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果您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该话题,不妨看看“课题活动总结”。在当今的职场环境中,学会处理文档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通过范文,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范文通过透彻地阐述了整体构思的奥秘。那么,优秀的范文是如何写作的呢?

课题活动总结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有幸承担着“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能力的探究”这一课题实验与研究,从中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推广阶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目的

在推广阶段的实验中,通过课堂活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也得到很好的培养,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更为学生探究未知的世界打开方便之门。学生们将探究的触脚伸向了课本以外的广阔空间,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教学中以“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国家级英语“趣、动、展”教学法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其中“三位一体”教学法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沟通、协作发展,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体系。而英语“趣、动、展”教学法则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趣促学、以动激思、活化教材、整体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此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以自主学习、激趣、促动为载体,确立了课堂教学向纵深拓展、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教师讲授向自主探究拓展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学科、综合实践、实践作业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推广实施

1、在课堂教学中深化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与活动能力有机结合。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注重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开放性情景、问题、任务的设置,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并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在一课中,老师不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谈论在公园不该做的事,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观察指出在其他地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同时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让学生通过编童谣、演小品、写标语、办报纸等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在此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的视线转向了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开放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2、在学科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因此,我们将这一活动向课外延伸,与校园活动这一大课堂有机结合。我们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开展了“英语大家唱”,“精彩童话剧”比赛,“双语故事比赛”“原创短剧”比赛等活动。并且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加一个英语小组、读一份英语读物、自办一份英语报纸。

同时,我们尽可能的为学生开辟更阔的展示空间,学生可以自荐自己作品,学校利用广播站、精彩十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会话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学习兴趣都大大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更加敏锐,在表演英语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能与实际相联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稳步上升。

我们还将英语渗透到集体活动中间,如运动会上的英语拉歌比赛,每周晨会的每学期的英语艺术节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表演了课本剧、音乐剧、童话剧和英语歌曲等节目。

3、在实践作业和特色作业中巩固学习成果,张扬学生个性。我校的英语作业分为常规作业和实践作业两类。实践作业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延伸,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调查、操作来完成,在实践作业中我们将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部分知识融合进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故事、想法、感受画一画、写一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调查一下班中同学养宠物的情况;故事续编等创造性强的作业,在实践作业中还有单词积累卡、名言积累卡、句妙语等信息集成类作业,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和创新。同时学生还养成了记英语周记、写英语习作的习惯。我们还开展了“天天一句话”活动,学生在每天作业的最后写一句话,记录自己的心情、收获、或者对老师的建议,通过这一活动,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而且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仅有老师的评语,更多的是师生间的交流。

4、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5、网络的运用,拓展英语学习空间。校园网的建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老师们积极开展了网络课的实验,如: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运用网上的动画教唱英语歌曲、一些儿童英语的网站中还提供了课件素材,这些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老师将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推荐给学生,并于家长达成共识合理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四、课题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将英语学习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1、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这一课题的实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扩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在谈到水果的时候,学生搜集了数十种水果的名称,在谈论感觉的时候学生能说出人体的基本感觉,在谈论形状时学生掌握了基本形状的词汇,以此类推,在每一单项知识扩展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他们在描述水果时,他们会从颜色、感觉、形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表述。

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保护,探究和质疑能力大大提高。如: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在回答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原因,知识得到更加灵活的运用,达到创新和提高。

2、养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在实验中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如: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讨论、辩论、表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他们除了分享别人的成果外,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习空间更加开阔。

3、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验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得到提高,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阐述原因,保护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大量课外知识的积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开拓了眼界,能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充分开发学习潜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初探者,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会从中收获累累硕果。

课题活动总结 篇2

二、课题研究实践的几点体会

1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

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口算和评价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训练积累过程。培养学生的心算应用意识和习惯,需要教师的坚持。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其他年级推广。

2、我们打算在下学期全面实行计算一月一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速度都有所提高。在本研究中,我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今后的主要工作。掌握估算,提高学生的自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精度。

当然,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在计算教学中要时刻记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不忘经常的练习,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的能力会一天天提高。

课题活动总结 篇3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题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意味着,作为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子课题,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全省8个市(区)级实验区和40多所实验学校三轮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新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同时还需要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把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实践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采取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方式融合各项内容,也可采取两两结合方式,整体设计和实施。本课程的基本构想是把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力图实现对信息技术传统内容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突破。

课题组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平台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达成共识的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渗透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看,要从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狭义上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这种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课程学习把综合主题、综合项目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的实践活动,将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十分有利的环境,课程设计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信息素养的各个层面展开。

二、课程学习的新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两方面要求,统筹考虑课程的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责任感;形成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题组认为,在培养信息素质方面,上述两类目标的指向完全一致。将课程内容编排为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任务(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在任务的设计中,特别是在选择主题方面,综合考虑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在要求,将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目标。

