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2】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2】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事兄如父亲情更浓】

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兄长,又有什么理由抱怨兄长对待自己远不如对待他的孩子一样好呢?以此来自我反省,就可以看出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沛国有个叫刘琎的人,他的房子与他哥哥刘璩的房子只有一墙之隔。

一次,刘璩呼叫弟弟,连叫几声都没有回答,过了好久才听见对方答应。

刘璩惑到非常奇怪,问弟弟原因。

刘琎说:因为刚才还没有穿戴好衣帽。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兄长,可以不必担心哥哥对自己不如对他的孩子那样好了。

颜氏家训【同甘共苦以死相随】

都会等到兄弟三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拿出来共享,否则决不会自己先去品尝。

虽然他们勤勉相待,见面时仍然觉得自己相处的时间不够长。

当西台陷落的时候,由于体形魁梧,王玄绍被敌兵紧紧包围,两个弟弟争着去抱他,请求替自己的哥哥去死,但他们最终没有摆脱厄运,结果被一同杀害。

颜氏家训【丧偶续弦务求慎重】

作为一名父亲,吉甫非常贤明,作为一名儿子,伯奇极其孝顺。

让一个贤明的父亲来管教一个孝顺的儿子,应该能够保有父子之间慈孝的天性吧!但吉甫的后妻却在两个人中间挑拨离间,伯奇就被吉甫放逐了。

曾参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我没有吉甫那么贤明,你们也没有伯奇那么孝顺。

王骏在妻子死后,也对别人说了同样的理由:我比不上曾参,我的孩子也比不上曾华和曾元。

两人最后都没有再娶,这些事例都让我们引以为戒。

在他们之后,继母残忍的虐待前妻留下的孩子,离间他们父子的骨肉之情,让人伤心断肠的事,数不胜数,所以对娶后妻这件事情,你们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颜氏家训【一夫多妻家无宁日】

江东一带,对于妾媵所生的孩子丝毫不顾忌,大老婆去世以后,都由妾媵主持家事。

这样,很难避免会有一些细小的纠纷,但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很少发生兄弟之间打架争吵那种耻辱的事。

河北一带,妾媵经常被人瞧不起,不让妾媵进入有身份人的行列,这样,在妻子去世以后,就必须再娶一位,甚至连娶三四次,以至后母的年龄比前妻的儿子还小,后妻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在衣服饮食,以及至婚配做官等方面,竟然有像士庶贵贱那样的差别,而当地习俗却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家庭,在父亲死后,家里的人一天到晚跑去官府告状,在路上到处都能听到诽谤辱骂的声音。

前妻的孩子诬蔑后母是小老婆,后母的孩子则贬斥前妻的孩子当佣仆,他们到处传扬先辈的隐私,暴露祖宗的长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直。

这种人到处可见,真是可悲啊!自古到今的奸臣佞妾,有很多都只用一句话就害了别人!何况凭夫妇的情义,迟早都能够改变男人的心意,而婢女男仆为讨得主人欢喜,帮着劝说引诱,时间久了,怎么还会有孝子?这不能不让人害怕。

颜氏家训【父母再婚子女反目】

以普通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留下的孩子,后妻则必定虐待前妻丢下的骨肉。

不只是因为妇人心怀嫉妒,男人被女色所迷惑,这也是事态使他们变成这样的。

前夫的孩子,没有胆量与自己的孩子争夺家产,而后夫从小照顾抚养他,天长日久就会产生爱心,所以就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地位往住在自己孩子之上,无论是读书做官,还是男婚女嫁,样样都需要提防,所以说继母要虐待他。

但异姓的孩子被宠爱,父母就会遭到怨恨,后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兄弟之间就会变成仇人,如果哪个家庭里面发生这种事情,那就是这个家庭的祸害啊!

