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有多种方式来撰写观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首先,我们可以从感点出发,围绕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表达;其次,我们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相关材料,通过引述具体的情节或台词来支持观后感的观点;最后,我们还可以简要概述原文的内容,介绍作品的背景设定、主要人物及其发展等方面,以使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这份“心理教育观后感”是我尽职尽责的结果,希望您喜欢。或许您会对本文产生兴趣,期待您的喜爱!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

《神B效应》读后感     爸爸在生活中提醒我最频繁的一句话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听了一直懵懵懂懂。直到我读了《神B效应》这篇关于动物的文章后,才真正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所谓的“B”,是一种身体较小的猛兽,它有一种奇妙的技能,不到几分钟就能猎杀一条长达两米的眼镜蛇!昆明南通山动物园里就有这么一只四爪发达的红颊B。它被称为“神B”,因为它的斗蛇技术实在精湛,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个星期它都要在剧场中表演一次斗眼镜蛇。它既不笨拙,又不萎缩;既不莽撞,也不行动缓慢。它像一位真正的演员一样斗蛇!先在玻璃罩中装傻,等蛇噬咬过来时,它突然敏捷一跳,让蛇扑个空。然后它继续与蛇周旋,直到把蛇累得气喘吁吁,双眼发红,它仍精神百倍。它甚至演出活吃蛇肉的绝技,趁蛇不注意从其尾部撕下一条肉来,痛得蛇狂蹦乱跳,它则巧妙地躲过蛇尾……等蛇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它才向蛇致命的部位咬去。   忽然一天,传来一个坏消息:那只英勇的神B在捕斗中装傻被蛇一口咬死了!工作人员们争着强调客观理由。然而作者直接说出原因:这只B死于种过度膨胀的虚荣心。   它一次次成功巧斗蛇受到人们称赞,虚荣心一定较强;它被喻为“神B”,斗蛇时一再打破常规。那些“等蛇装傻”、“活吃蛇肉”的动作,正常捕蛇本不需要,然而要想获得主人的喝彩和众人的掌声它就必须那样做。可正是这些无用功,才导致了悲剧。尽管其它B没有它这般精湛的技巧,也没有“神B”的称号,更不能在众人面前得到喝彩,但只要保持谨慎,就永远不会像“神B”这样被蛇咬而亡。   “小心驶得万年船”,字面理解上意思是:只要小心,驶得万年船也没问题。可是如果因为自己技术高而忘乎所以,必定会酿成灾祸……就拿游泳这个例子来说,不太会水的人因为小心往往不会出事,有些游泳高手却因为不慎重而溺水。   做事时应该记住“小心”二字,“谨慎”一词。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2

寒假期间,我读了《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一书,感触颇深,以下是我读后的体会。

在这本书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被用来解释如何刺激学习,改善学习,优化亲子关系等问题,并**使学习更有效。

学***高境界是快乐地学习。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赵老师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了解决定学生学习的几个因素,如偏好、效能感和责任感。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偏好和特长,面对偏好各不相同的孩子,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激发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充分发展多元化的智能,由此引导他们快乐地接受课堂学习。

效能感其实就是成就感。如果在学习期间不能或很少有成就感,学生很容易灰心失望,很难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将长期目标分成若干短期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能尝到“学习带头人”的滋味,使他们学习得越来越积极,学得越来越好。

学***程也是责任心提高的过程。孩子们有时感到很累但仍然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他们逐渐形成的责任感起了作用。老师和家长与其责骂孩子的惰性,不如温馨呵护孩子的责任心。

不管学生成绩好坏,老师都要耐心、合理地指导。这些因素必须为每一位家长何教师所理解,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古人云“乐其师,信其道”,通过读书我深深的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经常听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我也喜欢他(她)的课。学生对一门课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让他们喜欢我们,然后再喜欢这门课。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让我们享受到了生命中最纯真的幸福。那么,我们也应该以一颗快乐的心回报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同样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喜欢和蔼活泼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言语,能创造出和谐欢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上瘾” ,赢得他们的“芳心”。带着一颗快乐的心走进课堂,用我们的心去驱动他们的情绪,用我们的快乐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这对我们的特殊教育教室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未必十分丰富,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来弥补。那么什么是爱呢?

