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范文大全# #折线统计图课件汇集#】看看励志的句子编辑整理的相关资讯吧,希望您能够从本页上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新授课程时老师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但是教案课件里面的知识点必须要设计好。老师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1)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习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近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探究新知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习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讨论复习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说明] :通过巩固练习,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3)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三、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四、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五、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六、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4)

折线统计图幼儿园教案

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统计和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应用也开始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折线统计图作为常用的一种图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本文将以折线统计图为主题,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旨在教授幼儿如何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以及它的基本组成部分。

2.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图表。

4.学会阅读并理解折线统计图,提炼并描述图表中的信息。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讲稿、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幼儿绘图纸、彩色笔和色彩纸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铅笔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通过举例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如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变化等,激发幼儿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2.向幼儿展示一份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对图表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解释,如横轴、纵轴、坐标点、坐标轴等。

步骤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1.提供给幼儿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例如“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并引导幼儿进行调查,记录每个人的选择结果。

2.在黑板或白板上,向幼儿展示如何将调查结果制作成折线统计图。首先在横轴上标出每个颜色的名称,再在纵轴上标出1-10的刻度,然后连接各个坐标点,形成折线图。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使用彩色粉笔或马克笔进行绘制。

步骤三:解读折线统计图

1.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一份复杂一些的折线统计图。

2.引导幼儿观察图表中的线条走向和形状,比较不同线条之间的高低、趋势等。

3.提醒幼儿注意坐标轴上的刻度和单位,以便准确读取和理解图表中的数据。

4.鼓励幼儿从折线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例如“在第3天,小红读书的时间最长”,或“从第5天到第7天,小明的跑步时间持续增加”。

步骤四:练习和应用

1.提供给幼儿多个调查问卷,让他们进行数据收集,并制作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收集、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3.引导幼儿应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看动画片?”,或“在哪一天,大家阅读的时间最长?”等。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程度。

2.检查幼儿在解读图表中是否能正确提取和描述信息。

3.评估幼儿在应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不仅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折线统计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幼儿从小培养数据敏感性和图表解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5)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第十册教科书第74~75页的例题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揭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2.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知道青岛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少吗?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什么?指名口答。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当学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较这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并计算出相差数时,启发:用这个方法确实可以解决刚才的.问题,但显得比较繁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呢?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评析: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既复习体验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也为本节课的重点“比较趋势”做了思想上的铺垫。】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1.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2.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用实线画成的折线表示的是青岛市各月的降水量,用虚线画的折线表示的是昆明市各月的降水量。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提示:仔细观察表示两个城市相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哪一组的两个点距离最小?哪一组的两个点距离最大?追问: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评析: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比较两条线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也再次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三、多种途径,加深体验(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四、落实技能,强化体验(练习十三的第1题)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2.讨论:你打算先画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于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多或少完善所画的统计图。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五、知识梳理,总结体验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6)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7~120页上的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能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的初步绘制单式统计图。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小学生观察、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统计图 【教具准备】

有关奥运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师: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刚刚闭幕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赢得了多少枚金牌?(51枚)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

2、师: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很直观、很形象。老师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4、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强化特点

1、初步感知

师:大家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真的?请问在这幅统计图中,这条横线叫什么?(横轴)表示什么?(时间)这条竖线呢?(纵轴)表示什么?(金牌块数)纵轴中的每个小格代表少块?(10块)折线统计图除了有横轴、纵轴,和条形统计一样,它有标题、绘图日期几个部分组成的。

2、深入探究

(1)关于点:从折线图中,你能看出各届金牌获奖情况么?你是怎样知道的?点的作用是什么?

(2)关于线:线是什么意思?(引导看23-24届、24-25届、25-26届的变化)线是做什么用的?(板书:数量增减变化)线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引出变化的特点:平、缓、陡。

师:整体看折线的变化情况(手势演示折线变化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如有预测下一届奥运会的金牌成绩的,可以适时点拨)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大家能通过折线图读出信息并谈感想,很了不起!

4、对比强化特点:

师: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5、现实应用:

师:现实中你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预设:学生回答反映股市行情图、心电图等也用到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折线图。(课件出示一些折线统计图)

6、课堂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师: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1、明确制图步骤:

师:想不想自己亲手完成一幅折线统计图呢?让我们看看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师:要想完成折线图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生回答略)

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2、尝试绘制。

师:请同学打开数学书,翻到122页,试着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师:完成了的请举手,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觉得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3、赏析

师:(展示学生作品)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师:下面请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一起相互评价,相互欣赏一下。

4、强化

师:你认为我们在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呢?

5、口答问题。

师:请你从画好的折线中图找一找: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几月? (2)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的月份有哪些?

(3)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到几月?下降幅度最大呢? 师:如果温老师计划去九寨沟旅游,根据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生:想看雪景选择什么时候 ………

师:由此可见,它对人们的帮助非常大.

四、实践应用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出示)

师:请观察,这两张统计图。猜一猜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是表示衬衣的销售量呢?

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师:大家想想看,我们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都靠谁帮的忙啊? 生:折线统计图

师:没想到吧?小小的两张统计图,居然是进货的依据之一,也能对消费者带来启发。真是太有用了。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平—-没变化

线:上升――增加 增减变化情况

下降――减少 缓――变化小 陡—-变化大

折线统计图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提高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xxxx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1068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腊八节给老公的祝福100句
下一篇 : 悼念逝去老公的句子