颜氏家训【后母难当无可奈何】

殷外臣是思鲁等人的表舅父,他是位非常博学、通情达理的人,殷基、殷谌是他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后来,殷外臣娶了王氏作为后妻,由于想念自己的生母,殷基每次拜见后母时都会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家里人都不忍抬头看他。

每当这时,王氏也感到非常悲伤。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过门才刚刚半个月就要求退婚。

殷家只好依照礼节将她送回娘家,这也是让人感到懊悔的事情啊!

颜氏家训【温情永驻冰雪消融】

《后汉书》上这样写道:安帝的时候,汝南有位叫薛包字孟尝的人,他非常喜欢学习,为人老实忠厚,母亲已去世,以格外孝顺闻名。

恰巧他父亲娶了后妻,后妻非常憎恨薛包,让他离开家到别的地方去住。

薛包从早到晚放声痛哭,迟迟不肯离去,以至被父亲用棍棒殴打。

薛包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家门外搭了间小屋,清晨就进家清扫房屋。

父亲一怒之下又将他赶出家门。

薛包只好在里门外搭了间茅屋,但他每天早晚都会向父母问安。

一年多时间很快过去了,父母为此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又让他回到了家。

父母去世以后,薛包整整为他们守丧六年,超过了丧礼的要求。

没过多久,弟弟便提出分家,薛包不能劝服他,就把所有的家产平均分配:薛包选择年龄大的奴婢。

他说:他们与我在一起的时间比你长,你使唤不了。

选择那些荒废了的田地和房屋,他说:这些都是我年轻时所经营过的,我对它们已经产生感情了。

选择朽败的器物,他说:我平时用习惯了。

弟弟连续几次败家,薛包都反复接济他。

建光年间,官府特地征用薛包,直到封他侍中之职,但他生性恬淡,声称起卧病不起,只求一死而已,朝廷只得下诏让他回家养病。

颜氏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是从前向后影响的。

因此,如果做父亲的不够慈爱,那么他的子女也就不会孝顺;如果当哥哥的不够友爱,那么弟弟也就不会对你恭敬;如果身为丈夫不够仁义,那么妻子就不会温顺。

相反,如果父亲慈爱而子女叛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傲慢,丈夫仁义而妻子凶悍,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只有靠刑罚杀戮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就可以改变的。

颜氏家训【治家之理宽严适度】

在家庭内部,如果大人不再轻易发怒,并且不再用鞭子抽打,那么孩子们的过错又会重复再现;如果刑罚运用的不当,那么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冶家的宽严标准也与冶国是一样的。

颜氏家训【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孔子说:人一旦奢侈就会显得不恭顺,人一旦俭朴就会显得鄙陋。

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

孔子又说:假如有像周公那样具备完美的才能的人,一旦他变得骄傲又吝啬起来,那么剩下的那些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是说可以节俭而不可以吝啬了。

节俭,是指合乎礼数的节省节约;吝啬,是指即便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丝毫不体恤。

现在常说施舍实际上是奢侈,节俭实际上是吝啬,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做到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颜氏家训【当家理财勤劳节俭】

对于老百姓来说,通过播种来获取食物,通过种桑纺麻来得到衣服,这些都是生活的根本。

所储备的一些蔬菜水果,是从果园菜圃里出产的;所食用的鸡肉和猪肉,是从鸡窝猪圈里出产的。

包括那房屋器用、柴草蜡烛,每一样都是通过耕种养殖得来的。

那些最善于保守家业的人,即便不出门,生活必须的物品也都已经够他用了,家里不过只缺一口产盐的井而已。

现在北方一带的风俗,能够做到俭省节约,解决温饱问题就满足了;江南一带比较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远远不如北方。

颜氏家训【严苛致祸忍让无能】

梁朝孝元帝期间,有一位中书舍人,治家没有一点分寸,对待自己的家人既严厉又苛刻。

所以,他的妻子和小妾就一起买通刺客,趁他喝醉的时候把他杀了。

世上的一些名人志士,只知道宽厚仁慈,以至用来款待和馈赠客人的食品,被僮仆偷偷减损,承诺用来接济亲友的财物,被妻子牢牢控制,甚至发生侮辱宾客、侵犯乡里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大弊害啊!房文烈是齐朝的吏部侍郎,他从来都不生气。

有一次连续下了几场雨,家里的粮食全被吃光了。

这时候,房文烈就派了一名婢女去买米,没想到那个婢女却乘机逃跑了,直到三四天以后才把她抓获。

房文烈并没有痛打婢女,而只是语气平缓地对她说:一家人都没粮食可吃了,你到底跑到哪里去啦?

