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通过收集和整理,笔者为您带来《苏联观后感》的观后感。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对于一部作品所带来的第一时间的震撼,观后感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观后感能够从作品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或精妙的思想。感谢您访问这里,我们将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苏联观后感(篇1)

三是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倡西方制度,实行了洋务化,直接埋葬了社会主义。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恩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社会主义多元化鼓励揭露黑暗面,贬低社会主义成就,损害共产党形象,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靠拢,至于把苏联引入歧途。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失败,是错误的改革理念和错误的改革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

这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根源。

第四,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是战后西方国家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战略,他们力图利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经济发展不强,甚至停滞,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慢,甚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和政权的基础。苏联、东欧国家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的作用,使经济的发展缺少活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重、轻、农为顺序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又突出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使人民生活用品匮乏;不重视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及时将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盲目追求高积累、高投入、高速度、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综上所述,苏联的解体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经历了苏联后期几十年的沉淀积累而引发的各种利益团体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共**。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时刻不忘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及共产主义信念的加强,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

始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踏踏实实工作,努力学习。

苏联观后感(篇2)

1991年,拥有93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宣布解散,具有74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顷刻瓦解,令全世界震惊,苏联的解体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个具有74年历史的社会主义联盟分崩离析,同时这个历史巨变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战后苏联一直沿用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这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一制度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在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短短十多年时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个

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步走向和平与发展,这一制度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重失衡更加严重,制度弊端进一步凸现。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由于权力体系的正常形态遭到破坏,权力体系的运行几乎取决于个人意志,这一政治体系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

二、苏联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经济体制运行的失败

长期以来,苏联实行了以国家为核心,以产品经济理念为基础的高度集中、指导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建立国家所有制,人为地加速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转变。把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作为管理和规范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这在战争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还是相当有效的,但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上述驱动机制的作用不断衰退,加上苏联后期在分配和劳动工资制度方面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越来越严重,伤害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可见,随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加强,苏联经济的动力日益枯竭,经济体制使国民经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② 重工业、轻农业、重工业经济结构片面发展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的围困下,在战争的威胁下进行的。因此,苏联十分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以确保国家独立和加强国防。为了备战,国防开支大幅度增加,1940年占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

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发展却十分缓慢。在全国实现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民对农产品的过度购买、价格低廉、农民收入低,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③ . 粗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苏联经济发展的目标是速度和数量。第一项任务是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这是为尽快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产品数量上赶超西方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剧,依靠高积累政策的高投入人群越来越受到限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开始实施集约化政策,力图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弥补投入要素粗放的不足。但是,由于经济体制上的障碍,这一政策执行困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苏联的扩张和再生产缺乏新的增长点,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建设。苏联并不是败于国外敌人,却亡于内部腐败和**。这是我们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深刻的警示。

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特征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必须坚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在权力的授受、重大决策审议和权力监督等方面,必须建立人民对国家政治的公决机制和民间独立政治方式来表达人民的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民意成为国家政治决策的根据。

这是社会主义人民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作用的本质。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苏联社会主义建立了强大的军工体系,实现了俄罗斯民族的不断扩张,与美国争霸。

但国力并没有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长期的低收入、低消费政策,使广大群众生活在贫困之中。而官僚阶层生活却日趋奢侈。

社会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越来越严重。贫穷使人民与政府离心离德,使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了民心拥戴基础。4.

必须坚持正确的对外开放。长期以来,苏联封闭,基本脱离世界经济,仍然落后。然而,1986年以后,中国实行了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政策。为了得到西方的支持和帮助,它不惜严重削弱国家主权,以迎合西方国家的意愿。

因此,正确认识时代和形势,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大趋势。时代和形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同一切社会形态一样,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进步。

而且开放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方法得当。

总之,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既矛盾又统一,是一种既共存又共同繁荣,既失败又相互伤害的辩证关系。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绝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

苏联观后感(篇3)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大国崛起苏联观后感。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农民非常不满。列宁不得不改变了国家的政策,让农民自由贸易,农民自然是非常支持。

在列宁的举措下,让苏联的经济恢复了不少。列宁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苏联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二战,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这个国土上。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了。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苏联观后感(篇4)

苏联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会根据其具体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1917年,苏联政权在革命后诞生。沙俄***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免费提供粮食,农民很不满意。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始实后,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受到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这让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美国家惊叹不已。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

