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今大部分人在休息时间都会选择看电影或电视剧,而在观看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很多启示。观后感即是将看完之后的体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对于关于“请回答1988观后感”的主题,我认为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参考建议供您参考!

1. 个人感受:观看完请回答1988观后感后,我深受其内涵和情感所触动。片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

2. 主题探讨:请回答1988观后感围绕着什么主题展开,这个主题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和警示?通过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如何呈现出这个主题?

3. 影片结构:请回答1988观后感的叙事结构如何搭建,它是否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或者闪回等手法?这种叙事结构对于观众理解故事有何影响?

4. 角色分析:影片中的各个角色有何独特之处?他们的形象塑造和表演是否符合观众的期待?其中的主要角色是否有性格转变或成长?

5. 寓意与象征:电影/电视剧中是否有一些隐藏的寓意和象征?这些寓意和象征可以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6. 影片风格:请回答1988观后感的导演采用了什么样的拍摄手法和艺术风格?如摄影、剪辑、音乐等对整体效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 评价和观点:根据自己的观影经历和审美眼光,给出对于请回答1988观后感的评价和观点。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该作品的喜爱之处和一些可能的改进点。

通过以上参考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撰写一篇有深度和独特观点的观后感。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能进一步丰富您的观影体验。祝您写作顺利,期待您的精彩观后感!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1

这是第二次看这部温暖的剧,看到某些情节仍然还是会热泪盈眶。这部剧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于其他剧,看的过程中一点儿都不想快进,因为剧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微妙,那个胡同的生活好像是真正意义的乌托邦,没有等级歧视,没有嫉妒,没有勾心斗角,带给人们的只有深深浅浅的温暖,就像这部剧没有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这部剧没有坏人,所有的人都是善良温暖的。

《请回答1988》讲述的是五个从小生活在一个胡同中长大的孩子和各自五个家庭生活的故事——善良可爱成绩却不太好的德善,不善言辞却温暖的正焕,懂事勇敢学习又好的善宇,不爱学习却情商颇高的东龙,单纯简单的围棋大师阿泽。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1980年代,但是我从剧里孩子们追的星、喜欢看的港片相碟以及邻里胡同之间生活的淳朴都真正感受到了浓浓的年代气息。

看完这部剧以后,充满人心的就是一个“暖”字,无论是母亲的伟大带给孩子的温暖,还是孩子们之间纯真善良相互陪伴的温暖,亦或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怀抱最温暖的心,无论哪个人出了事情,都会牵动整个胡同的情绪。邻里间不存在有钱了就看不起别人的势利眼,也没有因为穷就占别人便宜的无赖;没有不可挽回的支离破碎的家庭,没有酗酒家暴的父亲,没有恶毒自私的母亲,更没有不配为人子女的孩子们。有的只有那些感动了我们无数的温情,说到底,他们都与爱有关。

整个胡同为了维护一个小朋友珍珠对圣诞老人的童真想象,开邻居会议聚在一起商量给孩子们准备什么礼物;阿泽要出国比赛爸爸却突发脑血栓没有人照顾,胡同里的三个阿姨每天轮着去照顾他,给他带饭;阿泽状态不好比赛输了,叔叔阿姨都担心他,完全不提比赛的事情,给他做好吃的;善宇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妈妈看见自己过得很好,去邻居家借东西解围。那些无处不在的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藏在宝拉结婚那天爸爸写给她的信中,藏在正峰哥手术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弟弟正焕鼻血有没有好点,藏在德善陪阿泽去中国比赛去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藏在每次阿泽比赛回来所有孩子们都守在电话机旁边等待庆祝电话的到来,藏在到饭点时妈妈们叫孩子们给邻居们分享美食。

这部剧的笑点太多,我们总是能听到尴尬的山羊叫,但是泪点似乎更多:平时总是吵架、见面就扯头发,却看到姐姐住在狭窄又破旧的出租屋,因为心疼姐姐而抱住对方痛哭的德善;房子面临被抵押,自己无力将其赎回,面对孩子强撑着笑脸,却在深夜偷偷哭泣的善宇妈妈;不善言辞,但在知道妈妈看不懂英文后偷偷在护照上细心标好备注的儿子正焕。

双门洞那段关于结束的青春,再也找不回在阿泽房间通宵看碟打游戏唱歌跳舞的日子,而给我们带来回忆的那条老街道,或许在很多年前就拆了,或许变成了高楼大厦。那条窄窄的双门洞巷子,仿佛包含了世间最真实的人情冷暖,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而我一遍又一遍地刷《请回答1988》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找到我们与故事的相似,却已经随时间溜走的时光与青春吧!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2

夏秀梅

利用暑假宅在家里的日子,看了朋友强烈推荐的韩剧《请回答1988》。看完后,至今还意犹未尽,觉得不写点什么,就觉得对不起这部好剧,心情就难以平静。也许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内心暖暖的感动,无法表达我复杂的心情,但是我还是想用这支拙笔写点什么,来表达我对这部剧的恋恋不舍和美好记忆。

平时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看电视剧,偶尔看看也是为了缓解压力,调节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我对电视剧要求是非常高的,非经典非精品是坚决不看的,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这部剧却彻底征服了我,一向对电视剧挑剔的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这部剧没有俊男靓女,没有炫技特效,没有华丽的服装,甚至你会觉得画面都是非常旧的。但就是这部剧却获得了9.7分的高评分,这部剧带给人的是暖暖的情,深深的感动,多次触动我的泪点,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