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

奴婢们把房子拆了当柴烧,整个房子都快要被拆光了。

他知道后只是皱了皱眉头,却始终没说一句话。

颜氏家训【取之有道花之有度】

凡是那些因为饥寒而没有办法自己生存下来的远亲故旧,裴子野都将他们收养了。

裴子野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

有时遇上水旱灾害,他就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能让大家都吃上。

他也与大家一起喝稀粥,从来没有表现出厌倦。

邺下有一位领军,十分贪财,积蓄很多,家中光仆人就有八百个,但他并不满足,还发誓要将仆人凑满一千。

早饭和晚饭,每个人都以十五文钱的饭菜为标准,有时候有客人上门拜访,他也不会再增加一些饭菜。

后来他由于犯法被处以死刑,没收他的家产时,发现他有一屋子麻鞋,好几个库房的旧衣服,其余的财宝更是多得无法说。

南阳有个人,家产丰厚,却非常吝啬。

冬至后女婿去拜望他,他只拿出一小铜盆酒和几块獐子肉来招待。

女婿觉得他怠慢了自己,于是就把酒肉一下子全吃喝光了。

这个人感到非常吃惊,只好应付着叫仆人再添上一点,就这样添了两次。

事后他责备女儿说:你之所以一直都很贫穷,是因为你的男人太爱喝酒。

等到他去世以后,几个儿子为了争夺遗产而闹纠纷,最后哥哥竟然把弟弟杀了。

颜氏家训【妇持门户母鸡打鸣】

对于妇女来说,做家务只是操办一些酒食衣服等礼仪方面的事情而已。

国政不能让她们参与,家事不能让她们主持。

如果这个女人真有聪明才智、通达古今,那就应该好好辅佐自己的丈夫,以帮助他弥补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要学母鸡在清晨打鸣,从而招致灾祸。

江东的妇女,很少对外交往。

有些亲家十几年都没有见过面,只是派人传达音信或者互赠礼品,以此来表示各自的情意。

邺下的风俗,专门让妇女来当家。

她们不仅懂得争辩是非,而且善于应酬交际,街道上到处都挤满她们的车马,丝绸衣裙填满官府,她们替儿子求官,为丈夫诉说冤屈,这就是鲜卑遗风吗?南方的贫寒人家,都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车马和衣服必须要整齐,而家中的妻儿却难免要挨饿受冻。

河北地区的人事交际,多由妇女出面,丝绸衣裙和金银翡翠是必不可少的,而马匹瘦弱、奴仆憔悴,勉强凑数而已。

至于夫唱妇随,早已被尔或汝的鄙贱称谓代替了。

这一带的妇女,无论是在纺织,还是在刺绣等手工艺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江东的妇女。

j458.cOM更多名言名句精选阅读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7】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7】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兀帝少学不避病痛】

梁元帝曾经对我说:从前,我在会稽郡的时候,从12岁开始就已经喜欢学习了。

当时我患有疥病,手都没有办法握拳,膝盖几乎不能弯曲。

我关上书房,挂上葛布制成的帐子,避开苍蝇,一人独坐,用瓯瓶装着山阴甜酒,时而喝上几口,以此减轻疼痛。

专注地读一些史书,一天读20卷,因为没有老师传授,时常会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句子,这就需要自己反复揣摩,因为自己喜欢读书,不知道厌倦。

处于帝王之子这样尊贵的地位,又处于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尚且能够如此用功,何况是那些希望通过学习飞黄腾达的平民百姓呢?

