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周记是将自己想说的一些心事写下来,相信周记大家都不陌生吧。我们通常写周记是怎么开始的呢?如果你对“社区日记”感到好奇请看下面仔细准备的资料,我们会尽力为您提供更多的实用建议!

社区日记 篇1

2月28日上午,雪花漫天飞舞,踏着积雪,记者来到了秦州区天水郡街道办西十里社区。在社区主任汪文惠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张勤。张勤正忙着为居民开具各种证明,记者便在一旁静静等待。

“您要办理什么?”“办理这个手续需要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没有记下自己说的什么时,张勤立即拿出笔和纸,将该办事项所需用的证件一一写下来,并一再嘱咐老人不要遗漏下什么证件,否则又要跑冤枉路。关切的语气,温暖的微笑,进门就给老人倒水,出门搀扶相送,这些细小的举动让人不禁为张勤的耐心、亲和所感染。

记者观察发现,不仅对老人,张勤对每个前来办事的居民都是笑脸相迎、耐心解答。连续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她终于有时间端起那个水已凉透的水杯,猛喝了两口,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

张勤告诉记者,2002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尤其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明明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还是受到无端的指责。面对这样的人,张勤的处理方式是:首先为他们端上一杯热水,再慢慢和他们聊天,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慢慢地发脾气的人冷静下来也明白自己错了,一来二去,张勤和他们反倒成了朋友。

采访中,社区居民都夸赞张勤可谓人如其名,手勤、腿勤、口勤,整天闲不住,谁家有困难,她就及时赶到,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

当日上午10时,忙完手头的事情,张勤又准备着走访困难户,征得张勤同意后,记者随同前往。走访中,记者看到,居民无论是提建议的还是反映困难、问题的,张勤都会认真倾听,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里。

张勤告诉记者,社区每名干部手中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记”,上面所要记录的就是社区干部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或受理居民反映的情况,将居民的困难和需要办理的事情记录在上面,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就整理出来上报上级部门解决处理。

社区日记 篇2

“居民吴跃东反映自家门前路灯不亮,居民委员与维护队长联系,维护队长立刻安排电工前去维修,居民满意……”这是汤原农场社区干部民情日记中记录的一项。

这个农场社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以学促进、以做深化、以改提升,深入开展“民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记录民情日记,记录百姓身边发生的难事,社区干部解决的程度等,在为民服务和转变工作作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居民群众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同时也带动了职工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扎实做好维护社区稳定工作;关注弱势人群,经常走访困难户、低保户、孤寡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重点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两学一做”成为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见成效的生动实践,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日记 篇3

“十里大道68号居民楼胡女士又来社区。因楼上卫生间往下漏水,二楼胡女士要求三楼潘先生堵漏,两人言语不合多次发生争执。社区综治专干已先后三次上门协调,但因两人各执一词而无果。上午与胡女士初步商谈,希望邻里之间互相谅解,千万不要恶语相向,下午再去找潘先生协调。”近日,在浔阳区人民路街道琥珀山社区,记者看到社区书记兼主任冯九云正在笔记本上记着日记。

在冯九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众多往往被外人视为“婆婆妈妈”的事情:养狗扰民、化粪池堵塞、违章扩展、低保、“失独”家庭扶助、走访困难群众、餐饮店排烟影响附近居民、上门登记空巢老人、支巷道路维修、安装宣传栏、大病救助等等……

虽然每则日记记录的都是诸如此类繁杂而琐碎的事情,但每件事情均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体现着最基层的民生民情,冯九云都记得非常认真。琥珀山社区现有居民1265户,单位23家,还有经营店铺的140余家个体户,作为老居民区,总会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矛盾。在琥珀山社区工作4年多的日子里,冯九云已记录了5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正是依托这些“民情日记”,冯九云对社区情况非常熟悉,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难题,促进了社区和谐,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重。老居民孙赣生告诉记者,“有事找社区”已成为琥珀山社区居民的共识。

“一忙起来,居民反映的一些事情可能就会忘记,记下来就不会忘记了。”先后当了16年社区主任、书记的冯九云,不管工作地点工作环境怎么改变,记“民情日记”的习惯始终没变,办公室和她家抽屉里10多本厚厚的笔记本就是最好的见证。

作为社区干部,关爱本社区居民理所当然;而对非本社区的群众,冯九云同样热情公正对待,她去年下半年一则“民情日记”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名拾荒老人到社区一栋居民楼8楼收废品,没想到才至6楼就被楼道里冲出来的一条大狗咬伤了。拾荒老人随即找到狗的主人,希望对方承担打狂犬病疫苗的费用,但多次上门均遭拒绝,老人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社区求助。

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尽力帮助群众实现正当合理的希望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对于拾荒老人的不幸遭遇,冯九云和社区工作人员非常同情和重视,先后数次上门与狗的主人协商,终于调解成功。当社区工作人员将钱交到拾荒老人手上时,老人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我只是一个收破烂的老太婆,不是你们社区居民,原以为你们会找各种借口推脱,没想到你们还真的将我的事放在心上!”