有人对教师之爱做过解释:像母爱,又不是母爱,它是从为了人民的高度去为了孩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为:

既慈爱又不失严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爱的过了,就是纵容,就是溺爱,会害了他们;爱的少了,他们无法感知教师向他们传递过去的光和热,感觉被冷落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以敏锐的心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的问候、鼓舞人心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为他们创造一个成长的春天。然后,静静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吧。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3

启慧小学颜美蓉

暑假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玩得开心,如何对待自己。我很少想到读一些教育类的书,特别是纯理论的书。

这次学校所推荐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很是让我喜欢。在我看来,称得上是一本“好”的书,让我的暑假变得更有意义,此书不是纯理论,基于此上,我决定认真反思、认真总结。里面的64条心理效应改变了我以前对心理学的看法(枯燥、抽象、不实用),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点拨, 运用教育中的各种心理效应,引导孩子饶有兴趣、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识”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有一些家长经常盲目的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洞的说教,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歼灭战,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愤怒!造成孩子幼稚的心灵难以承受,“超限效应”就是青少年在受到不恰当地批评时出现“顶牛”的原因。学习也一样。课后,老师仍然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周末,班主任还在谈论你是否有冲出教室的冲动。

这也是因为超限效应的原因。因此,在给学生或孩子们讲授知识和作业时,要注意不要在时间和数量上超过孩子们可以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反而适得其反。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

当学生的学习或行为达到一定水平时,应继续延长强化间隔,直至强化最终被撤回。《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习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

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败感。同时,我们也提醒老师要教会孩子正确应对挫折,提高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其实,暑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读得很用心,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力量总是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不自觉地回忆起身边的那些教育案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智慧.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相信我们的心里会更加亮堂一些,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成效。建议所有的老师、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4

我渐渐的明白了与人交流不仅仅要了解别人,还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让别人相信自己的捷径就是自我暴露,把自己的优点最好的展现出来,也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只有这样,别人才能遇见你,觉得你值得遇见。

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心连心,用自己的正能量渲染出属于自己的友好氛围。紧张时深呼吸,运动一下出点儿小汗,把自己的烦恼,紧张感一点一点的消耗掉。

当自己对人有看法时,把握好语气,掌握好方法,好好和他交流,委婉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他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加强与朋友的关系,让他知道自己值得一会见。我相信我能做好,做一个“健康”的人,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

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像我家老大说的,“开始我以为,要想打败一个人,你就要比他快。现在我知道如果你想打败一个人,你必须比你自己快。

”所以,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敌人。相信自己,打败自己,突破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最最“健康”的大学生!

2014-12-21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5

再如,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3+1和5-1一样大吗?从数学角度看是相等的,但是运用心理学原理,那就是3+1>5-1 了。

这让我联系我们去购物,100元的优惠券换300多元,20%的折扣直接换500元,哪个更划算?从数量上来说,几乎是一样的,但大多数购物狂会选择前者,因为他们会觉得前者在折扣上更低。然而,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奇妙的心理加减法。

我们能不能运用这种心理效应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呢?所有人都喜欢被给予,不喜欢被带走,我们的学生也是。四个小组上课进行竞赛,结果有一个小组有人答错问题,本来老师要扣掉这组的分数,这样这组学生肯定很不开心,另外几组的也只能暗自庆幸,甚至幸灾乐祸。

如果我们不扣分,而是加分,再加分给其他组,得到加分的组会充满信心,但不加分、不扣分的组会通过老师的这一举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3+1鼓励加明星确实大于5-1批评处罚。

书中有许多现象和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去。实际上,教育的大道理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如果能像这本书一样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我们就能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