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工业化的辉煌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指导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在苏联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来考验这一工业化成就。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百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下,苏联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地位。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苏联很难接受别人的成功经验,很难改变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与此同时,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高。上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顾历史规律,宣称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施行民主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人民信仰的崩溃、社会的崩溃、党和**的混乱、国家的解体。

尽管斯大林后期的执政战略和当时的苏联国家使他们丧失了创新活力,被历史淘汰,但作为一终失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他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经验和思考。

苏联观后感(篇5)

在人间,最幸福是家人团聚;在人间,最快乐是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在人间,最美是有一颗诚信,友善的心……《在人间》阿廖沙有正直勇敢的品质,外祖母的待人和蔼,而我们……

诚信,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一朵鲜花,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绽放;诚信是一阵和熙的风,拂过脸颊,令人神清气爽;诚信是一股暖流,淌过你的心田,滋润你的心。

生活处处有诚信。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不欺瞒老师、同学。对同学,要一诺千金,对他人许了诺言,就要努力实现。这使我想起了我以前看到过的一则故事。在一股滂沱大雨的夜晚,一个少女双手抱着膝盖瑟瑟地坐在车站牌下,往来的车一辆一辆地奔驰而过,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洒在少女的身上。这时,一辆车停在少女前,从车上跳下了一股女孩,满脸歉意的惊呼了一声,那名少女仿佛在黑暗中见到了一缕光芒,一下子蹿了出去,与她拥抱在一起,我隐约听见她们在说:“对不起,我来晚了。”“没关系!你还是来了呀。”“嗯,我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那一场面,让我感到了一种灵魂的升华。所以,对于诚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到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成为一个具有诚信品质的人,必将能得到他人的青睐,必能走向成功。

如果说诚信是构建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那么友善就是维持我们友好关系的纽带。

友善,是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宛如我们在春天中含苞欲放的友谊之花;友善是艳阳高照的盛夏,代表了我们旺盛的友谊之火;友谊是秋高气爽的晚秋,那友谊的果实如同金色的麦田等待丰收;友善是寒霜千里的冬天,是在枝上的寒梅,风雪无阻。

苏联观后感(篇6)

视频的最后,列宁像被推到,共产党员被被赶出办公楼,有的甚至被杀害,看到这里我举得很心痛。这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功绩被全部否定,多么的不公平,但却又无力改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产主义国家的苏联和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党的苏共,仿佛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坟墓。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维埃之所以下场如此亦并非着一夜的改变,可以说苏联淤疾已久。从斯大林的激进式改革,苏联的发展已经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后继人无所作为,即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就直接引爆了这颗炸弹。

但是换另一个角度来想,苏联时期,人民并没有得到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现在的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明显比苏联时期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留恋苏联社会的原因,也正因为此苏联才走向了尽头。这样来讲苏联的解体也就没什么好心痛的了,当一个政权的存在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甚至于损害人民的利益时,等待他的必然是灭亡。从片中我真的感觉到人民实在是很实际的,谁给他们好处谁就是上帝,前一秒无比崇拜的人,下一秒就可能被唾弃,这一切只与利益相关,人民追求>幸福的力量是可怕的,所以说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绝不是个人意思或个人英雄主义能够决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来都应该是政治家的座右铭,想巩固一个政权一定要让人民得到实惠。

那么究竟是原因什么导致苏联的解体呢而作为世界上另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可以从苏联的问题中得到什么经验呢

首先,民族矛盾。 苏联的领导人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在实际情况与理论不相适应的条件下,就主观的认为一切的民族矛盾都已经解决。而接下来的一系列加快民族融合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民族矛盾,在民族关系中潜伏下巨大的危机。从苏联建立、发展和解体的实践来看,由于执政党及其领导人的过失,不断出现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被人为地掩盖起来,而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改革政策诱发下,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分离运动,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生活习惯,这些东西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得到彻底改变。只要有不同民族的存在,就会不断出现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而民族问题一般都具有长期又复杂的特点。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正确认识本国实际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关系发展状况,这不仅对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必须遵循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民族矛盾和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决策,运用民主和法律手段,正确引导和妥善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从这一点看,中国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官僚主义和腐败。自斯大林上台后,苏联由列宁时期的相对民主的政治环境逐渐转变为个人集权、专行独断的政治体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苏联的这种集权体制客观上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有学者认为带头搞垮苏共和苏联的,就是他们本身的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的子女,凭借父辈的特权地位,能够轻易地进入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再进入最优越的部门,并很快走上显贵的权力岗位。为了解决干部工资不能无限制提高的问题,甚至公开出现了"红包"现象。而苏联的领导人,像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更是带头搞起了腐败之风。改革派与反帝派日益激化的斗争,让党内与国家都乌烟瘴气。最终泛滥的官僚特权与腐败,引起了人民群众对苏联党和政府的强烈不满,而后被人民抛弃。历史证明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政党将毫无立足之地。

