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环节,大家没有时间发表大段的言论,往往经典的句子可以更准确的表达此刻的想法,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经常分享好词好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官宦家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带给大家。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官宦家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1.同言而信。

同样的言论要使人信服,人们往往信服他最亲近的人说的话; 同样的命令要人执行,人们往往只愿意执行他最敬佩的人的命令。

要想禁止小孩的暴谑行为,师友的劝诫,就不如侍婢的调遣。要纠 正和调解凡人的争斗,施用尧舜的思想和方法,就不如他妻子的规 劝有效。我希望这本家训能使你们信服,比那些侍婢和妻子的教 训更加贤明。

人最可怕的是被某种错误的思想限制了自己的行为。一些 四体康健、无灾无难的人,却要寻死觅活、痛不欲生,都是由于患 了这种魔障。一旦患上了这种魔障,无论周围多少亲戚朋友为 之扼腕痛惜,终归束手无策。同言而信,信其所亲的原则,为 我们破除这种魔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法则。解决妻子的心痛, 要找她最信奉的人来说服;解决丈夫贪玩的毛病,只有他的玩友 才有说服力;要打动孩子的思想,只有他的同班同学最有权威。

一物服一物,一物降一物,掌握物物相克的诀窍,没有破除不了 的思想迷障。

2.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先有人类然后才有夫妻,有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才 有兄弟,一家中的亲情,不过这三种关系而已。从这里开始再向外 推,乃至于推到九族,都是以这三种亲情为本源,所以是人伦中最 重要的关系,不能不忠诚。兄弟是形体虽然分开、元气却是一脉相 连的人,他们在幼小的时候,父母左边提一个,右边牵一个,襟前推 一个,裙后扯一个,吃饭共同伏在一个桌子上,衣服是轮流着往下 穿,游玩时一起去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使其中有悖逆作乱的人,还 不能不爱护他。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各自都要对待他的妻子,各 自都要养育他的儿子,即使是忠诚孰厚的人,兄弟之情不能不稍 有衰减。妯娌比起兄弟来,在感情上就要疏远、淡薄多了。现在 如果让本来就疏远、淡薄的妯娌来节制、权衡亲情间的深厚恩 情,如同方底与圆盖,必定合不起来。兄弟间应该像朋友一样把 敬爱之心保持得纯洁无瑕,不能被他人所改变,你们一定以此勉 励自己啊!

这段文字重在论述兄弟间的友爱之情。先在本质上论及兄弟 间具有分形连气的生命本源,接着描述兄弟间在父母身边左提 右挈、前襟后裙的儿时情状和食则同案、衣则传服的亲密生活, 把友爱的原理解说得真切动人;可歌可泣。足见《颜氏家训》不仅 力行教子之责,而且也备具教子之方。

3.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风俗教化的形成过程,往往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推行开来的, 有先行者的模范行为引取后来者的相应反映而推行开来的。所以 父亲不慈爱必然引起儿子的不孝顺,兄长不友爱必然引起弟弟不 恭敬,丈夫不讲义气必然引起妻子不顺从。如果父亲慈爱而儿子 忤逆,兄长友爱而弟弟傲慢,丈夫仗义而遭妻子凌犯,就是天下的 凶民,是只有刑法才震慑的对象,不是训导所能改变的。适度的打 骂如果从家教中废除,那么小孩的过错就会立即出现。刑法惩罚 的手段如果不适中,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治家的宽猛之道,与治 国也同出一理。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的就是要使人类社会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国古代先哲对于 转移世风有着一套十分清晰的思路。首先要遵循上行下效、以先 带后的原则和秩序,由在上者率先倡导,再推动在下者全面行动; 并组织一批先进分子垂范先行,从而带动后来者争相仿效;再把这 种模式推广到每个家庭,由每个家庭把道德教化落实到每个家庭 成员,再由每个家庭成员全面推广到整个社会,如此坚持不断,日 积月累,就会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全面形成并固化为稳定的文 明习俗,从而达到化成天下的政治目标。这就是中国古代家国 同构的教化思想的战略设计,这种战略设计使德治和法治的手段 得到有机统一,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界。德治是以劝导的方式引领 社会风气向善的方向不断提升,法治是用刑罚的手段对德化失效 的恶的方面进行惩治。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推动社会风气日趋 文明和高尚。

4.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世间一些有名的人,一味追求宽仁的原则。对于家庭内部的 饮食和请客之事,对童仆的减损与否,对于向他人施惠之事的答应 和承诺,全由妻子控制和权衡,乃至于随意狎昵和侮辱宾客,侵扰 乡邻,这就是治家之道中的最大的蛀虫。齐朝吏部侍郎房文烈,很 少发脾气动怒,家中因久雨绝粮,派奴婢去籴米,那奴婢乘机逃窜, 过了三四天,才把奴婢擒拿回来。房文烈仅说了一声:全家都没 有吃的了,你从哪里来?竟然没有鞭打奴婢。他也曾经把房屋借 给他人住,奴婢拆散房子上木料作为柴火,差不多都烧光了。他听 后不过皱皱眉头,最终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