一个懂得心理学、善于运用心理学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双赢结果——学生更积极,老师更成功。在我看来,《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称得上是老师的一本“教育宝典”,它能适时地引领迷茫的人走出重重迷雾,能恰如其分地帮助彷徨的人确立行动的方向,更能给人一种来自于精神方面的冲击和意识方面的突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知道他的心。还有什么我们解决不了的吗?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6

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尽管各区市的学校活动和比赛都很复杂,压力很大。打开书本,一切都安静美好了起来。读得很慢,却更能由自己的理解,就算是错误的,经过指正之后反而印象能更加的深刻。

读书的意义和旅行一样,每一步都是全新的认知,不会乏味,就算艰难险阻,总能遇见最美的风景。

1, 关于“超限效应”

书中所列举的牧师的例子真是把我笑个半死,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的学生我表示同情,我也从他的身上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苦口婆心”在他们行动起来之后变成了孩子们的噩梦。错误谁都会犯,教育指正也是必要的,可是被揪住不放就会令人产生十分厌烦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对学生而言。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叛逆的高中生,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争执,把同学的东西当成报复。他的老师在进行了一次批评教育之后觉得不解气,第二天又在全校大会上把这个孩子带上旗台进行了公开的批评教育。之后又找到学生的酒鬼爸爸进行家教,再次强调他所做的错事并要求父亲严厉的教育。

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这个国家最受通缉的罪犯。当他在狱中哭诉认罪时,我们都知道,事实上,在第一任老师批评教育之后,他已经认错了,连夜思考,准备第二天向同学们真诚道歉。但第二天,他在学校集会上等待公众的批评。

他紧握的拳头和泪水充满了他的眼睛,他失去了他的朋友和对学校的信心。当他伤痕累累回到家等待他的却是因为老师的到访而丧失理性的酒鬼父亲。踏得拳头像雨点一样打在他身上,把他最后的自尊和良知一扫而光。

如果从一开始,他的老师就在批评教育之后给了他一个改革的机会,也许今天的结局不会是这样。于是我明白,教育是一个温和的事,教育的包容和改变的力量才应该是最伟大的,而不是高高在上不留情面肆意践踏。

2, 关于“过犹不及”

表扬和好意就像书中列举出来的鱼汤,第一碗鲜香甜美,第二碗淡然无味,第三碗忍无可忍。有一次我们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在学校成立之初,我们的学生只有200人,班级和人数都很少。为了留住学生,我们采用了非常豪华和隆重的奖励模式。在期末时,奖状铺天盖地,作为辅导员的我被下令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奖状。

于是成绩好的当选了“三好学生”,工作能力强的当选了“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进步的当仁不让得到了“最佳进步奖”。剩下那一些需要努力提高的全部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第一学期效果是可喜的,家长开心学生高兴,一片欢天喜地。

第二学期开学,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不再不安。第三学期,家长开始抱怨家里奖状都贴不下了,学生上台领奖脸上再无笑容,成绩好表现优异的甚至较之前有了滑落。我想这就是“廉价表扬”所带来的后果,而之前的“超限效应”则是肆意批评所带来的恶果。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7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第二部分是“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三部分是“管理中的心理效应”。每一部分下面又分很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从一个小故事引出,用典故、案例、新闻故事穿针引线地穿插到每个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效应中去,用一些实验证明这些效应的存在,形象地告诉读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处理我们生活和教学中出现的教育问题。

书中讲到的“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这是我们常有的心理。如果一个学生特别调皮,而且经常调皮,那么他在我们心目中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

其实,即使是淘气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志向,他们也期待得到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从“马太效应”看,我们最重要的及时善于挖掘孩子们的亮点,克服定势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帮助孩子激发潜能,努力提高自己。

一位老师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达到教学目的。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他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道难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连我都没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

”好几个学生立刻请求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写了题,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同学举起了手。当学生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时,老师故意装出甘拜下风的样子说: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堂新课你们自己就能学会,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了书中的“扇贝效应”这一篇,让我也深有感触。小凌每周都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是在这两天他突然“罢工”了。爸妈仔细询问,才恍然大悟:

由于太忙,上星期天忘记了每周固定不变的对小凌做家务的奖励——吃麦当劳。这很让爸妈困惑: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但现在变成没有奖励就不劳动。

怎样才能善用奖励,最终形成一个好孩子?小凌的这种表现就属于“扇贝效应”,在心理学上,“麦当劳”就是强化物,是对小凌做出某种期望行为的奖励,奖励某一行为,这一行为就频繁出现,这就叫做强化。强化分为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固定时间的强化,即每隔一定时间就提供强化物,强化做出行为。

扇贝效应告诉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没有“麦当劳”,个体就会“热情尽失”继而罢工。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完全避免这种持续的、固定的时间强化呢?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初始学***,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的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的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现在相信每个老师都会联想到我们经常用的“小红花”吧,小红花就应该要科学的使用。

我们曾经见到过很多孩子背诵诗歌或课文时吞吞吐吐很不流畅的样子,当时,我们一定批评过孩子,说孩子你怎么这样懒惰,不去认真背诵,回想一下我们可曾教过他们一些记忆的有效方法呢?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要求孩子们自己背诵,没有教他们背诵的方法,以至于有些孩子花了很多时间仍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完成背诵的任务。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记忆有一系列的位置效应。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记忆。

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在课的开始和结束,老师谈论重要的内容和处理重要的事情。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中在找练***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和玩耍中度过。

背诵课文,改变单词的起始位置,每次不要学太久。合理安排学***的顺序。每堂课不应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考虑7+2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

这些就是好的提高记忆的方法。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教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能提高学习率。

这本书的优点是作者对一些极其平凡的生活故事所反映的心理效应有了一个恰如其分、生动的解释,我觉得这本书受益匪浅。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8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学生犯错时,有时老师会对一件事进行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成急躁甚至厌恶。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我还记得我们班的一位班长,他在开学几天内就把手机带到学校,晚上很晚才到宿舍。这件事被我发现后,我就秘密处理了。一方面,我不想影响他在班上的权威;另一方面,我也不想影响他在班上的权威

我也想给他一次机会。从那以后,他的表现好多了,他再也没提打手机的事了!可见,老师对孩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因此,教师必须避免嘲笑和羞辱、责怪和抱怨、威胁和恐吓,使用更多的激励性语言,给孩子们贴上更多的正面标签。

学生渴望进步,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惰性,有时就连他们自己的也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还记得,有一名老师曾经让一名学习不好,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每天都要求在本子上记录下他今天的进步,从那之后,那名学生从来没有再犯一次错误!就这样,老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救了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是艺术家,学生是白纸,老师就是拿着画笔在纸上作画的人,不要小看自己的作用,也许我们的一个微小的颜色选择就可能成就一个人,因此,让我们多为我们的作品添上几笔色彩。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9

学生在学***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性以及学***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乐,体验学***主观幸福感,重建学***,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行为***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突出,随意打断、不受约束、过度表演,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于学习不多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在课堂上过于活跃的学生真的让老师们感到头疼。

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是在课堂上对其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话,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不改,甚至愈演愈烈。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的课堂行为是不是很难改变这种无奈的结果呢?

也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渴望表现出来并参与其中,得到师生的关注。然而,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多想想学生表现的可能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和标准来判断和批评是非。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

是最好证明。虽然表扬学生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力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信心。因为他们需要老师的肯定和期待,需要找到更多自己的闪光点,不能被缺点淹没。

真诚的表扬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获得承认错误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威尔逊(wilson,1967,p.294)曾概括说: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和有自尊的人结婚、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外向、乐观、不烦恼、有宗教信仰、有职业道德、热情适度、性生活满意和多才多艺”。

每个人对幸福的认知和体验都是不同的。幸福是主观的。所以,我想,做你想做的,做你能做的,做你问心无愧的事。然后,幸福就来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更多有用的事情,超越它们。一切都会改变的。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0

