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你有多少报告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呢?为了能更好地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报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完成或者事件发生后进行的汇报。为了您的方便,我们的编辑为您制作了一篇题为“中国消费报告”的文章,这篇文章仅供参考,请勿将其用于非法的目的!

中国消费报告 篇1

为了深入了解和挖掘中国汽车用户对汽车购买及使用的行为特征,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新华信从XX年开始进行中国汽车用户消费形态研究。调查内容包括:车辆购买行为、使用行为和更新行为等汽车消费行为,以及汽车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特征。

随着每年新车投放的增加,以及每年汽车新增注册用户的增加,我们的调查样本量和覆盖城市也随之增加,到XX年,为了确保研究成果更准确真实地反映中国车主的状况,共选取了全国24个不同级别城市进行调查,调查覆盖中国市场127款量产车型,共计15000个车主。

随着《中国经营报"汽车消费地理》系列报道的推出,我们将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逐一揭示不同城市在汽车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

(一)汽车消费群体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过去五年间,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场高速增长,实现了从XX年的125万辆,到XX年416万辆的跨越。在这个爆发性增长的阶段,中国汽车消费仍然以首次购车为主,首次购车比例在80%左右。具体来说,它具备以下特征:

女性车主比例增加

随着汽车普及率提高,女性对于汽车的兴趣、关注度和话语权在飙升,女性车主的比例明显增加,由XX年的20.3%增加到XX年的30.9%。

车主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XX年车主平均年龄为32.3岁,与XX年相比,车主平均年龄年轻了约3岁。

车主家庭收入有所增长

年车主家庭平均月收入10193元,与XX年的9235元相比增长了10.4%,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区域市场汽车增长速度发生变化

从不同区域乘用车新增注册量看,XX年北京、上海和广东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长率开始放缓,三地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速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浙江、江苏、山东和四川汽车消费市场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河南和内蒙古等地区则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区域正处在市场成长期,增幅虽大,但基数较低,销售增加的绝对量还不大。

(二)汽车消费观念地理差异

中小城市的消费观念大概落后大型城市三年左右

通过不同级别城市车主价值观比较发现,大型城市车主强调个性,中型城市车主看重身份地位的体现,而中小型城市车主在意全面成本和社会归属。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城市一年内购车的车主更看重强调个性彰显,1-2年内购车的车主,看重身份地位和社会归属,而3-5年的车主则在意社会归属和性价比。由此看来中小城市的消费观念大概落后大型城市三年左右。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购车行为更为慎重

大城市汽车市场更加成熟,车主在购车过程中光顾的经销商店数量少。XX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城市车主在购车过程中平均光顾的经销商店2.4个,大型城市车主平均光顾经销商店1.7个。而经销商实力与促销行为成为车主选择经销商最为看重的两大因素。

通过各类城市消费者购车时考虑因素的排序结果,反映出大中城市消费者首先考虑价格档次,而中小城市首先考虑品牌。这说明,大中城市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带来的实际价值,而中小城市消费者对于汽车更看重对社会地位的标榜和社会归属感。

(三)汽车消费偏好地理分布

在中国,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形成地域消费偏好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了区域汽车消费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从主要车系在分区域版图上,可以清楚地显现出来。

大众系优势区域:北方大部分地区

大众的两大生产厂家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在上海和吉林长春,大众系在上海和吉林表现出明显优势,市场份额分别为9.2%和3.1%,与整个乘用车在两地的市场份额相比,分别高出5.1个和1.3个百分点。除了两个产地区域外,北京一直是大众系最具优势的市场,每10辆大众车至少有一辆是北京人购买的。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城市,XX年占全国乘用车市场的7.6%。

众系产品在受到北方人普遍认同的同时,在全国最具商业气息的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区域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广东省占有全国乘用车市场的11.4%,而大众在广东省的销售量只占到其全部销量的5%,在浙江和福建的份额也明显偏低,与整个乘用车在两地的份额相比分别低1.3个和1.2个百分点。

丰田系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前沿地区

XX年丰田系每四辆车就有一辆是销售到广东的,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消费省份,占全国乘用车市场的11.4%。丰田系列虽然在区域版图上优势区域不多,但是这些区域占据全国乘用车市场的30%,而对丰田的销量贡献超过50%。

