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编辑特别向你推荐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标题为“百年震撼观后感”,讲述如何从各个角度撰好一篇影评。如今,找个闲暇时间看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会随着剧情展开。这时,你可以尝试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影评,说不定会有新的启发和创意哦!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1

**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这段2小时6分25秒的**,我深受震撼,感受颇多。

首先,这段**给了我教育孩子的深刻启示。从3岁到13岁是一个关键时期。幸运的时,我的孩子们都处在这个关键时期。对我来说,把孩子们教育好树立了一种很强的信心。王财贵教授一再强调了经典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汲取这种经典的精神给养,让我们先生的这种伟大的智慧深深地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这种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不能做文化的天生侏儒症患者。

王财贵教授在讲话中提到,当今社会存在着一大批文化侏儒,他们无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仔细想想自己也算得上一个文化侏儒,从小到大没有读太多的经典,没有接受太多优秀经典的浸润,致使自己在需要写作的时候,在需要用词汇表达的时候,感觉到词穷,力不从心,究其原因,还是书读的少,经典读的少,这也决定了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大家。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三十几年的人生当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的好多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现在听了王财贵教授的课,深深地为自己感到悲哀。

如果说自己的以前可以归结为没有好的启蒙老师,父母没有给予好的启发,自己的年幼无知,那么现在听了王财贵老师的课,知道了这些,难道还能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知道0-13岁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你不应该为孩子们制定合理的计划吗?再不进行,就真的晚矣!

王财贵教授说:教育需要太多吗?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你只需要告诉孩子“下面开始读吧”!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2

也许,我们都应忏悔;也许,我们都应沉思。为那些被我们残害的孩子,为那些被我们障碍的心灵。三字经有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们就像一粒种子,我们的播种,我们的养育,将使他们成为未来。他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

那么如何教育?怎样才能不阻碍我们孩子的发展。认知教育学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过程合理地进行,这就要求在理解的同时进行教学。

孩子三岁以前,就如一块海绵,广泛的吸收知识。此时的学习能力是黄金时期。好的,也是耳濡目染,不好的,也是耳濡目染。

孩子早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我们利用健康的营养,使他们茁壮成长,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教就有,没教就没有。

耳聪目明即为聪明。

所谓耳聪,是指在儿童的早期成长过程中,能够听到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等经典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儿童不仅可以获得优秀文化的熏陶,而且可以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使他们的大脑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作出反应,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日常的生活中,北京的人说得一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各个地方的人说得一口标准的地方方言,北京人不会说其他地方的方言,是因为早期的发展中,他们的大脑没有得到相关的刺激,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早期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其重要。学一门语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两倍;学两门语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两倍。尚未开发的大脑,播种越多收获也就越多,有教就有,没教就没有。

而让他们听各国的古典音乐,更是明智之选,在接受不同语言的刺激的同时,还接受美的熏陶。也让孩子更能接受。

所谓目明,即在孩子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使其目染世界经典之作,例如世界名画,各国的经典文化。其中的道理和耳聪一样。孩子的心理是纯洁的,接受的,所以在这个时候背诵一些名著,这样优秀的文化和思想才能根植于我们的心理之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

在这个各国文化相互渗透,文化良莠不齐的今天。我们首务更应从我们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开始。其中,《论语》,《老子》等有是明智之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四书五经等无疑在世界文化中是一颗瑰宝。中国伟人之多,思想之深。

更是我的取自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而且,只有把自己的经典文化学好,才能不迷失自我,学习别国优秀的经典文化。而且,只有学好这些珍贵的古典文化,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孩子是我们抚养大的。他们的明天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教就有,没教就没有。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3

两天前,台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国际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致辞。两天来自己也很惶恐,将近30年的教育工作,自己在干什么呢?自己兢兢业业,刻苦努力的教授语文学科,自认为和身边的教师一样,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然而在开学初的教师培训会上被批为老师应下18层地狱,真可谓是罪大恶极之人了。

这让自己苦恼了一段时间,本人为自己做的是育人、树人的积德行善之事呢?在王博士的演讲中,他说教师正在毒害国家的幼苗。怎么可能?!

