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基层调研报告模板(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课题

运动会

教学设想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运动会”的情景,体会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收集有关运动会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交流运动会的`信息。

1、小组交流:

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

你知道运动会举行哪些比赛项目?

2、集体汇报。

二、提出、解决问题。(观察挂图)

1、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板书问题。

选择同一个问题——赛跑,独立解决。

1、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用口诀试商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小组内交换解答。

3、集体反馈:

提出什么问题?怎么算的?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⑴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

⑵独立解答

⑶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

四、作业。

观察体育课时,同学们的活动,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把它写成数学日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85-23= 50-39= 100-56=

二、预习检测

1、观图,获取信息。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 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一个西瓜重6(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一个汉堡重280( )一桶油重5( )

一支铅笔约重1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2、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个苹果( )克( )克( )克( )克

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做中体验、思考,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识。学生经历了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方面,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学生经历了拼一拼、量一量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有13名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一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有没信心。

生:有

师:老师出示事物体的一部分,你们猜猜那是什么?

(师出事物体的一部分,生猜)

师:这些图形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的。

生:因为它们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是怎样的一样能说的更清楚些吗?

生:颜色、形状、线条都一样。

师: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左边和右边都一样,看到右边,就会想到左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

师:怎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生:左右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对称图形大家想看吗?

生:想。

2、看图片,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猜物游戏和欣赏对称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美,同时游戏和美丽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新知

1、找一找

师: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在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呢?

(生找并汇报)

师:同学们真实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出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

2、剪一剪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

生:想

(生动手剪,并贴在黑板展示)

师生小结:要想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可先对折后,再其画上物体的一半,再沿画的笔迹剪下来。

3、认一认,画一画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是对称图形

生2:他们都有一条折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可以沿这条折痕画条线,这条线就是对称轴(师板演)

师:你们拿出自己的作品画一画,并给同桌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一找、剪一剪、认一认等环节中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初步的认识对称轴。)

三、巩固提高,深化中心

1、练一练

书本第68页的做一做

2、折一折

书本第70页的第2题

4、画一画

书本第70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对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四、回顾全课

师: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各自的总结再次呈现本课的重难点,强化了对本节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猜物体导入,我出示物体的一半让学生们猜物体时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适时的提问:“你是怎样猜对?”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并且也让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到对称图形。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3、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纵观本节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已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比较遗憾的是在动手剪纸这一环节学生纪律比较不好,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加强怎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做到有条不紊。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4882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恰逢年少时作文三篇
下一篇 : 学院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