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梯形面积课件收藏”,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梯形面积课件 篇1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学设计

阳平镇第二九年制学校

安小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对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中“÷2”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 1.转化;2.找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3.推导计算公式

(二)讲解推导方法

1、拼摆法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梯形拼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讲解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切割法,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将一个普通梯形切割成两个三角形,讲解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公式形式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梯 =(a + b)h÷2

(四)小结

你想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欢迎您下次继续观看我的微课。谢谢您今天的耐心地聆听,再见!

梯形面积课件 篇2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位同学来说看看。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 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命名如:如XXX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找到梯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P90的第3题

操作题;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S

=(a +

b)

h ÷ 2

梯形面积课件 篇3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教案

武兴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的梯形(包括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普通梯形;其中三个组各准备一种,剩下三个组各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件出示图找学生看图描述推导过程)

2.请同学们看一些生活中的梯形你们认识它吗?(课件出示)请学生介绍梯形(课件出示梯形示意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明确学习目标

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课件)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引导: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采用割补拼摆的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现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用什么办法呢? 小组活动一:下面请各组的同学利用你们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回答以下问题:转化为什么图形?怎样转化?(课件出示)

一组:一个等腰大梯形 二组:一个普通梯形 三组:一个直角梯形

四组: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积木拼成的} 五组:两个完全相同 的直角梯形{积木拼的} 六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普通梯形{积木的} 各组汇报

公式推导:同学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我们先用第六种转化方法来试着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小组活动二: 请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拼成的图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图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根据拼成图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课件出示)

小组交流一下吧,把结论结论写下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各组交流汇报归纳总结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课件出示)

一个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为什么要除2呢?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公式

同学们 如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S表示面积,谁能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指名说,板书 S=(a+b)*h ÷2 { 其实利用其它几种转化方法也可以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小组合作推导,全班交流} 3.应用

出示例3(课件)它的横截面是梯形,(解释横截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学生试做,二生板书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评价重在理顺学生解题思路 4.课堂练习:

四、达标测评 计算下面各梯形的面积(注意小组长汇报答案,学生自己检查改正,教师可抽查)

五、反馈总结 学生谈收获组内互评,这节课你最想表扬谁。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 ÷2 S=(a+b)*h ÷2 =

梯形面积课件 篇4

教学设计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4.全课小结。(略)

说课稿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74~75页“梯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的含义、梯形的图形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以及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将为学习丈量土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梯坝土石方等知识做准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如下: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的旋转、平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梯形的上、下底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应用”的模式,坚持启发式,主要以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把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让每个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具:平行四边形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各三个,水渠模型。

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我设置了3道复习题,第一题口答:已知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面积;第二题操作:要求边操作边叙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回忆定点、旋转、平移 的操作技能;第三题,说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正确分清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导入新课 采用启发谈话,揭示并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效地启发和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的心向。

(三)进行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操作情境,以动启思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74前三自然段。其次,让学生动手拼摆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最后,指名边摆边说步骤,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定点、旋转、平移把它们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导思

引导学生观察拼组后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梯形面积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2)要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的面积就可以?这样设计为学生思考指导方向,同时为综合概括梯形的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材料。

3、创设讨论情境,以辩促思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讨论时扣住知识的关键,也就是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既抓住重点,又使学生明确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主动发展,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4、创设演讲情境,以说理思

让小组代表汇报推导过程,概括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再抽象成字母公式:

S=(a+b)h÷2

(四)巩固练习

1、出示例1,生尝试练习后校对、讲评。

2、完成课本P75做一做。

3、完成课本P76页2、3。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回忆拼摆方法、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设置了必做题P76页

1、选做题:想一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说课稿

蒲场镇大溪小学 杨文勇

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体验基础上,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验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我先出示了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直接抛出探究任务: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是有很高的兴趣的,所以马上就自发组合成探究小组。

二、注重合作,促进交流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最容易想到的是模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转化,所以很快从书上的129页找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开始做起来。