“一部作品评价很高,无外乎几个原因:揭示时代特征、引起情感共鸣、表现细腻情感、构造跌宕剧情等等,而《请回答1988》全都有。”这也许是这部剧成功的原因吧。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1988年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胡同里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这五个家庭都有一个生于1971年孩子,德善、善宇、东龙、崔泽、正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988年时他们正处于18岁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也有着共同崇拜的偶像,彼此之间还有着暧昧的男女情愫。在那个纯真的年代,他们共同谱写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暖暖的情

这部剧最触动我心灵的是家人之间温暖的亲情、邻居之间深深的邻里情,纯洁的爱情与友情。

温暖的亲情。这部剧给我们展现的有父子情,母子情,兄弟姐妹情等。剧里描述的亲情,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总是让人鼻子一酸,这部剧里温馨感人的画面有很多。

东龙的父亲母亲常年因为工作繁忙,忽略了对东龙的陪伴,东龙离家出走一两天,他父母竟然毫无察觉,东龙只想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当东龙被带到警察局时,原以为母亲会对自己咆哮一顿,但他母亲并没有。她这时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回家给东龙煮了他最爱的海带汤,并陪着他喝完了再走。其实东龙的父母都是爱他的,只是觉得多挣点钱让孩子有富裕的生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当东龙的母亲陪着东龙吃早饭,东龙像个小孩一样高兴地给母亲讲发小的故事,瞬间感觉是那么温暖。

正焕的父亲特别活泼,没有年龄的那种辈分感,和德善像个朋友一样相处。但正焕与正峰及他母亲都觉得这种活泼很丢脸,不受别人尊重。有一次正焕父亲叫正焕正峰吃冰淇淋,两人都只顾着玩自己手里的游戏看书,没有正眼搭理父亲,第二天还是没有吃。父亲这时候感觉自己的多余,自己说话这么没有重量,开始自卑自责,一向话多的他开始不说话了,家里也变得安静起来,这时候家里人才注意父亲的异常,都变得不开心。正焕和东龙聊起时才懂得,父亲其实想在家有个归属感,被家里人在乎。正焕回去时学着德善与父亲见面一样跟父亲打招呼,虽然做得很尴尬很勉强,但父亲懂得这是个台阶,心里开始高兴起来,明白家里人是在意他的,只是说不出口。

正焕和正峰的母亲美兰更年期时,心情非常不好,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夫妻之间的结婚照也是合成的。在两个孩子的精心策划下,在东龙店里免费喝排骨汤趁大家都在时给父母亲补办了婚礼,拍了美美的婚纱照,圆了母亲美兰的梦想。当看到美兰激动得落泪时,两个儿子也幸福满满。同时,宝拉觉得父亲单位的退休仪式过于简单草率,于是宝拉、德善、余晖三个人一起商量借这个机会送给父亲感谢牌,当德善哽咽着读感谢牌上感谢父亲的话语时,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印象最深刻的是宝拉与她的父亲。宝拉结婚前一天突然母亲和弟弟都出门了,剩下宝拉和父亲在家,两人突然变得很安静,很尴尬,原以为这个时候两人趁这次机会好好交谈,改善关系,但并没有!第二天宝拉婚礼去给父母鞠躬时,这时宝拉才发现自己给父亲买的鞋塞了很多纸(因为鞋太大了),宝拉强忍的情绪一下喷发了,自责地大哭起来。作为女儿,竟然不知道自己父亲穿多大的衬衣,多大的鞋,才发现自己不了解父亲。宝拉和善宇要去度蜜月上车了,家里人都送行,拥抱了母亲说了句我爱您,也拥抱了从小一块厮打的妹妹和弟弟。但面对父亲时,宝拉从兜里拿出一封信,无法表达,父亲也给宝拉写了一封信,两人看信的时候都痛哭流涕。父亲的不善于表达也许是他的父亲带给他的那种观点,一种表达的缺陷,初为人父,第一个女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爱,只有行动默默付出。

也许,有时候无法表达的爱会显得更加深沉。

最后旁白补充道:“可能家人是最不懂的,但是又何必都懂呢,最后能让你翻过困难的高墙的可能不是清醒的头脑,而是手拉手一起走到最后的心,最后还是家人,不仅是英雄,还有英雄的爷爷,最后的归宿都是家人。面对大门外的世界的伤痛,面对人生的伤痕,甚至家人带来的委屈的时候,最后安慰我站在我这一边的还是家人。”是啊,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当你身心疲惫时,家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可以带给你暖暖的幸福。

除了这些,《请回答1988》更感人的地方,是它不仅关注年轻一代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还写到了父母和祖辈之间的感情。在我们总是抱怨父母的时候,其实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孩子,他们也有绷不住的时候。德善的爸爸,在奶奶的丧礼上,虽然笑着接待宾客做完了所有仪式,可是看到从美国回来的大哥,还是忍不住哭成一团。独立抚养两个小孩的善宇妈妈也是。平日无论多坚强,面对恶婆婆也没有退缩,可是一看到亲妈留下的信和钱时,便触动了她内心最脆弱的那根弦,泪流不止。“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深深的邻里情。亲情以外,《请回答1988》还唤起了我们对“邻里”这个词的怀念。现在大家都住进了高楼,早就没有当年在一个胡同玩耍的青梅竹马。就像1988开头那样,吃饭了,如果有多的好的饭菜,就给邻居家送去,甚至有时还留在邻居家蹭饭吃。