人的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可分为善恶两面,宽仁是一种以仁善 之心处世的道德规范,它只能要求自己对社会付出一颗仁爱之心, 但它难以对别人的恶行产生阻止的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一种 万全的管理原则。治家仅用宽仁,就会使家人的恶行得不到有效 阻止;对部下仅用宽仁,就会被部下变本加厉地欺凌和出卖;在治 国上仅用宽仁,就会使贪官污吏泛滥成灾。心怀宽仁是一种崇高 的道德境界,但在管理上绝不可自废惩罚的功能。

5.世人多敝,贵耳轻目,重遥轻近。

世人多有这样的一种弊病,往往看重耳闻的传言却轻视亲眼 所见的事实,重视遥远的事情轻视身边的事情;同周围一些年长和 年少的人一起应酬周旋,如果身边有贤哲之人,总是给予不庄重的 亲昵或侮辱,不予以礼敬;但对于他乡异县的人物或事件,稍微通 过别人传来一点风声,就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地向往,几乎到了如饥 似渴的地步。拿外地的贤人与本地的贤人比较长短,审核其粗精; 或者认为本地的贤人肯定比不上外地贤人达到的境界。所以鲁国 把孔子称为东家丘。古时虞国的宫之奇,比国君稍有所长,国君对 他亲近而不敬重,不采纳他的劝谏,乃至于招来亡国之祸。此类事 不能不加以留心。

以耳闻为重、以眼见为轻,以本土为贱、以异国为贵,这其实是 一种否定现实、追慕空远的虚无主义心态。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对 于身边的进步视若无见,对于异域的传闻崇拜有加;对本国的文化 予以全盘否定,对外国的理念和制度垂涎欲滴。别指望他们对于 本土事业还有多少正面建树,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憎恶本土,永远 善一个投错了娘胎的钟情异域的歌手。

6.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益处。但常看到有些人 读了几十卷书以后,就自高自大,用言语冒犯长者,轻慢同行,人们 对他们恨得像对仇敌一样,厌恶得像对猫头鹰一样。这种人以学 问来损害自己,其实还不如没有学问。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今天人们的学习是为了他人,以求能在他人 面前说得动听。古人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别人,推行大道以 造福社会;现在人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只是修养身性以谋求 仕途升晋。学习如同种树,春天玩赏花朵,秋季果实成熟;讲习文 章,如同玩赏春花;修身行道利世,恰似秋天结出果实。

现代的知识分子自视甚高、因学自损的情况尤为严重。古人 所学的都是圣贤关于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学问,如果学而无品、 因学致损,实在不如不学。现代人所学的都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 知识,无论如何自损,学比不学都要在知识容量上增进一层。但由 于在知识结构上缺乏传统文化的提醒和督促,现代的知识分子往 往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学历自视为高出他人的资本,傲慢专横得 让人难以接近,结果使自己在生存环境中遭到孤立和排挤,这就把 知识优势变成了生存负担。这并不是社会不尊重人才,而是人才 自身有知识、没文化酿成的悲哀。

7.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只需要几寸就够了,但即使走一段很短 的路程,也有人会在山崖上失足跌落;走在合抱粗的桥梁上,也有 人会掉入江河中被淹没。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旁边没有余 地。君子立身行事,大抵就与这种情况相似。最真诚的话语,人们 未必见信,极纯洁的行为,他人或许会产生怀疑。这都是由于人平 时在言行和名声上没有广留余地。我每次被别人所诋毁,都常常 这么责备自己。如果开辟了两车并行的大道,如果广造舟船开辟 更宽的航道,那么,仲由所讲的一句有信誉的话,比设坛盟誓还有 效;赵熹劝降一座敌城的威力,便胜过冲锋陷阵的猛将。

行路留有余地的道理好理解,人的言行和声名如何留有余地 呢?从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至疑的原因可以知 道:人只有在言行上向着至诚至洁的方向多做并做够,才会在品行 上留有余地,见信于人。这就要求人在立身处世的时候,首先要确 立相应的适合自己的道德准则,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行反复坚守和 打造,使之成为自己稳定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在人世间是 一笔比金钱还要贵重的闪闪发光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群伦、勇敌 千军的人格力量。

