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写作是让年轻人在写字时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不受任何限制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文字。你还在为写作而烦恼吗?我在网上找到一篇非常适合大家阅读的“民俗作文”文章,还有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民俗作文 篇1

回到老家,心里可兴奋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表舅表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夸姣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良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表舅一个,小表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圆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整理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彩衣。跟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锦绣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目眩缭乱。我和大表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高兴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闻声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闻声良多次。我赶快吃完早餐和小表舅他们出门了。小表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兴奋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民俗作文 篇2

在安康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安康的春节。

安康的春节从尾月初八就开始了。尾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也十分丰硕,腊八蒜要在过年吃饺子用。

到了尾月二十四要大翦灭一次,而且还要把过年要用的年货预备好,由于店铺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正月初六才开张。所以,各家各户都会上街采办年货,街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到了大年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据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种猛兽叫“年”,它以吃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品缺乏时,它就会闯入村庄,捕获人和牲口,使庶民们没有安宁之日。人们和“年”斗争了许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样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每次到了冬天,人们就在自己家门口贴上对联、年画,并且还要放鞭炮,终极年被吓回了山中,再也不敢闯入村庄了。

到了初一街上则非常的安静,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和小孩在家中接待客人,家里由于客人的到来十分热闹,大家聚在一起兴奋的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桌上预备的饭菜可口丰硕,人们边品尝着饭菜边看联欢晚会。到了十五,就是春节的另一个热潮,家家都要吃元宵,并且还会燃放各种花炮,花炮在天空中绚烂的开放,锦绣的烟火十分好看,让人目不暇接。

这就是安康喜庆而又欢快的春节,这不仅代表了我们安康的民风民俗,还代表了我们对安康的热爱之情。

民俗作文 篇3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跟着歌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龙年。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打算去拜年,这不,马上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小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和外婆就热情地款待我们,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呢,又是喝茶,又是说谢谢!可真是其乐融融啊!我们和外公外婆聊了会儿天,就拿出我们买来的礼物——敬酒和牛奶。我把礼物亲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就从我口中蹦了出来:“外公外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寿比南山,年年有余!”他们听了可是乐开了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缝说:“哎呀,你们送我们这么多好礼,又有着一个嘴巴这么甜的‘开心果’陪我们过年,我们兴奋还来不及呢!这样吧,晚饭在我们家吃吧。”我们也不客气地允许了。

我们在晚饭上举杯欢庆,这过大年的,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干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干了杯。这一夜多么难忘啊!我耳边又响起了悦耳的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愿你们也像我一样,讲礼节!

民俗作文 篇4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这下人间可大乱了。有的地方洪水暴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打开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他非常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处死了青龙。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民俗作文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大家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大家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大家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大家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大家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大家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民俗作文 篇7

有趣的民俗

每到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到奶奶家吃月饼,然后去公园赏月。

记得一次,奶奶给我们准备了许多月饼,有豆沙馅的,有牛肉馅的,有凤梨馅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飞快地拿起刀和叉,左右开弓,不一会儿我的两个腮帮子鼓鼓的,像两个小气球。没过多久,一盘月饼就被消灭光了。

还记得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日湖公园赏月,那次的日湖公园与众不同,有儿童、有大学生、有成年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都聚集在日湖公园里赏月。我抬头望去,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月亮真是皎洁明亮,像可口的月饼,又像王母娘娘的瑶台镜,还像白玉盘。真是美丽极了!看着看着,我不禁吟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啊,中秋节既能吃月饼,又能赏月,我好喜欢!

有趣的民俗

第四届闽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区举行!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体育场表演场地。

舞台上,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跳起了欢快的车鼓弄,唱起了动听的南音;年轻的阿姨转起了一百多个的呼啦圈;10岁的丁丁表演了优雅的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10岁的可可那精彩的独轮车表演。

如此艰难的独轮车技都能学会了,那可可还有什么不会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绳子,要干嘛呢?原来,她要骑着独轮车跳绳!她的脚十分了得,又没涂胶水,可是一直就粘着独轮车一边甩绳,一边夹起独轮车跳。

1、2、3、我不由得开始数数,10秒钟竟跳了25下,实在是厉害!

