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1

文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我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文中的高贵品质让我敬佩不已。

在许多的激动文章中,我最喜欢邓晓帆写的《陶母教子送“三土”》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了晋朝的陶侃从小发愤学习,年少时被陶母好友范逵推荐给了皇帝。随后,皇帝任命年少气盛的陶侃为都督,并担任枞阳地方的县官。陶侃接旨后顿时喜气洋洋,不过陶母看见陶侃这个样子顿时脸色变得沉重。第二天,陶侃准备去上任时。陶母给了三件东西给陶侃。一是故乡的土,教导陶侃上任后要时刻记住要为家乡争光。二是一个土碗,希望陶侃不能贪富贵,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三是一块白色的土布,希望陶侃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一尘不染。陶侃看后顿时恍然大悟,随后,他带着三样东西上任了。从那以后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升官成了一位大将军了。陶侃做到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以后一定要向陶侃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受到好评不能骄傲、自满。别人给我意见时我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在学习中我要发奋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我感谢《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学中我还要学习古人的刻苦精神。虽然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但是祖国也需要更强的力量。不让列强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从中获得更大的人生道理,《庐陵文化读本》你是我人生的老师,让我走向成功。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2

读了《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到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度,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爱国英雄。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抗日英雄姚显微》。

姚明曾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导师、野战军团长。在教学中,他热情地歌颂国民抗战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忱。

在一场战斗中,37岁的姚微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临死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姚微这个名字深深烙在我的心里。他为解放人民和中国人民过着幸福健康的生活。愿为救国献出生命,愿抛头颅洒热血。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我中华有志之士,必须先尽自己抗日救国的天职,到前线去!

到战壕中去!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这声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山有山的特点,水有水的特点。我们中国人民的特点是:当国家陷入危机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祖国。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独特感受。这种高昂的情怀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虽然我们现在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但这种美好的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

这美好的生活是成千上万爱国者的生命和鲜血。我们不仅要珍惜这美好的生命,更要继承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怀。这就是烈士们委托给中国人民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使国家更加强大和繁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地下的英雄们。

我们要让先辈们的精神自豪地感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小学六(1)班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3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有一方方正正的板块,这就是今天的吉安。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水面为次,号称“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江而南,吉为富州……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唐时皇甫是在《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中曾这样描述过这块以红壤为主的土地。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惜境内的崖洞崖壁没有留下他们的崖画石刻,没有留下他们曾经生存的印记;也可惜我们的祖先生于草泽,没于蒿莱,结绳记事,没有留下他们的竹简帛书,使我们无法遥想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耕渔劳作。但是,吉安市河东镇的案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稻秆,证明在新石器晚期这里就有水稻的栽种。新干县大洋洲一座距今青铜犁铧,全国仅此一例。这些青铜器背后隐伏的文化“密码”委实是太多了,至少证明文化十分发达,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发展的另一奴隶主政权。可是,为什么不见诸任何历史记载甚至民间传说?破译了这个谜,中国古代史的某些史实甚至有些重要的史论将要重写。

秦王朝建立以前,三皇五帝,春秋战国,吉安这块土地大约属于有主无名的荒蛮地域,它一会儿属夏商古九州之一的扬州领牧,一会儿是周王朝子孙的分封领地,吴、越、楚这江南三大古强国都曾先后将吉安划入了他们的版图,春秋时期,吉安属“吴”;战国时期,吉安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

有史可据的《明一统志》载:“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分封诸侯,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管辖着新设立的庐陵县(今天吉安市部分地域)、安平县(今天安福地域)和新淦县(今天樟树地域)。“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庐陵”由此浮出历史的水面,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吉安(当时称庐陵)升“郡”复“县”,改“州”称“路”,名称几经变易,府治再三迁徙,地域时广时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吉州区附近,应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吉州区建城之始;隋开皇十年(公元改庐陵郡为吉州,这是古庐陵的第一次更名;元朝元贞元年(公元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三国时吉阳郡、安成郡头一字命名,一直延续至今,一一除开“吉祥安康”美好的祈盼,都溶注在我们今天470多万人民共有籍贯上了。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4

读了《庐陵文化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到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度,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爱国英雄。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抗日英雄姚显微》。

文章中姚显微担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兼导师以及战地服务团团长。在教学中,他热情地歌颂国民抗战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忱。

