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老残游记读后感(精选八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1)

“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处处鸺鶹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这首出自《老殘游记》的诗深刻揭露了官员的蛮横,同时又体现了老殘对其的不满和愤懑。老殘是一个世家子弟,但因其不崇尚官场,只愿做一郎中,却深受官员赏识。他很关心百姓生活,当时像他一样满腹经纶却淡泊名利者屈指可数,他的性情正是我所推崇的。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大步前进,人们处于繁忙的工作之中,大多数人只追求切身利益,忽视了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使得整个社会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不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

其次,这首诗主题为讽刺官员执政问题。很明显,身为官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否则,“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官员应当以包拯为楷模,尽力维护人民利益,做到“廉直公恕”,切实为人民着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将会是大家的共识,那时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今天所读的《老残游记》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玙姑的才识,直至今日我才真正见识到女子的远见卓识和侃侃而谈。玙姑在与子平的谈论中充分展示了出来,她谈论的内容涉及文学、天文、政治、音乐等各个领域,其见解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她的谈论使人钦佩又令人信服,无不展露其才智,更绝的是Y姑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她的琴声将人带入一个清幽雅致的境界,令人浮想联翩。真的希望能像玙姑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

我其实并不想步入仕途,就我个人而言,我学习只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但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免不了受到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我理想的生活是居住在一个世外桃源,整日与优美环境、优美文字相伴,有一个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会努力去阅读名著,全面发展自己,我会尽力做到理想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2)

《老残游记》是一部醒民救世的哭泣之作。作者刘鹗是一个思想开明、力主实业救国的爱国人士,奉行“尊良知,尚实行”,但在腐朽的晚清王朝,他的作为受到旧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排挤,事业屡屡失败,最后竟落得个“勾结洋人,盗卖仓米”的罪名发配新疆,次年病逝。刘鹗自言《老残游记》是其哭泣之作,在自序中,他解析“哭泣”,最后总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若年轻时读此书,一定会感觉很痛快。主人公老残是一个手摇串铃的走方郎中,在游历之中,代筹计策,请来武功巨擘坐镇,使酷吏治理之下的一县百姓免遭不幸;出资救妓出火坑,后又助其皈依佛门;修书助孤孀释奇冤,巧计勘破十三条人命大案……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老残,博学、睿智、侠肝义胆,堪称“文侠”,但凡侠义之举,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心生敬慕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老残本是有着兼济天下宏愿之志士,喜爱结交奇人异士,原是相约倘若国家需要之日,俱要出来相助,其时讲舆地,讲阵图,讲制造,讲武功的,各样朋友都有。后来明白: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其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那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痛惜家国之命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此一叹也!

老残以独特的视角,直指晚清大厦摇摇欲坠的原因,虽切中要害但未指出根本。书中第一回,老残做了一梦,一只大船在巨浪洪波中行将沉没,船上载满了人,老残认为驾驶的人并未曾错,错的是船上的水手,因为驾驶的人所缺的是一个指引方向的向盘,而水手却不顾船只沉没,坚决拒绝接受“最准的盘”。类比书中故事,老残批判了那些表面“清廉的格登登的”实则刚愎自用、肆意残害百姓、滥杀无辜的“清官”,以及表面求贤若渴,实则昏谬无能、纵容“清官”肆虐的“好官”(在此,“清官”“好官”即是水手),却因自身局限,未曾指出酷吏、昏官误国的根本原因,也即那驾船的人才是关键之所在,此二叹也!

不能兼济天下,起码能补救残世。痛感国弊民穷,老残并未放弃“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拯民于水火而得解脱”的人生理想,只是,自己本是那送去“最准的盘”的人,可以让大船向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保得一船平安,而今只得在洪波巨浪中打救那一个又一个沉没的人,顾得这个又失了那个,一生所学及抱负,只得如此,三叹也!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生活。”年逾不惑,愈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悲情与悲壮。以此标准,老残亦是英雄,致敬所有的英雄!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3)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4)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5)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着《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6)

相信生活,改变自己

20xx年10月6日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拥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会用思想思考人生的意义,为自己设立一个理想的人生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进发。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想和灵魂,空有一副皮囊,那他与动物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每个人的思想又千差万别,因而有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个世界又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往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你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当你无法左右那些失去的时候,你只有牺牲自己现实的利益,以期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迫不得已的选择既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前提是要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在自然大境之下,一个人内心的活动总会通过自然之物呈现出来。自然如同一面镜子,将你所有的精神和情操展露在世人的面前。你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馈于你。微笑面对生活,你收获的就是快乐;忧愁面对生活,你收获的就是悲苦。有时候,我们也会被世俗或者情绪牵扯,当我们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时,总会有人给你当头一棒,阻吓我们改变现状,让你猝不及防。但是,不论遭遇什么情况,都应该从容应对,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生活的满足就是在相对平衡的环境中获取快乐,在那样的环境中,习惯了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只要心安理得地接受就好。一旦那种相对平衡被打破之后,我们发现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于是,我们寻求那种突破,希望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那种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但是这种突破自我的机会,不会轻而易举获得,它总会受到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是阻碍,有时候甚至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得与失之间作出选择,做好利弊权衡。迫于压力,有时候不得不放弃,有时候又会反抗,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

生活的美好就在于我们自己的感知。一个小小的满足就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有时候,一个人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喝杯茶,写段文字就是一种美好,一份难得的奢望。在清晨凉爽的秋风里,如果你自由自在地行走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听着鸟叫声,凉凉的秋风吹拂着脸颊,那份心情也非常美丽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会没有缺点和瑕疵呢?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人生来都是一样的纯净清明,简单明了。只是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后天自然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人格,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趋利避害,把那种不足或者劣势转化为优势,并实现自我的提升。每个人都希望实现人生的梦想,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们的愿景和期待,也是前行的动力。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东西是慢慢积累。按照哲学理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的累积而达到质的飞跃,从而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人生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内心有坚守和信念,积淀和蕴藏的东西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生就是许许多多的日常累积而成。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和鼓励,怀揣一颗积极上进的心,用心去孵化希望的种子,就没有谁可以阻挡我们的脚步。人生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时光。一个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水到渠成的。我们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美好,善于发现并捕捉美的瞬间,而且把这份心情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改善心情,改变生活。不管这种改变是表面的还是内在的,有改变终归是好事情。

许多时候,人生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我们习惯于循规蹈矩,因循守旧,不愿作出改变。一旦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那种渴望,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作出抉择。换一种方式对待生活,或许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一切改变都在于自己的内心,源于自我认知的裂变。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已经先走了许多年,既然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那一定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求同化异,顺势而为,在现实世界里追求相对的平衡,就会少一些烦恼和抱怨。当我们发现生活的本真,找到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份信心,成就美好的未来。

当你遭遇坎坷的时候,你依然要相信生活。有时候换一种生活态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你便会发现,生活真的没有那么糟糕。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7)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异常是女性的描述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明白不明白?’老残说:‘不明白。’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贪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并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经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并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提高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终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我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可是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终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明白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篇8)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7192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学生宴邀请函七篇
下一篇 : 端午节祝福语简短语句1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