河北、山东和四川三省是丰田系相对弱势的区域,对丰田的市场贡献度明显低于对全国乘用车市场的贡献度。

通用系优势区域:东部沿海地区

通用车系的市场表现再次印证了在中国生产汽车产地选择的重要性。通用是中国乘用车产品线最长的企业,从乐驰到凯迪拉克,产品覆盖5万到50万元的价格区间。上海通用地处上海,除了在上海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浙江和江苏也有上乘表现,三地对上海通用的贡献超过1/3。

通用表现欠佳的地区主要是北京、广东、天津和河北四个省份,分别低于全国乘用车份额的1.5个、1.5个、1.4个和1.9个百分点。

奇瑞优势区域:内陆广大地区

虽然从版图上看奇瑞优势区域很大,但由于这些优势大多只是略高于整体市场变现,对奇瑞整体市场贡献仅为52.6%,只有产地安徽省的优势明显,份额高达5.1%,高出对全国市场贡献率3.4个百分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和浙江两个汽车消费大省,奇瑞的劣势比较突出,两地合计的市场份额为12.8%,有近8个百分点的差距。

几大主流品牌之所以在中国形成截然不同的格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品牌的力量。只有充分了解这种区域需求差异,才能在中国这个多元复杂的市场中不断扩大自己的疆界,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作者系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

中国消费报告 篇2

最近,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研究院和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2001年年度中国IT市场年会,会上发布了《2001年中国PDA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报告结果显示:2001年掌上电脑高涨低落,商务通持续领先。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PDA市场规模略小于2000年,年销售量为464.8万台。整体市场不景气,除高端专业型掌上电脑产品外,其他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萎缩现象。基础信息类产品在整体市场销售额中依然占据主流位置,其中,商务通的销售仍然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达到了40.3%和44.6%,比第二名名人分别领先15.2%和20.7%.联想和快译通分列三、四名。报告指出,2001年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产品与技术竞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竞争。原因在于:这些技术竞争并没有表现在核心技术上,更多体现只是体现在产品升级上。这种升级更多仅仅表现在电池使用时间、资料存储能力等局部功能上。同时,这种技术竞争更多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所谓技术战的结果更多表现为大幅度的价格下降,而不是通过技术、性能的提高给消费者更大的使用价值。对于价格战,报告认为,更多的厂商逐渐变得理性,普遍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应用而不是价格。因此,2001年更多的厂商采取的是推出更好性价比的新产品和新应用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报告认为,伴随PDA市场的转型,市场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被广告催生的礼品市场开始回归消费者应用市场。个性化、行业应用等成为促使厂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产品。与2001年以前的广告战和价格战相比,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多转向技术和产品的实力竞争。对于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报告给予了预测。中、高端产品的个性化/行业应用和无线通信类产品是未来PDA产品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基础信息类产品在个人应用市场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新的应用点,原有功能将成为PDA的基本功能。未来基础信息类产品向上将逐渐融入无线通信和专业、行业应用领域,向下则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电子辞典或者价格更便宜的记事本。事实上,2001年末,人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恒基伟业、联想、名人相继推出自己的附带短信功能的PDA.据悉,2002年1月,商务通短信王销量成倍增长,当月已经成为掌上电脑中的单款产品销售冠军。

中国消费报告 篇3

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过不止一次的网购体验。随着网购业的发展,网购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网购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网购次数的增加必然导致开销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否影响了大学生在饮食、生活以及学习上的正常支出?大学生在网购物品种类如何,是偏向休闲娱乐还是日常生活亦或是工作学习?对上述情况的清晰把握有助于对学生网购行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或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理性的网购行为。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为填写《大学生网购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网购情况等20项内容。从井冈山大学获取样本290例,其中女生152例,男生138例,共获取有效数据8700个。

调查结果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上网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在每天2小时以下时,男女生,分别为42.0%和30.9%;但在2个小时以上时,分别为58.0%和69.1%,女生多男生11.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更多的男生每天都会上网浏览一下网络,但时间不会太长;更多的女生则青睐于长时间的网上徜徉。这与男女生上网习惯有关,男生上网的目的性较强,在查阅了想要的内容后更多的是退出网络;而女生则更倾向于网上漫步或逛街,大多方向性不强,随便看看,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从而使用了大量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时长2小时以下农村学生占41.6%,城市学生占23.9%;2小时以上的农村学生占58.4%,城市学生占76.1%。

