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教师日记读后感(锦集13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1

教师读书笔记: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点燃孩子的热情》有感

一个普通的美国教师,一间普通的教室,却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卓越非凡的人才,他们或服务社会,或就读于美国著名的哈佛、斯坦福等名校,但在周末,他们会风尘仆仆赶往56号教室,和学弟、学妹们一起演莎士比亚戏剧、做义工、捐款或准备大专入学考试,一切都那样平淡、自然,一切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读完这套书的第二本《点燃孩子的热情》,我迫不及待想读其他几本书,更想把这些书推荐给所有的老师、家长去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学校、家庭到底应该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阅读中,我从刚打开书的不解、惊讶,到后来的如获至宝,无比感动。掩卷闭目,雷夫的高大形象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看到了他周末开着房车带着五名学生奔赴棒球赛场的影子,我听到了他比赛间隙给孩子的心灵私语,我更多看到了他们的团体在公共场所接受着人们肃然起敬的目光,这是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自信满满,但却非常讨人喜欢,他们如此出色,而且容光焕发!这样的赞美声不绝于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这本书充实了我空虚的心灵,让我更加确信,卓越的工作本身就是对你付出的一种奖励,它让我们深思:作为教师,你是否给了学生一间完美的教室,你要求学生诚实、友善、勤奋努力,你是这样的人吗?你做到长此以往,无怨无悔地为学生付出了吗?

一间教室,要让它变得温馨、神奇,教师仅有热情和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2

有些书,一见如故,读之成契。或因青睐某位作者,或因合意某种写作调子,或因邂逅时机特别,书成为一种特别的纪念。丰子恺的书,散淡隽永,在茫茫书海中遗世独立。《教师日记》对我而言,本来只是阅读生活中可预见的普通际遇,殊不料,在断断续续的翻读中,竟觉其日益似旧友——不令人惊诧,那记录平常生活的众短篇也稀疏平淡,但渐渐化为一帧帧清丽的水墨画,印迹脑海,熨帖安适。

说其寻常,实则不寻常。战火四起,居无定所,暂寄桂林,教书为生。字里行间,时常可察觉国难的愤懑、日子的窘迫,但深厚的修养与丰赡的学识,又使他泰然优雅,自俱风流。书封大量留白,仿若作者含纳生活杂迹而依然清和似水的本色,也暗示一颗教人渡人的赤心。“丰氏古诗新画”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近在书脊处,成封面点睛之笔。

生活从来不是单一的维度,它往往多方面出击。纷杂的世事,牵引出无数矛盾状态;众多的角色,教人步履匆匆。没有人轻易“独善其身”,丰子恺也不例外,何况战火纷飞,朝不保夕。

“此月余内,桂林被狂炸三四次。所投皆烧夷弹,城中毁屋约有三分之一。”“抗战前常用棕填床,逃难后常用帆布床,前日所用帆布床坍损,不得已用竹榻,遂影响于睡眠。用软床时,半夜一醒,即再睡;用硬床则一醒不能再睡,近来异常早起,即为此故。”“今日上午走五里到校,上国文课二小时,下午代王星贤国文二小时,连讲四小时,再走五里返家,颇感吃力。”诸如此类文字,不绝于目,你能读出衣食住行的低劣对人的逼视,甚至是失去自由的窒息感,但你看不到怨天尤人的神色。他只是在叙述,这样的叙述似乎让他获得一种平静。他在这样的叙述里,放下我执。他大概已经把这些生活的艰辛和多舛想开了,或是他自有一套精神放松体操?“因懊丧与灰心无救于事,反而损失元气,最下策也。”这是他和生活无数次过招后,提炼的最有说服力的警醒词句吗?是他精神获得释然的最重要说辞吗?莫急,还有更精彩的——“多些麻烦,诚不算苦。吾等要自励不屈不挠之精神,以为国民表式。此亦是一种教育,此亦一种抗战。”教育化用于此,有惊艳之感,这是把小我投射到众人的胸襟,有飞凌生活之上的超然,令人激赏。但他也不惯于在高处,他时常能俯下身来,画画小草小花,小猫小狗,淡淡地告诉我们“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但他又非只有水墨性情,在恶劣的.环境里,他甚至淘出自在不拘的野趣,且看——“久不用抽水马桶,且常在野外大便。今在乐群社用抽水马桶二天,反觉不及野外之舒畅。”

世间险阻,人事叠沓,但他有平常心,感恩、安命,并推己及人,故能排解。知晓这些后,你见到诸多“无恙”字眼,便知“幸而无恙”已是上等福气;明白“知阿先等皆健好,甚欣慰”里的宽慰和默然;感受“韩文公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吾今四十有二,视始茫茫。较之韩文公,尚不算早衰也”的达观……日记体写作节律松弛,但丝毫不妨碍思想的深阔,更吸引我的是教师二字在渐次铺展开来的生活故事里,越来越体现重量,但又似乎越来越飘渺,这未免有些诡异。

是生活最大,还是教书最大?是教育消融到生活里,还是生活本身是一场更浩大的教育?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热切,却有着另一副平淡的教书姿态。是两者早已如水乳融,是互相妥协而相安无事,还是最后相忘于江湖?