8.劝立其名.则获其实。

有人提问说:人精神消灭身体消亡,却遗留下一定的名声,也 如同蝉褪留下的空壳和蛇褪留下的空皮,如同远去的鸟兽留下的 印迹;名声与已死者有什么相干呢?为什么圣人还提出名教之说 呢?回答说:这是为了劝勉世人。劝勉他树立美好的名声,他就 因此而获得为达到名副其实带来的效用。况且,向世人劝勉伯夷, 就能使千万人树立清风;向世人劝勉季札,就能使千万人树立仁 风;向世人劝勉柳下惠,就能使千万人树立贞风;向世人劝勉史渔, 就能使千万人树立直风。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鱼鳞凤翼一样的杰 出人物,能够交错叠加在一起并传世不绝,这难道不是很宏大的理 想吗?悠悠四海,都是追求名声的人,合理地顺从他们的这种愿望 就能达到教化世风的善果。再从另一方面来说,祖宗的佳名美誉, 也等于是给儿孙留下的衣服和墙宇,自古及今,得到这种庇护的人 很多。那些修善行立美名的人,也如同造房屋和种果树,在世能获 得利益,死后也能留下芳泽。世间那些急切地追求名利的人,不明 白这层意思,妄想把毕生所求得的东西,能够与魂魄一起升天,或 者能像松柏一样长青,糊涂啊!

人生有限,但一些杰出的生命却在身后留下了一道穿破历史 时空的不朽的光芒,这种光芒就叫做名声。人自无中来,又归无中 去,只有名声留下来。可见人生注重立名是一件重要的事。美好 的名声不仅能激励自己,也能激励他人,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般的魅力,能带来社会的敬重与厚报,甚至还会化成荫及子孙 的恩泽。名声的获得分为以才成名或以德成名两种途径。以德成 名的途径,贵在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持久地见功力,虽最易入平却 不入时尚的潮流。以才成名的途径,如果不是经过非凡的努力或 拥有奇才,多半很难尽如人意;但以才求名的方式即使不提倡也早 已风行天下,其实不如以德立名来得有效和充实。立名的作用不 独功在个人,而且大利家国。国家可根据人们追求名的激情,适当 确立劝勉的方向,就可以起到教化天下、弘风导俗的作用。所以古 人视名教为大事。

9.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

君子处世贵在能对世事有益,而不仅只会高谈空论、弹琴读 书,以至浪费君主赐予的,禄位。国家选用人才,大略不超出以下六 个方面:一为朝廷中的大臣,要明鉴、通达治国的根本方略,能够统 筹和处理广博和高雅的事务;二为掌管文史事务的大臣,要能起草 各种法规、文件,撰写历史著作,不遗漏前代治国经验;三为治军的 武臣,要能多谋善断,善用虚实之策和善于训练士兵;四为派到地 方任职的朝廷命官,要能明了和熟悉当地风俗,清白廉正、爱护人 民;五为负责外交使命的大臣,要能随机应变,不辜负国家的重托; 六为善于营建的大臣,能够筹划工程进展和节约费用,有办法进行 创造性营谋。这些才能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恪守职责所能达到的。

人的性情有长短,难道能要求一个人完美地具备这六个方面的才 能吗?但只要知道大致的旨趣,能胜任其中一项工作,便可问心无 愧了。

这里列出了国家选才的六种类型及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人 才根据自身的素质确立相应的能力类型及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国 家对人才的合理选拔和分工任用。尤其是后者,国家如果对人才 做出才位不称的任用,也会给社会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例 如:藩屏之臣处天高皇帝远之地,执掌一方生杀重权,是腐败现 象的高发区和重灾区,最要明练习俗,清白爱民;再如兴造之 臣,多半能够开略有术,至于能否为公益事业程功节费,倒是 值得深思的了。在当今社会,为什么一个个封疆大吏在反贪风暴 中纷纷落马?为什么市政工程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造价很高的代 价惨重的豆腐渣工程?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对用人制度的深刻 警醒和反思吗?

1 0.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

铜人身上的铭文说: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多失败;不要多惹 事,多事就多忧患。这个告诫非常对呀!善于奔跑的动物就不长 翅膀,善于飞翔就减少它的脚趾。有角的就不长上齿,后肢发达的 就不长前脚,这是上天生物不让任何一种东西同时兼有多种特长 的缘故。古人说:有多种技能却无一件最强,不如只抱守一门专 长;鼯鼠有五种技能,但没一样专长。近世有两个人,都是聪明善 悟之士,其性善于广泛爱好,终无一件成功。虽读经书,却经不起 人们提问;虽读史书,却无法与人讨论史事;写文章又达不到收入 集录的标准;书法不足以让人收留把玩;占卜占六次只中三次;替 人治病开药十次有五次用错药;音乐水平在数十人之下;射箭水平 在千百人之中;至于天文、绘画、下棋、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 锡为银等技术,都懂得一些大概,没一件精通熟练。可惜啊,凭他 俩的聪明,如果省去那些不该学的,专攻一点,应该是非常精妙的。

