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范本六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本为作者原来家的房子,这里便当做书名来用。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每篇佳作都可以独立成章,令人深思。这本书原为好友送我,实在难得,所以倍加珍惜。丰子恺先生的写作,没有鲁迅、老舍般的溢于言表的嘲讽,而有同样令人深思,同样使人们在黑暗中觉醒,看到光明。他的语言亲近随和、易懂言简,犹如无所不懂的知己。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每当我翻开此书,总是轻轻地、一页页地认真看。

还记得看的第一篇文章是《忆儿时》。作者通过举儿时养蚕、吃蟹、钓鱼三件有趣的事情,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童年的快乐、丰富,但着重于通过使用间接反复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身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同情和热爱生命的呼吁。紧接着的一篇《私塾生活》,是通过写自己在小时候进私塾读书的生活,来道出教育的封建落后,扼杀了无数代中国孩子,以及私塾先生的腐败、残酷、和贪婪,因为先生们大都吸食鸦片,并且对待孩子都很严厉,所以将下学归家的孩子们比作牢狱中释放的犯人,也就理所应当了。在给小朋友解释鸦片时,丰子恺先生字里行间显出随和、温柔,而且意思简单易懂。本书主要是写自己儿时和给孩子们的,于是就不得不提到自己对孩子们的看法。《给我的孩子们》、《儿戏》、《送阿宝出黄金时代》就是代表作。作者认为,儿童是最淳朴、天真的,他们没有掩饰自己,而是将全部想法说出,并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此,作者最喜欢的是孩子,最不希望他们长大,变成另一种让人失望、厌恶的人。在文章《渐》中,作者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成长、发展是因为渐,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使得作者感慨人生短暂一刹那便是永劫。《生机》中,作者通过借物喻人,借水仙花三次垂危,最后绽放花朵,比喻人要生机不灭,才能重新带来生机。作者还从车厢中看到了人的自私自利,社会的黑暗

太多经典的故事在丰子恺笔下写出,太多深刻的感悟在文章中蕴含,令人难以忘怀。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2

有时,我常常会想,我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做一名授人知识的教师,还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就在这样忧虑的环境中生存着,又迫于来自父母的压力,无法脱离。我的心在痛苦的挣扎着。但它的出现,散去了我内心的浮躁。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一名出色的漫画家,这便是我尊敬的丰子恺先生了。他的作品多之又多,却又都富含哲理。其中最令我喜爱的便是那《缘缘堂随笔》了。它的语言不是那样的华丽,却是那样的形象,令人回味。在书中,我看见了童年的丰子恺,在私塾上课的他,做父亲的他。在书中,我还看见了不同于其他大人的丰先生。

人生就好比是一张网,丰先生这样写道:“我仿佛看见这世间有一个极大而极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的别的事物来,使得本物不能孤独地明晰的显现在我眼前,因之永远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大人们在做事情总是会掺杂入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不必要的因素,不能直观地去看待,本是很简单的事物却变复杂了。大人便是处于人生这张网的最中心了。孩子们便是如此天真,不掺杂任何因素,很快就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事情的根本,孩子们也就处于这张网的最边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时间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将孩子们带入社会,磨去他们的天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残酷,满怀正义的青年为了能有立足之地,变成了冷酷的成人。社会将人们磨砺成了我们自己不希望看到的那一面,人们的欲望改变了社会,而社会又改变了人们。使充满正义、天真烂漫的青年们,变得奸诈,变得狡猾。

从丰先生的笔下,我真的读懂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充满信心。在丰先生看来,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是多么可贵。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可能是那么好笑。但我认为,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是上天给我们送来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们天真烂漫。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一切事物却是那样有趣,那样新鲜。在他们心中,对大人说的名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那样的美好。我真想问一问那些大人:“你们的童年过得怎么样?”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每天将自己的孩子压进学海,几乎不给他们一点空余的时间。家长们,难道你们童年吃过的苦还不够多么,难道你们觉得童年吃那么多苦还很快乐吗?我在这里劝一劝各位家长,不要将各位童年的苦转移到孩子们身上,去回忆过去的心情,好好去体会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吧!请不要认为你们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出言不讳是由于自己把他“调教”好了,他们只是过早受到了压力,将自己的可爱,封存在那心灵的最深处,请不要用大人的规则去约束孩子,令孩子过早的体会到社会的残酷,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也请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孩子,对他做什么事情都不理。那他很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请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世间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离别了。丰先生与缘缘堂的离别让我记忆犹新。虽然缘缘堂并非为人,但在丰先生心中,他已经成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迫于战火,丰先生才含泪与他离别。