为此,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主线,安排了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广泛涉及到科学探究、社会探究和认识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三大领域,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这些内容既包括了社会实践学习(社会考察实践、社区公益服务),也包括了生活学习(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注意照顾到与本年级学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有关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了与信息社会关系密切的综合主题,遴选出培养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内容,如:信息社会的未来、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和应用、遥控与传感、电脑与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和电脑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术学习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是本课程学习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过去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内容编写,还是学习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沿袭传统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片面注重传授知识和操作要领,忽视对学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知识进行,学生是“先学后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必须提倡知识时代“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用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因此,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按照任务(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需要,有计划、分阶段融入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在课程单元《我国的桥梁》设计中,以语文课《赵州桥》为创设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发现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继而让学生学习使用浏览器上网,边干边学,在网络中去寻找桥梁,达到了解因特网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桥梁”的目的。

目前,许多普及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如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所见即所得条件下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幻灯演示、网络浏览技术等等,其入门的“门槛”较低,为小学生的“干中学”带来了可能性。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教材讲授过多过细,以致成了“软件说明书”的弊端,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题空间,把扩展和提高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硬件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习思路仍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较适合于成人,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本课程则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按内容分层,组织为知识单元,并分解为不同等级的模块,然后,分散在不同年级的综合主题研究中学习,逐步加深,基本上满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新模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程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探究”模式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创设学习环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课程单元,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等等,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模式,课题组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优秀探究学习范例的方法,如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intel未来教育、7e学习模式、big6主题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种较为规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习单元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学习单元”的概念下,统筹设计编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每一“学习单元”表现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为了便于操作,学习单元的内容编排是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主题任务,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发布、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等。每一年级的主题任务都分布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逐步从单一主题(小任务)向综合主题(大任务)发展。例如,小学三、四年级必须初步熟悉和学会计算机入门的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主题探究的联系点和结合点,以“小任务”的方式(如单一性的“收集信息”)设计学习内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逐步增强任务的综合性,以“大任务”的方式(如综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达信息”)组织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信息技术。根据不同主题任务的需要,对各年级“学习单元”的时间进行整体安排,分别规划每一单元所需的课时。

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每一主题都便于帮助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学习内容。

2、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单元”分别由“基本探究活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评价与交流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有机衔接构成,在小学高年级,还增加了“扩展(或延伸)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主线是“基本探究”→(“扩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评价与交流”;其支线是“信息技术学习”,各类活动的组织结构参见图(略)

“基本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线,包括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等要素;与一般主题探究的区别在于,该活动从主题选择到实施过程,都尽可能地考虑到运用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研究任务。

“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主要意图是为“基本研究活动”的需要服务;当课程单元进展到其他活动阶段,也需要有该活动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课程单元的主题需要用到什么就学习什么,让学生在“干”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它同样必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任务驱动”而不是“内容驱动”。它既是本单元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过程,用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照顾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6大模块分布,注意电脑网络技能的衔接,使知识逐步建构成为系统。

“扩展探究活动”或“延伸探究活动”供小学高年级选用。扩展(expand)探究即:发现本主题新的应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问题,完成新的探究过程,寻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设计实验,从而加深对主题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视角应用和扩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进入其他的内容领域。包括:从本主题的研究领域中,发现与其他领域相联系的概念或新的主题,建立概念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在高年级增设两类活动的目的,在于考虑增加主题的综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题探究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交流与评价活动”将集中进行本单元总结性的表达、交流和评价。评价和交流的内容既包括主题探究,也包括信息技术工具学习。本活动根据不同单元任务的需要,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对学生动手动脑“做”的表现进行“过程评定”,对以“长作业”方式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以及对在全班范围组织的表达交流活动进行表现评定等。评价采用了多元评价方法,如表现评价、实作评定、档案袋评定与量表评价,既有质性评定,也有量化评价。此外,借鉴intel未来教育“作业模式”的思想,表达、交流和评价也在全部活动中分散安排,并在课堂内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练习,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视为一种“作业”,都是为完成总任务所做的工作,要求他们随时进行组内交流和自我评价。

3、活动模块

每一活动均由不同的“活动模块”组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主扩充学习的空间。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保持了大体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同一类型的学习活动都设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块”,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如:在“基本探究活动”中,各单元都设置了“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和“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所有模块均采用儿童化的名称,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宝藏”、“跟我做”、“试一试”、“我们都很棒”等。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也保持了一定灵活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各类学习活动都可以根据本单元内容需要,自行设置一些特殊模块,对名称和内容不作统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动”外,其他活动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块。是否设置某一模块,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

五、课程编排的新体例

课程的编写体例即学习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在编写体例方面,本课程探索了一种新的学习内容表达和呈现方式,其文本表现为一种“学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材”,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组织探究活动,而不是用来组织常规教学。