细想想人家说的不对么?放眼去看,许多经过十几年教育的孩子,不懂人恭之礼,满口脏话好吃懒做,对父母呼来喝去,对老师不服不忿,难道这就是家长用手捧着,用蜜浸着,老师用心育着,费心护着的结果么?哪个孩子不是人之初,性本善呢?

看当今社会,乌烟瘴气,衣、食、住、行;除了住不起外,其余衣、食、行,哪样安全呢?这不是人生之本么?坑、蒙、拐、骗、鱼肉百姓不为所耻,而且大行其道,这是泱泱文化积淀,礼仪之邦的子民?

这些谁之过?谁之过?是教师吗?

教师不过是制度的执行者,只不过是一截蜡烛,别人把它放在**,它便在**忠诚的,无怨无悔的发光,然而这些蜡烛制作的原料是绿色环保的还是有毒,又岂是能自己说的算的?说蜡烛似乎都高抬自己,全国上百万教师如何呕心沥血很少有人关注,及其个别的教师伤害学生事件却沸沸扬扬,很多家长端枪瞄准教师,**社会也一边倒的厌恶教师,煽情敌对情绪来显示自己似乎还有一些良知。教师已不亚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尊师重教”不是笑话吗?连自学成才的学生都不尊敬老师,骂老师吗?

教育如何改革,是一个个沙粒一般的老师能决定的吗?老师们不是按照教学纲要在努力去实践吗?如果说老师是害人的罪人,那老师只不过是忠诚但悲哀的替罪羊啊!

教师就是一份工作,教师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个群体,既佩戴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环,也背不起“毒害国家下一代”的黑锅。所有的人都希望教师十全十美,希望老师博学多才,希望老师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兢兢业业--------,每个老师何尝不这样希望,没有在努力?如果真能那么博学多才当大学教授多好,如果那么精明能干当个总裁、董事长多好?

如果那么能说会道,当个专家多好?再差些也能当个小编呀!不幸的是,我们真的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

我们在努力:在课堂上,在批改作业中,在拖地板上,在擦学生鼻子上,如此平凡。

一个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教师,奋斗一生固守清贫的教师,最终所有付出毫无意义时,这不是教师人生最大的悲哀吗?

我不是悲观失望,但我很生气,有些人以专家的名义,用一些令人惊叹的语言来吸引眼球,并有寻名钓誉的心理。他们也是大师。他们真的尊重老师,发自内心地教书吗?他们只是尊重自己。没有人能把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归咎于教师。我国的快速发展不是教育的结果吗?

清朝没落跟科举八股文没关系吗?这些年我们接触到各种教育思想,包括阳斯中学高分应试,教育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本应是教育的进步,这说明很多人在思考,在尝试,这是可喜的事,只是讨厌他们为了抬高自己,去贬低别人,他们不敢针对高层教育方针,却把无辜的老师当把子。

另外当今社会要想快速转变社会风气,当务之急是尊师重教,现在社会需要对教师的正能量,只有全社会真正尊重教师这个职业了,教师的说教才有意义。才能唤醒全社会的良知。每个有思想的人都应该努力培养教师,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励教师自律,不断提高自己。

这不是正道吗?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4

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看完整个**,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先生说,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教育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情,很容易培养人才。我认为他说的是合理的。现代教育的弊端日益明显。老师抱怨学生很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教。尤其是孩子的教育让家长和老师头疼。

原因是我认为这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有很大关系。有句好话说,没有愚蠢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先生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们学的好,你教得不好,孩子们学的不好。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本性和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这些书是经典和历史。这样的经典将伴随他一生。

但现实是什么?从我自己的教育经验来看,小学语文教育就像王财贵教授所说的那样效率低下、费时费力。我小时候就喜欢中文,但那时候,没有《经史子集》这样的古籍可供我们阅读。是小华,小明和小老鼠。这些东西看了无数遍,从发下课本第一天就看,早就厌倦了,而我们的老师偏要我们一学期死守着这一本书。

现在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在我们该发展的时候被束缚了。现在我们想学早就失去了时机了,这种缺失是以后乃至是一辈子也弥补不了的。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时候恰恰相反。现在在小学,初中有太多太深刻的东西,比如奥数、英语和物理。更别说孩子了。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解决不了。