泪已打湿我的双眼,这才从书的世界中清醒过来。我在想:“我长大后会不会变得那样冷酷,那样阴险,我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忘了自己要去实现梦想的原因呢?”

“不!会!”

如果丰先生是一名建筑师,那么它(《缘缘堂随笔》)就是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进。有了它的陪伴,我将穿越暗礁,击退狂风,朝着目标努力前进。

如果丰先生是一名面包师,那么它就是在我饥饿时的一块面包,给予我力量。有了它的陪伴,我将只顾风雨兼程。

如果丰先生是一名教练,那么它就是在我失望时一句鼓励的话语,给予我自信,我将只顾与时间赛跑。

它也在不停的提醒我:不忘─—初─—心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3

寒假里读了《缘缘堂随笔》一书,从书里认识了这位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他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敬佩万分。从书中《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和《渐》这两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孩子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对孩子纯真心灵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讲述了四岁小孩华瞻对“逃难”二字的理解,在他的眼中,逃难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可以坐汽车、爬假山、戏水,可以在救济院中尽情地玩耍,一九二六年是国民革命的战争时期,枪火连绵,逃难是多么恐怖和慌张的一件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可是孩子们却把这看成是多么丰富多彩的事,那孩子为什么会将一件可怕的事看得如此有趣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这纯真的童心让他们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你如果拥有这么一颗纯真的童心,也许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物是多么美好,于是,丰子恺从华瞻的身上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学会懂得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这样或许能得到短暂的快乐,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对孩子纯真心灵的赞美。有一句话说得好“童心无价,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拥有天真纯洁、无私无邪的品格,拥有了童心,你便会忘记生活中的琐碎愁事,快乐地面对人生,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享受生活”,而大人们由于生活阅历的丰富看待事物当然要比孩子深刻得多,有时候你会发现,大人也会被很多表面现象所迷惑,可爱的童真!当一个孩子将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想呢?恰恰有些事的真相也许只有通过小孩子“狡黠”的目光才能发觉,“皇帝的新装”不就是吗?

但孩子的这份纯真在一个人的身上能永远保持下去吗?不能,为什么?这就要谈到《渐》了。丰子恺说:“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不可能再像孩子那样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探究本质的,其实《渐》这篇文章又延伸到了时间的问题,我觉得《渐》很像朱自清的《匆匆》,这两篇文章都是叹息时光来去匆匆,渐渐消逝,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很多事物离去了都会再回来,不管是什么,都遵循这个规律,但是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那就是时间,毎一天的每一刻都在流逝着,朱自清抒发了对时间的惋惜。“渐”,你看不到它的形态,只能随着光阴的推移来看出它的变化,“渐”,不可捉摸,只有等到了你尝到了滋味,才能感慨它所带给你结果,一朵花从盛开到凋落,一棵树从矮小到高大,一个人由失败走向成功,甚至一个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这都是“渐”带来的变化,“渐”的本质是时间,让人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把握,不可挽留,“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

人生就是“渐”的过程,“一秒一秒地、一分一分地、一时一时地、一日一日地、一月一月地、一年一年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而“渐”无时无刻不在你身上,你却怎么也感觉不到,这也正是人生的精妙所在,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老态龙钟的老者,说长亦长,说短也短,回首童年,往事依稀,只有在“渐”字里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感叹人生的所悟之后,才知道有多少的完美和不完美,想必在苍茫人海生涯中,能悟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丰子恺、朱自清和一等僧人了吧!