这时,我提醒他们:“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配合呀!每人做一组,然后一起讨论: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与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就容易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务,自豪写在脸上。因为是自己探究完成得出的结论,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充分交流,让他们多说,并引导他们说准确,说具体,还建议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感受着成功。

三、思维拓展,能力提升

新课的探究活动进行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可我却抓住这时学生探究的热情继续拓展:你们能试着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

开始时,学生显得毫无头绪,我偶然发现一个学生在折手中的梯形,就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你看你把梯形分成两个部分了,你能分别表示出两个部分的面积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上底×高÷2、下底×高÷2,于是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加起来,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便成为可能,因为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类似的乘法分配率的知识,所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理解了。

很多学生是理解了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而受此启发,又有学生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此时,教室里自发地形成讨论小组作进一步的推理论证,教学活动到这时达到一个高潮。由于这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从不同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使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但教学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巩固练习了。遗憾吗?不,我觉得这样经常把探究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应该更重要一些。

梯形面积课件 篇5

第 1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 19 页例 6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1)出示例 6:

师:用例 6 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

系?(小组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 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2倍

梯形的面积一半=(上底 + 下底)× 高 ÷ 2(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a +b)h ÷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 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 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拼摆 梯形面积的计算新图形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倍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 + 下底)× 高 ÷ 2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 21 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 2 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 3 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 5 题

说一说题中使用的单位是否统一,可以把“米”化成“分米” 单位进行计算。

四、第 6 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

1、统一面积单位;

2、讲清楚数量关系。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

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课后反思:

第3 课时:整理与练习

(一)教学内容:

1、系统地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 223 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S=ah÷2 S=ab S=ah

2、画图: S=(a+b)h÷2 S= aa

3、小组交流: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 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第 2、3 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第 4 课时: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内容:

完成第 2311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

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练习与应用:

第4 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 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 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第5 题

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第7 题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1)整体面积27 页 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①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m

2m

15m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3m

6m

2mm

2m

5m

10m

三、画一画:(第 27 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 27 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板书设计:

校园的绿化面积

复杂的图形面积

———分割、平移———

简单的图形面积。课后反思:

梯形面积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再提出假设,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呢?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2、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探索结果,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学的设计是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能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体验经历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取这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第三个环节是: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这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4、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深化知识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促进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梯形面积课件 篇7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难点: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纸片若干、方格纸一张、直尺、剪刀、彩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最近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情景创设。

某厂家要为幼儿园制作一批桌椅,桌子是梯形桌面(点击出示扫描图)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0厘米,高70厘米,每张桌子要用多大的木板?

3、讨论问题

① 要求需要多大的木板,就是求什么?(板书梯形的面积)

② 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独立探索,感悟体验

①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拼一拼,②学生上台操作,展示拼法。

师:你是用两个什么样的梯形拼成的?(完全相同的**梯形)

③请大家就用这种拼法,在下面再拼一次,边拼边体会是怎样旋转和平移的。

④刚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不是所有的梯形都可以拼成呢?(再请不一样的拼,演示)

小结:刚才我们请了三个同学演示了他们拼的过程,有没有发现他们所用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完全相同)

⑤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间的关系吗? ⑥那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师生归纳出公式

追问:(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上底+下底)×高算得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练习:求梯形面积(p55-1(两个梯形图面积)

三、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1、刚才我们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

2、每人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任意的梯形,剪下后尝试。小组讨论研究。分组汇报。学生可能讨论出的计算方法有:(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2)从上底的两个顶点做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3)从一腰中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割下的小三角形旋转,拼成一平行四边形。(4)从两腰中点做下底的垂线,分割下的两个小三角形旋转可拼成一个长方形。(5)从上底一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6)从梯形的一个顶点做与一腰中点的的连并延长与底边的延长线相交,将割 下的三角形旋转拼在底的旁边,使其拼成一个三角形。

3、总结:不管采取何种剪拼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

4、抽象概括

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可以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是:S=(a+b)×h ÷2

5、追问:想一想,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吗?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算出幼儿园需要的梯形桌面木板的面积了吗?

