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写周记是一项杰出的表达技巧,每本周记本都隐藏着珍贵的生活经验。周记可以提醒我们在职场中时刻把握着风险和机遇。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寻访日记”,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帮助!

寻访日记 篇1

连云港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来寻访一下吧。

大街上,冷清的小街变成了繁华的都市;土坯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小地摊变成了大卖场;就连我们都坐着汽车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而不像以前,赤着脚丫行走在泥泞的小道上。

校园里,我们所用的教室从平面房变成了高楼;教室里的桌椅也从凸凹不平的木板变成了光滑透亮的板面;就连水泥做的跑道都变成了塑胶跑道。

我们吃的食物也变了,从野菜变成了大鱼大肉;从玉米面变成了好吃的白米稀饭;从坚硬玉米饼变成了又白又软又饱满的馒头;从萝卜干变成了香喷喷的小菜;就连水也变成了好喝的饮料。

我们穿的衣物也变了,冬天,透风的棉衣变成了保暖的羽绒服;漏气的草鞋变成了柔软的棉鞋;简陋的手套也变成了舒服的棉手套。夏天,破旧的衣服变成了清凉的夏服;透风的草帽变成了太阳能电动风扇遮阳帽;赤着脚的小脚丫也变成了好看的凉鞋。

连云港的变化数也数不清,现在的好环境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我们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祖国!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五年级:龚雨昕

寻访日记 篇2

今日,咱们一群小记者去采访了两家环保、绿色企业,分别是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才智绿谷的绿色修建工业集合示范区。

在教师的带领下,咱们首先来到了“绿和”,热心的作业人员现已早早的在等候咱们,带咱们观赏。在多功能展示厅,咱们欣赏了废物变废为宝的视频,为了一探终究,作业人员带咱们进车间观赏。一进车间,就能够看到许多修建废物,有塑料袋、泡沫盒子、乱石头等等,只见工人们先将这些废物进行红外线扫描进入机器,机械手臂快速的作业着,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另一头车来的便是修建材料石子喽!两位工人叔叔把它们分类,去归于它们的“新家”。真是台奇特了!

下一站咱们来到了“才智绿谷”,一下车就看到了似乎倒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空气也特别新鲜。在认为阿姨的带领下咱们观赏了工业园的C1区,在一条看似一般的柏油路上停下了脚步,阿姨跟咱们介绍到:“这条路但是透水地上,能够深层进入雨水,平常的雨水都能被储存起来,构成地下水。经过雨水收回体系能够将这些地下水用来浇花、洗车、冲厕所等等。咱们称这为—会吸水的海绵社区。”咱们还看到了许多造型各异的修建,有“会呼吸的家”、“充溢光亮的空间”、“安静的居所”……本来这些都是绿色修建,规划真是太棒了!

经过这次观赏采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加强了环保认识。咱们只要一个地球,咱们需求一片蓝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寻访日记 篇3

寻访鲁豫,与你有约

最初接触鲁豫,是在凤凰卫视上。在这个信息时代匆匆来袭的时代,鲁豫那娴静而又淡定的气息,极具亲和力的问答方式总会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而我们,总会在电视上看到那一抹熟悉的身影,与你分享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体味着人生的起落浮沉,千姿百态

至今,《鲁豫有约》已创办十二年之久,十二年的坎坎坷坷,十二年的风雨阴晴,她始终盛久不衰。从最初讲的都是三四十年的东西,采访的人物都是一些历经革命的人物,到最后在坚持节目定位的原则下和基于受众的要求下,改变了邀请嘉宾的方向。改变后的嘉宾,大多年轻些,譬如演艺明星,学者,教授

他们的故事没有老兵们的曲折经历。但是,当受访者遇上鲁豫,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他们讲述自己成功的经历,讲述他们怎么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说出的故事也更加充满激情,他们的艰辛的故事总会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也许,这正是鲁豫的魅力所在,能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与此同时,《鲁豫有约》意在挖掘一些有故事的目标人群,寻找有故事的人,是《鲁豫有约》一直恒久坚持的原则。

《鲁豫有约人气》这本书,分享七个人的故事,其中有易中天,于丹,这样的教授名师,也有像蔡康永,徐静蕾等的明星,也有李彦宏这种领跑信息时代的商业精英,形形色色的各行各界的人物。但无论是从多有名气的明星到普通的百姓,鲁豫都能与嘉宾建立起平等而友善的关系。

鲁豫曾说过,访问一个人,要读一米厚的书和材料。在访问有女易中天之誉的著名学者于丹的时候,鲁豫和她的节目组做了很多准备。于丹是一位学者,一位大学老师,她同时也被誉为孔子的同行,

