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作文# #园林观后感精选#】观后感是否包含一些核心组成部分呢?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也在不断涌现。观后感也可以作为影视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内涵。励志的句子为您推荐的文章是“园林观后感”,我们会不断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园林观后感 篇1

导语: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园林)观后感在拜读完完金学智老师的佳作之后,就不自觉的回想起这首诗,姑苏的景致和人文,被无数才子化作缠绵悱恻的诗词,流传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之中。

而苏州城内的园林,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金学智老师的书大致分为八个版块,分别是建筑构成,山水构成,花木构成和关于意境的清新朴素,曲折幽深,透漏空灵,秀婉轻柔还有总结饿综艺大观。

苏州园林在中华土地乃至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世界的瑰宝,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在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退思园,留园等等。

如果说,苏州的园林是块美玉,那么这些细节和金学智老师就是匠人,他的文笔渗透了姑苏的情怀,化作了玲珑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书,从宏观到微观,从写实到写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般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看到了石雕表面的花木禽兽。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色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胜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例如拙政园,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可见其造诣之深,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后池种满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别样红。荷花的品性高洁,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园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场荣华富贵,也不鞠躬于车马前,隐居之后留心于农事,造福于百姓,这何尝不是荷花寓树人。

我最喜欢的花园在苏州一个叫木渎的小镇上。它不出名。那里没有游客,但也很放松。它有一个很漂亮的名字,叫虹饮山之家。它的建筑风格相较于拙政园显得亲切了许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间,满怀柔情的展开画轴,成了人们口中传唱的歌谣,就等你迈入其中,听树下的女子弹琵琶,拂手抬袖间,苏州的评弹和着吴侬软语回响在她的一颦一笑间,这苏城的风华和婉约早就揉进了你的眼帘内,叫人怎么能不如痴如醉。

苏州的园林虽不如紫禁城的大江大山,也不如洛阳、长安的园林繁华,但却能送你一份难得的缘分。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园林)观后感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它就像一幅风景画,呈现在游客面前。峰峦叠嶂的假山,九曲曲折的走廊,像一幅幕幕一样展开。踏上深邃的长廊,你可以听到古代诗人雨中在芭蕉窗前吟唱。

“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样的意境。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在《红楼梦》中,史湘云醉酒的秋海棠花应该只出现在苏州花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不应讲究对称,仿佛是刻意避免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仙境。习惯了喧闹城市生活的普通人,可以来苏州园林,在这里占领仙境。

(园林)观后感为了学***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xx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骨架和乔木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走路时会有眼睛被挡住的感觉。下部灌木有点高,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在这里,绿化效果明显,高度、常绿、落叶连接合理,草坪铺设饱满平整。但当地路边树木不够娇嫩,种苗粗糙,部分草坪线条不够流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致搭配丰富,虽然苗木的质量和档次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给人一种高档和大气的感觉。很是值得我学习。

唯一的感觉就是风景太多了,主次观的界限不是很清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部灌木整齐、清晰,具有高贵、锐利的轮廓效果。

由于工期紧迫,一些灌木没有完全种植。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在早期,3号楼的景观做得很好,完美无缺。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苗木水平不够高,露地育苗群体密度不够。与前期相比,有质量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最后,我们一行来到了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硬质景观不太懂不便评价,如有误评之处,希望领导及同事多包涵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园林观后感 篇2

摘要:每一种园林形态都植根于一种社会形态,都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西方园林也不例外,尤其是经典之作,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潮和生产力水平。今天,我们在欣赏和借鉴经典园林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中,综合考虑,才能更充分的理解和品位其经典之处。

本文从西方各个时期的园林类型说开,按时间顺序追忆其发展历程,通过研究不同时期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化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探寻影响园林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基本因素,对于如何欣赏和借鉴经典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西方园林; 园林样式; 社会经济;文化思潮

西园是指西半球西方国家的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等国为代表。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随后又演变出各种风格与样式,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变、对立统一的西方园林体系。而每一种风格和风格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本文努力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园林样式的梳理和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描述,来探寻其产生、演变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19世纪以前的西方园林

1.1古代园林(5世纪以前)

这一时期主要指古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

西方园林文化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形式以果园和菜园为代表,更加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少雨少林,耕地只占2。土地面积的5%

48%,人民理想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饶土地。于是,园林开始模仿第二自然,更加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以果园和菜园为代表。鉴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选址时十分注重自然条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园林类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当时的园林是功能较为单一,形式简单,缺乏装饰性的园林。

1.2中世纪欧洲花园(5-15世纪)

从5世纪罗马帝国的崩溃到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始,中世纪是西方园林时期。

园林观后感 篇3

(3)植物造景,四时烂漫。珠江公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常绿繁茂的植物景观特色。那些挺拔、常绿、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带植物展现出温暖的南方气息。