颜氏家训【勤学不辍必成大器】

古代勤奋好学的人很多,苏秦读书的时候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睡;文党把斧子投于高树,毅然前往长安求学;孙康在夜晚的时候凭借雪地的反光读书;车胤用袋子收聚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倪宽和常林在耕种时也要带上经书;路温舒在放羊时就摘蒲草截成小简用来写字。

他们都是勤奋好学的人。

梁朝彭城的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读的时候,就买来获草,将它折成尺把长并点燃用来照明。

梁孝元帝刚离开会稽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因为才华出众,所以被任命为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很受器重,最后当上了金紫光禄大夫。

义阳的朱詹,祖祖辈辈住在江陵,后来迁到了扬都。

他勤奋好学,因为家里没有钱,连续几天都没有米用来做饭,就经常靠吃纸来充饥。

天冷的时候,没有被子可以盖,他就抱着狗取暖而睡。

小狗也非常饥饿,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回家,那哀伤的叫声惊动了周围的邻居。

即使这样,他依旧没有荒废学业,最后成为了一名学士,官位升至镇南录事参军,受到梁孝元帝的礼遇。

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勤学的典型。

东莞人藏逢世,二十多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不能长期借读,就向他的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了一本。

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气,后来他因为研究《汉书》而闻名于世。

颜氏家训【勤学好问以学成忠】

齐朝有个叫田鹏鸾的宦者,原本是少数民族人。

刚刚入宫的时候才十四五岁,那个时候就非常好学,书本随身携带,早晚诵读,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十分低下,所以劳役非常辛苦,但仍能利用闲暇时间,四处向人请教。

每次到文林馆,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除了请教书中不懂的问题外,没有空闲谈其他的事情。

每当在书中看到古人守节操、重义气的事,他就感叹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非常喜欢他,极力开导鼓励他。

后来他得到皇帝的赏识,被赐名为敬宣,官位升到了侍中开府。

齐后主逃往青州的时候,派他到西边探路,结果被周军俘获。

周军问他后主的去向,田鹏鸾欺骗他们说,已经逃走了,估计已出了国境。

周军不信他的话,就对他严加拷打,企图使他屈服;他的胳膊和腿每被打断一条,神色就变得越是严厉,后来四肢竟然全被打断了,就这样被打死了。

一位少数民族的少年,尚且能够通过学习变得忠心耿耿,北齐的将相们,远远不如敬宣这样的奴仆。

颜氏家训【为人父母以学为教】

邺城被北周军队平定之后,我们被迫迁到关内。

思鲁曾经对我说:朝廷没有了俸禄,家里也没有积累的钱财,我只好靠出卖体力来赚钱,以尽供养之责。

你总是督促我读书,致力于经史之事,为此我受尽了劳苦,你难道明白现在怎么安心读书吗?

我教训他说:当儿子的固然应当把供养之责放在心上,当父亲的却应当把子女的教育作为根本大事。

如果让你放弃学业去赚取钱财,我即使是丰衣足食,又怎么会感到吃得香甜,穿得暖和呢?如果你致力于先王之道,继承我们家祖辈的事业,那么,我即使吃粗茶淡饭,穿麻布衣衫,也感到心安理得。