不过,精彩的还在后头,她又拿了几个小路障,就地排得紧密。

只见她刷地一下,前后仅用几秒钟,马上就绕过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边!接下来,她拿了八个饭碗,把一个碗放到了脚上,一踢,饭碗就完完整整地顶在了头上。

可是,当她顶起第三只碗的时候,啪的一声,不听话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睁圆双眼,嘴巴成了个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观众看见可可开心的表情立马变得暗淡下来,便带头鼓起掌来。

接着,掌声雷动这是一个个观众地真心鼓励!看:可可恢复了自信,双眼噙着泪花,骑上独轮车又开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个碗都稳稳当当地顶在了可可的头上,她又赢得了一阵阵喝彩!

闽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仅让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还让我知道了更多的闽南文化

有趣的民俗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民俗作文 篇8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俗作文 篇9

锣鼓阵阵,鞭炮声声,传统民俗中张扬的舞龙,铿锵有力的锣鼓,以及欢快的民乐表演都令我深爱。

爱在飞跃跳跃的舞龙节目中。广场中心,舞龙的步队已经就位,只见龙头上两只龙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龙嘴微张,似喷云吐雾,龙须也随风而摆,龙身上的金黄色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音乐响起,跟着舞龙人的舞动,龙头时而昂扬向上,气宇轩昂;时而又颔首微低,不怒自威;长长的龙身也跟着龙头上下翻腾,一会如蛇形盘旋,所向披靡;一会又如蛟龙出海,直冲云霄,颇有横扫千军万马之势。

爱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几位鼓手头上系着白羊肚毛巾,身穿大红马甲,黄色裤子,腰间还系了一条大红色绸带,只见他们轻巧扬起鼓槌又沉重落下,那鼓声便一会儿如春雨般轻巧的洒落,一会儿又如雷鸣般震耳欲聋,那绑了红绸带的鼓槌也上下翻飞,他们后背微弓,脚步跟着鼓点左右跨越,腰部也十分夸张的扭动着,他们还时不时地齐声呐喊,真是振奋人心,看了这铿锵有力的锣鼓表演,我的心也澎湃起来。

爱在轻松欢快的民乐表演。舞台上几位乐手相互配合着吹奏了一首又一首民谣,只见他们手指灵活地在乐器上弹奏,时不时还相互对视一下,或走下台与观众互动。好几位演奏的脸色都泛红了,可依然尽力的吹奏着,见他们演奏的如斯卖力,台下的观众也不由自主的为他们鼓掌叫好,观众的叫好声伴跟着音乐声氤氲在空气里,让过年的韵味更加浓厚。

传统民俗,历史悠久,让我们走进民间,贴近糊口,去尽情地感触感染那传统民俗的魅力吧。

民俗作文 篇10

这个国庆节,固然没有去外埠旅游,但是我阅读了本书《中华五千年民俗》。书中具体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各种习惯,如节日节气、婚丧礼节、衣饰梳妆的由来,让我受益匪浅。

何谓民俗?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国家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糊口文化。它可能有迷信成分,也许没有科学根据;但是一直流传至今,这样它必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有如斯强盛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那就形成了一种文化、风俗。那它就值得人们去了解、学习,并尊敬它。

通过阅读,使我对祖国民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以前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俗有了更深刻的熟悉。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的文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越读越爱不释手,竟然一下全部读完。固然良多民俗我不能记住,但是我觉得似乎和良多人进行了对话和去了良多地方去旅游。我和爸妈沟通,以后有时间一定去这些地方看看,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民俗作文 篇11

提起枞阳,人们会想起鲜脆可口的大萝卜,巍峨壮阔的浮山,油润细腻。香甜浓郁的麦陇香墨子酥,但我还是比较怀念小时候枞阳陆家湾的老龙灯会。听爷爷奶奶说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的陆家湾及周边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龙灯属于板龙,共12节有13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须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大多己失传。现有套路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门。顺进反出、头招尾招和黄龙出洞等。陆家湾龙灯正月初七、十四不出灯,十三正灯,一般在正月十八上灯复,上灯复是在长江边的矶头上,火化龙皮送龙上天。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日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

关于老龙灯会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实是小湾先得,经协商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寄托着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前几年开始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取消了龙灯会,但爷爷奶奶还是经常会提起我也记忆深刻,这就是家乡的龙灯会。