天道不使物有兼,人世也难有全才与通才。就个人发展而 言,与其般般皆会,件件俱能,不如集中毕生精力与时间精于一技 之长;就领导用人而言,应该坚持专才专用的原则,不可把专才提 升为通才使用;之所以有人敢于发出中医是伪科学的荒唐判断, 就在于某些入企图把自己的专才幻想成通才,并向未知领域行使 权威的结果。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人生有限,天象昭 然,只有对五彩缤纷的欲望和梦想进行适度修剪,才能把充沛的生 命做出高效的设计与布局。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颜之推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颜之推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译文】

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有这三种关系。由此类推,直推到九族,都是原本于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极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

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吃饭同桌,衣服递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

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各有各的妻,各有各的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至于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

如今让这种疏远欠亲密的人,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就好好那方的底座要加个圆盖,必然是合不拢了。这种情况只有十分敬爱兄长和仁爱兄弟,不被其他人所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小传】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琅琊临沂(今JIl东临沂北)人。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 554),两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牛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在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必须将爱子和教子紧密结合起来。《颜氏家训》指出,爱子是人之常情,本亦无可厚非,但如果只爱子不教子,或将爱发展到溺爱娇惯的地步,则是非常错误的。子女~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白改的做法,只能使之成年之后暴慢日滋。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咨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如此养子教子,终会铸成大错,悔之莫及。

颜之推名言


1、但成学士,自足为人。

2、文章地理,必须惬当。

3、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者;行诚孝而见贼,履行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4、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5、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6、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7、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8、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9、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

10、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

11、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12、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

13、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14、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15、颜之推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6、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17、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18、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19、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20、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21、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

22、亲友之迫危难也,家财己力,当无所吝;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非吾教也。

2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24、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25、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6、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

27、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28、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29、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

30、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

3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32、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33、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34、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35、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

36、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37、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38、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39、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40、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41、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42、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43、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44、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45、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46、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47、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

48、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49、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

50、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

5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52、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

53、人性有长短。

54、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55、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56、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57、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

58、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59、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百家杂说,或有不同,书傥湮灭,后人不见,故未敢轻议之。

60、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6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62、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63、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64、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65、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66、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不能通达,亦无尤焉。

67、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68、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也。

69、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着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

70、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71、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

72、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73、良史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

74、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75、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76、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

77、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78、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复,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

79、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80、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81、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82、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

83、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

84、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

85、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86、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87、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

88、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89、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

90、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

91、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92、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93、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苦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为大儒。

94、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

95、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96、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

97、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98、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99、凡诗人之作,刺箴美颂,各有源流,未尝混杂,善恶同篇也。

100、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101、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

102、机杼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103、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104、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105、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106、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107、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108、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109、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110、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111、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112、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113、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114、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115、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116、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闲者,鲜矣。

117、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118、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119、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120、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盗名。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121、校其长短,核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

122、婚姻勿贪势家。

12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124、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

【作者介绍】

许汝霖(?-1720年),生年不详,字时庵,清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历任江南学政、工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康熙五十年(1721年)回归故里,在家乡设馆讲学。

许汝霖工于诗文,曾著有《易经说》、《钝翁文钞》、《四书大观》、《德星堂文集》、《四库总目》等书。

【导读】

许汝霖性情温和,孝敬父母,亲善友朋,所以在他的家训中多涉及孝、廉等方面内容。例如,其书中就有这样的论述:时下宴会奢靡,我家应有节有理;时下服饰奢华,吾辈应尚简朴;时下嫁娶重权贵,我们应重清白名声;时下凶丧不孝,我家应孝;时下祭祀不诚,我家应至诚至敬。总之,在许汝霖的整个家训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就是移风易俗。

另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家训中有关不信天命鬼神、反对封建迷信的内容日渐增多。这一点,在许汝霖《德星堂家订》的家训中,也有很突出的体现。

【译文】

我听说修学贵在修身,好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越来越繁华,动不动就好逸恶劳,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坏的习惯形成了很难改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敢于在众贤面前说出平庸的观点。我反复慎重地考虑,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

一、宴会篇酒以合欢,岂容乱德?燕以洽礼,宁事浮文?乃风俗日漓,而奢侈倍甚。簋则大缶旧瓷,务矜富丽;菜则山珍海味,更极新奇。一席之设,产费中人;竞日之需,瓶罄半载。不惟暴殄,兼至伤残。尝与诸同事公订:如宴当事,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除此之外,俱遵五簋,继以八碟,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桃、李、菱、藕,随时而具者,方陈于席。闽、广、川、黔之味,悉在屏除。如此省约,何等便安!若客欲留寓,盘桓数日,午则二簋一汤,夜则三菜斤酒。跟随服役者,酒饭之外,勿烦再犒。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欢庆时才喝酒,怎能容忍用酒扰乱德行?宴席是用来相互商讨道德规范的,难道是供人夸夸其谈的地方吗?风俗日益败落,奢侈更加严重。