颜氏家训【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又《礼乐志》云:给太官搁马酒。

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捶搁乃成。

二字并从手。

捶掴,此谓撞捣挺之,今为酪洒亦然。

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

其孤陋遂至于此。

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历。

以历为碓磨这磨。

《书经》上说:喜欢提问就能丰富知识。

《礼经》上说:自己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可以一起来商讨,就会变得孤陋寡闻。

这说明学习必须共同切磋、互相启发。

我见过很多闭门读书的人,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在大庭广众下,常常出错误。

《谷梁传》叙述公子友与莒两人相斗,旁边的人呼叫孟劳。

孟劳是鲁国宝刀的名称,这个解释在《广雅》这本书上也曾经出现过。

最近我在齐国,有位叫姜仲岳的人对我说:孟劳是公子友身边那位姓孟名劳的大力士,被鲁国人当做国宝。

他极力和我争辩。

当时清河郡守邢峙也在场,他是当代的大学者,他帮我证实了这个问题,姜仲岳才红着脸认输了。

此外,《三辅决录》上说,汉灵帝在宫殿柱子上题字:堂堂乎张,京兆田郎。

这是引用《论语》中的话,我认为堂堂乎张形容京兆的田凤长得相貌堂堂。

有一位才士,却解释成:当时张京兆及田凤二人都长得相貌堂堂。

他听了我的解释后,开始非常惊骇,后来很快就明白过来,又对此感到懊悔。

江南有一位权贵,读了误本《蜀都赋》的注解,本中将蹲鸱,芋也。

误写作蹲鸱,羊也。

有人馈赠他羊肉,他就回信说,谢谢您送给我的蹲鸱。

满朝官员都感到惊诧,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经过很长时间查到出典,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元魏时期,有一位有博学而身居要职的大臣,他刚刚得到一本《史记音》,而其中注音的错误有很多,给颛顼注音也是错的,顼字应当注音为许录反,却错注为许缘反,这位大臣就对朝中官员们说:以前我们把颛顼错误地读成专旭,实际上应该读专翱。

这位大臣名气很大,大家都很信服,遵从他的说法。

直到一年后,又有大学者对这个词的发音苦苦地研讨,才知道那位大臣读错了。

《汉书王莽赞》说:紫色蛙声,余分闰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莽以假乱真。

以前,我曾经和别人谈书籍,其中谈到王莽的长相,有一位聪明能干、名望很高的人,自称精通史学,他却说:王莽不但长着和老鹰一样的眼睛,老虎一样的嘴唇,而且皮肤发紫,声音像蛙鸣。

此外,《礼乐志》上说:给太官搁马酒。

李奇的注解是以马乳为酒也,捶桐乃成。

揰、搁的偏旁都从手。

捶桐这里指把马奶上下捣击、搅拌的意思,现在做奶酒也是用这种方法。

那位聪明人又认为李奇注解的意思是:要等种桐树之时,太官造的马酒才熟。

他孤陋寡闻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太山的羊肃,也称得上有学问的人,他读潘岳赋中周文弱枝之枣一句,把枝字读作杖策的杖字;他读《世本》中容成造成历一句,把历字认作碓磨的磨字。

颜氏家训【单信耳受施安失所】

在说话写文章,援引古今的例证时,必须是自己从书中亲眼看到的,而不要相信耳朵所听到的。

江南乡里间,有些士大夫不勤奋好学,又羞于被视为没有学识,就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修饰自己的语言。

比如:把征、质呼为周、郑,把霍乱称之为博陆,上荆州一定要说成上陕西,下扬都说成是去海郡,把吃饭称为糊口,把钱说成孔方,把迁徙说成楚丘,把婚姻说成晏尔,讲到姓王的人一致称为仲宣,谈起姓刘的人都呼作公干。

像这样的一类事情有一二百件,士大夫们前后相承,互相沿袭。

如果向他们问起这样说的理由,他们几乎没有一个能答出来,用于言谈文章,常常是驴唇不对马嘴。

庄子有乘时鹊起的说法,所以谢胱就写出鹊起登吴台的诗句。

我的一位表亲则作了一首《七夕》,其中一句诗是这样的: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

《罗浮山记》上说:望平地树如荠。

所以戴暠就写出长安树如荠的诗句。

而邺下又有一个人写了一首《咏树》诗,其中有遥望长安荠的句子。

我还曾经见过有人将狂妄自大解释为夸毗,将年老称作富有春秋,这些都是相信道听途说的过错。

颜氏家训【说文解字学之根本】

文字是书籍的根本。

世上求学的人,大多数都不精通文字:通读《五经》的人,肯定徐邈而批评许慎;学习赋诵的人,信服诸全而忽视吕忱;学习《史记》的人,只对徐野民、邹诞生的书感兴趣,却忽略了对字义的研究;学习《汉书》的人,喜欢应邵、苏林的注解而忽略了《仓颉篇》、《尔雅》。

