机出身,你和投资机构的分析师相比,就会具有许多这方面的优势。

至少,你所了解的许多上市公司都不在他们的分析研究范围之内;而很显然,在你所了解的这些上市公司中,同样会存在许多10倍股的。

三是进行投资时没有人说三道四。

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会时时刻刻考虑如何应付客户和基金经理人的盘问,更要面对每个季度或每半年投资业绩的拷问,所以顾虑重重。

散户投资者则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买什么股票、不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都可以自己作主。

至于配偶,可能会关心你的投资,也可能不关心。
即使关心你的投资,你投资错了,他(她)也只好信任、原谅你,不会把你抛弃。

即使他(她)非常不满意你的投资行为,你也可以把你的股票交易记录偷偷地藏起来,完全不让他(她)知道。

彼得林奇幽默地说,他当然不提倡这种做法,他只是想告诉大家,散户投资者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而机构投资者就做不到这一点:必须账目公开,而且还得向客户和领导汇报。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根本没必要像机构投资者一样去投资,否则最终的回报也会像机构投资一样平平淡淡,算不上出色。
既然这样,散户还要在那里一味迷信跟在主力机构后面亦步亦趋,就显得十分可笑了。

散户投资者独立思考更容易赚钱。
彼得林奇自豪地说,在他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时,之所以会取得如此辉煌业绩,就在于他能够自主决策,受到的束缚很少。
他说:我想要买入的股票恰恰是那些传统的基金经理人想要回避的股票。
换句话说,我将继续尽可能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选股。

【随便想想就能找到好股票】

任何一位随身携带信用卡的美国消费者,实际上在平时频繁的消费活动中就已经对数十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基本面分析,如果你正好就在某个行业工作,那么你对这个行业的公司进行分析就更加如鱼得水了。
你日常生活的环境正是你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

准都能希望买到10倍股,可是10倍股究竟在哪儿呢?彼得林奇的经验是,不需要通过复杂计算,只要从普通常识中随便想想,就能找到这样的好股票。

彼得林奇非常赞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10倍股。
他深有体会地说,散户投资者平时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场所或购物中心稍加留心,就能发现表现出众的优秀上市公司,而且这种发现会比机构投资者更早、更可靠。

彼得林奇认为,连裤袜案例的美妙之处在于,投资者并不需要一开始就知道这种连裤袜会畅销,完全可以在它畅销全国之后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再买入该公司股票无论哪一年购买,都会获得至少3倍的回报。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购买这种连裤袜的女性顾客的丈夫,虽然也是投资者,却没有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以至于错过了丰厚回报,这种熟视无睹非常可惜。

【轻轻松松就能得到信息】

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是业余投资者需要知道的却又找不到的有用信息,所有相关的信息都明摆在那里,只等着业余投资者自己来收集。
过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不是这样公开和透明,但是现在的确如此。

散户投资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下。

一是阅读公司年报。

二是向证券公司咨询。

证券公司拥有许多股票信息,所以可以从那里得到帮助,如了解市盈率、公司增长率、公司内部人员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等,听听他们的建议。

三是给上市公司打电话。

机构投资者总是不断地给上市公司打电话,散户投资者很少这样做。
其实,如果你想了解某些具体问题,给上市公司打电话是一个好办法。
不必担心什么,一般来说对方总是会很热情的。

四是去上市公司拜访。

利用外出旅游之机,特地参观一下上市公司总部,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公司总部办公楼越简陋,他就越满意;越富丽堂皇,则推断公司将要走下坡路。

五是实地调查研究。

彼得林奇在买人一只股票前,经常会实地考察一下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亲身感受一下。
他相信,这会让自己的投资决策更加准确、可靠。

彼得林奇有一种感觉,他与上市公司投资关系部的工作人员接触时,如果他们中的普通工作人员由,于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而变得非常富有的话,他会不敢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例如有一次,他在一个大型午餐会上见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他拥有自己公司l亿美元市值的股票。
彼得林奇想,如果他要从这家上市公司赚到钱,这位创始人的股票市值岂不就要高达2亿美元?这太不可思议了。
再看看这家公司的市盈率又已经很高了,所以他马上决定不买这只股票。
果然,该股票价格从1983年的40.5美元跌到1987年的1美元。
彼得林奇的这种直觉虽然无法用科学论证,但既然屡试不爽,就值得散户投资者思考了。

