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栏目小编向大家介绍一篇名为“地形图的判读课件”的优质文章,提供以下建议:每位老师在开课前都需要精心制定教案和课件,旨在确保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案的撰写中,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务必收藏并与你的朋友分享!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上最高峰叫什么?。。(根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4页,找出两个概念:1.海拔;2.相对高度 [板书]1.4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

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教师讲述]从上面的示范再套入到真正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引用错误示范提醒学生)

[教师讲述]让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讲的故事,看看这两个空分别填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刚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讨论山体的地形。[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书本24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用道具演示山体投影(山顶的高度并不是跟该等高线统一高度)[转承]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如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师讲述]我们先来看怎么样识别坡度?展示PPT,我们可以知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疏坡度越缓,(黑板画稀疏密集程度不一样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选择最佳爬山路线)

[转承]我们现在看的是比较正规的一些椭圆和圆形,那么是不是就只有这些地形了呢?很明显不是的,还有其他等高线形状各不一样的地形图,像我们之前看到的里面就有,那些又是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些地形部位。(展示PPT解释各地形部位)通过上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地形部位都有这样的特点,请看大屏幕(注意山峰和盆地的比较,山脊和山谷的比较)A.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B.向低凸出是山脊; C.向高凸出为山谷; D.两峰之间有鞍部; E.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教师讲述]了解了等高线之后,我们今天还有最后一个概念要认识,高山是一直往上发展的,那么有没有向下发展的呢?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我们来上课要上楼梯,有些人还有地下室。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往下发展的地理事物,叫等深线,刚才已经学习了等高线,那么等深线又是怎么样的?大家看到书本26页,给大家三十秒的时间,待会告诉我答案。[板书]3.等深线

[教师讲述]根据已有等高线概念解释等深线。

下面有个活动,大家课后可以回家完成,下节课我们将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同学们回去好好预习,我们下个星期再来讨论,下课!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2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培养阅读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鞍部、山脊、山谷等基本地形,并掌握读图析图的的基本技巧。

(3)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基本的地形,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说出一些基本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引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本节课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家用橡皮泥做出了一些基本的地形,来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成果。好,大家做的都不错。那我们上节课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山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特点,下边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出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甲乙两地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请大家快速的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出示山体各个部位的景观图)

这里中间高两边低的凸起部分表示什么呢?山脊。与它相反,中间低两边高的是?山谷。山的最高处是?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是?鞍部?那这里呢?陡崖?这幅景观图形象直观的给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如果要我们绘制这样一幅地图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工具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那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不同的山体部位怎么样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什么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转承过渡:我们知道了等高线,也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那等高线地形图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等高线地形图原理的flash,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动手做:大家将我们手中做成地形的橡皮泥按照相等的距离用小刀割开,会得到一个剖面,将这个剖面贴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沿边缘画线。更进一步的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读图:观察我们的得到的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它有哪些特点?

1、每一条等高线都有一个数字,它表示什么呢?是的,它表示海拔

2、一条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同线同高

3、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一致

观察完等高线地形图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特征:

1、等高线上所注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同线同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一致

4、两地的海拔差即为相对高度

即时练习:题目设置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数值特征的基本应用

转承过渡:了解了等高线的数值特征,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等高线是如何表示地形的。知识总结识记:(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和手工橡皮泥地形,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地形的特点。)

(我们先看山峰,从图中我们知道它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就是这样的,通常我们用黑色的三角表示)

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做鞍部,它的形状极像马鞍,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这样的)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过渡:我们刚刚看到的等高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相交,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这里等高线出现了重合。(出示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过渡:现实中的山不是像我们用橡皮泥做出来的那么标准,通常会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结合手型展示)我们也知道了凸起的地方时山脊,凹陷的地方时山谷,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体现呢?我们发现这个等高线是有一个凸起的,而山脊线呢正好是这些凸起的点连成的线。我们再来观察,等高线是向哪里凸起的呢?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我们可以总结为凸低为高(脊)

请大家思考一下,山谷的等高线是不是也会凸起呢?它应该凸向哪里呢?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我们说“水往低处流”,所以在山谷通常会有河流发育。如果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陡崖,会怎么样呢?就是这样,形成瀑布。所以,如果你在山里要寻找水源应该去山谷,想要欣赏瀑布景观就要找陡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些美景心生向往啊。恰巧小明同学就很喜欢登山,但是今天他遇到难题了,来看一看。

小明同学要到山顶的观景台,现有两条路线,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两条路线各自的特点。他想走较短的路程,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