民俗作文 篇12

通山美食与民俗

◎徐崇知

俗话说,五里之外,乡风不同。这乡风有多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包括饮食,不同地方饮食习惯就有区别,饮食的内容是千差万别,除主食之外,更是花样百出,地域性突出,区域性强。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几乎各地都形成了一些品牌美食。所谓品牌,一般表现为其独特性,即只有此地有,就像杭州的檀香扇,苏州的刺绣,北京烤鸭,均已成为当地的名片、招牌,人家到那就要特地品尝、购买。有时也还形成较大的地域范围有共同的品牌这种情况,这在通山美食特点上有明显的表现,而通山美食除了有共同品牌外,各片区(此处按原来的老片区归类)几乎均有自己各自的品牌美食,独特、精致、高质量。这些品牌的形成与各地的品牌形成一样,存在有很多因素,有些品牌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有些品牌与当地的民情民风有关、与当地的历史变迁、历史沿革有关,有些品牌的形成也有它的偶然性,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总之,一旦形成品牌,就会经久不衰,有吸引力、影响力。但美食品牌的形成又有其独特性,有些品牌是在食材上显能耐,有的在烹调工艺上,其中都经过长期的流变、积淀、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品牌和精品,被人们认可,世代相传,是各地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共有品牌

1、粑坨

通山多山少田,地也多为旱地,且以沙质土壤为主,种植的红薯淀粉含量高。红薯一直是当地的主食,当地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红薯,也就想方设法打造各种红薯食品,如何将红薯吃出花样,通山人使出了很多妙招,粑坨就是其中之一。形似汤圆,内似饺子的粑坨,既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年货,也是年夜饭的头道菜。包坨,外面用红薯粉做皮,内却包着各种馅,素的、荤的,随口味喜好而随意变化。包坨在通山不仅早已成为春节必备的美食,而且用来招待上宾。因为包坨是圆的,个子较大,象征大团圆,寓意团团圆圆;又叫圆宝,还象征财源滚滚。

通山几乎每位家庭主妇都会做包坨,但各乡镇的做法却又差异,小的包坨似汤圆,而大的更像一个小包子。上世纪80年代,因物资少,包坨在通山一直属于精细粮,只在贵客上门或者除夕夜才吃,这种习俗传至今日。

除夕夜,通山几乎每户人家都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起动手做包坨,而除夕宴上,包坨也必定是头道菜,不管吃不吃得了,每人都要添上四个包坨在碗里,寓意四季发财。

粑坨为圆形,球体,寓含团圆、祝福之意。除夕之夜,做上一大锅粑坨,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品尝香甜可口的粑坨,享受丰收的喜悦,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粑坨不光时节过年能吃,而且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还可以带进武汉、上海、北京大城市做礼品赠送。

粑坨又叫薯粉坨或大坨。主要原料为薯粉、芋头或红薯、土豆、猪肉、虾仁、花生、油干和各类干鲜蔬菜。粑坨看似平常,制作并不容易,也是技术活,一般分为做馅(通山叫心)、揉粉、包坨三个程序。做馅相对简单些,但要把味调的可口,也很有讲究的,先将用作做馅的食材原料切碎,也不能过细(过细辨别不出各种味了),放入调味佐料拌匀即可。有些馅炒熟最好,腊肉、油干、墨鱼、绵笋、萝卜、花生米、香菇,几者混合能调出很可口很香的味。揉粉最为关键,先将薯粉倒入洗脸盘般大的器皿中,再将事先焖熟了的芋头(土豆、红薯也行)趁热剥出白肉置于薯粉中,然后赶快趁热将芋头和薯粉一起揉,如果芋头少了,就加沸腾的水,揉到干湿适度,又不沾手,有韧性,这样包制的粑坨才会耐煮不破。包的环节也很有讲究,把揉好的粉用稍润的棉布盖住,不让表面风干和失去温度,从揉好的粉堆里捏取一小团,捏成小坛状,将馅用瓢羹喂进小坛里,封口搓圆即可。包坨能手包出的粑坨皮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隐约可见馅。煮包坨最好是清水,水也足够量,一定是翻开的水,否则,是煮不熟的。蒸也行,佐料因人而定,可汤食,也可熟后再入锅油炸。

因各地口味不同,通山粑坨又分两个不同的流派。主要因皮的材料不同和馅的组成不同而论,黄沙、横石、大畈、慈口、燕厦、环城流派,讲究做皮用芋头调粉,熟料入馅,材料均切成小丁,馅用腊肉、竹笋(干鲜均可)、油干、虾仁、花生米为主。优点是泡,好看,皮薄色白,膨大情况很好,滑腻鲜香,润嫩爽口。杨芳流派则纯用开水调粉,生料入做馅,馅只用生肉和油干,剁成末状,捏紧成一个大丸子,特点是,皮有嚼劲,油而不腻。特别是用新鲜嫩笋巅和腊肉做馅的包坨,再用蒜和杨芳酱油入锅炸,更是美味可口。

