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中学数学教案范本,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中学数学教案(篇1)

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目录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2《立方根》.......................................6《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7《因式分解》.....................................10《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13《等腰三角形性质》................................17《圆周角》......................................2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4《多项式的乘法》..................................28

本资料为云南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科目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复习下载,切莫错过说课试讲考试公告和考试时间以及网上报名。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说课试讲考试复习资料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举例)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

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问题1: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你还有哪些疑问?

中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学业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业评价方法和命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整理,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对我国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与不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能正确理解评价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与不足的反思,认识到现有的评价理念的不足,必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数学学业评价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解相结合教学时数:10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概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数学教学评价就是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的数学教学评价观认为,数学教学评价应该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个人和团体的数学学习情况,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关注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明天的发展空间;不仅要描述学生表现出的水平,更要关注所有参与学习过程的个体行动,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谋求进步,并能根据已知信息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和改进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多元信息的反馈,使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总之,评价是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然而,传统的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本质特征,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只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与行为准则,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甚至家长和社会也以分数作为判定学生优劣的标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仅以学生的平均分、总成绩为标准,甚至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师评优、评模的主要指标,而忽略了教师其它方面的综

合评价。这种评价从根本上忽视了被评价者作为人的存在,过分夸大分数的作用,其后果是:考分成了刺伤学生的利器,学生怕学、厌学的根源。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语言——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别。数学教学中单纯的书面测试,仅仅考察了逻辑——数理智能的极少部分——书面作业能力,忽视了人的其它方面的智能。如果书面作业能力刚好是某个学生的弱项,这种考试就把他的短处揭露了出来,而其它的优势则被埋没了,这样的“分数”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而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评价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在《标准》的范围内,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多一把尺子,多一个人才”。教学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教学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评价要以人为本,并不是说分数就可以取消。《标准》抛弃的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观,是隐藏在分数背后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分数不是一切,它不能代表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感情的、有各种才能的完整的人。事实上,在学校“高分”者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不一定就是优秀者,而“分数平平”者在社会上却干出一番事业的也大有人在。

评价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允许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扬长避短,发挥某一方面的才能,而不是强迫教师接受某一教学模式。

(三)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过去过分注重甄别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将数学学习评价也视作一个过程,伴随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将考试成绩进行分等排序,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是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深度如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明确自己的优势,反省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省自己的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评价要体现多元性

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多样化等。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的评价观认为,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但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要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勾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同时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使评价者在评价过程能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够为了“体现”评价理念而刻意追求评价主休的多样化,在评价中,首先,评价者(老师、同学、家长等)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多主体评价,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最后,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还要防止学生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的偏见。

2.评价内容多维度

《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教学评价也要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体系,同时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而且更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包括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每一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段目标不是学习某一部分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如对一些运算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多数学生可能在单元结束或学期结束时达到规定程度,有些学生可能要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同时,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应结合知识的实际背景进行;对技能的评价既要考察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

对数学思考的评价包括对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数感与空间感、统计观念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包括对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创新和实践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方法等的评价。这实际上就是对策略性知识,也就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评价,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评价,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3.评价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单一,只运用纸笔测验进行总结性的定量评价。新的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不仅限于用纸笔测验的定量评价,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座谈、调查与实验、作业分析、成长记录袋、数学日记等,并将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考核,全面收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

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全面、公正和准确。

4.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多样化

从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来看,呈现的内容不仅要有数量化的分数信息,还要有描述性的过程分析与改进建议。呈现的形式上要体现对评价对象的尊重与关怀,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要以鼓励为主,要关注被评价者的情绪与需要,构建一种有利于沟通和发展的心理氛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

对于可以量化的部分,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但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其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具备的能力,不应简单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对于不可以量化的部分,则应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并给出改进建议。

5.评价过程动态化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是要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而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评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对日常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与评价和反馈。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学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与多次评价的机会,在《标准》的范围内,对于不同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评价准则,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只要学生能够说明自己进步的事例,甚至可以更改已经做出的评价。在评价结果呈现方式中,学期成绩应将日常表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各占一定比例综合,同时还要有质性的描述性评价与改进性建议,尤其要注重及