陈春花的这本企业文化管理书总体还是很不错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枯燥,读了些许日子,好多东西我不太记得了,但这本书让自己真正从理论方面了解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企业怎么搞企业文化;当然看书的同时,自己思考最多的还是中圣公司如何创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对竞争力来源的理解;企业文化是在日本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基于竞争力派生出来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我的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引导并自发形成的共同理念、共同行为。中圣公司已初步形成中庸而为、团结协作、快乐工作,目前缺少的是进取精神、诚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

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

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组织与文化;面对目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所遇到的变化和风险越来越明显,而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互动的加快会使竞争优势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动态竞争将改变企业战略的思维力,导致企业必须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新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的建立、更新、开放与学习以及自我超越才正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根本动力。我的理解,为什么要搞企业文化,一方面,好的企业文化具有提升业绩、帮助管理、树立形象、延续寿命的功能与好处;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发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更好的参与竞争、增强内在动力与信心。中圣公司目前存在政策重大风险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做了几十年的环评业务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相当的竞争力,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越在困难时机越要敢于“亮剑”,除了战略策划转型外,企业文化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企业怎么搞企业文化?

书中提到TCL集团靠“鹰式蜕变”、“鹰的重生”企业文化从死亡边缘拉回到稳健经营轨道;迪士尼乐园靠将顾客称为“客人”而不是“顾客”的企业文化驰骋全球;阿里巴巴靠“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德胜公司靠“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企业文化多年稳居行业首位;华为靠“狼性团队”企业文化快速占领市场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绝对不是虚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是指企业的产品和员工行为。我的理解,企业要怎么搞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再去挖掘经营管理中做的好的并起决定性的东西,最后再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寻找需要重点建设的要素;把这几方面的答案找出来就是这个企业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中圣公司运行近8年,最近4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好多问题,当然也有多年形成的好的做法。目前,企业面临生存挑战,核心竞争力——环评资质已取消,我们没有选择,只有提升竞争力转型发展,挖掘新的要素,形成中圣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更积极的心态在市场中去竞争并力求抓住新的机遇。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努力与执着,我期待着中圣公司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持续前进,继续在全国环保咨询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1

开始以为会枯燥乏味,结果谁料妙趣横生!

曾经在考教师资格证时出现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以不一样的面貌跑了出来,着实令我惊艳了一下,当初背得死去活来深恶痛绝,如今却能看得津津有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职业性的历练真的会有所改变,但更要感谢的是张导,给我推荐了这本可以“有趣的学理论”的好书。

1, 关于“首因效应”

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初次见面时要给人留下好印象。这就是首因效应的重要性,在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告诉他首因效应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我却认为,教师应当扭转首因效应。在当教师的第一年,刚刚工作的我非常懵懂,毕竟也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方法来“对付”一个个不一样的个体。

当时,四年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很活跃,但不善于学习,精力充沛。当我收到这个班时,所有的老师,包括班主任,都告诉我他很不听话,成绩很差。你累了。可是在**课堂上,我看到的他除了调皮捣蛋之外,还有易于其他同学的表现欲,一份独特的热情,非常聪明的热情。

所以为了锻炼和改变他,作为一名辅导员,我选他为劳动委员会委员。所有的老师都惊讶甚至反对,我却仗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强坚持一定要给这个调皮的孩子戴上“三根杠”。突然间,在老师眼里,他从一个差生变成了一名学生干部。起初,他似乎不知所措。在我不断的鼓励下,他开始显露出因表现不佳而隐藏的才华和智慧。

在他的监督检查下,学校部门的清洁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帮助别人的热情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提高了他的成绩。在别人看来我是赌赢了,我却认为我没有认可别人告诉我的第一印象,我改变和逆转了大家给他贴上的“首因标签”,结果真的是令人惊喜。所以我认为,告知学生“首因效应”重要性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不可完全被“首因效应”所蒙蔽,学生是时刻在发展改变的,学校是座象牙塔,我们可以包容和等待不是吗?

