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观看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也在不断涌现。观后感是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环节是对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经过收集,励志的句子为您献上“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如果这个网站给您带来了帮助请动手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1

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孙中山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反动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2

经过一夜的短暂休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驱车赶往此行的目的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一路上,我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将要参观革命胜地的兴奋与激动,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在这座高楼林立、物质世界高度发达的城市里,小小的纪念馆遗址能被妥善保存下来吗?就算遗址尚存,那它在每个人的心中又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呢?

怀着矛盾的心理,我们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故当地人又称其“红楼”。该楼设计新颖,做工精湛,秉承了西欧建筑风格的精髓。“红楼”的周围是一片碧绿的草地,绿树掩映,芳草遍地,它们的“绿”把纪念馆的红墙红瓦衬托的格外醒目。看到眼前保存的如此完好的辛亥革命遗址,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鄂军都督府复原陈列、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1997年,该馆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参观,同学们的心灵深受震撼:不仅对辛亥革命这段流芳百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观结束后,我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外开展了以“缅怀革命英雄铭记光辉历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的介绍辛亥革命相关历史的宣传单发放给过往游客,并结合该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一有利条件,向游客们宣讲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热爱祖国为荣”这一重要内容,真诚的行为得到了游客们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赞扬,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3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十月二十八日会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奋斗中区。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而整部电影中更着重塑造了孙中山的伟人形象,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整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应该以这些民族英雄为自己学习的标杆,以他们当年的无悔斗志作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前进的动力。这些烈士中有些也与我们年纪相仿,他们把追求真理、实现共和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和平年代,我也应该形成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应该把此精神体现在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4

英雄史诗,彪炳千秋

周六下午,心情颇为激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与众同学一道前往于山,实地感受辛亥革命的旧战场,感受福州战时的脉搏,这里风光秀丽,不失为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爬上于山顿觉山上氤氲着一股豪气,因为辛亥革命纪念馆进驻于此,而福州亦是辛亥革命的战场之一,1911年11月8日,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在仓前山的桥南公益社发出号令,光复福州的战斗开始,起义部队在公益社誓师出发,进攻的目标首先是城内的于山。这里曾经经受着枪林弹雨,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呐喊扬威,而此中,多少人永久地躺在福州于山--这片号称“有福之州”的土地下。

时光荏苒,当我们今天再来看到于山时,它已然没有昨日的激荡,沐浴在新中国的和谐氛围中,一切显得静谧而庄严,但是我们永远不能也不会忘记在革命岁月中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战士们,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些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勇士被永远定格在了黄花岗,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林觉民。林是福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举人,父亲为秀才,性聪慧,13岁参加科考,不慕功名,即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而去,14岁便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7年去日本留学,并加入了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力尽被俘,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所以他用英语回答问题,没有恐惧和表情。他全面回顾世界时事,宣传革命原则。

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建立共和。满庭皆震动。

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由此可见,林觉民的大义凛然与崇高气节,这岂不让人想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作为维新运动“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对死绝无惧色,当一些维新人士都在流亡各地时,谭对梁启超说:“各国的变法,无不是经过流血牺牲而成功的,而在中国从没听说过有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谭嗣同想成为改革和改革流血的第一人。

是的,革命革命,牺牲不是革命的目的,但如果牺牲能带来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那么什么是血流?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不断地涌入中国,华夏有识之士在日益熏陶下,渐渐看清了中国落后的局势,清**软落无能,王公贵族只求安逸享乐,不求改革发展,专权腐败,最终只能让外国炮舰打穿国门,国力空虚,还割地赔款,联合外国联军,强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丑陋行径令人发指,难道四万万中华儿女就该这样任人宰割吗?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不惜与血肉之躯与清**的顽固腐朽作斗争,因为他们知道,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国人命运,就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又一个革命政党应运而生,同盟会,兴中会,前赴后继,遍地开花,最终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带领下开始进行革命运动,秉承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的革命纲领,团结一切爱国人士,挑起枪杆“闹革命”!

然而,对于孙中山这个出生在广东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挑起民族危机,如何领导爱国运动,我们也有些怀疑?

首先,孙在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也正是有了这一些理论基础,才使他逐渐对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结交了一些爱国先进人士,而且目睹了清廷腐败不堪与无所作为,才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就只会当奴隶,而有些人就是能叱咤风云流芳百世呢?人的确都会有思想局限性,而教育在此刻便体现得尤为重要,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就是想从思想上拯救处于愚昧沼泽中的人民大众,让“看客”能够少一点甚至是消失也不为过,因此,教育才是拯救国民的根本。

其次,仅凭孙一人之力,尚连“封建大帝”身上的汗毛也拔不动,他兴办革命团体,团结各路英雄好汉,并且取得爱国华侨华人的资助。

再者,革命者需要源源不绝的信念,改革路上哪能一帆风顺,广州起义失败,并未使孙裹足不前,如今静谧的黄花岗,承载了多少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伟大抱负,但是,我们相信而历史也证明了,英雄们倒下了,而一批又一批的勇者们再次冲锋上阵,信念不仅不会死,而且就像是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而武昌起义的胜利也昭示了,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临时**,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也标志着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废除,举国上下,莫不欢腾,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并的民主革命,它给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以重生的力量,它改变了中国的旧面貌,改变了国人的命运,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终于看到了蓝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为追求国民幸福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断头上上,他们大义凛然,枪炮声中,他们更是前赴后继,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做出了常人所不具有的崇高气节,而如今,和平岁月里,没有了枪林弹雨,难道我们竟安逸享乐,坐享那些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成果吗?不,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要传扬,此时耳旁仿佛传来了林觉民那令人动容的《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想必觉民已然料到会有分别的一天,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离别来得这么早,这么让人肝肠寸断,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林觉民和普天下的男儿一样,上有高堂下有妻室,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必须尽到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位父亲所要尽到的责任,这不是天经地义之事吗?