对于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强调要保持党内的纯净,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在党政军企内部,还是在其他社会团体及事业单位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腐败。近年来,一批中高层腐败分子的相继被揭发,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根除腐败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改变。

再者,改革要讲究策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失去平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出路无疑是利于中国发展的。我们不能像苏联一样盲目的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要知道任何道理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前进,工业农业要平衡发展。苏联那种牺牲农民利益而换来的重工业的的发展,使其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后盾。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得不说,中国农民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中国也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来换取经济的增长。这一点从城乡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等可以轻易看出。现在中国也实行多项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农业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基础,要发展的更好,首先就应该解决基础的问题。

苏联的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的来说,击垮苏联这个巨人的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我们求发展,求进步,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腐败腐蚀了我们自己。任何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政策和制度都将失败,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政体都会腐朽。

劳记前人的教训才能更好的走自己的路,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苏联观后感(篇7)

作者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的护故事,说明了崇高的理想进而远大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坚持努力的优良品质的肯定。作者总结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庸庸碌碌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保尔·柯察金说过的话。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思绪万千,感到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保尔生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的一生是与挫折、困难作斗争的一生。面对敌人,他没有屈服;面对生活的挑战,他没有退缩。甚至在双目失明和下身瘫痪的情况下,他还靠口述完成了一部著作。他一生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可是他都能勇敢地面对。

保尔之所以有这样惊人的毅力,是因为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还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成长在今天这美好幸福的环境中,既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辛酸苦难,也没有像老一辈革命者那样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作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我们更应该学习保尔那坚忍不拔的精神。

怎样才能使我们成为像保尔那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个人名利;更不是为了贪图享受,潦倒一生无所作为。一个人活着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困难的条件下经受考验。

保尔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活在我们的心中,保尔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前进。我们也应向保尔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苏联观后感(篇8)

读书报告

一、本书的相关背景

导语: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他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和洞察当时的真实情况和内幕。因此,雷日科夫的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雷日科夫近年来写了很多书,但他非常重视。

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一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

除叙述1989年至1991年苏联发生的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后果。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但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他开始像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深入思考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在过去的15年里,雷日科夫几乎没有放松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

这本书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楚地梳理了它们的起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资深研究者感到困惑。

社会背景:

苏联的兴衰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当今,苏联兴衰史、苏联解体的教训及其后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研究社会主义前途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自1993年9月28日以来,俄罗斯爆发了反对叶利钦的大规模游行。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苏联解体后的初期,俄罗斯呈现出非常混乱的政治局面。当时,约30%的俄罗斯人在苏联时代失去了生命,经常示威游行,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新一代人热衷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的社会,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国家最好的榜样。

直到1993年10月5日,针对叶利钦的武装对抗才告破裂。这十天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最致命的巷战。

人物介绍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1929年9月28日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切伦斯基地区。

1950年毕业于克拉马托申克机械制造学校,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工长、车间主任、总焊工、副厂长。1956年加入苏共。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

1960年至1970年,先后任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械制造厂总工程师、厂长。1971年起任乌拉尔机械生产****总经理。1975年至1979年任苏联重型和运输机械制造部第一副部长。

1979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1年至1991年,当选为苏联共产党党员。1982年11月至1985年,任苏联共产党书记、苏联共产党经济部部长。

1985年4月任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90年12月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1991年6月,他竞选俄罗斯联邦**,获得14%的选票。

雷日科夫曾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第

9、 第十、十一届国会议员(1979-1989年),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成员(1986-1990年),苏联人**会议员(1989-1991年)。

1995年初重返**,领导竞选集团“权力属于人民”;任《真理报》编辑部公众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杜马竞选前任国际社会联盟“欧亚地区: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参加者”主席。他是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二届联邦会议成员、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军民高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杜马能源、交通和通讯委员会成员。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概述: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苏联国旗被俄罗斯三色旗取代。十五年后的2006,《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问世,作者雷日科夫以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向本书读者详实的介绍了1989—1991年导致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的前因后果。

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在苏联解体前苏联内忧外患的处境,经济上的一蹶不振、国内领导人的更替、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民族主义和****的爆发、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苏联矛盾冲突在苏联解体前已经实际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看到的的一个矛盾冲突的气息弥漫在整个苏联的空气当中,然后如何爆发,最后如何崩塌。