社区日记 篇4

“按计划,我今天去走访**夫妇,我将事前准备好的物品包起来,那是我自己的衣服,准备给陈丽杰的,又从家里拿了盒茶叶给谷振堂,我骑车到他们家后,夫妻俩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拉着我,问我累不累,我很开心地和他们夫妻讲,我是共产党培养的干部,又是咱妇女的`代表,我有责任和义务给你们关爱,你们有困难和我说。”这是一名基层妇联干部记录民情日记中的部分内容。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妇联紧紧围绕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作为目标,以“民情日记”为载体,通过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倾听民声,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实实在在为妇女姐妹们做好事、办实事,真正让妇女儿童感受到妇联组织的温暖。

市妇联从去年开始统一设计印制了上千本民情日记,市、县、乡、村四级600多名妇联干部人手一本,同时,规定了“民情日记”的格式,明确了各乡镇妇联主席和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主席)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2篇,每季度进行检查督促。年底进行优秀民情日记评选,对于评选出的优秀民情日记给予表彰,同时推荐到《**日报》上发表,要求每一位妇联干部真实记录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为,真正到基层中去,向妇女讨教;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群众家里去,促膝谈心,切实做到透彻了解妇女的心思,真实感受妇女的情绪,听取妇女的呼声,如实反映妇女的意愿。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市妇联要求乡镇等妇联组织要建立起定期走访、归类梳理、汇报反馈、协调解决、考核通报等长效机制,形成定期走访调查、定期研究落实、定期协调解决、定期汇总通报的常态化工作制度,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社区日记 篇5

来到双沟小学后,刘俊杰由于敬业精神强,政治思想觉悟高,1998年被镇党委任命为校长职务。他上任的那天,镇党委书记徐杰领着一班人来到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说:“我来清水听很多人说,在清水教育上干工作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俊杰,一个是乔世军,我说,难道这么大的清水只能是他们两个人。”双沟小学属霍城县一类艰苦边远学校,经费非常紧张,校舍都是80年代初修建的,已破烂不堪,面临着修修补补的重任。而根据”两基“达标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可以说,他担任校长可谓受任与艰难之际。一些好心人劝过他:“一个小学校长有啥当头,看你成天忙的,出力不讨好。”也有人说:“你看人家调出去的老师,混的都比你好,你现在还在村里住着平房。”还有人在观望:“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挨批评就是好事了。”刘俊杰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有我的追求,既然选择了,我要尽心尽力的干好。”于是他日夜奔走于各部门,找领导找工头,出去一天没有吃饭是常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大大小小的维修活很多,他凭着多年的摸索实践,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活,他会些木工,从家中找来锯、刨、锤、钉子,自己修理,修理时一面给学生做示范,一面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他会些泥瓦工,学校修房顶修围墙,他带领男教师干,校园四周地面坑洼不平,他带领师生平整,节假日里他跑村委会,找村干部要砖,然后带领师生再拉沙铺地,教师铺,学生搬,校长当师傅,那个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师生干劲十足,看到自己铺的砖地又平又整,一点也不比专业工人铺的差,他们脸上都笑开了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现在,双沟小学近1000平米的砖地都是他带着老师和学生铺的。其它如种草、种花、修树、打药、浇水、粉刷、上房泥、平整校园操场、拆房、装煤等都是自己干,为的是给学校节省资金,干些大事。另外,学校还有十五亩勤工俭学基地,说起这十五亩地,刘俊杰感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他为了这块地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付出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值班老师都说,我们什么时候在学校都能看到校长独自忙碌的影子,真是勤奋的人,但他的爱人却说:“所有的家务事他全然不顾,是家事懒,外事勤。”

社区日记 篇6

到砚山县工作以来,我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三农”工作,近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特意召集了县委政研室、供销社等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我一起到7个合作社(协会)进行实地查看、真实了解。

昨晚刚下过雨,公路上偶尔有些积水,公路两边已看不出3年连旱留下的明显痕迹,山变绿了,烤烟、辣椒、玉米等作物也长势喜人。但当路过海子边看到浴仙湖时还是让我心情沉重,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这里仍然没能蓄起一点水来……过了不久就到了稼依镇店房种养殖协会。这里地点不宽,设施简陋,几十头奶山羊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不时发出几声“哞哞……”的叫声。目前,这家协会共有会员110人,主要从事小米椒、朝天椒种植和奶山羊养殖,看得出这里的带头人还是有一定经营头脑的,但由于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很多困难,所以经济收益不够明显。