酒具是火瓦器和古瓷器,追求豪华富丽;菜是山珍海味,更加新奇。设置一桌酒席,耗费了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一天的需要,使酒壶空了一大半。这不只是浪费了食物,更重要的是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我曾与各位同事一起订立规矩:比如宴请有权势的人,比如祝贺新婚,偶然举行,菜只上十二种。除这以外,都只吃五簋,随后上菜八碟。鱼、肉、鸡、鸭一类,属于本地产的,才摆到宴席上来。燕窝、鱼翅一类珍贵食物,一律不能上。桃、李、菱、藕一类,如有现成的才放到席上。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的风味,全都要排除。这样节省俭约,是多么方便自在!

如果客人要留宿,逗留几天,那么中午两碗饭菜一个汤,晚上三个菜加酒一斤。随从人员,除了喝酒吃饭以外,不需额外犒劳。

一、衣服篇衣服之章,等威有别。寒暄之节,南北攸殊。然而流风易溺,积习难回。居官者,章身不惜夫重价;服贾者,耀富亦羡乎轻裘。朱邸高朋,冠裳济济;青油幕客,裘马翩翩。习以相沿,归而不改。每见贵豪游子,返温和之地,虽暖如寒。致令当后少年,睹灿丽之陈,趋新忘故,金貂玉鼠,南服偏多,白狸青猞,炎乡不少,偶焉寓目,辄为惊心。亦思仆隶细人,衣逾绅士,优伶贱役,服拟公侯,适滋丑耳,又何慕焉?吾辈既已读书,自当毅然变俗。旧衣楚楚,素履可钦。补被萧萧,高风足式。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贻后嗣以廉隅,永遵世德。

抚躬自较,所得孰多?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衣服的材料与式样,品级庄重有区别。冬天、夏天,南方和北方就明显不同,然而流行的风气变得严重,长期积累的习俗难以改变。当官的人,穿衣服不惜花大价钱;商人穿衣服,显示富有也羡慕轻便的毛皮衣服。富贵人家的高贵朋友,衣服和帽子都很好看;油头粉面的幕客,穿着毛皮衣服骑在马上风度翩翩。习俗相承,总也没改。常常看见富贵豪门远游而归的子弟,回到了温暖的家乡,虽然天气暖和,但他仍然穿着冬天穿的衣服。致使一些有钱的少年,见到自身漂亮衣服已经旧了,便喜新厌旧,追赶时髦,金貂玉鼠的衣服,在南方也偏多;白狸青猞的服装,在炎热的地方也不少。偶尔展现在眼前,总是让人触目惊心。再想想仆人、家奴等下人衣服的规格超过了绅士;戏子和差役,服装模拟公侯,这才是真正的丑陋啊,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读书人,自然应当改变风俗。虽穿旧衣旧鞋,但美观大方的精神风貌值得人们钦佩。用包袱裹着的衣被发白了,但高风亮节足以为人楷模。

秉承前人的清白,不损害家族的声望;留给后代人以端方不苟的行为和品性,永远遵守世代留传的公德。亲自对比一下,看看得到的东西哪一个更多呢?