寻访日记 篇4

刘洪帆,男,1997年4月出生,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21)班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团员;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他的品德修养深受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一致好评。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目中,他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他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数次被表彰奖励。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课内课外谦虚好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个性鲜明的自我。不论是当课代表还是宿舍长他都尽职尽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他是同学公认的好伙伴在同学心目中他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与同学相处中,他待人随和,乐于关心帮助他人,善于调解同学间的矛盾,和同学在快乐生活中共同成长。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他都会主动承担。他兴趣广泛,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参加了音乐、绘画特长班,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全校器乐大赛中为班级争光。他是班级事务的热心人教室的笤帚坏了,他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新的给大家使用。同学们钢笔没水了,他会买几瓶墨水放在教室,方便同学们。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陈旧了,他会主动将自己的图书悄悄拿来供同学阅读。他拾金不昧,受到同学们的表扬。

寻访日记 篇5

5月2日,我班12位童鞋伴着欢声笑语,迈着轻快脚步,结伴出行,开展了红领巾寻访美丽芍药园活动。

一入大门,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便扑鼻而来,引得我们个个跟小蜜蜂似的,争先恐后地猛吸着鼻子,不时还发出啊啊的陶醉声。芍药园里,不仅香气动人心弦,景色也令人心旷神怡。当走进芍药花梯田时,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走到这里,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草地上的芍药花,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红的,粉的,白的各种各样,千姿百态。芍药花是个臭美蛋,花瓣好似潋滟的波浪,漾着妩媚的胭脂,里外三层含苞待放,优雅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开得是错落有致。朵朵芍药花艳丽与素雅并存,优美与妩媚相辅,不愧被誉为群芳之相。

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还属那白芍药,花瓣瘦长,显得十分苗条,颜色透着雪的纯洁,水的光泽。这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粉,润泽透明,宛如琥珀或玉石雕成,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我们置身花海之中,好似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与芍药花来了个亲密接触。我低头闻闻花,霎时间,我感觉自己遨游在天堂,花香使我无法自拔。再瞧瞧我的伙伴们,一个个也陶醉其中,就连平常说我们女生花痴的男生,此时也是情不自禁地闻着花香,七嘴八舌地赞道:这花真香呀!真好看!要能带几束回家就好了!听得我们不禁醉了!

红领巾寻访美丽芍药园,不仅让我们观光了童话般的美景,也让我感受到我们仪征越来越美好。生在仪征是幸福的,我要好好学习,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寻访日记 篇6

寻访对象

徐宝坤,男,江苏六合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六合区程桥街道桂花村后石生产队老队长。他几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为村民水稻田值班看水、病虫灾害检查、农忙季节看埂、生产队公共事业安排,粗略累计班组8600工作日,行走里程约15万公里。他还热心为村民服务,帮助大家了解致富信息,常年照顾孤寡老人。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基层党组评为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并曾获县劳动模范。

寻访纪实

你听说过“生产队长”吗?前不久我们程桥小学的小记者们精灵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寻访了桂花村后石生产队老队长----徐宝坤爷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爷爷的故事吧!

扛着铁锹修田埂

那天一大早,我们来到徐宝坤爷爷所在的村庄——桂花村后石村庄。这里紧临西部干线,村庄上有20多户人家,过着恬静的农村生活。徐爷爷就是这里的一名老生产队长。

徐爷爷60多岁,皮肤黝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扛着铁锹要出门。我们跟着他,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农忙时节的田埂检查。

与徐爷爷相伴,我们出发了。走出他家没多远、后石村庄的西边,一辆拖稻子的拖拉机趴窝在田埂边,徐爷爷立即过去帮那个村民,看了拖拉机陷进去的地方不是很深,招呼我们一起推,艰难的把拖拉机弄上来,村民乐呵呵的叫大家去家里喝水呢!徐爷爷笑夸了我们,

随即拿铁锹,把刚才拖拉机趴窝的地方,挖土、找石头垫平,又踩了会儿,感觉夯实了后,又带着我们继续前行。

徐爷爷告诉我们,由于农忙时节,收割机和拖拉机的使用,田间地头的地埂,和容易被压垮、压塌,需要经常的做好修补和管养工作。很多时候,他就扛着铁锹、到田里为村民们服务。

看埂、护埂工作多辛苦

我们走了会儿,到了一条河堤边、旁边有人在放养一大群鸭子,徐爷爷过去和赶鸭人打招呼,告诉他现在是稻子收割的时候,不要把鸭子赶到田里,影响了收割、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田头,有3台收割机正在田里忙碌、2辆拖拉机和1辆卡车停在边上,徐爷爷招呼我们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似乎是在‘观战’。我们很奇怪,就问徐爷爷,这里没有破坏的田埂啊,为啥就停在这里,而不去查看田埂了呢。徐爷爷笑着说,这叫技巧。他手指那些忙碌的机器和村民——“他们过会儿忙完了,收割机上田、拖拉机运稻子,都不可避免的要破坏田埂,还有可能出现刚才的趴窝情况呢!”。我们听后恍然大悟,果然,不多久的时间,第一辆拖拉机的驾驶员就来请徐爷爷,我们大家都乐呵呵的跟着过去推车。就这样,徐爷爷一辆辆车的帮忙,一辆辆车留下的破坏,都经他的修复,完整的恢复‘元气’。

时间快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完成了看埂工作,跟着徐爷爷来到他家。

吉小康:“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大城市、条件好的地方寻找机会发展自己呢?”