章节:第1章乱从何来

第二章阿拉木图:不当任命的严重后果

第3章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

第4章费尔干纳的黑色六月

第5章巴库:谁是罪人

第6章雪崩前奏:波罗的海三国

第7章后果:仇俄浮出水面

第8章后果:可耻的审判

第9章“独立”乌克兰的怪现状

第10章合二为一的乌克兰

第11章苏联:从改革到解体

第12章政权处于弥留之际

亮点:本书亮点在于作者是在苏联解体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潜在问题逐渐爆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陈述一个事件爆发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过的人更具有发言权,这也是这本书对苏联解体问题的描述具有不可比拟权威性的重要原因。

雷日科夫在叙述的时候,不仅对事实简单的抄写,而是在说出历史的真相,尽可能的将真相还原于世而不是做历史的奴隶,将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真相留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之中。

三:阅读的心得与启示

我们都对苏联解体有一定的认识。斯大林的模式为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竞争的工业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工献。然而,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在和平时期逐渐衰落。冷战时期,对美军备竞赛和领导人盲目改革带来的巨额开支,后来否定了共产党的地位,使经济进一步瘫痪,导致解体。

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灵感是1。我们要始终坚持道德德基本原则。2。任何国家都不能允许少数民族遭受压迫的现象发生。

1.本书记录了苏联解体前后一批又一批的反法西斯战士被送上审判台的的事件。在外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在独联体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些事情,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否定了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混乱。无论何时,无论独联体的人民对前苏联红军有多么大的意见,对后来的苏联政权有什么看法,苏联战争中法西斯德国始终是非正义的,是***的,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变,真实的历史不容篡改。

2.前苏联解体后,在独联体国家如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出现了排俄仇俄情绪,俄罗斯族的人收到了**,针对俄罗斯人的打砸抢烧事件不断被报道,甚至是俄语也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收到了排挤。难道对一个政权的不满就要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吗?

难道这些身处大众阶层的俄罗斯族人民不是被压迫的一员吗?国家的强大,是离不开各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每个人生来平等,都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无论是少数民资还是主体民族,都是国家的一员。没有谁比谁高贵这一说,我们也没有权利去鄙视他人。

正如果戈里所说,小俄罗斯人并不比俄罗斯人高贵,俄罗斯人并不比小俄罗斯人高贵,既然神让他们共处一个国家,那么他们就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苏联观后感(篇9)

我在看了苏联大解体的视频后感想颇深,缘何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忽然之间就四分五裂?任何历史都有它的必然性,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此视频的观看,我觉得苏联解体是历史必然,而导致这个必然的原因有多个:

一、苏联的体制过于僵化,导致了腐败和集权问题的发生。苏联的体制在成功运行几十年之后没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也就是缺乏正确的改革。这使苏联一步步走向难以挽回的局面,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又是一次否定苏共的错误,不但没能够找到问题的核心,反而让苏共失去民心。

二、国内的经济始终没有起色,没有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苏联经济模式没有带给人们富裕,而是危机和动荡,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

三、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国内产生了民主主义思想,进而形成了独立浪潮。在美苏关系缓和之后,苏联人与欧洲其他国家交流增多,尤其是在经济上看到的差距让一些民众对现行体制的不满暴露出来,他们渴望民主,所以国内的民主思想日趋盛行。

四、党内斗争严重。党内斗争的频发说明苏共在党的建设方面没有做好,忽视了党建的重要性,进而演变成了一系列的分歧。戈尔巴乔夫原本还是希望苏联能够统一,但是自己对局势的不正确把握直接导致了8.19事件的发生,进而助推了苏联的解体。

其实苏联并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在独立浪潮来临之际,人们开始自发怀恋列宁,这正是期盼着能够像过去一样稳定和富足,正是统一思想的绝佳时期。但是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损坏了苏共的形象,削弱了苏共的力量。苏联已经解体,事实无法改变。但是,它留给后世教训却有很多。首先,我们不能思想僵化,要始终保持党的活力和先进性。其次,要抓好党的建设,尤其注重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能让决策层出现腐化。还有,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才是执政的目的所在。最后,要牢记历史,牢记历史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矛盾,而是为了维护我们现有来之不易的稳定的局面,让自己能够不重蹈别人的覆辙。

苏联观后感(篇10)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最终走向衰亡。观看了苏联解体纪录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思。