可以看出,城市学生更喜欢长时间上网,而农村学生相对而言较少长时间上网。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很好具备个人电脑,没有形成长时间浏览网络的习惯;而城市的学生则较早的接触并应用网络,因此,大学生活中上网则占据了较多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生活费在900元/月以下的人数占77.5%,城市学生占44.6%;900―1200元,分别为20.4%和40.2%;1200元/月以上分别为2.0%和15.2%。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在生活费上相对于城市学生偏少。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

1)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2)选择原因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质量品质的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得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月网购次数在不同的层次比例均有不同。分别为女性:40.7%、21.3%、20.7%、6.0%、11.3%;男性:58.%、16.7%、15.9%、2.2%、7.2%。由此可见,在月购物2次以上的人群中,女性大学生均多于男性。在月购物1次的人群中,男性则多于女性大学生。总体来说,女性更倾向于网络购物,在次数上也更加频繁。调查可以看出,月购物4次是一个分水岭,区分了购物的两种人群。

调查可以看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每月2次及以下的购物频率,分别为:66.2%、78.3%、82.8%、65.7%;而月网购次数较多(3次及以上)则更多集中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分别为:33.8%、31.7%和34.3%。同样,月网购4次仍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分水岭。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在低频率网购人数比例高于城市学生,分别为:74.1%和56.0%;而在高频购物(3次及以上)人数上,城市明显多于农村学生,分别为:45.1%和25.9%。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生活费的增加,大学生低频网购(2次及以下)人数在不断减少,由93.3%减少到33.3%;而高频网购人数在持续增加,由6.6%增加到66.6%,尤其是5次以上的购物人数增加明显,由3.3%增加到44.4%。由此可知,生活费直接决定网购次数的多少。

调查可知,城市来源大学生由于生活费较为充足,有较多的余钱用于购物,而农村来源大学生则正好相反。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生活费较低的群体中同样存在月购物5次及以上的同学(3.3%),这值得我们注意他们不恰当的消费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上网时长的增加,高频购物人数也随着增加,比例分别为:17.2%、 30%、48%和72.0%;而随着上网时长增加,300元以上的网购消费额度也随着增加, 比例分别为4.8%、15.6%、24.5%和40%。

由此可见,学生的上网时长与网购频率和网购消费有着正相关关系。上网时间长的学生可能对网络购物相关知识掌握更多一些,同时对于网上商品了解程度也更高,使得这部分学生更相信也更愿意网络购物和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

统计结果显示对200元以下商品购买倾向男女大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82.6%和88.8%;对于200元以上商品购买倾向分别为:17.4%和11.2%;不同地域来源学生对低价格商品购买倾向分别为:88.4%和80.3%;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低价格商品购买倾向分别为:82.1%、90.5%、91.5%和91.4%。

大学生网上购物主要由于便利和价格低,同时也受限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商品。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网购消费额度在300元以下的人群比例占多数。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88.3%和81.3%;不同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86%、87.3%、94.3%和84.3%;不同地域来源学生比例分别为:89.7%和73.7%。

随着上网时长延长和生活费用增加,高额度的网络消费逐步增加。当上网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是,300元以上消费比例高达52%;而当生活费用1200元以上是,高额网购消费比例为55.6%。

上述结果显示,学生网购消费金额绝大多数集中在300元以内,更倾向于低额消费。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必须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花费外,才会去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几乎每个人都有网购的经历,网购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次/月。女生的网购次数多于男生,城市来源学生多于农村来源学生;网购次数随着生活费用、上网时长的增多而增加,但与学生的年级没有关系。高频次的网购主要受生活费用和上网时长的影响。

网络购物期望(承受)价格大多集中在200元以下,比例高达80%以上。这种期望价格并不受年级、性别、地域来源以及上网时长的影响。但生活费用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生活费用多的学生能承受更高的网络商品价格。

每月网络消费金额也大多集中在300元以下的低额消费。性别、年级和地域来源对其影响不大。但上网时长和生活费用则较大程度影响着学生每月网络消费金额数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学生高额网购人数比例迅速增加。

中国消费报告 篇4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农商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农商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从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观,正确指导他们理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习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等。

郑乐苗:

作为组长,我觉得在这次调查中我的收获是最丰盛的。做问卷前的准备我要筹划好一切工作,并且必须积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进行调查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调查。我必须把工作提前分发给大家,同时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消费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消费,有了正确消费的意识。