时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些导向可以使学生、家长、社会不再只关注考试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六)重视以学论教

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情绪饱满,对所学知识和探究的问题是否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长时间地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快,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2.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探究和讨论的数学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发言,在讨论中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是否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4.交往状态: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友好、平等地交流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是否善于质疑,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

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能用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否能用数学语言、符号等表达数学问题,学生讨论的结论或见解是否都经过独立的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6.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智能、情感得到了某种程度或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价的关注点转向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案例1]质性评价案例

你是一个知识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自然科学和数理学科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数学很有帮助。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都很强。你还是一个待人宽厚的孩子,有次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眼镜,你都原谅了他,从不计较。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的带头人,在数学学习上,再细心一点,书写认真一些。

[案例2]

“让惩罚充满爱”

两个学生在河边捉青蛙,学生们在向老师告状。回到教室,学生等待严厉批评,但老师一改往日急风暴雨、带刺伤人的“严教”微笑着对他俩说:“捉青蛙很快乐是吗?两个学生没敢吭声。”“为了这快乐,你们要付出代价。我要罚你们拿着青蛙向大家介绍它的样子,再说说你们是怎样捉住它的。”两个学生见老师的宽容大度,立即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竟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争着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来,其它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来一些精彩补充。俩同学讲完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仿佛忘了他俩是“被告”。老师又说“俩同学给大家做了生动的讲解,我感谢他们。但青蛙是益虫不能捉,况且你们到小河边去捉多危险!我还要加倍惩罚他们。”“啊”学生们个个脸上打着问号。老师说“罚他们俩把青蛙放回小河,并向青蛙道歉,放学后还要收集有关青蛙生长过程以及青蛙捉害虫的资料并画下来,明天介绍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参加这项“惩罚”。

二、数学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按评价的作用分类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是对学生的基础、条件、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作出的测定。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使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并有效地解决教与学的问题而收集必要的资料。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常在教学前如某课程或某单元开始前进行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

度和发展水平。(2)确定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用来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其成因的。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它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节活动的过程,为改进和完善活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利用评价的结果来改进和调控教学活动过程,以缩小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教师通过形成性

评价,反思教学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使师生共同成长。

形成性评价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与掌握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三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合作交流等能力的评价。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应注意把评价引向提供信息,而不要把它简单地作为鼓励学生学习或评定成绩等级的手段,把形成性评价与日常观察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和观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作出判断和改进。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结果性评价”。一般是指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或在数学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对学生学习结果作出的评价。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如,半期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都属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考查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评价方式,三种评价各有其作用与价值,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具有事后检查的性质。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也较为客观,易于服人,但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无能为力,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在评价的效果上存在局限性。而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和实施的,能够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使教学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形成性评价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侧重于数学教与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较之教学结束后再去评价更有价值。因此,三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成评价的目的。

(二)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按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1.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又称定量评价,就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教学活动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和手段,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处理,找到集中趋势的量化指标和离散度,给出综合性量化描述与判断。例如,某次考试,通过对全班数学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及格率、各分数段学生人数或比率以及方差等量化指标的分析,便可以对全班同学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业情况等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量化评价的其优点是:精确、简洁,而且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但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很多,所建立的量化课程指标体系只能考虑有限的几个变量,容易忽略数学教学中那些不可测量的重要方面,从而影响了评价的信度。

2.质性评价

所谓质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和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质性评价不追求数量化,而是关注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它重视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进行“质”上的鉴定而不是“量”上的描述。质性评价可以弥补量化评价的不足,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十分有利。但由于质性评价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都是主体的人,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质性评价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它们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所以,只有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个科学、全面、真实的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中学数学教案(篇3)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c;

(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y?asin(?x??)?b的半个周期的图象,∴t

?14?6?8∴t?1622?

∵t??,∴???8

30?10?a??10??a?10?2又∵?∴?b?20??b?30?10?20?2?

∴y?10?8

x??)?203?

??)??1,4

将点(6,10)代入得:∴3?3????2k??,k?z,423?3?,,k?z,取??44

∴??2k???3?