德善妈妈、善宇妈妈、正焕妈妈三位妈妈的邻里情,一点儿都不比五个小孩的友情逊色。喜欢看她们坐在巷子里,一边择菜,一边聊天的剧情。最难得的是,德善、善宇、正焕三家虽然贫富有差,正焕家因为中了彩票比其他人都有钱。可她们心中完全没有芥蒂,正焕妈妈更是把其余两位当姐妹,还时不时接济她们。德善要去修学旅行,但家里生活费所剩无几,德善妈妈想起之前欠正焕妈妈的钱还没还,不好意思再开口借钱。正焕妈妈知道后,偷偷把钱塞在给德善妈妈的玉米里。

善宇的奶奶要来。正焕妈妈比善宇妈妈还激动生气。特意把自己的好衣服借给善宇妈妈,让她不要被婆婆看笑话。善宇妈妈和阿泽爸爸走得很近,但是因为怕孩子不喜欢,不愿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正焕妈妈却说,善宇妈妈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主动帮助家境不如自己的闺蜜,却注意方式,不让她们难堪;主动鼓励自己的闺蜜,让她们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1988这细腻又温暖的邻里关系,让人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像善宇妈妈说的,“远亲不如近邻”。

浓浓的友情。最纯洁的友谊之一可能就是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的友谊没有利益关系,非常纯粹,相互了解彼此,真心相待。

结局时中年的德善问老公:“如果让你回到过去,你想回去吗?”老公说:不想回去,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如果硬要回去,我想回去看看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最后一个镜头回到了双门洞,每个妈妈都叫着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感觉那时候真好啊!一起吃泡面,一起看《英雄本色》,一起毫无顾忌地跳舞,一起说笑打闹!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

在一起二十年,他们从未吵过架!为朋友解燃眉之急,东龙进警察局时朋友第一时间赶到;阿泽一次围棋比赛失败,几个朋友一块走到房间很随意地为他解压,这种解压方式只有朋友能给予,用行动表达输掉没什么;正焕连夜开车需要赶回部队,路上发现孤身一人喝酒的善宇,他选择陪善宇喝酒,故意说车坏了明早赶公交回;阿泽和正焕都喜欢德善,但是当得知彼此的心思后,都不向德善告白,都互相隐藏起对德善的感情,都不想伤害彼此的友情。在阿泽和正焕的心里,他们把友情看得甚至比爱情都要重要!

太多太多的瞬间,这是我见过的最浓最深最舒适最好的友情!包括几个妈妈几个爸爸在一起的那种中年友谊,都让人铭记在心。

纯纯的爱情。我觉得《请回答1988》所描绘的是纯纯的懵懵懂懂的爱情。青春里最美好的感情是什么?是各种懵懂冲动让人无所适从却又无法抑制的小情愫,这种感情是那么纯洁而美好。善宇有事没事去找德善借东西,其实只是为了看宝拉一眼。正焕在颠簸的公交车上,用力撑着扶手,默默护着德善。还有阿泽,即便他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少年,但在初雪那天晚上,他可以鼓起所有勇气,给心爱的女孩德善打电话。年少时我们可能都会遇到一个人,让我们甘心为他奋不顾身。我们可能像善宇一样得偿所愿了,也可能像正焕一样黯然放弃了,但这都是青春的印记,是青春的小美好,不是吗?

阿泽在朋友面前可以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点正焕是做不到的。是的,正焕和德善,确实让人觉得很可惜。但青春,但人生,有时就是因为有遗憾,才让人念念不忘。每次听到正焕这句独白,我都忍不住替他惋惜。“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原来所有年少时的错过,也不过是让我们长大以后学会珍惜。

无论是亲情、邻里情、友情还是爱情,《请回答1988》都描绘到极致。我们喜爱这样一部来自韩国的怀旧青春剧,是因为即使不在同一时空,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共通的情感。我们可能也曾和父母大吵大闹,争得面红耳赤,觉得父母不可理解,但最后会明白,家人之间,总是没有化解不了的心结。

走向成长

这部剧触动我心灵的还有每个人都在走向成长,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

孩子由儿时到懵懂的18岁,由奋斗的高中青春岁月18岁到各奔前途走向各自工作岗位成熟懂事的24岁,再到人生的中年,点点滴滴都在记录着他们的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宝拉。宝拉是这个胡同里脾气最火爆的人,谁都怕她,不敢惹她。当她参加游行示威被人抓住要带走时,母亲冒着大雨穿着拖鞋护着女儿,向带走她的人哭诉着女儿是多么优秀,恳求不要把女儿带走。当宝拉看到母亲受伤的脚趾鲜血已经渗透袜子浸泡在雨水里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内疚和感动之情,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求把她带走。