《缘缘堂随笔》这部作品不仅告诉了我一种独特的人生观,还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儒雅、随意等优美自然的风韵在这部随笔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这是本让人受益终生的书。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4

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感触很多,虽不能说完全看透,但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万分。

吉川幸次郎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而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直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我对他给丰子恺的评价完全赞同。

《缘缘堂随笔》中收录了丰子恺的41篇随笔,包括缘缘堂随笔和山水间的生活,以及6篇缘缘堂往事。字句间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而且妙趣横生。

春日是Mendelssohn,夏日是Beethoven,秋日是Chopin、Schumann,冬日Schubert。――《闲居》

论文学的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论绘画的人说,“天机勃露,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自然》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轨迹!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渐》

在浩劫中,人生原只是一跳。我在你的一跳中瞥见一切的人生了。――《阿难》

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的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大生命的显示。――《阿难》

以上只是我选取的部分妙语,一本好书,只有真正读,认真品,才能体悟其深刻。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5

读丰子恺的散文,宛如细品一壶清香的茶,或如倾耳聆听他以智慧之语话人生,也如畅游于“陶渊明”式安闲宁静的世界里,那般惬意,那般自然,那般舒适。丰子恺天性平和,有着疏旷放达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品质,这种人格精神也就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他的散文大都娓娓道来,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人间关怀,表现出亲切幽默、平易近人的文风,更流露了其率真的个性。读着这些文字,就如同在与朋友闲话家常,亲切自然,不拘形迹,平淡而又深刻。他在散文里津津乐道孩子的童真世界,深情回忆师长的音容笑貌,崇尚天上的神明星辰、人间的禅宗艺术,且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碎事观察入微,写出独特自得的感兴,嚼出耐人寻思的人生百味。读罢,真让人仿如亲历了一趟生命之旅,获得一种宁静的感觉,一种身心放松的愉快,一种满足,一种惬意。于是,我们将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

儿童的天真是丰子恺在散文中始终赞美的主题。他在《给我的孩子们》《儿女》等篇中热烈地表达了这种赞美情感。童年,对成人来说无疑是一座沦陷的城池,再也无法收复。而品味丰子恺的散文,却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天真烂漫的时代,同感那份无忧无虑。丰子恺在老屋里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于是他在文中多次描写到这样的快乐生活:祖母在家里大规模地养蚕,屋里的厅上,地上的落地铺里统统是蚕,他便架起跳跳板在屋里通行,也为蚕饲叶;闲着无聊时就以跳跳板为乐,因此常失足跌到落地铺里;天井角落的缸里经常养着蟹,待到中秋时节,蟹煮熟了,他就移桌子到外面的场地上,抬头看月低头吃蟹……哦,这样可爱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了,这童真的世界,是那么地纯、真、美,让我们回味无穷。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是丰子恺最喜欢的诗,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时常保持着孩童般的天真无邪。他认为,唯有童心才绝对真纯,不但没有虚伪残冷的腐蚀,没有名利缰索的羁绊,更没有怀疑妒忌的压抑。是的,常道最美是童真,若心中时时秉持一颗孩童般正直无瑕的心,人才能活得真,活得自在,活出人生的意义。这是我们从丰子恺的文字里头读出的一方道理。

丰子恺善于处理与子女间的关系,那与众不同的仁者之爱,成为许多父母学习的榜样。他爱孩子,在朋友中有口皆碑。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散文二集》的导语中写到:“丰子恺对于小孩子的爱,与冰心女士不同的是一种体贴入微的对于小孩子的爱,尤其是他的散文里的特色。”同样的,朱自清在同名散文《儿女》中也说到:“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丰子恺为他的孩子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写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后,丰子恺又写了《儿女》一文,再一次表达了自己对孩子那浓得化不开的爱。《儿女》的开篇直接写了自己送走孩子之后独居时的内心感受。离别了孩子,作者的心头被空寂和孤独填满了。就在送走孩子的当晚,他把剩在灶间里的很多东西都送给了别人,唯独留下了四双小鞋子。从留下小鞋子这一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细腻、深沉与真切。丰子恺与儿女相处时,会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处处为儿女着想。例如对于孩子们种种调皮捣蛋的行为,大人们一般难以容忍,连慈爱的丰子恺也会有不耐烦之时,也不免会哼喝孩子,夺走他们手中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但和别的父母不一样的是,他随自己的儿女哼喝之后继而以笑相对,夺了东西之后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途中立刻变为了抚摸。其次,他总喜欢用欣赏的眼光去赞美儿女的创造,在别人眼中那幼稚可笑的行为,在丰子恺看来却是儿女们可贵的创举。