在一次战斗中,年仅37岁的姚显微教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临死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姚显微这个名字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甘愿舍身救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我中华有志之士,必须先尽自己抗日救国的天职,到前线去!到战壕中去!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这声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山有山的特性,水有水的特性。我们中华儿女的特性是:国难当头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祖国。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情怀。这种高昂的情怀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幸福、安宁,但是这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好好的珍惜这美好的生活,还要继承他们那种高尚的爱国情怀。这就是先烈们托付给中华儿女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读书,长大成才,为祖国的发展而贡献出一份力量,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

我们要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5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赣中、赣西、赣江中游有一方形板块。今天是吉安。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水面为次,号称“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江而南,吉为富州……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唐时皇甫是在《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中曾这样描述过这块以红壤为主的土地。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惜境内的崖洞崖壁没有留下他们的崖画石刻,没有留下他们曾经生存的印记;也可惜我们的祖先生于草泽,没于蒿莱,结绳记事,没有留下他们的竹简帛书,使我们无法遥想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耕渔劳作。然而,吉安市河东镇箱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石工具证明,至少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了第一批生活繁衍的人。

永丰县佐龙镇尹家坪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秸证明,这里种植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水稻。新干县大洋洲一座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墓中,出土青铜器约480余件,陶器约300余件,玉器饰品100余件,震惊了中国以至整个世界!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纹饰之精,全国罕见。

巨型“中华钺王”、青铜犁铧,全国仅此一例。这些青铜器背后隐伏的文化“密码”委实是太多了,至少证明3000多年前在吉安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发展的另一奴隶主政权。然而,为什么在任何历史记载甚至民间传说中都找不到呢?

破译了这个谜,中国古代史的某些史实甚至有些重要的史论将要重写。

秦王朝建立以前,三皇五帝,春秋战国,吉安这块土地大约属于有主无名的荒蛮地域,它一会儿属夏商古九州之一的扬州领牧,一会儿是周王朝子孙的分封领地,吴、越、楚这江南三大古强国都曾先后将吉安划入了他们的版图,春秋时期,吉安属“吴”;战国时期,吉安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

有史可据的《明一统志》载:“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分封诸侯,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

公元前222年,王翦踏平楚国后,九江郡(郡治在今天安徽寿县)管辖着新设立的庐陵县(今天吉安市部分地域)、安平县(今天安福地域)和新淦县(今天樟树地域)。“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庐陵”由此浮出历史的水面,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吉安(当时称庐陵)升“郡”复“县”,改“州”称“路”,名称几经变易,府治再三迁徙,地域时广时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吉州区附近,应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吉州区建城之始;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这是古庐陵的第一次更名;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三国时吉阳郡、安成郡头一字命名,一直延续至今,一一除开1968至197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批准,一度更名为“井冈山地区”外,——“吉泰民安”、“吉祥安康”美好的祈盼,都溶注在我们今天470多万人民共有籍贯上了。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6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有一方方正正的板块,这就是今天的吉安。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水面为次,号称“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江而南,吉为富州……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唐时皇甫是在《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中曾这样描述过这块以红壤为主的土地。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惜境内的崖洞崖壁没有留下他们的崖画石刻,没有留下他们曾经生存的印记;也可惜我们的祖先生于草泽,没于蒿莱,结绳记事,没有留下他们的竹简帛书,使我们无法遥想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耕渔劳作。但是,吉安市河东镇的案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5000年前这里已有先人生息繁衍。永丰县佐龙镇尹家坪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稻秆,证明在新石器晚期这里就有水稻的栽种。新干县大洋洲一座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墓中,出土青铜器约480余件,陶器约300余件,玉器饰品100余件,震惊了中国以至整个世界!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纹饰之精,全国罕见。巨型“中华钺王”、青铜犁铧,全国仅此一例。这些青铜器背后隐伏的文化“密码”委实是太多了,至少证明3000多年前在吉安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发展的另一奴隶主政权。可是,为什么不见诸任何历史记载甚至民间传说?破译了这个谜,中国古代史的某些史实甚至有些重要的史论将要重写。

秦王朝建立以前,三皇五帝,春秋战国,吉安这块土地大约属于有主无名的荒蛮地域,它一会儿属夏商古九州之一的扬州领牧,一会儿是周王朝子孙的分封领地,吴、越、楚这江南三大古强国都曾先后将吉安划入了他们的版图,春秋时期,吉安属“吴”;战国时期,吉安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