王斐: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感悟颇多。首先,设计问卷环节,我们组成员通过许多资料。

调查,汇总成问卷,着让我们增长了许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了解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环节,怎样使问卷的结构更加完美,使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发调查问卷着能培养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让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朱雅芳: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许多资料。对我们学校大学新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中我不仅收获了这次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且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了应用。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报告。最让我感悟的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多。

林君:

这次调查时我步入大学的第一份调查,在本次调查任务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我们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作互助,同时也了解到制作调查问卷报告的过程。在其中担任有关问卷的职务,在设计问卷时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的问题,从而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分发问卷进行调查时,锻炼了交际与沟通能力。综上所述,我觉得本次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薛熠熠: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我学到了怎样与同学沟通相处,怎样让同学更好地配合写问卷。在统计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比例。

中国消费报告 篇5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

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中国消费报告 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中国消费报告 篇7

2017中国消费者的趋势报告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2017中国消费者的趋势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12月1日消息,DT电商获悉,今日京东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该报告基于京东大数据,对京东平台上农村电商消费区域、用户画像、购买行为、支付行为、品牌偏好等维度进行分析,同时也展示了农产品上行(指农产品从农村销往城市)、农村金融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农村电商目前的生态与消费新动向。

报告显示,农村电商用户数量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网货下乡用户,还是农产品上行(特产馆)用户,其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均呈现独特的特征:女性、年轻、重促销。同时,电商采购行为仍不够成熟。品牌方面,农村电商用户对品质、品牌需求明确。农资电商成长迅猛,体现明确地域特色。通过京东特产馆可以看到,消费上行农产品的用户偏高端,注重地域特产和农产品的品质。

农村消费者已成高频电商用户

从农村电商用户分布来看,沿海地区下单人数居前,内陆地区由四川领跑。江苏、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川、河南构成第一梯队,合计下单人数占比超过50%,其中,仅江苏一省农村地区下单人数占比即超过9%。与此同时,网货下乡下单人数地区差异也极为明显,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区下单人数不到1%,偏僻省份的电商生态环境仍待改善。

甘肃、福建、江苏农村地区下单人数增长最快,全国整体需求旺盛。 从下单人数来看,2013年至2015年各省市农村地区下单人数逐年大幅增加,其中尤以甘肃、福建、江苏尤为明显,2015年增速超过160%。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不仅下单人数总量居前,增速也较快,显示出该地区农村居民旺盛的需求。

考虑到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女性需要留守照顾家庭,自农村“出走”的年轻人多以男性为主。因此,农村电商用户呈现出女性化的特点。数据显示,虽然男性是农村电商购物中的主力,但女性用户占比高于全站,而且地处越偏僻,女性购物者的比例越高。根据该客户群特点,箱包服饰、营养保健等商品或将成为明年的消费热点。

从年龄上看,超过90%的农村网购人群分布在19-45岁,其中26-35岁是消费主力军, 占比超过70%。其学历也以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及本科)学历人士居多,大学及以上学历略高于全站水平,一方面,这是由于很多已经走出乡村的用户在为家乡的亲人网购商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农村网购人群的教育水平远低于一线城市。

农村用户对移动端的依赖,远远超过了城市地区,移动端订单占比比一线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除了让很多尚未触网的农村人跳过PC,直接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而且消费更加便捷。农村用户移动端订单量占比最高的品类是农用物资和母婴用品,其次是个护化妆、食品饮料、酒类产品、家用电器等品类;电脑办公用品、礼品箱包、钟表等则占比相对较少。

与城市用户上午、晚上双高峰的`购物时间不同,农村用户的一天中的购物时间不太受工作节奏影响,比较平缓,从11点至17点、21点至22点是农村用户会持续保持下单高峰。

从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来看,农村电商用户更容易受到促销因素影响,对促销敏感人群占比约51.52%,高于全站平均水平约5.5%;而对评价敏感人群占比约31.93%,低出全站水平近20%;从消费心理分析,冲动型购物者在农村地区的比例比全站高出36%。这些数据说明,农村地区用户在商品选择上更偏重价格,理性消费观还需要大力引导与提倡。