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北边的古黄河大堤,想一下,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走起来更省力一些,但是走的路程会长一些;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陡的路线,虽然走起来较费力气,但是路程会短一些。但是路线A和B哪一个表示的坡度陡,哪一个表示的坡度缓呢?我们一起来看。

(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A坡较缓,B坡较陡,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缓的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等高线密集,所以我们可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据图思考: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山地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山地坡度缓。

总结归纳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1、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合必是陡崖

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4、等高线的疏密反应坡度陡缓 小结:

出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总结其特点,学以致用: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各个山体部位的名称。

六、教学反思

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想要山地,盆地等地形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想象是很难的,借助一些模型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采用模型之外,还借助了孩子爱玩的橡皮泥进行手工制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便于他们有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形象。我还结合我们本地的古黄河大堤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3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与判读;

2.认识和区别山地地形部位和五种主要地形类型。【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山地地形部位及五种主要地形类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呢?

生:平面的。

师:很好,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大家看看我们周围,有高的山、低的谷,说明真正的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我们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形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

二、讲授新课

师:要弄清楚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我们首先得弄清楚,高到底是什么高。(展示青藏高原图片)大家请看,这是青藏高原的照片,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又被成为“世界的屋脊”,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青藏高原很高。

师:对,说明它很高,那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展示珠峰图片)这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家知道珠峰有多高吗?

学生一起回答8844米(展示图片经测量珠峰约8844米)

师:非常好,大家都说珠峰大概是8844米高,但是,(展示藏民说珠峰只有4000多米高的图片)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老伯却说珠峰只有4000多米高,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到了,是因为他们的起点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片(展示教材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上面有三个数字,请同学起来说一下,哪些表示海拔,哪些表示相对高度?

生:1500米和500米表示海拔,1000米表示相对高度。

师:大家说他说得对不对?(生:对)那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的区别,让后自己总结一下,到底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老师总结,强调起点和垂直距离。

师:弄清楚高度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把这些不同的高表示在平面地图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动画),大家看到这是一座模拟的山,是不是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生:是)那要将他们表示在平面上,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什么?(生:海拔)(同时在动画上展示测量出海拔)海拔有了,接下来,我们把所有海拔相同的地方找出来,可以练成一条一条的线(展示动画,将山所有的面都展示给学生),这些线上的海拔是不是都相等?(生:是),我们把这些相同高度的点连成的先就叫做(生:等高线),最后,我们把等高线都投影到平面上(转动动画角度,从上往下看,然后去掉山体留下等高线),是不是就把这座高低起伏的山表示在了平面上?(生:是)(指示投影好的等高线),同学们观察,这幅图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等高线)非常好,我们就把这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都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叫做等高距,大家观察一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所有的等高线都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相等的)非常好,现在我们都知道,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形,接下来,我们就实际运用一下。

师:大家知道,一座山,不同形态的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不同的山地地形部位(展示图片),同学们自己在图片上找出相应的地形部位。

学生举手发言。

师:知道了在模拟山上地形部位是什么样的,那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这些山地地形部位又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片(展示教材图1.35等高线示意图),上面是山体的素描图,下面就是相应的(生:等高线地形图),现在小组讨论,然后请代表上来指出相应的山体部位。

小组讨论,指出山体部位

师:非常好,那假如现在要带大家去爬这座山,你们选那条路呢?(分别指向陡坡和缓坡)为什么?

生:选左边的,应为坡度平缓一些爬起来容易一些。

师:如果只有等高线地形图,该如何选择?陡坡和缓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出怎样的特点?

生: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师:非常好,既然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刚刚我们认识的那些地形部位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然后小组讨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地地形部位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展示教材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小组讨论

生: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陡崖:等高线重合。

师:非常好,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判断了吗?(生:知道)那好,我们就来练一练(展示练习题)。

三、结课

以活动结束本课,让同学们用橡皮泥捏一座自己喜欢的山,然后,将自己这座山的等高线地形图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并且知道可以用它来把高低起伏的地表表示在平面上,那大家觉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平面上变得更加一目了然呢?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讲授新课

师:非常好,那么,什么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生: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山地的地形部位,那大家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的地形吗?比如,我们重庆市著名的山城,所以重庆的地形是(生:山地),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展示各个基本地形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区分各个基本地形)

师:知道了各个基本地形特点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反应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又是什么样的呢?(展示教材图片1.42)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自学地形坡面图,完成活动“绘制地形坡面图”

