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会抄写几句经典的句子,很多感受或者故事都要用短句表达。有找到吸引你的句子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名言摘抄赏析,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名言摘抄赏析

【1】、 生活的湖一旦平静下来,便觉得太乏味,太不壮观。总希望荡起一圈圆晕,一簇浪花。

【2】、 流走的是悠悠的岁月,留下的是绵绵的思念。但愿你听见我心中的呼唤。

【3】、 青春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良知和热情。没有良知和热情,青春就像一朵纸花。

【4】、 男人经常希望自己是女人初恋的对象,女人则希望成为男人最后的罗曼史。王尔德

【5】、 我只请求你们一件事,假如你们能活过这个时代,那更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好人,也不要忘记坏人。[捷克]伏契克

【6】、 教育之宗旨,在使儿童成为自治自立的人物,而不是受治于他人的人物。[荷兰]斯宾诺莎

【7】、 教师是引路人,带个路,指明给他,不要牵着他走,或者抱着走。成仿吾

【8】、 凡是心中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的。[波斯]萨迪《蔷薇园》第128页。

【9】、 被大理无益的心机所败坏了的精神是永远也不会上升到任何伟大的事业的。一卢梭

【10】、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也。陈寿

【11】、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么伟大![法国]圣西门

【12】、 我的确看到,真理在俄罗斯和在巴黎都是一样的。[法国]帕斯卡

【13】、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朱熹

【14】、 金子是从沙砾中淘洗出来的,真理是从谬误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5】、 那些即使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有得到失败。一叔本华

【16】、 你的敌人要和你的朋友一起才能伤害你:一个诽谤你,另一个把消息告诉你。马克吐温

【17】、 甜蜜的回忆,宛如和谐而温暖的旋律,回旋在心灵深处,永不会被岁月尘封。

【18】、 时时相伴的朋友最终容易分裂。间段相会的朋友随时都易相思。

【19】、 年轻是一种心情。闪烁在生命的转折里。相信只是为了记忆,记忆是另一种方式的相逢。

【20】、 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前苏联]列宁

【21】、 我要奋斗,要拼搏,要争取。因为,我知道我的理想不能在空等中实现。

【22】、 每当我为自己做错了事而感到内疚的时候,我总警告我自己:想一想,你能从中获得点什么。

【23】、 腹有诗书气自华。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苏轼

【24】、 女人最狂热地爱的往往是初恋的情人,而她最成功爱的经常是最后的爱人。普列伏

【25】、 那些轻易信谣的人;若不是品德不好,便是比孩子还要缺少理智与了解。米南德

【26】、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俄国]屠格涅夫

【27】、 只要你坚信失败的后面是成功,那么你失去的只是幼稚,获得的却是更执著的追求。

【28】、 谁知,那轻轻的银铃声,又撩起我想望的心情,我欲以美丽的织锦,缀无数的祝福给你。

【29】、 生活就是渴望幸福,就是为了幸福而斗争。[前苏联]高尔基

【30】、 什么是嫉妒?那就是对于别人的价值伴随着憎恶的羡慕。[日本]阿部次郎

【31】、 别为今天的落叶而伤怀旧情,要有更远的目光去看明年的新枝。

【32】、 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稳藏自己的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一付雷

【33】、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国]歌德

【34】、 既不要相信自己的话,也不要相信别人的话,只相信自己的行动和别人的行动。一托尔斯泰

【35】、 一次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永远在激流中奋进,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36】、 伟人不都是天才,勤奋是他们的本质,宽广胸怀是他们的本色,远大理想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37】、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38】、 撒些许淡淡的花香,把芬芳盈盈的祝福,缀上永恒的思念轻轻飘过心灵的每一片天空!

【39】、 书籍是人类最宁静和永恒的朋友,是最善解人意和最具智慧的顾问,是最有耐心的良师益友。

【40】、 读书意味着借贷,利用所学的来创造就是偿还自己的债务。利希腾伯格

【41】、 美貌无知的人岂不是一个具有羽毛之美的鹦鹉,或是一把藏着钝刀的金鞘。

【42】、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唯有自己。[日本]德田虎雄

【43】、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44】、 爱情如火灼伤的磨难不好忍;而爱情的创伤使人更难挨。博伊森

【45】、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其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孟郊

【46】、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47】、 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美国]爱默生

【48】、 不要只迷信力量,而更要承认道德,因为道德才是左右人类幸福,决定人类苦乐的关键。一罗兰

【49】、 当众窃窃私语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第9页。

【50】、 路是人的脚踏出来的勇于进取者永远长生![德]歌德《浮士德》第207页。

【51】、 我们自己有足够的宗教使我们憎恨,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东西使我们彼此相爱。斯威夫特

【52】、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法国]狄德罗

【53】、 没有希望的人,如同没有解析的方程,没有弦的竖琴,没有动力的螺旋桨。

【54】、 不懂得工作真义的人,视工作为苦役。[古希腊]苏格拉底

【55】、 世上有两种婚姻,先生引用太太的话,或太太引用先生的话。奥戴斯

【56】、 凡把成功完全归于自己的人常常得到不幸的终局。[英国]培根

【57】、 骄傲自满是早熟儿童的大敌。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被毁掉。[德国]穆勒

【58】、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法国]霍尔巴赫

【59】、 知识,对于强者如同海绵般的柔软:对于弱者如同钢铁般的坚硬。

【60】、 爱情之所以被称为享受,只不过因为它是非常强烈的痛苦。[前苏联]高尔基

【61】、 少年的心有玻璃样的透明,有金子般的光辉,还有自己广阔而神秘的天地。

【62】、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谈话。[法国]笛卡儿

【63】、 人生并不是以金钱为对象,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群。[俄国]普希金

【64】、 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茅以升引自《学人谈治学》第231页。

【65】、 放纵必须的自由而求暂时的安全的人们,结果既失去自由,又得不到安全。一富兰克林

【66】、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法国]罗丹

【67】、 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68】、 一页一页都翻了过去,均已化成了回忆,音乐的旋律催促着你,从沉思中寻觅。

【69】、 在同一个地方,因为同一种原因摔倒两次而爬不起来的人是最愚笨的人。

【70】、 在智慧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古希腊]伊壁鸠鲁

【71】、 骗人而不为人知异常困难,相反,自欺而不自知却十分容易。[法国]拉罗什富科

【72】、 不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德国]席勒

【73】、 由于意志薄弱而做错事和由于智力低下而做错事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法国]蒙田

【74】、 爱情的缠绵完全是舒适宁静的生活产生的,激烈的运动将窒息一切温柔的情感。卢梭

【75】、 智慧的发展必然是从具体到抽象。[英]斯宾塞《教育论》第24页。

【76】、 小径曾留下我们的足迹,山林也在静静回忆。思念之际,遥祝安好。

【77】、 砍断伤心的枷锁,摒除烦恼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古希腊]欧斐戴奥斯

【78】、 对于聪明的人和有素养的人来说,求知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得愈加强烈的。西塞罗 ()

【79】、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三毛《随想》第90页。

【80】、 卓尔不群、洁身自好、知足常乐,这三者意味着是真正的幸福。[法国]安格尔

【81】、 善用欺骗之术而行成功的人,也必因屡用欺骗之术而遭失败。宣永光

【82】、 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西班牙]塞万提斯

【83】、 避免自己沉溺于过去和未来的瀚海,时刻谨记人生三日当争今天。

【84】、 一个有理智有毅力的人就有力量起来反对不合理的客观现实,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一易卜生

【85】、 人生的价值体现在时刻提醒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创造自我。

【86】、 人生成功的奥秘只有那些尚未获得成功的人才知道。约-柯林斯

【87】、 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这是一种高贵的行为。[英国]莎士比亚

【88】、 我们应该相信,美好的生活不是等待,而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

【89】、 我们必须对生活先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延续下去。所谓信心,就是希望。一朗之万

【90】、 但愿最温謦的感觉,充溢你心间,而且延续年年。寄予无限的关怀,捧上殷切的祝福。

【91】、 生活不是一条人造的运河,不能把它禁锢在几条规定好的河道之中。[印度]泰戈尔

【92】、 渺小的人在高谈阔论中虚度一生,伟大的人在默默无闻中创造一切。

【93】、 我是这样难以离开友情,就像面对葱茏的风景,怎么能不驻足停留。

【94】、 生活一帆风顺,往往使人忘乎所以。生活在逆境中却往往促人奋进。

【95】、 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就会变得对大事无能。[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第9页。

【96】、 对于丑恶没有强烈憎恨的人,也不会对于美善有强烈的执着。茅盾

【97】、 赞美好事是好的,但对坏事加以赞美则是一个骗子和奸诈的人的行为。德谟克利特

【98】、 地球人口几十亿,认识你真稀奇:虽说缘分了不起,还靠友谊长相系。

【99】、 生活是一张丝网,热爱生活的人,就会像春蚕一样的辛勤编织和无私的奉献。

【100】、 人生却不在拼凑,而在创造,几千百万的活人在创造。鲁迅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曾国藩名言摘抄赏析


曾国藩名言摘抄赏析

【1】、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自箴联》。

【2】、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曾国藩日记》。

【3】、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曾国藩日记》。

【4】、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国藩日记》。

【5】、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曾国藩日记》。

【6】、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曾国藩日记》。

【7】、 战战就就,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曾国藩联语》。

【8】、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统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曾国藩笔记》。

【9】、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日记》。

【10】、 知识愈高,则天之所以责之者愈厚;名望愈重,则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严。故君子之自处,不肯与众人量长短。《曾国藩笔记》。