2、出示例题,解释横截面,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3、算出梯形的面积,5小题

五、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1、你会求下列各图形的面积吗?

小明只记得梯形的面积公式了,忘记了求以上图形的公式,可是他却求出了所有的图形的面积,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我们试一试。

我们也可以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这五种图形面积的通用公式。

2、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判断

(1)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3)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篱笆围成一个养鸭场,一面靠墙,另三面围篱笆,共长50米,养鸭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梯形面积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课件 篇9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具:计算机软、硬件一套,两个一般的梯形。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来说说,我们已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会计算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出示)

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⑵它们的面积怎样求?

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说还认识梯形,你们谁来分别说出下列三个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别是多少?

那如何计算这些梯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⑴提供思路,促进迁移。

师:我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先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老师先不讲,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机方法吗?

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

A.学生独立拿出自己准备的梯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看谁拼得速度快。

B.指名说,你拼摆成了什么图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C.微机演示,学生观察。

①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重叠。

② 按住梯形右下顶点不动,使上面的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到两个梯形的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 右边梯形沿左面的梯形的右腰向上平移,直至拼成平行四边形形。

④ 闪现平行四边形底、高和梯形上、下底和高的关系。结合老师的演示和自己的操作思考讨论:(出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就等于______,每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______,梯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这里为什么要“÷2”,求梯形的面积要知识哪些条件?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字母公式表示成什么?

三、练一练

1. 教学便题(出示)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读题,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⑵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⑶集体较对。

2.做一做(大屏幕出示)

3.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显示)

4.练习1,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显示)

5.一座水电站拦河坝,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5米,下底是131米,高21米,求出横截面的面积。

6.思考题:求圆木的总根数。(显示)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梯形面积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梯形面积的计算》。

2、教材简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理解推导过程。

能力训练: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素质培养: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让学生在拼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电教多媒体、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各种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胶水。

【教学教法】

这节课主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讨论法等。在教学策略上,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学生“拼、剪、画、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变“讲堂”为“学堂”,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

【教学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法进行探究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例如,让学生寻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

2、迁移尝试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模仿、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程序】

本节课属于几何知识中公式推导教学。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教学程序可分为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联系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计算一个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纸的面积。这时大多数学生会束手无策,就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导入课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第二环节: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求梯形面积时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解决新问题做了认知上的铺垫。这一环节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操作铺垫;第二步再现旧知。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并为之提供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环节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梯形,鼓励学生操作,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拼拼剪剪中实现转换,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想出的办法多。第二步,交流验证是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这些方法外,可能还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学生汇报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推理与计算。学生在交流与展示中相互得到启发,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顶”的效果。

第四环节:点拨归纳、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基本处于“悱”、“愤”状态。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接着就重点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原梯形和所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让学生看书质疑,理解公式。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出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五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自命题练习: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并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摆脱了由老师出题,学生依次解答,一贯做法。老师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这个出题与解题的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巩固练习:先让学生以抢答形式练习,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道实践与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道思考题,供他们解答。这些练习紧扣教学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梯形面积课件 篇11

《梯形面积》教学设计 旬阳县麻坪镇中心学校

杨汝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5至96页。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梯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出示梯形,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总结出梯形的定义。

3、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见过有哪些图形是梯形。

4、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家回忆回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板书:梯形的面积)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1)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2)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一剪,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4)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2、观察思考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幻灯片)

①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②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3)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可根据教学实际时间情况灵活处理)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上底×高÷2+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下底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96页的例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哪个吗?下面是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

三、巩固练习

用幻灯片出示。(见幻灯片)

四、全课小结。(略)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例3 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6+120)×135÷2

S=(a+b)h÷2

=156×135÷2

=10530(平方米)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5809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小雪节气的句子热门64句
下一篇 : 元宵节快乐说说(经典2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