通山包坨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以杨芳包坨最负盛名。相传当年刘伯温带兵作战,路经杨芳,作短暂休整后需带干粮

上路。此地红薯为主食,薯粉(苕粉)较多,又易存贮,就以薯粉、青菜包粑坨作为干粮。他们将可口的青菜切细拌在一起作馅,用薯粉作皮,制作包坨。从此通山人就包起了粑坨。

通山粑坨的种类繁多,这里具体介绍水煮芋头包砣的制作方法。

食材:精良薯粉1000克,芋头1~2斤,腊肉丁、油干子、绵笋或水竹笋、香菇、小春鱼或墨鱼丁若干。

制作:将所有的做馅的原料均切成丁,先将腊肥肉丁炸出油再放腊瘦肉丁稍炸一下,不能炸的太狠,然后将香菇、绵笋、油干子、墨鱼丁倒入锅中稍稍一炒后,放水焖,把所有的材料的汁都焖出来,水也焖干了,再放花生米丁、萝卜丁和其他佐料拌匀,这时所有的香味在锅上炒拌出来了,尝尝会很可口。再将芋头焖好剥出白肉,放入薯粉拌揉,粉干时可加白开水,揉至又软又有韧性。然后捏取小团做成坛状,坛皮越薄越好。最后将馅喂进去,封口,煮熟。开水下锅,煮到揭盖后,一个个象小皮球一样上浮,用瓢敲打感觉很有弹性即可。熟后可和汤吃,但咬破后不要进水,否则会降低品位,也可用其它佐料在锅内拌后再吃。

2、腊肉、腊肉焖油干

民俗作文 篇13

“哎,要不然让她两个弟弟压轿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让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护法”。既有红包拿,又能坐豪车,我们天然一口允许。

经由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驶进了一个村庄,忽然司机大叔将车停下,我透过前挡风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阵”,一条条亮红色的长鞭婉若游龙盘旋于天际,一桶桶烟花像火箭发射器似的,耸立于道路的两侧,“放”只听一声令下,巨龙开始了震天动地的呼啸,一支支“小火箭”如同一个个等待放学的小学生一般,冲出束缚,接二连三直冲云霄。现在固然是早上看不到烟花绽放出的灿烂笑脸,但从一声声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声中,我感触感染到了它们体内贮备的无限能量,在一瞬间开释,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翱翔、绽放,它们的笑脸多么锦绣璀璨,多么无与伦比!

“鞭炮阵”正热闹着,尽头的“锣鼓阵”也开始了表演。只见鼓手们个个戴着色彩鲜艳的红头巾,在风中飘摇着,手持一对短小结实的木鼓槌,高仰着头,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大鼓也系上了鲜明亮丽、喜庆红火的腰带,惬意地趴在一个结实的手推车上,随着欢快的旋律,伴跟着击鼓大爷的节拍,鼓面上下浮动着,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锣的响亮,还有场边雷鸣般的掌声作伴,真是好不热闹!

“锣鼓阵”的表演还没结束,“啦啦队”就急不可耐的上场了!他们都身穿亮红色的大衣,身披喜庆的“大红袍”,手里拿着锣或者镗,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迈着轻巧的步伐,“嘡嘡”“咣咣”地边敲着手中的乐器,边对旁边听见赶来凑热闹的人们说:“乡亲们,今天我们家有喜事,都来吃个喜糖、喜馍!”说着她便开始绕着花车转了起来。这时有人递过来一个盛有喜糖、喜馍的大红瓷盘,瞬间她身边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一会像天女披发花般向空中撒着喜糖,一会儿又抓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膜随手一抛“喜馍啦!”她大声喊着,喜逐颜开,乡亲们更是喜不自胜。

“迎新娘下轿了!”嘹亮的一声喊道。我深知“买卖上门了”。新郎打开车门笑容盈盈地对我说“该下车了!”“嘿嘿,不行。我使尽全力拽着车门。新郎摇了摇头,高声喊道:“红包伺候!”身旁便有两名大帅哥送来红包:“红包在此,请压轿查看!”我“扑哧”笑出声来,在确认了红包金额后,我将一个红包分给了表哥,然后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左右护法”就这样被两个红包快快乐乐地“收买”了。

今天的迎亲真热闹啊!我不仅满心欢喜,还体会到了特别的关中民俗风情!

民俗作文 篇14

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5730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实习周记第八周(精华3篇)
下一篇 : 最新施工借款合同
" 民俗作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