【11】、 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曾国藩日记》。

【12】、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曾国藩日记》。

【13】、 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曾国藩笔记》。

【14】、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曾国藩日记》。

【15】、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日记》。

【16】、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守其雌。《曾国藩日记》。

【17】、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曾国藩笔记》。

【18】、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日记》。

【19】、 慎独则心安。故能慎独,能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曾国藩日记》。

【20】、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曾国藩日记》。

【21】、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况我之气血亲亏者乎!今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而已。《曾国藩日记》。

【22】、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曾国藩日记》。

【23】、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笔记》。

【24】、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曾国藩笔记》。

【25】、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弈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曾国藩笔记》。

【26】、 诚能主一,养得心静气恬。《曾国落日记》。

【27】、 总要静养,使精神常裕,方可说工夫也。《曾国藩日记》。

【28】、 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矣。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曾国落日记》。

【29】、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曾国藩日记》。

【30】、 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BBB至论。《曾国藩日记》。

【31】、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曾国藩日记》。

【32】、 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曾国藩日记》。

【33】、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曾国落日记》。

【34】、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关涉。《曾国藩日记》。

【35】、 余寸心坦坦荡荡,毫无疑怖。人谁不死,只求临终心无愧悔耳。《曾国藩日记》。

【36】、 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不敢以暴弃殆父母之遗体。其有所进,幸也;无所进,终吾身而已矣。《曾国藩日记》。

【37】、 读书穷理。不办得极虚之心,则先自窒矣。《曾国藩日记》。

【38】、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曾国藩读书录》。

【39】、 学者之识,当仰窥于瑰球俊迈,诙诡恣肆之域,以期日进于高明。若施手之处,则端从平实惬适始。《曾国藩笔记》。

【40】、 山之有主峰,画龙者之有睛。物不能两大,人不能两首,文之主意亦不能两重,专重一处而四体停匀,乃始成章矣。《曾国藩笔记》。

【41】、 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曾国藩日记》。

【42】、 读书时,心外驰,总是不敬之咎。《曾国藩日记》。

【43】、 守坐室内,一书不读,悠忽如此,何以自立?《曾国藩日记》。

【44】、 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亦须自辟门径,不依傍古人格式。《曾国藩日记》。

【45】、 天下事皆须沉潜为已(之),乃有所成,道艺一世。《曾国藩日记》。

【46】、 日内心沽滞于诗,明知诗文以积久勃发为佳,无取乎强索,乃思之不得,百事俱废,是所谓溺心者也,戒之。《曾国藩日记》。

【47】、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曾国藩读书录》。

【48】、 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曾国藩读书录》。

【49】、 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二种。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曾国藩日记》。

【50】、 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人佳境。《曾国藩日记》。

【51】、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日记》。

【52】、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日记》。

【53】、 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欺慢,泰而不骄也。《曾国藩日记》。

【54】、 负气则自命过高,责人过重,稍有龃龉便事吹求,处人鲜留余地,而人亦攻之甚力。《曾国藩书》。

【55】、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曾国藩日记》。

【56】、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日记》。

【57】、 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曾国藩笔记》。

【58】、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日记》。

【59】、 推己及人,多为别人着想,仁也。《曾国藩日记》。

【60】、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笔记》。

【61】、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曾国藩日记》。

【62】、 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日记》。

【63】、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入,人不厌。《曾国藩日记》。

【64】、 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日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日精明。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曾国藩笔记》。

【65】、 居官四败,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笔记》。

【66】、 就吾之所见,多教数人,因取人之所长,还攻吾短。《曾国藩笔记》。

【67】、 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痛自惩艾。《曾国藩日记》。

【68】、 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劳所以戒惰也,谦所以戒傲也。《曾国藩日记》。

【69】、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日记》。

【70】、 襟怀须宏大,世俗之功名得失须看得略平谈些。《曾国落日记》。

【71】、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曾国藩日记》。

【72】、 勤奋之道,精力虽止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曾国藩日记》。

【73】、 勤之道有五:一日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日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日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日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日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曾国藩《劝诫浅语十六条》》。

【74】、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曾国落日记》。

【75】、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曾国藩日记》。

【76】、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曾国藩日记》。

【77】、 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曾国藩日记》。

【78】、 勤政是居官首务。《曾国藩日记》。

【79】、 中兴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曾国藩日记》。

【80】、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曾国藩笔记》。

【81】、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曾国藩笔记》。

【82】、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曾国藩《挺经》》。

【83】、 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曾国藩《冰鉴》》。

【84】、 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钴俗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曾国藩笔记》。

【85】、 勤学问以广才,扩才识以待用。《曾国藩笔记》。

【86】、 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郎其舟揖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隐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曾国藩笔记》。

【87】、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见以自旌异于人。同当兵勇,则思于兵勇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长夫,则思于长夫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将官,则思于将官中翘然而出其类;同为主帅,则思于众帅中翘然而出其类。《曾国藩日记》。

【88】、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曾国藩笔记》。

【89】、 古之英雄,意量依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曾国藩笔记》。

【90】、 纲纪不严,维系不固,必致溃败。《曾国藩奏折》。

【91】、 为将帅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齐严肃为先,不贵煦妪也。《曾国藩日记》。

【92】、 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赢兵,盖亦当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曾胡治兵语录严明》。

【93】、 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困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赔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曾胡治兵语录》。

【94】、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回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曾胡治兵语录》。

【95】、 师行所至之处,必须多问多思。思之于己,问之于人,皆好谋之实迹也。《曾胡治兵语录》。

【96】、 苟善治军,必见其有战则胜,有攻则取。若不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而但凭心所急揣者为高,则将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以望空为贤而笑勤恪。《曾国藩笔记》。

【97】、 论军务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曾国藩日记》。

【98】、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联语》。

【99】、 忽主忽客,忽正忽奇,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能一一区而别之,则用兵之道思过半矣。《曾国藩笔记》。

【100】、 危急之际,尤以全军保全土气为主。孤军无助,粮饷不继,奔走疲惫,皆散乱必败之道。《曾胡治兵语录兵机》。

佛语名言摘抄赏析


佛语名言摘抄赏析_

1、 原谅生活那些不圆满,让积极的信念促进生活的改变,生活不是一个愁字了得,生活里更需要展望和乐观,既要学会提醒自己世界上的痛苦会很多,更要学会鼓励自己在烦恼和困惑中突破,活出生活的信念与宽阔,理解生活,珍惜生活,没有一天是例外,生活的喜悦和责任,才是真正的慈悲为怀。

2、 生活中高高低低的故事,不是为生命增添困扰,伤人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自己不放过自己的纠结,人在世间走过,不是简单的混口饭吃,还要提醒自己,内心的氛围,心地的厚重,生命的态度,生活需要一双智慧、宽恕、悲悯的眼睛,去与世界理解和相处。

3、 人生这一场,无明的追逐,烦恼的困扰,把生活活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远离了生活的真味,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底的宽度,在于生活的适度,在于胸怀的大度,本来是草根,也不是贵人,何苦活一场贪着的病态,能多简单就多简单,大眼瞪小眼的去简化,不是日子不会过,只是珍爱着生活。

4、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意、无意地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之中。只要你走不出自我的牢笼,孤独与痛苦将会与你同在。佛教对这一点的透视,极为深刻。只有当你完全放下自我,完全敞开自己,用真诚、宽容、平等的心去热情拥抱他人之时,孤独便会悄悄离你而去。

5、 岁月如河,人生如梦,当走过一程又一程的时候,也许你收获的是鲜花与掌声;当走过葱笼岁月时,也许你心里装得最多的是回忆;当你漫步在街头的时候,也许会被眼前的繁华迷了双眼。当浮生一梦明白时,回头望过去,过去的一切都是寂静背后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索与感悟。

6、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7、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放弃也是一种选择。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愿意放弃的,一是我们已经付出的努力,二是即将得到的未来。然而,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也经不起漫长的等待,不要因为过于执着而在一件事情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只有不绝望,也不奢望,我们才能淡定从容。

8、 生活中,我们一路奔走,从坎坷、伤痛中,感受了艰辛,学会了坚韧,于不同的事物中,见识了不同的各色人群,于不同的景致中,感受独特的人情。慢慢地,就知道,美好的,终是梦里的,不能失去的,都是虚拟的,原本我们就是偶遇下匆匆的过客,走过了一段彩虹天地。

9、 世间的人,并非都是善于包装自己的。只要你肯付出,付出真心,你将因此骄傲,因为你拥有了金钱无法替代的宝藏。你会因此而朝气蓬勃,你的包袱也不会因你的付出而增加。得到的祝福也不再只是虚假。平凡的事物、平凡的思想,将伴随平凡的心,创造不平凡的生活。

10、 保持平常心态,方能安度人生。人生无常,虽未必大起大落,却也常有坎坷跌宕。你若活得太认真,太计较,每一天都有可恼之事;你若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为忧,不以得为喜,人生就可时时安乐。安守一颗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风云。

11、 时间往前走,钟不可能倒着转,所以一切事只要过去,就再也不要去悔恨埋怨。幸福是一颗玻璃球,掉在地上碎成许多片,每个人都可以去捡,运气好的可以捡到很多片。在拾碎玻璃片时,如不小心翼翼,就会被尖锐的碎片扎破,让那些拾碎片想要幸福的人,疼痛不已。

12、 没有人会对你的快乐负责,不久你便会知道,快乐得你自己寻找。把精神寄托在别的地方,过一阵你会习惯新生活。你想想,世界不可能一成不变,太阳不可能绕着你运行,你迟早会长大---生活中充满失望。不用诉苦发牢骚,如果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须若无其事地接受现实。

13、 走好脚下的路,对得起自己,流年似水,岁月蹉跎,人这辈子,我只能说,不可能总一帆风顺,人生路也许会蜿蜒崎岖,人生路上也许会有惊涛骇浪。这正是路漫漫其修远矣的表现啊。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更真切、更生动、更有意义,我们应该上下而求索!