课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传统体例和编排模式,文本内容包括:活动指导书、阅读材料、探究记录本、课堂作业簿、评价手册、档案袋索引、资源导航和其他有关项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指导书”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记录。

教材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分别开发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农村版的探究主题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广义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编排;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较差的现实状况,以选修方式设置了最基础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为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六、课程实验的新经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的研制,是以课题研究方式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设计和编写质量,课题组组织了以省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牵头,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特级教师为核心的总课题组(主编组),精心组织框架设计,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然而,课程编制是否应该吸收广大教师参与,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中小学教师通常被人称为“教书匠”。作为一种“工匠”,他只能执行那些不从事课堂教学的人所建立的教学理论,他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传递一般性的课程知识,判断某部分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把教师和学生排斥在课程教材改革之外,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师生对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也会影响到课程制度的创新。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课程编制的“集体审议制度”,其目的就是确立教师在课程创新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材的编写、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

为此,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8个实验区近40所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了课程编制的全过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教师协作研究的有益尝试。各学校都选择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分别承担不同学习单元的设计、编制和实验工作;广大教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从框架构思开始,边设计,边实验,反复修改和完善,撰写出研制报告和实验报告。总课题组专家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写和多次调整,以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材编写的质量。这种全新的研制方式,不仅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编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培训了骨干力量。

研制一套创新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深感力不从心。衷心期待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共同做好这项开创性的课程改革工作。

课题活动总结 篇4

编号:_____

学校教师

____年___月___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本着“科研引领,兴教兴校”的教育理念,我校召开了“中心校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中心校全体教师全员参加,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四堂课堂教学展示并进行了研讨,历时一天,活动取得了圆满的结束,现做总结如下:

一、充分准备全员参与

所有的老师都参加了这项活动。 共有三种参与形式:一种是现场课堂教学演示,共有四名老师;二是各校课题组代表发言,共十名教师;三是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本校课题组长组织的研讨活动中。全员参与使全体研究人员成为研究的主体和活动的主导者,实现了活动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二、过程连贯目的明确

这项活动分两个部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版块由执教教师现场说课、讲课、反思、答辩,第二版块为各校教师集中现场研讨,由各校课题组代表汇报本课题组在对教学工作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收获,并代表本课题组对四节展示课中对课题的**、实践和效果进行研讨。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进行分析、预设、生成、阐述、交流,使科研课题真正成为引进新理念的载体,切实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三、态度认真取长补短

参加展示课的四位教师,分别来自于三个学校,有公办教师也有代课教师,在各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分别在本校进行了研课活动,说课的设计意图呈现清晰,教学展示的时间控制比较准确,教学手段运用了多**、教具有图卡、头饰、可移动黑板、实物、磁带,参与态度认真,反思中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答辩中勇于展示、注重依据。在集体讨论中,各校校长带头讨论汇报,体现了重视、参与、领导的工作作风。通过积极的指导和认真的参与,全体教师都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进一步规范了研究过程。

四、反思不足不断改进

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的不足,如:说课活动中能较为清晰的阐述教学、科研母校、意图和方法但还不十分全面;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中还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反思的问题不是很典型。答辩中出发点基本基于预设,没有清晰的感受到生成效果;汇报交流中概括还不十分精炼,条理不十分清晰,理论高度有待于加强。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我乡教师将继续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把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推进。

编号: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仅供参考

学校教师

____年___月___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课题活动总结 篇5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继续以叶圣陶等多位语文大师倡导的“大语文观”以及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进行着课题研究,力求将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学习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按课题研究方案,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操作过程,力求做到活动有计划、例会有主题、过程有记录、成果有展示。本学期的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1完善项目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确保项目研究的有效性。

在上学期课题开题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就论证过程中专家提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讨论证后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以确保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力求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每月开展项目活动,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题例会活动,反思研究过程,就研究中出现的疑问一起**,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本学期我们就“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课堂学习资源”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每次例会要求研究人员及时对工艺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

三。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习,保证研究的及时性。

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课题组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精神,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就课堂实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部分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主题研讨课活动,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听课观察表,就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4积极搭建多平台,注重成果推广,确保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继续做好课题组成员**的组稿、荐稿工作,定期向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推广研究成果,积极做好重大**评选活动的组织参评工作。本学期顾金花老师和严莉洁老师的**在《教育科研论坛》杂志上发表,杨琴老师的《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严莉洁老师的《生活,让口语交际鲜活起来》、张彩虹老师的《寻找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融合点》、鲁月华老师的《让朗读者自己朗读》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另外省“师陶杯”、“教海探航”、“金帆杯”、市教育学会优秀**评选等重大**比赛,课题组老师也积极参加,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5建立调研网页,及时上传数据,确保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及时建立了课题研究网页,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资料都在网络上一一展示,使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研究工作一定会圆满完成。