其实上天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将我们的路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有什么样的发展、违背了这个顺序,那教育的本质就不是育人了,而是害人了,所以教育应该顺应人类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人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像王财贵教授说的那样,不懂,只要能背诵就行。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训练和思维过少会破坏人的正常发展,对儿童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有后遗症。

这场演讲让我感触良多,我想有几点是应该要记住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育小孩有很大帮助:1、儿童教育贵在耳濡目染。2、幼儿学的东西影响儿童自身一辈子。

三。高文化素养的基础要放在13岁以前。4、经典之作,能开发智慧,能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智慧、眼界。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崇高的理想、开放的胸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先充分学习、吸收了自己的文化的精华,再去学别人,这样才能引他之长为己用,如果连自身的东西都没有学好,就去盲目模仿别人,即使学的再像,也不能把别人的优秀化为自己的长处,而只能是东施效

好123精彩资讯,最新最热门的每日新闻,娱乐八卦**

颦、邯郸学步而贻笑大方。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5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为中国教育请命为中国未来疾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一”与“百”的数字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继鲁迅之后向国人发出的再次呐喊“救救这些孩子”震耳欲聋,警醒着我们做父母的“别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当年鲁迅的一篇《狂人日记》一开白话文先河,它向吃人的封建礼教和传统的文化陋***了挑战,是一篇声讨教育时弊的战斗檄文,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救救这些孩子”的呐喊。x现在鲁迅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人们都在感慨再也没有这样一位文笔犀利敢于面对时弊提出呐喊的战士了,而王才贵教授面对教育时弊所发出的呐喊,为中国教育请命为中国未来疾呼,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纵观整场演讲,它诠释了四种观点:

(1)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蕴含着深邃的科学道理。

因为科学早已证明,我们在生活中学到得生存技能,90%是五周前学会的。我们一经学会了走路、说、听、读、写、做的基本技能,然后我们会提高它们。这个0-3岁的孩子像白纸做的海绵一样纯净。他吸收他接触到的一切。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他提供好的学习和足够的精神食粮,他将来就会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才。当然,此时的教育应注重对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熏陶(例如)

(2) 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关于这一点,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我们赢他们六年,他们赢我们一辈子”,“六年”对“一辈子”,我们的损失何其估量?这难度仅仅是教育的失败?

难道就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原因?我们太过注重孩子的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过迫切,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则往往看哪个教的文化课多,选学校时往往看哪个办得辅导班全。本来不堪重负的孩子再加上父母的殷切希望,就使得我们的孩子过早的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成了未长大的“小大人”,(举例)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谁知道我们的孩子烦恼何其多?

第二句:“科学是不需要教的,只需适时引导;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只需欣赏学写作文章”。这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忠告和呐喊。

既然,现实的教育制度不是我们所左右的,那么要想减少孩子的压力,我们就只有从小提升他学***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难度的数学教材,这就需要说道本文的第三个观点。

(3) 学国学势在必行,是时代所需。一。一个让数学和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是增加他的内在学习。如何增加?先培养语文能力,如何培养?

听、读国学经典,直接和圣人对话,可以扩充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升理解能力,可锻炼机械记忆力,培养孩子的定性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试想,注意力集中了,理解问题速度快了,记东西记得快了、牢了,再学***知识能不轻松自如吗? 2、在“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今天,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时代在召唤一种新思潮的出现,来教化我们的子民,平复国民的心浮气躁,净化国民的心灵,于是学国学读经典应运而生。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要让孩子不染肤色,不迷失心智,就必须用传统的古典文化来规范她的行为,陶冶她的气质,增强她的智慧,开阔她的视野,增强她的勇气。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古人的智慧过自己的生活。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全国各地都掀起学传统文化的热潮,就连各大电视台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目,如《中华好诗词》、《挑战文化名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好评如潮,加上近年的语文分值增高,更加说明学国学是明智之举,给孩子打下文化底蕴,做好今天的储备,一待来年的厚积薄发。(举例梁道萍张仲宇孔繁锦)

(4) “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既然数理化不需要教,只要年龄适合引导即可,语言、**、美术不需要教,只需孩子耳濡目染即可,白话文不需要教的,只需学写文章即可,而学写文章就是学古人留下的经典文化。而学经典文化的方法只有六个字“小朋友,跟我读”,这样看来教育当然是很简单的事。