他们不知道语音对于文字来说只是枝叶,理解词义才是根本。

以至有人看到服虔和张揖有关音义的书就十分重视,而对于他们写的《通俗文》和《广雅》却不屑一顾。

对同个人的取舍标准尚且有那么大的差异,何况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著作呢?求学的人都注重广学博闻。

他们对于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等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找出源头;但对于文字,却疏忽大意,连自己的姓氏也会经常写错,即使不出错误的,也不知它的由来。

近代有些人给孩子起名:兄弟的名字都用山作偏旁,有取名为峙的;兄弟的名字都用手作偏旁,有取名为机的;兄弟的名字都用水作偏旁,有取名为凝的。

在那些知名的大学者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果他们明白这与乐工听不出钟音不协调是一回事的话,是多么的可笑。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5】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5】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

颜氏家训【人有忧疾便呼父母】

人一旦遇到有忧愁疾病,就开始呼喊天地,呼喊父母,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现在的人讲究避讳,处处比古人来得严格。

而江东的士族庶族,悲痛时就叫祢。

祢是已故父亲的庙号,父亲在世的时候都不可以这么叫,那么父亲死后又怎么能随便呼叫呢?

《仓颉篇》中有倄字,《训诂》中是这样描述的:倄是痛苦时发出的声音,读作羽罪反。

现在北方人伤痛的时候就叫倄。

《声类》里面将这个字的音读作耒反,现在南方人在悲痛的时候也会这样喊。

这两个音随人们的乡俗而定,两者都是可以的。

颜氏家训【一人受劾举家伸冤】

在梁朝,那些被拘囚弹劾的官员,他的子孙、兄弟、侄儿,都要连续三天光着脚到朝廷请罪,如果子孙当中有做官的,就要主动请求解除官职。

他的儿子们则要穿上草鞋和粗布衣服,蓬头垢面惶恐不安地守候在街道上,见到办案的官员,就不停地叩头,以至于满地都是血,他们要为自己的父亲申诉冤屈。

如果他们的父亲被发配去服苦役,他们就一起在官署门口搭个草棚居住,不敢在家中安居,直到十几天后,官府的人来驱赶,他们才肯离开。

江南地区各位宪司拥有弹劾官吏权力的,案情虽然并不严重,但如果官吏是因为违背教义而遭到宪司的污辱,或者因此被拘囚而身死狱中,两家就会结下怨仇,双方的子孙三代都不相往来。

到洽是御史中丞,他有弹劾刘孝绰的打算,到洽的哥哥到溉与刘孝绰关系友善,到溉苦苦规劝他不要弹劾刘孝绰,但最终未能如愿,到溉只好流泪向刘孝绰分手道别。

颜氏家训【父危子拘母病儿泣】

兵器属于凶器,战争存在危险,两者都不安全。

古时候,天子穿上丧服去统领军队,将军率军出征之前要凿一扇凶门并从此门出去。

某人的父祖伯叔如果在军队里,他就应该自我约束,不应该参加奏乐、宴会以及婚礼冠礼等吉庆活动。

如果长辈被围困在城邑之中,晚辈就应该是面容憔悴,除掉饰物器玩,常常流露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神情。

如果父母病重,所要请的医生虽然年纪轻、地位低,但他也应该流着泪向医生下拜,以此求得对方的怜悯。

梁孝元帝在江洲的时候,曾经身染重病,太子方等就亲自拜见过中兵参军李猷。

颜氏家训【结拜兄弟志均义敌】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能够结拜为兄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是志同道合,对朋友始终如一的人,才能结拜。