课题活动总结 篇6

本课题的名称是《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属国家级青年课题,该课题的重点是**教育教学管理如何能有机的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和应用。

一、本课题选题的意义

进入信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便利性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作为塑造21世纪最有力的杠杆之一,信息技术已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它正改变着教学环境、组织、内容及方式、方法,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及教学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二、本学期的活动安排

在教学部的安排下,共安排了三项活动

四月份:开题仪式及理论学习

阿美:观察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记录。

六月: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研究的经验与形成**

三、活动管理

韦校是该项目的组长。自从我去东海助教后,我临时担任了组长一职。在活动中我能以身作责,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著作,提供教改信息,认真组织每次课题活动,课后组织评议,协调教师间的活动

所有组员能服从分工,按时参加课题活动,乐于承担课题任务,加强学习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并把学习的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有会员不能迟到、早退、中途不随意离开,如有不妥,办理请假手续

每次活动后,所有成员均能在网上留下活动的轨迹,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在论坛上发表自己每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电化教育研究小组**与我们平时的研究活动是有机结合的。

四、所取得的成绩:

1、建立了电教课题组网页。

2、建立了两个学科专题网页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三。在丹阳市课件和**评测中,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通过研究小组的学习,所有成员对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如何为教育管理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下学期努力的方向:

1、加大培训的力度,力争本课题组成员都能制作自己所教学科的网络课件。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话题理论研究。

三。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竞赛,争取好成绩。

课题活动总结 篇7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活动年度总结

(2012年)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郑村小学宋瑞银

不知不觉中,项目研究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时间匆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中心校领导谭俏梅主任的指导下,本着“做好研究,服务教学”的思想,大家分头行动,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份内事情,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11月份,课题成员大量阅读了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多方的论证后,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决定进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个贵港市级课题的研究,期待提高我校研究人员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学生的计算能力。12月份,由课题组负责人——我,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形成书面申请报告,上递中心校审批,最后呈到了贵港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候审批。

2012年6月初,课题组收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通知。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工作了。78月,课题组制定了学习内容,团队成员开始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的每条建议都给我以启示,我的知识有了长进,思想有了改变,以前的定势思维是:师道尊严,把师生关系之间的责任全往学生身上推,认为我已经很会教了,也很努力教了,为何学生还是学不会?

读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我重新审视自己,我觉得我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态度不够好,没有蹲下来和学生平等相处的思想,更没有行动,现在我知道了,要想教好学生,必需有平等意识,跟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心,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需努力做到的。

2011年秋至2012年春,担任四年级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任务,周学时数有14节。通过一年的认真教学,特别留心计算方面的教学,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小记和教学中的思考,暑假期间,我在《贵港**》上发表了自己的计算教学**——《四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看法》。教学的实践和**的撰写,让我清楚地知道四年级的计算教学的难点在四则混合运算,这出乎我的预想,我原来以为,学生只要掌握好乘、除、加、减运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是易如反掌的,谁料到学生会栽倒在计算顺序上,部分学生受习惯势力的影响,看见什么算什么,后来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花了一番功夫才让学生掌握好四则运算的顺序。

9月开学,在吕如兰主任的带领下,课题组举行了开学典礼

会,会上我做了开题报告,给在场的每个成员详细阐述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步骤、方法和预期成果等,特别讲了课题组人员的分工,我的任务是负责拟定课题立项申请,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阶段性研究总结,汇总并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还有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及《走进新课堂》的阅读任务。到目前为止, 我已经基本读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一书,收获颇丰的,特别是理论上,我原来的理论之河又汇入了一个小小的支流。我还会努力的,让这条河流水量更加充沛。

2012年秋季期,课题组安排了两个集体研究任务,就是两位老师各上一节研究课,我自动请樱上了一节数学课——《解方程》第一课时,用多**演示了天平的平衡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也就是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也不变。这种抽象性很强的性质,我用天平两边同时加放或拿掉一些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的动态演示,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阐释了解方程的原理,省去了许多口水的解释,但学生看得明白,很快掌握了解方程的原理,很好地体现了多**的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多么大!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方程计算中的对消原理。

另一节是杨子辉老师上的八的乘法口诀,杨老师用多**逐一呈现出几组的“8”个苹果,呈现一组,学生总结出一个口诀,之后,杨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四个“8”是几,五个呢,六个七个,八个呢?让学生重新用加法验证乘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和形象的基础上背诵,从而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以上两节课的评课,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真切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对计算都存在轻视现象,而我们的计算教学现状又是那么令人担忧,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憋着一股劲:珍惜研究机会,认真研究,让我们的研究活动改变我们的计算教学现状,让我们的计算教学及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