他说“十年不做教师,教师实在做不惯”,坦诚不欺。这般坦诚里有各色情绪,“我初次做国文教师,起初很胆小,怕教不出。现在大失所望,但仍怕教不出”,在乎而急切;“这样的文章要教他通来,我哪里来这股神力”,焦灼而无奈;“诸生闻我此话,默默地作画了。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在教室里徘徊了两个小时”,足见彷徨。所有这些焦虑,没有太多个性,皆是每一个用心的教师最正常的心理表情。但不是每个对教育颇感周章的人都能跟他一样,从困顿和不堪里走出,到宽宏的天地里去,去播耘更滋味的日子。他的宝贵在于时时弹触心灵,“有许多人逃他课而来听吾讲。此大可不必。但亦无法阻止。不知彼等何为而来?为好奇乎?为艺术乎?为教育乎?抑另有所为乎”,此话也可视为他对化育生活这个庞大命题的叩问。他的宝贵还在于时刻欲将新鲜的学养哺输与学生的意念,他给桂师谱的校歌里有“普雨悉皆萌”等句,可见一斑,又有证如——“读《乐记》。至“大乐必简,不礼必易”,忆托尔斯泰及尼采。此二人皆反对“曲高和寡”而主张‘曲好和众’者。今世音乐,技术已呈畸形发达,循流而忘源矣。此事明日当为浙大学生述之。”他的宝贵更在于,惯于将人生的体验提炼结晶,把所有的爱和怕都揉解到修学储能的脚步里。他在观念世界不停泅进,然后在画里字里疏淡行笔,端然自处。听他说“暑假开始矣。才过一早晨,既觉生活冗长散漫,反不如上课时之有节……此心理恐不独我有,乃人类的弱点。莎士比亚言‘人是瞻前顾后之动物’,吾谓‘人是到处寻苦之动物’。吾亦自拔于此恶习,则暑假不必视为乐事。暑假非乐事,则上课亦非苦事。苟能推度此心,则吾之辞典中可无‘苦’字”,十分喜“推度此心”四字;听“周君允来此为诸儿授课。幸有竹林,其下可设教桌。天雨则停课”,又品得其间顺天本分之味。

是的,教育被战乱挤到了角落,但那些与学生共数晨夕的日子,仍在“勉尽人力”。我信赖的永远是这样的个人教育史,虽然细碎、不连贯、没有主题,没有口号,但有着人生诚恳的经验,有着瞬间被击中的状态,也有着不断的自我书写的紧张。真正的写作,是语言和内心的互证。真正的教育,也是不断从内心掏拿感受,与人、生活不断交接对碰的跋涉,既是育人,也是育己。所以,问是生活大,还是教育大,应该说时间最大。书里有“行经宜山之小学校,见无数广西儿童,或奔走,或朗读,遂忆某古人诗,深有感。诗曰:踉跄趋讲席,诵读斗高声,我亦曾如此,而今白发生”一段,不禁令人感慨,生活与教育都逃离不了生命凋落、岁月飞逝,它们最大的共同的敌人其实是时间,所以一切或恐都是“未尽所欲言”。但好在生命和教育被挤到时间最后的角落之后,没有消遁,却绵延……于是,我们今天读“广西桃花异于江南:花瓣之轮廓线率直简单,而见优美。花色亦近于深红,而不鲜丽”,一样的妩媚迷人;读“非为画册,乃欲坚持百折不挠之精神,以明炮火之不足畏”,一样身心激愤。

再看文题,教育边上的生活,或说是生活边上的教育,已发觉讨论谁包揽谁并不重要。生活和教育应互生互济,书里最浅显的例子有“改了两黑板文句,不胜其头痛。快步回家,来看新生的孩子,藉以调剂心情”。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寻自身生命的内在平衡,历练完满的情志,借此温润生活,泽披学生,这也是阅读给人最有意义的启示。读完此书,再读《还我缘缘堂》《护生画集》,你便知那份闲情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份雅致也不是没有缘故,他对人生和教育的态度,他的童心和艺术之梦都是他轻盈动人的原因,而丰子恺对生活与教育的一切领会最后都浓缩在他笔下,慧心和佛意让它们炯炯生辉。