食品饮料、个护化妆和服装需求增长迅猛

从农村电商消费需求来看,家电、手机、电脑办公、服饰内衣是农村电商目前的主要消费品类,食品饮料、个护化妆、鞋靴等品类的销售额增长迅猛。农资产品发力伊始,但其销售以超高速猛增,体现出巨大的潜力。

从京东帮数据来看,冰洗类家电受到全国范围内农村电商消费者的青睐,需求比重大于其他品类,黑电其次;但厨卫、小家电的销售仍有待开发。在地域上,东北地区对冰洗及黑电产品的需求量尤甚,订单量高达41%和31%,对空调的需求量最低,仅5%;反观西北、华东、华南地区,则对空调需求旺盛。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国际知名大牌开始“深入”农村腹地,农村电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在家电品牌中,美的多年来垄断销售额榜首,飞利浦、TCL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轮替;母婴产品品牌依赖度基本形成,帮宝适、好奇、惠氏是农村网购中较受青睐的品牌;酒类产品中,最受农村地区欢迎的还是白酒,其中以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为代表;手机品牌销售额排名中,2013-2014年,苹果、三星、华为手机在农村地区最受欢迎,2015年之后三星的品牌号召力逐渐下降,小米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这些品牌分布让我们看到农村电商用户对品牌、品质的明确追求。未来,随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外知名大牌和高品质商品有望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

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大牌潜力巨大

网购农资已成习惯

从全国农村电商情况而言,盆栽/苗木、园林/农耕及种子是农资电商中最常采购的物资类别,分别占比为36.76%、32.80%及20.23%。

农资电商的消费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从销量而言,江苏农民绝对是农资用品的网购主力,超出第二名河南省147.2%。第二梯队以河南、四川、河北、广东、山东组成。

例如,东北地区对盆栽/苗木、园林/农耕及种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品类,体现出该地区土地、水和森林资源丰富,以农林业为主的特点;而新疆、甘肃、青海中西北部地区等依靠灌溉的绿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地区,除需要大量的肥料之外,对兽用器具、兽药等也有一定需求。

电商扶贫新模式初显成效

无论是从销量还是销售额来看,京东地方特产馆消费者对食品和生鲜产品都呈现出极高的偏好。此外,用户喜欢购买的品类还包括酒、保健品、具有当地特色的礼品等。

特产馆的用户群体,不仅呈现高端化倾向,且年龄相较全站而言更为分散,尤其是36岁以上用户,显著高于全站水平。对于中高年龄层的用户,网购各地特产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相比线下购买而言,在可信赖的电商平台通过有资质的特产馆购买,也反映出用户对食品安全和网购品质的关注和认可。

从特产馆商品的销售路径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广东、江苏、浙江)体现出极强的购买力,其中,在全国各地特产馆消费排名前五的省份中,都能看到广东的身影。此外,除均会销往北上广一线城市之外,各地特产销售路径也呈现一定的亲邻性,如江苏、山东本地对山东特产的消化能力不容小觑,安徽岳西馆特产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带,广东省特产也被湖南、福建等地用户追捧。

随着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农村电商用户的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也开始向城市靠拢,开始向品质看齐。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农村电商市场规模或超万亿。此外,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也将进一步提振农村电商消费,成为零售电商市场新的增长点。

中国消费报告 篇8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潜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文化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核心文化;第二,具有不一样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亚文化。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市场的流行趋势都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就应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人期望得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超前享受,人们在购买住房、汽车等时,既可分期付款,又可向银行贷款支付。而在我国,人们则习惯攒钱买东西,人们购买商品往往局限于货币支付潜力的范围内。

物质文化由技术和经济构成,它影响需求水平、产品的质量、种类、款式,也影响着这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对市场营销具有多种好处。例如,电动剃须刀、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小电器,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理解,而在某些贫困国家不仅仅看不到或没人要,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奢移与浪费。

审美标准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由于审美标准对理解某一特定文化中艺术的不一样表现方式、色彩和完美标准等象征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尤其要把握和重视审美标准。如果对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缺乏文化上的正确理解,产品设计、广告创意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对审美标准感觉迟纯,不但产品的款式与包装不能发挥效力,而且还会冒犯潜在的消费者,或者造成不良印象。