∴y?10x?)?20,(6?x?14)。84

中学数学教案(篇4)

本学期有幸选到徐章韬老师的中学数学教材研究这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对曾经高中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这门课程对于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习惯于曾经高中题海战术带来的解题思维定式让我在这门课程中重新回顾高中所学知识使我感受到了自己所知所学的狭隘。虽然曾经高考的分数和做题的速度都还算不错,但是确实是很少能够深刻的去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并做到熟练应用。对于一些可以用之前自己学过的知识做出来的题目,再换一种思维去考虑问题经常会感到思维转换不连贯,深深的感受到自己与身边同学存在的差距。

我把这归为一种高中养成的思维定式对于自己现在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高考对于学生的压力以及自身对于成绩的渴望,在高中学习的数学的过程中,我从来不去想一个定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也从来不会去仔细研究这个定理证明的过程更不用说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证明,去应用。

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我渐渐感觉到老师讲过的方法都是我曾经不知道的,但是它们似乎又不是难到触不可及,而且所应用到的知识同样是曾经学到过的与初等数学有观的知识,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对于数列的研究那一节课,同学们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出一道高考题,这是曾经的我不能想到的。以及应用概率的知识去解决许多貌似与概率没有任何关系的试题,这都让我的眼前焕然一新。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以及同学们水平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同学当场就可以熟练掌握老师所教会的方法,而我对于这些方法中的有些方法还并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上熟练掌握,要的是一个课后慢慢回味的过程。一点一滴的积累,再加上对于课堂习题的巩固,有时自己也会去看一些南方省份的高考题,试着去应用老师讲过的方法,反反复复,我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境地。

在上课的过程中,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进行不断的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数学知识素养水平比起其他的同学,要弱一些。有的时候我认为这与自己高中接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时候我又会想这是取决于大学这三年来自己的积累还不够,很多同学在刚上大学就开始对于高中课本的研究,但是我却没有好好把握住机会,已经被别人落在了后面。想到自己将来要从事数学教师的职务,想要教出出色的学生,想要他们避免我高中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就要首先从自己身上的问题抓起,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有了对于知识钻研的能力与对于知识顺手拈来的熟练程度,才可以真真正正的教好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中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这几种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概念的意义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

1、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2、相关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有几位朋友要到咱们班来做客,咱们欢迎不欢迎?

我们欢迎客人们上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四个小朋友分别拿着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师一一介绍给学生:

★球是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滚动。(学生在学具袋里找一个球,用手摸一摸、滚一滚,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找到摸一摸、滚一滚。)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拿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三)认识图形

出示投影片

你还能认识它们的照片吗?(学生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这些朋友把它们家的照片也拿来了,你能认出它们吗?

(学生戴着头饰进场,指名认,并说出名称)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些朋友都很奇怪,那就是它们一家人都长一样,只不过高些,有的矮些;有的胖些,有的瘦些。你知道谁和谁是一家人吗?(指名来分)

游戏:客人喜欢做捉迷藏的游戏,你想不想陪它们做?它们已经藏起来了,谁来找?学生按要求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体,摸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出示各种图形的投影片(学生观察图形,说出名称,数出数量)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我们今天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上什么样子的。

★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

教学点评

设计特点: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呈现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以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本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合作意识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中学数学教案(篇6)

1、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

答:我选择《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如今的新课改的更新已经从观念改变的阶段走向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个新的方向。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了大家议论的教育改革热点。因此,我觉得对中学的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相关选择了这一题目。

2、论文基本框架,基本结构和安排?

答:全文共分4段,分别是: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究的心理学理论、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究的教育学理论、新课改北京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录分析案例和课堂教学实录案例分析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3、论文的写作不足之处?

答:由于自己亲身教学经历和经验不足,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过多次错误,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指正及时修改。案例相对来说比较少,不够完善。

4、作用?