14、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信念,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信念的最大价值是支撑人对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

15、 佛教微博经典:学会微笑,云散风消,意纵天高;学会适应,随遇安生,烦忧隐形;学会理解,好花圆月,万般和谐;学会宽容,天马行空,唯我纵情;学会良善,左右逢源,随心所愿;学会欣赏,志趣幽长,德兴芬芳;学会忍耐,幸福花开,人生豪迈。

16、 心灵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心变得简单,快乐就会相随;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17、 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18、 我们的心是一条路,叫做心路,心开,路就开,心卡死,路就卡死。我们要做一个坦坦荡荡,当下自在的人,不迷恋过去,也不奢望未来,就像搭上人生的快乐列车般,车到哪,人就到哪,人到哪,心就到哪。能有这样开阔的想法,我们的心就能永远快乐、永远自在!

19、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了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

经典心灵禅语佛语【一】

20、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被不懂的人误解无须争辩,我们选择沉默;有时被最爱的人误解,我们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沈默。生命中往往有很多无言以对的时刻。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辩明,不是所有的纠葛都能理清,有时沉默就是我们最好的回答和诠释!

21、 生活的经历让我们多了份对生命的领悟,学会付出就会有回报;学会争取就会有机会;学会努力就会有成功;学会简单就会有快乐;学会给予就会有余香;学会去爱就会拥有爱;学会感恩就会幸福。命运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用一种平淡的心境去生活,一切也就豁然开朗。

22、 生命的旅途,苦与甘,悲与欢,自己感受;是与非,曲与直,自己体会。带着微笑前行,这个世界,没有谁活的比谁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喊地,有人在静默坚守。等待是人生最初的苍老,放弃是命运最糟的堕落。若前行,别怕痛,有些伤是绚丽你的勋章;若拥有,莫惧失,聚散不过是浮生中的轮回。

23、 一个人,先得受伤才能明了,先得跌倒才开始成长,生活有时令人沮丧的,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言论,我们总是争强好胜,其实那只是自己虚荣心太强。其实,人生就那么简单,多点快乐,少点烦恼,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闲了就发微博,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

24、 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觉知你心中种种的深刻渴望:对生活安乐的期盼,得到所需支持的愿望,修行正念的意愿。也许,你会想要写下你的观察和了悟。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仇人。

25、 一滴不会孤独,一海不会浮躁。起起落落的人生,不是永远只有辉煌,也充满许多低谷和坎坷,辉煌时难免自我膨胀不可一世,低谷时容易自怨自艾堕落消极。若能学水一般淡定,自然不怨高低,宠辱不惊,简单地走来,简单地离去,从容地走过无味人生。

26、 世上本没有不平事,是善变的心失去了平衡。当你再相遇烦恼,就告诉自己,不去恨,不去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一些东西,一些往事,一些情,如果注定与你无缘,只能擦肩而过,那么刻意的挽留,只会心力交瘁。何必抱着过往忧伤不放,要知道,孤单冷漠久了,快乐温暖就会远离。

27、 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大道,不在花团锦簇中,而在平凡的追求里;志向,不在西风战马中,而在平生的格局里;境界,不在诗情画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态里;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28、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事计较,则时时烦恼。靠别人带来欢乐,烦恼常至;自己缔造快乐,心常无忧。心宽是快乐之源。心宽容,计较少,懂谦让,能低调。烦恼是回音壁,你静则它静。计较生烦恼,忍让添欢乐。跟别人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去。宽容了别人,解放的却是自己。

29、 现在的生活让你踌躇不前,迷惘而不知所措吗?那就去远行吧!在外面的大世界里,会有挣扎在社会底层,为生计而日夜奔忙的人们告诉你,他们正在为自己伟大的梦想艰苦奋斗,等待着美好幸福的到来,那时,你是否会为自己的慵懒、安逸而感到惭愧?

30、 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一个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隐藏得太久,时间太久了,人就会变得沉默,那时候,有些往日的情怀,就找不回来了。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感觉到累。时间磨合了生命,却没有留给我们适应的时间。

31、 能让你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去;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内心的学识;能让你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苟活,而是不屈的抗争;能让你重生的,不是等待住事的结束,而是勇敢地和它说再见;能让你终生追逐的,不是远方的目标,而是不死的信念。

32、 时光清浅,岁月安暖。我只愿心素如莲,人淡如菊。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坐在阡陌红尘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双手合十,做快乐的自己。择一江南古镇诗意的栖居,春来,看绿意葱茏;夏日,赏花红叶碧;秋至,用果香熏染自己;冬季,和素雪、梅花一起在时光里旖旎。

33、 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缘可分为上、中、下三等,无论哪一种都需要珍惜。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为上等缘;可遇也可求的缘分为中等缘;可遇而不需求的缘分为下等缘。

34、 人生知止而乐。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天道忌盈,业不求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为人做事懂得适可而止,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是一种余地。

35、 心境似湖,抱怨全无。相同的盐量,放到杯子里会很咸,溶进湖泊里却感觉不到。人的心境也一样,心量太狭小,必然什么也容不下,痛苦总是如影随形;心胸开阔之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宽容,豁达,从容,淡然,快乐总是朝夕相伴。快乐不是没有,只是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心胸去接纳。

36、 人生是一场无常的旅行,无论我们怎样志在万里,伏枥远望,无论我们怎样小心谨慎,憧憬完美,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人生没有坦途,生活就是砺炼,福祸同行,甘苦相兼才是常态。不灰心,少报怨,静心以对,活着,就必须勇于面对苦难;前行,就必须坚强承受伤痛。

37、 我们活得累,一是期待过甚,总盼着玉米地里长黄金,小河里捞大鱼,预期与现实脱节,条件与结果相悖;二是设想过高,总以为攀高无须坚韧,涉远不用艰辛,对困难估量不足;三是强求过多,与已无关、无缘的,皆想据为己有,攫取欲望太深,攀比心态太重,终是乱了心神,迷了人生。

38、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天地太大,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亮丽的风景都能拥有。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每一颗心,都有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和某一道风景永远关联着。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

3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的万物皆有灵性,皆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抚慰和启迪。烦躁时、迷惘时,适时的放下脚步,走进大自然,去聆听清风与花儿的私语,去感觉高山和大海的博大,你就会从大自然看似寻常的景物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洗涤。

40、 这个世界复杂,其实只是人心复杂;这个世界丑陋,其实只是人心险恶;这个世界阴暗,其实只是人心狡诈。所以,心是菩提,亦是魔障。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随心动,一切皆附心往。眼不见心不烦。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41、 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人生本来不复杂,是我们自己把它搞复杂了。复杂的不光是人与人之间,还有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使一切变复杂的,是我们无休止的欲望。因为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贵,一切得不到的才是好的。人心何时懂得知足,何时才能迎来幸福。

42、 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再美的花园,都有不洁净的东西;再幸福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事情。世界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以清净心看世界,红尘的喧嚣就无法动摇你的心;用欢喜心过生活,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影响不了你的心情。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43、 恒唯法师:人生在旅途,需要的是胸怀和气度,豁达与宽恕,幸福是一种信心,不是不会遭遇痛苦,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去突围,生活的种种过往,真真假假的沉浮,就把它当做生活的景致,就算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关怀,也要学会该忘记的忘记,该宽恕的宽恕。活的好不好,关键就在这里。

44、 古语说: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品一杯香茗,人生悠远。品一杯香茗,人生回味无穷。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前尘往事,馨香依然。一盏清茶,徐徐散发出幽幽的芬芳。

45、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计较生是非,无视己清静。

46、 人生的起跑处,我们都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世故,只有无边的梦想;我们要走的路很长,过程很艰辛,于是我们学会了圆滑,学会了逃避,很多人在仓皇奔跑之中,把梦想弄丢了,只捡到了平凡、平淡、平庸。梦想是不能丢的,你决心走哪条路,想成为哪种人,坚守的时间越长,你才能走得越远。

4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48、 每个人的人生路程质量,在这生活的淬炼中得到提高和升华,那些生活的困惑不是生活给提高的难度,而是应该相信自己的自信,能在突破这些烦恼里起到关键作用,成为自己人生的独特风格和思维方式,生活不会对谁翻白眼,那么经过生活每一个场景,需要自己恰当的概括和理解。#延参法师开示#

49、 把人生活成一场幸福,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让那些往事和纠结,都随清风流云飘散,把那些对立的矛盾,用最快的时间去理解、去包容。烦恼天天有,那都是我们在思考事情时的不够客观和偏执;而幸福就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内心的那份知足与安然。

50、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活没有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一首歌的词唱得好:知足为福,无欲则怡。德比于高,欲比于低。廉者乐乐,贪者戚戚。智者悟之,不以物役。

51、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人生,总是写满了走来与离开,生活裹着酸酸甜甜,日子却是平平淡淡;活一回人生,不要有太多的思虑,学会取舍,放下是非恩怨,用一种宁静和从容,温柔地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

52、 面对生活的烦恼,不是纠结于什么原因造成多大的伤口,或者说伤口多长时间治愈,生活的所有伤痛是提醒自己不能懦弱、不能脆弱,没有什么烦恼不可消亡,生活原本就需要一种超越的智慧和蔑视烦恼的艺术,还有就是自己人生独特的表达方式。#延参法师上海讲座#