2012年里,教导处陆如兰主任就先后四次参加区举行的骨干教师培训,春季期到南宁观摩广西举办“数学优质课比赛”;秋季期到桂林观摩广西举办“数学优质课比赛”;多次参加区举办的各类教学科研活动;2012年5月21日至24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我去桂平学习了4天。

甘家多老师2012年10月16—18日到南宁参加全区第四届“名

师大课堂”暨广西小学数学教学展示评比活动。

经过一年的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撰写的**在全省评比中获奖。宋瑞银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获一等奖,曹运梅的《如何激发高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获二等奖,新塘乡教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二等奖,黄芳珍的《小学中年级计算之我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均获二等奖,陆如兰的《小学计算教学现状的反思》获二等奖,黄家建的《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获一等奖,李云冲的《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获一等奖,郑柱廷的《论二十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获一等奖,徐毅的《中年级乘法计算教学之我见》获一等奖,杨子辉的《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设计》获一等奖,甘家多的《中年级除法计算教学之我见》获一等奖,港南区教育局举办的“我以教师为荣”征文比赛二等奖。大家撰写关于计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故事共25篇,收集在学校教导处。

有了动力,改变了意识,教学成绩也来了,2012年春季期,成员宋瑞银获得了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二等奖,区级三等奖,秋季期获二等奖;黄芳珍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区级三等奖;陆如兰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三等奖,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党员”,参加乡说课比赛获一等奖,曹运梅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二等奖,区级一等奖,杨子辉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一等奖,区级二等奖。甘家多获2012年春季小学教师课堂报告与评价大赛二等奖。

除了成绩之外,课题组也遇到了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计算也还表现为提不起兴趣。今后师生投入计算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加强。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活动年度总结

(2013年)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郑村小学宋瑞银

时间过得真快,2013年的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这是一个充实、有序和进步的学年。我们很忙,我们正在收获。今年,在**大学校长谭俏梅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继续有序开展调研工作。

我们确定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题组总方案为依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加强集体备课,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现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春季期伊始,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新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大家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领会了标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意义:加强估算,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成员们还根据自己平时课堂经验,形成了“算法多样化之后,还得优化”这个统一的计算教学思想。

3月21日至23日,课题组成员杨子辉老师带着研究任务到桂林参加全国“小学数学10年改革经典课例展示暨广西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 ”的示范课,回校后给我们开了一个专题研究会——《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计算课》。会上,他总结了“开放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1.

重组教材,开放教学内容;2.多样教学,开放教学过程;3.发散思维,开放解题方法。

大家听后都感觉受益匪浅。

四月份,课题研究活动与乡里的教研活动来了个结合,把我们原定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题研究扩大到全乡范围内研究。4月1日,课题组群策群力备课,大家都认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必须让学生明白第二个积后面是有个“0”存在的,“0”是为了简便才省略不写的。

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形成教学预案,同月11日和12日两天,我分别到新塘乡的三岸小学和蒙大小学上两节示范课。课后中心校戴伟明副校长和谭俏梅主任都做了精彩点评,全乡的数学教学骨干李霞、李云冲、郑柱廷,陆如兰等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独到看法,综合大多数数学老师的观点得到:1.

数学计算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计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算理和方法,3.计算教学要讲明算理和方法,4.

加强课后练习,经常变换训练方法。经过这两节课,大多数老师都有收获,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

五月份,大家又进入新一轮的集体备课阶段,内容是四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去年我刚上过,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以为学生只要学会了“乘除加减”这四种运算的方法及算理,到了四则混合运算就会水到渠成了,谁知道学生会栽倒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上。有一部分学生受习惯势力的影响,看见什么就先算什么,完全不顾四则运算顺序规定。集体备课时,我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及经历跟大家分享,成员们也有同感,大家都认为这一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运算顺序的指导上,让学生主动讨论争辩,在自身的经历中明白“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的运算顺序。

上研究课时,执教者郑柱廷老师按照集体备课时的意思,把重点放在运算顺序的处理上,上半节课是同级运算,学生较易理解,只花了16分钟完成了任务。到下半节了,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老师抛出题目后安排学生讨论的环节,问题是:“你认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为什么?”请你思考后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经过辩论,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遗憾的是一节钟时间上不完有小括号的处理方法这内容。

六月份的安排是学习教学新理论,通过这种定时定地的学习方式,成员们有时间作保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共收到学习心得10份。

九月份,陆如兰主任上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小数”。这内容的难点是小数位数的处理,陆主任把算理讲得深入浅出。

十一月份,课题组先集体备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上大家共同研究得出: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一是竖式的写法;二是竖式里被除数下面的那个数是什么数;三是余数是什么,在横式上怎么写。处理方法是:

小组合作分15支铅笔,分成几份,每份几支,不作具体要求,放手让学生自由分,预设的分法不外几种:均分成两份,每份7支,余1支;均分成三份,每份5支,刚好分完;均分成四份,每份3支,余3支;均分成五份,每份3支刚好分完;均分成六份,每份2支,余3支,均分成七份,每份2支,余1支;均分成八份,每份1支,余7支……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分法。

课题活动总结 篇8

历时两周的科研课题研究课选拔圆满结束,共有4人参赛,最终有2人被评为县级竞赛参选人员。选拔期间由5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校长刘明浩、业务校长唐海军、科研主任杨清华、教务主任吴中华、科研骨干殷长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听课、评课,严格按照下发文件的指示精神,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完整的融合在一起,更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评选结果如下:

第一名是初二语文教师z,承担的科研课题是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潜能生成因与转化》,授课课题是《爱莲说》,课堂教学注重潜能生的培训,体现了本人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实施的重要性,对潜能生的每点鼓励,每一份关注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潜能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二名是初一语文教师z,承担的是县级科研课题《多读多写、创造开放的语文课堂》,采用“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展示的方式多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不只是两位教师得到了锻炼,其他参选人员也验证了本人科研课题的实效性,用教学检验了课题的实施和实验的效果。运用先学后教,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是主体的作用,在我校省级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努力完成自己的子课题,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业务校长又做了总结,令各位教师对“科研指导教研、教研引领教学”这一指导思想理解深入,视野开阔。

课题活动总结 篇9

本学期是本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活动的第一学期,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工作多,头绪繁,诸事待筹划、实施。但可喜的是,在这有限的两个月内,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各项预定的课题研究活动,并取得了较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近两个月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完成了该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工作,为本项目的制订和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校已有课题“农村快乐作文”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对当前学生作文现状及已取得的成绩和还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一个彻底清查。并以此为依据,我们才以“快乐”这一情感因子的基础之上,再次提出“自能”这一主观能动因子,使我校作文教学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校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从乐学、乐写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写、会写。

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合理的研究方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这为今后工程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选派了一批精干的教师,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课题研究团队。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精选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年青教师参与其中,他们不仅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还具有多年的课题研究、管理经验。其中,组长张新华、李成林多次主持常州市、溧阳市级以上课研项目,并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可以说,本研究团队的建立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本人研究了大量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作了充分必要的准备。

在短短两个月中,本课题组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充分的学习与研讨。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主要研究了:

1、《新课程标准》等新课改以来的各项指导性理**献。

课题活动总结 篇10

xx年3月31日至4月3日,xx市首批中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于xx第二师范学院参加了为期四天的xx年度首期培训学习。本期学习内容包括小课题研究讲座和xx年度学习总结报告。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教育专家费猛伦先生的两场专题讲座

《如何做“小课题”现状调查》《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费老师旁征博引,从“调查方法→调查分类→问卷设计与实施→如何调查”详尽地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的现状调查;从“什么叫教育案例→案例的涵义和特征→案例开发的步骤.分类→案例写作的基本规范”形象生动地告知我们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在广二师的唐志文博士生动活泼的“沙龙”式的专题讲座中,我们懂得了《如何梳理研究成果及撰写文献》。虽然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多,但我们也从优秀的学习中得到了一些思考和收获!

小课题大智慧

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是际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调查法是进行研究的有效方法,如访谈、学习评价等。调查研究是贯穿研究的全程的。

它是发现研究问题的关键,是推动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展示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事实上,调查研究不仅适用于课题研究,也适用于日常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用问卷来掌握学习情况,可以借用问卷了解学习效果,也可以用来进行家校互动评价

教育案例是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教育案例究竟写些什么?自己亲历的、目睹的、听说的,只要是可以触动我们的教育之心的真事、实事、好事、坏事都可以成为教育案例的素材。

撰写教育案例从“发现→思考→写作→思考→启迪实践→升华”这样的过程,实际就是教育者自身在实践中思考、分析总结、指导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促进教实际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哪怕写下来的案例达不到发表出版的水准,但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可以给人或多或少的启迪,那它就是有价值的,也必然能促进反思者自身的专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十年教育反思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说的正是此道理。

中小学教师都可以称为实干家。每节课他们都在真抓实干,确保40分钟课堂的实效,确保每一份作业的质量,甚至一道题也与孩子们锱铢必较。可是,在课题申报表中的“文献综述”却难倒了很多老师。

为什么?因为文献综述是属于理论范畴,我们的理论底子可谓是一片空白,让我们去干这实在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因此,只有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完美。

年度总结不是简单重复

年度总结不是简单的重复。在xx市首届名师培训中,项目组为何大张旗鼓地组织年报?(集团报告→年度总报告)我低头沉思。为什么年度总结报告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案例?