走笔至此,又随意翻看书页,读到一文段,大笑一番。

以后作文暂时不许用文言,至文法通顺而止。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用似通非通的文言来掩饰文法的错误。以后作文,先念一遍朋友听。他听得懂,才可交卷。他听不懂的,都要改去。标点不准乱用,字不许潦草。潦草者不给改。”特别是最后一点,今天听起来还是很酷,好个潦草者不给改!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3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书就像呼吸一样

县局今天上午来我县检查学期初工作,我让教导处张英主任拿来了几本我们这一学期共读的《适于脑的教学》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学期的一项教师业务工作还给检查组呈现出来。

检查组走后,我顺手翻阅查看了一下几天来老师们对这本书的阅读情况:王志芳8页,刘爱民44页,祝改珍13页,宋涛13页,赵娜8页,王逾璋18页,薛素琴8页。其中第8页是第一章的结束页码,读到8页,就意味着此书的第一章读结束了。另外,王逾璋老师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从段落重点的语句下面划的黑色的横线看,应该是读完了。因为我没有落实,所以,我就把她作了批注的页码,主观的认定为读书情况的记录。也不知道,对不对。

《适于脑的教学》这本书,我是阴历正月十四,也就是教师返校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会给大家的赠书,并结合ppT做了简短的新书推荐。说到读此书的策略时,我记得一是强调了不必特别在意那些概念和术语,二是每天只需读1页。因为全书有效的页数就是131页,本学期按照20周计算,一周应该读把6.5页,不就是一天地1页吗还不加上漫长的暑假。这任务算重吗?不重,只要我们有读书的愿望和渴求,读书,真的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情况。就如我刚才顺手统计的这几位,在如此短短的四五天时间内,不都如此圆满的完成任务了吗?

真的,看了这几位的读书情况,我是高兴的。但是,在我的心里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4

奥斯卡外语片大战,泰国送上了一部由Nithiwat Tharathorn导演执导的电影《教师日记》。故事讲述了先后在泰国乡下一所偏僻的水上学校支教的Ann和Song因为一本支教日记而相识相知,最终走向相恋。虽有养眼的男女、烂漫的小童和优美的山乡景色,但平心而论,故事情节简单无奇,对于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偏远山区教育等问题也是点到为止。一部放在好莱坞生产线上就是浪漫爱情轻喜标签下的电影,至多不过是票房讨喜,怎一经泰式烹饪,就变成了酸甜可口的佳肴,还可拿来冲奥,却是值得我们探究。

在《教师日记》里,男女主角Song和Ann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才真正相见相识。当他们终于并置在一个画面中,Song还被Ann那句“萨瓦迪卡,宋!”甜得晕头转向时,影片戛然而止。鉴于前有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教师日记》里的“终于让我遇见你”只是个算不上创举的噱头,但是如何实现这个噱头,导演却下了一番功夫。

影片选择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交叉讲述了Ann和Song先后在这里支教的经历。影片甫开始,就交代了两个没有“为人师表”样子的教师先后被“流放”到相同小学的前情,他们所面临的相似处境,足以让未曾谋面的他们产生冥冥之中的联系。当Song捡到Ann留下的日记本后,影片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刻意地将他们的支教生活展现为二重唱——Ann日记中的生活会再次在Song的生活中搬演,Ann和男友在争执中分手,Song也在周末返城时发现女友有了新欢,二重唱渐渐滋长出了同命相怜的味道。Song在日记里找到了共鸣也找到了经验,他学习着Ann的方法,当学生们写下正确答案后,Song奖励了他们和Ann小星星纹身一样的图章。

如果自始至终只是复调也未免单调,《教师日记》叙事手法的多样化也是值得称道的一点。双线结构中导演特别注意了故事的.推进和爱情的发酵,一场暴风雨过后,Song从重新描摹Ann淋湿的日记到开始续写日记,伴随着Song经历**后赢得信任和自信的转折,这个设计就相当棒;而当情景交换,Song离校深造,Ann重回小学教书,则没有重复此前的平行剪辑,而是通过独白来描述她这一学期的生活——如果说此前Song是亦步亦趋地向Ann学习,那么此时Ann则像是对已经熟悉的老友娓娓道来,体现出两人“感情”的升温。总之处处可见复沓之中并非简单的复沓。

双线叙事除了会在上面提到的呼应上下功夫,还讲究转场。流畅的蒙太奇衔接起两人相似的生活场景,一些展现乡村生活景象的精彩镜头,都让这道泰式小菜更加可口。

有赖于蒙太奇的衔接,Ann的存在好像落在Song的时空中。一年前她在第一堂课上比划着动作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孩子们同样用肢体语言向Song做了自我介绍;在展现他们带学生玩耍的段落,镜头横移、环摇、上升、下降,借墙壁、地板的遮挡切换Song和Ann所在的不同时间,却始终围绕着水上学校这个小小的生活中心,像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