答: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究之,当教育理论通过教师一次次课堂教学实录案例分析后,可以不断正确的指导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修正和补充了自己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对教学问题的判断能力。

中学数学教案(篇7)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中学数学教案(篇8)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经典教案)1.1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五、例习题分析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ab1

4〓2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左边s=4〓1/2ab+c2右边s=(a+b)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1/2ab+c2=(a+b)2化简可证。bbb

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bbe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b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七、课后练习

⑴c=。(已知a、b,求c)⑵a=。(已知b、c,求a)⑶b=。(已知a、c,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⑴ad2-ab2=bd〃cd

⑵若d在cb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课后反思: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

秒2cm的速度移动,问当p点dbc111

3.∠b,钝角,锐角;4.提示:因为s梯形abcd=s△abe+s△bce+s△eda,又因为s梯形acdg=2(a+b)2,

s△bce=s△eda=2ab,s△abe=2c2,2(a+b)2=2〓2ab+2c2。

课后练习1.⑴c=

B?a;⑵a=b?c;⑶b=c?a

?a2?b2?c222a?1a?1?

c?b?12.?;则b=2,c=2;当a=19时,b=180,c=181。

3.5秒或10秒。4.提示:过a作ae⊥bc于e。1.2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求ab,可由ab=bd+cd,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bd=3和ad=1。或欲求ab,可由ab?ac?bc,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ac=2和bc=6。

讨论后,发现添臵ab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就可以求得ad,cd,bd,ab,bc及s△abc。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作其它辅助线吗?为什么?

小结: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指出如何作辅助线?解略。badc22dca

48=43∵de2=ce2-cd2=42-22=12,∴de==23。11

∴s四边形abcd=s△abe-s△cde=2ab〃be-2cd〃de=63

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例4(教材p76页探究3)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六、课堂练习略3?1,2?

2的点。

1.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p82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证明略。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ba1bcc1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0s

200v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a,33,.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1006010060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201006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20?v

小时,所以20?v=20?

3.以上的式子20?v,20?v,a,s,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2

m)mm?12(1)?m?1m?3

[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m?1

[答案](1)m=0(2)m=2(3)m=1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79?ym?48y?321

9x+4,x,20,5,y,x?9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5(3)2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1)3(2)x?5x21?3xx?4x?x3?2xx?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2

2x?5x?77xx?12

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请同学们考虑:与82.说出与4与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

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6b?5a?x

6n,?4y。,3y,?n,[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2m?

?7m??3x?6b6b?x

6n=6n,?4y=4y。解:?5a=5a,3y=3y,?n=n,16.2分式的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x?

2m2m?

?7m7m?

?3x3x

B??a????

n?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高是abn,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m进一步引出p14[观察]vm

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a2-2+1,即(a-1)2a2-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

四、课堂引入v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ab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p14[观察]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5002?m

B??a???

n,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mn?倍.5002

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a?1、?a?1?,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a2-2+1,即(a-1)2a2-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16.2.2分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

中学数学教案(篇9)

中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

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中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就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

1、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2、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1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中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觉得要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学生的的教学方法,以我这一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觉得从以下两大方面出发,教学成绩应是可以上去的。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们大都有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的关怀与帮助。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

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目前仍在不断探求有更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虽没有教改,实际上已是 \\" 半个教改 \\" ,我的教学是 \\" 常规 \\" 与 \\" 教改 \\" 相结合,并博采众长,不断改进,争取更好成绩。

中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

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

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

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利用年轻精力充沛优势。

在下半学期抓好部分学生晚自修工作,形成学习小团体,带动班级、年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二、团结奉献 拼博进取

1、团队合作。

虽然初三教师只是一人孤军奋战,但我们三位数学老师团结在一起,把初三教学工作摆在首位,齐心协力,采用听课、评课,使初三的数学教学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2、努力拼搏。

在复习阶段,老师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找题、选题、编题,并对一些资料进行剪贴重组,自编大量资料,使习题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效性。而自己也对于每次单元测试,摸拟测试,不管每天几点钟考完,当天必须批改,因此,经常把没有改完的试卷带到家里完成,摸爬滚打,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科学备考 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选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1)基础复习、(2)专题训练(3)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_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

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继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中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

本学期来在学校党、政、工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所作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能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数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加强重点辅导。

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3、课后辅导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4258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2024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范本八篇)
下一篇 : 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报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