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平均分课件”,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平均分课件 篇1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习近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学生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我们数学课上也有 “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

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⑴ ○ ○○○○○

⑵ ○○○○ ○○

⑶ ○○○ ○○○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熊大: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个桃,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几个几个地分,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小朋友么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 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讲给同学们听。(机动)

四、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好吗?

○○○ ○○○

○○ ○○ ○○

○ ○ ○ ○ ○ ○

○ ○ ○ ○ ○ ○ ○ ○

平均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平均分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习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课件 篇4

《分一分》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67——69页的内容。

《分一分》是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课标》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较系统地认识分数,《分一分》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A: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B: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与态度:积极交流各想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如自主尝试、验证……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起航,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活动(一)西游记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西游记故事”的情境图。

4个苹果、2个苹果、1个苹果平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怎么分?

2.结合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平均分苹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分数,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借助西游记故事激发孩子兴趣,从而过渡到分数认识的必要性。)

活动(二)借助形象,认识 。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

2、折一折长方形纸片,表示出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

3、提高认识,强化平均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让学生自选图形完成,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加深体验分数的意义。)

活动(三)小组合作,完成中卡。(明确目标:每组根据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几分之一。)

1、出示单元组活动要求。

2、根据先前归纳的内容,写出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几分之一。

3、教师补讲,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老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做补充,多帮助学困生,教师巡视,辅导学习困难的小组,最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课件演示)。

活动(四)巩固应用,体会几分之几。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2、独立思考,口述分数。

提示: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请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并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它的意义。汇报时,我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想认识的分数读、写出来。

活动(五)学生畅谈收获,开展评价活动。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在学生交流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本节课上还存在的问题,今后去弥补。

像1/2,1/4,2/4,…… 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

平均分课件 篇5

活动思路:

本活动源自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我的数学》。在进行等分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够通过操作完成要求,为了进一步巩固.经历按数量平均分配物品的活动过程,感知生活中平均分配的现象,把此活动安排在孩子对等分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在主题进行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进一步让孩子玩各种各样的平均分配游戏。

活动目标:

1.经历按数量平均分配物品的活动过程,感知生活中平均分配的现象。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平均分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糖果、积木若干。

2.学具准备:糖果若干;小狗、骨头、大象、香蕉图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49—5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听口令跳圈。场地上画4—6个圆圈,幼儿在线上那个音乐走线。当教师说:“跳圈圈,抢圈圈,x个小朋友挤圈圈”时,小朋友们开始站圈圈。每个圈中只能允许前x名幼儿留下,然后数数一共圈住了多少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

①学习平均分配。

创设情境:小猴过生日。猴妈妈有一对双胞胎猴宝宝,今天是它们的生日,猴妈妈买回了它们喜欢吃的桃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请幼儿翻开第6册《操作册》第49页,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桃子,如果将这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桃子一样多,该怎么分?幼儿尝试分桃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结: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②幼儿练习平均分配。

教师:哇,来给小猴庆祝生日的客人可真多,我们先给客人上点心吃吧。

将幼儿成若干组,每组每组5人,每组幼儿一盘15颗糖果,要求每组中每个小朋友分的糖果一样多,看看怎么分(可每个幼儿先发一颗糖,直至发完后每个幼儿分得几颗糖果。)

3.游戏活动。

教师:客人们想用积木为小猴兄弟拼搭生日礼物来表示祝福,我们把积木分给他们吧。

游戏“分积木”。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再将积木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积木数量不同,单每小组积木总数要能被5整除。让幼儿在平分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配。

4.分组活动。

教师:宴会开始啰,小朋友快给每组客人配送不同的食物吧。

第一组:小狗吃骨头。将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或9只小狗。

第二组:大象吃香蕉。将20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或5只大象。

第三组:小兔吃萝卜。做《操作册》第6册第50页的活动“萝卜丰收了”。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6册第49—50页的活动。

2.平均分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学习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和结果。

活动提示:

本次活动只要求幼儿初步了解平均分配,不涉及到除法概念。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6册第97—100页的活动。

2.让孩子经常给家长分发食品、碗筷等,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配现象。

平均分课件 篇6

教育目标: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1)师: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儿分,老师提问记录,强调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8个桃子呢?12个桃子呢?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师:刚才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的事让许多动物知道了,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们高兴吗?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老师发现小朋友特爱帮助别人,(自己鼓励)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帮妈妈分一些东西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平均分课件 篇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4页“平均分”的例1和例2,练习三的第l、2题。

1.通过活动情境和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认真听哟,听完后要请你们当公正的法官。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9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3个,大师兄2个,俺老猪肚子大就4个。”(教师边说边贴出卡通图片和桃子图片,同时勾画出大山)“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一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 “我该!我该!!我该!!!”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

2.提出问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当当公正的法官,帮他们分一分,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通过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

1.谁来当法官的活动。

生:我觉得孙悟空本事大,他该多吃,沙和尚少吃。

师:同意他的请举手,看来你们这些法官很公正,请你上台分一分。(动手操作)

请学生上台把桃子个数调整到每人3个。

师:这样他们每人分得的桃子个数就怎样呢?还会吵吗?