散户投资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明明有现成的、公开、透明、权威的信息来源渠道,偏偏喜欢听小道消息。
有这种心理并不奇怪,一方面这是古老的神秘法则在起作用,信息来源越神秘,就越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投资者总是对公开的大道消息将信将疑,甚至反过来读。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投资者给上市公司总部打电话所获得的信息,虽然不同公司在描述事实时会有不同解释,但总体来看是真实可靠的;简单对策是,去掉形容词,只看事实和数据。

【充分利用每年的一月效应】

我来教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赚钱之道。
每年年末1 1月份和12月份许多投资者为利用投资亏损避税会低价抛售股票,你只要趁机买入那些股价重挫的股票,等到第二年1月份,这时股价总是会反弹,这就可以让你赚上一笔。

彼得林奇教给散户投资者的这条赚钱之道,就是所谓的一月效应。

不过他说,股市上虽然存在着一月效应,可是投资者仍然不能买人自己不了解的股票。
相反,只能买入你研究、关注过的股票,包括过去给你带来痛苦回忆的股票。
只有这样,你才会对这家公司有相当了解,能够大致掌握股价发展规律,知道什么时候买入价格较低,从而保证赚上一笔。

能够给你带来痛苦回忆的股票,通常是你在这只股票上已经有了一定获利,本来想及时获利了结的,可是由于太贪心,卖晚了,赔钱了,或者卖得太早了,少赚了,甚至只赚了一点蝇头小利,卖出后就连拉几个涨停板所有这些,都会让这只股票在你心中引起痛苦回忆。

彼得林奇说,这就像突然在超市里碰到老情人,你会偷偷溜到一边故意躲开一样,每当看到卖掉后就一直涨个不停的股票,你也会有意无意地回避看它的行情。

虽然这是人的一种天性,可实际上,如果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多去关注~下这只老股票(老情人)就能知道它现在的股价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是不是有潜力可挖?如果是,再把它买回来,很容易就能赚上一笔。

一月效应每年都会如期而至,国内股市也是如此。
尤其是小盘绩优股,这方面的表现会更加突出。
据彼得林奇统计,在过去的60年中,美国股市每年一月份的股指平均涨幅为1.6%,可是小盘股的平均涨幅却高达6.86%。
也就是说,一月效应给散户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至少是市场平均回报的4.28倍。
更不用说,这还没包括11~12月内逢低建仓下跌的幅度在内呢!

彼得林奇认为,评价一月效应发生前后的股价高低,应该和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结合起来考虑。
具体方法很像给二手房估价一样:首先将该公司的总股本乘以股价,得到股票市值;然后,扣除负债,得到该公司的实际价值;最后,将该实际价值与同行企业进行比较,就能看出股价偏高还是偏低了。

【初中生就能战胜机构投资者】

不用专门的电脑股票行情报价系统,不需要沃顿商学院的MBA学历,甚至由于年纪太小连驾照也不能考,像7年级学生这样的业余投资者,照样可以在股票投资上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出色。

彼得林奇一直认为,散户投资者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只要注重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就能取得比机构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回报。

彼得林奇认为,这些孩子的选股成功之处在于,只投资于业务简单明了、自己非常了解的上市公司。
而这条原则,无论对散户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精明的投资策略。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会避开许多风险很大的垃圾股。
他说: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蜡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
例如生产存储模块的登斯一派克公司,谁都无法用一支蜡笔就简单描述出这家公司的业务,所以它的股价会从16美元跌到0.25美元!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彼得林奇用这个学生模拟炒股的故事证明,任何人都能选出好股票,即使这些孩子也不例外;本书把这个真实故事特地安排在最后一篇,同样也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这些孩子在1990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两年间的实战结果表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了26 010,而他们取得的收益率是70%-这个业绩,超过99%的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的业绩!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相伴一生的唯美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131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史铁生经典语录_名言_名句赏析
下一篇 :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