除了靠技术上黏合起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导演也安排了结尾之前的三次“相见”,慰藉观众在画面中同时看到两人的期待:一次是Song在梦中遇见了Ann,因为没有见过她,镜头里只有她手臂上那个凭此相认的星星刺青,另一次是在校长那里见到过Song照片的Ann,想象起和Song一起站在讲台上的场景,在两次的梦境/想象之间,还夹着一场Song去寻找Ann时相见不相识的戏,实际上也是对称而不重复。所以最后的水到渠成,可真应了墨镜王那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可圈可点的漂亮元素对于小清新也必不可少。俊男靓女和天真幼童的人物组合,串连起全片爱情线的手绘日记本和小星星纹身,都带有相当的偶像剧色彩;独有的湖光山色,更在Song坐船飞驰过湖面去接学生、拖拽着水上学校模仿火车的前进等几场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水管子里流出的蜥蜴和湖上的浮尸,没点意外的重口味,好像是缺了酸虾的刺激,怎能算独特的泰式口感呢。

不过,支线剧情的狗血,以及坚持自我、坚守责任等并不新鲜也不深入的理念阐释,导致了影片格局不大,让我觉得真正触动人心的泰国,还得是送评最佳外语片的阿彼察邦导演,能让人一窥热带的神秘气息。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5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这位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方面都极有天赋的人,在抗日逃难途中所记录的一切,都显示出他可贵的从容与豁达。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时局所迫,丰子恺于当年冬天率领自己的一家老小十余口,风尘万里,历尽劫难,于1939年4月8日抵广西宜山(以下所述均为本年度之事),入当时正在西迁的浙江大学,任艺术教育、艺术欣赏课教师。

据丰子恺《教师日记》记载,踏上宜山土地的当天,就遇到空袭警报三次,不得不找空旷地躲避,连饭都吃不上。而稍前的2月初,宜山更是遭到猛烈轰炸,“城外浙江大学校舍,受弹八十余枚,几乎全毁”。如此之大环境,工作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4月19日,丰子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下午到文庙上艺术欣赏课,教室仅容二三十人,而听者有百余人,皆溢出门外,嗷嗷待坐。因用饭厅为讲堂。饭厅者,一大茅棚也。吾入门时,众已历乱就坐,而桌凳东坍西倒,横陈地上,状似初迁家者。幸有黑板,可以将就开讲。因念如此讲艺术欣赏,恐为古今所未有。”工作环境如此,居住条件也差。丰子恺自述在宜山乡下居住时情景,“吾卧一帆布床,书桌设床前,晨起即以帆布床为椅而写作。客来即坐对面之板床上。诗云:‘内外都无隔,帷帐不复张。夜眠兼客坐,同在火炉床。’吾今有类于此”,想来是十分简陋了。然而,面对恶劣条件,丰子恺安之若素,不以为苦,相当地平和淡定。

看了这段,很是感动,当时的环境那么恶劣,丰子恺竟能安然无恙地给学生上课,可见其风格是多么的高尚。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优越,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套最先进的多媒体软件,在这种环境下,我也要认真努力地去工作。

从今往后,我要做像丰子恺这样一个有毅力、坚强认真的人,有爱心的人,细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一个孩子的恐惧、悲哀、激动与欢乐。其次还要尊重孩子。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再者还要信任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要让孩子明白老师已经看到了他的成绩,他会成长的更快。

爱每一个孩子,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用不断开拓和进取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6

泰国电影看得不多,整个电影风格给我的印象和日本差不多,重口起来让人招架不住——据说泰国恐怖片综合了日本的心理战术和欧美的血浆战术,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不过我自己并没有看过,这也不过是传言,实际水平如何待看官自行实践,看完了来告诉我感觉如何,我自己是不敢看的;小清新起来又是满面春风——比如《初恋这件小事》、《暹罗之恋》,以及这部《教师日记》。

男主Song被分配到一个坝区小学教书,那里水域辽阔、群山环绕,风景虽好但设施落后。缺水缺电,手机没有信号,那里的房屋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Song的工作就是教这里的渔民小孩,一共四个学生,而且分属不同年级,他一个人要带所有年级和所有科目。

从一开始生活就是各种不顺利,而且非常孤独。他意外发现了一本日记,是上一个老师Ann留下的,里面记录的酸甜苦辣也正是Song正经历的。阅读日记成了他每天的乐趣,他把Ann作为唯一能理解他的朋友。随着与孩子们的相处,他爱上了这种充实快乐的生活,慢慢地他也爱上了Ann……