然后,就要让自己的孩子向结义兄弟伏地下拜,并称呼对方为丈人,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孩子对父亲朋友的敬意。

同时,自己对结义兄弟的父母亲,也应该以礼相待。

我发现北方人对待此事非常轻率,即便是两个陌路相逢的人,也可以结为兄弟,只问问对方的年龄,看看对方的外表,也不斟酌一下是否妥当,甚至还有与自己父辈的人结拜为兄弟,或者把子侄辈当成弟弟的。

颜氏家训【门不停宾以礼相待】

从前,周公为了随时接待来访的贫寒之士,三次将正在洗的头发挽起来,三次将正在吃的食物吐出来,一天之内曾经接见了七十多人。

而晋文公则以正在沐浴为借口拒绝接见下人竖头须,以致遭来图反的嘲笑。

对于古人来说,及时会见家中的宾客,是为人的可贵之处。

那些缺乏良好教养的家庭,看门人也没有礼貌,客人来访的时候,他们就以主人正在睡觉、吃饭或生气为借口,拒绝为客人通报,这种事情对于江南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黄门侍郎裴之礼,被称作士大夫的楷模,如果他发现家中的。

仆人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宾客,他会当着客人的面用棍子抽打仆人一顿。

他家中的门子和仆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礼仪进退,表隋言辞,严肃恭敬,与主人对待宾客的态度没什么两样。

颜氏家训【君子慎交利于言行】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个圣人,也就像从早到晚那么快了;五百年出一个贤士,也就像一个紧接一个那么多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贤非常难得,竟稀少到这种地步。

如果遇到了人世罕见的明达君子,怎么能不去亲近仰慕他呢?我出生在乱世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都在四处漂泊,见闻识广,但凡遇到有名望的贤人,都会心醉神迷、向往钦慕对方。

人在年轻的时候,思想和性情都还没有定型,与那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他们的熏陶濡染,即使没有专门去效仿别人,但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然就跟朋友相似了。

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品行良好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人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久了,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品行恶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人满是鲍鱼的店铺中一样,时间久了,自己也会染上一身臭味。

墨子悲叹人们将丝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君子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一辈子也难得遇上一位!所以,只要比我强的人,就值得我敬重他了。

颜氏家训【贵耳贱目世人之弊】

世人有很多弊病,看重谣言传闻那样的东西,却轻视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看重远处的事物,却轻视身边的事物。

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人,如果其中有贤能聪明的,人们就怠慢侮弄他,而不以礼相待;而对于那些身处他乡异地的人,稍微有一点名声,大家就会马上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盼望。

他们评说人家的优劣,谈论人家的得失,或许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人呢!所以,鲁国的人称孔子为东家丘。

从前,虞国的宫之奇比国君略大几岁,国君与他相熟,不肯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不可不牢记于心。

颜氏家训【窃人之美古人所耻】

采用了一个人的意见,却不能够厚待这个人,古人认为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凡从别人那里采纳一个建议或者在另0人的帮助下完成一件事情,都应该赞扬对方,不应该把从别人那里窃取的成果占为己有;即使是地位低下、身份卑贱的人,也一定要肯定对方的功劳。

窃取别人的钱财会遭到刑罚的处置;窃取别人的成果则会遭到鬼神的惩罚。

颜氏家训【伯乐相马唯才是举】

以前,梁孝元帝在荆州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叫丁觇的人,洪亭人氏,他非常擅长写文章,草书和隶书更是不在话下;梁孝元帝将公文全部交给他来抄写。

军府中的人都认为丁觇的地位低下,个个都看不起他,他们认为让自己的子弟去临习丁觇的书法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丁君写满十张纸也抵不上王褒写上几个字。

我非常喜爱他的书法,常常把它们珍藏起来。

梁孝元帝曾经派典签惠编送文章给祭酒萧子云看,萧子云就问惠编:君王最近赐送给我的书信和诗歌,书法非常漂亮,那书写的人真是一位高手,他叫什么名字?怎么都没有一点名声呢?