红花爪甲虫、蓝花对联、紫薇、白兰地、南洋对联、南洋冷杉、假槟榔、椰子王、短穗鱼尾银莲花等高大乔木构成公园植物景观的基调树种。一些五颜六色的乔木和灌木使公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4)满足小区审美功能。珠江公园的设计也对老年居住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高层城市,居住环境已成为决定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珠江公园对面是一个20多层的高档住宅区。人们可以透过室内俯瞰公园的全貌,视野开阔,绿树成荫,环境幽美,空气清新。它不仅可以在公园里锻炼,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的物质需求,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不过,大沙地湿地公园则不同。这是一个生态公园。注重地形、水系、林地的综合利用,营造“自然”湿地景观。主要园则如下:

(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湿地公园植物在选择更是以“水”“林”为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水、树林的概念。大沙河采用天然堤防,岸边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式堤景观。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喜潮湿环境、改善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利于水循环的植物,以达到拦沙、沉沙、绿化美化的效果。

(2)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科普、湿地功能利用、湿地文化推广为主题,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也起到湿地保护利用的作用。

(3)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各种植物仍然是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是地公园景观设计更注重湿地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物种多样性。

园内树木茂密,品种数不胜数,形态和功能更是多多有些还是已经濒临灭绝的稀有植物。沿途沿河种植桉树、水杉、柳树、木兰、茉莉等。大沙河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芦苇竹、风车草和轮回花,形成了更加自然的多层水生植物景观。

最后,简单介绍了广州花卉博览园不同与其他园区的经验。是集花卉展览、科研、旅游、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市场。历来有“花卉之乡、盆景之地”的美称。因为这里花卉种植历史悠久。

而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大小花场 250多个,花卉达170个科、480多属、2000多个品种,主要包括观赏树木、盆景根雕、蔓性植物、球根花卉、多肉植物,宿根草。花卉生产除花卉盆景外,还远销国内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参观之后,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园林,并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我想这将是我一生中一次有意义的经历。

园林观后感 篇4

上周末,我去丰台参观了第九界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整体感觉一般。没有什么是人们感到震惊或有闪光在他们面前,或觉得他们不需要后悔。我觉得对于那些看过世博会、花博会等,平时多少也游览了一些地方的人,这个园博会不去也不可惜,但对于一些平时不爱走动,各种博览会也看得不多的人,倒也不妨借此机会看看,至于家中有孩子带着去也算是能增长一些知识吧。

园博会的正门是3号大门(内):

园博会的正门3号门(外):

目前园博会的正常门票是100元一张,团体90元,老人学生也有优惠,不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个人觉得不去为好,因为除了那些展览馆,大多城市、省馆内因为建筑本身或地势的原因需要上上下下,所以推着轮椅参观很麻烦。对于学生倒是觉得学校组织去是个好办法,里面的航天馆、主展馆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还是能让学生长些见识的。

因为刚刚建成,所以目前里面的湿地和锦绣谷还没什么可看的,但过一些年这两个地方的芦苇、花草长成气候后估计会出些风景。

湿地:走上来就可以俯瞰锦绣谷:

锦绣谷:

我觉得目前园博会的开园时间设计得不合理,早上9点才开,下午6点闭园,其中大部分室内展馆4点就不再让人进。事实上,这段时间北京的室外并不冷。它可以开放到晚上10点(我想世博会可以举行到下午12点),这样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参观了。如今这时间全部参观完没可能,可再去一天真有点不值当。

我们那天没有按时出,到快8点才出来,结果是里面保安看见我们就问是工作人员还是游客,确定是游客后看见老公的摄影包那么大就带着怀疑的眼光问包里面是什么?最后,我们被告知出去时要打开一个袋子接受检查。我们说没问题,但后来门口的年轻人没有检查。

园内的一些植物造型:

此外,这里的电池车服务还不及最远的古民居文化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建得不好?据说离中国园林博物馆还有一公里。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放弃了。估计去那儿的人很少。100元一张的门票是不包含电瓶车的,无论远近每坐一次10元,多坐几次下来这价格可就比上海世博会门票还贵了。

稍后,我会另写一篇文章,介绍每个展区的内容,并附上一些照片。一下是我访问后的一些建议:

1、参观路线图

a(比较轻松):1号大门进入--》沿途会看见水稻田般的幼年期湿地,然后进入世界徒步园--》下坡看欧式园林--》看阿拉伯风情园--》参观主展馆--》出来后乘坐电瓶车直接到中国园林博物观参观--》出来后就一路往回走着看吧。

或者b:1号大门进入--》沿途会看见水稻田般的幼年期湿地,然后进入世界徒步园--》下坡看欧式园林--》看阿拉伯风情园--》参观主展馆--》航天体验馆--》出来后乘坐电瓶车直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参观--》出来后就一路往回走着看吧。