电影中,Song和Ann的故事是平行处理的。通过穿插剪辑,将两个不同时间的两段生活融入到了一起。Song遇到的困难和欢笑,Ann也同样经历着,这种处理方式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一开始就是相识的。尽管他们只有在影片结尾的地方才真正相见,但却能很自然地让人觉得,他们其实一直都在一起,结尾这是一种重逢。

看这部片子会有一种晒阳光的感觉,暖暖的,很开心。其中虽然大量铺陈了坝区小学生活的艰苦和教育资源的落后,以及一定程度上借Ann之口批评了当下的应试教育。但是这一切都是以一种很温馨和很动人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的。深入人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用利刃插入,以一种疼痛地方式让人感同身受;另一种是如春风细雨,温柔地渗透进去,这部片子就属于第二种。上次的《白兔糖》也是这种感觉。

不同时空的恋爱作品也不少见,比如经典韩影《触不到的恋人》。那样的作品同样也感人,但总脱不了一种说不出的矫情味,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但《教师日记》不同,它“甜而不腻”,它很甜蜜,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让人忍不住微笑,但又不会过量,有一点爱情萌芽的甜,有一点和孩子们共同努力的甜,有一点战胜自我的甜。不是一整碗浓稠的爱情蜂蜜,而是把各种花香味混合起来的清新适度的甜味。

我评判电影的好坏,没有什么光影视听的标准,这些我也还不懂。我只知道,它能让我非常自然而然地笑了,或是哭了,就是好电影。因为它成功感染到了我。

能让人自然地笑是很难的。纵观每年贺岁喜剧,那些刻意的卖丑杂耍只会让我觉得无聊厌烦,刻意做作地段子让我丝毫笑不出来。反而是这些没有段子、没有故意搞怪的片子,能让我真正体会观影的欢愉。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7

据丰子恺自己说,他是不喜欢写日记的。虽然“不喜欢写日记”,却留下了一些日记下来,并且还出版了。比如,我读到的丰子恺著《教师日记》,就是他于193810月至19396月期间,在桂林师范学校和宜山浙江大学任教时与的日记。虽说名为《教师日记》,其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却非常少,多数是记他的生活琐事。我却喜欢读这类文字,因为这类文字接地气。

这一册日记,始于1938年10月24日,终于1939年6月24日,计8个月零1天,其中缺84天的内容。这些日记,都是作者随手写来,毫无刻意,因而真实。又因为是民国期间出版,虽有审查,恐怕也是偏于政治内容的审查,对于一般文字比较宽松,故连作者在野外出恭的记录也照登不误。

阅读这些日记,我比较关注的内容有:一是当时桂林的市井生活形态;二是作者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圈;三是战争对桂林的影响以及市民对战争的态度。

以当时的市井生活来说,从作者有限的介绍中,读者可以知道那时有很多的外乡人到桂林讨生活,开小店是主要的谋生手段,甚至两江圩上也有外地人开店,包括照相馆。下馆子聚餐也是白领人的生活方式之一。那时的市井之蒙昧以及对生活的迟顿,也跃然纸上。

某日无课,作者在两江的房舍中饮酒,酒是茅台酒,味道不错。这瓶酒,是顾姓者送马姓者,马姓者送王姓者,王姓者送给丰,并告诉丰:如果自己不饮这瓶酒,也可以拿去送人,但不要送给顾,因为最早是从顾那里送出来的。丰想:万一这酒又是别人送给顾的呢?如果自己送出去,难免不是又进入一个轮回,于是决定自己喝掉。这瓶酒的历程,也反映了那时文人友情的一个侧面。丰说自己到圩上去买皮蛋,老板娘说:这些皮蛋没做好,不要买。过几天再来买做好的。他想买核桃。老板娘说:这核桃太贵了,吃起来不划算,还是不买的好。这让他大为惊讶,因为他的老家浙江绝不会有这样厚道的生意人。

我越来越喜欢看有细节的书。丰子恺这本日记,就是由细节构成,所以我很喜欢。虽然有网友把民国版的电子书发给了我,但我还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下单买了一本2008年的新版书,因为在纸质书上划线比较过瘾。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8

我该怎么爱你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它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可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地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吗?我觉得,很多问题是存在的,譬如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等这些师生问题。

看过李天道的《我该怎么爱你》一书,我认为,此书对于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十分有帮助。这本书阐述有关教育、师生方面的相关问题,引用事例典型,论述得当,且语言通俗易懂,不失为老师、学生、家长捧在手心、开卷有益的一本书。而我,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老师,我选择首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师生问题上。