53、 无论过去怎样辉煌快乐,或者怎样渺小哀痛,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留下淡淡的记忆。偶尔感叹过去,是一种良性的心理发泄,而一味地炫耀或沉溺于过去,只会增加心灵的负担。要想轻松地生活,就别让心灵负担太多。好好把握现在,现在才是真正重要的。

54、 虽然我不漂亮,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可爱;虽然我不可爱,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即使我没有家庭,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即使我没有职业,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我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55、 有位法师去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是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6、 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尚;人给我快乐,我还他幸福;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希望,我还他感激;人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做人,既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心与心的距离,在于理解,在于真诚。

57、 跟爱相比,人生很短。可每天,总听到太多人对爱的挑剔和职责,人人都不能接受爱有瑕疵,那只是因为,他们没能真正尝出爱的真味道。每一份爱的背后,总有些妥协,很多人认为妥协很难,很自伤。其实,如果真的是在爱,会觉得:妥协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快乐。

58、 人生的道路,无论是崎岖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哪怕是酸甜或苦辣,也要靠自己去品。人生的命运,无论是幸运或多舛,都要坚韧精进;人生的历程,波折坎坷可以感悟世间冷暖艰辛。尝遍酸甜苦辣,才识世间万象,笑而无言,不过如此。

59、 人生,由盼、累和淡组合而成。年轻时:盼。盼长大,盼成熟,盼实现所有的宏愿,盼拥有更多更好。中年时:累。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非已愿,看他人得到得容易,轮到自己却收获寥稀,经常身心俱疲。年老时:淡。再好的东西,终要失去;经历的沧桑,只能帮自己修炼一颗淡泊而无恙的心。

60、 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总是莫名的忧伤;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曾经为了别人为难了自己;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伪装让自己很累;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很多东西我没有学会好好珍惜;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倔强让自己受伤了;生活还在继续,我微笑着原谅了自己。

经典心灵禅语佛语【二】

61、 我们常常会因为相聚而快乐,因为离别而悲伤,其实任何一个人离开我们,生活始终都还在继续,陪伴我们的,除了旁人,还有自然和内心。所以别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人群里,留一些时间给自己。融入大自然,去感受从容与壮美;倾听内心的声音,去体验宁静的幸福。

62、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63、 生活太忙,生命太短,握清欢在手,掬淡泊于心。忙累了,就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看绿植摇曳,心烦了,就静一静,与花草凝眸,与山水对视。走急了,就缓一缓,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微笑,生活有序。心自无忧。记住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尽头,只有看不透。

64、 虽然,我们也曾辛勤耕耘,但总有一些东西我们一生都不可能得到。我们与其一厢情愿地追逐那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倒不如踏踏实实地收获身边的每一份真实。我要记住的是:人,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情不多,无论做什么,只要我做了,都是我值得满意的。

65、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揭示之禅理。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66、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风景,只是风景,不必留恋;有些心情,也只是心情,不是一生。生命本身是一张空白的画布,全看自己用什么态度去涂画自己的生活,痛苦并非必然的结果,幸福亦非遥不可及。若对着阳光行走,就不会有阴影;对着自己微笑,一切也都在微笑。

67、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的确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知道曾拥有的是什么,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才知道曾经失去了什么。别人做不了你,他怎么知道你走过的路,你心中的乐与苦。

68、 活给自己看,谁人笑你懦弱。活给自己看,别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凡事只要于心无愧,就不必计较太多。那些肤浅的赞美,是阳光中的尘埃,迷惑你的视界;那些非议与诅咒,亦是麻醉你的毒药,终会让你乱了心智。无论路途多险,步履维艰,切勿被动地改变自己,唯如此,你才可能会与众不同。

69、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舍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舍得慷慨,得到的是美名;舍得某种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物质;舍得某种物质,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精神。

70、 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是拥有最好的东西,但是却一定物尽其用。他们把石头从痛苦的围墙移到通向天堂的阶梯上。有一种回忆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人是感伤和怀旧的动物。人们较能接受迅速拉近的距离,却是无法忍耐在亲密了之后的渐轻渐远。

71、 当你越来越漂亮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的实现。做最好的自己,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不要等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想当初、如果、要是,之类的话!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

72、 顺境和逆境,都是我们自己分别出来的。真正的顺境和逆境是什么?你执着这些外境,心动了,就是逆境;不执着,心不动,就是顺境。心自在了,永远都在顺境当中,没有逆境;心不自在,永远都在逆境当中,没有顺境。我们追求顺境,想逃避逆境,这都是心动。这叫心为境动,心随境转。

73、 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苦难熬够,深知尘世赎罪;红尘看破,才晓我佛慈悲;这一遭滚滚红尘,最多不过百年之远;这一遭俗世俗非,相伴不过几个十年;人来人往,几人相识,又有几人相遇;尘起尘灭,一杯清酒,又和几人同醉;佛说缘,道说道;我说你,你说在;几人默契,念几人随和罢了!

74、 好像没有认真告别过,却又一直在告别。相遇有时猝不及防,离别也是如此。我们总是毫无缘由地确信我们能打败时间,却又毫无例外被时间打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打败时间,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只想用心珍惜每一个人,用心保持联系,哪怕最后分道扬镳也不遗憾。卢思浩

75、 你完美吗?世上无人完美。完美是神马浮云,只能出现在想象的天空。我们渴望完美,可我们终究不完美。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困惑时给自己解脱,失败时给自己安慰,孤独时给自己笑声,寂寞时给自己温暖。人的一生不可能平坦,唯有坦然面对一切,我们才会慢慢拥有一颗完美的心。

76、 主动吃亏是一种风度,善于称赞是一种智慧;放下才有能力承担,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没有境界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心的话;没有格局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智者善于花时间让自己成长,愚者习惯花时间苛责妒忌别人。

77、 鬼怕恶人,命让硬汉。万事皆有缘由,每个人的命运只能自己负责。只要你直得起腰,谁也不能让你屈服;只要你昂得起头,谁也不能叫你退缩。命运不是你的老板,而是你的秘书,他只不过忠实地记录了你的努力程度而已。与其埋怨命运,不如改变自己。只要你自己改变了,你的命运也会跟着改变。

78、 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但是发生过了就会消失,有来就有走,一切都是过客,把握自己当下的因缘,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做的时候尽全力,过去便放下,放下即自在。

79、 有些人,唯恐吃了亏,事事要争个明白,处处要求个清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因为太清醒了、太清楚了,反倒失去了该有的快乐和幸福,留给自己的就只剩下清醒之后的创痛。难得糊涂,糊涂难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能在平静之中体味这人生的酸、甜、苦、辣。

80、 人生应当这样过:用前半生的时间去得到一些东西,再用后半生的时间一件件失去。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给失去。抛物线是最美的,自由落体的闭幕,那才是一个瓜熟蒂落。我只想劝你放慢脚步,劝你歇一歇,劝你温存片刻。你是抓得太多,面目才不觉狞狰起来。

81、 法藏寺:生活里有一个简单的道理,烦恼和洒脱也只是一线之间的距离,一颗悲观的心足够把一切埋没,一颗豁达的心也足够点亮一个世界,谁的人生也注定历经艰辛,这命运的道路又是足够的湿滑,所以需要我们每一次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怨路太黑,再坚持一点,再给自己突破自我的一次机会。

82、 一位西藏活佛的真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83、 我们都到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都不再那么年轻了却也没有足够的成长;都想依靠自己却发现还差一点;都想要往前走却发现前路漫漫,前有迷雾后有压力。但我依旧相信一些,我想你也同样。有野心就去努力,在你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越是尴尬越是要面对,才能摆脱它。

84、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纠结苦恼,萎靡不振。愁钱、愁事业、愁爱愁虚荣,愁有何用?想拥有就去努力,努力过后就不在乎结果。成功是付出的收获,失败也是正常的历练。而所有功名利禄实际是早早晚晚的一场云烟,真正拥有的是自己的心情,何必不能释怀,妄自空折磨自己。

85、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痛苦不是,所以不要太执着。快乐不是,所以不要太沉迷。时间不是,所以不要虚度。生命不是,所以要好好珍惜....,人生只是充满了无常,没有一样东西能永远的属于你,在不断流失的时间里走过,平和的告诉自己,风雨彩虹,经历过。花开花落,珍惜过。

86、 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舍不得,就留着。等有一天...背不动了,就看开了。记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所以说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过去的。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

87、 学诚法师:无常、无我是世间的真相,从我们的色身上非常容易感受到这一点。一个人从婴儿变成老人,生命没有一刻不在流动,身心时时都在变化,想要寻求一个不变的我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应贪爱、执著这个身体,但应借助这个人身去修行、觉悟,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意义。

88、 输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赢不了人。不是生活决定品位,而是品位决定生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雨骤,打不湿鸭子的翅膀;狂风,吹不灭萤火的灯光人最理智的时候,往往是别无选择的时候。

89、 佛教微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于红尘之中,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于人生,浮生若茶,初品无味,再尝则苦,苦极回甜。其实,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凉。当你看淡成败得失、恩怨情仇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

90、 沉静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沉静不是出世,而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沉静不是冷漠,而是未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份洒脱。沉静与年龄无关,沉静往往和阅历结缘,阅世越多体会越深。在没人知道自己的付出时,不去表白。在没人懂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不去炫耀。