也许脾气再大的儿女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也会被母爱感化。自这件事后,宝拉慢慢变得懂事了,脾气也比以前平和了许多。遇事也开始为别人着想,当邻居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主动伸出援手。当珍珠在外婆家生病,母亲善英急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时,宝拉主动提出连夜开车把善英送到孩子身边;当东龙离家出走时,是她带着善宇、德善、阿泽、正焕去海边找东龙,并把他接回来。她还给东龙讲要懂事,父母亲有多么辛苦。由于她的年龄比其他五个孩子大,遇事有主意,沉着冷静,有着大人的决断力,所以有时候在其他孩子面前还充当着成人的角色,为他们拿主意想办法。她虽然表现在外给人感觉特别厉害,特别强势,说话也比较尖刻,但内心却非常温暖。这些林林总总的细节,都可以看出宝拉的成长,这也是这部剧充满亮色非常温情的一面。

大人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德善与姐姐宝拉的生日差三天,由于家境困难,所以每一次德善都跟着姐姐同一天过生日。加之德善经常被父母亲忽视,所以德善特别委屈,当这一年又和姐姐一起过生日时,她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的委屈,哭着把所有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全都发泄出来。

当奥运会开幕式结束的那天晚上,父亲特意等在胡同商店门口,专门给德善买了一个新蛋糕,给她重新过了生日,让德善非常感动。父亲对德善说的那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爸爸妈妈对不起你,因为不太懂,第一个女儿应该怎么教,第二个应该怎么养,老幺应该怎么让他好好做人,我们不懂,爸爸也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你多理解我吧。”

是啊,不是谁一出生就会做父母,不是谁一出生就什么都懂。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在帮助着父母的成长,同样,父母的喜怒哀乐也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走向成熟。

告别青春

最后,住在胡同里的这五户人家先后搬家,离开了双门洞。时隔很多年再回去,双门洞已经面目全非,德善非常伤感。此时的旁白非常有深意“再次拜访凤凰堂胡同的时候,跟流逝的岁月一样,胡同也上了年纪。再次回不去的,是我的青春,是这个胡同,都是一样。时间还是会流逝,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还是会上年纪,青春美丽的理由,正是如此。刹那的瞬间刺眼地闪耀,不能再次回来。让人流泪的青涩时期,我也有那样的青春。”

德善想象着又回到了18岁时,五个人一起再在阿泽的房间看《英雄本色》,时光仿佛又倒流到到儿时。“怀念那个时期,怀念那条胡同,不只是想见比现在年轻的我。因为那也有爸爸的青春,妈妈的青春,朋友们的青春,我爱的所有人的青春。也是因为没能对那些再也无法相聚的年轻风景做最后的问候,现在对已经消失的事物,对不能再次倒流的时间,做迟来的告别。再见,我的青春!再见,双门洞!”

结尾的旁白也许是所有生活在这条胡同的人跟自己的青春告别。青春的五个青年与自己的儿时告别;中年的五个人与自己的青春告别;已步入老年的爸爸妈妈与年轻的像泰山一样的中年的自己告别。时光在流逝,青春在逝去,不变的是人们对美丽的青春的眷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总之,这是一部温情的剧,胡同里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幸福;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剧,处处有催人泪点的细节;这是一部让人依依不舍的剧,处处都洒满了阳光般的美好;这是一部让人成长的剧,每个人都走向成长;这是一部告别青春的剧,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美丽的青春告别……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回答1988》描写的,是德善,是阿泽,是正焕,是善宇,是东龙……也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3

恰巧看完《请回答1988》的第一遍,不知道哪里来的冲动,现在不写或许以后也没有机会,人就是这样逐渐变懒的。

从感性的角度来谈,这部剧让我感动的地方。不想看百度,就凭自己的印象写,只有顺着记忆才会发掘让你感动的地方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要说前几集,爸爸给德善端来迟来的蛋糕,说道:“爸爸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那一瞬间,我的心揪了一下,想起小时候对父母的一些误会和埋怨有了解释的出口。是啊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是一边学习着一边学习着,几年后我也会是母亲,我也会学习着去当父母。

善宇快结婚的时候,偷偷地拿请帖去了阿泽爸爸那里,只有那张请帖上写了阿泽爸爸的名字,是善宇后面加上的。以为会像国产剧的套路一样,善宇对他喊出“爸爸”,结果他说:“我希望明天您能陪在我妈妈身边”这句话的感动不亚于当晚善宇和阿泽谈心,阿泽说:“我也希望我爸爸能有人陪在他身边,最起码他能好好吃饭,我很庆幸,那个人是你妈妈。”太深有感触了,我的父母高中离婚后,爸爸一直没再找,我印象中从那时开始就经常有人开玩笑问我,如果你爸爸再找了阿姨,你会同意吗?我希望有人愿意陪我爸爸,我爸爸作息时间不规律,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会担心,我想有人陪着他,不管吵吵闹闹也好,都觉得很好。 说我懂事早也好,想得明白早也好,就这样不知不觉涌现的想法,所以这一段我很有感触。