据了解,师生之间的问题普遍存在。譬如老师体罚或辱骂学生。前段时间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中学老师体罚学生,令两人蹲下做脚凳,旁边站满围观学生。经核实,该事件发生在南安市金淘镇南光中学。据该校校长介绍,之所以会有光脚架在学生背上的一幕,是因为被罚的两名学生吵闹不止,谢某纠正无果,所以才会做出如此的惩罚。个人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可笑,难道就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为什么要这样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例子还有太多,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实,在李天道的《我该怎么爱你》一书中,也提到了一个比较著名的老师羞辱学生的例子。虽然没有暴力行为,但是在精神上的伤害是巨大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三毛。三毛读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差,但在初二有一段时间她一连考了几个100分,于是引来了代数老师的怀疑。后来老师居然拿初三的考题来让三毛做。三毛当然做不出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是三毛意想不到的,令她在以后的七年里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七年的囚禁代价是那一瓶墨汁和一枝毛笔造成的。那位老师就是拿着毛笔蘸满墨水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然后让她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再请她吃两个。多么讽刺的话语,竟然对这一个孩子说。最后,那位老师还要求三毛出去围着操场走一圈!

无疑,老师的侮辱,同学的耻笑,让小三毛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七年的囚禁,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当时的三毛仅仅是一个孩子,那老师这样的做法,岂不太过分?即使三毛真的作弊了,作为一名老师,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9

教师日记:《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此电影以一种喜剧的方式来演绎、展现印度的教育现状;演绎的方式是喜剧性的,但是其反映的问题是严肃的,甚至可以说是让人感到悲痛的。同时,此影片虽然反映的是印度的教育现状,但其实早已突破了印度,这个地域限制,在今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解读和分析电影对印度教育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于反观今天中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就粗略地来探讨一下《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差生这个词从教育理论中消失。影片中印度皇家工程学院(ICE)是印度数一数二的传统名校,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其唯一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以期毕业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而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出色的唯一指标就是考试成绩,如果成绩差则意味着未来的黑暗,甚至很难毕业。乔伊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牺牲在考试成绩的压力下。乔伊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头脑的学生,平时并不注重在考试成绩上,而是一直在研究他的飞机设计上;而在院长病毒看来,他的飞机设计是毫无价值的创造,并认为他不务正业,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学生。最终决定把他开除。这个结果对乔伊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顺利毕业,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是他年迈的父亲所一直等待和期望着的。如果被开除,则就无法向他父亲交代。在重重压力下,乔伊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逃避他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尴尬。其实,乔伊的发明后来经兰柯的改进,成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设计创造。后来,兰柯跟院长说的一句话,引起我很大的震撼。兰柯说,我跟你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从不放弃每一个差生。也就是说在兰柯看来,没有一个学生是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所在,不能以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指标。也不能因学生在成绩方面表现的不如意,而随意地把差生的标签贴上去,或者就随意地放弃某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而且应该被允许得到适合他自身的教育和评价。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能力的增强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探寻比单纯知识的增加更加重要;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塑造。查尔图是影片所塑造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典型的好学生。学习非常用功,每天背书十八个小时,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以便在毕业后进入一家不错的公司。因而查尔图时刻都处在一种与他人竞争的心理状态中,在查尔图看来,要获得好成绩有两种可能性,一方面需要自己的努力,所以每到期末考试时,就狂背书本;另一方面就是让别人考的不理想,所以每当考试复习时,他总是以各种方式去干扰别人复习。但是,在兰柯看来,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10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教师,为使自己变得博大精深起来,唯有读书。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获得这一桶水的方法,也只有读书,为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涉猎。

很久以前就听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但是多数是由于他的漫画作品,而被他吸引,很少涉及到他的文章。这次,阅读了他的《教师日记》,对于丰子恺先生,又有了一次重新的了解。

翻开书本,发现,这的的确确是一本“日记”。刚开始读,觉得,这就是一本“流水账”,丰子恺先生记录下他每天做的事,有何意义呢?但是读到后面就发现丰子恺先生的文字虽然琐碎,但是每一个小点滴都会有所给你启发。

这本书从丰子恺先生告别教师生涯10年后,参加一次开学纪念周开始。丰子恺先生又再一次的进入了课堂。面对学生仰望的脸孔,丰子恺感到10年前的角色正在“复活”,他与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他慷慨激昂,以“乐莫乐于新相知”开头,谈到了要与学生们共数晨夕,要与来自东西南北的教师共度朝晚,要在美丽如画的桂林山水间学习知识……新相知,新快乐,他勉励全体学生能够“努力用功,不辜负这难得的好机会”。

《教师日记》再现了丰子恺当年对学生的教育热爱和执着。从“原来与我有缘的就是你们这几位!”这句平实而充满真情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可见丰子恺对学生的亲近与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如谈心般地告诉学生美术学习的套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艺术就在生活之中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身为教师的丰子恺是快乐的,因为他热爱教育业,更热爱他的学生;他将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带给了学生,因为他把快乐带给了学生。