91、 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起风的日子,更应该坚强,轻拥沧桑,笑语流年,剪一段过往,无怨无悔;盈一抹淡然,笑看青山绿黛暖融远雨微凉。静静选择,淡淡微笑,默默聆听,深深感悟,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

92、 若要快乐,就要随和;若要幸福,就要随缘。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别和他人争吵,别和自己争吵,别和命运争吵,无计较之心,心常愉悦;尽心之余,随缘起止,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你随和,愉悦的是自己的心,你计较,烦恼的也是你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随和,一生的幸福靠知足。

93、 活着并不比死容易,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就要好好面对受过的伤,不再以伤痛为借口虚度人生。一切源自内心,收回伸在空中的那只明知什么也抓不到的手。脚踏实地,认真面对眼下的生活,珍惜尊重自己的生命。唯有爱自己,才能爱他人,才能爱世界,才能爱人生。

94、 恒东法师: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认识是缘,陌路也是缘;朋友是缘,敌人也是缘;恩爱是缘,别离也是缘;和睦是缘,纷争也是缘;觉悟是缘,痴迷也是缘;成佛是缘,成魔也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逆缘顺缘有缘不散。世间万物因缘而生,缘聚则物在,缘散则物灭。

95、 吃亏的时候坦然一笑,是一种豁达;被人误解的时候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淡然一笑,是一种大度;无奈的时候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觅得好茶的时候舒心一笑,是一种知足。

96、 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马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叔本华

97、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

98、 这一生,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对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自己修炼得强大。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决定,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要随意附和别人,大胆地承担失败的后果。其实,凡事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只要我们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掌加油!

99、 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是明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能力。我们要多审视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改正错误;要多发觉别人的优点,才能集大成于一身。对自己不要太苛求,世上本无完美,只要你想得开,一切都完美了;要学会善待别人的缺失,你的善良与包容,亦是别人眼中你完美的一部分。

100、 每一个人路过这个世界,人海茫茫里都是彼此的路人甲,这所有的纠缠与洒脱,不回避承担,不拒绝负载,容得下别人的唐突,做的了自己心地的主宰,就算人生再怎么渺小,也能活出那份清晰与深沉,自己内心的力量,去做自己生命的告白,路过这繁花光阴,若心已安,苦又何在?

国学经典名言摘抄赏析


国学经典名言摘抄赏析

1、 ⊙庄子:不累①于俗,不饰②于物;不苟③于人,不忮④于众。
《庄子》
难点注释: ①累:牵累。②饰:矫饰。③苟:据章太炎、陈鼓应先生说,应为苛之 误,故意为苛求。④忮:违逆。
原文翻译: 不为世俗所牵累,不用外物来矫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情。

深入解析: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常常都要考虑世俗的观点,人家会怎么看怎么 说,自己认为不光彩的事情,常常还要掩饰一番。而庄子从道的基本观点出发,认 为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在他看来,人的生活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论发生什么事 情,都是自然的,人家怎么看怎么舆论,都应当泰然处之,想开些,超脱些,不要 为这些世俗观念所困扰,发生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也不要费工夫去掩饰,一切都顺其 自然。这是对己而言,对于别人,庄子则认为,要宽容些,要顺从人家的意愿,人 家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苛求,不能要求人家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尤其是对 于众人之情,更加不能违逆。在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庄子一方面要求人们 不要在乎世俗观念怎么看,不要为其困扰;另一方面又要求不违逆众情,似乎有些 矛盾,其实不然。

2、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安书》
原文翻译: 每个人虽然最后都要死去,但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深入解析: 十五个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两个妇孺皆知老幼皆晓的比喻,道出了两种 严肃的价值观、人生观,流传两千年,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司马迁不愧为一 个伟大的史学家。大家知道,毛泽东曾引用过这句话,并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 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在司马迁看来,坚持正义, 为正义而死,就是有意义,就比泰山还重,反之则反;而毛泽东则把正义具体 化为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反之则反。两者时代不同, 思想境界也不同,但是,两者所坚持的原则都是正确的。人的死,是客观规律,谁 都不可幸免,但是怎样死,为谁而死,人却是可以选择的。这个选择,就可以充分 体现其意义。

3、 ⊙郭象: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①,而荣愿⑦ 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一《庄子注》
难点注释: ①天池:即南冥,大鹏的目的地。②荣愿:最大的愿望。
原文翻译: 如果满足了本性,那么,大鹏就没有自认为比小鸟高贵的理由,小鸟也无须羡 慕天池,最大的愿望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所以,小和大之间虽然有差别,但却是 同样的逍遥。
深入解析: 庄子从无的本质属性出发,否认世界万物的差别,陷入了相对主义。郭 象作《庄子注》,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点。
在他看来,世界万物,不论大小、高低,只要能足其性,他们之间的差别就不 复存在,他们的感觉、自由度也就达到一样的效果。他指出,大鹏和小鸟,只要二 者都能事其所能,大鹏就不会以为自己比小鸟高贵,而小鸟也不会想飞往那遥远的 天池,他们各自都会感觉很满足。这样,郭象就把庄子否认世界万物外形差别的思 想,改造、发展成了否认其内在感觉的差别。表面上看,郭象否认万物的差别从外 部移到了内部。

4、 ⊙郭象:夫仁义自是人之情性①,但当任之耳。恐仁义非人情而忧之者,真可 谓多忧也。 一《庄子注》
难点注释: ①任:充任,胜任。
原文翻译: 仁义本来就是人的情性,只需要充任之而已。担心仁义不是人情而担忧的,真 是所谓的多忧啊!
深入解析: 庄子批评儒家,认为儒家用仁义道德来束缚人、伤害人的自然本性,要获得绝 对的精神自由,就要彻底摆脱仁义道德的束缚。郭象则不同,他坚决地反对把仁义 道德说成是外在的东西,认为仁义道德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同时,他也反对追求 所谓的仁义道德,认为遵守仁义道德是人的本性,当顺其自然。显然,郭象既不同 于道家,也不同于儒家。他肯定仁义道德,但把仁义道德从外部搬到了内部,搬到 了人的本性之中。应当说,从思维的发展角度看,郭象综合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辩证性。这样处理,既克服了儒家强行推行仁义道德而在一部分人心里 形成的障碍,又克服了道家批评仁义道德而在另一部分人那里形成的阻力。但是, 也很明显,郭象把仁义道德说成在入的本性中,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践行封建名 教,因为践行封建名教就是顺从人的天理自然本性。

5、 ⊙周敦颐: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①而忘其小焉耳。
《周敦颐集》
难点注释: ①大:指对大道的追求。小:指富贵等物质追求。
原文翻译: 天地间有最珍贵、最可爱的要去追求,而这是与富贵不同的,所以颜回发现了 大的而遗弃了小的。
深入解析: 这是周敦颐谈定性问题时以颜回为例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富贵荣华等优 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可是颜回不同,在他看来,天地间还有更 加高贵、更加可爱的东西可以追求,这就是道德。周敦颐指出,颜回追求道德,把 道德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而把各种物质条件看得很轻、很淡,以至于忘记。大家知 道,颜回追求仁,甘愿过清贫的日子,一箪食,一瓢饮,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 度,孔子给以很高的评价。正是根据这个例子,周敦颐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观问 题,这就是人生以什么为重,人生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周敦颐从道学的基本原 则出发,认为道德是最重要的,人生应当追求高尚的道德,而不应当去追求各种物 质条件。

6、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①清涟而不妖②。
《周敦颐集》
难点注释: ①濯:洗。②妖:妖媚。
原文翻译: 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 得纯净而不妖媚。
深入解析: 周敦颐赞美莲花,指出莲花生长于污泥之中,却不被污泥所沾染,经过清水的 洗涤也不显得妖艳。表面上看他是赞美莲花,实际上,他是赞美一种人格。在他看 来,最完美的人格是保持独立,不为周围环境所影响,更不会为了某些现实的物质 利益而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或者说,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即便是生活 于物欲横流、男盗女娼的世界里,他也会洁身自好,始终保持清白,不会被混浊的 环境所污染;而如果让他掌握政权,治理国家,他也不会因为地位的尊贵而炫耀自 己、而欺负老百姓。应当说,周敦颐赞美的这种人格,是很高尚的,就是在今天看 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各种利益机 制激发人的积极性,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也有不少 人见利忘义,干了许多不道德的事情,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 私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7、 ⊙范仲淹:先①天下之忧而忧,后⑦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难点注释: ①先:形容词做状语,在之前。②后:形容词做状语,在之后。
原文翻译: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享福之后才享福。
深入解析: 古今一样,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都是道德评价中的一个基本问 题。范仲淹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原则出发,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思想,给人深刻印象。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有作为有道德的 人,尤其是政府官员,必须为天下着想,为老百姓分忧,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是什么 问题,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必须搞清楚,并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老百姓关心的 问题解决了,心情舒畅了,高兴了,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才能高兴。应当说,范仲 淹这个思想境界很高,不论放到什么国家什么时代,都不会逊色。我们今天讲共产 主义道德,讲为人民服务,其实质,也是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分忧。正因为如 此,现在许多先进人物包括共产党人常常用范仲淹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表达对国家 对人民的忠心。

8、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张载集》
原文翻译: (君子要)为天地确立其心灵,为百姓确立其命理,为过去圣贤的学问予以继 承,为未来的时代开辟太平盛世。
深入解析: 张载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在他看来,世界就 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息。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包括人 类生活,都是在自然中生存、自然中发展。张载不满足于这种自然发展,希望人类 有所作为,所以,他提出了这个雄心壮志:要掌控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按照人 的意志发展;要引导老百姓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创造条件,要建立原则,建立规 矩,让所有的人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矩有秩序地生活;要加强文化建设,要把中 断了的儒家文化恢复起来,并加以发扬光大;还要把目光放远一些,在做好政治、 文化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永久的和平世界。这才是真正理想的美好的世界, 儒者就是应该为实现这样的世界而努力。