但是,他说他不能这么做,在给父亲的《禀父书》中,他这样说道,“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於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何等的胆识,何等的胸怀,誓与天下百姓幸福共存亡,其决心之巨大,胸怀之宽广,几人能够?

在革命斗争中,有多少留学归来的年轻人,为了祖国大计,舍小家顾大家,在最为宝贵的青春岁月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历史将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有价值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显然,他们的形象就像五岳一样宏伟,值得千秋万代的人们去瞻仰。

什么叫做无私,即不怀个人私利,但是林觉民一行人有私利吗?答案是有,他们为了全天下的家庭都过得幸福,这是天底下最值得令人敬佩的私利,当他们在为革命做出抉择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牺牲可以换来多少的传颂与缅怀,也许还有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他们奋斗了一生,最后却没留下姓甚名谁,但是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你们的英魂将永远得到国人的祭奠与怀念。

于山,这个曾经硝烟四起的地方,历史的车轮缓缓轧过,曾经的佛门清静之地也染上了政治的血腥,辛亥革命也只是历史中的,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感受到曾经的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所遭受的压迫,同时也目睹了众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家国情怀,历史是最客观公正的,我们每一个都应该了解历史,特别是中国的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是我们大学生最深刻的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智慧之源,再见,于山!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5

法学院11届2班***薛鹏程

近日,在法学院党支部的组织下,一批新进党员参观了广州长洲岛辛亥革命纪念馆。透过辛亥革命纪念馆精致的历史长廊,我们可以了解辛亥革命的精髓。在这些充满革命情怀的装置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作为一名革命党员,我应该投身于这样的革命洪流之中,愿意成为为国家人民的未来铺路的一块石头。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向我们展示了清政府的颓废,以及封建帝国主义的内在黑暗和衰败。对清政府失却信心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在面对欧美等帝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时,揭竿而起,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试图解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四万万五千万的炎黄子孙。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们从未放弃,于是他们屡败屡战。

皇帝愿意不辜负他的野心。几代人的目标和理想——民族的独立和复兴,终于取得了短期的成果。他开了一朵娇嫩的花,迎着朝阳,看明天的希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那段时期虽然革命党人的物质生活,武器这些都是简陋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无比丰富的,他们满腔热忱,挥洒着热血,勇敢地冲在探索祖国命运的道路上,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富强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曲救国富国的历史,也是革命党人的奋斗史。

时光流逝,尽管已经一个世纪过去,回眸辛亥革命,我们依然会发现那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推翻了一个如迟暮老人般的清王朝那般单薄,那是一个深埋于地下的雄厚宝藏,在等待我们炎黄子孙为强盛中华民族时而去挖掘的宝藏。回眸辛亥革命,我们可以知道,当意识到一个局面无法以温和的方式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发出我们的怒吼,用一种势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这一种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局面。

今天,为救祖国牺牲的爱国战士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们存留于世间的万丈光芒将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激发我们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去将国家、民族的兴盛与存亡肩负于己身,在当今时代为国家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铺平这一条振兴富强的路。

走出辛亥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我望着蓝天白云,深呼吸。内心那汹涌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伏。在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曲折的参观路线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些革命先烈那种抛头颅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在选择革命时,便已经知道他们选择的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还是无悔的走上这条道路。

我站在窗前,看着那些黄色的老照片,像是看着安静的面孔和微笑的烈士,坚定地走在路上。当我看到广州黄花岗起义时,广州东郊黄花岗有72位烈士在睡觉。我内心那腔热血,已然不能自已。

正是这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革命党先烈,用他们的生命与热血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他们的那份大义凛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们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

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句话:“世界潮流浩瀚,顺势而为,逆之则亡。”。

这似乎表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将带领人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破重重困难和障碍,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繁荣。而现实,恰恰很好地印证了孙中山先生的预言。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

此次参加辛亥革命纪念馆让我体会尤深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的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增强思想觉悟,增强对党性的认识,学会明辨是非,知道历史的发展最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就像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样,无视人民对民主自由的呼声,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党的积极分子,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当前的大学环境下,我们要牢记周总理的话——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6

2010年5月23日,我们来到世界著名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怀着极大的兴奋,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的气息,回顾了先辈们不朽的事迹。从远处看,可以看到红砖砌成的鄂军都城。它庄严壮丽的气势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走近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

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代表着中国山海关十八省人民的后代。红底是血,黑底是铁,庄严肃穆。

感叹这里的革命氛围,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在这片历史圣地行走体验,开始耐心细致地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在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实物展示,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动荡、艰辛和民族命运的丧失,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诚爱国的革命党人的炽热爱国情怀。

他们深深的感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参观结束后,我们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相信博物馆里的一切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通过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加深了我对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认识。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

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我们的幸福时光,为国家的繁荣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历史属于过去,但现在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受到鼓舞,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任务,但未来比现在更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现在我们要努力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祖国服务,为社会服务。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准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做起,为同学多做些事情,为班级多做些事情,为学院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远铭记革命者的精神,而且要把他们更好地发扬下去。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创新进取,牢记世界第一的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从这些先辈身上看到他们积极探索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

为了我们自己和祖国的明天,我们要抓住机遇,从现在开始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4521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六一儿童节文案给妈妈
下一篇 : 端午节完美句子5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