“小朋友,跟我读”简单的六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内含。首先,“小朋友”轻轻的一声呼唤,唤醒孩子的心智,提醒孩子的注意,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它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关注、引导。就像一个圣人告诉他的孩子们要更加用心地阅读经典。

其次,“跟我读”它遵循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孩子模仿性学***知特点。简单的“从大道简”的方法能激发不可低估的能量。

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的文明,5000多年的经验,5000年的成就。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每天都在向我们灌输。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最后,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1)语文教育的失败?(2)大器晚成的人物(3)学国学真的那么神奇吗?(4)对于孩子不要过分纠结孩子的一些小毛病。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6

知道要写这篇读后感的消息是最后一天晚上的事,窝在寝室里零零整整看完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一些对于王先生观点不清晰的地方也通过找演讲稿相对理清了头绪,或如王先生所说的语言这种东西本不需要教,小朋友自己就懂。我不是小朋友,但有时我的水平连小朋友都不如,我是连老师都不愿教授的大人了。

讲座主要讲诉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过此篇文章我并不会重复阐述这些内容了。讲座当然也在我心中激起过共鸣,但我也不会描绘过程中我的思想是如何碰撞的。我只讲讲听完讲座后,关于自己的所得,可能只是题外话了。

尽管浑浑噩噩读到了大学,现在的我依然只是个文化的侏儒。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文字是文化的承载。可是如今的我老子不会,唐宋词一知半解,最先接触的论语都没有通读完全本。听曾老师说过老子向往的是自然和无为而治,读的书也只简单地将老子与自然二字打上等号,却不知自然二字在镜片外所代表的逍遥心态,那种对无所拘束自由的渴望。

“为什么西方文化可以传到我们中国来,为什么我们中国文化不能传到西方去?”依稀记得王先生痛心疾首的模样。可如今的我们渐渐丧失了传统文化的信仰,没有了高度的心灵,在物质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沦为了文化的侏儒。我们可以莽撞地在中日冲突时,打砸毁日本车,自诩为深刻的爱国主义,却不知损害不了一丝一毫的日本经济。我们却不可以在与身边人偶然摩擦间,抑制上扬的冲动。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以认识到好友的下达而沾沾自喜…

篇三:《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后感

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 “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这是王老师的原话。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

就学不好。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这些书就是经史子集,这样的经典之作将会伴随他一辈子。而现实是什么呢,从我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来说,小学的语文教育正如王财贵教授所说一样,效率低下,浪费时间。我自己以前小时候也比较喜欢语文,但是那时候根本没有经史子集这样的古书可以让我们去看,都是小华、小明、小老鼠。这些东西看了

无数遍,从发下课本第一天就看,早就厌倦了,而我们的老师偏要我们一学期死守着这一本书。现在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在我们该发展的时候被束缚了。现在我们想学早就失去了时机了,这种缺失是以后乃至是一辈子也弥补不了的。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时候恰恰相反。现在的小学,初中学的东西太多了、太深奥了,什么奥数、英语、物理。别说是小孩了,有些就是我们这样的成年人也解决不了。其实上天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将我们的路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有什么样的发展、违背了这个顺序,那教育的本质就不是育人了,而是害人了,所以教育应该顺应人类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人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小学生,就应该像王财贵教授所说那样,不求甚解,只要会背就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太小训练思考是会违背人的正常发展,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甚至会有后遗症的产生。

这场演讲让我感触良多,我想有几点是应该要记住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育小孩有很大帮助:

1、儿童教育贵在耳濡目染。

2、幼儿学的东西影响儿童自身一辈子。

3、高度的文化修养基础要在13岁前打牢。

4、经典之作,能开发智慧,能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智慧、眼界。

因为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高远的理想、开阔的胸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先充分学习、吸收了自己的文化的精华,再去学别人,这样才能引他之长为己用,如果连自身的东西都没有学好,就去盲目模仿别人,即使学的再像,也不能把别人的优秀化为自己的长处,而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贻笑大方。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7