2, 关于“近因效应”

书中列举的例子生动生动。教师不能概括学生的表现。他们需要以发展和包容的方式看待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老师的语言艺术。我在孩子中很受欢迎,不是因为别人,就是因为我的甜言蜜语。表扬和鼓励是日常活动。不服从的人将受到批评,并给予温柔的拥抱和安慰。

我想人都是一样的,无论年龄大小,叛逆的好面子心态永远都在,让他人难堪除了产生矛盾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而学生近期的表现是会另教师产生极强的心理暗示,但不是全面的判断,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叫王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学生,不能因一时的满意或批评而概括全部。相反,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应该从第一事业开始就逐步发展和坚持。

不是一开始**,中途来知性温和学生就能接受的。对他们来说,第一个效应大于近效应,不是吗?

3, 关于“超越近因效应”

这三种影响都是相互依赖的。如何把知识的概念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注重公正全面的评价,注重语言艺术的交流,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的印象等。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2

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人的两项基本素质。其它的品质是在这两种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学校有效教育的基本条件。因此,维护和改善学生服装心理健康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研究,我认识到人类心理学有两个基础,即生物遗传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正是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良环境导致的学生心理适应困难,应能从学校获得再教育机会。然而,目前学校教育中的许多做法和现象并不能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而可能诱发正常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导致适应困难。

在培养目标上,学校片面追求招生率,重视智育、德育、分数和能力,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维护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普遍认为,学***,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就是好学生。对于学生服装的问题行为,有人认为不是问题,有人简单地将其归因于思维问题或身体疾病。

这种管理方法迷信强迫和惩罚,把学生分成369个年级,不平等对待。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为学生装提供健康状况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的学校心理环境充满温暖,对学生装始终寄于期待,能尊重学生的意见,谅解和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两方面体会:

(一)、要改善教师个性品质。师生关系是引起学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自身心理失调,他们是不会理解学生行为的,他们不但在学***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起相反的刺激作用,为了对学生装的心理健康施加有益的影响,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

教师整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如学生的挑衅或敌视,依赖或要求,破坏或欺骗,吵闹或捣乱,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教师情绪的紧张和痛苦。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度健康和稳定的情绪,结学生抱有期望,富有热忱和同情心,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自觉地将个人不健康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教师个性品质的不断改善,会对不起学生装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健康的课堂气氛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态度感应,它主要取取决于教师结课堂活动的领导方式和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中民方的、宽容的、公正的和热烈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相反,****的、过分严格的、不平等的和冷淡的气氛,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

健康的课堂气氛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民方的领导作风,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学生,作为集体的成员,既有与其它学生竞争的一面,而竞争对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又不可能有不利的一面。学校和教师要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手段和优秀作品,做到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的说来,学校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少先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还可利用板报,校报,学校的广播等一切**,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在全校创设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3

文峰小学叶雄发

铜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器具。古铜镜技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在清代玻璃镜普及后退出历史舞台。它既是实用器具,又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工艺品。

在现象学这一视域中,对古代铜镜工艺展开审美观照,使之去蔽,一个它所关切的生存世界才得以呈现。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儒等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让人我感觉这本书是一面观照我们日常教育生活的铜镜。

让教师对教育生活中的现象有更多的启迪,能够科学对待,冷静处理,从而产生教育效果。

一、心理学并不是那么深奥

从书本代序中,作者以一个非常形象的建构主义童话《鱼就是鱼》让读者一下子就消除了对心理学的畏惧感。后面作者对每一条效应的阐述,一般都是先讲一个与本效应有关的事例,然后从心理层面上具体分析“阐述这条效应的概念”作用,最后作者例举一个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事例具体说明该怎么运用这样一条效应。虽然这是一本介绍心理学知识的书,但作者的叙述方法不仅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感,也使读者得到理性的提升。

如果一个学生特别调皮,而且经常调皮,那么他在我们心目中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其实,即使是淘气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志向,他们也期待得到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其实就是“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这是我们常有的心理。

