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8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部长工作计划(集合13篇)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2】

3、认识几分之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8-69,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例题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请告诉大家。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 提出问题。 谈话:听,猴妈妈有提出新的问题.:我的每个孩子分得这盘桃的1/4,可是三个小孩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这可难到了我.你能帮助猴妈妈吗? (2)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3) 学生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4) 全班交流. (5) 提问: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6) 演示分得3/4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1) 提出问题:猴妈妈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几分之几? (2)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3) 集体交流. (4) 演示分得3/5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l份,在图上分一分。 (2)各自填写分数,指名说出结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2)各自填写分数同桌互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自查预习作业,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反馈。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 (3)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4)汇报小结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全课小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       4、认识几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69―70的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9―70的第6---11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 320÷4 690÷3 720÷9 60×4  0×78  89+25  72-56 80×60 80+60  15×6  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P 69 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这样涂。 四、P70第7题 学生先说说图意,然后再练习。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让学生填写。 五、P70的第8题 多媒体出示放大图,让学生说说这把尺上面的数据以什么为单位的?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 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六、P70第9题。(方法同上) 七、P70第10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交流反馈,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八、P70第11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按照书上要求做游戏并做好记录,最后回答书中的问题。 九、全课总结。 十、作业:P70 10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3】

2、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103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2-10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3角=(――)元=( )元 9厘米=(――)分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4元=(――)元=( )角 0.7米=(――)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2.5元=( )角 二、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雪糕、蛋筒、棒冰、冰激凌的价格) (2)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有些什么问题? (3)学生提问,师给与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 “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上 板书:0.8 0.5 你会比较吗?说说你的想法 a、0.8元是8角,0.5元是5角,8角大于5角,雪糕贵一些。 b、0.8=810 ,0.5=510 ,810 >510 ,雪糕贵一些。 板书中填入大于号。 (4)你会比一比雪糕和蛋筒的价格吗? 板书:0.8 1.2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注意适当提高对学生表述的要求)。 (5)你还会比一比谁和谁的价格? 前后四人一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6)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说说看,可以怎样来比较?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整数部分都是0,二是整数部分不是0,但不要刻意抽象出法则,机械记忆。)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先确定厘米数,再换成分米数,然后比较大小。 2、想想做做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3、想想做做3: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表示涂色部分。 4、想想做做4: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 6、想想做做6:三个数量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大于号连接。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5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4-105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4-10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  指名分析图意,并列式 0.5+0.7= (2)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指名回答 (4)教学竖式计算 (5)小结 2、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买一碗面条比买一碗馄饨要多付多少元?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2)  集体交流 3、教学“试一试” (1)  同桌互相提问,相互解答。 (2)  班级交流并小结 三、  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 2、指名板演想想做做2,同桌互查预习作业,反馈订正。 3、讨论完成想想做做3、4 4、指名口答想想做做5,检查预习效果。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 想想做做2、3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4】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但又充满趣味的学科。为了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我们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该教案旨在通过游戏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教授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数与计数

1.1 认识数字: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认识1到100的数字,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数字的范围。

1.2 数字比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些比较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1.3 数字排序:通过参与游戏,学生能够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4 数的合与分:通过有趣的分组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合与分的概念。

第二章:加法与减法

2.1 简单加法:通过实际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2.2 简单减法: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减法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2.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相互关系。

2.4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通过趣味练习题和游戏,激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提高运算能力。

第三章:乘法和除法

3.1 简单乘法:通过实际物品和图形,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3.2 简单除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除法并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3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相互关系。

3.4 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通过趣味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第四章:图形和方位

4.1 认识图形: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4.2 图形的属性:通过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图形的边数、角度和对称性等属性。

4.3 方位与位置: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方位和位置的概念,如前、后、左、右等。

第五章:长度、重量和容积

5.1 长度的比较: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比较。

5.2 重量的比较:通过实际物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重量单位进行重量的比较。

5.3 容积的比较:通过实际物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容积单位进行容积的比较。

结语:

通过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认识数字到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再到理解图形和测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练习和巩固。我们相信,这本趣味数学全册教案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爱上数学,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5】

四、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  教学时间:12课时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P28-2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8-29,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使怎么分配的,好吗? 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⑴探究数量关系,列算式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 ⑵探讨12×10的算法。 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牛奶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吗? 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 ①12×5=60  60×2=120 ②12×9=108 108+12=120 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 ⑶让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 ⑷问:10箱牛奶够不够117人喝,为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3)班级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末尾添写1个0。)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1  (1) 学生互查预习作业,组织相互交流,反馈改正。  (2)分析各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想想做做2,多媒体出示   (1)指名回答。   (2)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末尾添写2个0。) 3、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订正预习作业。   (2)集体交流算法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同桌口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四、课堂总结   1、问: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了末尾有0的乘法在口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五、作业:想想做做3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P30-31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0-3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4、估算: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说明自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 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 4、整理汇报:班级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理由 5、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8得280?“8”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 6、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位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7、完成“试一试”   引导: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8喝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3,实物展台展示预习作业   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5   观察图画,问: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班级内共同订正,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信息?哪个信息没有用?为什么不用?如果要用上这个信息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想想做做2、4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6】

二、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时间:3课时 1、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一张大的20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1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   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四、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                   2、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内容:P19-21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和2005年的年历卡;~的月历卡。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9-2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钠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二、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教学 1、探究活动一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 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 2、探究活动二   观察1997~20的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⑵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汇报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⑴出示题目,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 ⑵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是闰年,而21是平年。 2、想想做做2 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⑵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4、想想做做4 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 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独立思考,班级交流。 四、总结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通过预习自学再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实践   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或其他书籍,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课本P21思考题,通过计算,不仅能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能了解一些农业生产常识。                   3、生日快乐 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2-2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出示图),他的朋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愿意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二、组织活动 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7】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操作,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时间:6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4-6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教学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 音乐声响起,小朋友闭起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花果山看猴王分桃。 音乐声停。花果山到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观看。一位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了一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小猴说:“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l。 (1)谈话:小朋友,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把4个桃圈起来)。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 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4 2.教学“想一想”。 (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谁会分? (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4)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谈话: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先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2)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 (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3)集体反馈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课桌上。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1/2,拿出这堆小棒的1/2。 (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4044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早安祝福心语正能量句子101句
下一篇 : 祝福新人的简短句子精选3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