接下来,我们一行到了侨园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稼依新寨惠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宏茂蔬菜专业合作社、共赢辣椒购销合作社、八嘎乡三星上寨蔬菜辣椒专业合作社和“森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查看了解,并认真听取情况介绍,特别是在八嘎乡三星上寨村时,一行的同志和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拉家常似的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认真地记录着、思考着……

截止目前,全县共组建合作社96个,协会36个,运行情况参差不齐,成效不够明显,甚至有些还处在低水平的运行阶段,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投入、信息不通、缺少技术培训等问题。另外,像八嘎乡多为山区,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经济落后,条件艰苦,发展空间极为有限。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中,我认为 全县“三农”工作就是要抓住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两个重点,每年让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按照“增量、扩面、提质”的要求,多主体、多形式、多元化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我县的农产品走出去,走向国内外市场,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同时,我还交待了随行的同志,在年内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大会,并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我相信通过1—2年的努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真正成为引领全县农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社区日记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三千干部进村(社区)入户大走访”活动,我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新湘街道新华社区开展大走访活动。新湘街道新华社区共有班子成员4人,社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辖15个居民小组,2200户,党员38人,享受低保待遇224户,残疾人21个,军烈家属26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在附近工厂上班和外出务工为主。我办工作队入驻后,广泛宣讲惠民政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干部群众,服务民生兴办实事,得到了驻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组织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响应区委“三千干部进村(社区)入户大走访”活动的号召,办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邹淑均为组长,副主任许亚生、副主任汤友生为副组长的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刘兰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活动日常协调工作和向区委报送信息动态。同时,为确保大走访活动稳步推进,取得实效,特制订了实施方案,安排了专项经费,确保大走访活动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实施。3月15日,全办召开动员大会,邹主任就我办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对工作组队员部署具体的任务,宣布了工作队员学习、生活、工作制度,并把此次活动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每批工作队各评选一名优秀队员,给予适当奖励。全办工作人员分二批次下社区走访,分别由两个副主任带队, 动员会后办班子成员到驻点地新湘街道新华社区了解基本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大走访。办主任带领2个工作队11名队员,自带铺盖、经费、资料和工具,深入新湘街道新华社区察民情、解难题,积极向基层宣讲党的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作队共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等1200户,为新华社区文兵、廖义英、熊美林、曹玉珍、邓冬梅、李国平、杨先政、朱淑珊、刘玲、阳桂莲等10位困难户共送去慰问金2000元,为新华社区解决工作经费1万元。工作队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召开社区党员代表、居民小组组长座谈会1次,做到了有会议记录、有群众签字,有社区认可,发放调查问卷130余份,收集各类建议35余条。工作队员严格要求自己,自带伙食费,不给驻点社区增加负担,切实做到了“三不准”,受到了驻点社区干部群众的`好评。

2、细致了解了民情。我们在深入走驻点村65%的访群众,做到“三必访”的同时,驻点干部工作队虚心听取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对民情民意进行了细致了解,按要求记好民情日记,建立了民情台帐,驻点干部在平时注意认真地聆听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政策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及时请示领导,想方设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实在的帮助,通过跟群众交心换心,做群众的知心人,为居民解决了一些苦难和困惑,有效地疏导了民意,将意见、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深入进行调研,分两路对新华社区西山、临招房、铁路南居民重点走访,摸清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意见,撰写调研报告1篇。

3、实干帮助基层发展。通过走访,我们切实感受到基层渴望得到迅速发展的迫切心情,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切实为驻点社区解决了反映强烈、解决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希望政府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解决危房、廉租房问题,父母希望自己不在世了,他们子女今后的生活保障等。我们还在驻点社区举办了一期政策宣讲培训班,社区党员干部及群众参加了此次培训,主要宣讲了“中央一号文件”、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会议和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等,办班子成员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党群干群的关系,并现场答疑解难。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基层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政策、职权和能力范围内一时难以解决或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将尽能力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反映如下:

1、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少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政策的了解还不够,影响政策更好的落实。

2、居民住房设施较差,半边户人口居多,很多人都没有工作,还有一群因没有解决好退休工资上访的队伍,一些残疾人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3、铁路南段道路没有硬化,车辆行使、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希望政府能解决该道路硬化问题。