或者c(比较累):1号大门进入--》沿途会看见水稻田般的幼年期湿地,然后进入世界徒步园--》下坡看欧式园林--》看阿拉伯风情园--》参观主展馆--》航天体验馆--》创意花园--》出来后乘坐电瓶车直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参观--》出来后就一路往回走着看吧。

注:*最后一个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因为中国园林博物馆下午4点停止参观。

*有一点我没有弄清楚,就是我从园博园官网上查到的电瓶车站名似乎与实际的不一样,网上电子地图上只有一个万花锦绣谷站,但司机让我下的锦绣谷是在台湾馆站的位置,我看了眼园内的车站好象是一个叫锦绣谷北站,一个叫锦绣谷站(有点记不清楚),如果要去创意花园那边一定不要在台湾馆这里下,要继续坐到后面下。

*再就是官网地图上标明了各个电瓶车线路的运行时间段,建议大家出发前可以看看。

从官网上下载的电子地图:

地铁b2出口出去就是1号大门:

不知道去哪的高铁线经过这,在这附近参观时常可以看见奔驰而过的和谐号列车:

2、园博园护照和地图:

喜欢留个纪念的在买门票时还可以花20元买本护照,进门就可以盖4个章,之后遇到有显示盖章处的都可以免费盖章,对了朝鲜馆要花3元,但别人给你贴张邮票。

进大门别忘记马上去旅游服务处领张地图(免费),虽然上面各个馆区的名称实在有点小,但走在里面看看这个方便知道周围还有什么,而且也能知道大概方向,再有问题就找志愿者问吧,感觉他们远比一些工作人员知道的多些,但那些工作人员态度还是不错的。另外这次志愿者的服装色彩挺好的,再就是展览馆里面解说工作人员的服装挺漂亮,有点水墨山水画的感觉,那些身材苗条的姑娘们穿着这样的服装让人看着很赏心悦目的。

3、国内馆区

这次园博会里不少馆区规模很小,有的就是一个建筑、一个雕塑或者一个小院子,因为都是新建成,所以许多还都有着浓浓的油漆味。再就是大多建筑适合远看,近看精致不够,本来目的也就是供人了解一下各个地区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对于那些想看更多的人,只要没人及时赶到,就在里面闲逛。虽然公园关闭后图书馆区的许多大门都关闭了,但大多数后门或侧门都是打开的,所以你可以进去看看。

面积较大的有:岭南园、闽园园、重庆园、忆江南(江苏园)、北京园、台湾园

乌鲁木齐和荆门园也不错。

4、关于那几个创意花园

我们这次为了看这几个花园耗时颇多。因为问了几次都无人知晓,一个售票员告诉我们坐到2号门,怎么看地图都不对,最后我坚信自己去之前看电子地图上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却不料锦绣谷分两站,结果早下了一站,代价是多了20分钟左右的路程,看完想返回时电瓶车已停止服务了,这往返浪费的时间就多了。我认为那些不喜欢抽象派,对建筑设计没什么兴趣的人可以放弃。

以下为这几个花园的照片:

彼得·沃克花园,一直没有找到标志,问附近服务区的人不知道有这个花园,最后根据地图,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彼得拉茨花园:

三谷撤花园:

印象四合院:

凹陷花园:

小径花园:

流水印:

声波:明园:

天天园艺:

目前,地铁14号线直达园博园,但如果服务时间结束,门口将没有轮渡。你必须到1号门附近的地铁站才能从那扇门出来。又因为出地铁与进地铁是分开的,所以那个b2口并不允许直接进,必须得过马路到对面的口上地铁。那天我们从3号门出来本来就觉得有些累了,这样一走就更加觉得远了,唯一舒服的就是上了地铁那个空啊,据说晚上只要一过七点半基本都这样,这也叫有得有失吧。

园林观后感 篇5

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项目在绿化、硬度等方面的景观效果和经验,2013年2月18日至2月21日,在徐总经理等领导的带领下,我和项目员工参观了公司前一年完成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骨架和乔木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走路时会有眼睛被挡住的感觉。下部灌木有点高,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在这里,绿化效果明显,高度、常绿、落叶连接合理,草坪铺设饱满平整。但当地路边树木不够娇嫩,种苗粗糙,部分草坪线条不够流畅。

在宁波万科旅游时,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大门处的自然过渡与和谐给人以种愉悦的感觉,层次饱满,自然景观由多树种、多形态、多特征的树种构成。小景致搭配丰富,虽然苗木的质量和档次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给人一种高档和大气的感觉。很是值得我学习。

唯一的感觉就是风景太多了,主次观的界限不是很清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层灌木整齐清晰,使之有高贵、轮廓鲜明的效果。