影片主要讲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政治状况,也正是这个时期苏联开始转向衰败。关于苏联的解体,我感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体制的僵硬。经济体制的僵硬使得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治的不稳定,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在观看影片时,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说明他已发现问题,但不幸的是他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也许他的改革没有抓住经济体制僵硬这一主要原因,也许他没有强有力的实施改革措施。相反他的改革却引发了社会上的各种危机大爆发,最终自由党有机可乘,推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呢?我想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苏联的这种独裁统治,总统独揽各种大权。后来戈尔巴乔夫自封为总统,更加独裁。我想当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也不会落到解体的下场。

还有一点感想,就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历史性的访问美国,融化了冷战时的坚冰。同时戈尔巴乔夫还同美国总统签署了核武器互减协约,为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记得曾经美国和苏联在核武器方面可是比着干的。美国放一个原子弹,苏联一定要放一个更大的。戈尔还同美国签署了经济合作条约。可见戈尔巴乔夫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远见的。

苏联观后感(篇11)

苏联党和国家灭亡的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面教材:

(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自主探索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搬他国的模式,最终会失败。

(3) 在长期执政中,要更加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注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注重水能载舟、也能毁舟的历史锻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的导火线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失败告诫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

(5) 改革是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活力的最有效途径。改革必须植根于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增长、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衡量标准。

(6)、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苏联党和国家的垮台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的模式绝对不止一种,正如资本主义的模式不止一种一样。中国是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样板。

过去闹革命、搞建设,苏联曾是我们的“样板”,而苏联解体则成为我们的反面教材,给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巩固长期执政的基础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不断实践,是我们党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重要考验。

苏联观后感(篇12)

———13级市场营销二班30号陈闰

1991年12月25日是所有苏联人民都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红白蓝三旗。到目前为止,光荣的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只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前苏联由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愿联合,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面积,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是唯一可以与美国竞争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占百分之六十的政权,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物价低廉,苏联有免费的住房教育和医疗良好的社会保障,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人民相信美好的未来”。每一个苏联人在这样一个国家都感到幸运和自豪。

而苏联的解体让苏联人民无不痛心疾首。苏联解体后,统一的经济和科技空间受损,生产骤降物价上涨人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和犯罪率猛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苏联人民称为“疯狂时代”人们遭受的苦难可想而知。苏联解体后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地位都一落千丈,“倒退了20年不止”。

苏联的解体是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它也让世界局势失去了平衡,世界人民称它为“世纪大悲剧”。

“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必然,那只是某些人不负责任的辩解”。苏联解体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使我们多年来仍在反思苏联解决问题的原因。斯大林僵化的模式使社会僵化、封闭、麻木,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西方的和平演变起了作用。各种改革的失败和不受控制的军备竞赛使苏联负担过重。政党领导人的腐败和失职,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

苏联的改革时断断续续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在危机前就陷入了两难境地。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将经济私有化,并将经济改革的失败归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的失败让他把改革目标转移到政治领域,他提出“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搞思想多元化,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政治最终剥夺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

苏联上层领导人的变质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只想发家致富统治人民掠夺人民”。戈尔巴乔夫是个无能的上尉。他没有领导人应有的勇气和能力。关键时刻,他只顾自己的得失,不顾国家的利弊。

191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举行了关于是否保留苏联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然而戈尔巴乔夫没用利用公投的优势来抵制分裂,以所谓“民主派”叶利钦为主的支持分裂的“阴谋家”们在这这场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路线是反人民的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也将遭到人民的抛弃”。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让人无尽唏嘘,也让同样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吸取教训反思改进谋求更好更远之路。社会主义道路前面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和坎坷。要坚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不照搬别国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加强党风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和领导的思想觉悟。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于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益为,不违背人民意愿,为人民谋福利。加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防范西方和平演变。注重公平正义,防止贫富分化,注重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捍卫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反对分裂。中国是我们的中国。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好。当然,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她做点什么。或许今天的中国在你心中并不完美各种毛病痼疾都很多,或许她和别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都应该看到它的改变它在进步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好,因为它的方向是对的,我们看得到希望。

苏联解体20多年了。它对世界的影响依然存在,对人民的物质损失和精神痛苦依然存在。苏联解体是世纪达的悲剧,留给人们痛苦的回忆和深刻的教训。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要重蹈覆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突显。改革阻力很大,但改革效益也很大。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改革。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但我们必须继续走下去。届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相信社会主义的中国,明天会更加美好。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3786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靠自己作文
下一篇 :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