2.小组活动。

师:如果有24个桃子,那又该怎么分他们才不会吵呢?请4人小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图片,组员合作完成)

3.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生:不行,每人分得的不一样多,他们会吵的,应该每人分8个桃。

生:这样他们三兄弟每人分8个,一样多,很公平。

4.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像刚才,把9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3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同样多)把24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8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并教读两遍)

提问:刚才有的组给猪八戒分7个,沙和尚分5个,孙悟空分12个,这是平均分吗?

5.初步理解概念。

练习:填空,把9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师:刚才我们把9个桃子怎么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师伴手势),请3个同学来说。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们把多少个桃子怎么分给几人,每人几个。

[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第二个活动把数字由9扩大到24,有了一定难度,有些组每份同样多,有些组每份没有同样多,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有了比较,此时顺势引出新知“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构建概念,再用概念口述,这样概念的`导出就不单薄也不抽象,而是有血有肉。]

1.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师:听完了故事,老师再带你们去逛逛花店,花店里的阿姨要把这些花分插在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几枝?(出示第1题)

请学生回答并说想法。

师:谁来说说把多少枝花怎么插在几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请两个学生说)

2.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出示题目,师读题)

学生所持观点不一致。请三种不同观点的代表展开辩论,其他学生做补充说明。得出正确答案(第二种)。

[判断题的处理形式很新颖,辩论符合二年级小学生好表现自我、好胜的心理特征,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个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再比如:有16个同学参加接力赛,平均分成2个队,每队几个人呢?(8人)那你们能举一些吗?请说给同桌听听。

[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生活中。]

1.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看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橘子拿来平均分。(教师出示橘子图片和盘子)看看把多少个橘子平均分成几份?

小组长拿出橘子图片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

师:请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边分边说。

4.小结。

师: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不同分法,不管是哪种,每份都有几个呢?

师:我们知道平均分有多种不同分法,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吧!

[充分给学生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探索平均分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送给你们几种水果图片。不过要亲自动手分一分才能得到。(出示图片:20个苹果,16个桃子,12个橘子,8个草莓排列在一张8开纸上)

生:有脆脆的苹果,酸酸的橘子、甜甜的草莓、软软的桃子。

师:因为老师很公平,爱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所以每人都要得到这四种水果,而且这些水果是平均分给小组里的4个人,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想办法动手分一分。

2.动手活动。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展示。

师: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动手分,看看你们分得怎样呢?把你们组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我用圈的办法,5个苹果圈在一起, 4个桃圈在一起,3个橘子圈在一起,2个草莓圈在一起,然后把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用一个方框框起来,这就是一个人分到的。(边说边展示)

生:我们组把这些图片撕下来,一个人分一种水果,最后我们每人分得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

生:我们组把4个人的名字写在旁边,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比如分给我的5个苹果就与我的姓名连起来。

师:小朋友们很能干,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把这些水果怎么分给4个人的?

师:你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几个桃?几个橘子?几个草莓?(生齐答)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环节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向生活拓展,给学生思维留足了空间,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想出圈一圈、连线、撕、写等办法,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请你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

[回顾全课内容,提出要求。把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平均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课件 篇9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3.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2)活动ppt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平均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平均分课件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页的《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理论依据,我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1: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移动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 。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 4 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 4 个人,再除以 4 )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 13 ”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1.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

(1)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我并板书。

(2)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我在做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

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5、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6、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45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知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个教学设计,我根据教材特点与三年级学生实际,做了很多的预设。因为学生是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生命个体,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生成学习经验,生成情感体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平均分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经历操作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导语: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引导观察画面,说一说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知“平均分”。

师:瞧,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的食品真多啊,他们都手忙脚乱了,我们来帮他们准备准备,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问题: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操作分物品,教师参与巡视。

(3)学生汇报分法,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一说你们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都知道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的食品一样多,所以你们每份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分份分得同样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指名读题,并说一说题意。强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学生操作: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3)集体汇报订正后,根据分得的结果填空。

3、应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例2

思考并进行操作问题: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小棒分一分。(讨论进行)

(3)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表达顺序,把多少,分成几份,一个或几个一份,这样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4)教师小结平均分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巩固练习

1、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2、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3、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1)用小棒当学具。

先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小棒),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分得,结果怎样?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4896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在宿舍里的伤感文案33句
下一篇 : 最新祝母亲节说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