再者,他与众不同的爱还在于他并不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能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朋友,这就跳出了一般的亲子之爱,看问题的角度宽了,爱的内涵就更丰富了,这应该给我们当下的父母有很大的启发。在散文《送考》中,作者开篇就写自己奉命送考——“其实没有什么重要的责任,因此我颇有闲散的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淡淡的几句话,道出了丰子恺对自己孩子的升学考试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作为考生家长的他,能与孩子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同情、理解孩子的处境,时时处处体察孩子的心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和排解焦虑,体现了宽厚的仁者风范。更重要的是他爱孩子的这种方式不像我们当代有些家长,因受狭隘的“一考定终身”观念左右而对孩子的升学考试表现得特为重视,他只持一种自然的心态坦然对之。要知道,这过于重视会让孩子心里头的紧张感徒增,给孩子增添很多不必要的压力,最终不仅影响儿女的成绩,也不利于儿女的健康成长。

诚然,我们都承认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都惯于用期望的链子把孩子紧紧锁住,希望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延续自己的心愿,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和情感,让孩子倍感压抑和负担。其实,父母是不能单纯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孩子不仅是父母自身的延续,也是独立的自然人,我们应该与孩子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让彼此都有平等表达心中意愿的权利,以敞开心胸来交流。并且,做到同情、理解孩子的处境,时时体察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这样才能更恰当地给予子女真正的爱。

丰子恺,其文真且朴。读其文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生命探索之旅,并在这个旅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他,让我们的心灵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希望;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位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旅人撑出一片希望的天空。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篇6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广博的学者,一个平实的凡人,一位真切的彻悟者,丰子恺,不仅能以其简洁白描般的漫画引人深思,一本薄薄的《缘缘堂随笔》也让人掩卷漫思、受益良多。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着实让我敬畏万分。

他在书中写道:“我似乎看见,人的心都有表皮。这表皮的质量与重数,依个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有的人的心用纸包,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和下一句:“我家三岁的瞻瞻的心,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常是赤裸裸而鲜红的”。这些话语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让我沉思良久。在它里面蕴含了鲜为人知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都有表皮”。的确就是这样,表皮越厚重数越多就更不容易被欺骗,更坚强,但与别人交往的想法与欲望就会越少;反之,表皮越薄重数越少就会容易被人欺骗,更脆弱,但会给人感觉很真实,别人就愿意与你交流、沟通。而瞻瞻呢,却又不一样了,他那一颗没有表皮的、赤红的却是童心。天真、善良这两种性格正是拥有一颗童心的表现。

另外,丰子恺先生又十分崇拜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丰子恺先生学艺术时的老师,又是他学宗教的导师。他的一生,受法师的影响很大。他还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而弘一法师则住在了第三层上,他住在了第二层上,只能在第二层里徘徊,有时能去望望第三层的风景,却不能入,不能真正地进到里面。

此外,丰子恺先生总能够把任何事写的透彻。就拿吃瓜子这件事来说吧,他把瓜子的来源、包装、形状、吃瓜子的方法全都描写了出来。里面有他嗑瓜子时把整粒瓜子全部咬碎时,便会不想再去吃了,可瓜子那非甜非咸的香味会引逗他再吃,拿瓜子没有办法,可再次嚼碎的时候他又会停下来,甚至把瓜子拿到离自己稍远的地方或转过身去,但又和朋友闲聊时,又会发现自己再次吃上了瓜子,而且已经吃了好几粒了。在这之后便对瓜子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再吃瓜子了。 在丰子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了生命,能把文章写成这样正是我敬佩丰子恺先生的缘由。所以,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因为里面充满着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了。但给我印象最深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童心,他是一个佛教徒,但他对童年、童心的渴求也同样是重要的。童年在丰子恺的笔下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即使他不能跨入生活的第三层他也希望能再次拥有童年,拥有童心。所以,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时间,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8500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银行整改报告
下一篇 : 秋季写景作文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