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到许多古诗词,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梅尧臣 春寒”,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春寒》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

1、青帘: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小编推荐

梅尧臣 陶者


《陶者》

作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翻译: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
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
有些人寸指不沾泥土,
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诗》,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梅尧臣 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作者: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1、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2、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满意足。
3、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4、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5、幽径:小路。
6、熊升树:熊爬上树。
7、何许:何处,哪里。
8、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翻译: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
(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
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
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
云外传来一声鸡叫,
暗示着有人家,
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诗经 臣工


《诗经: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
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注释:

1、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2、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3、厘:通赉,赐。成:指成法。
4、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5、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6、莫: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7、又:有。求:需求。
8、新畲: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9、於: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10、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11、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12、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13、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14、庤:储备。钱: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15、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艾: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译文:

喂,喂,群臣百官,
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
王赐给你们成法,
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
正是暮春时节,
还有什么事要筹画
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
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
光明伟大的上帝,
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
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
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赏析: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这一篇和另几篇是农事诗(或与农副业生产有关的诗)。

这篇诗传说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从诗的文本来看,确是周王的口气。全诗十五句,前四句训勉群臣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成法。下四句是训示农官(保介):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再接下四句是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上帝赐给丰年。最后三句说:命令我的农人们准备麦收,我要去视察收割。全诗脉络清楚,诗义很明白,确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

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之作为基本国策。周朝制度,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称为藉田。每年春季,周王率群臣百官亲耕藉田,举行所谓藉田礼,表示以身作则。藉田礼中也祈祷神明,演唱乐歌。据西周文献,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二年称新田,三年称畲。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即诗中所说的如何新畲,周王要求臣民按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祭祀,祭礼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向神明致谢,这篇诗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自然也要向神明献祭,感谢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当时的周王不但春耕去藉田,收割也去省视,末三句就是写这一内容。周王说:锹、锄暂时用不着了,要收好,准备镰刀割麦子吧。他对农业生产很熟悉,指示比较具体,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此诗究竟产生在怎样的具体环境,历来解说就很不一致了。有人说是藉田礼之歌,驳者以为诗中所指暮春麦熟,不是藉田礼举行的春耕时节;有人说是庙祭之歌,驳者以为诗中并无祭事;有人说是庙祭后周王对助祭诸侯说的话,驳者以为诗中明明是对臣工的训勉。诸家成篇累牍的解说,颇多分歧,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对此诗基本内容的理解。所以,有的学者如今只说这是赞颂周王省耕、劳群臣、祈丰年的乐歌(袁梅《诗经译注》)。具体细节,留待历史考据学家研究。

此诗的王,可信是成王。它编为《臣工之什》之首,下一篇《噫嘻》首句即直称噫嘻成王;因为这一篇用成王的口气,作为成王的训示,所以放在前面,它们都是歌颂成王的。殷商后王把歌颂先王省耕和祈祷神明的诗,配合乐舞,作为宗庙乐歌在一定的礼仪上演唱,也是为了追念先王的功业,继承先王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继续贯彻执行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此诗和其他几篇农事诗都被编入《周颂》。从此诗的形式来看,全诗十五句,不分章,不用韵,与《周颂》其他作品相类,确是宗庙乐歌。

又:此诗的历代训诂也多歧义,主要是第三句的成字和第五句的保介一词。成字有释为成绩者,则句意为王对你们的成绩给予赏赐,亦通。兹仍以《诗集传》等书所释成法于上下文义更为圆通顺畅。保介一词,有人释为执甲之士,即周王左右卫士,有成篇的考据,终觉迂曲求深,未若释为农官更合情合理。当然古代官制官名时有变化,对这些细节问题,不妨求大同,存小异。

想信您读完梅尧臣 春寒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J458.com小编推出了专题梅尧臣咏兰诗,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125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
下一篇 :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