三、嫁娶篇伦莫重于婚姻,礼尤严于嫁娶。古人择配,惟卜家声;今则不问门楣,专求贵显。因之真假难究,亦且晤对不伦。妇或反唇,婿且抗色,嫌滋妯娌,衅启弟昆种种不祥,莫可殚述。若既门户相当,原欲情文式协,而女家未嫁之先,徒争贿币,男家既娶之后,又责妆奁,彼此相尤,真可浩叹!亦思古垂六礼,文公家训,合而为三,可知事贵适宜,何烦缛节!但求冗问名,原无浮费。而请期纳聘,每有繁文,因与一、二同志,再三酌定。如职居四民,产仅百亩,聘金不过十二,绸缎亦止数端,上之六十、八十,量增亦可。下则十金、八金,递减无妨。度力随分,彼此俱安。而亲迎之顷,舟车鼓乐,仪从执事,一切从简,总勿徇时。乃近来妇家,或于扶轮奠雁之外,纵仆拦门,拉婿拜轿,此破落户之陋规,亦乡小人之鄙习。可骇可嗟,亟宜痛戒。若夫女家嫁赠,贫富虽殊,而荆布可风,总宜俭约。纵有厚资,不妨助以田产,资以生息,使之为久远之谋。切勿多随臧获,厚饰金珠,徒炫耀于目前,致萧条于日后。至于宗亲世胄,丰俭自有遵裁,赠遗岂敢定限?但求有典有则,可法可传。则所裨于风俗固厚,所贻于儿女亦多矣。不揣葑菲,敢献刍荛。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婚姻在伦理中最重要,礼义在嫁娶方面更为严格。古人选择配偶,只看家庭的名望;现在则不问这些,专门追求富贵显荣。所以真假难以考查,并且见面交谈也不合常理。妇女反唇相讥,夫婿正颜不屈,嫌隙影响到妯娌,争端开启于兄弟种种的不吉祥,无法尽述,如果已是门当户对,原本要和睦相处,但女方的家庭在未嫁女之前,只索要钱财;男方的家庭已经娶了媳妇之后,又责怪嫁妆太少。双方相互指责怨恨,真令人大声叹息啊!我又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六礼,文公家训,合为三礼,可以知道事情贵在适宜,为何要讲究繁文缛节呢!男方只求使者送信给女方,问其姓名,原本没有不必要的开支。而男方行聘礼请女方同意婚期,常常遇到烦琐的礼节,这就应与一二位志同道合的人再三酌定。如果男方地位职位是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内,田产仅有百亩,聘金可以不超过十二两银子,绸缎也只要几匹,最多达到八十两,数量增加一点也是可以的。最少则十两,减少一点也没有妨碍。这样量力而行,彼此都会平安无事。迎亲的时候,舟车鼓乐,随从和仪仗,一切从简,总的说不要讲排场。但是现在的妇家,有的让迎亲的人手扶车轮站在旁边,等待新郎举行进雁之礼后才允许迎亲,并且听任仆人拦住大门,拉着夫婿拜轿,这是破落户的陋规,也是乡里小人的鄙俗,可怕可笑,一定要引以为戒。如果女方的家庭赠送嫁妆,贫富虽然不同,就是粗布便服亦值得赞扬,总应该勤俭节约。即使有丰厚的财产,也不妨以田产相助,资助生活,使这些成为新婚夫妇长久的生活来源。千万不要随从很多的奴婢,身上饰戴丰厚的金钗珠宝,只炫耀于眼前,导致日后萧条。至于宗亲贵族子孙,嫁赠或丰或俭,自然由当事人决定,赠送多少怎么敢确定限额呢?只求有典章有法则,可以效法可以流传。那么有益于风俗的东西多了,所留给儿女的也多了。才疏学浅,冒昧地献出自己的意见。

四、凶丧篇人生大事,唯有送死。终天之痛在顷刻,罔极之恨在千秋。纤悉不周,贻悔何及?故凡父母年逾五十,察其精力,稍不同前,则寿器当密为储备。脱或不讳,哀恸固不待言,而附于棺、附于身者,尤当凡事检点。衣衾之属,务求完整,金珠之类,勿带纤毫。周详无憾,然后盖棺。灰布宜密,油漆须真,经久之计,莫切于此。

五、棺既盖矣,循例成服,男女有别,亲疏有序。哀痛哭泣,宁戚无文。成服之后,始议开丧,或三日,或五日,报知亲友,访确周详,但须素有往来,不可妄邀豪贵。丧期既定,亦勿多请陪客,徒滋浮费。止酌亲族数人,轮流分派,孰主送迎,孰司馈馔。吊唁者,祭无性牢,幛无绫缎。款待者,飨无腥酒,送无犒程。志在从先,何妨违俗。至于寝苫枕块,禫祥之后,似可从宽,歇粥除荤,精力或衰,亦宜稍酌,表彰功德,则述行状以垂志铭。缅想音容,或侍几筵而庐坟墓,总须核实,勿在徇文。若世俗于殡殓之场,诵经礼忏,哀号之侧,鼓乐张筵,不惟悖礼,实为逆亲。凡有人心,所宜痛禁。而或者借读礼之时,纵翱翔于山水,假谢孝之迹,辄干读于交游,有?面目,可不戒哉?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人生的大事,莫过于凶丧之礼了。终身的悲痛涌现在顷刻之间,无尽的遗憾之感在今后很长的时间不会消失。如当时考虑不仔细不周到,一旦入土留下悔恨就晚了。因此,凡是父母年龄超过五十岁,就要观察他们的精力,精力稍微不如以前,就应当缜密地准备办理丧事的东西。老人去世后,固然哀痛,但放入棺材、放在死者身上的东西,尤其应当每一件事都要查看,是不是符合礼仪。衣服大被之类,务必要求完整;金银珠宝这类东西,不带丝毫。所有的事做到细致周密,没有留下遗憾,然后才能盖棺。覆盖棺材的灰布要细密,油漆必须货真,作长期保存之用,最要紧的在此。棺已经盖上了,就应按照常例穿上丧服,男女有区别,亲疏按次序排列。大家都要哀痛哭泣,宁可悲伤没有文辞。