三、结课

做相关练习。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4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1)计算:tan ª=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等高线(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地形图的形成(2)游戏:以手为山地,在手上画等高线。小组合作,探究,画出图并展示。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示各种地形

如图: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 盆地: 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是两个山顶之间的最低处,两个山谷之间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陡崖:等高线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选“点”:气象观侧站、疗养院。

②选“线”: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

③选“面”: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开辟梯田,工业区和居民区。(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①库区: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理由:库容大;集水区域的面积大 ②坝址:峡谷地段。

理由:工程量少,投资少。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 m B.55 m C.60 m D.65 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 m B.40 m C.65 m D.90 m

(2)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右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图,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宜建港口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五、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目要求,在要作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上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AB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一般来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

(3)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①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保持与原图一致,因而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②确定坐标纵轴的高程。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但图上高程的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标出各高程的数值,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③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转绘到剖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

④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⑤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在曲线内画上阴影部分,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剖面的起伏状况。

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擦去垂线的痕迹,一幅完美的剖面图就完成了。

通视问题

(1)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2)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 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八、【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形条件 这样选

择的理由是。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 的自然条件是(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

图距为0.8㎝),坝长和

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

省区简称是A、鲁 B、浙 C、青D、吉

(1)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3)72m 50--100m(5)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9)B 某山区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H处的车辆是___点。(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十、【教学反馈】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5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田巳平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是七年级地理的一个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比如: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通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自己动手制图、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热情高,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兴趣,本节课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进行讲解,从身边出发,云雾山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

我选择了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形式。学生的探究意识很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法方面: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化宣传片视频-------地形图的判读

二、概念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黑板出示不同海拔的各点,教师讲解)

三、等高线地形图

特征(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山体的五个部位(本节课重难点)

A、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小组展示成果,B、教师逐一讲解

C、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用拳头记忆五个地形部位,然后请同学上台展示讲解。

四、练习

五、小结课堂。

请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是一节新授课,重点内容为山体部位。成功之处:

1、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结合实际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2、语言富有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学生比较积极大胆,个别同学表现非常突出。

3、教学设计上重难点突出,重难点一一突破。

不足之处:

1、小组的合作还是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尽管一再强调,小组之内要在组长的带动下,使组员平行学会,但是可能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是无法形成合作的最佳状态。

2、教学设计总是不尽人意,虽然,教学重难点有所突出,但是,其他知识只是一语带过,设计不足,还需完善。

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学生),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熟练,在山脊山谷的部分忽略掉了一个区分的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6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 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教师:需要哪些工具定位等高线呢?

学生:用尺、牙签确定等高线后,用刀切,发现不易切割、等高线切歪了,切割面不平整等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找学生演示)一名同学将模型放入盒盖中按住,另一名同学将细线拉紧,紧贴盒盖边缘,完成对模型的切割,以此类推,每切一次间距都相等。怎样保证每次切割得到的等高线能落到准确的位置上不偏离呢?用什么工具帮助你?

学生:要定位,将一张白纸放在解剖盘中,山体模型至于解剖盘中央,用两只竹签从两个山顶处垂直插入山体模型,要穿透纸张和蜡板,描出等高面的边缘即可,拔出来进行第二次切割,依然用牙签固定在原位,继续画图,以此类推,保留切割的每一部分,切割完毕后,重组山体模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学生活动:等高线的定位和切割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展示要求)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

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

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图片,辨认各种地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画的地形图非常好,课后同学们在你画的地图上,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1、海拔

2、相对高度:海拔差值

3、等高距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陡密缓稀

2、山峰——从中到周逐渐降低

3、山脊——向低处凸出

4、山谷——向高处凸出

5、陡崖——重叠

九、课后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7

等高线地形图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第 5 页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8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五种山地形态的关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

5、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二、说教法选用

1、“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原图上增加水深200米的某处,结合学生已学的数学有理数知识,讲解负海拔。这样就弥补了教材对海拔不完整的交代,又呼应了等深线概念。最后提问:为什么西藏人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4000多米,而我们却说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为8844.43米?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也体现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等高线。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用小刀削出一个断崖(经过两个断面,两个断面就是两条等高线),再绘制一张有陡崖的等高线地形图。这样直观展现陡崖处的等高线形态,更好的理解陡崖处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三、说学法读图分析,动手绘制等高线,对照山地模型和五种山地地形形态,比照素描图与相应的等高线形态,比较和归纳“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的特征,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自我破解难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有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又有最低的吐鲁番盆地(—150)米,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势、多样的地貌地势表现在这张地形图中呢?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海拔和相对高度