《教师日记》从1938年秋季开始,记录下了丰子恺先生1年多的日子。这1年多里,丰先生没有遗漏任何一天,多多少少,总是记录下一些事情。这段时间恰好是战乱时期,可是丰子恺先生依旧在为了教育继续奋斗。在慌乱的环境下,把流离当作游历,以“家不异船,船不异家”的阳光心态看待漂泊,用“人是到处寻苦的动物”来勉励自己。颠沛流离中先生的生活是清贫的,但先生对于生活的乐趣却是溢于言表。读着这些文字,我更能理解先生在逃难周年纪念日前写的一段话:“这一年的崎岖之路,增加我不少的经验,给我不少的锻炼。但走崎岖之路也有它的辛勤的报酬,并非全然不幸,尤不必视为畏途而叫苦连天。”先生用最阳光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这种心态影响了他的子女和学生,也将影响作为后来者的我们。

翻看着丰先生的篇篇日记,不管是教育,还是交友;是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还是对教育前程的忧患情怀……但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渐行渐思的丰子恺!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11

教师读书笔记: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教育随笔

这学年接任的是从新分班六(4)班,我班共有男生40人,女生29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我犹豫、退缩,想打退堂鼓,可是当我拿起《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后,看完后了,感动和激动混在一块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剂兴奋剂一样,激励着我直到现在。热情、激情的冲击,魔鬼教师,传统的约束、常有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原来教师还可以这样全新地工作,精彩地活着,爽到极致。

我们常说,很少能遇到一个好班。这个好班指的是学生成绩好、纪律好,几乎没有落脚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并不令人满意的班级,以此推断,我们肯定教得辛苦且不愉快。而罗恩却说:我很喜欢听学生跟我说他们想成为美国总统。我告诉每个老师,由于我们无法确定将来走上这一职业的会是哪个学生,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对此作好最佳的准备。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用激情找回孩子的天性。想想我们小时候或者我们的孩子上学前,十万个为什么都让他们给问了,用句诸暨话来形容就是:问到萝卜不生根。不懂就问,强烈的求知欲是大多孩子共有的特性,然而等到进了小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不懂装懂,或不懂也不问,或不敢问等代替了天性。再来看举手发言:一年级有很多话说,举手积极,参与度很高。等到小学高段,都被不想说、不敢说、说不出来代替了。我们的孩子原来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望的,那么就让我们不拘一格,创设条件来重新唤醒孩子的欲望。一定有这么一种方式,它把学习带入生活,并把学习热情注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罗恩很喜欢《威斯汀游戏》这本书,并希望六年级的学生也能像自己一样爱上它,希望孩子们能够一生热爱读书。罗恩让朋友扮演了书中人物来到教室,给每一个孩子一个信封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12

暑假期间再次品读丰子恺先生的《教师日记》,我又一次深深地为这本形式特别的教育读本所打动。本书以日记形式收录了丰子恺先生抗日流亡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其教学的片段、感想,更兼具生活气息:生动描绘了作者在流亡过程中耳闻目睹的奇闻趣事,人情冷暖;亲身体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幽默中透着辛酸,欢笑背后藏着泪水,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发人深省。终于,我努力使激动地心情平静下来,记录下令我折服的点点滴滴。

首先,丰子恺先生的人格魅力令我折服。《教师日记》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一名中国教师,更是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流亡途中丰子恺先生亲历了河山破碎,颠沛流离的凄惨生活,耳闻目睹了百姓的不屈不挠,坚强团结……他痛恨日寇铁蹄的践踏,虽为一介书生,一名手无寸铁的教师,却以笔代戎,以爱国情怀为武器为抗战出力:他带领学创作抗战漫画;重做漫画《阿Q正传》,“欲坚持百折不挠之精神,以明炮火之不足畏。”鼎力参与抗战宣传文画《抗战建国室》的编制;做《中国文化之优越》的演讲……他在重重硝烟中看到的是光明的抗战前景,他在血与泪中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在灾难中的坚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因祸得福”。

那字字句句透着的是一个中国人伟大的爱国情怀,是一个中国教师的爱国情怀,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师德品质。

其次,丰子恺先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反思精神令我折服。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对大名鼎鼎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是高山仰止,钦佩之至。我从丰子恺先生身上看到了任何一位教师,当然包括小学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品质,并且将学习之,实践之。

一、他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

丰子恺先生在桂师任教时,学生无视生命之逝去,窃笑宣传漫画中无头之婴儿,先生正色言“今天我来讲漫画宣传技法。但我觉得你们这种人,画的技法还讲不到,第一要矫正人的态度,一切宣传,不诚意不能动人。”振聋发聩。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思考过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我们所教育培养的都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建设者,德育教育早在千年前孔圣人四教:文、行、忠、信中就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丰子恺先生的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更为具体。我深深地体会到知识传授重要,但德育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二、他注重以学定教,及时反思。