穿上丧服后,开始商议办理丧事。或者三天,或者五天,报告亲友知道,访查要确切周详,但必须是平常有来往的,不可随便邀请豪门显贵。丧期定下后,也不要多请陪客,白白支出一些不必要的花费。只酌情请亲戚族人数人,轮流分派,谁负责迎送客人,谁主管进食。吊唁的人,祭奠时不用供祭祀用的牲畜,庆吊时礼物只能用布帛而不能用绫缎;款待的人,吃饭没有酒肉,送客也没有物质酬谢。志在遵从先人,没必要违背习俗。

至于安放好死者,在举行了除服的祭祀后,便可以放松一些,可以喝粥但要戒除荤腥,精力有些衰减的,也适宜稍稍喝点酒。要表彰死者的功德,就述说他的行为功绩,刻下墓志铭。想缅怀死者,可以在墓旁搭小屋开地铺守墓。总之必须落到实处,不在于搞形式给别人看。至于入殓和停柩的场合,世间通俗的做法是诵经、礼节性忏悔,在旁边哀号,鼓乐齐鸣,大摆酒席,这不只是违背了礼义,实是违背了亲人的遗愿。凡是有尊重死者之心的人,应该禁止这种做法。而有的人假借去诵读礼祭之文的时候,纵情游乐于山水之间,假借服满后向亲友谢孝的机会,就干亵读谢孝的事而去从事交游,这样的人不感到惭愧吗,怎能不引以为戒?

安葬篇古者士庶之家,逾月而葬;后世五公以下,皆至三月,期可宽也。而惑于术家者,妄求富贵,借前人已朽之骨殖,图后人未卜之显荣,愚已甚矣!又或造年月之利害,判房分之吉凶,长动猜嫌,牢不可解,代复一代,年又一年,甚有越数世而不获浅土者。生者大厦高堂,死者颓垣败壁,抚衷自问,忍乎不忍!若谓风水可凭,宁迟无害,何以堪舆诸公?高谈凿凿,而询厥身家,概都寒陋,且有跋涉一生,饿殍于道路者。

岂谋人工而己拙耶?噫!亦可悟已。仆少时亦尝取地理诸书,考究多年,若必如所云:龙穴砂水,左右印托,十全无碍,方成吉壤。则数千百年以来,选择殆尽,岂复有留遗隙地,以贻后人者乎?尝观大江以北,古茔累累,附葬者多或百计,少亦数十。问其子孙,虽有贫寒,岂无富贵?原非一坟一冢,始称有吉而无凶也。故凡为子者,当知暴棺非孝,人士为安,不必远求,但宜预访。或邻近山川,犹有遗穴,或祖宗坟墓,尚可附棺。随分量力,择而取之。审其消纳,定其向背,砖宜坚而灰土宜厚,筑宜固而封树宜周,勒碑附圹,题主归祠,宅兆既安,庆莫大焉。若欲遍觅佳城,广求大地,则汉秦遗寝,草蔓烟荒;唐宋诸陵,狐蹲兔伏;六朝之故冢安存?五季之新阡何在?岂帝王之卜择,反逊能于士庶哉?至于朱母分迁于两地,孔父合葬于一防,取而较之,孰得孰失?虽先儒亦有不足从者矣。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士大夫与贫民的家里,人死了过一个月才安葬,后来天子、诸侯以下的,等到三个月才安葬,在时间上很宽松!这是因为一些被占卜先生所迷惑的人,不切实际地追求富贵,借前人已经腐朽的尸骨,图谋后人不可预料的显贵虚荣,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啊!又有人制造送葬年月的利害,评判房屋分布的吉凶,长者幼者互相猜疑,不可以调解,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甚至有超过数世而没有获得葬身之地的。

活着的人住着高楼大厦,死去的人坟墓破败不堪。扪心自问,能容忍还是不能容忍呢?如果说风水可以参考,宁愿迟一点下葬也没有危害,那么为什么相信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们?他们高谈阔论,好像确有其事,但询问他们的身家,大都贫寒简陋,而且有的一生困苦不堪,甚至饿死在道路上的。难道是为人谋划就灵验而为自己谋划就笨拙了吗?唉!也该醒悟了。我小时候也常常看一些地理书籍,考察推究多年,如果一定像他们所说:龙穴砂水,左右印托,十全无碍,方成吉壤。那么数千百年以来,古人都选择完了,哪里还会有遗留下来的空地来留给后人的呢?

我曾经看到大江的北岸,古坟很多,附在一起安葬的多则数以百计,少的也有数十座。问他们的子孙,虽然有贫寒的,难道就没有富贵的吗?