每种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也会因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亚文化通常按民族、宗教、种族、地理、职业、性别、年龄、语言、文化与教育水平等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亚文化群中人们必然有某些相似的特点,以区别其他的亚文化群。熟悉目标市场的亚文化特点,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务必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化渗透于产品的设计、定价、质量、款式、种类、包装等整个营销活动之中。营销人员的活动,实际上成了文化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他们务必不断调整自我的活动,使之适应国际市场的文化需求。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渗透、借用乃至文化变革,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应具有理解和鉴别不一样文化的特点和不一样文化模式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潜力,并对消费行为进行跨文化分析,从而真正把握不一样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消费者的家庭、参考群体和社会阶层等。

家庭是消费者个人所归属的最基本团体。一个人从父母亲那学习到许多日常的消费的行为。即使在长大离家后,父母亲的教导仍然有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深受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购买或行为型态,销售者有时能够生命周期阶段来界定其目标市场,并针对不一样的生命周期阶段发展不一样的行销策略。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有些产品和品牌深受参考群体的影响,有些产品和品牌则鲜少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对那些深受参考群体影响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务必设法去接触相关参考的意见领袖,设法把相关的讯息传递给他们。

社会阶层是指按照必须的社会标准,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及名望等,将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社会等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目标,并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和社会学家华纳(W·L。Warner)从商品营销的角度,将美国社会分成六个阶层。既然每个社会都有不一样的阶层,其需求也具有相应的层次。即使收入水平相同的人,其所属阶层不一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购买动机和消费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见表1)。因此,企业和营销人员,能够根据社会阶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取自我的目标市场。

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潜力等。

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会强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范围,并决定着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购买潜力。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好,就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购买较高档次的商品,享受较为高级的消费。相反,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差,通常只能优先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

不一样职业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与爱好往往不尽一致。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消费者,一般会较多地购买书报杂志等文化商品;而对于时装模特儿来说,漂亮的服饰和高雅的化妆品则更为需要。消费者的地位不一样也影响着其对商品的购买。身在高位的消费者,将会购买能够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较高级的商品。

(三)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一样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一样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不一样性别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差异。烟酒类产品较多为男性消费者购买,而女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时装、首饰和化妆品等。

(四)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通常用刚强或懦弱、热情或孤僻、外向或内向、创意或保守等去描述。不一样性格的消费者具有不一样的购买行为。刚强的消费者在购买中表现出大胆自信,而懦弱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中往往缩手缩脚。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动机、知觉、学习、态度与信念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驱策力。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促使个人采取某种行动,规定行为的方向。

2、动机由需要而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解决他的需要问题的行为。

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需要,人们在生理上、精神上的需要也就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解决需要问题轻重缓急的顺序自然各异,也就存在一个“需要层次”。急需满足的需要,会激发起强烈的购买动机,需要一旦满足,则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即不会有引发行为的动机。

消费者被激发起动机后,随时准备行动。然而,如何许多则受他对相关状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1、知觉是指个人选取、组织并解释投入的信息,以便创造一个有好处的个人世界图像的过程。知觉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靠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选取性注意--人们感觉到的刺激,只有少数引起注意、构成知觉,多数会被有选取地忽略。一般来说,以下状况容易引起注意并构成知觉:

a·与最近的需要有关的事物;

b·正在等待的信息;

c·大于正常、出乎预料的变动。

(2)选取性曲解--人们对注意到的事物,往往喜欢按自我的经历、偏好、当时的情绪、情境等因素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能与企业的想法、意图一致,也可能相差很大。

(3)选取性记忆--人们容易忘掉大多数信息,却总是能记住与自我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企业的信息是否能留存于顾客记忆中,对其购买决策影响甚大。

1、学习也称“习得”,指人会自觉、不自觉从很多渠道、经过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个性需要关注:

(3)概括:感到满意会爱屋及乌,对有关的一切也产生好感;反之,则会殃及池鱼。

透过实践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我的信念和态度,他们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1、态度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持久的、一致的评价、反应,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信念,情感与倾向。

2、态度的构成是逐渐的,产生于与产品、企业的接触,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态度一旦构成,不会轻易改变。

3、信念是被一个人所认定的能够确信的看法。信念能够建立在不一样的基础上。如:“吸烟有容健康”,以“知识”为基础的信念;“汽车越小越省油”,可能是建立在“见解”之上;某种偏好,很可能由于“信任”而来。消费者更易于依据“见解”和“信任”行事。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92117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祝生日的短句子(推荐200句)
下一篇 : 2023童年的句子精选7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