惠编把实情都告诉他。

萧子云感叹道:这个人真是后生难比啊,竟然不被世人所称道,也算是奇事一桩。

从此,听说这件事的人才渐渐地对丁觇刮目相看。

后来,丁觇渐渐升任到尚书仪曹郎的位置,最后任晋安王侍读,跟随晋安王东行。

等到江陵陷落的时候,文书信札大量失散流失。

不久之后,丁觇便在扬州去世了。

而那些过去轻视他的人,再想得到他的一纸墨迹也不可能了。

颜氏家训【贤才所系国之存亡】

侯景刚攻入建业城的时候,虽然台门紧紧关闭,但所有的官吏百姓都惊恐不安,人人自身难保。

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分兵部署,策划抵抗事宜,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全都安排妥当了,于是才争取到一百多天的时间来抵抗凶恶的叛军。

当时,台城内一共有四万多人,其中王公大臣不少于一百人,他们都是依靠羊侃一个人来安定局面的,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古人说:巢父、许由把天下都推辞掉了;市侩庸人则为了一点小钱而争夺不休。

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悬殊太大了。

齐朝文宣帝即位几年后,便整天沉湎于酒色,放纵恣雎根本不把法纪放在眼里。

庆幸的是,他能将政事授权于尚书令杨遵彦处理,朝野相安无事,各种事务都被安排得十分妥当,任何人都没有意见,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天保之朝结束。

杨遵彦后来被齐孝昭帝杀害,国家的刑律政令从此就丧失了效力。

斛律明月是齐朝的重臣,无罪被杀,军队将士因此而人心涣散,周国才萌生了吞并齐国的念头。

在关中一带,百姓至今还对斛律明月称赞不已。

这个人用兵,哪里只是众望所归而已啊!他的生死决定了国家的存亡。

张延隽任晋州行台左丞时,统率众多将士,镇守安抚疆界,储藏聚集物资,爱护救助百姓,他的声望威严足以与一个国家相匹敌。

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联合起来排挤他。

他被人取代以后,国家上下一片混乱,周国军队一起进兵齐国,晋州首先被平定。

齐国灭亡的迹象,就从这里开始了。

颜氏家训【不学无术一生愧辱】

自古以来,那些贤明的君主,还必须勤奋学习,更何况是平凡的人呢?经书史书中关于这类事情的记载数不胜数,我也不能一一举例,姑且举一些近世的主要事例来启发点悟你们。

现在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后,都要接受教育,其中,学得多的已学到了《礼经》、《左传》。

学得少的,也已经把《诗经》、《论语》都学完了。

等他们到了结婚的年龄时,体质性情逐渐成型,趁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加倍进行训导诱诲。

有志气的人,就能经受磨练,成就事业,而那些没有志向的,从此懈怠起来,就成了平庸的人。

人生在世,应该从事一定的工作:农民算计耕作,商贩谈论买卖,工匠精心制作各种器物,艺人研习各种技艺,武士练习骑马射箭,文人讲解儒家经书。

我常常见到一些士大夫,他们不屑于务农和经商,又缺乏手工艺方面的本事。

射箭连一层铠甲也射不穿,动笔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整天酒足饭饱,无所事事,以此消磨时光,虚度一生。

还有的人凭借祖上流传下来的功业,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我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碰上有吉凶大事,议论起得失来,就张口结舌,茫然不知所措,就好像坠人云雾中一样。

在各种公私宴会的场合,别人谈古论今,赋诗言志,他却低着头不说话,只是打呵欠、伸懒腰。

有见识的旁观者,都替他害臊,恨不能钻到地下去,这些人为什么不花几年工夫刻苦学习,而要一生遭受别人的羞辱呢!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颜氏家训全文翻译【10-2】_家训家规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名言名句专题。

" 名言名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