观后感系部:升学部

姓名:张婷婷

时间:2018.10.08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现在鲁迅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人们都在感慨再也没有这样一位文笔犀利敢于面对时弊提出呐喊的战士了,而王才贵教授面对教育时弊所发出的呐喊,为中国教育请命为中国未来疾呼,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今年国庆节校长布置了一个任务,**《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演讲,本以为这是一个很枯燥的讲说,没想到内容如此发人深省。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一”与“百”的数字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继鲁迅之后向国人发出的再次呐喊“救救这些孩子”震耳欲聋,警醒着我们做父母的“别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也许我们都应该忏悔,也许我们都应该深思。为了我们残废的孩子,为了我们阻碍的灵魂。

孩子就像种子。他们的成长取决于我们的教养和教育。

如何教育才能不妨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早期教育中我们如何用养料促使孩子茁壮成长。这场演讲阐述了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一。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蕴含着深邃的科学道理。因为科学早已证明,我们在生活中学到得生存技能,90%是五周前学会的。我们一经学会了走路、说、听、读、写、做的基本技能,然后我们会提高它们。

这个0-3岁的孩子像白纸做的海绵一样纯净。他吸收他接触到的一切。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他提供好的学习和足够的精神食粮,他将来就会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才。

2。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关于这一点,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我们赢他们六年,他们赢我们一辈子”,“六年”对“一辈子”,我们的损失何其估量?这难度仅仅是教育的失败?难道就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原因?

我们太过注重孩子的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过迫切,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则往往看哪个教的文化课多,选学校时往往看哪个办得辅导班全。本来不堪重负的孩子再加上父母的殷切希望,就使得我们的孩子过早的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成了未长大的“小大人”,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谁知道我们的孩子烦恼何其多?我们从小就要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这样他也能应付数学教材的高难度,这就需要说本文的第三点。

3、学国学势在必行,是时代所需。

在“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今天,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时代在召唤一种新思潮的出现,来教化我们的子民,平复国民的心浮气躁,净化国民的心灵,于是学国学读经典应运而生。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要让孩子不染肤色,不迷失心智,就必须用传统的古典文化来规范她的行为,陶冶她的气质,增强她的智慧,开阔她的视野,增强她的勇气。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古人的智慧过自己的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全国各地都掀起学传统文化的热潮,就连各大电视台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目,如《中华好诗词》、《挑战文化名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好评如潮,加上近年的语文分值增高,更加说明学国学是明智之举,给孩子打下文化底蕴,做好今天的储备,一待来年的厚积薄发。

“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既然数理化不需要教,只要年龄适合引导即可,语言、**、美术不需要教,只需孩子耳濡目染即可,白话文不需要教的,只需学写文章即可,而学写文章就是学古人留下的经典文化。而学经典文化的方法只有六个字“小朋友,跟我读”,这样看来教育当然是很简单的事。

“小朋友,跟我读”简单的六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内含。首先,“小朋友”轻轻的一声呼唤,唤醒孩子的心智,提醒孩子的注意,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它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关注、引导。就像一个圣人告诉他的孩子们要更加用心地阅读经典。

其次,“跟我读”它遵循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孩子模仿性学***知特点。“从大道小”的简单方法能激发不可低估的能量。

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的文明,5000多年的经验,5000年的成就。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每天都在向我们灌输。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升学部张婷婷

2018.10.08

百年震撼观后感 篇8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时候恰恰相反。现在在小学,初中有太多太深刻的东西,比如奥数、英语和物理。更别说孩子了。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解决不了。

其实上天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将我们的路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有什么样的发展、违背了这个顺序,那教育的本质就不是育人了,而是害人了,所以教育应该顺应人类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人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像王财贵教授说的那样,不懂,只要能背诵就行。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训练和思维过少会破坏人的正常发展,对儿童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有后遗症。

这场演讲让我感触良多,我想有几点是应该要记住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育小孩有很大帮助:1、儿童教育贵在耳濡目染。2、幼儿学的东西影响儿童自身一辈子。

3、高度的文化修养基础要在13岁前打牢。4、经典之作,能开发智慧,能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智慧、眼界。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崇高的理想、开放的胸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先充分学习、吸收了自己的文化的精华,再去学别人,这样才能引他之长为己用,如果连自身的东西都没有学好,就去盲目模仿别人,即使学的再像,也不能把别人的优秀化为自己的长处,而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贻笑大方。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6137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抓外卖检讨书汇集
下一篇 : 闯祸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