宝拉和爸爸这一段,我放在一起了。

从小我也是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老师布置作业,对父母说“我爱你”。记得爸爸在洗碗,妈妈在给我削水果等我做完作业吃,我扭捏挣扎了很久,怎么也说不出口,总感觉怪怪的,最后我放弃了,在练习本上找到这项作业旁边打了个勾。或许我自认为这一点我和宝拉很像,所以当宝拉准备去考试院,爸爸没和妈妈弟弟妹妹送她,其实他在路上等宝拉,电线杆旁东日大叔那一次次回头望着车来的样子,他把每种药备注好拿给宝拉,一个大大咧咧的爸爸,居然可以这么仔细……

宝拉婚礼上泪奔的时候,还有她在车上读爸爸的信时,我才明白,一个平时看上去不善于表达关心的爸爸,一个看上去很坚强什么事都不会哭泣的女儿,他们沟通谈心的方式默契到都是一封信,虽然信不长,但这是他们独特表达关心和爱意的方式。我每次在家的时候,他都在他的房间里玩手机玩电脑,他房间的门经常都紧闭着。基本上我们很少沟通,他还会嫌弃我,宁愿我不在家呆着……可是每次我上班的时候,我爸爸又会发一些他唱的歌,他看过的新闻,或者他会告诉我他在做什么事情,想和我分享。慢慢我发现微信上我们的沟通比平时见面还多,我才明白,这世上不是每对亲子之间都是和睦的都是乐于沟通的,这或许是我们独特的适合我们的沟通方式,我和他在这种方式里得以平衡。

这部剧还有好多让我感动的地方,我在思考,同样的电视剧,同样的书,每个人感动的地方都不一样,或许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被带入,把我们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也放到故事里了,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电视剧,也是我们人生的某些时刻的写照。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4

考试结束后,断断续续得看完了《请回答1988》。期间穿插了从广州回浙江,跨越一千多公里的年度迁徙;辗转至上海后,再赴首尔。5日短暂游历后,开始胆战心惊的论文攻关,继而是马不停蹄的聚会。等到有时间坐下来看剧,看帖子时,已近年关。于是在春节这个唤起集体记忆的档口,现实与影视相映照,不由得生出零零碎碎的感慨。

大约人到一定的年纪终究逃不过回忆的劫,无论是正当年少亦或是青春已逝。1988,讲的是父母们青春,是韩国70代的回忆。胡同,邻里,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之外,也有青春独有的自我觉醒,梦想构建和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哪一代的青春不是这样的呢。

今年回外婆家团聚的午后,我们带着几分重温童年的念头,久违得逛一逛这个近乎于衰败,但伴随我们成长的小镇。小镇的意义于我们一行而言相似也不同。它是大表姐永远的外婆家,是三表姐13岁前所有回忆的发生地,是我4岁前懵懂的回忆和小学时代年年暑假的定点。在破败荒废又混杂着新建筑的小镇里,我们在小道,山路和石板路上找寻各自记忆。而这一切对于大表弟而言则是一次逃离都市的全新探险。

“人的一生很难有机会见证一个地方的兴盛和衰败,但是我们见证了。”三表姐在走下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的山坡时这样说了一句。

是啊,我们见证了。

虽然小镇的辉煌于我而言不甚清晰,但三五岁的年纪也足已能记得拥挤嘈杂却也热闹非凡的主街道,街上有着镇里最大的超市,超市旁是镇里唯一的服装店。旧时邮局门前的空地,一到傍晚就聚集了半个镇的人,尤其是夏季,大家拿着蒲扇,三五成群得闲谈散步。以前的夏天有白糖棒冰,有二姨家的绿豆汤,红色大澡盆,有拥挤的游泳池,有山坡和池塘。现在每年都会提起的童年糗事,大多也就发生在那些时候——那是我的幼年,姐姐们的童年,小镇辉煌盛年之后略显平淡的中年。

这一次,再走过二姨家,楼不知何时重新刷了白漆,比起四年前显得新了许多,而楼旁的幼儿园改成了名字奇怪的博物馆;过去夏季纳凉,冬季探险的防空洞远比记忆中阴暗深邃,洞口堆满的残枝败叶,探头去看时惊动栖息其中的飞鸟,而我们反被“发射”出的大鸟惊得跑开。走到过去国营矿场鼎盛期间盖起的“公寓楼”,也许因为过年,多了不少在阳光下追赶打闹的孩童以及晒着太阳闲话的老人。

闲晃之中,慢慢觉得,比起四年前破败荒废带来的强烈震动,现在的小镇已经度过迅速衰老的时段,逐渐到了没有年纪的阶段。它似乎一直这样,算不上热闹,也算不上荒凉,时间在这里也仿佛失去了强烈的存在感。但在那些保留了许多年的地方,像是当年大家冬天一定要去的澡堂,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其实外婆也一样。前几年得时候衰老得很快,常常痛风,手肿脚也肿,原先胖胖得肚子也瘦了也不少,脸色蜡黄,神色疲惫。印象里精气神不错的时髦小老太忽然变成了这个样子,震惊和难过之余,不由心生颓然。现在,时间慢慢过去,不知是不在意还是不愿意,外婆的年纪越来越模糊,她似乎一直是这个样子,不年轻也不衰老,和这个小镇一样,是我们心中看似不变的定点,带着我们的记忆,我们的青春一直待在那里。