原来并不是一坟一冢,始说有吉而没有凶。所以,大凡做儿女的,应当知道暴棺是不孝的,入土才为安定,不必远求墓地,只应该事先访察。

或者在临近的山河处,还有遗留下来的空穴;或者在祖宗坟墓旁边,都可以葬棺。根据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就采用,审视容纳的地方,确定坟墓的向背,砖应该坚固而灰土应该深厚,建筑宜牢固而植树应该围在四周,雕刻碑文并举行祭仪,题写死者的牌位并归入庙堂,死者坟墓已经安葬好了,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

如果要到处寻觅好的地方,广泛探求大地,那么汉代、秦代遗留下来的坟墓,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唐朝、宋朝的许多陵墓,会成为狐蹲兔伏的地方。六朝的旧墓保存在哪里呢?五代的新墓道又在哪里呢?难道帝王的预卜选择反而比平民百姓还不如吗?至于朱母迁葬在两处,孔子父母合葬在鲁国防这个地方,选取它们来比较,谁得谁失呢?即使是先儒也有失误的地方啊!

六、祭祀篇古人祭先,士以三鼎,大夫五鼎,等威有辨,非可僭也。但牲牢物产,南北异宜,酌而用之。祭菜则羊、豕、鸡、鱼之属,五品为常。果物则枣、栗、桃、圆之类,八色为准。随地随时,尽人可办,第所商者。古不祭墓,而近面近世春秋两祭,概在先茔,从之则失礼,违之则不情。斟酌其间,或于春秋祭墓,冬夏祭祠。

七、祭墓则遵时俗之通例,尊卑远近,合九族以共将。祭祠则效考亭之成规,高、曾、祖、亲,分四代而同享,于理于情,庶两无碍。独是坟多族众,值祭维艰,轮流则贫者难支,纠分则吝者多却。经久之法,莫如祭田。但始焉难以创行,久之易以滋弊。今欲创行,务须尊显之人率先倡置。余如入学而登科甲者,因名位以酌指,务农而业工商者,随资产以量助,或数十亩,或数亩,纵不拘例,务尽厥心。至于五十举子,七旬祝寿,多寡均输惟力是视积而充焉,便可以奉祀之所余,济孤寡而助婚丧,扩宗祠而立家塾,不亦善乎?至欲革弊,则管理之人,必须公举。富而有守,素行不欺者,责令主之,统理三年,聚众一算,如果无私,不烦更换。或有可疑,再行公保,遵而守之,虽百世可无弊矣。若夫诞辰忌日,罔极情深,喜事良辰,追先念切,祀我祖考,谁日不宜?而邪说诬民者,造为七月望日,地狱放归,扫室宇以送迎。附盂兰而超度,诬其祖父,惑厥愚氓。司风化者,禁之可不严哉?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人祭祀祖先时,读书人用三个鼎,大夫用五个鼎,等级不一样,不可超越规矩。但祭祀用的牲畜食物,南北不同,应当考察而用。

祭菜是羊、猪、鸡、鱼一类的东西,以五个品种为常见。果品是枣、栗、桃、桂圆一类的东西,八种品色为标准。随地随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办到,到处都有卖的。对于疏远的祖先不祭墓,而对于亲近的尊长要进行春、秋两祭,系念在祖先的坟墓,遵循这个原则则失礼,违背它又不近人情。斟酌两方面的情况,在春、秋祭墓,在冬、夏祭祠。

祭墓就遵照当时风俗的通行惯例,尊贵的、卑贱的、远亲、近亲,集合九族一起奉行。祭祠不妨仿照唐人黄端所建考亭这个现成的规矩,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分四代一同享用,在情理两方面,差不多都没有妨碍。唯独坟多族众的,到了祭祀时就艰难了,轮流祭祀,那么贫穷的人难以支出,合起来祭祀则吝啬的人多有退却。长久的办法,不如设祭田。但开始时难以行得通,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弊端。现在要创立推行,一定要尊贵显要的人率先倡置。剩下的像入学而登科甲的,因其名声地位酌情捐赠;像务农而从事工商业的,随资产酌量支助,有的几十亩,有的几亩,即使不拘泥于惯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

至于五十岁得了儿子的,七十岁祝寿的,或多或少捐赠一点,自己量力而行。慢慢积蓄并不断加以补充,便可以用奉献祭祀以后所剩下的,救济孤寡人,帮助办理婚事、丧事,扩建宗祠,建立家塾,不是很好吗?至于想要革除弊端,那么管理的人,必须大家推举。富裕而有节操,平常没有欺诈行为的人,责成他来主持祭祀经费之事。管理三年,集合大家一算账,如果没有私心,不用更换。如果有可疑的地方,再由大家共同保举,遵守这个规矩,即使历经百世也没有弊端了。如果是祖先的诞辰忌日,就要充满无限怀念之情,遇到喜事良辰,追悼怀念先辈情深意切,祭祀祖辈父辈,谁说不合适呢?用邪说欺骗老百姓的人,谎称七月十五日,地狱放死者魂灵归来,要打扫房子来迎送亡灵。举行祭祀祖先亡灵的活动,欺骗他们的祖辈父辈,迷惑那些愚蠢的人。掌管风俗教化的人,怎能不严格禁止这些呢?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蓝颜生日唯美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