社区日记 篇8

3月28日,我与单位部分干部走访了高地社区。高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处,近几年发展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走访中,高地社区的干部群众反映,该社区部分农户因住房距离杭浦高速过近,来往车辆多,噪声大,特别是夜间不能正常休息,生活为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可是,由于杭浦高速的管理部门不是我们余杭区的,虽然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村民一直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走访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即与区交通局、环保局取得了联系,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寻求解决的办法。区交通局领导非常重视,答应第一时间与该路段的管理部门杭州市高速路政大队联系。没过几天,市高速路政大队派出三位工作人员来到社区,我与区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人员陪同实地踏看了现场,核实了情况,初步商定以社区的名义向市高速路政大队递交一份反映情况的报告,再由市路政大队将社区的报告和要求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努力争取市路政大队、上级主管部门、区交通局和社区能坐下来一起协调解决此事。市高速路政大队将核实后的情况,上报到其主管部门。目前,两家单位就处理意见已与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协商,估计不久就会有回复,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区环保局对此事也很重视,积极做了一些配合工作。

我也会一直关注和跟踪这一问题,使这个问题早日得到彻底解决。

随后我又走访了高地社区居民汪鸣忠,其妻向我反映家里的有线电视信号不好,画面不清楚,有时还搜索不到频道。回到单位后,我联系了数字电视公司的领导,说明了情况。第二天一早,该公司派人对汪鸣忠家附件的线路进行了检修,但没有发现问题,又对周围的信号进行了测试,也没发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与汪鸣忠取得了联系,对其家中的电视及数字接收装置进行了调试,线路是正常的,查明是因为雷雨天气“惹”的祸。临走时,工作人员告诉汪鸣忠,今后在使用中如有问题,联系后他们会第一时间派人过来处理。

事后,数字电视公司将处理结果告诉了我。我想,如果我们的区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都有数字电视公司这样的服务意识,那么群众反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群众与我们的心就会贴的更近。

社区日记 篇9

星期五的早上,我踊跃报名参加了檀东社区举行的社区卫生打扫活动。一到社区门口,就看见好多小朋友拎着水桶,拿着毛巾已经等在了社区门口。我一眼就看见同班同学王语睿,王梓羽两个好朋友,大家好久不见,亲热得抱住一团。

上了社区二楼,工作人员给我们简单布置了工作,并给我们分成几十组,我们同班四个人正好凑成一组,大家拎起水桶,浩浩荡荡得朝小区走去,开始了对小区公共设施的清扫工作。瞧,大家都不甘示弱,专心致志地不放过任何一处垃圾,任何一个脏物。我和同学们相互配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汗水顺着我们的脸颊流下来也顾不上去擦。社区居民看到孩子们那么辛勤工作的场景,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夸我们社区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我们听了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短短一个小时过去了,看着自已亲手清理过的小区那么的干净,说不出的自豪。妈妈说:虽然我们的毛巾脏了,手也脏了,甚至衣服也脏了,但看到我们在太阳光下露出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

社区日记 篇10

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

5.1%;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镇政府旁边的光荣敬老院。镇民政所长介绍到,光荣敬老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5800多个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据院长介绍,敬老院现有耕地1.8亩,加上党和政府每年的补贴、关怀,院里每年收入超过

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桂英、贫困户叶光福和困难党员谢绍海。在体弱多病的谢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镇里的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桂英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绍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5年,已患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的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社区日记 篇11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

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社区日记 篇12

今天村里准备栽树,我们没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点。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植树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树是简单还是困难,有的在讨论我们会植什么树,有的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植树的技巧。看着农舍里跑出来的鸡鸭,还有路旁开得烂漫却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味的杏花,异常地激动,空气中洋溢着兴奋与躁动的因子。

组长刘进带着我们直奔树苗,几个人就扶起了一株树干最粗的,最健壮的树苗,继而为它找个“安身之所”去了。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选,选中了其中一个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个人扶住树苗,其他组员则一个拿铲子,一个拿锄头,开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时看似简单的铲土掩埋,根埋得不够深,不够扎实,我们又一次拿起铲子动土,并把坑挖得更深,让这棵树以后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壮成长。日上三竿,太阳的光辉洒遍了上坡,我们逐渐感到了疲劳,纷纷脱掉了外套,可是把这棵树种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谁也没有选择到山上去休息,都尽己所能地为把它打造为将来长的最好的树做着贡献。

一个半小时后,在我们反复填土,反复夯实基础下,这树总算是顺利栽好,我们站在坡上俯视,觉得它真是众多树中最挺拔,最强壮的一棵,虽然别的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战绩,可是我们依然自豪地认为我们的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长为参天大树的。我们是既要数量又要质量,高兴之余我们又抬起了一棵树苗准备在植一棵,这次可比上次有经验多了,也顺利多了,没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这可虽然显得不如上一样强壮,小小的树架中仿佛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们一改刚开始植树的烦恼,密布汗水的脸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颗树的种植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转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绿油油的整齐的一排排杨树,挺立在村主干道两侧,将来为村里的人们乘凉,嬉戏,让村里有了生气,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在这温暖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6066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母亲节长句祝福语
下一篇 : 学雷锋活动演讲稿(分享8篇)
" 社区日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