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现今社会很多人都喜欢运用网络,经常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同样的句子。很多短句让我们收获了信心和力量。你曾经读过什么样的句子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最美佛学经典语录句子150句摘抄”,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7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74、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5、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101、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102、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103、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04、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105、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106、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07、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108、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109、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10、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11、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112、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113、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114、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115、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11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17、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18、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19、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120、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121、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122、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23、遇到违缘障碍,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12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25、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126、有缘躲不开,无缘遇不到,珍惜缘份吧!

127、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128、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129、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30、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131、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132、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133、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134、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135、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136、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13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138、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139、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140、佛法就是如意宝,有佛法才有光明,有佛法才有一切。

141、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142、众生快乐,你才会快乐、心胸打开、你才能解脱。

143、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144、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45、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能念父母的过错?

146、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147、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148、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149、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150、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中国当代佛学家南怀瑾佛学经典语录77句摘抄




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xx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出版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三十多本,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怀瑾佛学经典语录:

1、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2、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3、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决不是幻想,决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

4、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5、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6、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7、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8、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9、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10、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11、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那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12、以我个人的经验,执著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著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著相。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13、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一大堆香蕉、饼,一人把香,烧了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体好、爱国奖券又中、生意发财、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你们看!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哼!你这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花一点点本钱,要求一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

14、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著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著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15、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所以说无有定法。他说:据我所想,开悟,大彻大悟,没有一个定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说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成佛,有个「悟」字的话,那佛法就是在骗人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里有定法呢?

16、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1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18、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1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20、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法华经上又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这是法华经上的要点,名言。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样的。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重点。

21、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

22、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23、「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就不要了。

24、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观想啊!管它白骨红粉都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可。那当然!因为你有一切心嘛!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25、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26、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27、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28、因为佛讲这个大智慧成就,般若波罗密,就是智慧到彼岸,所以有些学佛的人,就天天去求智慧。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成佛的那个智慧,不要向外求啊!它并不离开世间的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是佛法,这一点要特别了解,千万不要认为般若波罗密有一个特殊的智慧,会一下蹦出来开悟,很多人都有这个错误的观念。佛告诉你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一切世间的学问、智慧、思想,一切世间的事,在在处处都可以使你悟道。所以啊!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学佛法,不要被佛法困住,这样才可以学佛。如果搞得一脸佛气,满口佛话,一脑子的佛学,你已经完了,那就是般若波罗密了。

29、信心清净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专讲个人的信仰,因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是深解义趣,把道理彻底了解了来学佛,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假定说佛学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礼拜,那不能说他是不信;不过,严格的说,还属于盲目迷信的阶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达到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先懂得理论以后,再由这个理论著手修持。所以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深解义趣,这个信心才是绝对的正信,这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众生,自求解脱成佛之路。

30、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31、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3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一句话最重要,学佛法千万要记住。大家学佛的人,都带有宗教性,佛在哪里?佛在佛堂那里;佛在哪里?佛在庙里;或者佛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哪里?佛就在你那里,「即诸法如义」。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那一点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间法,正如中庸所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是如来,都可以到的;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所以叫诸法如义。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33、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学了佛以后,非常小气,所以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都是恭敬的,这是佛的精神,他没有看不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乱学。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又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可是佛说的啊!不是我说的。所以说,宗教分门户、分派别,这一种胸襟就根本不能学佛。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样的很恭敬,基督总是个好人嘛!总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欧洲人、美国人、白种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请上坐,吃果果,给他磕个头。基督年纪总比我们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学佛的人第一个胸襟要大。所以学佛,第一要学这个人,学常开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萨,就是肚子要大一点,包容万象,什么都是好的,都对;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学他胸襟大,面孔对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这个就是佛法。

34、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35、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实用不著他替他安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还安个什么啊?所以说,虚空无著为谁安。那里去安心呢?此心不须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

36、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以福德无故」。

37、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38、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39、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40、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41、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这个是般若的眼睛,

42、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43、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44、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45、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并没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46、《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47、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

48、我们解释了因缘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无主宰,没有一个上帝或命运来主宰,八字命运事实上就是因缘法。宗教家都讲生命有个主宰,有个管你的。有许多迷信的人常说,因为不拜某个菩萨就被降罪了,不拜某个鬼就被附身了,这些不是佛法,因为让神鬼作了你的主宰。菩萨无论有缘无缘都要度,对坏人更要教化,怎么会因为不拜他就罚你?这哪算是菩萨?不要说是超人的主宰了,即使是个年纪大的人,或有道德修养的人,都会包容别人,难道菩萨连这样的胸襟都比不上吗?一切法无主宰,那么是自然来的吗?如果说是自然来的,就成了唯物思想。所以一切法无主宰,也非自然,是因缘所生。因缘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础。

49、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才是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

50、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51、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萨道简单的说有八个字,永远都做不到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做到了就是决定大乘,决不退转的。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

52、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真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怜惜爱护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是如此。

53、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54、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出家的,都想自度度人,如果你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拿什么来度人?度人要讲师道,佛祖是人天之师。中国文化中的「经师人师」,与佛教中的「人天之师」的境界差不多,要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佛法的法师,才可以教化服人,才可以度人。度人不只是说让人信了佛教、肯跪下磕头、或是肯吃素了;那是教育方法之一,没有错,但不彻底。要让人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了,才算是彻底度人。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让人大彻大悟,至少要能够让人晓得修学菩提的正知正见,才能算是度了人。