(1)学生读图(课件出示课本图2.10海拔和相对高度,原图中增加水深200米的某处)

(2)教师讲解概念:乙处海拔,甲对于乙处的相对高度,丙处的负海拔。(水深)

(3)问题

①凌云山的海拔为米;

②凌云山相对于丙处的相对高度为米;

③为什么西藏人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4000多米,而我们却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并绘制等高线:再绘制一张有陡崖的等高线。

(2)问题探究: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3)等高线上判读五种山地形态,比较和归纳出五种等高线形态的特征,尤其是“山谷和山脊”。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

四、小结与作业

本课的知识点,做基础训练上的部分题目。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导入:今天的日期是?2009-12-25 圣诞节 图片:圣诞老人

提问:昨天平安夜同学们收到圣诞礼物了吗?没有。但今天最棒小组将会获得老师的神秘圣诞礼物。

过渡:那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群山之上盘旋,找不到落脚之处。所以我们要送给圣诞老人一份礼物,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交给他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

目标引领: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部位,并能解决

实际问题。

提问:同学们提前已经复习,你认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答:教师追问重要知识点,学生答对的奖励该组一面旗帜。并由此引入绘制山顶等高线地形图。

板画:将图中海拔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提问:上图表示的是哪一种山地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300

200

300

100

300

300

200

200

爱心

用心

专心

生答:山顶

提问:山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是什么? 生答: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

课件:巩固提升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里大外小 探究与合作

(一):

第1、2组讨论并写出山脊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3、4组讨论并写出山谷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5、6组讨论并写出鞍部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第7、8组讨论并写出陡崖部位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将答案写在学案上(5分钟)第1、2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3、4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5、6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7、8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3分钟)

展示:(10分钟)各组派一名成员到讲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批改正确的得一面旗帜,批改错的减一面旗帜。

一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并将正确结果记录在学案中。对于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该展示组和对应组不能纠错的,可提出改进意见,意见正确的该小组得一面旗帜;对于在展示过程中不认真听讲的该小组减一面旗帜。课件:山地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图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学生整理学案(2分钟)难点突破:

爱心

用心

专心

山谷

山脊

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分别代表山脊和山谷,请为图中的等高线标上合适的海拔。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

过渡:通过这一环节的表现,说明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到底有多好呢?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

探究与合作

(二)1、2组讨论并完成1题 3、4组讨论并完成2题 5、6组讨论并完成3题 7、8组讨论并完成4题、根据河流流向,在图上标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及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爱心

用心

专心

2、在图中写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一条河流。

3、在图中填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据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并用箭头标出。

爱心

用心

专心

4、在图中填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从A、B两点登上乙山峰,你会选择据哪一条路线?并说明理由。

A

学生分组讨论,将答案写在学案上(7分钟)第1、2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3、4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5、6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

第7、8组各成员将学案互换、批改(4分钟)

展示:(10分钟)各组派一名成员到讲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结果正确的得一面旗帜,错的减一面旗帜;批改正确的得一面旗帜,批改错的减一面旗帜。

一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并将正确结果记录在学案中。对于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该展示组和对应组不能纠错的,可提出改进意见,意见正确的该小组得一面旗帜;对于在展示过程中不认真听讲的该小组减一面旗帜。

结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圣诞老人终于平安降落了,他谢谢同学们。今天获得旗帜最多的小组是最棒的,这个小组获得了神秘的圣诞礼物。

爱心

用心

专心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10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3.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2.地形图的判读。3.了解常见的地形类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讲授新课】

1、等高线的判读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

(1)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小结】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2)如何利用等高线示意图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一般来说,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山地等高线有哪几种形态

在电脑上展示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形态,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对应的五种基本形态对应的地形图是哪一种,然后老师引导指正。

【小结】山地等高线有哪几种形态?山地等高线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基本形态。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5)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地等高线基本形态)

2、地形图的判读

(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陆地有哪五种地形。

【小结】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表面起 伏不定,可以划分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

【提问】在地图上怎么判别地表的高低起伏?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所以分层设色地形图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提问】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怎样的?