徐爷爷说:“只要用心工作,在哪儿都能做出一番事业!”

吉小康:“您当队长的收入不高,会开心吗?”

徐爷爷说:“我帮助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这让我感到很快乐!”

回到学校后,我们把采访视频传到了校园网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同学们看了都很感动!

寻访心语

吉小康:高扬的铁锹在阳光下闪耀,汗水湿透了衣背,这是徐宝坤爷爷定格在我脑中的画面。由此,我深深体会到生产队长工作的艰辛。由此,我感觉到生活的艰辛、劳动的辛苦,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给父母增加额外的烦恼。

吉小康:“只要是用心工作,在哪地方都能做出一番事业!”徐爷爷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一定会在徐爷爷伟大精神引领下幸福成长,待羽翼丰满时刻,做个有用的人、会奉献的人!

吉小康

寻访日记 篇7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关爱。

那是在一个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慢悠悠的走回家。在一条坡度十分大的公路上,一个白发苍苍、手脚颤抖的老婆婆正推着一辆装满了蔬菜的破旧的三轮车,如同乌龟一样慢吞吞的走着,额头上满是汗。“这个老婆婆没有儿女么?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出来卖菜?”我喃喃自语地说。这时,我身后突然跑过一名少年,我还没反应过来呢,那位少年就已经弯下了身,用手撑住了老婆婆的三轮车,推着向前走。我看他也就才八九岁吧,应该不会超过二年级。不过他居然会去帮助一个陌生的老人,真是难得!老奶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转过头来,发现一个小小年纪的小朋友正在帮她推车,她立即热泪盈眶:“小朋友,我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人帮我推过车,真是太谢谢你了!”“老婆婆,不用谢,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就把我当做您的孙子吧!”小朋友答道,“我叫红领巾!”

多么催人泪下的老婆婆!多么懂事儿的小朋友!

如果人人都像那个小朋友一样关爱老人,付出关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寻访日记 篇8

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羡慕那些佩戴红领巾的哥哥姐姐,我总缠着妈妈要红领巾。当我开始上一年级时,郭老师宣布我被选为少先队员,并发给我一条鲜红鲜红的红领巾。我这才知道只有少先队员才能佩戴红领巾,当时我那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在庄严的入队仪式上,我戴上了那耀眼的红领巾,站在操场上认真地听校长详细讲解少先队和红领巾的来由。校长还叮嘱我们要爱护红领巾。

可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越来越觉得佩戴红领巾麻烦,渐渐地冷落了它,疏远了它。只是上学进校门时应付检查而已,一进校门就解下塞进书包里。在教室里认为红领巾“碍事”,就捏成一个球扔进桌板下,洗手后用红领巾擦手,体育课用红领巾擦汗……把红领巾弄得脏兮兮。

直到读三年级的一天早上,我与往常一样进了校门就把红领巾解下往书包里塞,结果没塞进去掉在地上自已还不知道。此时,身后的大哥哥看到,捡起来马上追了上来,双手捧着红领巾递到我的手里,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要保管好红领巾,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是国旗的一角,也是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一定要爱惜它。”我听了大哥哥的话,想起了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觉得自己愧对了少先队员的称号。

这件事让我深有感触,回想起前一段时间,真惭愧不已。从此以后,我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心灵陶冶得更加美好!每天上学我都把红领巾整整齐齐挂在胸前,让它跟着我愉快的心情随风飘扬。

寻访日记 篇9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曲,就会情不自禁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想起我刚刚挂上红领巾时的情景。一年级时,班主任俞老师发给我一张入队通知书,这令我欣喜万分。每天扳着手指,一心盼望着挂红领巾的那一刻。终于盼到了10月13日。

那一天晴空万里,我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已经学会的队歌。终于,入队仪式开始了,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地走向操场。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刚刚站定,大队辅导员高兴地宣布:“我批准一年级第一批队员正式入队!”下面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我心里激动万分。接着,开始戴红领巾了,给我挂红领巾的是一位长得眉清目秀的大哥哥,他娴熟地帮我挂上红领巾后,向我举起右手,严肃地敬了一个队礼。我急忙回礼,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说不出的喜悦。与此同时,耳边响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雄壮的歌声,我大声地唱了一遍。最后,我们在队旗下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那声音铿锵有力,久久地在操场回荡。