费猛伦先生在他的专题讲座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批判性学习。是的,年度学习报告,从个人盘点总结到报告呈现,应该是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的示范。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也是一次锤炼吗?但是,我们不仅要直接参加项目组组织的每一项活动,我们更要思考项目组组织这样学习活动的最原始的意图是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学习要见微知著、见贤思齐。

在年度汇报中,一项项骄人的业绩光鲜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有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的,也有发表多篇**著作的;有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茅的,也有指导的学生作品发表、获国家级大奖的……炫目的业绩,固然令人惊羡。但是,不是所有的“成绩”都可以立竿、见影,可以量化表述。

当我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使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容易、更快乐;年轻教师因为引领一步一步长大、成熟,科组、学校因为引领在悄然中渐显活力……这些该如何去考量呢?这些要不要考量?“教书育人”,从这个词语的结构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育人”。

“教书育人”它不应是一句口头禅常挂我们的唇边,它应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常态总结!可是今年的年度汇报中,没有一名教师会重墨浓彩地描绘自己的育人业绩。甚是遗憾!

课题活动总结 篇11

第九周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小学科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呼唤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小课题研究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更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学研究的范畴。本研究旨在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将研究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要注重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着力解决问题。注意与同事的合作与沟通,必要时寻求专家指导。

课题活动总结 篇12

数学小课题活动总结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数学小课题活动是一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的数学学科活动。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活动背景

数学小课题活动是一项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活动。针对当前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知识点重复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数学小课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二、活动过程

1. 组织活动

在活动前期,我们广泛宣传了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鼓励学生自愿参加。通过宣传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数学小课题活动的兴趣逐渐增加。

2. 指导选题

学生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题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小课题的选题。

3. 自主学习

学生们在完成小课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尝试。老师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学生扫除学习的道路。

4. 独立完成

学生们在完成小课题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5. 成果展示

随着小课题的完成,学生们要进行成果展示,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成果和创新思维进行展示。

三、成果展示

学生们在小课题的活动过程中,呈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表现。以下是学生们的成果展示:

1. 编写三年级乘法口诀表,以及相关的乘法公式与计算方法。

2. 研究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并建立基本的证明模型。

3. 调查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并进行三角形的分类和分析研究。

4. 研究圆的特殊性质,并分析圆形的圆心、半径、弧等的关系。

以上是学生们的一些小课题成果展示,这些小课题都是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求出发研究的,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创新思维和学习成果。

四、收获与体会

学生们通过小课题的学习和研究,收获了很多。首先,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其次,在小课题的完成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总之,数学小课题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数学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活动总结 篇13

根据学校教研活动安排,我校地理组组织全部地理教师观评了付民林老师《专题复习》和赵新友老师《澳大利亚》两节地理课。针对这两节地理课做一点评总结,这两节地理课都非常重视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地图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通过展示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问题也很突出:

重点问题缺少巩固的时间;对自主学习没有具体要求,比如握笔、画关键句子;关注学生不够。老师重在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评价落实,教学目标的评价形式单一,反馈效果不全面不及时。所以下一阶段小课题研究的重点应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情况,在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变式训练,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强化变式训练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落实学习效果,这也是我们前期缺乏的。

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问题的启发设计,重点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增加对比,逆向思维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其次,有意识地研究课程整合。其实课程整合教学是达成课程标准教学的有效路径,因为在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个很大的特点: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归纳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也就说,教材书本上的区域是学习载体,最后考察的是学生会运用学习的方法会学习区域基本概况,跟根据地图资料读图分析得出结论,能分析个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会考察课本教材的案例,也会考察别的没学习的区域。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课标要求,对不同区域主题地理要素课程整合学习,在授课中少讲多练,多**多延伸多练习,这样可增强地理实践,发散学生综合思维,提高目标达成度。

最后,所以,我们下阶段将组织组内教师仔细研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用课标要求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用考试评价引领课程整合教学研究。

课题活动总结 篇14

一、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课程,如何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正是学校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接到我校此项课题立项的通知后,学校就积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于2011年9月24日,我们在学校多**教室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启动会和开题报告会。明确了研究小组的职责。然后专家组对此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互动交流,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进一步完善。

其他的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课题报告,同时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请他们明确我们的研究任务,对课题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举办相关咨询活动,开阔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项目研究的具体要求。

2.“**”管理层层落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序推进,我们采用了“**”管理模式。即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社区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出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然后上报给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进行初步审定,最后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批、备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教师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这些措施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划周密重在实践

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把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素养的活动。一系列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已初步形成。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贴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学校63名学生步行参观膨润土。活动内容包括:

**企业安全教育短片、现场答疑、参观生产线、原料车间、厂区等。本次参观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知道了膨润土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化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人文的企业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给现代化企业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工业,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我们也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外资企业中站稳脚跟。

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课堂、教室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把课堂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技能。

学生们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二、总结成果积累经验

经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通过近半年实验,积累和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而且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反思不足有的放矢