9、 ⊙程子: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莫非己也。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医书里面说手足的没有感觉就是不仁,这是对仁最好的形容。真正的仁者 认为天地万物和自己都是一体的,不在自己之外的。
深入解析: 二程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源,世界万物都源于理。理体现在自然界就是物 的理,而体现在社会,就是仁、义、礼、智、信等封建的伦理纲常。人能通过 道德修养达到仁,就是达到了理,就能与天地万物成为一体。二程的思维逻辑很严 密,他们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仁这个中间环节,把人与理、人与天地万物、人与 封建的伦理纲常都联系了起来,这样,整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来认 识世界,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关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因为所有的人以及天地万物都来源于理,世界的一切都属于一个利益共同 体,人们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我们知道,仁,是 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要求人们达到仁,就是要求人们严格按照封建的伦理纲 常来生活。

10、 ⊙程子: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二程集》
原文翻译: 所以君子的学问,就是心中大公无私而没有界限,外物来了就顺应它。
深入解析: 二程认为天地万物皆出于理,在理的统率下,人与万物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 别,研究学问,道德修养,必须明白这一点。深刻领会这个根本观点,也就是搞清 楚理的本质内涵,达到理所要求的最高境界,就应该做到把自己与天地万物融 为一体,不分彼此,表现出来,就是具有高度的大公无私精神,就能够十分自如地 顺应一切人一切物,无论对于任何人任何物都能敞开宽阔的胸怀,没有任何界限, 没有丝毫的内外差别。这就是二程所理解的理学的境界,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人 格。应当说,这种学问的境界,这种理想人格,是很高尚的。用这样的思想去教育 人,引导人,对于提高人类精神文明水平,对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11、 ⊙王阳明: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王阳明全集》
原文翻译: 伟大的人,以天地万物和自己都是一个整体。他看整个天下就好像一个大家 庭,整个中国都好像一个人。
深入解析: 王阳明继承和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心学体系,认为心 外无理、心外无物,天地万物都是人的心良知的表现。在他看来, 良知就是天理,人人生来都有良知,只是一般人的良知被各种私欲所蒙蔽,产生各 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所以,需要修养,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去尽人欲,纯是 天理,就是圣人。就是说,圣人之心,就是天理。所以,圣人能与天地万物为一 体。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就能把全天下的人家看做一家,把全中国的人看成一 人。从理论上讲,这种思想境界是很高的,引导人提高道德修养,妥善处理人与人 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发展,可以促进世界和谐。
如果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界有紧密的关系,那 么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意义。西方通过宗教信仰来解决自 己和世界的关系问题,而中国则是通过一种专门的学 问一一天人之学,来探讨这一问题

12、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
原文翻译: 尽了自己的心,就能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了本性就能知道天道。
深入解析: 孟子是著名的性善论者,在他看来,人生来就具有不忍人之心、 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要达到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 标准,不用作其他什么努力,只需反省自己,注意保存这四种天赋的心即 可;人要求知识、增长才能,也没有其他什么途径,只要把自己放弃掉的天赋本 性找回来就可以了。在这些基本观点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尽心知性知天命 题,指出入只要充分发挥天赋的四种心,就可以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了解 天的意思,掌握好天给人安排好的命运。显然,这是一个先验论 观点。我们认为,人要获得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接触客观事物,获得感性认 识,这些感性认识经过人脑的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就是人对 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13、 ⊙天命之谓性,率①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难点注释: ①率:任从,依循。
原文翻译: 天赋予人的东西叫做性,遵循本性而行就叫做道,对道的修养叫做教。
深入解析: 天所给予的叫做性,就是人的仁、义、礼、智、信的品德。按照人 的性仁、义、礼、智、信去行动,就是道,这是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 则。学习这些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基本原则修养自己,就是教化。可以说,这三 句话,集中反映了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思维逻辑很严 密。应该说,这里的核心是强调道,也就是要为老百姓制定思想言行的基本 规则一一仁、义、礼、智、信。要使老百姓切实遵循这些基本规则,《中庸》
从两个方面来强调,一个方面是强调道出于天,具有不可变更性;另一个方 面是强调道的实体充满在人自身,而且一刻也不能离开,这就需要不断地研 习、修养。这样的结果,或者说目的,就是要求人们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探索出 道,去除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出的个人私欲,使人的本性仁、义、 礼、智、信焕发出来。

14、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
原文翻译: 由诚到明,这是本性;由明到诚,这是教化。实现了诚就能达到明,实现了明 也就能达到诚。
深入解析: 秉性真诚、诚实不欺的人,他自然就会明白事理;而通过学习,认识明白事 理的人,也可以达到真诚的境界。这就把诚与明的各自属性及其相互联系 作了简要而明确的说明。显然,《中庸》注重诚,自诚而明,简单、自然。正 是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儒家正统思想十分突出地强调诚,贯彻到社会生活中 去,他们始终注重诚信问题,把诚信、诚实作为做人的重要原则。但是,生来就达 到诚的境界的只有圣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要经过教的过程,就是通过 教育、研习、修养,才能达到诚,自明而诚。这个过程虽然复杂,但是比较 实际,加强学习、加强教育就可以实现。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自明而诚更加重 要。正是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儒家始终十分重视道德修养、重视教育。

15、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周易》
原文翻译: 阳气的生成变化,使得万物都能得到其秉性和生命。
深入解析: 这是一句充满辩证法思想的警句名言。首先,这里明确肯定了世界的发展变 化。其所谓的变化,就是生化,就是世界万物的生长、发展、繁荣;其次, 这里充分肯定了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所谓乾道,就是万物生生之道,就 是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最后,这里突出地肯定了事物的特殊性,所谓各正性 命,就是说各种事物各自按照自身的内在本质存在、发展。当然,由于当时科 学水平的局限,《周易》还不能正确地解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科学根据,只是 凭借着生活的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而推测出来,还很朴素。但是,就是这种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却也能引导我们的祖先沿着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来思维,来 思考各种生活问题。

16、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周易》
原文翻译: 天地相交万物就能沟通,上下相交志向就能相同。
深入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双方构成的,这种矛盾双方既对立, 又统一,正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在《周易》看来,世界万 物之所以能够顺畅生长、繁荣、发展,就是因为天与地这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和谐,大家同心同德谋发展,其根本原因也是统治阶级与 被统治阶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发生 质的转变。但是,事物发生质的转变,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量的积累,这就需要矛 盾双方的统一。应当说,《周易》已经初步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这种辩证法,看到了 矛盾双方的对立,也看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及其作用,只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 制,还不能正确地解释事物在其内部矛盾的作用下如何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到 量变的过程,也就是不能正确解释旧事物如何为新事物取代、新事物如何进一步发 展成熟的过程。

17、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周易》
原文翻译: 复卦,这是体现了天地之心啊!
深入解析: 复卦在《易经》里的排序在剥卦之后,意思是剥极必复。天地之心就是世 界万物的心,它也似人的心脏为人的全身供血、维持人的生命、为人的一切生理活 动提供物质的原动力一样,为天地万物的生长、繁荣提供强大的原动力,是天地万 物生生不息之源。通过复卦,人们就可以窥见天地万物永恒发展繁荣的强大力量源 泉之所在。这就意味着,天地万物不仅是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变化,而且必将是永远 发展下去,没有止境。毫无疑问,这里充满辩证法精神。它不仅肯定了变化运动, 而且肯定了变化运动是永恒的、没有条件的。但是,这种变化运动观点却是很直观 很简单的,就是把天地万物的生存与发展看成人的生命存在一样,人的生命存在依 靠心脏,天地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依靠一个心脏,也就是天地之心,正 是这个天地之心,使得万物能够不断地变化发展。

18、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
原文翻译: 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 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深入解析: 把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作为运动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这是《周易》的重大理论 贡献。我们知道,《易经》是把阴、阳两爻作为两个最基本的对立力量来看待的, 其集中表现在:第一,《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演变出来的,而八卦则 是由阴(一一)、阳两爻排列组合而成的;第二,《易经》中所有卦象 的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爻的变化。应当说,《易经》只是把阴、阳看做两种对立 的势力,由于这两种对立的势力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到 了《易传》,则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就把 道概括为由一阴一阳两个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的最根本的规律,并认为天地万物 的运动变化都毫无例外地遵循这个规律。这就是两点论,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

19、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
原文翻译: 在有形之上的是道理,在有形之下的是器具。
深入解析: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老子首先提出道的概念,其内涵是原则、道理, 是作为一种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老子之后,还有一些思想家谈过 道,也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但大体没有超出老子之道,而且不够系统。
到了《易传》,则明确地提出并讨论了道与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一般原 则与具体事物的关系问题。在《易传》看来,茫茫宇宙,纷繁复杂,实际上就是两 种东西,就是道与器,也就是原则、思想和各种具体事物,用现在的话 来说,就是精神与物质。我们认为,这个概括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是一座里 程碑。从这里开始,中国哲学就围绕着道与器的关系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争 论,一种观点认为道在器上,有道才有器,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器在道先,道在器中。