但其实,这世上的一切哪里会不变呢。

就像我们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以不可逆的速度长大。如果用年龄数字来衡量,早已度过18岁的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狂奔不止,往外跑,往外飞,等停下来回头,我们早就变了,回忆也变了。过去在水库里发现尸体的恐怖记忆变成了奇特的惊险回忆,被姐姐“管教”的胆战心惊也变成了温馨的过去。记忆确实不可靠,因为记忆的载体在变化,执拗的我们在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理解了那些古怪经历背后的情谊。

就像1988中,主人公们在长大以后才明白如何去理解长辈们的关心,如何在琐碎中回应那些亲情与友情。长大的我们,我,我的姐姐们,我的妈妈辈们,都在试着表达,试着回应,试着填补这些年错过的情谊。

怀旧的热潮大概是被二表姐翻出的老照片点燃的,妈妈和姨娘们看到二十多岁的自己后,开始翻箱倒柜找过去穿过的衣服,那是她们的青春。而外婆的青春呢?照片中的外婆年纪和如今她的儿女们一般大,乌黑的卷发,挺拔的身形以及有神的眼睛。只是现在,时光倏忽带走了很多。成年的德善在《1988》最后说道,想要回到过去只因那里有“年轻的,如泰山一样的父母,有我们爱的人”。时间真的可敬又可怕,它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回应和珍惜之后,又让这样的醒悟永远不会及时,因为“老去”这个词永远和“成长”在一起。

因而每次见到外婆和爷爷奶奶,尤其是分别的时候,总会有种难过和隐隐害怕的心情,这种心情会让我觉得做什么都不够,却也让我犹豫而不敢做什么。这样的心情甚至在某些情景的催发下,产生几分想要流泪的冲动。看《1988》时,每一集都有泪点,而德善爸爸失去母亲后和阿泽的对话,正焕爸爸生日时在磁带中听到妈妈的声音……分外催泪。德善爸爸目送宝拉去考试院,以及在宝拉婚礼后互换信件的场景,也因为独具代入感而引发泪点速降。

曾在影评中看到,“这部剧虽然拍的1988年的故事,是父亲母亲的故事,但亲情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共鸣。”这种情感一代代传承着,从祖辈到父辈,再到我们,未来也将继续。

小堂妹一家来拜年,当初六个月大的小婴儿变成了两岁多古灵精怪的小女童。小爷爷和小奶奶满眼带笑,眼神没有离开过他们的小宝贝,而记忆中的小叔叔似乎还是过去那个大男孩,但如今也是小女孩依赖的父亲。不禁会想,当我还是那么大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婆,是不是也是这样看着我,我的姐姐们是不是也怀着和我如今一样的感触。

爱是永恒的话题,于是亲情也是永恒的传递。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大致是:如果你想到你的年老时期,你还会不愿意过年吗?过去的几年总是以为自己长大成熟了,嫌弃过年的无聊,抱怨年味的寡淡,今年似乎发现,所谓年味不过是亲人之间的情味,而年味的寡淡不过是我们不够成熟,没能明白时间紧迫,爱要努力回应。

我从《1988》中读出的爱是陪伴,是不犹豫,是迫切的想要给予,是无怨无悔。相伴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短暂一段,真正美好的片刻不过是短暂人生中的几个瞬间,所以好多好多的东西都不能等,也无法等。

因而,如果你听到,请回答,请你务必回答。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5

崔泽啊崔泽,你看这那么笨拙,但是你又比谁都洞悉一切。看似一阵风都能把你吹倒,而你在操场上抱起德善的时候又是那么有力。话不多,甚至多数情况下,在胡同里都是一副喝着牛奶、没有睡醒的傻样,然后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又都是那么当机立断,可以为了友情当即放下自己的爱情,可以为了爱情放弃比赛,不论是89年情不自禁的吻还是94年双方都坦然的吻,崔大师都是那样的毫不犹豫。

小小年纪学会了把一切都藏在了心里,别人打情骂俏的年纪,也许你只是学会了用心去爱。双门洞里那个笑起来那么阳光那么单纯的少年,你真是从头到尾都让人心疼,又那样让人佩服。

第一次陪崔泽去中国比赛的德善,看到被闪光灯包围的阿泽,疲惫不堪的阿泽,在抽烟的阿泽时候,也许就开始意识到他不只是胡同里那个坐在门前喝牛奶的小孩了吧。心有千斤重,而在所有人面前却只是一副傻傻的云淡风轻。胜而不骄,拜而不怨。你太苦了。

如果说对善宇和正焕是朋友点拨之后的敏感,德善对阿泽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受到了爱吧。

会斗嘴会装得傲娇的正焕,也许是十年前的我学会的类型吧,就像那时候十八岁的天空里的石延枫。只是经历很多醉酒后大哭的苦涩之后,能打动我的早已不是那种冷冷的爱,而且那种温暖如春光的毫无犹豫的爱,那种能够治愈我苦楚的关怀。太累了,累到希望这种阳光和温暖是扑面而来的,而不是破译层层密码之后才能得到的。那个永远夸德善,大方拥抱德善的阿泽,你那么好。

可惜,你这样的尤物,生活中,不会有。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6

首先我觉得请回答相对于现在很多玛丽苏之类的剧而言没有那么浮夸,比较贴近日常生活,包括导演们在很多细节上都处理的很好,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吧

看到最后一集有点难过,觉得他们要分开了,但其实仔细想想人们不都是想要过上点好的生活吗,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还是hin好奇,他们之后还有没有联系哈哈

感触的话,就是很羡慕他们那种氛围,剧中的人都很淳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特别是阿泽爸住院那会,大家轮流照顾,这些甚至都有点不太真实,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是会帮助,但不太会有类似这样的,所以这样的邻里关系真的很让人羡慕.