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高山用棕褐色.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活动】在下图中,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好?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断,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知道图上各种地形的含义与特点,可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来理解记忆。知道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11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郴州市安仁县宜溪学校

刘琼花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研究不同情境下的答题策略,来提高学生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着重讲述山脊山谷的区别,以及与河流或瞭望塔的关系。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精讲精练 学习过程

一、呈现错误,条分缕析。呈现练习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1,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记不住,判断不清。2,山谷山脊线的区分困难,河流问题难以做对。3,对生活生产对地形的要求不清楚,遇到这类题错误率高。

二、回顾教材,突破难点。

1.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陡崖陡崖缓坡缓坡陡坡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圆圈,且数值有外向里增大。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陡坡 重点讲述山谷与山脊线的区别(凸高为谷,凸低为脊)。2,等高线与河流

山谷是集水线,山脊是分水线,河流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急;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河流流速慢。流向:“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等高线与生活生产

山体的不同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不同,因此,等高线题常常结合生活生产情境出题。如攀岩、漂流、观赏瀑布、修路、修水库、引水等等。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常识,然后结合地形图进行判断。

① 攀岩、观赏瀑布:陡崖处。

② 修路:沿着等高线修建或者尽可能穿过的等高线少一些,减少工程难度和道路的坡度。③ 修水库:库区选择盆地地形,最好是呈“口袋状”地形,有利于蓄水;坝址选择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④ 引水:从河流的上游引水。

三、回到原题,尝试作答。

四、牛刀小试,辨析山脊山谷 题目:

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AB两点中,可能处于河谷的是A500B300AB100300图1图2AB

2.“因地形,以高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则.读河北省某段长城的景观,图片及其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表示长城在该区域走向,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②C③)安平河)D④3.下图中,a、b线条是等高线,则安平河的流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D无法确定ab 分析错误:第三题错误率很高,还没有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来作答。

答题要点:河流分布在山谷,而凸高为谷,因此a<b(可以假设a为100,b为200),水往低处流,因此得出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五、综合训练,整体提高 呈现题目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D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米(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支流的是();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的是()。(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设计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理由是()(4)站在甲处的小明和站在乙处的小红能否互相看到对方?(5)本区要修一个水库,请在恰当的位置画出坝址。

六、小结:1,山地五种部位的等高线形态。2.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实际出题。

反思:等高线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抽象,易混淆,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我的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错别字:鞍部、山脊;2.地形部位判断不清楚,尤其是山脊山谷分辨不出。3.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出题,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作支撑,难以答对。4.有畏难情绪,对学习等高线有抵制心理。针对如上问题,我设计了这堂练习课。首先,接纳学生的不良情绪,告诉他们,这个内容有难度,暂时不太懂,没有关系,慢慢来。再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流程:由示错——诊错——讲解——纠错——归纳等五个步骤组成,并且多次重复,(尤其在山脊山谷的判断上,舍得花时间。)弥补了学生有关等高线知识上的缺漏,并提升了解题能力与信心。

但这堂课,也暴露了个人能力上的欠缺。如自主出题能力不足,题目之间的缺乏梯度。讲述语言不够精练等问题。这将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去提升。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遇到的地理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识别山体部位。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估算海拔。

5、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

二、说教法选用

1、“海拔和相对高度”。通过提问:为什么楼房河人说西岱顶的高度为800多米?而我们却说西岱顶的高度为1544米?从一座山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2、等高线。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绘完等高线后重叠成山地模型。并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制作山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动手操作法)。

3、判读坡度的陡缓与估算海拔。

通过(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识别山体部位。

多媒体演示以及山体模型(演示),经过(讲练结合法)完成目标。

三、说学法

读图分析,动手根据等高线制作山体模型,对照山地模型和五种山地地形形态,比较和归纳“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的特征,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坡度的陡缓,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是自我破解难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家乡著名景点西岱顶去旅游(播放西岱顶自认风光视频)。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西岱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出示想一想,七年级刘涛同学从老师那里知道西岱顶的主峰是1544米。可是刘涛暑假和同学到西岱顶去旅游,楼房河小学的袁宁却告诉他,在他们那里看到的西岱顶主峰只有800多米。这下刘涛就不明白了:同样是一座山,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你能不能帮助刘涛解答这个问题?设置悬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1)学生读图分析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不同(课件出示课本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

(2)教师讲解概念。

(3)回归解决生活地理问题:西岱顶的两个高度分别是什么高度?

三、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海拔承转到等高线地形图

(1)演示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动画,由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以及什么是等高线。并由此引出等深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2)动手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山体模型。

(3)问题探究:

估算海拔,讲授估算海拔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通过选择容易上山的路线认识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山体模型上指认山体部位的基础上,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五种山地形态,比较和归纳出五种等高线形态的特征,尤其是“山谷和山脊”。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

五、小结与作业小结由学生谈收获(更容易反馈学习信息),作业由学生自行设计(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7146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2023撰写报告
下一篇 : 童年趣事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