从那天起,我每天戴着红领巾,成了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也知道了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想:我们应该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继续走下去,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今天又升国旗了,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心想:现在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寻访日记 篇10

在小队寻访活动中辅导员吴文伟给我们讲了一个感动人心的小故事……

7月5日20时30分左右,昌吉监狱干警、共产党员库尔班?艾则孜在乌鲁木齐新华南路一家餐厅就餐,突然餐厅玻璃被砸碎,人们向外涌去,库尔班也随人群跑出了餐厅。数百个暴徒手持棍棒、石头、砖块追打毫无防备的群众,情况十分危急。看到马路对面一位老大爷吓到了,随时有危险,库尔班冲上前说:“别怕,我是警察!”把老大爷带到卫生间内。之后,他冲到大街上继续救助群众。又救了10多个无辜群众。一位中年男子被打得昏倒在地。库尔班拦住一辆车:“有人需要送医院!”又将3位青年送到了居住地。“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3名被搭救的人露出的感激眼神,印在了干警艾来提?塔来提的脑海中。

昌吉监狱干警、共产党员库尔班?艾则孜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寻访日记 篇11

炎炎夏日,路上行人稀少,知了趴在树上,唱着令人有些厌烦的一成不变的歌。人们撑着伞匆匆走过,似乎谁也不愿多做停留。

我抬起手遮着头顶的太阳,四处张望着,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

半个小时后,我抬头看着眼前的幼儿培训机构,心中不禁有些诧异:在这里,真的能找到美丽的瞬间吗?

走到二楼,卧室,十几张小木床并排摆在一起,许多三四岁的小朋友躺在床上,安静地睡着,不时翻个身,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没有任何的烦恼。不知不觉,我似乎也被他们所感染,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为他们盖上落下的被子。此刻,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一个个善良可爱的小天使,可以让我们被感染,丢开一切的烦恼。

等我们参观了整个幼儿机构后,小朋友们也渐渐醒来了。他们揉揉朦胧的睡眼,慢慢走到了楼下。他们看见我们,显得有些兴奋。一个小朋友走过来,问我们:“姐姐,你们是来陪我们玩的吗?“”嗯,是啊。小妹妹,我帮你梳头发吧“一个同学见小妹妹刚醒来,提出了帮她梳头发的建议。”好啊“之后,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给小妹妹整理头发。

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坐在了舞蹈室里,吃着小面包,喝着牛奶,不时和边上的的小朋友聊聊天,一片欢声笑语。过了一会,小朋友们开始上课了。他们和老师一起背着《弟子规》,显得非常熟练,我不禁有些惊讶:他们这么小,却能背出我都不大背的上的《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郎朗的背诵声从里面传来,我走进去,环视了一圈,小朋友们轻轻摇着头,流畅地背着……

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无邪,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了美丽的瞬间!

寻访日记 篇12

今天,我们一群小记者去采访了两家环保、绿色企业,分别是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智慧绿谷的绿色建筑产业聚集示范区。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率先来到了“绿和”,热情的工作人员已经早早的在等待我们,带我们参观。在多功能展示厅,我们欣赏了垃圾变废为宝的视频,为了一探究竟,工作人员带我们进车间参观。一进车间,就可以看到许多建筑垃圾,有塑料袋、泡沫盒子、乱石头等等,只见工人们先将这些垃圾进行红外线扫描进入机器,机械手臂快速的工作着,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另一头车来的就是建筑材料石子喽!两位工人叔叔把它们分类,去属于它们的“新家”。真是台神奇了!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智慧绿谷”,一下车就看到了仿佛倒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空气也特别清新。在以为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产业园的C1区,在一条看似普通的柏油路上停下了脚步,阿姨跟我们介绍到:“这条路可是透水地面,能够深层渗入雨水,平时的雨水都能被储存起来,形成地下水。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可以将这些地下水用来浇花、洗车、冲厕所等等。我们称这为会吸水的海绵社区。”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造型各异的建筑,有“会呼吸的家”、“充满光明的空间”、“安静的居所”……原来这些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真是太棒了!

通过这次参观采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加强了环保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需要一片蓝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寻访日记 篇13

这次“红色追寻”,的确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洗礼。中国革命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的努力只是看做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

我想,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是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忠诚,那种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正是因为如此,秋收起义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因为如此,红军在突破湘江,死伤惨重的情况下,通过“通道转兵”,避实击虚,到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去,一路上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没有路的“路”……他们靠是什么?靠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靠的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是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我们为了民族繁荣和国家强盛而继续奋斗。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4113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表达很累很疲惫的句子汇总
下一篇 : 三年时光作文7篇
" 寻访日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