当然啦,还有那些爱情,有些人说不太能接受中年的阿泽,但我感觉其实还好,少年时期的阿泽给人一种只可远观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到了中年时候,感觉也像普通人一样,很自然的那种,可能这就是别人接受不了的原因吧,也许只有如此单纯善良的德善才能配得上如此好的阿泽吧

看完之后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知道后来泽善是怎么样经历重重困难结婚的哈哈,想看看后面到底是怎么样发展的,看第一集的时候看着每集一个半小时觉得太长了,看完之后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完了

或许,这就是请回答1988的魅力吧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7

《请回答1988》第一次观看完毕,为什么说第一遍呢?是因为预感自己会反复看不止一遍。其实这部剧早在两年多前就有朋友推荐给我,但却因一推再推差点错过。

还好,现在的我在家中亚麻布的桌子上,播放着剧中曲《惠化洞》,窗外下着小雨,天气很凉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请回答1988》的观后感。

这部韩剧总共20集,每集1个小时左右剧情没有拖拉,每一集都像是一部电影,不容你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故事源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平凡而热爱,剧情不狗血不老套。

听到剧中曲《惠化洞》、《请不要为我担心》,分分钟把你拉回到1988年,5个童年发小一起长大的首尔双门洞胡同,一起长大的点点滴滴。

整部剧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胡同里的房子和所有的道具都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在剧末胡同里的所有人家都搬走了,胡同里空荡荡的场景,都是剧组真实打造的。还有一点我特别欣赏,剧中所有声音都是在拍摄的时候实时记录的,演员的声音都是自己真实的声音。

所以这部剧确实是良心剧。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于它的生命力:能够引起多数观众内心的真实感受,获得感悟反思并持续影响着现实生活。

村上春树: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看望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我最喜欢的是崔泽,阿泽,喜东东。他纯洁简单善良,看似傻乎乎的,却是大智若愚,心如明镜。他喜欢德善,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从不想要避讳什么,喜欢就是喜欢,清清楚楚明白自己的心意,是把德善当成女人,而不是朋友的喜欢。

包容德善所有小脾气和缺点,在阿泽眼中德善做什么都是可爱的很好的,即使德善大大咧咧拿死老鼠吓唬他和娃娃鱼,自己害怕得都躲进门内,自己还是笑着说:“她很可爱。”,发自真心的。阿泽的笑,无声却极具感染力,看着他笑心情真的会变好。

其实他很通透,什么都很明白,不论是爸爸和善宇妈妈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希望有人可以陪伴爸爸不用一个人热水泡冷饭;还是发现正八同样暗恋德善的时候,自己为了朋友放弃表白,等待了六年后才下定决心把德善追回来;正八爸爸金社长意外扭伤腰需要急诊时,果断动用了自己一直不愿麻烦的粉丝院长;还是为善宇隐瞒六年的恋情时······是个笑起来很温暖的宝藏男孩。一想到他送给德善的金乌龟,还是很想笑,把它叫做“永恒之心”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傻得有点可爱。

这部剧看完了,故事并没有结束,中年的德善和阿泽也很好,刚开始一度认为,和中年德善一起出现的大叔是中年正八,担心阿泽会错过德善,还好是他。

这次就写到这里啦,主要是简单介绍了这部剧和第一个主角,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主角——崔泽,本来只是想随心记录下,写着写着就写多了,后面会依次介绍正八,德善,娃娃鱼,珍珠等等,一个一个慢慢写,毕竟是自己喜欢的剧嘛。还有许许多多想要分享给你,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8

太震撼的一部电视剧了!真的,熬夜看完最后一集,哭的梨花带雨,感情细腻,至真至重,深深勾起我对儿时青春的回忆。

电视剧很朴实,朴实到起初没勾起我看的`急切心理,但是颇爱韩剧的我,百无聊赖的我,还是被卷入一场注定要嚎哭的深渊。5个家庭,普通家庭,普通父母和子女,但是每一家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又彼此联系。邻里的亲情胜过友情,三个妇女坐街唠嗑也由于搬家被拆散,那种感觉我很难过,最难过。一起20多年风风雨雨,一个胡同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大家族,知根知底,难断亲情。但是最后一集搬家了,人走楼空的感觉我最受不了。

每条街,每块石头都有着他们无数美好回忆,离别终究无情,耐人琢磨,惆怅,原谅我就是跟德善一样悠犹,念旧,心思重的女孩子。剧中的爱情也很美好,跟坚定,哥们之间那种义气,洒脱,情深意重。跟着电视剧我似乎也走过了我的记忆,跟他们一样平凡,但青春不再,那么把握现在