随着课题的深入实施,在收获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配备不足

目前,我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学生活动指导力量不足。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专职教师,实实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指导教师从**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

目前,这是教师配置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经过与实验教师的讨论,对课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一般认为,项目研究只注重收集资料、参观展览等,未能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

(3) 因为学校安全问题,他们不敢组织学生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参与活动,走出校门去实践。但由于对学校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制约了课题研究活动的进行,导致了“表面化”、“形式化”。

四、明确目标多方举措

(1) 要注意学习实施与教师培训的有机统一。

综合学习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任何学科的研究至少涉及两个知识领域。在能力上,需要发现问题、设计题目、社会调查、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面。

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课题研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此外,教师在专业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准备不足。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加强教师的合作。综合性学习项目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难以满足综合性学习的需要。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都突破了学科界限,这样的交流形式,应当制度化,让教师交流体会和策略,商讨疑难问题,分享做法与经验,在促进课题实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当然,任何培训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尤其是基于自己工作的教师培训。因此,可以考虑分层次、模块化培养,使各级教师逐步提高。

(2) 教师的指导干预应适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过程、重方法。然而,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仍然不能转变观念,将过去的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活动。有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和体验,只要老师一开始就引导他们,完全可以放手。

而在综合实践课标中,我们知道,尽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对学生学习过程深度卷入,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和活动情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扎实落实,勇于实践,勤于反思,使我们的项目实验圆满结束。

课题活动总结 篇15

吉布库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4年12月为了探索我校双语班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我校双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切实提高我校双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为了使我校课题组教师明确本校的课题研究与兄弟学校课题间的差距,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切磋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校课题组教师于2014年12月10日参加了在奇台县坎尔孜学校进行的“2014年州级立项小课题研讨及交流活动”。

在赵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本次活动分为听力、课堂评价和小话题交流三个部分。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汉语双语课堂教学的变化。

教师可以紧密把握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计划,将适合双语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融入双语课堂教学中。10日上午,分别由各学校课题实验教师坎尔孜学校潘淑清指教的《动手做做看》,吉布库中心校陶玲执教的《棉花姑娘》,五马场学校王雅萍执教的《争吵》。三位老师的课都能把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渗透在各自教学中,上课风格各具特色。

潘老师的课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非常有好。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识字环节,老师要求学生用高五分法来评价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陶玲老师的教案设计独树一帜,教学环节紧密相连。随文识字的方法贯穿始终。整个的教学过程严谨,有序。

她的识字教学非常巧妙,如:在教”棉“字时,用了拆分法的识字方法,联系了“木、白、巾”的意义、作用,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同时,合理使用多**课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王雅萍的课清新自然,充满青春活力。她的语言能力强,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都很灵活,给人以种自然而然的成功感。科学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计划。

如:课文《争吵》篇幅比较长,她利用课文录音范读 ,既给学生的的读音做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整体感知的难度。朗读指导扎实有效。

如:在指导读“哼”时,教师示范,学生仿读,教师再示范,学生再读,直到读出不服气的语气为止,她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午,三所学校一起进行了班级评议和讨论。

老师们对这三个班作了客观的评价。小课题的渗透、课堂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课堂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赵老师的点评更是精彩,她把每位教师课中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详细地分析、评价,并手把手地教给教师怎么改,从哪儿开始改。

小课题经验交流让我们再次明白了,怎样提炼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怎样收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在交流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做课题的好方法,把工作做好。

总之,这次项目交流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作为项目实验的一员,这个小课题已经实施了近一个学期,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感有困惑,有盲从。

课题研讨活动,给大家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在取长补短中将改进我校今后的教学与课题研究。作为语文教师,走上讲台,你的举手投足将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学生,教学语言要准确,但不能呆板,要有亲和力才行。教学设计要科学。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在教材、课文插图、课后习题等方面挖掘课程资源,是解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切入点。语文课,说文解字,听说读写都是学问,有学习,有疑问,才能有效教学。作为实验教师,你所参与的课题必须自己心中有数,从每节课的设计,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等怎样做,要有计划实施,不忙从。

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有效的训练要点,好记要比坏笔好。要养成三言两语一得,随时摘记的习惯。收获来自积累。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有所改变、有所提高。

自然,理论学习也一定是要跟上的。作为课题实验的负责人,通过赵老师对今天课题研讨活动资料收集的归类,整理地指导。使我们对今后课题实验中的组织学习,资料收集,活动开展等都不再盲目,无从下手。

知道如何做,及时有效,有反馈,总结等。本次课题交流活动,使我们在收获中反思,从课堂教学到课题研讨,兄弟学校诸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感谢本次活动,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水平在取长补短中有所提高。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4975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我在回忆里等你作文10篇
下一篇 : 浪漫而不烂俗的高级文案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