20、 ⊙荀子:天行有常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难点注释: ①常:常规。
原文翻译: 天的运转有其常规,不会因为尧这种圣君的存在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这种暴 君的存在就消亡。
深入解析: 天是什么?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天就是神,是主宰人间一切事 务之神。所以,人们希望什么,祈求什么,都把目光投向天,各种各样的祈 天活动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人民沉重的精神枷锁,严重地阻碍着社会 的发展。荀子以其宽阔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各种宇宙现象,依据大量事实和丰富的生 活经验,突出地批判了传统的天命决定人事、君权神授的神秘主义观点, 明确提出要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区分开来,并深刻地阐明了天的自然性质,以 及天运行规律的独立性、客观性,指出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与它都没有关系, 它既不会为人类社会有尧这样的好皇帝而存在,也不会为有桀这样的坏皇帝而消 失,一切都在自然的发展中。

21、 ⊙惠施: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庄子》
原文翻译: 大同和小同是有差异的,这是小的同异;万物之间都相同,也都相异,这是大 的同异。
深入解析: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因为这个命题涉及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正确理解这个命题,有几个概念需要搞清楚。第一,大同。所谓大同,就是大的方 面相同。从惠施的思想看,就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相同。比如,物,都具有客现实 在性,这就是大同。当然,惠施的认识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从当时的认识水 平看,知道家说的从道的观点看,万物都是相同的,这是有可能的。第二,小 同,则是指小的方面的相同,就是从具体的物的种类来说的相同,比如,动物,都 有生命,能行动,这就是小同。第三,毕同,是指相同的绝对性。比如,凡是物都 具有客现实在性;凡是动物都能行动,这都是绝对的。第四,毕异,是指差异的绝 对性。比如,各个具体的物都有各自质的规定性,这也是绝对的。

22、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老子》
原文翻译: 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因此要追 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
深入解析: 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而道就是无,所以,在政治 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生观上抱消极态度,反对接触物质世界。在他看来,世 界本来就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就是在这种空虚和宁静中存在。我们要追寻万物的 本质,自己的内心首先要保持虚静,实际上,虚静也是生命的本质,也要 遵循自然的常道。所以,人的内心能保持最大的虚静,或者说,把内心打扫得 千干净净,像一面镜子一样。做到这样,世界万物无论如何纷繁复杂,都会全部呈 现在面前,我们就可以按照它的本来面貌去认识它们,这就是他的玄览说,也 是他的内心直观的认识论。应当说,老子这样的认识论思想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他 主张虚心,排除主观主义,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这符 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23、 ⊙老子:道生一①,一生二⑦,二生三③,三生万物。
《老子》
难点注释: ①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②二: 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 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③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 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原文翻译: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 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深入解析: 世界的本原是道,而道又是怎样生出万物的呢?老子在这里所讲的, 就是道生成万物的过程。他说道生一,一是什么?就是道,就是 指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老子把这种状态无限夸大并神秘化,使其成为一 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一种最高的神秘本体,这样的一,实际上也就 成为道的同义语。在老子看来,一既是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又是 道使万物获得统一原则。有了这样统一的状态和原则,然后产生阴、阳,这就 是二,再由阴阳二气变化产生和气,世界万物就是由阴、阳、和这三气化合产 生出来。这也就是说,世界万物是由道这个神秘本体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而 生成的。

24、 ⊙庄子: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庄子》
原文翻译: 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
深入解析: 我们知道,庄子在《齐物论》里主要是阐述他的相对主义观点,也就是他提 出的齐物观,即认为世界万物形似干差万别,实则齐一。但是,与此同时,他 也表现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这里引用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存在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都有那一面,也有这一面。而且他还认 为,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密不可分,这一面依赖那一面,离不开那一面;那一面 也依赖这一面,离不开这一面。这在本质上就是说,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双方既互 相对立,又互相统一。这就是辩证法,遗憾的是,庄子并不到此止步,他在关于事 物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时候,却忘记了矛盾转化的条件,从而陷入了相对主义。他 说,任何事物刚刚产生随即就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就是产生,这就否定了物的质 的规定性,否定了物的质的变化的条件性。

25、 ⊙庄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庄子》
原文翻译: 生命,不过是外在的假借;而依附生命而存在的东西,就如同尘垢了。
深入解析: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应当如何对待生与死?这些问题都是庄子十分关注 的。在他看来,人的生死不过是自然变化的一种现象,人们孜孜以求的各种理想、 目标,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喜、怒、哀、乐,对于永恒的自然来说都是毫无意 义的。因此,他从生命的生成、演变过程,充分地阐述了人的生死的自然性。他在 这里就认为,人的身体不过是借用其他各种物质形成的,而借用其他物质形成的生 命,不过是像尘垢一样暂时聚集在一起的东西。所以,生死也就像昼夜交替一样, 自然而然。庄子这样来看人的生死,当然也有合理的一面。我们知道,男女交媾就 产生新的生命,所以,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现象,也必然要遵循生命的自然规 律。从这个观点出发,正确理解人的生死,就可以减少人的许多心理压力。

26、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
原文翻译: 天地有大美却并不言语,四季有明显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道理却不 说话。
深入解析: 为了说明自然无为的绝对性、普遍性,庄子大视野、高起点地进行阐述。他 选取了几个妇孺皆知、老少皆晓的大自然现象来作为分析的对象和例证。他指出, 天地间存有最美丽的东西,可它一声不吭,始终保持缄默;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依次交替,周而复始,这里显然存在着不可更改的法则,可它也不发表高谈 阔论;万物的生成与发展,也一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道理,可它也从不说话。所 以,他认为,自然无为是天地间最高的原则,也是绝对的普遍的原则,世间万物都 遵循这个原则。在他看来,大自然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繁荣,千万年来生生不 息,就是因为它始终遵循着这个规律。也正因为如此,圣人都崇尚无为,实践无 为,以自然无为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27、 ⊙庄子:尽①有天,循②有照③,冥④有枢,始有彼。
《庄子》
难点注释: ①尽:完全,这里指万物;②循:顺,因顺,因循;③照:本意为光照, 这里指非常重要的东西。④冥:玄冥之境 原文翻译: 万物之中有自然,因循之中有觉照,浑冥之中有枢机,太始之中有彼端。
深入解析: 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对自然、清静、无为等道家的基本观念不仅 十分坚定,而且还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充分的阐述、论证。他在《徐无鬼》里讲的 这句话,就是从四个角度阐述自然观念。在他看来,世界万物千姿百态,纷繁 复杂,但却是按照自然的原则存在和发展;万物的生成、繁衍,生机勃勃,是因为 有自然的光照;宇宙星辰高深莫测,昼夜运行不停,但仍然是在自然的掌 控、驱动之下;太始之地似乎十分遥远,可也仍然得听从彼端的自然。就是说,世 界万物及其运动变化,都遵循着自然原则。或者说,自然原则规定、支配着世界万 物及其运动变化。庄子这种阐述虽然有些晦涩,而且有些神秘,尤其是他接着这句 话还描绘了自然的某些特性,说得有些玄乎,容易引起歧解,比如他说自然的 解悟,好像不曾被了解,就比较费解,但是,他对自然、无为等原则的肯定却是无 疑的。

28、 ⊙庄子: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庄子》
原文翻译: 同类的事物相互跟从,同类的声音相互呼应,这是本来的天理。
深入解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则。庄子换一 个说法,认为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意思差不多。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庄子进一 步认为,人类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各种工作岗位,也有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区 别,不同类别不同领域,也应当遵循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法则。从这个基本观 点出发,他把社会分工分成四种,即:天子、诸侯、大夫、平民。在他看来,根据 自然发展的规律,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领域工作的人,只能按照自己所在的类 别、领域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超越这个范围。他认为,这四种人各守其职,就是政 治上的理想境界;这四种人如果偏离各自的职责,就会发生很大的混乱。显然,庄 子把同类相从、同声相应这一自然法则引入了社会政治领域,要求人们必须按 照各自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就是违反自然规律。

29、 ⊙庄子:夫大块①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⑦我以老,息③我以死。故善生者,乃 所以善④死也。
《庄子》
难点注释: ①大块:大自然;②佚:安逸,安乐;③息:休息;④善:喜好 原文翻译: 大自然赋予我形体,让我在壮年的时候劳作,在老年的时候清闲,在死了之后 安息。所以,喜好生命的人,也应该喜好死亡。
深入解析: 关于人的生死问题,庄子始终十分关注,而且观点独特。在他看来,人都喜欢 生,而惧怕死。人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们不了解生,也不了解死。正是针 对人们的这种心理问题,庄子反复地从各种不同角度来阐述他关于人的生与死的观 点。在这里,他把人从生到死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并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是个自 然的过程。他指出,大自然首先给人肉体,以承载人的生命;然后给人生机活力, 以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劳作之后,大自然又给人安逸,这时,人 开始进入老年;最后,人进入完全的休息,这就是死亡。庄子认为,所有这些,都 是一个自然过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应该既要喜欢 生,过好每一天,也要正确面对死,不要惧怕,不要恐慌。

30、 ⊙董仲舒:道之大原①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春秋繁露》
难点注释: ①原:根源,本于。
原文翻译: 道是根据天而来的,天不变的话,道也就不会变。
深入解析: 这是董仲舒在向汉武帝提出的对策中阐述的基本观点。他明确指出, 道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各种根本原则是不能改变的。
为什么?因为天是不变的。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天的安排,是 天意。而天没有变,干百年来,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年如此;太阳也总是 从东边升起,而落于西边。天不变,所以,出于天的道一一封建社会 的根本原则也永远不能改变。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浓厚神学色彩的典型的形而 上学命题。首先,董仲舒肯定道出于天,是天意的具体体现,所以, 天就是有意志的,就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的神秘本体,这是董仲舒对君权神 授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董伸舒肯定天不变,道也不变。