55、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56、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57、「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58、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59、我常跟年轻同学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60、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6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62、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63、《四十二章经》有讲,供养十亿个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个缘觉,供养百亿个缘觉,还不如供养一个佛,供养千亿个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的道人,根据本经我说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还不如供养一个世界上最穷苦的人。你看佛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佛法注重社会的救济。在本经中,维摩居士在法会中供养一个最穷苦的人。你能供养世界上最穷苦的人,就比得上供养一个佛。所以不要搞迷信,为什么要烧什么、化什么东西?这钱为什么不能拿去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这就是佛法的真精神!因为你能供养下方世界这样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了上方世界的诸如来,上下是一样的。往往很多宗教徒只会向上供养佛,对于社会贫苦的人理都不理,这根本不是佛法。

64、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65、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66、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槃的,没得休息的。

67、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8、学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职业病。我一再说,学佛是学解脱,学道是学逍遥,结果很多学佛的人既不解脱又不逍遥。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要解脱要逍遥,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着说,「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你学佛学得满嘴佛话,满脸佛气,那就是众生颠倒。本来好好一个人,又油漆上这么多东西。人生已经被很多绳子捆起来了,结果想解脱这些绳子,又到解脱绳店里买了些绳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说:法想也不对,法想也是颠倒。一念颠倒就是大毛病,还是要丢离。

69、所以,悟了道的人等于未悟,但是他毕竟是悟了的,可是表面上是凡夫,你不知道的,他只是不具备叫做出家相的那个佛法。大乘菩萨,一切皆在世间法。诸佛菩萨真得道的,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没有不来的,这个世界不来,别的世界他早去了,不逃避的。想离开这个痛苦烦恼的世界,想得定清净,想住山修道,都是邪见。大乘菩萨亦不灭受而取证涅槃,不讲空寂,因为诸法本空嘛!哪里证个空寂?你觉得有个空寂那是你的心假造的,是小乘的法门。

70、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眼睛里、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爱见心庄严佛土」,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里讲空、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这就是无方便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71、我的老师袁先生有一次告诉我,世界上任何魔都好办,只有一种魔,谁都降伏不了的,什么魔?佛魔。被佛魔到了。他就是指这个。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的心理,与凡夫的心理一样,爱见就是贪念。结果变成以贪念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还自以为在弘扬佛法,在度众生;这样才是如法,那样不如法;我这个才是佛法,他那个不是佛法。跑到宗教团体去,听了这种话头痛死了,都是没有方便智慧,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反而加了一条绳子,捆得更厉害。

72、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73、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74、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75、佛经处处教我们自谦,不要傲慢,贪嗔痴慢疑,这个慢字会挡住我们一切成就,非常重要。众生本来就有我慢,不要学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观念,变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远上不了这个座。这是要点,千万不要有增上慢心。

76、我常告诉同学,真正佛法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是般若的成就。解脱不是靠功夫,四禅八定、三明六通都是加行,是加工的程序。所以般若、法身、解脱,三者不可缺一。我们几十年看到过的,有些学显教的或学密宗教理的学者,例如欧阳竟无居士,他的老师杨仁山居士等等,他们的佛学真好,是我们一般人所不及的。佛学好有什么用?习气不改,生死到来不得解脱。佛学是文字般若,也是般若的一种,但是毕竟没有得到真正解脱。所以有般若没有解脱,法身不得清净,不得圆满。有些人不研究佛学,专门做功夫、参禅,常常在清净境中,好像是法身清净,那不是真法身,是偏空之果,因为他没有般若,始终被清净的境界绑住了,又是一条绳子。有法身没有般若智慧,也是不圆满。

77、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净空法师佛学经典语录100句摘抄




净空法师(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于众多典籍中,对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净空法师佛学经典语录:

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2、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3、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6、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7、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8、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9、何时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完成空。

10、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11、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12、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13、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15、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慎言,但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对,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16、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17、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18、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惩尤猬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19、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疑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20、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21、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22、人说一句诺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诺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2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4、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25、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7、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28、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29、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30、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3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32、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33、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34、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35、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36、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3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8、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39、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40、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41、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42、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43、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祸,亦以远祸。

44、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45、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46、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4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4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49、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50、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51、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5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53、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4、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55、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未,亦有无限受用。

56、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57、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58、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闪,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59、一息尚存,弥天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60、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61、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62、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63、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64、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65、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66、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67、成人之恶,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68、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69、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7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71、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72、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73、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顺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74、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75、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76、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可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的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77、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是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78、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79、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80、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82、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详,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83、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84、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85、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86、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87、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88、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89、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90、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91、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92、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93、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94、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得。

95、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心,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心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厌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96、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97、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都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失,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切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98、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99、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100、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自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有哲理的佛学经典禅语150句



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7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74、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5、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101、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102、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103、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04、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105、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106、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07、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108、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109、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10、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11、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112、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113、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114、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115、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11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17、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18、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19、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shuoshuokong.org

120、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121、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122、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23、遇到违缘障碍,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12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25、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126、有缘躲不开,无缘遇不到,珍惜缘份吧!

127、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128、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129、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30、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131、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132、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133、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134、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135、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136、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13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138、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139、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140、佛法就是如意宝,有佛法才有光明,有佛法才有一切。

141、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142、众生快乐,你才会快乐、心胸打开、你才能解脱。

143、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144、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45、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能念父母的过错?

146、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147、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148、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149、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150、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风唯美句子经典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9416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很流行的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下一篇 : 微信转发过亿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