可能由于工期紧迫,部分灌木细看没有栽植完整。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在早期,3号楼的景观做得很好,完美无缺。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苗木水平不够高,露地育苗群体密度不够。与前期相比,有质量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

最后我们一行到了由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硬景观不易评估。如果有任何错误,我希望领导和同事能原谅我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目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园林观后感 篇6

园林营造的文化缺失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

!艾新春

(鄂州大学艺术系湖北#鄂州436000)

从对意境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视角,可以了解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根源,希望现代建筑和规划也应有精神内涵的支撑。

关键词精神内涵意境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88(2005)08-195-02

我有幸读到彭一刚先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我读了几遍,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有很多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表现。关于中国园林的书籍大多以描写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为主,很少涉及到这种精妙的文化根源,即很少从哲学的角度揭示这种精妙的文化基础,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本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深刻揭示了古典园林亭台楼阁、水榭亭台楼阁、山石花木的沉沦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涵蕴在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一种超越时空而隐藏的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因为这种内涵在我们现代的许多建筑中,规划几乎没有踪迹,使许多建筑在规划中显得光彩夺目,缺乏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

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生发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怀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一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但我相信这种无助只是暂时的。人类对建筑和规划的灵感来源,就像人类对母爱的渴望。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找到这种久违的感觉。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我彷徨,我疑惧,我试图从古人的辉煌中找到一线生机,一丝灵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脱困境,早一天回到自信的怀抱中,享受那一份应有安宁与祥和。

这本书分为二十五个部分。从形式、布局、空间特征、园林特色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特点、中西园林的哲学比较。临了,亦将南北造园风格进行了比较。

书中,我对意境的追求%这一部分最有兴味。意境一说来自佛经。佛家认为:

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这就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真%的境界。所谓境界,和后来所

195台声#新视角2005#8理论新探

说的意境%其实是一个意思。意义%是图像,属于主观范畴;环境%是风景,属于客观范畴。古人常把它作为衡量一切艺术作品风格的标准。由于当时从事园艺工作的人大多是学者和画家,因此这一标准也被用来评价园林的风格。

对于意境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相沿成习。因为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同步生长发展的。从一开始,他们都非常重视精神和魅力,所以我们的古人就以诗画为原则造园,刻意追求诗画的艺术境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

在古代,诗人、画家遍游名山大川,佳山秀水搜求尽,胸罗万有笔生花,他们将自然景观中撷取的山川灵秀升华为园林创作的意象,更集中,更典型地尽萃于园林作品之中。他们在有限的空间,用写意的传神之笔再现山川风物的神韵,以少总多,咫尺千里。当时虽然有专业的园丁,但文人画家的参与,可以使材料和技术成为有生命的诗意生物。

相比之下,目前的建筑和规划已经完全由专业设计师创作,学者和画家已经淡出舞台,现代建筑和规划往往缺乏对已经的追求。虽然也有很多作品追求意境,但这些意境大多是以主题为先,如果仅仅嫁接几段文字和图片的灵感,总使不自然的。意境不等于拼凑,格调不等于简单的加法。

人们煞费苦心的把好%的东西堆砌在一起,未必能提升格调,其实格调始终与我们同在,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这里强调的是意境的真实性和风格的纯粹性。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一方面,它要求我们的专业人员具有意境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用诗人和画家的眼光去评价和欣赏意境。古典园林从开始就不是一家之言、一家能兴之事呀!

当然,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家的天人合人%、崇尚自然的思想陶冶了文人、画家,他们以这种审美标准,这种意境观,把握他们主持的园林,造就了的东方式的自然式园林,充分再现了自然美;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强调理性,强调人为的能力思想,创造了西方式的几何美的园林形式。在历史的天幕下,在今天,在人们饱尝了工业化带来的挑战自然,蔑视环境的苦果的今天,再来眷顾中国古典园林,终于感悟到善待自然、亲和环境的永恒魅力,服膺它为消解自然危机,保证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蓝本。

大约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活动,西方才以惊奇的眼光发现:原来还有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的存在。据说当时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之一就是向往东方情调%。

也正是这个时候,英国发生了一次庭园革命%一反古典几何形式的庭园传统,竟搞起了带有东方特性的自然风景园。作为中国人为此引为自豪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种现象却又使某些人在自况于我国传统造园的优越时,一味地贬低西方园林的成就,无视多元文化产生的合理性。

其实,这两种园林艺术各有千秋,它们之间仅是风格不同,各自所抒发的情趣、所走的路子都值得尊重。这两者很难分清孰高孰低。对于植根于深厚的东方文化的肥田沃土,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东方大国来说,我们的起步并不晚,我们的基础是很优越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开启现代建筑和规划堂奥的钥匙,我们的悟性何时才能达到明道%的境界。

尚须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历练。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王其亨. 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96理论新探台声#新视角2005#8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7687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企业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 回头看报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