丰子恺先生很注重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及接受能力。丰子恺先生教授国文课时,首先选择自己写的《我的苦学经验》授课,此文相对简单,目的是让学生习惯他的口音;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授课语言后丰子恺先生逐步深入,提高了难度,选授厨川白村的Essay,丰子恺先生反思发现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并且大家对老师的所选内容也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先生得出结论“所选程度太深,下次当降低标准。”

教师授课如同演讲,让听讲的人听懂是第一要务。这不仅仅是教师语言的规范问题,更关乎语言的表达。丰子恺先生博学多识,其所授内容也许深奥到超乎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而需要反思改进。我们在教学中又何尝没有碰到过此类问题呢?给低年级授课,词语生涩抽象,学生不知所云,给高年级授课语言幼稚简单,不合时宜。我们是否像丰子恺先生一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授课方式,表达方法呢?

三、他注重方法的传授。

丰子恺先生批阅国文卷子,发现没有一个完全通顺的,他总结出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把卷子中不通的文句列举到黑板上,当场改给学生看,并与学生约法三章,教给学生写作与修改的方法。其实我们在教学生活中也常遇到类似问题,老师认为学生都该理解接受的问题却出现了很多错误。我也曾为此头疼过,但看了丰子恺先生的经历和做法后明白,学生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关键是怎样帮助学生改正,怎样教给他们方法,减少直至杜绝错误的发生。

四、他注重知识拓展。

丰子恺先生教授艺术科,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怎样画人物,怎样画山水,“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培养学生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艺术学科要“举斯心加之彼”,“善推其所为”,哪一学科不需要呢?讲授知识,陶冶情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正是我们希望教育学生达到的吗?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力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教会学生学习,丰子恺先生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教师日记》所表现出的丰子恺先生的知识涵养,他的理论水平,他的被学生挤满了的课堂,他的安于流离,以苦为乐的态度,同样令我们敬仰。以大师为楷模,做学生欣赏的老师,我们,可以做到。

教师日记读后感 篇13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打开了这部电影,恰好画风也是风景如画,小伙伴说看了这么多年电影,不如写点影评试试吧,于是乎,多年之后动笔,选了这么一部平实的电影开启我的影评生涯。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很多,但这一部绝对不是属于优秀的。关于爱情的电影就更多了,但这一部绝对属于无厘头的一部。豆瓣上的7.8分中,有那么一两分是因为山水如画,俊男靓女加上去的。尤其是男女主角坐着小船飞驰在河面上,简直美呆了,一点儿也不输大片中俊男靓女坐着豪华游艇飞驰的画面。于是导演在整部电影里放了无数个这样子的画面。

故事的主要情节中关于爱情的部分,大概就是美女教师被发配边疆一年时间以后写了一本朋友圈,然后跟着副校长未婚夫去城里混了,中二男主角随后被发配边疆,因为被劈腿失恋了,然后因为女主角的那一本朋友圈爱上了女主角,寻找女主未果却发现女主角已经订婚了,然后又失恋了,然后离开边疆去进修。然后女主角被劈腿(PS:副校长搞大别人肚子),女主角痛彻心扉发现最爱的还是边疆那些淳朴的孩子,于是回到边疆,看了男主在自己朋友圈里留下的留言而爱上男主,最后他们相遇整个故事就结束了。关于爱情的部分实在是无法跟《触不到的恋人》相比。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的,就是美如画的风景,美如画的女主。

至于教书育人的部分,只是蜻蜓点水似得带了一下读书的重要性以及男女主角更倾向的教学方法,(PS:大家看看体育老师是怎么教数学的),实在谈不上深刻。

除了教育还有爱情,我想剩下的就是在最前面提到的,风景!!!泰国真的是好山好水,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去那样的山水中浪一圈。

我给这部电影的整体评价是:差评~~~如果是作为一部爱情片,毫无吸引人的地方,男女主角莫名其妙就相爱了。像我这样代入感极强的观众,也只是因为女主的美貌而爱上了女主,而影片却非要说男女主角是神交。像《爱在黎明》系列,看着听男女主角的言语交流,有种句句入心坎的感受,无论代入男女主角,你都会爱上对方,但是关于这部电影,非要给个理由的话,我只能说是因为寂寞的男主和被伤透心的女主在意淫中相爱了,而恰好两个人都长的很好看,于是一见如故(长的好看的人就叫爱情,要长得难看你去试试??!!那就是见光死)。而如果作为一部阐述边远地区教育问题的影片,实在是不够深刻,男女主的莫名其妙爱情的戏份太多。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8837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财务工作总结10篇
下一篇 : 祝老爸生日祝福语简短独特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