有史可据的《明一统志》载:“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分封诸侯,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公元前222年,王翦踏平楚国后,九江郡(郡治在今天安徽寿县)管辖着新设立的庐陵县(今天吉安市部分地域)、安平县(今天安福地域)和新淦县(今天樟树地域)。“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庐陵”由此浮出历史的水面,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吉安(当时称庐陵)升“郡”复“县”,改“州”称“路”,名称几经变易,府治再三迁徙,地域时广时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吉州区附近,应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吉州区建城之始;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这是古庐陵的第一次更名;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三国时吉阳郡、安成郡头一字命名,一直延续至今,一一除开1968至197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一度更名为“井冈山地区”外,——“吉泰民安”、“吉祥安康”美好的祈盼,都溶注在我们今天470多万人民共有籍贯上了。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7

在学校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名为《庐陵文化》的书,还觉得奇怪,一个公园怎么会有这么厚的文化历史?拿起来一翻,原来庐陵是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称,而庐陵文化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顿时觉得特别羞愧我对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太少!

继续读下去,才知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庐陵文化既有以青原山佛教禅宗青原派系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又有以吉州窑黑釉天目瓷为标志的陶瓷文化,更有以人才辈出的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

空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了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和吉州窑这三个庐陵文化的代表性地点,更深切地感受了庐陵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最开始去的是青原山,那时是和学校老乡一起。登山路上,不时能看到路两旁充满佛理的佚名题词,往山下俯瞰时,隐隐约约能见到林间的净居寺。途中有几个木制的休息亭,到达山顶还有一个古老的塔。不愧是佛教圣地,处处透露出一种静谧感。下山返回山脚时,一个小水库吸引了我们的眼睛。从未见过的蔚蓝色湖水,像仙境一样,美得让人窒息。潺潺水声也恰到好处,给旁边的净居寺增添了不少雅致。顺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净居寺的正门前,还未入内我就感觉到佛教的威严。尽管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但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佛教思想对庐陵人的影响比较久远。

白鹭洲书院建于赣江的白鹭洲上,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树木葱郁的白鹭洲。初见时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沙洲,完全没想到还有一个书院藏在里面。去之前,我猜想书院里可能会有种私塾的氛围,但是没想到书院和现代中学气息融合在一起,古今书香交织相依。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旱期,赣江水位下降,露出了细细的河沙。恍惚中有海岸读书的愉悦感。胡乱探索一番,我发现一堵刻了书法的墙,虽然不太认识上面的书法,但看墙身就觉得很可能是与书院有关的人物留下的真迹。书院里设有云章阁,书院独特的构造体现出庐陵特有的书院文化。

去吉州窑的那天,刚好是大雨过后,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旁的泥土里混杂着破碎陶瓷片,不愧是古代名窑之一。越往里走,古瓷片、窑具俯拾皆是,一条条用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镇的风貌。看着现在的吉州古窑包,不难想象南宋极盛时期的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吉州古窑的风格给人一种中国古建筑的韵味美。置身其中,新奇和兴奋涌上了心头。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8

品读庐陵文化读后感

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最近,我有幸读了一本名为《品读庐陵文化》的书籍,它的著作者是李卫东,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庐陵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与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庐陵文化主要流传在今天的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宿迁、淮安等地。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文化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深深地吸引着我。

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庐陵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庐陵文化包括了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性、艺术性、哲学性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和谐性和尊重性。庐陵文化强调的是人文关怀和相互尊重,呈现出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和深层次的人性情感。同时,庐陵文化也注重艺术性的表现,如金陵雅集、扬州八怪等都是庐陵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们为主体,对庐陵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传承作用。

在这本书中,我还发现了庐陵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和影响。庐陵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片熠熠生辉的明珠。庐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延伸,对于全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庐陵文化推崇品德、道德、礼仪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贡献。

在我读完《品读庐陵文化》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顺便回味了一下国家千年的古城庐陵,也让我顿感那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更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厚重和悠久的历史底蕴。感谢这本书的陪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启示和收获,也更加乐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读后感 篇9

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何况欧阳修、文天祥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先有“地灵”,才有“人杰”。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欧阳修、胡铨、杨邦又、周必大、文天祥和杨万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如颜真卿、江万里、王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8251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写幼稚的作文集锦十二篇
下一篇 : 适合发微博的晚安文案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