31、 ⊙董仲舒:天①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春秋繁露》
难点注释: ①天:中国古代的天有多种意义: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命运之天 等。在董仲舒这里,指的是以道德为标准的主宰之天。
原文翻译: 天道与人道的沟通交流之处,是非常可令人敬畏的。
深入解析: 董仲舒制造了一个有意志的、主宰一切的天,再由天创造人来实现它的 意志。因此,人的思想言行符合天意,天就高兴;不符合天意,天就震怒。这就是 所谓天人感应的基本内涵。董仲舒为什么要制造出天人感应目的论?作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吓唬老百姓,就是说,它告诉老百姓,谁不安分守己, 老老实实地按照天的意志行事,天就要发怒,谁就要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是欺骗老 百姓,就是说,皇帝是天安排来执行天的意志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必须体现天的意 志,如果不体现天的意志,他也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皇帝不论是好是坏,有 天在看着、管着,老百姓用不着担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董仲舒说天与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非常令人敬畏的。

32、 ⊙刘禹锡:天与人交相胜。
《天论》
原文翻译: 天与人,各有各的优胜的方面。
深入解析: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的脑海里就开始萌发了天、神的观念。到殷商时期,由 于统治阶级的推动,这些观念进一步发展,最终统治了人们的头脑。后来各个时代 虽然都有各种不同观点,但其主流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到战国时期,荀子针对这种 观念,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突出强调人的作用,对其形成了巨大的冲 击。正是在荀子这个思想基础上,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光辉命题。在 他看来,凡是有形的东西都不是全能的。天是有形物中的最大者,天有天的长处, 它的长处是生长万物;人是动物中的突出者,人也有人的长处,他的长处是治理万 物。这说明,刘禹锡认识到了,万物的存在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事物有具体的能 力;天是自然的,它永远遵循自然固有的规律,使万物生长变化;而人是能动的, 他可以进行自觉的活动,按照自然条件,使万物更好地生长。

33、 ⊙程子: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天道和人道本来就不是分开为二的,所以不必说合一(而就是一)。
深入解析: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 种看法认为天人合一,一种看法认为天人相分。就前者说,天人合一还有两种不同 的内涵,一种是指天人相通,另一种是指天人相类。天人相通思想发端于孟子, 他讲的知心、知性、知天,其思想实质就是天人相通。而董仲舒讲的天人感 应,则是天人相类。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概念的是张载,他从气一元论出发,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气所构成的,气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也是天的本性,从而提出 天人合一的概念。程颢觉得张载思想不够彻底,在他看来,天人本一,没有必 要讲合。他举例说,住在京师而向往长安,大家都知道出西门往前走就可以到 达长安,这样说,就是把京师与长安看成了两个地方,实际上,只在京师便是到了 长安,不用再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就是说,世界就在人的心中,天的本性也是 人的本性,显然,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34、 ⊙程子: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二程集》
原文翻译: 天地万物普遍的道理就是,没有独立的而都是有对立的,这是自然而然的,并 不是有谁刻意安排的。
深入解析: 北宋时期,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一些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人们看到了矛 盾的对立统一对于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的重要作用,反映在思想上,张载首先提出 并阐述了一物两体的光辉命题,大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正 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氛围下,程颢也发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明确指出,天 地之间万事万物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相应相成的。在 他看来,事物的这种矛盾对立性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发展的 必然表现,而不是人所安排的,或者主观捏造的。无疑,程颢看到了矛盾对立的普 遍性、客观性,使他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辩证性,是十分可贵的。

35、 ⊙程子: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我的学问虽然是有来源的,但是天理这两个字却是我自己切身感受而发现 的。
深入解析: 关于天理的观念,实际上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萌发,比如,孟子就说过 理,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告子篇)。其意思是指一定的准 则。到了庄子、荀子时期,使用就多了。而这个时期,理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形式,如韩非子说的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篇)。二是规律,如庄子 说的依乎天理(养生主)。这里的天理就是自然而不变的规律。那么,程 颢说的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他说的天理有 独特的含义。独特在哪儿?比较、分析程颢及其以前有关天理的阐述,可以 看出,程颢以前的天理概念,指的都是具体事物的理,而程颢讲的天 理,则是指总的,指天地万物的根本。他说:天者理也。言天之自然者, 谓之天道。(语录十一)天道就是天理,就是世界的本原。

36、 ⊙程子: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这个东西)在天道那里就叫做命,在道义上就叫做理,在人身上就叫做性, 在身体的主宰意义讲就叫做心,不过其实它们指的都是一样(东西)。
深入解析: 我们知道,人性问题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内容。程颐作为理学的重要开创者, 他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把理的观念引入人性论,总结、吸收了先秦以来的有关 思想,诸如孟子的性善论、李翱的性善情恶论以及张载关于天地之性 与气质之性的学说,提出了他的天命之性与生之谓性的观点,形成了 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性论思想。在他看来,理是世界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理 的具体体现。体现于人,就是性,主宰于人的身就是心,所以,理与 心是一贯的,心即理。而理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封建 的伦理纲常。因此,人的心本来是善的。那么,为什么在人的行为中存在不善 呢?是因为它接触外在事物后,发用于思虑,才有了不善。

37、 ⊙朱子: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人和万物的生成,必定要禀受着理,然后才有了本性;也必定要禀受这气,然 后才有了形象。
深入解析: 关于人的性与心的问题,是宋明时期理学中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 理就是性,也就是心。或者说,理体现在人就是性,存在于人的身上就是心,理与 心是一贯的;张载从气一元论出发,认为气的本性就是入的本性,性是人本来就 有的,而心则是后来才有的。朱熹从理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把张载的人性论观 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心与性是有区别的。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人和物的生 成,都是理和气所构成的,人、物禀受理就成为性,禀受气就成为形体。而在时间 关系上,朱熹认为理在气之先,心是人有了形体之后才有的,就是说,心是以气为 存在条件的。这样,就可以说明人的性为什么有的善有的不善。

38、 ⊙王阳明: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阳明全集》
原文翻译: 本心就是天理。天下哪里有心之外的事情,心之外的道理呢?
深入解析: 这里讲的主要是心与理的关系。陆九渊提出心是理,王阳明作了 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还批评 朱熹把心和理分别为二。我们知道,朱熹的理,很多时候是作为规律 来使用的。所以,王阳明指出: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就是说,事物的规律不能离开认识主体,离开认识主体去寻求事物的规律,是寻求 不到的,因为在认识主体之外是没有什么事物规律的。显然这是错误的。我们认 为,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现实在,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它、掌握它、运用它,但是不能改 变它,更不可能离开入它就会消失。

39、 ⊙王夫之: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船山遗书》
原文翻译: 无尽的天、玄奥的人,其根本的底蕴,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一气流行而 已。
深入解析: 张载总结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气一元论学说,这是张载的 主要理论贡献。王夫之十分推崇张载,所以,他认真地研究和继承了气一元论思 想,并作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实际内容就是气,没有 别的。那么,气是怎样的呢?他认为,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是一切变 化的物质实体;它与万物的关系,就是体与用的关系。在他看来,充塞宇 宙的都是气,自然界形形色色的万物,只是气存在的各种形式。这样的提 法,意味着他试图对气作进一步的概括,摆脱过去把气看成具体事物的局 限性,提高气的普遍性意义。在此基础上,他还探讨了气与理的关 系。他认为,第一,理不离气。气是理的依托,理即气 之理,理与气相依不相离。第二,理在气中。既然理是 气之理,气之外没有别的理,那么,理便在气里面。

40、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船山遗书》
原文翻译: 天地的德行,即运行逻辑,是不变的。天地的变化,即气化流行,是日新的。
深入解析: 王夫之从宏观本质上阐述了运动的绝对性永恒性之后,他又进一步阐述天地万 物的发展变化。他认为,天地的本性不会改变,但是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却是时时 刻刻在进行,其外形外貌也是在日变日新的。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比如,江河 里的水,从基本性质看,古今都一样,但是,可以肯定,今天的水已经不是古代的 水了。他还指出,就是物质的外形外貌,其变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 看得见,有些又看不见,比如,人的指甲、头发每天都在长,人可以看得见,而人 的肌肉也是每天都在变化,但是人却察觉不到。所以,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看 不到的实际上也在变。这就是说,运动变化是普遍的,或者说,运动变化普遍存在 于天地万物之中。正是基于运动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些本来就在运动的事物 却又看不见,王夫之进一步猜测到了事物变化存在量变情况。所以,他明确否定了 佛、老的顿生、顿灭说。

41、 ⊙戴震: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孟子字义疏证》
原文翻译: 道就是行的意思。气的变化流行、生生不息,这就是道。
深入解析: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道大多被赋予精神 实体内涵,从老子、庄子到宋明理学,都是如此。而戴震却不同,他认为,道 就是气化,就是物质变化的过程,实际内容则是阴阳五行。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 他批判了程朱理学,认为理学把理说是形而上的,而气是形而下 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在他看来,气化就是形而上的,而器才是形 而下的。就是说,形而上是指形成形以前,而形而下是指形成 形以后,所以,阴阳五行未成形质和五行之气都是形而上的,而 有质可见的五行才是形而下的。基于这些具体的深入的分析,他进一步认 为,所谓理,实际上,就是生生不息的气化过程的条理。在他看来,气化过程 是不能没有条理的,只有秩然有序,运动变化才能连续不断。

读了“名言摘抄赏析”,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名言名句,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147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名言摘抄经典句子
下一篇 : 名言警句摘抄
" 名言名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