二、心理学对教师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古人说“教然后知困”,教师不是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暴露出的弊病肯定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困惑和毛病呢?希腊大哲苏格拉底说“自知无知所以求知”,教师不是“生而知之者”,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填补无知,纠正错误,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在教育工作中犯错。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学习的对象包括心理知识。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说法,师生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

(来访者和当事人)的关系。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并度过难关。学生都能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关键是在他有困难时,要有人给他同情、认可和鼓励,促使他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教师要扮演的,其实就是这样的同情者、认可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作者所选出的这 64条效应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专家记忆的优势效应”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将学生记忆的东西凝成意义组块以提高记忆效率的捷径;"超限效应”给我们说明了在教育中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过犹不及”与"物极必反”都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关注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其实也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有哪些是真正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出发,并取得切实效果的;有哪些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教育的名义做了反教育的事情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地位认识的不断提高,教师单纯“教好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时代赋予了教师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发展,在良好的心理素养基础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而其中《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就是一本好书。

好书是一杯好酒,一杯好茶。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它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4

学生年轻,无知,冲动。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你想生气和生气,你几乎每天都无法阻止。但我也尽量培养自己,少生气,少关心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辨别是非。记得去年接手时,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天早上的早读都是由值班小干部和当天班长共同管理的。他们将早读不认真学生的名单记在黑板上,谈话课时我进行处理。

可为了维护面子,这些上“黑名单”的同学总是东找理由西找理由,甚至还有学生说自己读得也很认真呀,所以,处理起来不仅花时多,效果也不好。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请值周干部和一日班长将早读认真学生的名单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我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这些早读“光荣榜”上的同学起立,表扬他们学习认真,懂得珍惜时间,并且约定,三次上早读“光荣榜”的同学可以奖励一张蓝星卡。学生个个很高兴,早读“光荣榜”上的同学名单越来越多了,老远就能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并多次受到值周老师的表扬,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愉悦的心情迎接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了!

是的,“数其之过,不如奖其一长”,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理解,让他们能自发自省、催我自新,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看罢此书,真切感受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的成功,那是因为在合适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方法做对了合适的事情!

心理教育观后感 篇15

目前,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治疗性咨询为辅。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导形式。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遇到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期,他们会遇到的很多常见的发展性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克服或解决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大学生就能获得心智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发展性团体辅导的重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适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会延伸到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此,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促进了大学生促进了人际交往行为,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张文海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组在自尊、羞怯、自信和社交与感情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

(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方向的过程。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研究表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以及自身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就业竞争能力,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压力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理念的冲击。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进校的同时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很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家境不好的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空前大。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别丰富,面对压力,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易产生过激反应,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大学生急需要在情绪方面的引导和压力的管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团体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改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应用。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但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因缺乏恋爱心理辅导与性教育,不少大学生存有恋爱情感的困惑和性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性暴力、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重视大学生性与恋爱观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已刻不容缓。杨婉秋等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表明辅导增强了大学生应对感情事件的信心、促进了对“爱”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恋爱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际与健康的压力,提高了自尊水平。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性与恋爱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学习问题中的应用。在我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自己把握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对专业的选择在进大学之初考虑并不成熟,和现实往往有较大差异。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与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业的倦怠。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实验教学确实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卓有成效,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

治疗性团体注重成员经验的深层解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这类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不多,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高校内仍然需要启动治疗性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抑郁引发的自杀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重大损失。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改善抑郁状况。

(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在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对互联网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业的完成,有的甚至导致人格扭曲。网络依赖使得大学生变得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学业及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较多仍然是用于科学研究,并未普遍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师资缺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能够开展团体辅导,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辅导的老师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加快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迫在眉睫。其二,认识误区。较多的大学生仍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心理辅导,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团体活动时害怕被同学嘲笑和攻击,因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有的同学在团体中涉及有关自己隐私的时候更是畏首畏尾,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但是其前景广阔。相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1068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大学生自我介绍分享
下一篇 : 晚到结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