我爸爸,17、9、12夜里9点多自己在家,突发心梗,我妈照顾孩子跟我在一起,爸爸自己穿好衣服,带好证件打车去了医院,之后告知大姑。于晚上10:20,大姑来电,让我做决定,是来大医院做支架还是当地医院融酸。我哪懂,我妈也蒙了,安顿了孩子,我们就打车先行去大医院等待120、当时的心情很难讲,不想哭,真的,对于我这么爱哭的人居然哭不出来,有点点慌乱,尤其看到路上的120转进医院院里,不知道待在车里的爸爸的状况,那个时候是挺焦急难受的。妈妈哭了。120门打开,医生说不要紧了,到大医院就是胜利了!爸爸很虚弱,话不能讲。很庆幸,很庆幸,爸爸自己能打开家门,走出去去医院,否则自己在家今天下午出院,在医院待了8天,一点点的好转,只是出院后要终身吃药,爸爸多少有些难受吧。真的从没想到,会这么突然,就是这么突然。病危通知书都下了,听大夫说支架中有小间隙心脏停了,后来又回来了。唉,用电视里的话说:什么时候嗷嗷待哺的小婴孩就要结婚了,当闺女当爸妈的心理那个滋味好受吗。

爸爸妈妈上了岁数了,以后就需要我们做子女的了,他们的日子也许不好过了,然后我也会变老,真要变老了,该怎么办,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然后上学成家这就是人生啊。

请回答1988观后感 篇9

1988第19集,正峰哥哥跟美玉偷偷约会,两个人手牵着手走在首尔的平民市场,美玉说,“我从小是吃市场长大的”,正峰哥哥有些奇怪,因为他知道美玉的家境极好,不大有可能吃到路边摊小吃之类的东西,美玉犹疑了一下,说以后会解释给正峰哥哥。两个人继续走下去,没走多远,在一家不起眼的布料店门口,美玉看到了自己的爸爸。美玉爸爸正在跟一位前来买布料的顾客讨价还价,他穿着朴素,看上去并不体面,不太像一个有钱人的样子。美玉跟爸爸对视一眼,牵着正峰哥哥的手不觉握紧,她眼光闪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拉着正峰继续向前走,而爸爸也只是愣了一愣,便立刻恢复常态,继续给顾客推荐自家的布料。

镜头切换,正峰哥哥家中,正峰爸爸在陪更年期中的妈妈聊天,提到两个孩子,也就是正峰和正焕,正峰爸爸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做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有次提着要送的饭路过双门洞,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与伙伴们玩耍,他低着头匆匆走过,怕被正峰和正焕的伙伴们发现,让两个孩子感到丢人,因为“爸爸是送外卖的”实在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但是正峰和正焕也看到了爸爸,他们没有视而不见,反而非常热情的喊着“爸爸”扑到他怀里,正峰爸爸说,那是他一辈子最开心的时刻。正峰妈妈说,哪有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弃,那还算人吗?

镜头再次切换到首尔市场的街道上,美玉在走了几步后停住,她拉着正峰哥哥走了回去,美玉爸爸看到美玉又走回来很惊讶,也很紧张,他僵硬的站在那里,等女儿把自己介绍给她牵着的男孩子,也就是她的男朋友。美玉对正峰说,这位是我爸爸,我爸爸很厉害哦,他是白手起家创造很多财富的,他刚来首尔时身上只有三万元。正峰哥哥非常配合,不,不应该说是配合,应该说是非常自然的做出了他本来就会有的反应,他对美玉爸爸说:“那您真是韩国的比尔盖茨了,不,您比比尔盖茨还厉害。”三个人的谈话最终以美玉爸爸听出正峰的声音,就是六年前打电话到家里的男孩子的声音结束——六年前美玉还是高中生,她与正峰哥哥的早恋被爸爸阻挠过。

这样一个相互呼应的片段,光靠想象或许有些刻意,但在1988里,两个场景衔接得很好,两条故事线自然交汇:一条是正峰妈妈的更年期在关怀和温情的生活里慢慢度过,神经大条、心里有爱却不知怎样表达的丈夫和儿子逐渐学会了体贴妻子和妈妈;另一条是正峰哥哥与美玉感情的进程,六年里,他从未放弃过与美玉的联系,美玉出国留学归来后,两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两条线相交,顺理成章。剧中,美玉父亲不是第一次出现,不是为了这个场景才遇到美玉二人,他在这条街开了一家分店并亲自经营生意是很久之前交代过的事情;正峰和正焕的故事也不是只适用于这个情景中,在全部的剧情里,兄弟两人都是以这样的性格存在;正峰与美玉爸爸对话中的笑点中和掉了观众对于柔情的排斥;美玉并没有立刻停住,而是先走过去,在犹豫片刻后拉着正峰回来,那走过去的几步,犹豫的几秒,是极其真实的人物心理。

1988里,还有非常多这样的情景,每个琐碎的细节都经过了漫长的铺垫。就算是日常看来略有些夸张、矫饰的情节,都发生得自然而然,脉脉温情变得详实可信。观众当然知道现实里不会有这样温馨美好和谐的邻里、家庭生活,但是1988把人拉进了它讲述的故事和氛围中,它让人笑,让人哭,让人真心实意的感动。

不得不说,1988的编剧真的太厉害了。那么多细节,那么多伏笔,那么多呼应,那么多脉络,草蛇灰线,相互穿插,如一张严密的网。

这才是好故事啊。这才是好电视剧啊。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5134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爱国电影的观后感九篇
下一篇 : 长辈过生日祝福语简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